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下学期物理教研总结
2011年下学期物理教研工作总结
一、课堂教学达标、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习惯培养
到19个单位听了38节课,9节复习课,9节测电阻实验课,20节新授课(电学或光学实验探究课)。3个市直5个学区由于工作冲突,少听16节课。
成绩
大部分教研组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尤其是18中、21中、23中、25中、27中、28中、29中、35中、37中、38中、石岛湾中、二实验、9中、14中、33中,这15个单位都在不同方面有亮点、有特色。出现如18中李惠荣、37中孙建敏、38中张静、25中项春老师等典型课。二实验、29中、23中参与威海优质课评选,到35中优质课送课下乡,集体教研次数多,整体比较不错,但有6节课都上测电阻实验课,特色不突出。
教学目标清晰。抓有效教学研究,必须先从教学目标入手。现在老师越来越重视研究教材、课标、学情,学习目标制定简明、具体、易操作、易检测,能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教学反馈为手段,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表现为,上课首先通过学案、课件、板书、表述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对本节学习目标有大体了解,下课前对照目标自查、小组互查,明确目标达成情况,做好堂堂清。
教学手段有效运用。一是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得心应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认识到位、操作熟练,集体开发资源共享。二是学案的设计、利用、管理越来越科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内容清楚(目标、知识链接、前置性作业、新知识点和知识结构、达标检测等)、重视问题设计、学法指导、重视复习和预习。
教学环节清晰。以知识点为单位分两到三个模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每个模块之中。一般是预习发布、简短导入、模块学习、知识梳理、达标检测五个环节。
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成立学习小组,分工明确,课前、课中、课后都任务明确,生生互助,关注全体学生。
加强学习习惯培养。预习习惯、整理笔记习惯、规范答题习惯、交流表达习惯在课堂明显体现。
典型个人:18中李惠荣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37中孙建敏电学复习课件开发质量高。38中张静的学生学习很幸福、快乐、自豪。
石岛湾中王丽媛教学小智慧:烛焰中心跟光屏、凸透镜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上边等。
问题
缺乏对教材编写意图深入理解。部分教师凭着经验教,对教材改动和课标要求不做深入分析,教学偏离方向。
缺少对学法的指导。留更多时间做练习,体力投入有余,脑力开发不足。
实验现象不清楚。实验器材不改进,平时用的少,思考的少。学案形同虚设。照搬的教学案设计、学案与课堂不符。四个单位教研组跟其它学校相比、跟本校其它教研组相比有差距,甚至有的差距很大。有的学案在网上下载,师生不会用,当成摆设,班上就20左右个学生,下课看看学案,做对的不多。有的用张红云主任学案上复习课,学案内容和你的顺序、容量不符合。有的三年到你学校达标,年年上测电阻这节实验课,年年没有多大变化,且基本功差。有的上动态电路复习课,在学习报上找几个小题,一节课订正几个作业、做几个练习就结束了,没有目标,环节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不讲普通话,指责学生。
二、优质课、优秀资源评选、创新实验推荐
成绩:二实验娄晓坤老师一等奖、29中王建交老师和23中杨静老师二等奖;三所学校教研组集体教研氛围浓,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虚心好学、不怕困难、心态好、肯吃苦。
资源一等奖并推到省里:蜊江何晓玲录像课、24中韩孟玉和37中孙建敏课件,36中滕淑秀、二实验李丹、29中孙美丽论文和录像课也分别获二、三等奖。
实验中学、二实验、蜊江、27中、12中等学校积极参与创新实验评选,前4个单位有5个实验推荐参加省创新实验展评活动。
问题:平时学习研究少,资料和经验积累和总结少。
三、建议:
课例研究。加强学习“初中物理“合作型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应用。学习如下资料:
张红云:压强教学案、学案、公开课 娄晓坤:平面镜成像教学案、学案、公开课
王建交: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教学案、学案、公开课 参加评优活动。讲课、听课、评课 地级优质课观摩。
联片教研、同课异构、同课重构。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如其消极应付不如积极应对
第二篇:2011物理教研总结
大胆尝试,提升自我(发言稿)
------2011----2012物理学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一、我们的学科组:
我们学科组有五位敬业爱岗、团结协作、追求进步的成员。他们是: 杨红山老师,一位任劳任怨,做事认真负责,敢于挑战自我;叶长青老师,思维严谨,敢于创新;倪启燕老师,专业基本功扎实,特别擅长实验教学;饶伞心老师,待人宽容诚恳,做事认真执着,特别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徐俊老师,站得高看得远,总是走在课改的前沿,用新的理念引领我们。正因为我组成员各有优势,所以教研活动开展起来,很和谐,也很有成效。
二、我们的工作:
本学期随着高效课堂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我校361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铺开,我们物理学科组的教研工作也在与时俱进,一学期来,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为主线,利用教研为载体,交流困惑,分享收获,提升自我。学科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研:
(一)、业务学习。
开学初,我们组各位教师在学科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和各年级的教学进度、要求;学习导学案的编写;学习361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同时组织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二)、集体备课。
(1)、研究教学目的和要求,研究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考点;研究作业、练习、实验、考试以及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2)研究导学案的编写,研讨编写导学案时相关的学习活动、预设提问等。
(3)、研讨公开课、赛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和方法。
(4)、研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学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及学生学习方法的交流。
(三)、课题研究。
根据我校361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展示质量,我们组作了如下的问题研究:
1、如何编制质量较高的导学案?
2、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顺利实施?
3、361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怎样去实施?
4、实验教学如何突破?
5、如何上好复习课?
(四)、经验交流。
通过一学期导学案试用,我们尝到了改革的成果,同时也有教改中的迷茫,为此我们组特地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的收获与反思》的交流发言。通过交流我们彼此在感悟中收获:如杨红山老师提出,出示目标时要明确具体,让学生的导学更具有方向性;饶伞心老师强调二次备课的重要性,提出要关注学生自主
学习时的困难和疑惑,及时指导和进行二次备课,以突破重点难点;叶长青老师将习题教学与实验教学相整合,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倪启燕老师感悟出:实验设计导入的重要性,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徐俊老师提出新课堂各环节落实要根据课堂需要有所侧重,老师的适时点拨很关键。我们交流困惑,分享收获,彼此提高。
(五)、课内比教学活动。
在三轮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组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充分展示我校的课改成果,为外校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我们的收获:
1、对导学案的编写我们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框架和思路:导学案一般由课题和课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学法指导、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九个环节组成。认识了导学案编写的一些误区:如(1)导学案编制习题化。即在设计“导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2)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导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们组的各位成员对我校的361课堂
教学模式流程有了较深的领悟,初步形成了我们的课堂模式,具体是:
(一)、出示目标,明确内容。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根据自学指导提纲明确自学的范围及内容;依据“导学提要”或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让学生明确通过自学应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要求。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小组交流,实现小组内互动。对疑难问题或有价值的问题,做好记载,即为课堂的生成问题。
(三)、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把具有探索价值的知识,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成探究题组或探究实验。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知识整理,训练巩固。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训练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巩固训练或变式训练,确保完成目标。内容可包括填
空、选择、简答等,即交流探究过的问题,检查学习目标完成情况。
(五)、挑战自我,拓展提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设计拓展作业,实现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链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学习小结,整体把握。
3、通过教研工作的推进,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改革,如今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物理课堂的变化,基本上呈现了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差生也没有被边缘化。
四、我们的反思:
在彼此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感自己课堂的不足和问题。如
1、课堂展示交流环节,学生还停留在浅层次的展示上,即把预习过的内
容进行翻版,缺乏自己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课堂出现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
3、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 “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
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
这些现象正让我们困惑,也是我们备课组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走在课改的路上,也许我们步履蹒跚,甚至显得很幼稚,但我们充满激情,充满了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大胆尝试,提升自我,我相信凭着我们的执着,我们一定会有收获。
第三篇:物理教研总结
高一(4)部第一学期物理教研工作总结
半年来,在学校教研室的带领下,本组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较好地完成本学期的物理教学教研计划。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转变教研观念,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核心组的作用,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证,充分发挥教研、指导、服务职能,较好地完成本的各项工作。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学之初,全组教师共同制订了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使得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圆满完成。
(1)确定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制定教研工作常规
为了使教研工作步入正确的轨道,确立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有机结合,以研究为指导、培训为途径,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教学研究上组织高一教师学习新课标,学习并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指导上,深入学校、开展听课教研活动,组积本组教师参加各类不同层次的观摩课、研究课等;在教师培训上,积极带领进行座谈、研讨、交流。
(2)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
继义务教育课改全面实施,我校高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我们及时将教研工作重心调整到学习新课准,研究新教材,投身到课改的方向上。
为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理念。组织本组教师围绕新课标和新教材,深入开展对教材、课型与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变革、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施新课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导老师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使他们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建立信心。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级物理教学实际,围绕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相关问题,发动组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究。
二、认真组织好本学期的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坚持每周四上午集体备课,做到:周周有内容,次次有收获。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间进行统一进度,安排课件制作的任务,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交流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智慧,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从实际出发,降低教学难度。由于这届高一学生生源程度,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与兴趣,尽管本学期课程紧,任务重,我们本着让学生听懂学会的原则,适当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听不懂的,我们就讲,例如学生不会受力分析,我们就多训练;在降低课堂难度的同时,我们也降低了我们所选用的教辅资料的难度。
四、认真抓好业务学习,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校教研室工作安排,以新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发展学生全面的素质为目标,以深入细致地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手段,以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核心,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落实教务处工作安排,努力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科学、高效、和谐、民主、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备课组内举办观摩课,课后认真讨论,以创新意识为中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努力开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质课,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从身边做起,从实际做起,让全体老师真切地去感受到课改就在眼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并初见成效。配合我校教务处开展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我们高一物理组也进行了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移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定位上来,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特别是听完几位老师的公开课后,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并把这种教学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还尝试了分层次教学、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等一些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引入,既丰富学生的课堂,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六、按时按量完成常规工作。在本学期中,备课组始终坚持做到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完成学校教务处安排的日常工作任务;同时积极配合各任课班级的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让本学科拖学生后腿。
七、努力方向。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备课组内的教研、讨论气氛,通过讨论、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通过考试,高一总体成绩比较理想。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较少,学生分析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总之,一学年来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的每位老师都在竭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一(4)部教研组
第四篇:2015物理教研总结
2015—2016下学期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总结·反思·构想——奏出物理教研组强音
蓦然回首,2015学年下学期进行教研工作即将结束,我们物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教务处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围绕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组工作,在物理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物理教研组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更凝聚着全体物理组人的心血和汗水。盘点成绩,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半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实践者,教研组在本学期针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出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研究的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山东名校的高效课堂,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改革新理念,以研促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生本教育为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力推进“适宜和谐、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小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师的理论素养。
2、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改革的有关材料,把握新时期物理教学目标与重点,学习新教法,力求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成效,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二、开展了以 “精品课”“生本研讨课”“小课题研究”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学研究中注重反思,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组内老师互相听课。每位老师都上好一节研讨课。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认真评课,客观分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不足之处指出来加以改进,达到不断优化教学,提高效率的目的,年轻教师进步很快,如闫丽虽然是新教师,但课上的非常棒,得到同行的好评。刘国华代表物理组为全校献上一节生本理念精品课,张建瑞上一节《电流和电路的复习》的研讨课,复习课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复习课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复习的效率,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每次无论上完什么类型的课,都有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在教研中,我组教师针对课程与教学的问题,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实践的积极回顾与反思,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实践活动的成功与不足,确定今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特别构想下次上课达到的目标,标准。每次的教研会上,都会提出独特的问题,我们组的成员就会围绕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欣慰。营造研究氛围,使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深入到师生日常的教学生活之中,推进物理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我们组积极参加小课题研究和新的小课题申报,这学期小课题《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能力方法的研究》进行解题,杨丽进行县级小课题交流活动,岳群艳上了一节研讨课,得到了同行的好评,申报了《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猜想与假设能力方法的研究》,以课题为默契进一步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
三、落实培优提高,抓好物理竞赛
借竞赛的东风激发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为他们升入高中后的物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架起了衔接的桥梁。每学期进行一次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对成绩优秀的进行表彰鼓励。
四、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标认为;学校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特别是物理这门课,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改革是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提高我校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培养新型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物理组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辅导,制作出许多科技作品,今年的科技节中有许多创新作品,例如吕海龙的《吸烟机》、杜成龙的《夜用拖鞋》、张兆旭的《磁控锅盖》非常实用,很有创意。物理组的全体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教师也积极参与实验仪器的改革创新,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方便。
五、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2015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刘国华、张国军、候永新设计的科技作品获得国家级新课改二等奖,杨丽获成长杯二等奖,刘国华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获得昌吉州一等奖,通过进行这样一些教学活动,达到了在活动中学习、锻炼、提高的目的。
今后,还要不断优化物理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丰富教研方式,充实教研内容,加强活动管理,使各种活动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在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上要求突破,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六、努力的方向
发挥本教研组的优势,深化落实生本理念,开发校本课程,注重档案的收集,特别是向其他优秀教研组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将工作做的更好,继续加强教研组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教科研活动,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科研队伍。
第五篇:2012——2013学年下学期教研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昔阳县教研室
杨永珍
一学期以来我们继续完善教研队伍建设,实施工作重心下移,深入课堂,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了教研室的职能,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多方整合——打造多元立体的教研团队。
为了组织全体思品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根据区块结合的结构原则把全县各学校分成两大联片教研组,又根据分层研究的原则把整个教研组分成“核心组”和“基本组”两个层次。其中核心组由市县学科骨干、名教师、教坛新秀、年级组长等品德教学骨干组成,在教研大组中起教研攻关和教学示范的作用;基本组又由不同年级的思品教师师组成,根据年级不同分别开展教研活动。整个教研组由龙头校负责,各校教研小组长具体落实,全体思品教师共同参与的网状教研结构和教学研究管理机制。这种结构分工明确,组合有序,各司其职,多元立体的教研团队的建立,使教研活动得到了很好的运作。
二、狠抓常规——确保教研组规范运行。
1、抓常规管理。做到有教研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强化过程管理。实施“四个一”的计划,即每课一反思,每月一札记,每学期一教研课,每学期一教学论文。
2、抓教学研究。根据思品学科特点,我们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互动式评课研讨活动。我们还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县里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求老师做好详细的听课笔记,对于一些高档次的课作现场的拍摄实录。回来以后,教师集体观看后,谈观后感,通过讨论融合进集体的智慧,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和重新组合。
四、校际沙龙——发挥龙头校的引领作用。
校际之间合作开展教研活动是我县实现校际资源共享的教研方式。龙头校与大教研组的其他几个校区建立校际学科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供自已之长于对方,取对方之长于自己,在立足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校教研组长的职责,推广本校的先进经验和教研成果,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五、课题引航——成就和谐、合作的教研团队。
思品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是提升思品教学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一个和谐、合作、团结的教研团队的重要平台,因为课题研究本身就讲究一个团队的合作研究。在思品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在思考:思吕教学的立足点到底在那里? 我们认为应该从学生现存的问题中来,从学生得道德迷惑中来,这样的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从问题入手,找到了一个个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品德教学课题:针对品德教学说教为主,学生缺乏参与和体验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主体参与式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课题;针对信息网络对学生心理发展带来多方冲击的问题,我们又提出了《城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实践研究》课题。这两个课题各校已进入研究阶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管理规范,全体成员经常在一起商量讨论,浓浓的教研、科研氛围,形成了各校思品教研组特有的团队精神。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研工作苦乐相伴,我们经历着风雨,也收获着彩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沐浴着春风,和着时代的节拍,不懈地努力,去构建一道思品教育教学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