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幼儿园跨班区域游戏
通过做计划提高幼儿园跨班区域游戏
跨班区域游戏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跨班互动的区域活动。我园根据两个大班活动室互通的特点,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跨班区域游戏环境。两个班共同创设了益智区(2个)、图书区、科学区、积木区、拼摆区、水果加工区、美工区、表演区,按照一个班动、一个班静的特点,把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这种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拓宽幼儿的交往面,增加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每到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在两个班自由选择各种游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班的幼儿经常在活动区中走来走去,看看这个,动动那个,急急忙忙的,却好像不知做什么才好。当老师问孩子们想玩什么、打算做什么时,幼儿也说不出自己的游戏目的,表现很盲目。怎么才能提高跨班游戏的有效性呢?
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学会“做计划”,以增强跨班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发挥跨班区域活动的更大价值。1.入区前引导幼儿说一说“我要玩什么”
我们首先增加了口头做计划的环节,让孩子说一说“我要玩什么”。每天早晨幼儿来园时就走到自己要选择的区域前,把名字填写到表格中,然后就到这个区域所在班级的老师跟前说一说,打算玩什么以及怎么玩,老师会结合幼儿的想法进行鼓励和完善,并且适当调整区域里的材料和设施。活动之前有了计划,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越来越有序,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逛了。慢慢地,孩子们的计划表述得越来越详细,由最初的一句话“我要搭积木”,逐渐扩充为“我要在左边用长积木搭一座游泳馆,右边用纸板、小棍搭一座游乐园……” 2.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着每个孩子表达自己计划和想法的话语增多,所用时间越来越长,出现了需要排队表达的现象,影响了晨间幼儿的活动。孩子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每个孩子都大声地说:“老师我要……”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幼儿说:“我们这样排队说很浪费时间,那怎样做大家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呢?”婷婷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孩子们都同意这个方法。于是,我们在活动区记录表旁边增添了记录游戏想法的纸和笔,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形成入区“小计划”,并且在旁边放上一个盛小计划的盒子。这样既节约了与老师交流的时间,还增强了入区的目的性。3.引导幼儿学习做计划
幼儿初定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不了解邻班区域的内容及材料,计划中的内容也杂乱无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定期串门”的方法。“串门”的时候,两个班的幼儿互相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对方来班内区域中参观,一起了解区域游戏的材料和主题内容,为制定计划奠定基础。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表的内容,以此保证计划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计划中的内容,即要有“时间、内容、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姓名”,记录要有序。4.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计划
幼儿做完各自的计划,教师会引导大家交流各自的计划,说一说“我想玩什么”。在幼儿的解说中,在幼儿与老师、与幼儿的互动解读中,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参与游戏时的方法。5.引导幼儿按计划游戏
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幼儿落实跨班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区时,面对着自己同区的伙伴,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如何来完成计划,是每一名幼儿所面临的挑战。落实计划的时候幼儿的表现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计划抛一边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形式,进到区域里早把计划抛到脑后了。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老师采取计划提示法。老师会从计划盒子里拿出计划表问一问幼儿:“你的计划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计划?”从而提示幼儿有目的地做事,落实计划,减少盲目性。
第二种是计划圣旨型。这类幼儿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落实,非常好,但是随之也会出现争抢玩具和场地,或者是不与幼儿合作交流的现象,缺少灵活性。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我们引导其计划要能够灵活变通。比如,欣欣制定计划是搭建一个超市,结果同区的幼儿计划搭建小学,他们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休。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两个计划都完成。他们商量后决定合作创作,搭建完小学后,在旁边搭建超市,为小学生购买学具提供方便。
第三种是计划多变型。这类幼儿能够记住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在完成过程中随时会调整与变化。比如,计划中说是用纸盒制作公园中的船,结果用毛笔绘画了一艘船。针对这种类型幼儿,老师会在收活动区前五分钟,播放一首轻音乐,提示幼儿把有变化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便于交流。
针对幼儿落实计划中的表现,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始终是幼儿完成计划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倡导“我的游戏我做主”,支持幼儿完成计划,增强幼儿参与跨班游戏的成就感。6.引导幼儿“画画说说”,学会做总结:
跨班区域活动后,幼儿会从计划小盒子中把自己的计划表拿出来,并用“√”或是“×”表示计划完成情况。大班幼儿对自己完成计划情况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所以在评价的时候,除了让幼儿用画符号方式记录完成计划的情况,老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交流计划完成的情况。
第一种是“集体说说”,让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的两个班幼儿坐在一起,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你的计划完成了吗?你是怎样完成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第二种是“自由说说”,教师鼓励两个班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每个幼儿既是计划完成的解说者,又是倾听者,自由说说的环节减少了幼儿交流的压力,氛围比较宽松,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好的方法。
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的重点不是计划完成与否,而是引导幼儿说一说,完成计划时自己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有按计划做事的成就感。同时鼓励未完成计划的幼儿说一说未完成的原因,并讨论方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完成,增强幼儿按计划做事的信心,同时再一次拓宽在跨班区域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篇:定海区机关幼儿园跨班社会性游戏
定海区机关幼儿园跨班社会性游戏
社会性游戏是幼儿以自身生活体验和经验为基础,对社会角色、现实生活进行模拟与创造的游戏话动。它让幼儿在发现-再现-表现生活的过程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它让幼儿的游戏更有意义、让幼儿的学习更有兴趣。
我园在开展班本化“社会性游戏”的基础上,开展了园本化的“跨班社会性游戏”的构想与实践。
能利用更丰富的资源和空间;
能体验更多元的朋辈交往;
能参与更充分的角色体验;
能享受更自由、更自主的游戏历程。
•基于“本位”的跨班式游戏形式(遵循幼儿的需求)
•基于“本色”的渐进式游戏主题(遵循幼儿的经验水平和发展规律)
小班:以“家”为主体的“邻舍游戏”;
中班:以“街”为主体的“街坊游戏”;
大班:以“社区”为主体的“社区游戏”。
•基于“本真”的生成式游戏情节(尊重幼儿本真的表达表现)
“跨班社会性游戏”整体构想:
•是以幼儿为本位的、由幼儿自发、自主展开的、关注幼儿发展路径、关注幼儿生活体验的游戏;
•是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的、走班制的游戏;
•是集交往性、生活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游戏;
•是幼儿在与虚拟游戏情境、真实游戏任务的种种“际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个别化或团队合作游戏。环境创设: •与年龄特征相宜 •小班游戏场景较为平面,•中班游戏场景趋向立体,•大班游戏场景丰富联动,•与游戏情境相宜
•“一班一景”:海上风情、渔人码头、海边人家等
•“一家一品”:粉红浪漫屋、地中海风情、现代简约风、蓝印民族风、绿色田园风。•与自主建构相宜 区域列举: 烘培屋 美术馆 巧手坊 淘气堡 社区医院 社区超市 餐厅 装扮屋 摄影馆 小剧院
幼儿的假景真玩
•买卖:让物品能够流通
•薪酬:让劳动有所回报
•评价:让服务落到细节 •特惠:让游戏充满期待
教师的“假戏真做” 1.游戏初期的融合过渡
•横向融合: •纵向衔接:
2.游戏推进中的情节深化
•单一直线建构: •多向射线建构: •螺旋链状建构:
3.游戏全程的观察评价: 4.游戏场外的教研跟进:
第三篇: 幼儿园托班区域的游戏总结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开心农场
设计意图:
这个游戏在设计之初只有投掷区“喂喂小动物”一个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引导孩子边说边做,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大动作及语言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增设了“开心农场”。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多表达的机会,而且锻炼了孩子的精细动作,培养了孩子收纳玩具的习惯。
材料及制作方法:
●在KT板上粘上动物头像若干,动物嘴巴上粘上雌雄搭扣。
●在纸上画出小鱼、胡萝卜、春笋、青草、小虫、米饭、饮料等食物,然后塑封,在其背面粘上雌雄搭扣。
●在相应数量的软球表面粘上雌雄搭扣,使其刚好与动物嘴巴及“食物”相粘贴。
●在KT板上制作“开心农场”图,有池塘、草地、粮仓、大树、泥土等。
玩法:
1.利用雌雄搭扣的黏性,将已制作好的小鱼、胡萝卜等“食物”粘贴到软球上。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将软球准确地投向小动物的嘴巴。
2.先说说想给哪个小动物喂食,然后选择小动物喜爱的食物粘贴到软球上,再将软球投向相应的小动物嘴巴。要求是边操作边说小动物爱吃什么,如“小兔子爱吃胡萝卜”等。
3.将各种“食物”放到“开心农场”合适的位置上。如胡萝卜和春笋在泥土里,小鱼在池塘里,小蘑菇在大树下,等等。
建议:
1.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替换动物形象,亦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换成其他材料,如可换成小汽车,孩子可玩小汽车运货的游戏。
2.第3种玩法一般安排在活动最后,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学习整理材料。教师要引导孩子根据经验和图示将材料收纳整齐。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美丽的花园
材料及制作方法:
把塑料积木固定在桌子四周,可以作为花园的围墙,又可以作为花坛。把吸管剪成分叉的树枝状,插在橡皮泥或其他可以固定的物体上。再准备一些小房子、桌椅、汽车、小动物等情景玩具,供孩子摆弄。
玩法:
孩子们运用团、捏等方法制作彩泥花,插在用吸管做成的树枝上,然后在“花园”里摆弄“树”和上述情景玩具,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说明:
托班孩子喜欢彩泥,但常常会把彩泥搞得满桌、满手、满地都是。经过观察,我发现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这类易于造型的材料。孩子们要么整块使用大泥团,要么在分泥过程中把彩泥撒落在地上,而过小的泥块孩子又不易拿捏。因此提供汤圆大小的彩泥较为适合,不仅易于孩子们团、捏、搓,还容易造型,只要一团一插就可以做成小花。
建议:
1、为了引发孩子们的兴趣,游戏前可先在“花园”里投放小房子、家具等情景性材料,关注活动时孩子如何选择材料和表达,并及时引导。
2、“吸管树”的枝叶可以修剪出不同层次,这样不仅便于孩子们插花,而且能让孩子们感受层次美。
3、观察孩子们运用彩泥造型的动作。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娃娃家
一、活动背景
本周的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那为了找声音,了解声音,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钥匙、纽扣、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瓶子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些瓶子放入了区角内供幼儿发现和探索,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瓶子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来,那除了在瓶子上找到声音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次,我发现东东和冰冰两位小朋友那着瓶子在比谁的瓶子漂亮,兴趣十足。这不是瓶子可以再利用的价值吗?抓住幼儿的这个兴趣点,把这些废旧的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装饰瓶子,来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而这些经过幼儿装饰的瓶子还可以放到娃娃家装饰,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这次活动的重点区是彩瓶子世界,3个层次:一是幼儿愿意在废旧的瓶子上随意的进行涂鸦;二是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去装饰瓶子;三是自己设计制作来装饰瓶子。
二、活动目标:
1、孩子们能够积极快乐的在区角里玩。
2、学习利用一些辅助材料装饰废旧的花瓶。
3、孩子的语言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材料准备
娃娃家:娃娃家的餐具、娃娃、凳子、桌子、食物等
美工区:印染屋:各色颜料、宣纸、抹布
娃娃食品店:烂泥、饼印、抹布、颜料等。
糖果加工厂:泥、糖纸、糖果盒等。
打扮瓶娃娃:瓶子,利用橡皮泥、颜料、纸、线等将你的瓶子打扮的很漂亮。
生活区:喂一喂:根据小动物的嘴形喂它们吃相应形状的饼干。
串一串:利用各种各样的管子串链子。(要求能看图片有序的串)
扣一扣:扣鱼鳞、扣桃花等、卷袜子(卷成一个小蜗牛)
建构区:各种积木、管子、各种罐子
表演区:各种服饰、装饰品、各种头饰、提供敲击手套
语言区:放置教师录制的“幼儿园的一天”(如:吃饭、洗手、玩玩具等环节)磁带,听辨不同的声音。与主题相关的挂图、故事带等,供幼儿复述和表演。
益智区:钓鱼(点数配对)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小朋友,这是什么?(瓶子)那么,你觉得这些瓶子漂亮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变的漂亮点呢?(幼儿发表)
教师小结:原来让瓶子变漂亮有这么多办法啊,那么今天就让瓶娃娃到美工区和我们做游戏吧!
(二)交代要求,幼儿进入活动区游戏
1、上次益智区的小朋友把钓起来的小鱼放错了家,所以今天请玩钓鱼的小朋友,看清楚它身上有几个点,应该住在哪个家。
2、生活区的喂一喂小动物,上次小动物吃的肚子疼了,原来小朋友喂错了,要记得给小动物吃的饼干要和小动物的嘴巴形状一样。
3、幼儿自选区角进区活动。
4、教师指导重点:
(1)观察美工区打扮瓶娃娃的幼儿是否会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或者引导。
(3)观察其他区,注意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情绪和活动的表现,对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结束游戏:评价游戏
1、整理玩具,结束游戏
2、今天美工区的小朋友为瓶娃娃作什么了?那么你的瓶娃娃变的怎么样了?我们可以把这个漂亮的瓶娃娃送到哪里去?表扬认真游戏的幼儿。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给动物喂食
材料及制作方法:
先在一块较大的塑料垫板上挖出大小合适的洞,再在方形废旧泡沫板上挖同样大小的洞相互粘合,以增加洞的深度,使之能盛下一定数量的弹珠;再选择一个略大于塑料垫板的盒盖作底板,并在与垫板洞口相应的位置上贴上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图案,使孩子在夹物品时有一定的情景性。然后在底板的相应位置上挖出与上述相同大小的洞,使抽动底板时,底板上的洞正好与塑料垫板上的洞重合。这样洞里的弹珠就能顺势掉下去。最后在底板上接一只大盘子,放置弹珠、食夹、小勺等材料。
玩法:
1、用小勺或食夹取弹珠并放入洞内,边夹边说:“我喂小狗吃某某。”“我喂老鼠吃某某。”……
2、等洞里放满弹珠后,抽动底板,“食物”便掉进盘里表示全都被“吃掉了”。
说明:
这套材料的巧妙之处在于它的每个洞的底部都有一张动物图片,使孩子直观地意识到“食物”喂给谁了。另外,可活动的底板能让“喂进嘴里的食物”消失,就像真的被小动物吃掉一样,这个细节让孩子始终充满兴趣。
建议: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提供不同的工具,如小勺、大勺、铁制食夹、木制食夹等,弹珠也可换成其他任何合适的材料,鼓励孩子边喂边说。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装饰新家
材料及制作方法:
●小房子
用彩色纸包住废旧纸盒的四周,将三个用彩纸包好的纸盒叠起来并用胶水粘住,这样一幢三层的楼房就做成了。可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楼层,并在每只纸盒(每层楼)上开一扇门。在废旧纸板上贴金色的纸,固定在最上端的纸盒上做成“屋顶”,将回形针固定在“屋顶”边沿,供孩子悬挂小挂件。把彩色泡沫板切割成各种几何图形当作墙砖,其中一面贴上双面胶,然后将这些“墙砖”分类放入“楼房”“门”里供孩子自由取用,同时将用于装饰屋顶的各类小挂件也放入“楼房”“门”里。
●花坛
把废旧泡沫板的一面贴上双面胶,让孩子们粘贴团捏成的纸花当作花坛,摆放在“楼房”四周;准备一些裁剪成正方形的彩色绉纸、塑料花片和吸管。
玩法:
1、从“门”里摸出各种漂亮的饰物悬挂在屋顶边沿的回形针上,以装饰屋顶。
2、从“门”里取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墙砖”粘在楼房外墙上。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把相同形状或相同颜色的“墙砖”贴在同一面墙上,也可以把相同形状且相同颜色的“墙砖”贴在同一面墙上。
3、将裁剪过的彩色绉纸团捏成纸花粘贴在“花坛”上,将吸管一端插入塑料花片,插在花坛里。
说明:
这个游戏的特点在于整合了孩子们的各种生活经验和技能,并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游戏,使他们体验了成功,感受了美。
建议:
1、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不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大胆迁移。
2、如果孩子们对制作花有了一定经验,教师可投放各种不同材料,鼓励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方式制作出各种花。
幼儿园托班区域游戏:动物夹子
设计意图:
夹子是孩子常见的生活用品,孩子对其比较熟悉,也容易操作。为了增加游戏性,丰富游戏内容,我们制作了各种大小、造型的动物夹子,并设计了高山、池塘、草地、花丛、丛林等动物生活的环境。这一区域游戏既可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又可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材料及制作方法:
●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在KT板上铺一块绿色不织布,制作成草地;把旧报纸捏成山的形状,再在外面包一层咖啡色绉纸,制作成高山,然后用热胶粘在“草地”上;用蓝色发泡板或卡纸剪出池塘的形状粘在“草地”上,制作成池塘。
●各种动物夹子。动物夹子可以买现成的,也可以在普通晾衣夹表面贴上小动物图案自制。
玩法:
1.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将动物夹子夹到相应的位置上。
2.在夹夹子时和小动物说话。如,“小青蛙,我送你回家,你的家在池塘里。”“小蝴蝶,我请你飞到小花上休息。”
建议:
1.教师在投放夹子时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水平,先投放较容易打开的塑料夹子,再投放木头夹子,最后可增加难度投放金属材质的长尾票夹。
2.教师对个别不太了解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孩子给予指导。
3.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适时引导孩子边游戏边说话。
第四篇:跨区域考核办法
关于转发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试
行)》的通知
发表时间:2009-11-17 16:06:34 点击: 93 次
关于转发公安部《“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公安(分)局刑警大队:
2008年9月28日,公安部部署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正式运用“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开展网上办案,为更好地运用“打击犯罪新机制”,保证“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运行顺畅,公安部制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现转发你们,望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七日
“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
工作考核办法(试行)
建立“打击犯罪新机制”是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推进公安信息化、狠抓执法规范化、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任务建设的重要措施。“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是“打击犯罪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跨区域办案成本高、尤其是解决多发性侵财案件侦办水平低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为深入推进“打击犯罪新机制”建设,努力提升打击跨区域犯罪工作能力,按照2009年刑侦绩效考核要求,确定“打击犯罪新机制”跨区域办案协作工作考核办法如下:
一、考核方式
每个月对各地战果情况进行排名,战果累月计算,一月一通报,年底前对全年的工作进行综合排名,排定总名次。成绩计入全国刑侦工作绩效考核。各地战果从“全国公安机关跨区域办案协作平台”中自动调取。
二、考核内容
考核方向主要是涉及各类刑事犯罪的破外地案件、破系列、打团伙及协作效果工作。
1、办案地破外辖区案件数、破系列案件数、打团伙数、录入犯罪嫌疑人数为得分项。
2、协作地核破案件数、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制作笔录数为得分项。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以及弄虚作假数、违规操作数为扣分项。
4、网上挂牌督办案件数及举报弄虚作假数为附加得分项。
三、计分方法
办案地、协作地均以地级公安机关为基本单位,并以此来划分外辖区、本辖区协作工作。
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与其他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的外辖区办案协作计算考核分值。地级公安机关辖区内各县局、区分局之间的本辖区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主城区各分局之间的办案协作无考核分值。
(一)办案地得分项
1、破外辖区案件数
每破获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办案地得6分(协作地得2分);破获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办案地得2分(协作地得1分)。
2、破系列案件数
每破获一串个案达到10起以上的系列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串案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给予3分奖励。同时,串案中的个案,按照破外辖区案件数计算。每串1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11起开始,每起给予0.3分奖励;每串2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21起开始,每起给予0.6分奖励;每串30起以上的个案,从第31起开始,每起给予0.9分奖励;以下类推。
每串系列案件中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系列串案,否则认定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串案。
3、打团伙数
每打掉一个犯罪团伙,抓获3人以上并录入平台内,查破5起以上外辖区案件,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给予10分奖励,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给予3分奖励。
抓获的团伙成员超过3人的,从第4人开始,每人0.3分奖励;超过10人的,从第11人起每人给予0.5分奖励;超过20人的,从第21人起,每人给予1分奖励;超过30人的,从第31人起,每人给予1.5分奖励;以下类推。
对打掉的犯罪团伙,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达到10起以上的,均认定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犯罪团伙,否则认定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犯罪团伙。
团伙案涉及的系列案件,按照破系列案件数计算。
4、录入犯罪嫌疑人数
不管是核查案件,还是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每录入1名涉案犯罪嫌疑人资料,3张照片合格真实,信息填写准确的,得1分。
(二)协作地得分项
1、核破案件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案件核查请求,协作地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得2分(办案地得6分),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案件,得1分(办案地得2分)。
2、调取户籍、前科证明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调取户籍、前科证明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4分,办案地无分;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辖区请求,完成了调取户籍、前科证明并送寄到办案地的,得2分,办案地无分。
3、制作笔录数 对外辖区发来的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核实案件并制作笔录(包括调取证据)请求,协作地每办结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5分,办案地无分值;协作地每办结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请求,完成了查找到受害人或证人并制作了笔录或调取了证据材料给办案地的,得3分,办案地无分。
如果通过查找受害人或证人每核破1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均得2分;每核破1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案件,协作地和办案地各得1分。
(三)办案地和协作地扣分项
1、弄虚作假数 每发现一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5倍分值:
一是办案地虚假认定破案;
二是办案地录入犯罪嫌疑人虚假照片;
三是办案地收到对方寄送的证据材料后,恶意回复“超期未收到”;
四是协作地仅从网上回复对方请求,实则未办理协作;
五是协作地以各种理由拒不办理协作;
六是办案地、协作地合作虚假办理协作;
七是把一个大的犯罪团伙分成若干小团伙办理;
八是把系列案件拆成若干个系列案件办理;
九是其它弄虚作假情况。惩罚:一个地级市公安机关辖区内的一个县(区)3次弄虚作假的,或辖区内有3个县(区)弄虚作假的,从该省总成绩中扣除100分。屡错屡扣。
2、违规操作数
联络员每发布1条违规信息或回复1条违规信息,省级公安机关联络员5天内未发现并未删除或修改的,扣省级5分。
发布地录入的犯罪嫌疑人3张照片不符合要求、人员信息填写不规范,视为违规信息。
3、协作地逾期未办理数、办案地逾期未处理数
每发现1条,扣协作内容分值的3倍分值。
办案地超期未处理数,包括办案地收到回复后超期不签收和省级公安机关超期不办理投诉数。
(四)附加得分项
1、网上挂牌督办系列案件数
主要是多发性系列侵财案件。我局根据各地上报的未破系列性案件情况,经审核后进行网上挂牌督办,破案后给予附加得分。
查破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20分;查破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挂牌督办系列案件,得10分。
认定破案的条件是:系列性案件的所有犯罪嫌疑人必须抓捕归案过半(如系团伙案件,抓获的人数最低不能少于3人),查破的案件过半,而且查破过半的案件最低不能少于10起。
2、举报弄虚作假奖励分
任何一地举报1条弄虚作假信息,把扣除弄虚作假地的分值(协作内容×5)奖励给举报地。
四、考核对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刑侦部门,共32个单位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体育游戏
幼儿园区域体育游戏
区域体育游戏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同时它又有着其他体育活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具体来说,区域体育活动有以下几点特色,如环境的开放性、活动的自主性、材料的丰富性、游戏的趣味性、交往的频繁性。
一、结合纲要精神及幼儿园实际,我园开展了区域体育游戏的研究。我们的思考如下:
1、巧妙利用与开发幼儿园环境: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思考:可开设哪些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用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有什么联系,周围环境怎么利用等等。室内如何开发利用,如各班活动室的桌椅可做什么?楼梯可做什么?楼道、阳台可做什么?音体室、活动大厅可做什么?幼儿园要巧妙利用和开发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的体育活动条件。
2、科学设置体育活动区域:如将活动区划分为走跑区、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攀登区等是否科学?区域设置的多少以及区域面积的大小要如何?幼儿园要根据本园活动场地的大小以及幼儿教师的人数恰当安排,以较容易实施管理和指导为宜。
3、合理创设活动环境与投放活动材料:应尽可能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此外,各区内应相应地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投掷区内,要提供适合于投远和投准两大类活动的材料。用于投远的沙包等材料在重量与大小上要有所不同。而用于投准的材料则应多种多样,如用沙包击打各种图案的“靶子”,用各种小球撞击前方竖立起来的物品,用小塑料圈或小绳圈套小物体,将球往不同高矮的网兜里投等等。如果能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亲自参与活动材料的制作或活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发展则更具有价值。
4、科学地组织与指导:帮助幼儿做好身体的准备与放松。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例如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建立起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域活动的常规、“大让小、大带小”的常规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与幼儿共同商议确定活动常规的基本内容,使常规真正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由于区域体育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因此,教师的指导工作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其二,加强有目的的引导和帮助。
二、近年来,我园对区域体育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我们的做法是:
1、区域体育活动流程:我园区域体育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40分钟。区域活动全程用音乐变换进行提示:前面三分半时间是进行准备活动,由各班老师带领本班幼儿做健身操;然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初始区域活动,从第十三分钟开始换区;换区音乐响起,幼儿随即可以自由选择玩伴在喜爱的区域和项目进行活动;最后两分钟,音乐再次变换,全体幼儿在教师指引下有序地把游戏器械归位到器械室。
2、教师职责: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要带领幼儿做好准备运动,把身体伸展活动开;在活动过程各区教师应坚守岗位:在负责区域内对前来活动的幼儿进行引导;控制好幼儿进区数量,做好幼儿安全监控工作;仔细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地完善、更新和投放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材料;负责区域活动的开展和深入。在指导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做出适当的指导,要体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幼儿活动常规:一是体育活动基本常规。如跳跃、投掷、平衡、走跑等动作的基本要求。幼儿只有理解和掌握区域活动中各类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才能正确、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二是区域活动常规。例如篮球只能用手拍,不能用脚踢,更不能当椅子座;单车和滑板车不能随意放置,应该放在“停车场”等。幼儿活动常规的建立要统一、清晰,教师和幼儿一看就会,才能保证区域活动有序进行。
4、保育保健工作:保育工作上要求幼儿初步实现保育自动化:在每一个区域中我们有三个不同颜色的筐,其中绿色筐子装干净的擦汗毛巾;红色筐子装用过的毛巾;蓝色筐子装幼儿脱下来的衣服,随时提供给幼儿使用,并由各区域保育员管理本区活动幼儿的衣服和汗巾。幼儿在活动中懂得自行或求助老师进行脱衣、擦汗,有不舒服及时向临近老师求助。园内活动场地广阔,参与活动幼儿数量众多,因而我园保健室医生在活动中会全程跟进。
三、针对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情况,建议姐妹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
1、应根据季节的特点,本园的规模,活动开展的时段,活动场地的大小,各班所在的位置等具体情况,开展适合于本园特点的区域体育游戏。例如,在组织方式上,可以以园为单位开展,也可以分片开展,还可以以年龄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在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选择小、中、大三个或同一年龄班进行试点,区域设置应相对集中在一个院内。随着幼儿活动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幼儿人数,扩大活动的范围,增加活动的区域等。
2、必须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建立必要的常规。比如:各班向幼儿明确各区域的内容和玩法,并且一旦确定某个运动区域,在短期内要保持相对稳定,实施一阶段后再作调整。
3、建议在区域性体育游戏前作适量的热身运动,如绕园热身跑、热身韵律操等,这样的科学锻炼,能使幼儿机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4、教师要全面观察,适时指导。比如:注意控制好动幼儿的活动量,给体弱幼儿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5、注意保教结合,动静交替。
6、整合性地发挥区域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比如活动前后场地的布置和整理,可以邀请孩子共同参与搬运、摆放和收拾一些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安全性较强的活动器材,并协助他们完成,培养幼儿的小主人意识。再如活动中播放相匹配的音乐,渲染运动气氛等。
7、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每天进行一次区域体育游戏,条件有限的幼儿园可以一周开展一次,每次活动时间大约为40分钟,要避免一次活动时间过长,运动负荷过大。
8、在开展区域体育游戏时,幼儿园的领导、保健人员及后勤人员最好参与幼儿的游戏,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家长也可以参加,以确保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9、如果幼儿园设有室内体育游戏区域,幼儿活动时,应注意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尽可能选择活动量较小、噪声较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