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
改进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重要意义。无论是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还是注入了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歌唱始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歌唱一直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普及、最直接、最生动的艺术教学形式。歌唱是一种情感抒发的需要,这是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传授给孩子们的和我们教师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想法。但是,现在看起来,这个观念未免把歌唱看得过于简单了。那么,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如何改进歌唱教学来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创设歌唱教学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要培养学生伴随老师快乐的投入到课堂的歌唱学习中,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创设歌唱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学习对象,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致。创设歌曲情境,提高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运用图画展现情境。
2.利用玩具创设情境。3.设计游戏导入情境。
4.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具演示情境。
5.综合多种情境解决教学难点。
二、培养歌唱自信心和歌唱能力
小学高年级段和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唱歌这一学习环节时,同学们总是有点勉强。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表现能获得他人的欣赏与赞美,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我想作为老师,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激发其歌唱自信心。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应尽可能的减少学生的学习挫折体验,巧妙合理的运用的教学语言及体态,让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适度的满足其心理,以激发其积极的歌唱欲望。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技巧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唱歌技巧的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要同唱歌有机结合,要有目的地进行。唱歌时必须注意音准和节奏的正确。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的能力,在训练和教唱时,要适当使用乐器。齐唱要求声音整齐,统一;合唱要求各声部和谐,均衡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歌唱时必须防止音量过大、时间过长等不良现象。这样的教学呈现给我们的是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演唱歌曲的方法和规律,为其今后学习演唱和更好地欣赏声乐作品打下基础,而不仅仅是唱几首简单的歌。
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学会正确的咬字、吐字。
3、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4、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歌唱。
三、重视歌唱教学中的识谱环节
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演音乐。
为了掌握一定的识谱技能,必须进行系统的乐理知识讲授和视唱听音训练。乐理知识应和视唱有机地配合。我国音乐教学中对识谱是这样要求的: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以学习简谱
为主,五年级开始可根据条件学习五线谱。音乐知识教学还要通过唱歌和欣赏,使学生获得一些音乐常识。
1、首调唱名法
字母谱起过渡辅助作用,竖写字母谱建立音高概念,字母谱和音高分开练习,降低难度
2、节奏读法
3、用手势辅助识谱教学。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解决到主和弦,手指的上下方向标志的各音解决的方向。手势的作用,可以暗示音准、表示乐汇片断(视谱)、二声部训练,大小音程和弦,转调,变化音级和自然音级的比较等
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歌唱教材
五、合理使用音乐范唱
在歌唱教学中,范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老师如果能灵活的运用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歌唱自信心,让他们在歌唱学习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一般的范唱包括老师范唱和录音范唱。教师范唱首先应作到歌唱规范,如音准、节奏、音乐风格等方面应准确到位的表现,同时通过老师直观的演唱口形、演唱表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如何使用范唱录音带来贯穿歌唱教学。俗话说“先入为主”,在进行新歌教学中,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先播放歌曲录音,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未学习歌曲前就能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我们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进而才能进一步表现音乐。在进入新歌学习后,录音带的范唱使用不可终止,应让范唱录音音乐作为一条纽带贯穿歌唱学习,让学生从范唱中体会歌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牢记歌曲的歌词。
六、注重活动过程的艺术化、多样化,让孩子爱上唱歌 在歌唱活动中,教孩子记忆歌词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个难点。传统的单一乏味的跟唱和重复训练,只会使孩子对歌唱活动产生厌烦心理。如何让孩子在熟悉旋律的同时较快的理解和掌握歌词呢?我想,教师在设计这一过程时,应运用艺术化、多样化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努力把“枯燥训练”式改变为“情景陶冶”式,让孩子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如教师在范唱时,既可配以优美动听的钢琴演唱,又可声情并茂的清唱,并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安静地倾听,这样既可让幼儿非常清晰的聆听和感受到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又培养了幼儿倾听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边出示图片边范唱;或边唱边画出能表达歌词大意的简单图画,使歌曲形象直观化,让幼儿“耳濡目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七、丰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唱歌教学过多的注重教师的教唱学习,使许多教师依赖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教学套路。学生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失去自我发展的空间,致使唱歌教学显得呆板、枯燥、缺乏生机。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设计,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唱歌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多次聆听,把握歌曲特点。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的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运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对唱歌教学起着着积极的辅助作用,它不但能通过手势帮助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准确、有效地表情达意
八、拓展练习
在学唱的歌曲基础上创编(创编节奏符号、四部声势、创编伴奏式和声)
九、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课堂实践经验中得出,当学生受到教师表扬时,他就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及时进行评价。当然在激励性评价运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孩子兴趣、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来对他们进行评价。
总之,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又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当然,歌唱教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孩子在我们的“拨动”和“激励”下,在“有效”策略的引领下,进入音乐的最佳表现状态,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表现。
第二篇: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材中,唱歌课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相比较欣赏课,学生更喜欢唱歌课,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可是真的把一首歌曲“唱会,唱好,会唱”,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上唱好一首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小抓起,打下坚实基础
1.使用音乐教具。教师应尽量带学生到音乐教室上课,做到上音乐课有多媒体、钢琴或者电子琴等。这些辅助工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准确的音准、音高,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做法只会破坏音乐乐句的完整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音频和视频,发展学生对歌曲的形象思维,从动画或者mv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重视识谱教学。从一入学就开始唱名学习。让他们知道唱名(Dol Re Mi Fa Sol La Si),要经常性地进行模唱训练。如我会为学生举例子:有一座音乐城堡,城堡里有七层楼,里面住了七个小矮人,他们分别住在1、2、3、4、5、6、7层楼,人们都是这么呼唤它的,分别是Dol,Re,Mi,Fa,Sol,La,Si,为了和这七个小矮人做好朋友,现在洪老师教大家如何记住它们的名字:Dol(豆豆是老大),Re(墙角开花蕊),Mi(三楼有猫咪),Fa(四楼摆沙发),Sol(进门锁上锁),La(六楼啦啦啦),B-Si(顶楼笑嘻嘻),学生都记住了吗?笔者用儿歌形式帮助孩子记忆并学会七个唱名,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3.掌握音乐记号。从一年级开始,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教师应该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简单了解音乐符号。如顿音记号,教师可制作皇冠让学生带上,形象地告诉孩子,这个黑色的倒三角形就像一个小皇冠,戴上这顶皇冠应该跳一下,这就是皇冠的含义。顿音记号,要求唱得跳跃又有弹性,请学生在唱这个音时都戴上皇冠。又如遇到反复记号时:‖::‖,我通常都这样为学生打比喻:一个门有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小朋友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这样比喻之后,小朋友们很快记住音乐符号及含义,效果显著。
二、歌曲教学,融入音乐要素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唱歌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只唱会了歌曲,但是歌曲情感处理干巴巴,毫无感情。应该重视音乐情感在音乐中的体现。
1.歌曲情绪。在中高年级教材中,不是简单地演唱,而是需要孩子理解整首歌曲的创作意图,加入感情地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四年级下册唱歌课《刘三姐》,歌曲本身的旋律委婉动听,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本首歌曲的学习并不困难,听过几遍就能很好地演唱,但是真正让孩子用感情演唱歌曲的话,他们会不知所措,因为更多的孩子不理解本首歌曲中旋律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是这么做的:我首先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刘三姐这个传奇人物,让孩子们对刘三姐有最初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优美、婉转的歌声弹唱示范这首歌曲,然后用对比唱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应该用老师刚才表现的哪种情绪演唱呢?如此学生就能比较清晰地感受到歌曲情绪应该是委婉动听的。最后引导大家一起想象自己身临大山中,对着美丽的风景一起有感情地唱起《唱山歌》。这么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理解,能体会到速度不应过快,应该中速演唱,很快就把一首歌曲诠释得更好。这样从情感表达和美感角度进行引导,让孩子真正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只有这样表现出来的音乐旋律才会更动听。
2.音的高低。低年级孩子刚开始可以采用先学会唱词再学唱歌谱的方法,降低难度。这样能给孩子建立音高概念,虽然新课标对低年级教学不要求唱谱教学,但是老师可以用琴弹奏,让学生用lu或者单音节进行旋律模唱,唱好唱准每一个音,不走调,从小建立音高概念。
3.重视节奏。节奏是一首歌曲的灵魂,忽略节奏,那么歌曲教学将黯然失色,应该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了解、感知拍号,看懂什么是2/4拍、3/4拍、4/4拍和6/8拍等。根据课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掌握以上节奏,因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太久,可以用游戏、讲授、故事等方法穿插进行。例如,2/4拍教学可以教孩子们这样认识:出示节奏型:××│××│,让学生填入姓名,互相问好。│你好,欢欢│,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如3/4拍教学中,我加入读歌词节奏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3/4拍节奏特点,还要鼓励孩子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它们的强弱规律特点,控制乐句的速度。在教师示范朗读歌词时,应该按照歌曲节奏朗读,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歌曲大意,又能让学生对歌曲节奏有一定理解。
三、歌谱教学,实践感悟体验
唱谱是学习歌曲中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师从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第一天起,要坚持正确引导学生唱谱。我们应该如何唱谱呢?很多学生只唱音不唱节奏、节拍,更不用说其他音乐记号,这样的唱谱是把音符与其他符号割裂开来,把旋律与其他要素割裂开来,非常不正确。
1.打拍子唱谱。很多孩子只唱谱不打拍,造成节拍、节奏混乱,唱谱应跟打拍子同步,一般可用脚或手打拍子。动作应是上下动,即打下去是正拍,弹上来是反拍,每个拍子打成下、上,即分拍。这样有利于学习半拍的概念,使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变得容易。有的孩子之所以总是搞不清楚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是因为只打拍点不打反拍。
2.唱出节拍数。很多学生唱谱只唱音,不唱拍数,就很难搞清这个音到底多长。我的做法是超过一拍的音必须唱拍数,如2拍的Re就唱Re2,三拍就唱Re23,有几拍唱几拍,这样无论时值多长都容易区分。这是为高年级唱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碰到延音线节奏更容易搞清拍数,这对附点节奏也适用。例如:前附点节奏1.1就可以唱成Do 2Do,加入之前拍子的下上打法,很容易搞清附点节奏。
3.融入音乐记号。唱谱要加入乐谱中的各种记号。只是唱音符、唱节奏不够,音乐中有各种表情记号、力度记号等,唱谱应尽可能把各种记号唱进去,而不是等会唱歌曲了再考虑这些记号。告诉孩子们,跳音应唱得短些,重音应唱得强些,连音应唱得连贯。如《唱山歌》一课中,有出现v换气记号,很多学生刚开始不注意就直接忽略。其实很多时候是在音乐的乐句处换气,唱谱中加入合适的换气即意味着能很好地理解音乐的句子和段落。从低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注意换气,因为歌唱是需要换气的,就像说话一样,也是需要换气的,并做出换气进行示范。在低端上课时,我把每一句逗号比喻成小蜗牛,每个小蜗牛的出现就是一个小乐句,这样比喻以后,学生就能做到每一句地吸气换气。
综上所述,音乐课不仅是简单的一句教唱课,而是让孩子们真正走进音乐知识海洋中,了解音乐知识、感知歌曲情感,并用心表现歌曲意境。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实实在在地扮演好奠基者、铺路者的角色,不仅是让每一个孩子知道音乐,更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江宁区禄口小学
陈琪
摘要:现阶段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教学实效远达不到要求。为扎实有效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实效
专业化发展
学习兴趣
引
言:有一个现实的情况即农村学生体育技能多数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真让我们这些农村体育教师汗颜。就连现在,在很多学生眼里体育课就是用来玩的,是上完主课后的放松活动课。还有一个问题是农村小学目前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很多体育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带一两个班的体育,所以体育课不知道应该教学生们那些技能,只好在跑完步后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长期下去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再加上体育设施器材的缺乏,导致很多内容即使想上也无法上,只好上一些不用器材的内容或干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长时间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湮灭,导致体育课教学实效性不断下降。因此,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的不断推进,已是刻不容缓,着眼于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希望能起到一些作用。
客观地分析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主要因素,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以及学生主体积极性的激发等。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1加强引进,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如今,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老龄化相当严重,涉及体育学科的就是老龄教师兼带体育教学,而他们的精力已经满足正常教学的要求,再加上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体育教学缺乏正规性、系统性,教学效率低下,就连学生原先对体育学习的一点兴趣也逐渐被消磨,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决问题的一个主要方法应该是提高体育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补充更多的新教师充实农村体育教学力量,让停滞的血液流动起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就我校而言,原先只有一名专业教师,其他几位都是50开外的老教师,体育教学基本处于随意状态。2008年9月我校引进了一名新教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在两个年轻人共同带动和指导下,老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被激发教学逐渐趋于正规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逐渐提高。与之相衔接的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也相继组建,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再经过课余适当训练,在区级各项竞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异的成绩: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第五,“让我玩”篮球联赛区冠军、省第二名等。随之而来的是学校对体育学科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教学及竞赛活动的开展。
1.2立足现有资源,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立足于引进,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立足现有资源,加强非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促进他们基本掌握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使之能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江宁区教育局已经走在了前面,率先推行了非体育专业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的进修与培训。但是笔者私下认为培训的力度与培训的面还不够,应该再加大。另一方面,教师的培训应立足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尽可能的为体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农村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课务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学校要尽可能的克服困难,有计划的安排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看得多了、听得多了、理论联系实际多了,受到的启迪、感悟也多了,认识也就深刻了,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走出去”活动要引向深入,即:请参加培训或听课学习回来的体育教师把学习过程中所听、所见、所想与没有去学习的教师进行传达,起到二级培训共同提高的作用,起到了的信息传递和榜样示范作用。听课学习回来的老师,在校内开一节教研课、汇报课或示范课,与同事们一起进行研究。通过“走出去”,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城区或邻近学校的优秀教师来给大家上示范课,进行讲座,也可以进行校际之间的互访,通过不断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2.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体育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注重科学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等。
2.1科学性。即在教材安排上做到先后得当。例如学生在课初思想和注意力比较集中,对学习新技术比较有利,因此必须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使运动负荷的变化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应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为了持续学生对课的兴趣,应该将游戏和比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为了不致于使学生疲劳而影响学习,一般应该把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练习,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而把力量性、耐力性的教材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
2.2技能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对每项运动都做了课时的调整,也就是单元教学,课时大大的增多了,也就需要有足够的运动技能穿插在教学中,有了正确的运动技能,才能长时间的拥有对运动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果光有兴趣而没有一定的运动技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能,这个兴趣一定不长久。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低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和一个高水平的羽毛球爱好者在一起打球,他的兴趣能长久。因为水平低的学生缺少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即使有再高的兴趣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运动是相通的。当运动技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举一反三,形成良好的协调性、模仿能力及运动能力。我们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而不是只靠一时的兴趣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兴趣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更好的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及健康水平。2.3实用性。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安排一些诸如 “跨越比赛”、“平衡比赛 ”、“攀爬比赛”和“负重比赛”等有趣味的练习和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4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 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
2.5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 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续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持续性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事任何学习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否则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当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练习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保持、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中练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障。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的空间,成为孩子们运动的乐园,通过增设体育比赛的氛围,让农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毕竟他们展示的机会太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少了。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得到乐趣,从而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正确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指导他们练习的方法,让他们确立经过努力锻炼,就能实现力所能及的目标的意识,使其体会成功感受,从而培养体育兴趣,从一个侧面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逐渐形成。4.重视教学细节
体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即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1严格执行各项规则制度。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必要的规则制度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要遵守规则同样教师也要遵守规则制度,教师良好的行为会影响着学生行为的养成教师要以身作责,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要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则制度,不减量。例如上课着装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这样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愿意接受。4.2严肃课堂纪律
学生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是体育课所追求的形式,但不能单纯的为追求气氛活跃,而就放弃必要的纪律要求,对明显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要及时指出,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环境。4.3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在体育方面有特长,身体素质好,在班级中有影响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体育骨干,一方面可以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特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实效性,而且对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5.教学策略得当
教学策略得当与否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6.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合理运用
根据课程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我们是否可以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表明: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及学情之后的一个灵感,然后再把这个灵感合理设计、实际化。本着教师对学生先前的理解程度,我们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首先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 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 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 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总之,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造出一切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实效的提高。体育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尽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和水平,为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不断推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靖远县北滩乡中滩小学
王晓燕
自从国家颁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众多有理想、有抱负的英语教师的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英语学习是语言学习,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才能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我们知道,在小学英语教学当中,词汇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小学生与中学生不同,机械枯燥地背诵单词只会降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单词教学的实效性也会“打折”。笔者通过六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把好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关
可别小看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它们可是英语的神奇小“元件”,小到单词由它们构成,大到英文著作是它们魔术般的排列组合。所以,要学好单词,首先得“玩转”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时,还真有点手足无措,搅成浆糊的现象。比如:学习Bb和Dd时,很容易将它们的大小写配错,这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我自编顺口溜:Bb“肚子”都向右,Dd“大肚”“小肚”对着走。当时在教学这两组字母时,引来同学们的一阵阵笑声,可当我在后来叫学生听写字母时,发现同学们再也没有将这两组字母的大小写配错过。后来,在进行其它字母的教学时,我力求用新颖形象的办法帮助学生记忆字母,都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现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已经打好了,接下来,该向单词学习“进攻”了。
其次:单词教学,贵在“趣”字当头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创设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单词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学水果名称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party,请大家一定要带来自己最喜欢的水果,或者水果的图片哦。我也在课前准备了几种水果的实物。到了上课时间,我看到同学们有的带来了常见的苹果、梨、桃子等,还有的同学带来了亲手画的水果图片等等,然后在课堂上我们师生边聊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味道,边练习用英文说出它们的名称。结果,学生们特别积极,整个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而在第二节的课前复习中,我发现同学们对前一节接触到的水果的英文名称记忆特别深刻清晰。
另外,在教学动词时,我们可以利用肢体和表情语言加强记忆。如:在教学run jump cry laugh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当场做出相应的动作,甚至滑稽的表情,让学生在开心大笑中领会单词含义,记住单词。在教学形容词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如:在教学单词rainy cloudy sunny hot cold等,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且还可以对单词的含义理解透彻。
还有,有趣的联想记忆也是提高英语单词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如:我教学生wear 和 where,no 和know,hear和here等同音词时,我说:“‘在哪儿’、‘穿’是同音词;‘不’‘知道’是同音词;‘听’‘这儿’是同音词„„”
再次,单词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达成:游戏复习趣味多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的记忆是很奇特的,东西学得再深刻,记得再牢,如果不按记忆的规律复习巩固,终究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要想提高英语单词教学的实效性,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它可以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能消除学生的疲劳。教学游戏通常具有比赛的性质,参与游戏的人都渴望能够获胜,这就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在复习单词时我经常采用“挑战对手”这个游戏形式。即学生向和自己在学习上相差不大的“对手”提出挑战,然后由全班其他学生向她(他)提问教师指定复习的任意单词,挑战者必须完全正确的拼出这些单词,如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光荣榜”上,并成为新的被挑战“对手”。孩子们对这种游戏形式喜爱极了,就连平时不爱记单词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单词教学的实效性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愿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在师生真情交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提高单词教学实效性的目标已是触手可及。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效性
近些年来,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纳。
小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首先是对英语产生兴趣,生动、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将小学生带人英语语言的氛围之中。同时,故事中积极向上的内容也能激发小学生的情感,对其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
从教材来看,故事教学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个特色内容。它在每个单元的开始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其特点是有情节、有语境、有趣味,涵盖了学习的重点。学生通过故事来感受语言、体会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一、故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注重传授语言知识”是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是教师先教学故事中的句子和单词,然后,再让学生去听故事、读故事和表演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故事语言的模仿,而忽视了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导致学生只有机械地使用故事中的句子,而当情境稍有变化或者换一种形式呈现故事中的句子时,学生就不会运用了。因此,出现故事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弱化故事教学,过于侧重语言点的训练。2.忽略语言点的巩固,过多强调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缺乏针对故事内容理解的引导,过分强化对新句型的操练。4.缺少对故事语言的模仿性操练,过于重视语言的输入。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对故事教学的目的存在一定误解;另一方面是课堂上缺少促使学生运用故事中语言的设计能力。很多教师认为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故事,会表演故事,而不是在故事中学习语言。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故事学习之前铺垫,预设很多情境,或是提炼故事中难读,难理解的生词、句子,组织学生一遍一遍地认读,或是将故事与语言知识分开,不能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使用语言。这些都破坏了故事教学原有的目的和意义。实际上,故事教学是主张教师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有的教师把落脚点放在语言的运用上,通过操练、活动让学生反复练习,训练故事中出现的语言点;有的教师把故事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对难读难懂的句子进行反复认读,练习;还有的教师只注重语言的输入,缺少故事模仿的练习,这些显然是不恰当的。故事教学作为第一课时,它为学生呈现的不仅是单元中的语言知识,还有故事的内容以及语言知识的使用情境,如果故事教学中只过于侧重一个方面的训练,弱化其他内容的学习,这会对学生真正理解语言知识形成干扰,也会对进一步学习后面知识造成影响。
二、提高故事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有序安排教学内容,还应给学生设计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恰当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还能为他们自觉地运用所学语言提供机会。因此,“创建高效的故事教学课堂模式 ”是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高效的故事教学课堂模式”分为:准备环节、整体理解故事环节、讲故事环节、读故事环节、讲述环节,也可以分为故事前,故事中,故事后。前者更加系统详细,特别是对初次接触故事教学的老师有很大帮助。1.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包括学生兴趣准备、话题准备、背景知识准备、语言准备。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善于利用和构建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大学生语言的输入量。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准备环节提前渗透故事中的一些内容。但提前渗透是有一定标准的,不能全盘拖出,要选择重点词汇或者句型进行渗透,其中又包含两个标准。第一就是可能会影响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词和概念,或者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词或背景知识教师要进行一些处理。另一个需要处理的就是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本单元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0 Let's go!的故事为例,故事中出现了很多生词(movie, amusement park, museum, start, enough, far away, free,close),而且这些词都是影响学生理解故事的关键词汇,教师不能将所有的词汇都提前渗透,而要有选择地向学生呈现movie, start两个词。呈现的方式采取观察电影票开演时间和谈论电影的形式来进行。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故事时扫除障碍。2.整体理解故事环节。
整体理解故事环节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看课件、听录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盲目地来看、来听,而是要有一定任务或目的的。教师要梳理出故事的主要线索或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语言现象,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看故事,整体感知故事。避免教学趋同化现象,主张整体感知,部分理解。
在Let's go!这个故事中,主人公Ann和Ken下午没有课,就想利用空闲时间和Mocky出去玩。三个人依据自己的爱好,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议。三种建议的讨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教师抓住这一主要线索,可以对学生说:Ann, Ken and Mocky have three ideas.What are their ideas?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整体观看故事,通过观看故事,学生很快就会说出Ann wants to go to a movie.Mocky wants to go to the amusement park.Ken wants to go to the museum.学生在获取三个人idea的同时,教师可以以此帮助学生认读词汇a movie, an amusement park, a museum.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故事,又在初步感知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新的词汇,避免了教师为了让学生看懂故事,在感知故事前处理主要词汇的问题。
3.讲故事环节。
讲故事既可以是逐图理解故事,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的关注,是学生对故事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测并理解故事情景、对话、人物说话意图等,层层深入。我们鼓励教师开放提问,激发思维,开放性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答案,但是学生在回答时不仅要依据故事,还要依据常识,而且需要激活相关背景知识,这种在潜意识中完成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新知识与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Let's go的故事有三个情节:⑴去看电影;⑵去游乐场;⑶去博物馆。前两个情节都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实现,最后主人公们决定去了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下子就将这些内容都让学生理解掌握,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也不好驾驭,因此将故事按照情节进行划分,让学生关注故事:Why can't they go to a movie and the amusement park? Why can they go to the museum?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细节。
在这三个情节中,有一组词汇(start, enough, far away, free,close)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同时也是与故事细节有关的重要信息,如果学生仅通过观看故事是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进而也就不能把握故事的细节。教师就要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和语言支持,结合故事的情境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在理解start, enough, free, close这些词时,教师分别呈现了电影,游乐场,博物馆的门票,让学生关注门票上面的时间、价格,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When does the movie start? How much is the amusement park ticket? Do we have enough money? Do we need money to go to the museum? When does it close? 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这些生词的意思。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far away一词时,让学生观看地图,了解自己学校与天坛公园和动物园的位置,这些地点都是学生去过且非常熟悉的地方,通过观察地图学生会一目了然地理解学校与动物园之间的距离是far away,同时对故事的细节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4.读故事环节。
读故事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跟读,指读,齐读,朗读,或指定学生读,学生自主阅读。
这个环节的方式不一定是在学生理解故事之后完成,它可以和讲故事同时进行,提倡在故事的学习中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因为故事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更多的是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获取知识理解故事,那么阅读方法的渗透,在故事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在Let's go!的故事教学中,当学生知道了三个主人公的idea后,教师追问学生How do they say? 让学生再一次整体看故事,划出提建议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看视频材料,而是通过自主阅读,划出故事中出现的有关建议的句型“Let's.../Shall we...?”,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说“划线”活动是比较简单的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方式,那么“完成表格”则是一种较为深层次的提取信息的活动。在故事中,学生知道了Ann,Ken和Mocky最后要去博物馆。Mocky在这一建议中提出了一些问题,教师没有逐图把这些问题一一向学生解答,而是出示了一个表格,鼓励学生阅读故事的6~8幅图,完成表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自己读懂表格中的问题,在故事中寻找答案,并完成表格,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又渗透了阅读方法。学生不仅在其中体验文本中的情感,又可以读出文本隐含的意思。
5.讲述环节。
讲述环节是学生模仿,表演故事的过程,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故事的过程。
复述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整体内容的理解和加强对语言的运用,利于学生形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复述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给学生提供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板书的作用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弱化了,但作为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直观、便捷的获取知识的载体,更能及时呈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一些观点和信息。因此,利用板书不仅可以呈现故事中的语言结构,更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出清晰的故事发展主线,学生通过板书来复述故事,不仅可以降低复述故事的难度,更可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Let's go!故事的板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一部分是故事中出现的也是本单元所涉及的重要语言结构,下面一部分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在故事学习中逐渐梳理出的故事主要情节的信息。学生借助板书和PPT的内容,可以非常轻松地复述出故事,更可以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学生在复述故事之后,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活动来进一步加深故事的理解,或是使故事的内容更加完整丰富。可以设计根据故事内容拓展应用主要功能句型的活动或是完成与课文理解有关的习题。
Let's go!故事教学的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周末和朋友一起活动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句型Shall we...?进行表达,并结合以往的知识将做的事情和使用的交通工具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连续表达的能力,当学生表达完后,鼓励其他学生依据这个学生描述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如Do we have...? When...? What time...?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
故事教学的模式固然统一,但故事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采取何种方式来开展故事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故事文本的类型或故事的内容,即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故事教学,都要以故事情境作为教学的载体,因为只有基于故事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加懂得语言使用的方式,途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