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总结2013、2
黑河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有效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伊拉哈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伊拉哈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集中办学以来,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想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直接后果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面对这一现状,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一、开展情况
《有效师生教学活动方式的研究》课题现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时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课题开展工作
1、召开课题开题会议,明确研究内容。
2、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课题操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管理工作
1、规范课题管理工作,提升实践操作
2、监控课题实施,进行常态监督
3、注重研究过程,积累相关资料
(三)调查研究工作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认为学语文太枯燥了,每天就是读读、写写、背背,老师问,学生必须回答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点新意都没有,所以丧失了对学语文的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全体课题组成员通过分析、汇总完成了调查报告,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依据。
(四)建立实验班级,进行跟踪研究,进行初步的对策(进行过程中)
1、有效教学方式的跟踪研究工作:(1)与上课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进行交谈
全方面了解学生上课不爱积极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因,及时进行疏导。
(2)与家长及时沟通
使家长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老师一起找出孩子不爱学语文的原因,通过双方交流,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2、初步对策;通过跟踪研究,我课题组形成了一些针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意识不强的初步对策:
(1)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分析,实施分层教学。①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②积极培养学生参加多方面有兴趣的活动,并把良好的兴趣转移到各学科的学习中去。
③课内课外多阅读有趣味性的读物,让学生在享受阅读,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④针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时刻关注学生的各方发面的变化,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①多给学生关心和爱护,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后进生观。
③课堂上也可开展一些趣味游戏,鼓励参与意识不前的孩子多参加,提高他们的成功感。
④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措施。⑤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免于走入误区。
(3)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关心理解学生,纠正不当的家教方式。
①尊重学生的兴趣,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产生厌学情绪。
②要求家长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和态度,以免留下负面影响。③要求家长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要孩子一考不好,就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④让隔辈人了解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要太过溺爱学生
二、取得成果
经过一年的时间,实验教师的深入研究,培养小学生审题习惯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低段组将从“两说三及时”的方面去研究,方法为
1、让学生说,让学生做。
2、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及时引导归纳;及时有效评价。即: ① 圈出重点字、词、句。② 读中体会感悟重点语句。
③ 抓住所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课文内容。④ 汇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师生共同评价。
(二)、中段组将从“自主互动式”方面去研究,方法为 ①自己看书自学; ②自己归纳总结; ③自己设计练习题; ④自己讨论解答。
(三)、高段组从“导—问—汇—练 ”方面去研究,方法为 ①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②创设有效的语文问题进行课文内容思考 ③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④在实践中思考,指导语文思考的方法。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自主汇报。⑥采取综合性的练习,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将它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论文,已有一批论文在省、市、县获奖。如:张玉芝老师的《对语文扩展延伸的认识》获省级二等奖;《怎样搞活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获县一等奖;《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获省二等奖;边艳玲老师的《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获省级二等奖;季春兰老师的《 注重请教育,提高语文教效果》获省级二等奖、、、、、、三、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在很大程度上参与课题实验研究的热情和主动性还不够高,阻碍了课题实验研究的纵深发展。
2、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
3、教学中,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摸式,但放得不开,担心教学质量,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充分。
4、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课题反思过于单薄,研究的深度广度不够,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难以提升
5、实验教学中的基本课型探索较少,缺少一些细化的实际操作的内容。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要把课题做得更科学,更完善,更有成效。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有效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进行以下研究工作:
1、改进教学方法。
2、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成长。
3、加强课题实践引导。
4、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在本校推广课题成果。
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2013年2月
第二篇:课题总结2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自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实验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结合我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课题组成员一直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积极在各科课堂中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饱尝了探索、实践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将一年来课题实验情况做以阶段总结,以便及时查找问题,完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
一、课题进展情况
1、学校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课题实验的物质基础。
课题实验阶段以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新上三层交换机两台,服务器两台,确保校园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新建微机室、电子阅览室一个,为教师更新办公计算机20余台,为各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确保了“班班通”、“室室通”,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2、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课题专项培训。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关键。基于这一点,我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本学校通过校园网,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题培训,使老师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意义、内涵以及操作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课题的实施做好了理论储备。
3、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指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三大资源,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跨时间和空间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同时网络化教学也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多种途径,如可以通过E-mail、留言板、电子论坛、BBS等方式实现网上讨论、答疑、网上作业等学习形式。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了网络技术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1)“基本功训练”:开展信息化教学,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基本功训练必不可少。针对学生键盘指法基本功较差的现状,本学期规定每节课课前5分钟是固定的打字练习时间,加强键盘指法及操作姿势等基本功训练,使基本功的练习常抓不懈。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进行了“网络搜索能力训练”、“网络交流培训”等几个专项基本功训练,使学生们的素质基本能适应课题研究的要求。
(2)“情景激趣”:上新授课之前,运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注意力。比如:在信息搜索一课中,通过设置“百度创始人是否是李彦福?” 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的兴趣,同时引出了确定搜索结果真伪的命题。
(3)“合作探究”:利用校园网、课本、学案以及教师根据课时内容编写的“活动指南”,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允许学生失败,重视在失败中进行体验与总结。教师监控整个过程,进行必要的帮助与点拔。完成探究任务的学生可以充当“小老师”,辅导组内其他同学。
(4)“解疑答惑”:根据前一环节学生探究情况,教师对知识、技能重点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对其中的重、难点应进行重点讲解,对学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5)“分层实践”: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设置多层任务,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用。
(6)“作品赏析”(该环节适用于作品创作型单元的学习):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的作品展示与分析,重点一是“展”,通过看别人的作品,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二是“析”,通过学生或老师的分析、点评,了解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便于作者本人的改进,同时也使其它学生有所收获。为了使不同班级、年级的学生都能从这些作品中受益,我们还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及其点评及时挂到校园网的“信息技术天地”栏目中,扩大受益面。
(7)“知识拓展”: 通过校园网的“IT学堂”、“课堂联线”、“信息技术天地”等栏目,对本节课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扩充,开阔学生思路。本环节,可根据课时情况确定做为课堂环 节还是作为课后延伸。
(8)“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归纳、理顺本节知识、技能要点,与课中的任务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的技术价值,完成知识技能的构建。
我们学校的大多学科老师,如数学、语文等,经常在课前或者课后,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或是上网查阅资料,解答这个问题。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老师经常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小组成员有的研究教具动作原理,有的搜集文字材料,有的到网上搜集相关的视频材料,最后整理加工形成比较全面的答案。这样,每一学科老师在教学中都能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
二、验证、改进、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能力”课题实验
课堂:利用网络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改革中突出的一点是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最容易记住的是自己探究发现的内容,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才会懂得如何最佳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练习越多,越能将这探究过程迁移到解决其它问题的情景中去。那么作为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据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创造性想象,使学生置身于历史环境学习历史,更快捷、更有效。
总之,课堂中利用课件丰富的影音、动画、图片、文字资料,既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他们开展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课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我们还重点研究了探究学习的相关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大多学生家里都有了上网的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进行体验学习、搜集资料,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今年暑假回来后的开放性特色作业展示让老师们领略到了学生炽热的风采,让老师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之花灿烂夺目。历史组、英语组一件件“”DV”“光盘”等电子作品;微机组的网页、电子报刊、动画制作等作品;生物、语文、物理、化学等组的自编书……这些都是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诠释,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探索。
三、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课题总结2
读《走进新课程》有感
沛县初级中学 张宜兴
暑假里我再次研读了《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书,时隔几年,竟然发现当初对该书的理解是那么的肤浅,仔细翻来,细细品味,才发现我省实施规范办学和素质教育正是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完全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是对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
重温此书,我觉得受启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深了对教育改革形势的理解
本次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正以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强势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再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这一战略主题。
可见,我们的教育政策是连续的,是一步一步深入推进的。
二、加深了对改善学生学习方式重要性的理解
《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预设与生成这几项
教学方式已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并能熟练应用了。
三、加深了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及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解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因而教师行为也要产生下列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多尊重和赞赏,常用赏识教育。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要多帮助、多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要加强反馈和反思。这一点非常重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并做好长期积累,相信你的收获是不期而至的,仅去年一年,我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做了梳理,就形成论文十几篇,并且在省级以上刊物还发表了5篇文章,自己真为之兴奋不已。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要多加合作
曾有人总结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公式为:经验+反思+同伴互助=成功,可见同伴互助及周边环境氛围的重要性。《走进新课程》一书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和感触,以上只是我的一点体会,今后我还会不止一次的去研读该书,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收益。
2010.9.16
第四篇:课题研究总结2
课题研究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搞“探究”是在浪费时间,会使“双基”得不到落实。
2.“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内容都拿来探究。
3.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创设的问题质量不高。
4.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教师介入时机把握不当。
5.重探究轻展示。探究时有声有色,展示成果时却因怕生事端,又要赶时间,于是草草收场。
6.忽视学困生,使懒于思考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学校要做的1.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训的形式应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理论学习、学术讲座、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教学实践、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学习,让教师掌握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各项教学技能,提高个人的科研能力,为在探究式教学中成功设计高质量问题打下基础。同时,让教师们认识到:探究式教学在短期内对学生分数的提高确实没做题的作用大,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上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必须帮助这部分教师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研究中来。
2.学校要尽快建立一套与探究式教学相适应的体系。一堂探究课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它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做精心的准备,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学校应考虑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并建立相关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一些奖励机制,来保证和促使教师能够并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复杂费时的准备工作。
(二)教师需要做的1.确定合适的探究内容并做精心准备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发现的方法,形成迁移能力,并最终养成勇于创造的态度。但是,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出较好的加工和组织,要花费课前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否则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并且,也不是任何内容都能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些知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难以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有些也没必要做探究。例如,在探究出一些运算法则后,有一些课时专门是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像这样的内容就没必要再探究;再者,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经几千年探索的结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这些知识,同时全部经历历史上的探究过程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把握好时间与教材,精选出一些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且可使学生在探究后能获得成就感的数学教材来组织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剖析和重组,用联系、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各知识点之间的转化,展示给学生一个动态的“知识生长”的过程。
2.保证探究时间,把握介入时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做后盾,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可我们的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却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于是常常过早地介入甚至草草收场。有时是看到学生讨论许久也不进入正轨,就急,然后提示一下;有时则是没过多久就有个别学生得出方案,教师一高兴立即请该团队的学生展示方案。这样一来,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同时,它还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这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作祟,注重结果,不注重学生得到的过程。这就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初衷。
所以,在学生做自主探究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并在教室四处走动,采取以听、看为主的交流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情的了解上,再迅速地加以思考:该不该介入、什么时候介入、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何调整、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等等。对此,教师需要把握时机,及时做出最恰当的选择,确保探究课能够取得预期的目的。
3.组织好自我展示环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终于得出了方案,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需要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同学来分享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自我展示,是探究课的华彩所在,探究课的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临的。它在学生展示异彩纷呈的成果的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对学生的每一种方案,不论正确与否,不论繁琐与否,都要给予热情的、积极的正面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应对探究结果进行提炼本质,适当总结。让学生获得充分肯定的同时,能得到更加深入的思考。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探究式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思维较慢的学生尚未充分思考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打断了思维较慢的这部分学生的自主思考,剥夺了他们探究的权利,久而久之,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惰性,最终沦为课堂的旁观者。这势必不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要在每一节课都要着力注重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鞭策。一方面,在分组时就要特别关照小组长要带着这类学生一起讨论,用集体的力量把他们拉入正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深入小组时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鞭策他们一起参与讨论,可考虑在展示时随机抽取组内成员展示成果,使得他们不得不动脑,不得不一起探究和交流。
到今年,本校承担的这一课题研究已到了结题阶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探究式教学也将随之结束。目前仍存在的种种问题正说明了我们应该在理论上加大研究力度,在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继续试验,以使研究不断深入,使探究式教学不断完善。
一条世界文明古训说:“我听说了,然后又忘记了;我看到了,于是我记住了;我动手做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古人亦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是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所在。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探究式教学带进课堂,给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快乐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五篇:课题研究总结2
哈拉峻乡中心小学课题研究计划总结
几年来,我校得到了上级领导,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为我们把脉,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我校正在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我们紧紧围绕此项课题,开展了多项措施并重,各项课题和谐的教科研工作格局。
一、构建和谐网络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这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于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和家庭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教育网络。
1、让课题研究走进家庭
我们将课题研究具体落实在与家长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学校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校访等形式向家长了解、汇报学情况。尤其是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更是有声有色,毕业班老师们在家长会上抓住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地进入中学,设身处境地为家长解决他们心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家长们的参与热情普遍很高,部分家长意犹未尽,会后还向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请教有关问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耐心地向家长解释,直至他们满意而归。
2、让课题研究走进社区
学校与社会上的各种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德育阵地,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与互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在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中,学校分别邀请了市教育关工委的“五老报告团”、宜陵派出所、宜陵交警中队来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让学生深入社区、农村、敬老院、工厂,进行实习、考察,调查研究。
二、加强科研培训
我校的德育课题研究成员一般为班主任老师,因此,我们在加强对研究队伍培训的时候,进行了培训范围的再扩大,将全体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有志于教育科研课题的老师作为研究骨干的培养对象。
聘请一些知名教育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专业素质、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再学习。2007年4月份,我们集中德育课题组的成员以及宜陵镇全体小学班主任,聆听了市关工委黄主任所作的以“责任 奉献”为主题的班主任工作专题报告。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学习,就是将所有学习心得文章整理成集,组织全体老师再次学习,让老师们以专家为引领,以身边的优秀为榜样。
每年暑假,我们都派出教师参加由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培训。最近,我们还参加了江都市教育局组织的课题负责人培训班。
“青蓝工程”是我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个亮点,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青蓝工程”进行了移植。在签署“青蓝工程”合同的时候,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合同的重要内容。徐香老师拜扬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陈萍为师,陈萍老师作为《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委,经常进行研究讨论。功夫不负有心人,徐香老师代表江都市参加扬州市《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比赛,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为我校德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获得又增加了一枚厚重的砝码。也激励了老师们以教立研,以研促教的信心。
三、强化过程管理
我校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杜绝了“假、大、空”现象,提高了课题管理的实效性,论文的写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论文的推荐。值得高兴的是,2007年来以,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参赛的篇数和质量都有了更大的提高。
我们深感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乃至全校各项工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几年来,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一把手校长亲自参加课题研究工作。从研究队伍的的建设,科研资金的投入以及研究的过程管理,给予了制度上的倾斜,并且将研究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地进行。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将课题研究和正常工作有效地融为一体,积极学习新的理念,收集新的科研信息,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重视研究成果的回收与总结。
四、张显校本特色
1、以德育课题引领其他课题
《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我校最大的课题,也是研究时间最长的课题,所以在德育课题引领下,重点抓好学校各项课题的研究落实工作,理顺大课题与子课题的关系,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指导教学实践、研究的实效性,确保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小学生养成教育研究》、《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的功能定位与相互关系研究》、《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三项立项课题在经过组织申报、成功立项后,成功进行了开题。并进入了实质性的研究阶段。尤其值得介绍的是,在德育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村小的教师吸收为课题组成员,以寻求协调研究,共同进步,均衡发展,有效提高了村小教师的科研水平。这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又是一个创新,也是学区所有学校捆绑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校设计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配合极具个性化的学校大门,让人感觉到学校的文化气息浓厚,校园优美。学校两个宣传栏张贴着百年老校的历史与未来。树人楼过道两侧有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加上学校的规划图,意在让学生天天看到“三幅图”,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校园墙壁上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关注留守儿童
上学期,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排查了解。目前全校共有留守儿童643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学生有145人,父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51人。母亲外出打工的学生有47人。虽然所有学生都有了托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托管责任不能落实;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家校沟通不够,影响了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家庭和社会不能有效对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这一系列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觉得:德育课题研究工作不能忽视这样的现状,我们建立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档案,并且进行跟踪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并且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同时,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了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留守儿童的思想品格和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重视活动开展
我校把课题研究工作融进了学校日常工作中,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坚持每周一,在集体晨会上公布夺得常规流动红旗的班级,每当此时,总能听见出、操场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欢呼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极强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爱班之心,爱校之情。
2、感恩教育循序渐进
今年暑假,我们编订了宜陵小学第二套校本教材《感恩的心》,对各班的晨会以及班对会的内容进行了指导,要求各班主任充分利用校本教材的资料进行品德教育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挖掘教育的内容,研究教育的途径,提高教育的效率,巩固教育的效果。
3、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三八”妇女节、举行了“妈妈,我爱您!”主题演讲比赛。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六年级学生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六一儿童节,举行了表彰大会。积极参加上级的所有活动。参加了市局的《中国骄傲》读书征文活动。各班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月活动,我们分年级统一备课,统一利用晨会、班会等阵地进行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举行了“感恩教育”故事征集评比。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 2 恩。
5、阵地建设各具特色
升旗仪式除了雨天改为集体晨会之外,每周一次,正常进行,而且做到每次定主题,定主讲人。黑板报和手抄报正常出刊,并且评比及时,同时将赏心悦目的的手抄报在橱窗内展出,形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风铃”是本学年刚开辟的一块宣传阵地。辟有“跟好书做伴”、“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及“校园风铃特别版”四大版块。其中,“与名人为友”主要介绍名人名言。定期分类介绍古今中外的相关名言,使学生在阅读名言的同时,感受名人的精神,学习名人的品质。并做到与相关的主题相结合。比如:九月份以“尊敬老师”为主题,十月份以“热爱祖国”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名言中同名人对话,与名人为友。“从历史走来”以介绍历史上的今天为主,让学生了解历史。
五、实施基础保障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是《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面对兄弟学校的研究工作,我们感到肩上压力重大。我们决心化压力为动力,以这一课题为研究的支点,全面开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我校从一把手做起,由校长担任主持人,人人关心这个课题,参与这个课题,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认真做好这一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竭尽所能地为教科研提供方便,切实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落实,大力支持教师的各项科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搭建形式多样的研究平台和学习的平台,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型群体和学习型组织。
六、优化成果展示
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最亲赖的是听课评课。对于教科研却不是很关心!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求教师跳出课堂,对我们的工作进行高位思考,形成不要与课堂零距离。要知道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进行理性和深层的思考。并且注意总结。几年来,我校在德育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潘湘云校长被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他的论文还被评为一等奖,另外,先后被评为一等奖的老师还有尤兴胜、姚克扣,几年来,先后获得等级奖的论文近20篇。
我们相信,在专家和领导的关怀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硕果累累,取得圆满成功,一定会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