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xx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
站7个,总藏书量仅120xx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镇)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镇)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镇)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属学校所有186块)、乒乓球桌208张(属学校所有200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从调研反映出来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除农村电视覆盖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已达98%以上和农户电视覆盖率达68%以上情况较好外,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较差,要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我局认为在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站舍场地建设问题、经费投入与设备增加问题、队伍建设与人员相对稳定和提高素质问题、巩固与发展乡村社团文体组织和民间文艺队的建设等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加大投入,注重建设,完善或改变用人管理机制,人员实行上划归口管理,使文化站留得住人才,逐步建设起一支文化站复合型队伍,从而逐步改变我县文化站目前的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为乡村文化站建设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云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文化站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依法建设文化站的格局,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第二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2010-06-27 22:45: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2)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09】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
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万元,乡村自筹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
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
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
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
【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XX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
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XX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镇)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镇)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镇)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属学校所有186块)、乒乓球桌208张(属学校所有200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
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从调研反映出来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除农村电视覆盖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已达98%以上和农户电视覆盖率达68%以上情况较好外,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较差,要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我局认为在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站舍场地建设问题、经费投入与设备增加问题、队伍建设与人员相对稳定和提高素质问题、巩固与发展乡村社团文体组织和民间文艺队的建设等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加大投入,注重建设,完善或改变用人管理机制,人员实行上划归口管理,使文化站留得住人才,逐步建设起一支文化站复合型队伍,从而逐步改变我县文化站目前的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为乡村文化站建设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云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文化站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依法建设文化站的格局,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
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xxxxxxx为例
调查时间:暑假 2011年7月20日至8月5日
调查地点:xxxxxxxxx
调查对象:xxxxxxx
调查方法:我在这次的调查中采用了问卷法,并在做问卷中和一些老人交流了一些想法
调 查 者:xxxxxxx
一、前言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的重要方面,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一天一个样发展,城市文明也随着城市经济一天天改变,越来越严峻的不只是贫富差距,还有城乡差距,在此我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对我村部分人员进行调查,并针对我村的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展开介绍。
二、调查概述
对调查地点及人文的介绍:永仁古称苴却,1924年设县。是楚雄州内人口最少、少数民族比例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永仁县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水能资源、土地阳光资源。永仁的县情特点可概括为“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总体来讲,还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工业弱县、农业小县、财政穷县。而我们村是永仁县永定镇下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村里现有一百多人。以前的村庄,听老人说起,改革开放以前,这个村庄只有几户人家,而且是分块的,单村独户,改革开放以后,一户户人家才陆续搬到了这里,并在这里居住了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村里的人们也逐渐聚在了一起,都搬在了村中心,劳力得到统一。而且在改革开放以前都没有党员,连吃水都成问题,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10名党员,一名预备党员,后又陆续的有几名,现有7名党员,在党员的领导下,挖了井,直到现在的抽水吃,以前都是土路,现在国家出钱各家各户之间铺了水泥路,以前全是土房,现在大多数都是砖房,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生孩子、种田、退耕还林都有补助,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而到现在为止有大专及大学生(毕业及在读)有8名,高中生在读2名,初中生毕业及在读(不包括高中及大专、大学生在内)20名。小学的没有统计,因为大多数老人、中年人及青年、小孩都是小学毕业,所以没有做统计。
新农村文化建设又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教
育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是建设新农村“乡风文明”的本质,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人们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普遍存在。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农民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村容整洁”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得到实惠。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比较差,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要解决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安全、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有的需要逐步解决;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现在首先要筛选整治的重点内容,如村庄内部道路、村庄供水设施、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等。
新农村文化建设还与农村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密切相关。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与可靠保证,也就是说,只有文化建设搞好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可能。
具体而言,新农村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大主要内容:
1.思想文化建设。要发展先进文化,以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升华他们的思想境界。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尤其要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2.道德文化建设。道德文化建设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又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涵。新农村的道德文化建设,主要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广大农民加强社会公道、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科学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禁止赌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强化科技培训。
4.艺术文化建设。要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例如演小戏、唱歌、跳舞、扭秧歌等等。
5.体育文化建设。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例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以及打扑克、棋类、麻将等等。
而以我村为例,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我村村民是大大的不足,年轻的都出去打工,剩着些老人在家种地,而且在村里上大学的都没多少人,简直就是屈指可数,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术语大多数人只是知道而不了解。
在道德文化建设方面,村里的风气还是很好的,没有什么不良事件,而且村里的人们也很团结。
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村里过年过节大伙都会聚在一起打牌,不是大型的聚众赌博,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而要是有关于农业技术培训,村里的人也会积极参加。
在艺术和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村里过年有村名自编自演的演出,还有各村之间的篮球,棋类的比赛,这些都是现在我村的各文化建设的细节。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手段,要实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是细化文化建设环节。包括家庭文化、广场文化、俱乐部文化、文化室文化、图书馆文化等等。
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村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经济来源少;经费少,项目少;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到位;经济发展慢,生活环境差;农村的整体卫生条件太差;执行力度不够;经济发展不起来,办什么都办不了,销售不了或成本太高;文化设施陈旧落后,利用率低;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活动内容单调贫乏,缺乏吸引力;群众文化意识淡薄;文化市场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原因:认识偏差。一是重视不够。重经济,轻文化,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跑资金、跑经济项目上,致使文化工作长时间处于低水平。二是观念滞后。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只能由国家投资,在文化建设方面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经费不足。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体制不顺。乡镇机构改革后,文化站人、财、物的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县即政府文化局对文化站只能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阻碍了农村文化工作的发展。
缺乏人才。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持,没有专业的文化人才队伍,繁荣文化事业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政府和上级对文化专干的培训不多,使文化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缺乏。
缺乏项目。文化事业的发展只依靠镇村两级资金投入是不够的,需要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一方面激励镇村加大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积极性,一方面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文化事业建设,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四、解决对策
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切实抓好农村文化设施硬件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建设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团体,尤其要培植民间文化团队,发挥农民群众的自主参与意识;尝试建立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发挥农民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引进骨干知识人才参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回忆毛泽东时代的精神等。
五、结论
通过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文化不仅与经济、政治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支柱,而且文化建设又是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进步,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所以文化建设对于农村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近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平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政府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平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平台。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部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平,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