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 国 高 校 社 会 工 作 发 展 现 状 探 究
我国高校社会工作发展现状探究
(顾方园 2012年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从中了解到,当前我国高校的学校社会工作现状是 :
1、开展高校社会工作的学校数量少,范围有限。(截至2007年我国高校近1800所,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主要集中在200多所开设社工专业院校中,仅仅不足全国高校的九分之一。本人曾利用在青翼社会作网中的论坛上对来自大陆的20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的学生进行过交流,其中仅有一半学校开展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其服务也没有得到全校广大学生的认可,从而导致服务对象往往是本专业的学生。)
2、服务机构主要以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为主。(以临沂大学朝阳社工协会为例,该协会设立了G r e e n S t u d i o工作室,并配有高年级且专业素质较高的同学为全校学生开展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帮助大学生排除发展过程中的烦恼。另外协会还开展小组工作,定期由专门负责人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策划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发展。)
3、服务开展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主要解决学生适应学校生活问题和心理调适问题等。(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各方面资源的支持,小组活动成为最有效的服务形式。临沂大学朝阳社工协会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开展了“成长发展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互动,新生相互熟悉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对大学生活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小组结束后,得到了新生们的普遍认可,同样也增强了他们对已经开始的大学生活的信心。)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看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为以下几点 :
1、认知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低。在观念上,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认识模糊,有些人甚至将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及模式与心理咨询者的工作和教育者的工作相混 淆。
2、大陆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基础薄弱。表现为 :
(1)在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上流于形式,并没有整合出具有 自身特色适合本土的服务模式,还处于对西方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模仿运用阶段。(2)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训练。从而很难合理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配合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的要求,实现预期效果。
(3)服务对象的范围不广,大多数处于困难中的学生未能真正得到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截至2000年,香港已全面推行一校一社工的制度,学校社工与学生比例已经普遍达到1:1500,这与我国大陆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与校外社工服务机构联系不密切。在香港,明爱、基督教社会服务处等组织都有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组提供服务。我国内地由于历史原因,非政府组织极度缺乏,即使是现有的非政府组织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高校与校外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无法密切联系。另外,由于高校学生对服务机构观念的缺失,从而使得学生有问题也不知该如何寻求机构的帮助。
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许莉娅)1. 北京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
199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开启了“打工子弟(也称农民工子女)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由世界宣明会(香港)提供资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管理实施,由专业教师与学生为近百所打工子弟学校提供了购置教学设备、体育器材等的资源连接服务;为打工子弟学校合法生存的政策倡导服务;组织校长、教师各种主题工作坊以提供业务培训、增权授能、团队建设服务;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及高校游、天文知识展、与公立学校联谊等各种综合性大型活动。2006底,在总结前期服务经验的基础上,又启动“和睦家园一社会服务中心”项目,在上述服务的基础上,拓展了学校一家庭一社区的连接服务。2008年,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整合香港青年发展基金等资源开启了“成长向导”项目,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中,服务效果良好。2. 上海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
2002年5月,当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选取38所试点学校,共招聘“学校社工”41人(只有5人具有社工专业训练背景),委托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对其进行岗前及定期专业培训,上海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参与督导,41名社工进驻学校,为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服务。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有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当时,在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的直接领导下,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遗憾的是,现在只有两、三家学校在坚持社会工作服务,笔者在2010年12月走访了部分学校,现在已经做了其他工作的当年“学校社工”在访谈中惋惜地说:“真的太遗憾了,我们当初做得都非常好,可后来陆陆续续的就都不做了,上面换人了,没有人抓这一块了”。3. 深圳学校社会工作的嵌人性发展
深圳学校社会工作的嵌人发展是在200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1+7”文件的直接推动下进行的。政府鼓励民间机构发展,政府购买服务,民间机构管理推动,派驻社会工作者进入学校,为学龄青少年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目前,深圳市共有43家社工机构,148个学校社工岗位,多以“驻站”的方式为学生、老师、家长提供各种服务。笔者在访谈中,一位机构督导谈到:学校基本都很认可社工的工作,都觉得社工工作能给学校带来许多的不同以及能补充学校的一些教育工作。4. 四川德阳、广元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
四川德阳、广元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学校灾后重建中诞生。2008年9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联合推出了“抗震希望学校社32行动”项目届时整合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开办较早的9所高校专业人力资源,在四川德阳和广元地区选取8所学校对口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包括带人物质资源、利用心理课程提供生命教育、班主任助理介人班会开展各种小组活动、配合团、队32作设计、组织、实施各种活动、通过社工信箱、社工小屋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通过小组体验活动帮助教师释放压力、家访、培养本土社工等服务,服务效果显著。学生、老师、家长,甚至一般民众都知有困难找“社工姐姐”、“社工哥哥”。2010年,在广元成立了“利州希望社工服务中心”,依托利州区教育局,政府购买服务与“青基会”资助共同支撑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二)嵌入结构性分析
1.嵌入主体与嵌入主体辅助力量分析:从上述的经验中我们看到,北京地区打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嵌入发展的主体始终是在读学生;四川的嵌入主体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嵌入之初,是由专业教师带领专业学生轮岗进驻学校为学生提供社工服务,中期调整为专职社会工作者全时驻站学校服务,到了后期,将专职社工调整到机构专职督导,而一线服务只由在读高年级专业学生轮岗驻站为学生提供服务。这种现象造成了嵌入发展的极大障碍。调研中发现,由于在读学生专业素养不够,实务经验缺乏,严重影响服务质量。而服务者轮岗,不仅不利于服务的衔接和持续性,更有害的是刚刚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就离开,给双方都造成严重的情绪困扰,心理受到伤害,从专业角度看,严重违反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上海的嵌入主体41名社工,只有5名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虽然入岗前在专业机构进行了培训,但也远远不能达到服务的要求。相对而然,深圳的情况乐观些,目前143个学校社工大多都是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从嵌入主体的辅助或支持力量看,四川、深圳的嵌入发展除了民间100机构的运作,背后有政府力量的支持,完成了初步的制度化建设。上海虽然是政府直接推动,但政府官员个人因素影响大,主管领导调离,嵌入发展逐陷瘫痪。而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社会工作嵌入发展虽然仍在继续,但嵌入主体背后没有政府的辅助和支持,至今没有制度保障,一旦项目结束,也有告终的危险。
2.嵌入对象分析:嵌入对象对于嵌入的效果也有重要影响。北京的“嵌入对象”是私立的打工子弟学校,此类学校常常受到社会排斥而处于边缘位置,其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服务机制不健全。在调研中发现,这类学校都没有心理老师,甚至任课老师要身兼多职。由于缺乏资源,学校对社会工作的嵌入常抱欢迎的态度,“社工”可以给学校带来物质资源,可以成为老师的帮手,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学校往往会给学校社工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社工服务活动。上海和深圳社会工作嵌入的对象均为公立学校,学校条件好,学生工作机制较为完善,社工往往被安排在学校具有德育功能的政教处或德育处,社工的服务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团委或少先队工作,社工的理念和方法给原有的学生工作机制注入了活力,也影响了老师的认知和工作。四川的嵌入对象是小城镇的学校,虽然都是公立学校,但学校条件一般,加之遭遇地震的影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学校的学生工作机制也不太完善,很多学校没有专职心理老师,团委书记多为兼职,班级人数多,班主任管理压力大。当社工进入学校时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例如:班主任助理、代理心理课、生活课、组织团队活动等无所不作,社工在进人之初工作量非常大。正是因为“社工”们的承担与投入,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校长的接纳。
3.嵌入空间分析:中国大陆的应试教育几乎把学校空间与学生的时间完全占有,学校封闭,学生从早到晚每一个时间段都被老师、家长安排。社会工作要想嵌入学校为学生提供成长的服务真的是巨大挑战。学校社会工作的推动者们不放弃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北京、上海、深圳、四川等地的经验,我们看到社会工作在学校活动的空间:从组织架构看,社工的位置一般隶属于学校具有德育功能的部门,在德育处下设学校社工室,四川某学校正在筹划学校社会工作部,与各处室平级。从物理空间看,学校社工都有自己独立的场所,用于办公及个案辅导,学校还提供其他用于小组活动及综合性活动的场所。从服务活动范围看,有通过会谈和“社工信箱”的对学生的个案辅导、各种主题的小组活动、班会介入、“社212课堂”、各种主题的大型综合性活动、教师工作坊与教师培训、资源连接、校领导建言、家访与家长辅导等等,各种服务活动受到学生、教师、家长、学校领导的认可和好评。从学校管理看,学校社工被邀请参加学校的例会,并有权发表意见和建议,学校领导与社工沟通渠道畅通,例如四川广元,学校领导经常邀请社工座谈,使得社工有机会了解学校发展需要,并能够从学生利益角度提出建议和倡导。4.嵌入路径分析 从四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发展的经验看,嵌人的路径有三条,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北京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嵌入路径,即最初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因实习的需要走进打工子弟学校,接触学生并为之提供服务,之后相关教师与学校校长接触了解学校需求,再后连接民间机构资源设置服务项目并开展服务,一做就是14年,前面分析到,由于没有得到政府的力量,至今没有制度保障。更糟的是,很多打工子弟学校被取消办学资格,学校被关闭,学生被迫安排到指定的公立学校。上海、深圳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嵌入路径,政府一学校一学生。四川的嵌入路径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找到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政府部门召集学校校长落实,社工进入学校;自下而上:入校社工与学生、老师接触访谈,进行需求调查并提供所需的服务,得到认可,逐渐扩大知名度与美誉度,信息再反馈到学校领导,得到更有利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刘宏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
一、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现状(一)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历程 1.浦东新区率先启动学校社会工作
2002年5月16日,浦东新区在洋泾中学召开了社会下作试点工作会议,这标志着上海市学校社会工作启动。2005年12月,闵行区推出了“社工联校”工作制度,正式将“社区青少年”专业服务工作对象延伸到了16周岁以前的在校学生,招聘了6名专职联校社工。2006年6月,各社工点也逐步与所在服务区域的学校签约,将社工服务理念带入学校。闵行区成为主要试点区域。2007年,闵行区联校工作被列为闵行区2007年十大实施项目之一。区政府拨出款项招聘6名专职联校社工。12名专职联校社丁与全区87所巾学、15所小学联系,开展辅导服务。同时,在全区设立了13个来沪青少年管理服务站,另有10名青少年专职社工专门针对民工子弟学校开展联校服务丁作,并与全区34所民工子弟学校(2009年合并为13所民办学校)签订联校协议。2008年以来,闵行区联校社会工作进入积累、拓展及项目化运行阶段。由日常校内服务延伸到课余校外;由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服务。2010年7月,青少年社工正式进驻启德,这标志着闵行区学校社工工作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2.上海市社会工作扩大试点区域
2009年,社工联校制度在松江、杨浦、奉贤3个区进行推广试点。上海市联校社工工作之所以率先在浦东新区和闵行区试点、展开,与这两个区的实际情况直接相关。到2008年,浦东人口规模已经达到300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05万人,户籍人口为195万人①;闵行区是上海最靠近市中心的郊区之一,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总面积370.75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81.4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4.6l万人。这两个区都是外来人口导人大区,社区青少年,包括来沪青少年众多,社会管理的压力非常大。有专家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驻校社工”制度是本土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试验田,打工子弟学校驻校社工的实践为发展学校社会工作打开了一个缺口。(二)上海市驻校、联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状况 1.注重调研,把握需求
2004年底,闵行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办公室和团区委调研时发现,社区青少年,以及来沪青少年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身上出现种种成长中的问题,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其形成时间大多在16周岁之前。学校多方努力均收效甚微,急需学校社工的帮助。2.专业推进,破解难题
联校社工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运用专业方法,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寻找破解之策。主要包括:(1)以个案为抓手,破解个性问题。当前,传统和常规的德育工作难以有效解决青少年身上潜在的不少问题。联校社工注重充分完善学校社会工作在保障青少年人格建立和成长问题上的重要功能,通过个案辅导或治疗促使学生个体不断社会化。社工为案主创造更多得到肯定的机会,对案主进行积极鼓励。同时,社工也和学校老师、家长取得联系,多方共同努力,促进案主的变化。
(2)小组切入,破解共性问题。在开展联校工作的过程中,社工还注重把握学生的共 性问题,对学生进行群体咨询或是团体治疗,加强在校学生与他人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纠正不良行为,修复社会功能。(3)培育特色,项目化运作。联校社工从实际出发,大力培育特色工作项目,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联校社工工作局面。闵行区的主要项目包括:“知心姐姐小屋”心理咨询工作室、“快乐伴成长”心理社团、“有效沟通工作坊”、“成长的天空”拓展课程、“同辈成长工作坊”、“正面成长”青少年培育计划、“阳光心行动青少年成长辅导计划”等。这些项目针对处于危机边缘的青少年及家长,利用冒险治疗、亲职教育,结合团体谘商辅导和个案辅导的成长辅导项目,为学生的正向成长及家庭教育方法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推动力。
第二篇:浅析我国高校传媒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高校传媒发展现状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赵春鑫
任镝 讲师
摘要 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教育电视台、校园网、学生报刊、DM等,它们主要面向高校校园师生,是学校的重要舆论阵地和形象窗口。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的日益提高,大学校园成为众多企业看重的细分市场,众多企业逐步加强对大学校园的宣传和营销,校园媒体对于校园具有天然的接近性和影响力,众多企业开始寻求与校园传媒的合作,校园媒体进行经营的时机逐渐成熟。
关键词:校园 传媒 媒体 营销 品牌
所谓“品牌传播”,就是指品牌所有者通过广告、营销活动、公共关系、人际沟通等多种传播策略及各种传播工具,与内外部目标受众进行的一系列关于品牌信息的交流活动。它以构建品牌、维护品牌与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正向关系为目标,旨在促进目标受众对品牌的理解、认可、信任和体验,从而最优化地增加品牌资产。而高校媒体所要做的就是为品牌所有者服务,为其在校园内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认可度。那么高校有那些资料值得品牌所有者在此投入呢?高校传媒未来的发展趋向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通过建立理工传媒,了解了高校传媒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阻力等等。
一、校园市场的形成和扩大为传媒经营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高校即时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我国2009年在职专任教师数1309709人,在校普通博士生236617人,普通硕士生104642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1042207人,普通专科生9168042人,成人本科生2352832人,成人专科生3130117人。换句话说,各类在校师生规模达到近三千万人。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2007年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消费5500元。换句话说,目前高校市场每年有上千亿规模的消费潜力。
据统计,长春大学生人数已超过30万,是全国大学生人口数占城市总人口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因此,理工传媒在长春首先发起,是有其一定的优势的。
(二)高校未来市场的诱惑
高校市场不仅在眼前存在着很大的购买力,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后,必将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者。
当代大学生拥有知识资本,以脑力劳动为主,是形成中国未来实力阶层的重要支柱,必将成为未来社
会中消费的主导力量。另外大学生愿意尝试新品牌,大学阶段将是未来实力阶层品牌忠诚形成、固化的关键期。
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实力阶层,未来的富裕阶层是更多有着高学历、高文化特质的人群。“得校园者得未来,得青年者得天下”不仅成为大家的共识,更成为众多商家的行为。
在我们尝试建立理工传媒的过程中,我们和一些企业有过接触,并且实际参与到了某些校区的活动中去。例如康师傅辣旋风全国歌手大赛,其活动范围包含全国各大城市高校,可见其对于高校市场的重视。
二、校园传媒经营的理论和实践保障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媒介逐渐地从近似垄断的地位走向面向市场化竞争。近年来,政府对传媒业不断加大扶持的力度,为其更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府对传媒业的支持,突出的表现在适时地制定一些新的产业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来促进传媒产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如,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2004年2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又发布了《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 200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决定》: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年9月,国务院公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
经过多年的改革,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大家的共识,同时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企业化运作进程,提高了传媒产业企业化运作过程中的市场化程度,激发了传媒产业的内在活力。政策上的相对宽松,为传媒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了传媒产业的深化改革与发展。
这些政策的出台,给大学校园媒体的经营也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积极的信号:而各种社会媒体在经济运行的道路上的探索又给校园媒体的运营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和借鉴。
三、校园传媒经营的人才保障
目前高校广告形式多样,良莠不齐,有些内容已经影响到了广大师生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比如教师生活区遍布的各类小广告、“牛皮癣”:学生生活区的各类人流广告、租房信息、枪手广告:教学区的各类培训小广告、厕所门板上的各类杂乱留言等,一方面广大师生需要生活和学习的信息,以引导自己的消费和生活安排:另一方面太多鱼龙混杂的信息严重干扰了校园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校园信息的可信度。
同时,很多高校现在已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设计学等学科,有些学校已经开设了传媒经济学进行系统学习,于是,在这些高校中,师生需要实战的机会,以累积经验:同时,众多师生的理论素养也为校园传媒的经营提供了大量人才。高校校园传媒尝试进行运营,可以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锻炼能力的平台、积累经验的机会,也可以通过正规运行,科学管理从而缓解校园广告杂而乱的情况,净化校园环境。
四、理工传媒未来的发展
(一)定位
高校传媒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企业联系校园社团,社团拉赞助的形式。学生社团由于完全由学生构成,并且人员变动大,学生责任心、忠诚度都较差。而像理工传媒这种模式,其本身就是企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贴近校园。企业员工未来也必然是年轻化群体,并会不断吸纳有兴趣兼职的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成本,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传媒能够尽可能地跟上高校的步伐,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不断创造更符合高校的传播形式。这一切都能使高校传媒更加可靠、良好地为那些希望走入高校市场的商家服务。
此外,理工传媒在命名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全国各大城市基本都有理工类院校,并且在中国当代社会,理工相较之于其他专业类别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其给人的第一印象更加可信。对于理工类院校能够保持亲切感,对于非理工类院校也并不会产生排斥,同样具有新鲜感。在员工的发展上也可以适当地向理工类高校的学生倾斜,以培养高校传媒固定的企业文化,比如目前理工传媒的企业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权威的高校整合营销媒体”,鲜明的企业特点、准确的定位,不仅不会限制发展,反而会给企业和高校以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工传媒在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作用。
(二)传统形式的多样性
毋庸置疑,当今大学生变化节奏不断加快,高校传媒不仅要整合稳固传统的传播手段,还要不断开发出新颖的传播手段。
1、高品质的纸质媒体
根据实际调查,小广告“牛皮癣”广大师生是及其反感的,可信度不高,而且品质也比较差,感官上更是谈不上享受。另外像DM杂志、画框、海报、布告栏会相对正规一些,但在实际操作中,又会受到校方的诸多干预,在这里就要求高校传媒具备一定的公关能力了。
2、校园推广
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了校园市场,在校园内举办活动的欲望与行动也在与日俱增。通常这种推广活动都能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或者组织起与自己产品的风格相适应的活动。在加上,具有一定物质诱惑,以及互动趣味的活动更使得其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内大行其道,广大学生也都乐于接受新鲜元素、贴近社会的事物。像可口可乐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赠饮,不仅令学生享受到了实惠,也展现了其雄厚的实力,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对于在学生中树立品牌形象无疑是具有强悍的说服力的。总之,校园推广在未来必将长期还是校园推广主流模式之一。
3、网络
网络媒体在当今社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显然在各种传播方式中更是拥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但是网络媒体也有着其自身的弊端,尤为严重的就是信息量大的问题,而大学生的个性迥异,想要在一个网站上打广告,让大部分学生关注到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极快,受众的主动性更强,很容易避开对广告的接触,种种这些原因使得网络媒体上的广告很难真正打动的学生。
4、影视广告
盘点众多接近大学生群体的渠道和载体,我们了解到了电影院等娱乐场所是他们日常经常会出现的地
方,即使不去电影院观影,上网看电影也是一项重要的娱乐方式。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女性已经逐渐在超过男性,而绝大多数女性大学生都把影视剧做为主要娱乐方式,而男性大学生通常也会将影视剧作为电脑游戏之外最重要的娱乐方式。
在电影院内的纸质广告暂且不提,仅是贴片广告近些年在电影行业就已风起云涌。
五、改变高校媒体的现状需要实施传媒经营
校园媒体是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高校校园传媒在学校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局限在宣传,特别是学校新闻的宣传上。
由于资金的制约,导致校园媒体的发展速度缓慢,远远滞后于社会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跟不上现代媒体的发展步伐。
同时,各种社会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开始渗透大学校园,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此形势下,校园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弱。在大学社区内,各种各样的非官方媒体盛行,其中包括比较正式的各种社团报纸,更包括形式各样的传单、DM,另外学校里还存在着各种不良刊物、不良信息的舞台。
一方面各种信息需要发布的途径:另一方面学校主流媒体对于经营的漠视,再加上学校对于传媒监管不到位,造成现在校园传播鱼龙混杂、混乱无序。其中不乏有用的信息,更包括很多不良的内容。上述这些都呼吁学校要给予校园传媒新的定位,并加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
总之,传媒产业化的大潮已在新世纪的中国大地风起云涌,在此环境之下,原有的规章和观念正在不断解构,“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传媒业也显示出其强大的选择作用。学校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校园传媒也不能脱离整个传媒环境而岿然不动,校园传媒是我们传媒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化的今天,它的产业化属性也在不断萌动,校园传媒进行多元化经营必将成为校园传媒发展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树庭 吕艳丹.有效的品牌传播[M].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余明阳.品牌传播学[M].上海市番禺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赵振兰.私营公司必备全书[M].北京市朝外大街吉祥里208号: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4]钟斌.大学校园广告的新闻传播学探析[N].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5]魏博.高校育人视野下的校园传媒创新研究[N].华东师范大学论文,2007.[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 ///21/1385/200901/462413.htm.l
第三篇: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补偿社会变迁损失、修正市场失败、追求社会公平和改善人类福利的重要社会机制与制度安排,也是资本主义谋求社会控制的重要社会机制,其基本功能是通过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
二、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1、主要服务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年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服务;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治疗性服务,预防性服务,发展性服务。
三、社会工作的挑战与问题 我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多元主义都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然而中国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困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而真正的社会工作实践者更是寥寥无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在不稳定的发展状态同时更面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挑战,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所面临的困难;
现阶段社会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整个大环境对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社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缺乏认识,对社会工作概念的专业理解与社会理解充满歧义,对社会工作概念的社会建构存在多种不同取向,专业形象卑微低下,专业教育呈超常态发展,但是毕业生缺乏清晰的就业市场,专业地位无从谈起,社会工作所预期的兴旺局面并未出现,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严重分离,直接影响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第二方面,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与旧体制、旧观念及旧工作方法之间的存在矛盾,社会工作缺乏社会认同,专业教材专业师资缺乏;理论建设滞后,经验不足,庞大的社会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
第三方面,目前,一些事业单位是自成一体“事业办社会”,导致大量社会福利资源滞留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内部,福利资源短缺、福利资源的单位占有、福利资源的行政配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来规范社会秩序,但社工的薪金待遇相对较低,一些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主观上不愿进入福利机构,形成了福利机构的社会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
第四篇: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基于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分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蔡妃0850510001)
[摘要]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文章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着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弱势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理方向;贸易商品结构;汇率;贸易一体化
2009年以来,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外贸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一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各地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工作;广大外贸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竞争力,千方百计稳住老客户、开拓新市场。总体来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根据2009年前三季度有关数据统计,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及特征
2、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
4、中国对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边境确保一个逐步发展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个邦交,然后又以两国外交情况促进双边贸易。
二、目前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
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的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贸易商品结构中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
前三季度,大宗能源资源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铁矿砂进口量增长35.7%,原油增长8.2%,初级形状的塑料增长30.6%,大豆增长12.8%,但7月份以来大豆进口过快增长势头出现逆转,9月当月进口量下降33.5%。受扩大内需带动和加工贸易下降趋缓影响,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年初大幅下降后,二季度以来趋于好转,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3459亿美元,下降1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174亿美元,下降18.1%,降幅均已低于进口总体降幅。
表22009年
1-9月中国进口重点商品情况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程度较轻,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势趋缓
受益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加上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国内竞争优势明显,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出口总体降幅。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初下降幅度较大,但随着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稳,出口信用保险和信贷等支持力度加大,降幅逐步收窄。
3、加工贸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 由于加工贸易以IT等机电产品为主,产业链相对较短,在危机爆发初期所受冲击较大,2009年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以来,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4、民营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国有企业进出口大幅下滑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营机制灵活,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加上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三.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基数大,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仍然是贸易大国。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大,但是结构仍然不合理。出口主要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只要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居高不下。因此,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交换价格比例差距较大,贸易条件恶化。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出口顺差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引发了众多不必要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
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2005年下半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分别为82起和76项,2006年1-7月有32起。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四、应对政策
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首先,大力加强我国对外贸易中标准化工作。把进出口标准化工作作为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和品质管理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标准化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保证进口商品符合国内生产使用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保证引进技术设备,符合本国标准体系和计量制度的统一的要求,增进对外技术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往来。其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应同步提升质量。在要素禀赋方面,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并促使其在层次上的提升,应抓住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通过产品配套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要注意加快外资的注入,及民营资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竞争力,最终要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达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再次,要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一是要制定好外贸市场战略,加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二要将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中的某些产业扶持成主导出口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使之与国际需求接轨。在完善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形商品贸易。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
再者,重新评估人民币的价值,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切实人民币盯住一揽子外汇的情况,稳定人民币的升值情况。西方各国因受金融风暴影响失业率上升要对人民币提升压力。中国人民币一旦在现实进入自由汇率浮动制度,中国经济将滞停。中国将推行一些列宏观政策稳定国内物价、扩大再生产以及就业水平。
最后,将多个贸易中心一体化,也要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我国经济负传递的风险,突破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Z] http://.cn [2] 我对外贸易结构与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研究[Z] http://.cn[3] 范祖德人民币升值争议 [N]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3月[4] 杨清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第五篇: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
摘要: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业开饭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发展步伐最快的行业。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行业面貌放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虽然我国的保险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落后于外国保险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在目前国内保险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现在保险业的现状。
关键字:民族保险业 初级阶段
保险是以合同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人类社会从开始就面临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侵扰,在与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古代人们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的思想是颇有代表性的见解。孔子认为,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3年,便可存足1年的粮食,即“余一”。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27年可积存9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保险业作为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国保险在中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0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在广州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保险机构,主要为鸦片贸易服务。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保险业的开端还是在十九世纪后页。
一、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功能初步显现。
回顾保险业 60 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全行业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在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国保险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
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488亿元,同比增长8.0%,保险业增速继续在低位徘徊,而且增速首次降为个位数,与近20年来超过20%的平均增速形成了明显反差。从外部环境看,复杂严峻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通过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等多种渠道传导至保险业,增加了保险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的难度与压力。2012年,保险监管强调“风险底线”和“消费者权益”,取得积极成效。从国际比较看,201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4位,保险密度排名第61位,保险深度排名第46位。
中国作为一个潜力无比巨大的对外完全开放的市场,对国际保险资本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许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把在中国发展业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来安排,对于中国的保险企业来说,这就意味着如果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中国保险行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期,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发展,未来中国的保险业发展前景看好。
2.投资渠道稳步拓宽
2007年是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稳步拓宽的一年。受益于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扬和投资渠道的拓宽,2007年1至11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6万亿元,收益率达10.87%,为近年来最好水平。自2007年4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入市比例从5%调高至10%后,保险机构在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不言而喻,保险巨头身影频现,中小险企业相继加入,各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直逼上限。当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绝不会仅仅局限于A股市场。2007年7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范围包括固定收益类、股票、股权等产品。保监会批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运用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15%的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资金,投资香港股票市场和重大股权项目。
3.保险监管水平提高
1)偿付能力监管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第一,研究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的改进方案。根据国际金融改革的大趋势,针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下一步建设思路和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我国风险资本制度的建设思路和方向,即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阶段,按照与国际趋同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符合保险业发展阶段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根据各方意见研究起草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进的总体规划,同时继续完善现有偿付能力评估标准。
第二,研究完善资本补充制度。一是出台了新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办法》,完善次级债的发债条件,加强次级债的监督管理。该办法已于2011年10月正式发布。二是研究制定了《完善保险公司补充机制的总体工作方案》,确定了近期和长期工作任务,进一步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补充机制。
第三,完善分类监管制度。在2011年,保监会启动了《保险公司分类监管办法》和配套的《保监会分类监管工作内部指引》研究制定工作,将法人机构分类监管和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结合在一起,明确保监会机关、保监局在分类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细化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修改完善现行分类指标、分类方法和评分规则,以期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发挥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作用。2)保险集团监管全面启动
2010年,保监会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实行)》,到2011年,对保险集团的监管全面启动。一是建立集团监管员和监管联系人制度,召开监管联系人会议,加强与集团公司的工作沟通,落实集团监管工作责任。二是逐步开展对集团公司的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发展情况和风险状况,撰写监管报告,提出工作建议。2011年的全面调研对象包括平安集团和太平集团。三是辅导规范新集团的设立和改制。对华泰和安邦申请设立保险控股公司进行合规性、审慎性审核,指导其规范股东资质和集团架构,为后续的有效监管搭建良好平台。四是加强与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的沟通与合作,逐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3)完善市场行为监管制度
第一,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银行保险和销售误导问题,联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监管引导》,全面系统地规范银保业务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化银保业务结构调整。
第二,针对车险经营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加快推进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建设。2011年,除西藏外,涵盖交强险和商业车险的全国车险联合信息平台基本建成,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全部纳入车险平台管理。
第三,针对车险“高保低赔”、“无责免赔”等引起广泛争议的产品服务问题,研究制定车险条款和费率管理办法,从产品设计、流程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第四,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规则。2011年,保监会正式印发了《保险公司开业验收指引》和《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市场准入内部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准入要求,合理把握准入节奏,努力提高准入质量,广泛吸引人才、技术、管理和资本等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行业聚集,积极推动保险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保险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此外,《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也在讨论中。2011年,保监会共批复锦泰产线、众诚车险、利安人寿等7家公司开业。
(二)中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第一,中国保险市场基本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从中国目前保险市场情况分析,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寿保险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这就是说,中国保险市场虽然初步形成了竞争的格局,但这种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高度垄断市场的局面,特别是以少数几家保险公司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就是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按照保险业发展的规律,保费收入一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而论,年保费收入一般都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10%左右,而我国1998年保费总收入约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在世界排名70位左右。按人均保费计算,仅为100元人民币,虽然较恢复保险业务初期的人均不到10元人民币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在世界排名第80位左右。当然,我们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人均保费2000多美元的水平还有距离。因为,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但同时又说明在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与投资意识还要有一个提高过程。
第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目前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这就造成了保险市场发育不均衡性。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对中国保险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外资公司与合资公司,虽然其数量已占大陆保险公司总数的56.7%,但它们100%分布在沿海与发达城市,又没有遍布的分支机构,所以其市场份额仅占0.69%。
第四,中国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还不高。粗放式经营与销售方式单一,产品结构简单与供给不足,以及缺乏专业人才是经营水平较低的显著特点。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和销售的产品寿险产品品种并不少,但产品结构雷同和保险责任不足,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呼声。中国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都表明了当前中国保险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第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目前中国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按照规定程序正式批准的专业保险代理公司仅9家、经纪公司3家。
第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十几年来,我国重视直接保险市场的建设,忽略了对再保险市场的培育,导致国内保险人所承担的风险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分保计划安排不当经常造成损失;同业间信任不足,再保险行为不规范,外币保险业务过分地依赖国外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对保险监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保险监管机关建设和监管力度与保险业的发展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还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监管状态,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够。对于关系到保险行业稳定的偿付能力、资产负债质量、再保险安排等重要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至于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缺乏严密、完善的成套法律法规。
三、总结:
保险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从根本上是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在这个大背景下,保险业发展的思想不断解放,发展的动力逐渐加强,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优化,各种有利因素共同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和繁荣。但如果想长期的保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就不得不解决前文提到的问题。如人才方面加强对人才储备的投入,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向西部等地区发展。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规范信用管理体制,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的培养。鼓励保险产品的创新,开发出更多的百姓需要的保险产品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五个服务”的发展方向。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保障民生服务,为促进金融稳定服务。是突破传统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保险业。在新形势下,保险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四、参考文献:
[1] 中国保险业发展中的挑战.廖建民.《中国金融》2011年3期 [2]加快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吴定富.《中国金融》 2010年第13期 [3]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魏希霆.《中国金融》2011年13期 [4]和谐六大关系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生态平衡.王和.《中国金融》 [5]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保险业监督与发展.吴定富.《中国金融》 [6]在创新中壮大的中国保险业.吴定富.《中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