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5: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刘艳春

不少小学生怕习作,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一些小学生习作能力低下、水平不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笔者对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笔者在习作教学中主动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降低习作难度,改进评改方式,与学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在习作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习作的心理障碍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语言文字还没有学出门道,感到习作困难自然是难免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习作时的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动机,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只有让学生写内心世界的感受,学生才会高兴地说,高兴地写;反之,只能是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绞尽脑汁,敷衍应付,视作文为苦差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和欲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与协奏。我们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使学生萌发作文动机,燃烧起了

习作的欲望。如,有一次四年级习作课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问同学们:“在你的家里,谁的话最多?”一个嘴快的学生立即回答:“我妈妈话最多。”“你妈妈的话多到什么程度?”“我妈妈一天到晚嘴不歇,叫我千万不要摸热水瓶,天冷多穿衣服,少吃零食„„多得很!”其他同学也有同感。我接着说:“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妈妈的话最多呢?因为妈妈对家里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觉得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份内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们对家里的事、学校的事、社会上的事能像妈妈那么关心,你们也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话,你们总觉得没话可写,是真的没话写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们要写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该怎么写了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学生有的写奶奶,有的写妈妈,有的写老师„„,有个学生写道:“我妈妈每天起得最早。起床后快速地刷牙洗脸,便一头扎进厨房,给我和爸爸准备早饭。妈妈特别麻利。十几分钟后,香喷喷的煎鸡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妈妈还边吃边嘱咐我,过马路要小心,上课要专心听讲„„妈妈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顺妈妈。”这次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二、开展实践活动,激励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习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习作素材,丰富习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习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用到以后的习作中。根据现在的学生接触外界实际生活比较少的现实,我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帮妈妈买一次东西”的活动。其中一个主题是“帮妈妈买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妈妈要一元钱,独自上市场买菜,看谁买的菜又多又新鲜,再把这件事写下来。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还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刘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向妈妈要一元钱去买菜。放学了,我拿着钱来到了菜市场。市场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黄瓜、辣椒、小白菜等。看得我眼花缭乱,都不知道买什么了。对了,妈妈不是说多吃青菜对身体有好处吗?就买青菜。我走到一位和善的老爷爷跟前问:“老爷爷,小白菜多少钱一斤?”“五角。”老爷爷回答。“我买二斤。”老爷爷很麻利地给我称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原来买菜还有多么多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帮妈妈买几次。

像这样,我配合作文教学组织开展了不少实践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他们写起作文来自然感到得心应手了。

三、开设说话课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虽然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习作时却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这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的锻炼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习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整理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为此,我们在二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说话课(即口头作文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表达、续编改编故事、讲述复述故事等口头语言能力的训练外,还让学生讲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上听来、看来的大事趣事和身边的好人好事,有时结合习作教学进行复述或续编课文。学生说过后,我鼓励他们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以降低习作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开设说话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课,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最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说话课内容是看图讲故事:书上给出了四幅插图,我首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弄清图意,每幅图先用简短的话概括图意。其次,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观察图画,确定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人物都有谁,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充实之后,我再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一遍。由于做好了铺垫,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任务。有个学

生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里写作业,忽然一只大老鼠从他身边飞快地跑了过去,钻进了一个洞里,把明明吓了一大跳。他想:可恶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于是他就在家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计上心来,拿着管子把它放进了洞口,自己高兴地骑在管子上专等老鼠上钩,谁知老鼠“噌”的一下从管子里钻了出来,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于有口头作文做先导,把这些说的内容写下来就显得简单多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习作评改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作文后,老师应及时评改,给予肯定。每次习作讲评课,我都会开展优秀习作欣赏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走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另外,在习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还是“总批”,都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看到学生的习作内容简单、语句不通顺或有抄袭嫌疑,只是简单地在习作本上随意写一个“阅”字。这样做不但扼杀了他们对作文的兴趣,还增添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问题何在,今后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们要用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评语激发他们的兴趣,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批阅习作时,我的评语力求让学生看后有一种亲切感。当看到学生习作的精彩之处,我用醒目的波浪线标出,有时写一些简短评语,如“这段写得非常精彩”“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等等。如果哪

部分写得不令人满意,可以写上如果怎样写就会更好一些等批语,给学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是抄仿他人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写上勉励的话: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迹过于明显,经过努力,你一定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作文。学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语后,不管自己写得好与不好,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如,我班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中写道:“中秋节到了,月亮姑娘变胖了。”我在这句话下面画了波浪线,在旁边批了个大大的“好”字,并且点了个长长的叹号。没想到举手之劳,却使学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从那以后,他喜欢上了作文。

第二篇: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拓宽习作素材,获取不同的渠道,这样就能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无内容可写的障碍。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害怕写作的根本原因是无内容可写。所以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去捕捉习作素材,解决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上获取素材,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有时是由于没有机会去观察,有时是对事物没有细致的观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一是可以通过拍摄和从网络中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仪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比如在学习完《花钟》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所见过的花钟,可是学生却从没见过。这时,老师便可利用自己在网络中找的一些录像和图片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自己观察到现象的进行写作。

为了解决学生对有的事物不可能去观察和对有的事物没有细致观察的矛盾,一是可拍摄和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照片用投影放大后让学生反复观察,然后让学生写作。如学习了《花钟》一课后教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见过的花钟,而学生很少见过,就可采用这种方法提供素材。二是通过课前拍摄录像资料,课中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录像写作。我校参与的教育部“九五”课题《CAI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实验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习作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如,有的动物、人物、景物是无法搬进课堂让学生观察的,录像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三是利用教材上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后练习说话和写作。如,在教学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我会写’”时,先指导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围绕画面按观察顺序进行说话练习。说清楚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在做什么?再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像猴子的动作、形态,使画面“活”起来,“动”起来。最后,练习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出来。

(二)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素材 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来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学生平时对周围的环境、事物没有留心,缺乏细致的观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却“不识真面目”。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形状、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比如,在三年级起步作文的训练时,我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开展“传话接力、“写字接力”、“盲人摸象”、“老鹰抓小鸡”等,让学生在玩中积累素材。学生兴奋得不得了,同时提醒学生要体会参加游戏时的心情,观察别人的动作、神态,写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又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时,我叫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同学们对它很感兴趣。上课时,我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点,要求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然后,让学生到前面零距离再仔细观察,并用手摸一摸,给小白兔喂喂吃的,逗它玩一玩,同时观察其样子、动作的变化;再让学生分组交流观察所得;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就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习作。

另外,老师还可引导学生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作为习作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景物,突发的事情,有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训练。如:下雷阵雨、第一次下雪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不顾有无老师,问题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遇到这类似情况,我会连忙停止了讲课,干脆让同学们站在教室里或到走廊上去仔指导细观察雷雨或下雪时的情景,然后即时地说一说,并写下来,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能写出好的习作。比如,一位同学观察雷雨后写下了这段话:“„„突然眼前是一道亮光,那是闪电。它像一把利剑,划破了黑沉沉的天空,‘轰隆隆’,炸雷响彻云霄。炸雷过后,豆大的雨珠落下来,渐渐变成了瓢泼大雨。雨珠调皮地落在屋顶上,有节奏地跳起舞来。雨水顺着屋顶往下流,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如烟雾笼罩着一切,地上一会儿就成了河„„”

(三)从学科课堂中获取素材

学生的课堂除了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学科课堂,只要稍加留意,课堂中的美无时不在,激情无时不有,我们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巧妙引导,就会自然地捕捉到写作素材,激发起写作激情。比如,从音乐欣赏课上捕捉孩子们那张开想像的翅膀尽情驰骋的情景;从快乐体育课中捕捉孩子们那忘我活动的场面;从美术课上捕捉孩子们的妙笔生花;从品德与社会课上捕捉孩子们撞击出的一个个思维火花;从科学课上的一个个小制作、一个个小发明、一次次养蚕经历、一次次播种过程、一次次观察发现中获取习作材料。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同时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并及时引导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快乐作文。

(四)从组织活动中获取素材

要使学生习作有话可写,又能写出真情实感,必须有意识的把习作训练与组织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拓宽视野,不仅丰富了习作素材,又培养了习作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如结合我校课程资源,在校内组织开展打篮球、拔河、滚铁环、跳绳等比赛活动;到校外组织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扫墓、卖报纸、公益宣传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感受,尽可能让学生多收集一些原始材料,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并能写出真情实感。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给学生打预防针、体检的机会,让学生谈谈打针、体检时的感受,并让学生写下来。

二、创新习作训练方式 改进习作教学指导方法

(一)让阅读和习作有机结合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指出:“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写作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宜在读中悟法、写中用法。作文还是习惯,要经常练习。”他还说:“习作能力的根,在阅读能力。我们要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读是理解吸收的过程,写是表达输出的过程,二者关系密切。读是写的基础,因为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是从阅读中获取的。

只在习作课上讲写作、学写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也是没有保证的。必须把练笔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延伸到生活之中,因需要而写,形式要灵活多样。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从读中学写,让读写有机结合。我认为阅读教学后,可以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写读后感、续编故事、写导游词、编广告语等。在平时,对低段学生鼓励写话,有话就记在写话本里,定期交流、展示;对中段学生鼓励记日记,特别是观察日记,既可积累习作素材,又可训练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对高段学生鼓励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这样长期坚持,不仅对习作,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他课程,乃至终生学习和一生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认为第二学段的习作要顺利起步,必须从阅读优秀作品中学习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入手。作文就是写话,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也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那么,如何在读中悟写,让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呢?现以《画杨桃》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学习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和借鉴。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自然会水到渠成,写出生动、形象、具体的文章来。一是在阅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段落,通过朗读、理解、感悟,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和准确表达的方法。因为,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表达得具体、准确,也只有准确表达,文章才能打动人。在教学3—18自然段时,抓住文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看了作者画的画以后引发嘲笑时的系列动作“看、坐、审视、回到、举、问”等进行体会,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观察人物非常细致、表达十分准确。这样把这位老师治学严谨,教育学生以理服人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反映人物内容活动的表达方法。二是教师在关键地方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和写话,达到以读促写,以读导写的目的。当文中的同学对老师的话已经有了正确的理解并受到启发教育时,我借机引导班上的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创设问题情景:“当我们嘲笑别人和被别人嘲笑时,当我们误解别人和被人误解时,我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乐意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经过、感受都表达出来。同时,教师适时予以指导,让学生学会在表达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内容可说可写了,并且学会了怎样去表达。从而达到了从读中悟写,让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的目的。

(二)让说话和写话有机结合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可见,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从练习说话开始。对低段学生来说,说好话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有的说话过于简单,有的怕在同学面前说,有的声音小、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因此,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指导和予以鼓励。所以在教学生识字和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的内容进行说话练习。其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说话的素材,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为说话和写话训练打下基础。再次是和家长配合,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影片,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多和孩子交流,训练孩子大胆说话,逐渐训练学生表达清楚。学生只有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因为“说”是过渡,“写”才是归宿。写话,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最初的训练中,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实验写话、游戏写话、想像写话等等),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在前,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在后,起步的前后不同,因而能力的高低也不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比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强得多。所以要坚持先说再写,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基础,过渡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降低难度。说为写作了准备,学生写起来就会容易多了。因此,每次写话和习作之前,我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启发学生先说说,说好了再动笔写。让学生每次说话、写话时,还可以先把自己最喜欢的人和事物画下来,再说说这幅画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把这幅画的意思写出来。让学生在绘画、说话、写话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各种表达能力。

(三)让记实与想像有机结合

《标准》在各学段的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写想像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可见,记实作文与想像作文并重。想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多想,展开想像的翅膀。比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引导学生可以去联想一下它的过去和未来,想像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他们写想像作文,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由想像的天性。低段教师可鼓励学生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话,写由看到的到想到的事物等等;中高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愿望、憧憬、发明,甚至科幻故事等。“想象是创造之母。”通过写想像作文,培养学生敢想、爱想、会想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习作教学中利用说写童话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好的举措。可以组织生课外大量阅读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利用教材中的童话进行续编,给学生提供几种事物或几个词语,让学生练习编写童话等等。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会撞击出火花,写出一篇篇不同结局的童话故事。

(四)让写作与评改有机结合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一般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习作后的讲评、批改。其实,讲评、批改也是习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习作后的讲评、批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批改,也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习作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习作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便于总结习作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习作讲评作好准备。当然,对于学生的习作,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相互批改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批改时,要先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和符号,有时可师生共评,有时可学生之间互评,营造良好的评改氛围。每次习作草稿或让学生自己批改,或同学相互批改,老师查看,有时选择有代表性的集体批改,形式可多样,学生会饶有兴趣,自然,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评价学生习作时,主要可采取激励性评语,即使水平很低的学生习作也有值得教师肯定和鼓励的地方。在评改习作时,可以分小组由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互相批改,然后在全班交流,由学习小组长推荐有特色的习作,并说明推荐理由,针对推荐的几篇习作师生共同评改、赏析,最后将这些习作张贴在“新秀舞台”栏目里供大家学习。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习作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表达。所以,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不断更新习作教学观念,加大习作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消除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内容为有内容,变不会表达为善于表达,着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真正实现习作教学由“要我写”为“我要写”、“我要写好”,达到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的目标,同时从习作中真正学会怎样去做人。

第三篇: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回顾几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每一门学科教师的职责。严格地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有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发挥教师自身才智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注意力集中、锻炼活跃、记忆深刻,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然而,根据调查、了解,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很多体育课堂存在着低效率的情况。下面,仅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课堂锻炼时间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而“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统一体。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具体而言,低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教师将三维目标割裂,教学目标空洞、泛滥,形如一盘散沙,不切合实际;教学内容安排随意,设置过多,没有主要内容,重点不突出。有的课堂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2、在教学形式上,所谓的参与、合作、探究活动的背后,透露出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被动式地进行“讨论”,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更重要的是淡化了体育的本质——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安排锻炼,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的教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有“温度”无“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华而不实,极少让人怦然心动。

3、在教学理念上,课堂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

4、在教学态度上,依然存在严重的“放羊式”教学现象……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最根本的就是关注课堂质量、课堂效率——质量和效率筑起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那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如何着手呢?具体措施及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要有效

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落实三维目标,才有可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当今社会体育热点,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以呵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体育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参与练习,这些都是教学目标有效性的评判标准,或者说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行动指南,具体来说:要多从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生活经验、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捕捉巧用教学资源——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环节很多,但每一个环节没有一个明确的训练点,也没有一个要达到的具体的目标,不知道这个环节为何而设。但凡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性的环节,一定不能让它占取我们的课堂时间。所以,每一节课,我们一定要结合目标抓住一个切入点,由这个切入点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既能使课堂简洁,也能使课堂更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应讲究预设与生成,讲究“最优化”的锻炼效果。曾经看到一些课,一节新操的动作老师示范了又讲解,讲解了又示范好多遍——正面、侧面、背面示范都用上了,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太少,直到临下课时才说:课后要多练练今天教的技术动作。一是造成学的新知识少,二是练习密度不够和运动量不足。无效的预设导致生成低下,这种教学效益太低。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感知运动的过程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尝试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亲历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具体措施和要求如下:(1)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2)创设探究学习的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3)体育锻炼小组实行动态编排小组,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

4、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是:要创设体育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创设有价值的体育活动情境、创设美丽的童话情境——如“蚂蚁搬家”游戏的设计、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创设源于体育运动本身的问题情境等。

5、问题的设置要有效

问题的设置既要能够起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目的,又要灵活,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无效提问的发生。

6、抓好双基、适度训练

抓住运动技能的本质教学是体育教育永恒的话题,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增强体质,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技能必须形成。时刻应该反思以下问题: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了吗?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否得到发展?是否渗透体育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了体育素养。

7、教师的语言要有效

(1)语言要准确。体育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讲解,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例如:体育课中往往涉及游戏方法、规则的介绍,常常发现有些老师在此耽误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介绍冗长、顺序或表达错误、重点没有突出等现象,介绍完了学生还一头雾水,游戏活动当然就显得混乱、低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提高语言表述能力,避免语言不准确,或者是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而后去重述或者纠正的现象发生。

(2)语言要简洁。很多老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老师太多的废话就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三、教学理念与艺术——把握前提,增添动力,点面结合1、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自于老师的责任感。只要发现不守纪律的现象,应及时有效地制止,课后及时批评教育,避免养成不良风气。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互管理的能力。课堂上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保护学生的创新欲望和锻炼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运动,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首先要充满热情、全身心投入,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引导学生欣赏体育赛事转播,在校内经常性的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使他们耳濡目染,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上课时更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和行动去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使他们迸发学习的激情,在老师的点拨下成为学习的主人。

3、点面结合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允许存在差异,不搞一刀切,要努力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体育教育。人先天的体质差异并不大,对待差生首先让他们看到与同龄之间的差距,帮他们寻找问题的原因、学习的方法,教育他们加强锻炼,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也挺“棒”,克服自卑心理,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对于优生,告诉他们不骄不躁,不满足于现状,引导他们寻找追赶的目标,使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进一步让他们理解认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总之,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李家小学

2010年

第四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巫峡小学

陈俊

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交流交往渠道的不断开拓,儿童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传统的德育观念、方法、手段有些已不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的“投入”与“ 效益”不成正比,德育工作实效不高的状况令人揪心。如何加强德育实效性,全面提高被教育者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凸显在我们面前。那么如何让德育教育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空间,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人从事德育教育时间不长,但我认为要凸显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教育观念,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学校做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学校首先要确立“以德治校”的观念,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自始至终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中较突出的位置,并且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要求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认识到德育工作做得好,能增强学生上进心、激发求知热情,使他们具有远大理想,促使各方面素质全面,促进智育更好发展,使学生的一生发展永远受益。为了让教师提高认识,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 育人的责任,强化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可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关于“三全育人”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会,通过研讨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处处都能育人。另外学校还应向教师们宣扬树立“以情育人”的理念,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到可亲、可近、可信,达到容纳、融洽的效果。“以情育人”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到处都能体会到真情、关爱,让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教育氛围中得到启迪、熏陶、感染,促使其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这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要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班主任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为此学校应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挑选责任心强,关心和爱护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可采取“班主任师徒结对制”、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水平。在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时,可以根据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热点问题来确定研讨的中心议题,让班主任们进行交流,畅谈在这方面工作中一些想法,或是自己认为较好的处理方式;也可以请一些有相当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校内外老师来做班主任工作方面的讲座。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了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一些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的工作得到较大进展。在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同时,学校应该同时考虑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毕竟班主任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岗位而言是琐碎而繁杂的,所以在学校中营造人人争做班主任,人人做好班主任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校做好导向工作。例如:在考核、评先和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工作突出的班主任教师,同时逐步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课堂永远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任课教师是德育队伍的基本力量,所以学校还应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要抓住学科教育的主渠道,树立以德育教育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二、抓养成教育,促进规范逐步提升。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注重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水滴石穿,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逐步养成,及时发现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进行教育、引导、纠正,往往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直接、具体,收效也更为明显,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貌。而在实际的教育工程中怎样避免枯燥繁琐的说教,化无趣为有趣,化无聊为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方面呢?笔者认为我们可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㈠开展行为规范强化月。每学期的开学阶段,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通常是学生们行为规范方面最松散的时候,而抓住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强化教育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学校可将开学的第一个月命名为“行为习惯强化月”,让学生在班主任的 带领下,利用晨谈课、班队课的时间重新温习《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并实行每周几条的强化落实;也可利用黑板报或班级一角专门开辟行为规范教育区,对20条的行为规范具体化,制定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温馨提示等栏目,为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制定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样做使学生能很快步入学校学习生活的正轨,达到了“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的良好效果。

㈡着力改革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制度。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评价制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校的评价制度运用是否得当,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认为学校的评价制度应当从严、从细、从实。从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把关,学校可根据《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应编制出学校的一些训练常规、条例,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在评价时严格要求,对每一个违规行为都要严肃指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即评价时,从小处着手,从 小处着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点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所以在评价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细小行为和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同时教师还要作好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实即扎扎实实,讲究实效,充分利用了行政值周、值周教师与值周大队委员和值周学生的督查作用,加强检查力度,开展行为规范检查,以普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并及时进行小结和反馈,将问题及时呈现并进行纠正,做好及时的调控工作,改变强化重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学校的校风更趋文 明、健康。

㈢做到寓教于乐。为了让行为规范真正走入学生心中,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进行配合教育。例如分年级进行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知识竞赛、以行为规范为主题的中队观摩活动。这样不仅能展示了学生的活动成果,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行为规范教育。

㈣抓好“行规后进生”工作。任何一个班级中总归还是存在着个别的行为规范的后进生,有的“行规后进生” 在班主任对他们进行教育之后,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那么如何来抓好这些“行规后进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这些学生能跟上集体的步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是做为学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些“行规后进生”既然在班级中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我认为学校可以将他们集中在一起,专门开设一个学习行为习惯的地方,用于帮助那些在行为规范上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在这个场所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中的一些优质资源以及学校政教处,对各班中行为规范的后进生进行强化教育,通过讲故事、说道理、上网查资料、做游戏等形式让这些学生明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树立学生自觉规范个体行为的意识,通过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抓活动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增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意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和性情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统一,从而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学校要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根据各个传统的节日(如:3月5日、3月8日、3月12日、5月1日、6月1日、9月10日、10月1日等)帮助学生开展主题周、主题月活动,也可以开展各类学生喜爱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还可根据季节的变化、学生的需求带学生开展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除了在校园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娱乐氛围,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与外校、与社会进行交流,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除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以外,各个班级、各个中队也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能力得到锻炼,智慧得到启迪,充分展现了活动这一载体的优势。当然在活动的组织中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情感,不能让他们人在心不在,那样他们就无法从中得到收获、体验。

而做为活动的组织者,则要精心策划、设计、组织活动,让活动紧紧吸引学生,并且及时做好活动的小结与延伸工作,要做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它的教育效果却是绵绵不断的。

四、抓家校合力,形成联合教育阵线。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将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江泽民同志就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我所以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就是说对教育事业,全社会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家庭、社会和学校是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柱,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对于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家校形成的教育“合力”,对他们的影响比光来自学校的要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早、最直接,通过亲情关系对孩子施加的影响也最容易、最大,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就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

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首先就得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受到了来自家庭方方面面娇宠,性格、脾气比较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们也觉得理所当然,在对孩子的品德培养方面比较忽视,产生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要扭转这种情况,就需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为家长们做这方面的讲座,或进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通,通过各种形式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家庭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家校合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几年来的德育实践,使我深深感到,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新观念,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抓起,必须面向全体,必须抓好德育的各项途径,必须持之以恒,确保德育基本内容的落实。只有将将上述四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第五篇: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我们一节课是35-40分钟上课时间,期间扣除组织纪律一块,剩下的上课时间和学生作业时间非常少,所以必须在剩下的时间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怎样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课堂制度,并切实遵守。

要保障一学期课堂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期课堂制度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学生作业阶段以及作业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必须遵守的制度,既是制度,就有奖有惩,比如我所教的四年级都实施的加减分制度,由竞争对手互相记下对方的扣分和加分。在课前准备阶段,如果一次工具没准备,扣5分,两次没准备,加倍扣分并请家长马上送工具材料;课堂教学阶段点名一次不扣分,点名两次直接扣两分;作业阶段不认真作业,在老师规定时间没达到老师要求的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当做没带工具处理等;其中课堂中由很大进步者和表现突出者有1-10分不等的加分奖励,材料准备突破美术书上常规要求,准备了其他有趣的材料者加1-5分;作业有自己独特想法者加1-5分等。制度出来后,必须落到实处的实施,才能体现制度的威严性,才能为一堂课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课前准备阶段

1、工具材料的准备

有句话是‘光听不练假把式’,只有准备好材料,学生才能完整的上一节课。从一年级开始为了培养学生准备材料的习惯就向发放学生工具准备清单,每一节课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材料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按照要求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渐渐到学生自己学会准备材料而形成一上美术课就要准备美术材料的习惯。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制作了,出作品了,有成就感了,才会对美术课更有兴趣,才会更自觉的上美术课,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听铃声进课堂

铃声响完,所有的同学必须马上回到座位休息。迟到的同学由竞争对手扣分,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值日生必须提早进行组织,如果忘记了也会由竞争对手扣分。学生渐渐有意识了,课前组织时间缩短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

3、精神抖擞问好,静默提示上课

在起立问好时,老师精神饱满的问好声音会感染大部分同学,起到收拢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还有同学没有进入上课状态,在问好之后,则可以静默数秒,用眼睛提示没有精神的同学,当全班基本上进入上课状态后,才请同学们坐下,迅速进入上课内容,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教学阶段

1、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一定完全跟着备课思路走,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比如在上‘棋牌乐’一课时,有个班当天状态特别好,我就取消了导入——新课——研究的教学模式,直接进入到研究部分,让学生自行看书研究,如果要完成这样的作业,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回答积极,把这节课的重点都找了出来,最后我进行了简单总结,学生就开始了作业。这样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2、有效提问,准确引导

一节课时间有限,要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句教学语言、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达到教学目的,有教学意义。

比如有这样一个关于语文老师执教写景的课堂例子。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师:都去过哪里呀? 生:我去过青岛。生:我去过少林寺。生:我去过西安和临潼。

……

师:你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请看课文《小山村》。这样的对话其实都是‚正确的废话‛,耗时无效。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多加思考,深入研究一下这个细节,完全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比如:

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旅游,跟大家说说,你去过什么地方? 生:北戴河。师:能把话说完整吗? 生:我去过北戴河。师:好极了。生:我去过上海。

师:你能在‚上海‛前面加上一个词吗? 生:我去过繁华的城市上海。

师:瞧,添上一个词,就把‚上海‛的特点说出来了。生:我去过风景如画的桂林。

师:很好,把‚风景如画‛换一个词,你还会说吗? 生:我去过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师:好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嘛!生:我去过道教发源地武当山。

师:你连武当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都知道,真了不起。看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能增长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到神奇的《五彩池》去看一看,好吗?

同样是‚谈话‛,第二位教师却把谈话变成了一次语言训练,在不知不觉的聊天中,教孩子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表达得更生动、更精彩,这才是有效高效的课堂。

3、提炼语言,用动作表情来说话

语言,不仅是用嘴说,动作、表情也是辅助我们教学的语言。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句话多一个多余的字,一节课下来也会浪费不少时间。所以应尽量避免语言繁复,用动作和表情来提示,不仅节约时间,同时让课堂会更清晰。比如:老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学生:想!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样简单内容的对话,完全可以精简为一句话。

老师:当黄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时配上疑惑的动作和表情,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明白你的意图,也节约了上课时间。

四、学生作业阶段

1、提出作业目标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作业时间更短,因此,在学生作业前,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作业时敷衍了事,甚至个别同学干脆做别的事情,影响周围的同学,会提出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作业质量和作业进度,以此检测是否认真听讲和认真作业。如果没达到,则按没带材料处理。这样最显著的一个作用是全班同学都会参与到作业当中去。

2、及时评价

学生在作业时,多少会有些不同的想法,老师在检查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向全班同学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也会打开其他同学思路。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提出,让其他同学避免。

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下载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学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语文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揭阳华侨中学 王 珍 多年来,笔者在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一条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选准语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江宁区禄口小学陈琪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如何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创建文明单位实效性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今后十五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总目标:在全民族牢固地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

    关于如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当前,党性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新问题和挑战。文章从教学准备、教学语言、教育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切实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的......

    提高廉政教育实效性的一些思考

    提高廉政教育实效性的一些思考廉政教育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主要是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当前,仍然有些党员干部跟不上形势变化......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合集5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靖远县北滩乡中滩小学王晓燕 自从国家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