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办好农村教育
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2011年8月28日,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温家宝在报告中说:“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我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广大老师表示慰问和感谢!”温家宝站起身来庄重地向台下的教师们三鞠躬。温家宝讲话全文如下:
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提前向各位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向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老师们表示崇高敬意。这里,我就农村教育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农村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人口众多,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要提高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必须先从农民抓起。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懂得农民的教育学,也就不可能树立农民的教育观。无论是美国的“教育平权运动”,还是印度的“民众科学运动”,以及南美、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都是为了在广大农村和社区普及文化、卫生、科学知
识,保障社会底层民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新村运动”,首要任务也是教育农民,即加强农民的启蒙教育与文化技术教育。发达国家早已普及了义务教育,但仍然十分重视在农村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美国至今还认为,乡村教育对美国未来的繁荣至关重要,要加大力度促进美国乡村教育发展。
中国有13亿多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在农村。农村教育是农村的希望。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相反,如果农村教育跟不上,众多的人口就会成为发展的巨大压力。今天广大农村的亿万在校生,正是明天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一句空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我国农村教育源远流长,历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农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历史上许多私塾、书院曾盛极一时,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乡村。那里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人们常说:“自古寒门出俊才。”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出自农村的寒家子弟,靠勤学苦读奋斗成才。中国农村的每一个家庭都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人生和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
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农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吾国虽自号文物之邦,男子教育,不及十分之六,女子教育,不及十分之三,其中有志无力者,颇不乏人。其故在何?国家教育不能普及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亲自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他指出:“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一批教育界人士在河北、江苏、四川等地发起乡村教育运动,倡导“教育救国”。晏阳初先生提出“除文盲,作新民”,在河北推出“定县模式”,在四川建立乡村建设学院。这些教育先辈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躬身实践、终身投入、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建国初期的全国扫盲运动,堪称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1949年全国文盲数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文盲率更是高达95%。经过几次大规模扫盲,至1964年,先后有一亿多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到本世纪初,国家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我国终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3年以来,中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的战略方针,大大加快了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国务院从政策上、投入上和制度建设上,着力促进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部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日益完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基本杜绝农村新生文盲。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更加优先发展的
位置,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还未达标,学校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有待优化,质量有待提高,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还很低,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农村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必须增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克服困难,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
二、推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总量问题,也就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城市形成很大反差。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第一,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初步解决了农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但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学校撤并引起的少量孩子辍学问题等。这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阶段性产物,也是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们面对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2000万人,他们的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各地搞的“寄宿制”、“代管家长制”、“亲情沟通平台”等都是有效措施。但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关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各地工作开展也不平衡;留守儿童对老人“逆向监护”、留守女童更需特殊关注等新问题不断产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工作力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配齐、配好生活和心理教师以及必要的管理人员,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需要。鼓励开展“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托管中心”等关爱活动。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校外生活。总之,要努力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提出了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即“两为主”的政策,并要求在收费、受资助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近两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0亿元左右专项经费,用于补充接受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学校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但应该看到,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上好学”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到“两为主”加“全覆盖”。要逐步健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规范、扶持以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抓紧研究制订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文化、习俗等方面的
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输入地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是办好寄宿制学校和村教学点。我们抓寄宿制学校已经有些年头,从实践看效果很好,有利于集中使用教育资源,也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这项工作既要常抓不懈,又要因地制宜。总的看,投入要逐步加大,规模要适当扩大,水平要尽快提高。关于村教学点的问题,也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如果因为学校撤并、上学路途遥远而使孩子们辍学,那与我们的政策方针是背道而驰的。世界各国都有一些规模很小的学校,有的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如果广大农村群众和农村孩子确有需求,有的村教学点还是要坚持办,而且要办好。这件事在山区、边远地区、牧区尤为重要。
第二,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与城市相比差距明显,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不少农村高中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还比较普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信息化设施等明显赶不上城市;办学经费紧张,“吃饭靠财政、运转靠收费、建设靠举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办学模式趋同,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千校一面”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突出,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大。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一要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普九”较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提高普及水平,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同时,全面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使其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二要完善
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投入机制,制定普通高中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逐步提高财政预算拨款占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要将普通高中学校债务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范围,统筹研究解决。三要推动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升学的倾向,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就业的教育。学一门技能、增加就业能力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既是迫切要求,也是现实选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薄弱、资源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和免学费政策有待完善,许多民族地区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仍有困难。这方面要做好五件事:一是尽快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二是建设好一批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国家将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各地根据需要改扩建符合标准的农村职业学校。三是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四是大力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五是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涉农专业新教师培养力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吸引和保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任教。
第三,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
时期。国际经验表明: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意味着人生起点的公平,有利于消除贫困、减少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的人生开端,是关乎教育公平、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重大工程,也是影响未来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大问题。但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财政投入不足,办园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健全,农村地区“入园难”比城市更加突出。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不久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启动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国家将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大规模增加资金投入,并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关键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财政增加投入、家庭合理分担,加快构建一个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支符合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队伍,使广大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是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个难题。农村教育的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也是实现全民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当前,农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滞后,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推进困难;教育资源配置总体上短缺,难以支撑课程教学改革的需求,国家规定的课程难以全面落实;教学改革滞
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应试教育倾向很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尤为迫切。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既要靠改善办学条件,又要靠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而言,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学校制度等由来已久,有其复杂的主客观原因,改变起来绝非易事,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但要想提高教育质量,不改革肯定是不行的。我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一是大力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这方面,无论是在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大有文章可做。怎么改?要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也就是要搞“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要搞“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在激烈的升学竞争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在全社会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人都应成为有用之才。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二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像“指挥棒”一样引导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想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三是倡导教育家办学。中小学校的校长,是办学的“领头羊”。过去像张伯苓等都是教育家当中小学校长。现在,一些人把“校长”当作“官”来
当,讲究级别待遇,这种倾向必须改变。只有把中小学校长们都培养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大有希望。
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投入问题是制约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国家要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而农村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在农村教育投入方面,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较大幅度增加投入总量。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保证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教育发展。同时,要优化投入结构,重点向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薄弱环节倾斜。要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学生人均经费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待遇的差距。要继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帮扶,不让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国家将安排资金,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补助,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校车制度建立起来,配备最好的车辆和最好的司机,实施最好的管理,为孩子们建起安全的“绿色通道”。二是完善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绩效。办教育尤其是办农村教育,既要舍得花钱,又要想办法把钱花好。不把投入机制问题解决好,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的。近些年来,我们搞了不少教育方面的工程,效果是明显的,但也出现了一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有的地方漂亮的中小学新校舍刚建成,但生源却没有了或不够了。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大的
方向是中央政府要逐步减少各类专项性教育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教育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支配教育经费更大的自主权。当然,教育投入仍然放在教育的大盘子里,而不能挪作他用。对现有的一些专项资金要加以整合,统筹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三是加强城乡统筹。要充分考虑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等新形势、新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学校的布局和班级规模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地域分布等因素,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合理设置,不搞“一刀切”。既不能出现农村孩子每天跑十几里地上学的情况,也要防止县城、中心镇学校“生满为患”,出现上百人的“大班”。总之,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要整合,学校布局要调整,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在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均衡发展。
五、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教育要有大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应该看到,农村义务教育从过去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转向“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县财政比较困难,预算内教育经费不能及时拨付到位,造成农村学校正常运转困难。对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对于义务教育达不到省级统一标准的财政困难县,省级财政要负责资金补助和统筹平衡。中央财政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给予适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行一步,加快探索建立“以省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二是切实增加学校办学活力。要逐步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运用立法、政策指导、规划、拨款、信息服务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直接干预。三是改进教育编制管理。教育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现在,一些地方农村小学反映教师缺乏,一些文体类、科学类、信息技术类课程往往因为没有教师而开不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编制管理问题。长期以来,教育编制是按照“生师比”来确定的,在当前一些地方农村生源下降较快、成班率较低的背景下,编制管理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管理办法,可以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总之,编制管理要保证农村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因缺教师而使教学内容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四是支持农村民办教育发展。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减轻政府压力,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办学质量提高。目前我国农村民办教育发展尤为滞后,存在一些体制性障碍。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办教育不可能是政府大包大揽。像在农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领域,民办教育其实是大有可为的,甚至有自身优势。各级政府要为城乡民办教育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环境,贯彻执行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使民办教育在设立、招生、证书发放、财政补助、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权益得到保障,使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一视同仁,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民办教育也应该是教育家办学,真正致力于教育事业,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六、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关注农村教师的成长。近年来,我们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在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出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6万人,首届1万余名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二是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95.6%。三是实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特岗计划”,2006年以来招聘近30万名特岗教师,赴中西部22个省区3万多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留任比例连续
两年达到87%。四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据调查,绩效工资实施后,农村教师工资增长34%,明显高于城镇教师工资增速。五是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2010年以来,中央投入20亿元,建设周转宿舍4万套。通过实施这些重大举措,农村教师队伍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我们也要看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依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教师的整体素质仍然有待提高,教师的收入和待遇还有待改善,教师管理机制还有待完善。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重点为农村学校培养大批骨干教师,支持到农村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专业成长和长远发展。二要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力度,“国培计划”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特别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三要健全农村教师正常补充机制,在完善“特岗计划”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农村学校补充大批高校毕业生。四要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定期轮岗交流。五要鼓励各地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并将其作为职称、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抓好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实习支教和农村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六要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严格按照编制正常补充合格的新教师,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健全农村教师正常退出机制,解决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七要完善激励机制。国务院很快将作出部署,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将中小学教师的最高职称从
副高级和中级提高到正高级。这是对广大中小学教师价值的承认,是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政府务必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倾斜,完善津补贴标准。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乡村教师的工作岗位既平凡又崇高,献身这种事业的人是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是有益于社会的人。我希望各位老师一定要珍惜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无私奉献。农村教育事业是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善举,不仅神圣而光荣,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人民教师应该把塑造人的灵魂、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干一辈子而不是干一阵子。每一位农村教师都应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自己看成是一盏明灯,心甘情愿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要满怀爱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爱为师之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这片沃野上,是老师的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照亮了学生的心。当好一名农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农村孩子。要“以爱育爱”,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纯洁、正直、善良的心,这比灌输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把博大无私的爱与宽容献给学生。农村教师要特别注意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有困难、身体有疾病的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让农村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第三,要提高素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最终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知识和信息来源不如城里那么丰富多样,教师更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处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这就要求各位农村教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书本中、群众中、生活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贡献给祖国的花朵。不仅要注重言教,还要注重身教,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来教育影响学生的品行,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第四,要教书育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求知,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对于农村孩
子而言,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往往是自己的梦想和全家的期望,但不应该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农村教育中尤其应该鼓励学生贴近自然、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民、热爱亲人,有志于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农村的希望之路和光明之路。我们一定要肩负起这项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孩子都能够有学上、上好学,都能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努力办好家长学校
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几年来,我县在办好家长学校工作上在尽力做着教育纠政部门、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我县的工作在沧州市、河北省乃至全国走在了前列。这与我们局领导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的远见卓识息息相关。今天特意安排我们和全县的校长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足以说明局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关工委郭振有主任曾经提到我国某地一位局长随考察团去国外参观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工作,当他登上飞机时说:“我们管孩子,还用管孩子他爹妈!”到底我们用不用管孩子他爹妈?为什么管?怎么管?我们来共同探讨几个观点。
一.为什么要着力办好家长学校
现在的家庭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丰富了,孩子少了,家庭教育问题相继出现了。有的溺爱有加,要求甚少;有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沟通不多;有的树大自然直放任不管;有的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没有他的事等等。由于人们只重视学校教育,忽略了家庭和社会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缺失和缺位现象,违背了教育定律,造成教育大厦的倾斜就倾斜在孩子的身上。使得现在的青少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某高校不久前发生了一起危机事件,一个学生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考上大学,其父亲逼迫他六年反复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又逼迫他多年考研,入学后这个学生的精神问题显现出来。还有在我们周围一些知识分子家庭、干部家庭的孩子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孩子患上了自闭症;有的很优秀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找打一份好工作,但就是不找对象,在搞同性恋,等等。还有近些年来由于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关心的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将来能不能上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却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他们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同时父母的教育忽视了告诉孩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社会责任感,什么是人的尊严和价值。使得孩子耐挫折能力减弱,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2012年,石家庄一初二学生遭遇父母吵架闹离婚,一时想不开就离家出走。辛集市7岁男孩因受到父母的责备就离家出走。据媒体报道的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学生自杀人数逐年增多。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68起,2006年130起。2011年上海市有13名中学生自杀。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家庭教育不当,有的是深夜玩电子游戏被父母训斥后走了极端,还有的是因情感问题,患抑郁症自杀。大学生自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似乎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严重态势,并且自杀者的学历在逐步提高。
还有的孩子因家庭教育不当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如,海南一所小学的女校长差点被儿子掐死;几年前浙江金华发生 了一起震惊社会的惨痛事件:高二学生徐力用铁榔头砸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被判有期徒刑12年,这些都源于母亲的催逼教育。还有我们知道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的刑事事件;西安音乐学校大三学生药家鑫撞人杀人案件;还有最近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这些事件、案件的发生令我们思考的是究竟谁杀死了谁?药家鑫父母晚上以泪洗面,白天到处奔波借钱赔偿被害人家属。记者在采访药家鑫父母时问:你们对于教育药家鑫有哪些失误的地方?他母亲说:“不该长期疏忽他的内心世界,对于他的极端叛逆,我们疏忽了,没有及时发现,有效引导,这是我们的失职。”他父亲说:“养不教,父之过啊!”我们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肯定有问题家长,究其根源是缺“爱”,是家长爱的缺失和爱的错位造成孩子心里不能健康发展。家长爱孩子的身体忽略了心灵,爱分数胜过爱孩子,爱面子超过爱孩子,爱私有财产忘了孩子。家长是一份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家长;家长是一份职业,是需要学习的,家长不仅需要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句话说:父亲是山,母亲是水,青山绿水出秀人。
孩子的成长必可重来,若因教育的缺失会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幸福。2011年暑假,我们对我县某高三的一个班的 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题目是你认为大学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是很自由的,环境优美,恋爱场所。”你为什么要上大学?有孝心的孩子说:“为报答父母,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有的孩子竟然说:“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为了面子吧!”你的理想是什么?有的女生回答:“嫁入豪门”还有的学生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作为高三的学生不算幼儿园阶段也上了12年学,竟然如此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上学,没有自己远大的理想,这是谁的责任?家长从孩子幼儿阶段就逼着孩子好好学习,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报名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辅导班。学校越到高年级越起早贪黑的做题,甚至加班补课,究竟为了什么,孩子们不知道,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甚至厌学以至辍学。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孩子们又缺失了什么呢?
(一)缺失了理想和人文教育
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一个孩子所做的全部工作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这个人不仅有最基本意义上独立生存的能力,而且要有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财务的能力,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能力。哈佛大学有一则校训是: “进入哈佛是为了增长知识,离开哈佛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我国由于独生子女的出现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为数不少的家长、校长和老师急功近利、重智轻德。俗话说德虚、智实、体弱、美劳空,致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出现 了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知道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范美忠老手机人称“范跑跑”,在四川地震来临之际,不顾学生,自己第一个跑到了操场而且后来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还有刚才提到的出现问题的青少年,不得不引起我们家长、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的思考。
如果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懂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给孩子留有自由愉快的成长空间,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孩子的未来会是不相同的。很多年以前,一个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当天空中一群大雁鸣叫着飞来的时候,大儿子说:“要是我们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就一定能飞起来”。他们就是使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的莱特兄弟。大家知道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05年被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小时候,爸爸带她到美国白宫去旅游,因为是黑人被卫兵拦住了,小赖斯用小手指着白宫的大门一字一顿的说:“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成为这幢房子的主人”。爸爸鼓励她说“孩子你要付出比白人多两倍的努力,还会落后于白人,你要付出多四倍的努力,才会和白人并驾齐驱,要付出多八倍的努力,才会超过白人。”
(二)缺失儿童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由原来的放养式变为圈养,觉得很累,家长又很烦。当老师的又觉得现在的孩子很难教很难管。家长和老师都把自己尊为“长”要求孩子惟命是从,孩子在指挥棒下被直来直去,找不到自我。其实孩子不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需要尊重的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他是我们的朋友,没有尊卑之分,更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就在前些天,我们邀请“知心姐姐”讲师团和教育部的讲师团来我县讲座,主题为《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让孩子爱上学习》。在沧县实验学校有一位老太太替女儿来听讲座,散后找专家交流说“早知道该让我女儿来听听,说的太对了,她天天挖苦孩子,经常说“你怎么也不死呢”……”在李天木一所学校,一位妈妈告诉我:他孩子的同学上衣被小刀划破了,老师就认定是他干的,让他写检查,他不写,回家后妈妈也逼着他写,他终于无奈的写了。几天后真正的“凶手”落网了。可是至今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没能放下架子像孩子道歉,至今也没当众为孩子平反。这个孩子一直恨这个老师,不愿上他的课,这给孩子心灵上留下怎样的阴影啊。阿拉伯有一句谚语:大人物如果犯了错,我们整个世界都要跟着受苦。我们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可都是孩子心目中的大人物啊。这使我们越发感到家庭教育理念的传播应先从校长、教师队伍抓起,不然怎么指导家长,提高家长的素质呢? 有一位专家在一所小学和学生座谈,问孩子们心中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孩子说“我希望自己有一个大房间,门很小,只有我一个人能钻进去,省的爸爸妈妈一天到晚唠叨我…….,”“我想发明一种药,让爸妈吃进去,只说好的不说坏的”
(三)缺失学习的动力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过大。虽然如此却认为上学是为父母上的,考试成绩好了,要什么给什么,满脸笑容;成绩差了就可能遭到“单打”甚至男女混合双打。有的父母不知道怎们说才解气:“看你就是个拽牛尾巴的料,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你看你”,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这是最伤孩子自尊的,也是最忌讳的。比来比去,把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比没了。河南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对三所小学和三所初中的近万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结果发现50%的初中生和近70%的小学生对学习没兴趣,甚至厌学。我们说一个人只有把学习和伟大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才会有强大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对今天的孩子将民族的责任、交给他们,尊重孩子的人格和选择,张扬他们各自的长处,才是最重要的。
(四)缺失精神文化
现在的父母只关心孩子吃什么、穿什么、考多少分,排多少名,不太关心孩子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刚才我们提到犹 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纵横世界舞台,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秘密就掩藏在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中。在孩子稍微懂事,妈妈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宝亲吻圣经,告诉宝宝书是甜的。从小书就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叫“吻甜书的意识”犹太人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据统计犹太人每人每年都54本书,而我们中华民族泱泱大国每人每年平均只读5.43本书。俗话说“穷不读书穷万代,富不读书富不长”
(五)缺失亲情沟通
杀了自己母亲的徐力在狱中说“长这么大没人给我讲做人,我只会做题,不会做人,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感动,我流过血,没流过泪”。我们中国的父母比较内敛,把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羞于对孩子表达有的父母为了孩子更好提过高的要求,说一些杀伤力很强的话,觉得这样才是对孩子好。实际上好心办了坏事,没有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沧州晚报曾经有一篇文章:一位老师在即将上课的时候街道一位妈妈的电话,说他儿子早上没吃饭,请老师给他五元钱,下课买点吃的。下课后去找这个孩子发现他正吃面包,原来妈妈怕孩子饿着买了两个面包送来了。孩子吃完后老师问他“你有什么感觉”旁边的学生喊“不饿了”。妈妈 跑这么远给你送面包你只感觉饱吗?老师这一问,孩子低下了头。这位老师随后对全班的学生说“这个世界上,不管你长到多大,不管你走多远,有一个人会永远把你装在心里,惦记你的冷暖,关心你的安危,也许你是他的骄傲,也许你是他的失望,可是他对你的爱始终不会变!这个人就是妈妈”。教室里鸦雀无声。是这位懂得教育理念,有职业责任的老师把妈妈对孩子的爱适时地传达给了孩子们,让孩子懂得感恩。无论我们的孩子现在多大,良好的沟通永远是一门艺术。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倾听、交流、沟通、对话是最为重要的。教育部党组成员郭海良同志在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区工作会上说“一个不重视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一个不懂的家庭教育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六)缺失成就感
中国家庭最大的问题是满意度差。不为孩子得到而欢呼,只为失去而遗憾,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父母的责怪谩骂声中消失殆尽。据专家调查“如果爸妈给你一样东西,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60%之多的孩子回答是“肯定”。一位好老师好家长懂得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为她的点滴进步而喝彩,你说他是龙他就能腾空,你说他是猪,就会趴在地上打呼噜。当然爱孩子不是溺爱,把爱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严重有爱”“爱中有严”,严要严的科学,不能只是限制; 宽要宽的合理,不能只是放任。溺爱、姑息、迁就孩子只能毁了他的未来。我们深信着力于未成年人良好品德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一定是好的教育。
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广大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实求是地说,目前经济体制、分配方式、思想观念、文化传播的多元化,给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很不协调,处于一种学校要求严、家庭管教松、社会约束差的状况。学习教育呈现出单打独斗的状况。针对这种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全国妇联等部门多次下文,要求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2004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中央八号文中明确指出:“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04年全国妇联、教育部又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深刻理解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网络中的重要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担负起这一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两个关键词“责任”和“政治任务”赋予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职责。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必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是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为了推进素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各级党政领导都有责任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各级教育部门更要承担起指导和组织家庭教育的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强调了这个问题。这些文件和领导讲话让我们认识到,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是我们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确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明确了家长学校的任务,我们责无旁贷,这也是我们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的政策依据。
二、如何办好家长学校
1、统一思想,排除干扰,明确责任
作为我们,各级校长,是家庭教育的关键人,是引领者和指挥者。我们的老师是家庭教育的传承者,作为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承载者。尽管我县在认真执行国家、省市的文件,努力推动家长学校工作,但我县的工作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有的校长仍然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自己的事,学校教育抓好了,学生就会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可有可无。有的家长更认为教育孩子是你学校的事,我没必要学什么。今年家 长学校招生期间,有的家长打来电话反映出一部分家长的这一想法。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家长学校工作是香油另加一勺的工作,有怠慢情绪表面上暂时大家都省劲了。这些都是认识上的干扰,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家庭教育不搞好,违背了孩子健康成长的规律,学习哦啊教育是很难搞好,日积月累会出现大的问题。到那时家长更加不理解学校,找学校和老师的麻烦,弄得很难收场。本来应该是同盟军发到成了对立面。在我县有些乡镇和学校认识很到位,非常重视家长学校工作,除了适时对家长的培训外,还组织老师们进行大家访活动,出彼此能了解孩子情况外,还能做到送教下乡。学校举办一些活动都邀请家长参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通过与家长心灵之间的碰撞转变了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增进了家长和学校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家长们来自各行各业,充分利用家长这支不在编的教师队伍的有利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仅不费劲,反倒省劲了。如有的学校统一校服,学校一说家长们就主动把款给收起来了,学校门前道路不平,家长们自发的组织起来把路铺平,有的给学校捐赠几十台计算机,有的给学生捐校服,有的捐资建学校。兴济镇冀春小学今年所有的家长都报名参加家长学校学习,这与平时学校与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和学校扎扎实实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家长信任校长,相信老师。所以我们要统一思想,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积极地耐心的做好家长 的思想工作,转变落后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发展现代家庭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明确目标,以点带面,发回试点学校的引领作用。我县现有实际示范性家长学校46所,省级示范校8所。国家示范校一所。这些学校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这些示范校在我县骑着示范引领作用,必将带动我县家长学校工作逐步推进,最后达到全面铺开的局面。
3、培养骨干,送教下乡,建立家长学校师资培训体系。现在我县通过素质比赛选拔出8名热爱家教事业,教学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他们在各乡镇学校起着骨干带头作用。有的在学校间互相聘请讲座,有的跨乡镇聘请志愿者讲座,这样逐步带动班主任教师进行班级授课,有外聘专家举行大型讲座发展到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授课的模式。各学校除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师资培训外,各乡镇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让我们教师队伍真正能担负起培训家长的这一重要任务。
4、用好教材,教研先行,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实效性 我省家长学校的教材,根据“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教育理念以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围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二十一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对话、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入手编写的,共十二本,包括从幼儿园到初中三年级共十二个年级,每本教材都 配有家庭教育系列光盘,还有每年42期的家庭教育周刊。还有每周河北少儿频道成长栏目的电视家长学校,春泥网上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属于成人教育除在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培训外,更需要引导家长自学,充分利用好教材。还要指导家长阅读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读物,通过开展亲子共创学习型家庭等活动,提倡人人爱学习,形成好学向上的家庭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今年10月份与教材配套的参考资料将发行编印出版,这将成为广大教师授课的好帮手。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参与优质课评选活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5、广泛宣传,下大力度着力做好家长学校招生工作。招生工作不能是省略号,不能抄近道,不能节能减排。也不能有破折号,掉头转向,或夹带私货。要按照招生工作程序来,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学校要和家长见面,把开办家长学校的政策依据、性质和目的讲清楚,耐心解答家长们的各种疑虑,家长学校适当收取教材费,不是乱收费,是国家在给与补贴的基础上,降低了收费标准,只是收取教材成本费。有的学校不按程序进行招生,让学生告诉家长交钱买书,不买书不让上学,或者打着家长学校的名义进行其他商业行为,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同志们,因为家庭教育永远是学校教育的底色,只要父母小的改变,孩子就会大大不同。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教育事业稳步向前,让我们坚定信心,承担重责,为了成就孩子的一生共同努力。2013、8、18 15
第三篇:温家宝总理 关于办好农村教育的讲话
温家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中新网12月9日电 今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并讲话,温家宝强调,要办好农村教育,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讲话全文如下:
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
今天是第26个教师节,我和延东同志及教育部、河北省的有关领导来看望大家,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工的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农村文盲大大减少。我们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多项措施,使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多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这里,我顺便回答一下大家在座谈中提到的有关问题。一是师范教育的实习经费要保证。政府不仅要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而且要保证教育实习经费。二是要建立免费师范生录取、淘汰和奖励机制。任何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特长、特点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使师范教育像活水一样,让合格的师范生留下、不适合的转入其他方面,还要让优秀的师范生得到奖励,品学优秀的免费师范生也应该享受奖学金。三是要切实保证2007级免费师范生就业。当时研究制定政策的时候,除了免费以外,还向师范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服从需要,到中小学任教。教育部和有关省要抓紧落实好政策,按照公开、公正、透明、优先的原则,使免费师范生顺利走上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四是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师范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留学,但我希望他们最终都要回来当教师。霍懋征老师健在时曾经提出,小学生要由大学生来教。她是1943年北师大毕业的,一直教小学到离开教育岗位。那为什么中学生不能由硕士生和博士生来教呢?为什么不能由留学生来教呢?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同学们是未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20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
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责任编辑: 天海川
第四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永州市零陵区梳子铺乡排龙山学校合格学校建设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零陵区排龙山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光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近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教育强省、教育强区的战略决策,不断加大投入,规范管理,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零陵区排龙山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02年的“龙洲义学”(《零陵县志》有记载)。100多年来,学校数改体制,几度易名。2006年,原排龙山完小与原排龙山中学合并为现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永州市零陵区梳子铺乡排龙山学校。学校占地面积为1895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11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251人,教职工28人。
二、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我校的合格学校建设工作
零陵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为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多年来,一直致力扶持我校的各项建设。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合格学校建设单位后,区委区政府更是加大了对我校的投入力度。2012年3月,副区长蒋映群同志率发改、规划、国土、财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现场办公落实规划方案。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蒋副区长多次来校,督查、协调工作,召开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办公会,解决我校合格学校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梳子铺乡党委政府也十分重视我校的合格学校建设工作,书记乡长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帮助学校出谋划策、解决问题。今年3月,时任梳子铺乡党委书记的成钦炳同志为了搞好我校合格学校建设规划,多次来我校调查研究,并组织召开排龙山片各村主干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0月,梳子铺乡乡长卿铁军同志专程来到学校了解合格学校建设各项工作情况;11月,乡党委书记胡旭辉同志上任伊始,就来到我校听取合格学校建设工作汇报,并察看现场,提
出要求。
区教育督导室主任彭建华同志、教育局副局长刘明芬同志、基建股长周远华同志等更是学校的“常客”,他们每个月都会到学校查看各项建设情况,具体指导各项工作。
可以说,我校的合格学校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是与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位领导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三、创建过程中的几项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营造创建氛围。
学校被列入合格学校建设之后,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和省教育厅《关于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传达了教育局关于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在教师会上,我们多次宣讲了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的重大意义和要求,统一了全校教师的思想,明确了工作目标,形成了上下一心创建合格学校的新氛围。
2、摸清底子,切合实际,做好创建规划。
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标准》,根据“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际”的原则,首先进行调查摸底工作。年初,学校组织力量,对学校现有硬件设施和配套设施进行了认真清查造册,并将所掌握的情况上报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3月18日,零陵区主管教育的副区长蒋映群同志亲自带队率各职能部门到学校现场办公,对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了合理规划;对各功能室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对改造维修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核定;对学校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校合格学校建设的中、远期规划和合格学校建设可行的实施工作方案。
3、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工作到位。
规划是前提,关键是落实。为更快更好地完成创建工作,我们成立了创建合格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罗纯军同志任组长,下设日常事务执行组、后勤经费组、校务档案组、内部管理组、设施设备组。日常事务执行组组长章明波,负责合格学校创建工作日常事务的统筹和安排,带领学校行政领导和全体教师打突击战、攻坚战;后勤经费组组长罗哲鹏,负责处理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主
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经费管理和工程管理。校务档案组组长蒋佳僖,负责对学校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修改,分类入档。内部管理组组长唐勇,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校园日常管理。设施设备组组长罗纯辉,负责学校各功能室设施设备的整理登记工作。各工作小组定时向组长做好工作汇报,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协调合作,确保工作高质高效。因此,我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取得了三项重点工作的喜人成绩。
第一科学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管理模式,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相结合,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由表达、自主探索、自我约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应对每天的工作和学习。在具体管理上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要求既有结果,又有过程,突出“三抓”,弥补学校过去管理上的缺失。一是抓制度建设。2012年上期,我们对照合格学校的要求,完善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排龙山学校管理制度》、《排龙山学校教学常规制度》、《排龙山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排龙山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排龙山学校教师师德考核方案》等,使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抓管理推动。首先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校委会班子的表率作用。其次是强化教师管理,制订一系列人性化的教师管理机制与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抓好常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案进行量化计分,有效地克服了教师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杜绝了无教案上课现象。三是抓民主管理。我们坚持推进民主进程,切实推行校务公开,认真抓好“规范程序,落实职能,强化监督”三项工作,制订了《排龙山学校校务公开制度》、《排龙山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从学校发展规划和办学规章的制定与修订,到教师评价方案的修改和完善等,都由全体教职工深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了“我参与、我遵守、我执行、我快乐”的民主治校氛围。
第二多管齐下,积极改善育人环境。
⑴抢抓机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一直以来,我校的办学条件都比较落后。今年,我们抢抓合格学校建设机遇,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本次创建合格学校中,我们争取到新建两栋教学楼,新建学生食堂,新建校门和各项维修等项目。这一些项目的完成,必将极大地改善我校办学条件。
⑵立足实际,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校行政班子建设。要求行政干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始终按照“自身形象好、政策法规熟、思想观念新、创新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管理水平高”的标准,不断完善自我。目前校行政平均年龄39岁,全部具有专科及本科学历,行政班子结构合理,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已形成“肯干事、会做事、能成事”的坚强战斗集体。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学习制度,利用例会,讲座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个严禁”。在党员教师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文化修养。要求教师要有“三心”(即事业心、责任心、自信心),做到“三不”(不做有偿家教、不体罚学生、不加重学生负担)和“三个像”(像母亲一样关爱学生,像父亲一样严格要求学生,像哥哥姐姐一样亲近学生)。另一方面是大力开展业务培训,根据学校实际,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适用新的课程的要求。“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超的育人艺术”正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一支朝气蓬勃、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⑴.巩固“普九”成果。为保证新生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每年开学,我校采用横幅、标语、宣传窗栏、教师下村包对象等方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小学毕业生免试入学,新生入学率达100%。对经济困难的家庭,采取家访动员、补助生活费等形式保障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几年来,我校学生年巩固率都在98%以上。学生学籍专人管理,异动手续齐全,档案管理规范。
⑵.加强教学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有所学,有所乐,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二是引导和督促教师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改好每一次作业,坚决杜绝不备课进课堂、上课马虎、作业不批改等现象。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等情况采用每月定期检查与平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将检查结果在周例会
上讲评,对存在的问题要求限期改正。学校行政和有关人员有针对性地下到课堂,对年轻教师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把常规工作落到实处。近几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⑶.强化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对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管理。二是开展安全教育,邀请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开展紧急疏散逃生预演;邀请法制副校长及卫生防预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对常见病、传染病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进行重点宣传教育。三是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几年来我校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⑷.丰富学生活动。一是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活动,每天由政教处组织学生会成员对纪律、卫生、两操、行为习惯等进行检查,每月评出文明班级。由校委会成员组织学生对寝室纪律卫生工作进行督查,定期评出文明寝室。二是举行文明礼貌月活动,通过横幅、国旗下讲话、手抄报、班级黑板报评比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三是进行环境卫生教育,开展“捡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活动,学生的环卫意识得到增强,乱丢乱扔的习惯得到纠正、校园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四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晨跑、课间活动、冬季长跑运动,保证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举行校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开展班级拔河、篮球、乒乓球等竞赛。“阳光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了运动技能,养成了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了终身健体意识。五是开展感恩教育。为了让学生具有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在活动中,学生的精神得到熏陶、情趣更加高尚,切实发挥了活动育人的实效。
三、学校在合格学校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在区委、区政府及乡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变,新建了教学楼和食堂,维修了旧房,绿化了校园……但也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师生住宿条件简陋;二是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缺乏新的理念,教研教改效果不明显。但我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一定会继续倍加努力,争取政府、社会、家长对我们更大支持,克服制约学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排龙山学校建成高标准的合格学校和全省为民办实事的优质工程。
第五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贵州省福泉市第三中学孟信超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由衷感到对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应只是一次新热点新闻的浏览者,更应该是见证者、参与者、行动者。而这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真正用一颗充满激情的心去感知?是否用热情去感知、贴近、理解、甚至去践行。
其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是在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教育主张。作为教育工作者,最近几年一直能在大小报告、会议上听到,现在重又在十八大提出,无疑再一次论证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教育工作者的和谐教育愿景,这一目标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帮助每个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肯定、清晰和明确。
所以我感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能说不到那么高深的层面,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如何让人民满意?”,而如何让人民满意这点上来说,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应该注意三个方面的意识。
首先,要充分认清自己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党员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教师工作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教师要把立德做人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教师工作是良心活,如果真正做到认真尽责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我记得,从读师范学校开始就被教育“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现在看来,社会复杂性以及以变化莫测的吸引力还要教师 “要耐得住寂寞”,应该吃得起苦,受得了怨,积极在实践中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不断促使自我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对得起受教育的孩子。
其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加强对社会、家长等的教育服务。我们在学校里潜心研究教育,但可能运用教育在服务社会、服务家长方面,我们不如思考教学方法法那样来得实际,如何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性的对社会、家长等进行教育服务是我们在今后需要不断思考和践行的。
再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教师自身,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尤其是政府部门和大众媒体,也要大力的支持教师的工作,在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宣传优秀教师方面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其实,优秀教师大有人在,我看到身边的老师们都在默默努力,默默付出,我们很多老师常充满愧疚的说“教了八个小时的书,回家后还要思考明天的教育教学任务,自己的孩子也没时间教”,老师淡淡的说出,但我却看到了老师的敬业精神。我认为如何弘扬教师师德新风尚,宣传美好的教育信念,把优秀教育事迹一贯性的加以宣传是社会、媒体共同的责任,也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和谐教育”的一项有力措施,尤其是全社会也应该形成有关教育价值的公共意识,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爱护教育,促进教育。
总之,只有全社会形成一种合理,才能办好人满意的教育;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才能和谐均衡发展;只有教育事业才能和谐均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富强、幸福的中国梦!
201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