第一篇:如何提高教师听课实效性的思考(朱有才)
毕业论文的书写、打印要求
(一)毕业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行距为固定值23,加页码(居中),标题用2号宋体加粗,其它标题均用小4号宋体加粗,其余内容均用小4号宋体字。页边距均为2cm。
(二)要求标点符号正确,无错别字,语句通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可读性强。
(三)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图、表中的附注,要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文中公式的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四)文中所用单位一律采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五)毕业论文的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提高教师听课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 听课制度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课和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听评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教学
欣赏 听课 评课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地,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教师授课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面对高职学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教师。本文拟对高职院校听评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初步探讨。1 听课和评课的积极意义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对本专业、本课程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最新成就、前沿领域以及教学手段、讲解水平的综合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则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对本课程兴趣、爱好、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听课和评课是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中,一个好的教师需要吸取不同风格教师的教学经验,突出高职教育 理念,根据课程特点加以总结和提高。因此,听课和评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 听评和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听课、评课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很难实行对听课质量进行检查,所以往往使听课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1认识不到位,听课积极性不高
虽然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基本的听课时数。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许多教师并没有认真体会此举的真实意义,有的老师不珍惜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和负担,敷衍了事,听课、评课都是为了完成任务,交差应付了事,没有主动参与的热情,甚至出现听假课的现象。2.2把听课作为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评估的主要途径
如果只是为了考核而去听课,并且只考核一堂课上的几十分钟,很难全面地了解一个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这对教师的评价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课堂教学虽然是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另外,听课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带动教师的学习交流的热情,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考核。2.3重听轻评
评课是听课的延续。听课后的评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听课氛围,也有助于在评课中提升教学经验。而听完课后,不少老师害怕因评课“得罪”授课教师,总是以夸奖之辞和一些笼统含糊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意回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果让精心准备的授课教师得不到应有的欣赏和中肯的意见,可能会产生失落感,很难得到应有的提高。客观、公正地评课既是对授课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又是同行互相取长补短的良机。2.4听课、评课不能和学生评课有机结合
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技巧,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教师不管其让课自我感觉有多好,如果学生不欢迎、不愿听,那再好也只仅仅是自我感觉而已,很难起到好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教师听课与学生评课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教师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最优的课堂设计、最高的教学水平面对学生,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3如何听课
3.1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
以何种心态听课,往往决定听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态度听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教师只有有正确的动机和目标,将别人的课看作一面镜子,在别人上课的时候,才能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查找自身的不足与缺点。因此听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3.1.1欣赏授课教师处理教材的艺术 看授课教师是如何解读教材,是如何挖掘教材资源,是如何对教材进行增减,是如何确立教材的重点、难点,是如何实现教材价值的有效利用等。3.1.2欣赏授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
通过听课看授课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的,是如何展开教学活动的,是如何进行拓展延伸的,是如何唤醒和激励学生的,是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等。
3.2欣赏授课教师语言表达的艺术
教学语言是师生的心灵之约,是传情的主要手段。通过听课,看授课教师如何运用开课语、提问语、过渡语、评价语等,看授课教师的语言是否良挥其有效的教学功能。
带着欣赏的心态听课,有利于在吸取别人教训的同时成就自己,提升自己。3.3带着思考的脑袋去听课
听课教师要前提了解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理清准备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看授课教师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行为,再通过比较积极寻求改进自己教学的措施,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同时带着思考听课能够促进听课教师改变“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关注问题的解决办法,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3.4带着研究的眼光去听课
常言说:“内行看问道,外行看热闹”。要想提高自己的听课水平,听课老师要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就要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总之,任何一个授课教师的课,总会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值得听课教师学习和借鉴的地访,只要自己善于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4如何评课
听课之后,必须评课,评课是对公开课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只有通过评课,才能真正发现和实现公开课的价值。在交流中教师之间彼此也更加了解,自觉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4.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与能否实现,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一方面,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能从知识、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素质目标要有明确要求; 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教材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学生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另一方面,从目标的实现与否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4.2从教材处理与教学程序上分析
在评析教师授课时,既要看授课教师知识教授内容是否科学,也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及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还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合理、见解有否创新、效果是否理想。4.3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分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作,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贵在因时因地制宜。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也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同时还要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有无革新,包括技能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4.4从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效果上分析
一看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包括条理是否清晰,教态是否自然,语言是否生动,操作是否熟练;二看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包括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是否热烈,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有否达成等。
总之,听课制度是高职院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真正和全面地发挥听课的功能需要学院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同时听课、评课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认真正确对待,通过听课与评课,教师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拉.教师职业测评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2]方红峰.改进学习方式,注重能力培养[J].教学月刊,2001,(3). [3]郎文涛.走出听课的误区[J].基础教育课程,2006(4):30.
[4]陈瑞生.关于同事互助听课制的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82—84.
[5]郭敏雄.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 [6]曲洪山.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7]李元元等.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8]许镇松.先学后导教学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第二篇: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各类培训应运而生。如,全员培训,上岗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然而,在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后,培训结果离我们的预期目标仍相距甚远,一句话,培训普遍缺乏实效性。本文试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培训实效性的改进方案,以求对教育培训工作有所裨益。
一、当下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培训缺乏针对性
师资水平和师资力量存在较大悬殊,尤其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新的教学方式的掌握、新的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方面表现更加明显。上述差异的存在要求培训工作要对症下药,然而,我们当下的师资培训却忽视了这一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大多是一刀切,导致经济不发达、交通和信息滞后地区的教师受条件限制,不能参加或完成正常培训。
(二)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教师培训活动虽然规模较大,但缺乏灵活性。常常是把上百人集中到一起搞集训,且培训时间通常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老师们平日的工作本来就十分繁忙,让他们牺 1
牲法定休息时间去参加在他们看来可有可无的培训,其参与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于是,很多教师便想方设法的逃课,组织者便利用“点名”、“记过”等方式维持“出勤率”,这样的培训实在难以获得实效。
(三)培训缺乏合理的考核制度
几乎所有的培训都是强制教师参加,培训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纪律约束,加之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参与培训的教师多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在他们看来,培训不过是无法逃避的额外负担。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一)选择具有时代性、实用性的培训内容
培训必须把关注学员的特征放在培训的首要位臵,学员自身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因其身份特殊,这使得他们常常带着批判的心理参加学习,又渴望有所收获。但是,理论和实际的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学员过于浮躁地想让培训学习立竿见影,那么培训内容会让他们失望。此外,每一个来培训的教师,都不喜欢听到空洞的套话、空话,他们期待学到与时代紧密相关的知识。那么,如何在培训中增加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内容呢?第一,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学员开拓视野。培训教师要根据学员的实际教育需要,传授最有效的技能,选择新鲜而富有影响力的内容。第二,立足于学员兴趣,加大对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力度。21世纪是信息高
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多数教师都渴望多学一点计算机操作技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三,把培训内容与新课程改革紧密挂钩。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要求一知半解,在培训中穿插新课改理念,能够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改革培训方法
速成的知识是脆弱的,教师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培训不应该只贪图一时的效益,而忽略长期的影响。组织者要考虑到教师、学员的各方面因素,合理的安排培训时间,建立次数不等的“小培训”,还要定期地进行“大培训”,时间的安排还要有弹性,不能一味地占用学员的节假日。另外,在培训之后,经常有很多教师反映培训方式不够好、培训的内容不尽人意等等。在这方面,英国的教师培训方法值得参考。他们很重视教师的参与权,教师参与培训前可以和培训机构进行谈判,提出自己期待的的受训目标、适合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等,培训机构会根据教师的要求制定可供教师选择的培训方案,交由教师讨论、修改,最后与培训机构协商,直至教师满意后才确定下来。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在改革培训方式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把校本培训与机构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的目标很具体,直接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培训成果也不差,但是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对于时代先进的理论,很少有机会与外界交流。
而机构培训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能够放宽眼界,站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根据教师的经验,开展研讨会、主题讲座、经验交流会、实践反思活动等等,把培训的渠道扩大化,充分提高教师的自学能力和探讨问题的热情。
(三)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监督机制
首先,教育部门要确保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培训,并保证培训的质量。其次,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结果作为激励教师的一个重要依据,根据教师的学习成果,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把培训成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依据,对不认真学习的学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最后,要完善教师培训监管投诉机制。目前,有些培训项目纯粹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如果有这样的教师培训单位存在,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落实情况,一经查实,立刻取消该机构的资质。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教人民满意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大力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努力探索培训新方式,使培训真正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培训工作更好地为教育大局服务。
第三篇: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一节课是35-40分钟上课时间,期间扣除组织纪律一块,剩下的上课时间和学生作业时间非常少,所以必须在剩下的时间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课堂制度,并切实遵守。
要保障一学期课堂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期课堂制度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学生作业阶段以及作业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必须遵守的制度,既是制度,就有奖有惩,比如我所教的四年级都实施的加减分制度,由竞争对手互相记下对方的扣分和加分。在课前准备阶段,如果一次工具没准备,扣5分,两次没准备,加倍扣分并请家长马上送工具材料;课堂教学阶段点名一次不扣分,点名两次直接扣两分;作业阶段不认真作业,在老师规定时间没达到老师要求的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当做没带工具处理等;其中课堂中由很大进步者和表现突出者有1-10分不等的加分奖励,材料准备突破美术书上常规要求,准备了其他有趣的材料者加1-5分;作业有自己独特想法者加1-5分等。制度出来后,必须落到实处的实施,才能体现制度的威严性,才能为一堂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课前准备阶段
1、工具材料的准备
有句话是‘光听不练假把式’,只有准备好材料,学生才能完整的上一节课。从一年级开始为了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就向发放学生工具准备清单,每一节课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按照要求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渐渐到学生自己学会准备材料而形成一上美术课就要准备美术材料的习惯。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制作了,出作品了,有成就感了,才会对美术课更有兴趣,才会更自觉的上美术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听铃声进课堂
铃声响完,所有的同学必须马上回到座位休息。迟到的同学由竞争对手扣分,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值日生必须提早进行组织,如果忘记了也会由竞争对手扣分。学生渐渐有意识了,课前组织时间缩短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3、精神抖擞问好,静默提示上课
在起立问好时,老师精神饱满的问好声音会感染大部分同学,起到收拢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还有同学没有进入上课状态,在问好之后,则可以静默数秒,用眼睛提示没有精神的同学,当全班基本上进入上课状态后,才请同学们坐下,迅速进入上课内容,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阶段
1、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完全跟着备课思路走,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比如在上‘棋牌乐’一课时,有个班当天状态特别好,我就取消了导入——新课——研究的教学模式,直接进入到研究部分,让学生自行看书研究,如果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回答积极,把这节课的重点都找了出来,最后我进行了简单总结,学生就开始了作业。这样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2、有效提问,准确引导
一节课时间有限,要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达到教学目的,有教学意义。
比如有这样一个关于语文老师执教写景的课堂例子。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我去过青岛。生:我去过少林寺。生:我去过西安和临潼。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请看课文《小山村》。这样的对话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耗时无效。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加思考,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细节,完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 生:北戴河。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我去过北戴河。师:好极了。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你还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师:好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嘛!生:我去过道教发源地武当山。
师:你连武当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都知道,真了不起。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到神奇的《五彩池》去看一看,好吗?
同样是‚谈话‛,第二位教师却把谈话变成了一次语言训练,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教孩子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这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
3、提炼语言,用动作表情来说话
语言,不仅是用嘴说,动作、表情也是辅助我们教学的语言。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句话多一个多余的字,一节课下来也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应尽量避免语言繁复,用动作和表情来提示,不仅节约时间,同时让课堂会更清晰。比如:老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学生:想!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样简单内容的对话,完全可以精简为一句话。
老师: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时配上疑惑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明白你的意图,也节约了上课时间。
四、学生作业阶段
1、提出作业目标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作业时间更短,因此,在学生作业前,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敷衍了事,甚至个别同学干脆做别的事情,影响周围的同学,会提出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作业质量和作业进度,以此检测是否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如果没达到,则按没带材料处理。这样最显著的一个作用是全班同学都会参与到作业当中去。
2、及时评价
学生在作业时,多少会有些不同的想法,老师在检查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向全班同学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也会打开其他同学思路。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提出,让其他同学避免。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第四篇:如何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在全民族牢固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林立的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更多的是在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市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水平。人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精神文明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职工更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力抓手。多年来在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同步地发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创建活动中,各地区和各单位虽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有的单位,领导创建意识不强,领导机构网络不清,分管创建工作的领导责任不清。在企业中,党政主要领导在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上的精力化得多,在如何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政治理论学习的精力化得较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够。
2、有的单位在如何提高创建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缺乏一整套科学管理机制。首先在经费投放上严重不足,针对目前企事业单位经费普遍紧缺的现状,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往往考虑办公费开支、行政开支的比较多,对群众性的娱乐设施、体育绿化设施、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考虑较少,对如何改善职工的办公条件、劳动设施考虑较少,关心职工身心健康不够等。其次,有些单位重创建牌子效应(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轻日常过程管理,一旦评选命名工作结束,奖牌到手,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就出现只求过得去,创建规划没有新思路、新举措。改革力度、考核评估力度不够。
3、“三德”建设重视不够,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是提高广大公民素质的有力抓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抓而不实。首先体现在政治理论学习上,有的单位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教育的制度贴在墙上,实际操作浮在表面上,干部职工集中政治理论学习次数较少。即使在理论学习中,往往布置行政工作的多,理论学习的少,规章制度订很多,缺乏过程管理的系列化、科学化;其次在强调“三德”教育的活动中,往往强调职业道德的比较多,强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比较少;再次在对干部职工的年终考核中行政考评的内容占大头,而职工精神文明表现的考核只占很少一部分,且考核又拉不开档次,仍有“大锅饭”的味道,没有真正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针对以上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可以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1、明确科学的管理机制。
建立精干、高效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对于加强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组成人员必须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样就能规范运行程序,就能保证精神文明建设在工作中的地位,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展开。党组织领导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行政、工会、共青团、妇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支部与行政密不可分,两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目标。一个单位的党政班子人员要共同制订未来的发展规划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党组织要主动参与行政工作的重大决策,从各个渠道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党组织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是思想上的领导,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第二是构建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网络;第三是协调和监督。
坚持“一把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本单位的主要领导承担起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责任,建立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抓的领导体制,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2、规范有序的工作机制。
党支部制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确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每年根据《规划》制订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做到既有长远目标,又有近期任务,既有总体要求,又有量化指标,既有安排部署,又有检查考核,既有表彰奖励,又有批评惩罚。规范有序地工作机制只有发挥领导机构的作用才能实现。有了工作运行机制,各种力量在机制中凝聚组合,使工作环环递进,产生预期的良好效果。
决策层面:决策是个过程,而决不是单靠个别领导人的主观拍板,决策需有规则。首先,必须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正确的思想只能来自于实践,大到发展的远景规划,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都要从充分的调查研究开始,由主管者提出方案,交党政班子讨论。
其次,决策要有规则。明确什么问题需要什么场合讨论,涉及全局性的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放到群众中去讨论,然后收集各方面意见,再交领导班子讨论、决策。而一些局部性的、事务性的问题,只需班子会议讨论决策即可。
再次,决策要有一定的程序。既然决策是个过程,那么就有必要规定决策过程中的程序。其一,决策课题的提出要适时,即符合现实需要;要适当,即符合上级领导的要求;要适合,即具备实施的条件。其二,决策方案制定前的调研要细致。其三,提出的决策方案最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便进行比较。其四,在提交集体讨论决策之前,单位主要领导之间应先研究沟通,尽可能取得一致后再提交讨论。
操作层面:要达到决策时产生的预期目标,需要科学地操作。操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结果。精神文明建设要有目标责任制,要将决策的目标层层分解,加以量化,落实到各个条线,并且要确定完成期限,将此目标责任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的设计与工程施工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作。决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完成了工程设计,而决策目标的达到则要靠精细的“施工”。主要领导要建立一些“外脑”,发挥其咨询作用,听取社区部门、退管会意见,要广泛接触、吸收各方面信息。
协调层面:精神文明建设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工作。协调工作的主体不能只靠个别主要领导,主要领导事必躬亲,每次发生磨擦都要由主要领导去解决,他们就会陷入具体的矛盾、纠葛之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发挥领导中每个成员的作用,人人都要敢于做思想工作,善于做思想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工作难题,又为领导层中每一位同志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同时也形成了整个领导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
3、扎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设立精神文明建设奖励基金。要广泛开展“树文明新风,创建文明组室”的活动和“争当优秀职工,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有益活动。坚持每年树几个先进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和奖励,在整个单位内形成一个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对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竭诚奉献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并拿出一定的经费进行奖励。
4、严格有力的监督机制。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依据支部决议、班子决议,通过各分管领导的严格检查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对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丑,坚决按有关规定办,借此影响和规范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
5、切实有力的保障机制。
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有物质保障。没有必要的物质保险,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任务就难以落实。要从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必需的资金。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作为每一个文明单位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单位应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本单位的总体发展规划。所筹经费按一定比例用于文化宣传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进行。
6、针对性强的考评机制(上级主管部门)。
扎实有序的考核评估是创建文明单位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注重抓“五个环节”,把握“五个结合”。“五个环节”:一是“听”,即听被考评单位领导自查自评汇报;二是“查”,即详细查阅被考核单位的有关资料和记录;三是“看”,即看内外环境,看文化宣传设施,看着装仪表,看干部职工的行为;四是“问”,一方面通过个别访谈及召开群众座谈会,了解情况,另一方面下发征询表,进行调查问卷;五是“议”,检查考评小组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逐个逐项打分,提出考评综合意见。“五个结合”:一是自查自评与平时考评相结合,以自查为主;二是听取汇报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注重群众评议;三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既考核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又要考核不容易看见的“软件”,防止做表面文章;四是“严”与“宽”相结合,公正评价,不留情面;五是检查与征询意见相结合,通过查看、考评看主观效果,倾听客观反映,要重在实效。
附:评估方案设计
评估工作不但有很强的政策性,而且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因此,要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认真的总结才能逐步确立和完善。
评估指标体系:
(一)创建制度规范
1、有创建领导班子,明确分管领导,有专人负责创建工作;
2、有创建工作规划,定期分析研究文明创建工作;
3、有创建工作中途自查,年终小结,创建总结;
4、有创建工作档案,全面反映文明创建情况。
(二)领导班子建设
5、领导班子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廉洁勤政、以身作则;
6、班子团结、分工明确、主协配合、相互协作;
7、民主生活正常,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8、深入群众一线,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思想、生活。
(三)支部作用
9、党支部有争创规划,党员有目标计划,三会一课有记录,党员联系群众有制度;
10、有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制度和发展计划;
11、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反映良好;
12、党支部积极参与行政答理等级上台阶活动,保证单位达标上等第。
(四)重视班组工作
13、有创建文明班组规划,开展创建活动有记录;
14、各班组朗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三学”活动;
15、文明班组创建活动有特色、有成果。
(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16、员工政治学习有记录、有内容、有效果;
17、热爱本职,工作有成效。
(六)优化环境
18、严格执行各类法律规范,遵纪守法。刑事犯罪率为零;
19、保持单位内整洁,开展“七不”活动。宣传画廊、黑板报等定期更换内容,文化氛围浓厚;
20、开展社区共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21、优化环境,添置绿化,创绿化合格单位。
(七)做好重点工作
22、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无计划外生育;
23、按时完成献血指标;
24、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安全合格单位”达标,无重大责任事故;
25、开展法制教育,干部职工无案发率,做好稳定工作,妥善解决各类矛盾,无闹事,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注:其中18、21、22、23、24、25为一票否决制。
评估方法可以用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查阅资料法等。
测验法:是指通过一定的试题对所在单位的受测者的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一种系统程序,是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测验法是精神文明建设中搜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运用测验法时,应注意测验的信度、效度,使我们搜集到的信息不失真。
观察法:是精神文明建设评估工作中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方法,是搜集个体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及群体表现、群体状态资料的重要途径。它可利用观察者的听、看、问等直接获取所需资料;观察者充分利用观察的技巧,做好观察法运用的三个方面工作,即观察的P6备、观察资料的获取以及观察资料的整理。
访谈法:是评估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评估者进行交谈而搜集评估资料的一种方法,它的最显著特点是有信息的往复性、通畅性和交流的及时性。这在精神文明建设评估的各种方法中十分突出。它灵活性强,信息反馈及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适当处 理,以保证评估顺利进行。它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应注意选择好访谈对象,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评估者要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掌握好访谈的方法技术以保证评估资料的顺利搜集。
查阅资料法:是评估人员通过对被评者所积累的现有资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信息的一和方法。首先,要有目的地进行查阅资料,必须事先拟定查阅资料的范围。其次,要去粗取精,必要时可做些摘录。其三,在资料查阅中,如发现信息不一致,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提出问题,进行核实。
在精神文明建设评估中,几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作好调整。同时,要交叉或穿插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评估具有正确性、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发挥评估的良好功效。
如何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方法和办法还有很多。在具体的实施中还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上下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能实现创建的目标。
第五篇:关于如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当前,党性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挑战。文章从教学准备、教学语言、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党性教育;实效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D261.4
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是指通过教育培训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行为修养、廉洁自律等方面更加符合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1]当前,党性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挑战,作为党校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丰富教学语言、创新教育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一、做好充分准备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基础
很多党校教师被称为“万金油”,意思是什么课都能上。其实“万金油”看似褒义却是贬义,实质就是理论不深、研究不深、讲解不深。由于很多课程和所学的专业不符,就不是很擅长,再加上有时教学任务下达仓促,导致备课时间短,很多课程难免是应急之作,对问题的研究不够,准备不充分,讲解就自然不深。开发一门课程是需要长时间去关注钻研的,比如,上海市委党校王公龙教授的精品课《及其时代价值》,他的这门课之所以成为精品,就在于备课充分,关注时间长,一讲就是15年,并且研究有深度,解读透彻,把枯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让人很信服。所以,备课是要下功夫的,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想把某一问题讲清楚,必须先想清楚,再写清楚,尤其是党性教育课,属于思想教育的课程,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做到真学、真懂、真信,才能使人信服。而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去质疑课程主题,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作为党校教师,必须恪守党校姓党的原则,就应该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就需要党校教师认真学习、潜心研究、充分备课,才能提高党性教育课的实效性。
二、丰富教学语言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抓手
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是提高党性教育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让听众如沐春风一般,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问题。
1、将书面语言转化教学语言。有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不能很好地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在课堂上用的也是学术论文语言,即使非常熟悉课程内容,能够倒背如流,但是也不能很好地转化为教学语言,就导致教学语言比较生硬,平板冷淡,寡情少味,犹如诵经声,既不能引起学员的听课兴趣,也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影响。所以需要教师在准备过程中认真研究讲稿,思考每一句话如何和学员真诚又自然地交流。在课堂上能够随机应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理论,使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易于接受,让人信服,并且能够激发学员的思考。
2、探索合理的教学语言速度。教学语言速度是不是合理,给听众的感觉是不是舒适,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语言习惯,彼此说话的速度总是有差别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年轻教师语速往往比较快;老年教师说话往往缓慢;而女教师讲话,往往比男教师要快。至于教学语言,则属于一种专门的工作语言,不论是什么年龄、性别、性格的教师,一旦到课堂上,就不应该用日常的生活语言速度去讲课,而必须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结合课堂实际,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速度进行一番科学的分析与检验,探索和把握最合理、最科学的教学语言速度。
3、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2] 由于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问题和社会风气的原因,很多学员对党性教育课本身有一些误解,认为党性教育课讲大道理较多,理论晦涩枯燥,没有实际内容,从而先入为主地对党性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寻找案例故事,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缓和紧张气氛,创造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并接受教育。
三、创新教学方式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党性教育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方法不当,就会使学员感到枯燥无味,教师姑且讲之,学员姑且听之,既不入脑也不入心;方法得当,就会激活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这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1、注重“可信”的教学内容。只有真实可信的东西才最有说服力,党性教育“可信”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革命先辈和事件的遗址等红色资源上。在我省各县市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娄山关遗址、晴隆二十四拐等等,都有丰富的故事和革命精神内涵,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展示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都以不容置疑的史实诠释着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思想道德境界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接受党性教育,增强教学的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2、创造“新颖”的教学形式。创新才有生命力,新颖才有吸引力。在教学形式上,需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通过开展情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座谈访谈等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把平面的、静止的历史载体,转化为立体的、鲜活的培训资源。注重学员的自主参与,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通过穿红军服、举旗、列队、晨起吹军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准军事化管理,来增强教学的庄重性和严肃性,让学员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党性教育进一步取得实效。
3、安排“简洁”的教学过程。要使教学有效果,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使表达的主题简洁、明了、突出。比如,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中的教师引导环节,教师就教学点的相关主题一般作10―15分钟的讲解即可,主要是引发学员思考。专题讲授课同样要注重简洁表达,教师主要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讲关键,对于无关紧要的问题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对于一些基本知识点也没有必要阐述过多,做到主题突出,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次和学员,讲解的重难点都应有所区别,从而体现“简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小三:《着力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习时报》19版:党校教育专刊理论科研,2011.07.04。
[2]李非凡:《幽默教学快乐学习――浅谈幽默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