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13:1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确立了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思想,确立了各阶段、各年级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在不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交流各自经验并不断总结的基础下,充分运用 “微课”资源,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回顾这段时间的研究之路,感觉既充实又有实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对策,在研究对策的过程中得到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体会。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小结如下

一、明确意义,促使老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大多老师都是以教会学生操作为主旨,并不管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更别提创新能力了,这样的教学,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累,老师觉得还完不成任务。通过学习本研究的意义,老师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才是本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那么整个教学都只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必须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他们自己“说了算”,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资源,勇敢参与实践

明确了我们的研究方向之后,最缺的就是我们的微课资源。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就要我们老师课后去努力了。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利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做微课,做什么样的微课,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我们思考再三,只有充分吃透教材,把课本中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做出真正符合学生学习的资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教师要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深度;其次,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一线的经验,知道在以往的课堂实践中学生们经常会出现哪些共性错误,这样,才能知道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真正需要哪些资源。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几位信息技术教师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共同研读教材,根据教材重难点以及我们的学情去确定微课主题,然后着手去做,之后把做好的微课资源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验证,发现问题再进一步修正,如此反复优化我们的微课资源并生成最终成品大家共同分享,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不会再出现优生等,学困生没法动手的现象,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有了提高,各位信息技术教师也在共同的研讨中得到提高。

三、广泛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发现更深一层的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老师们总是用一切机会和同事们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积极参加研讨活动。同时为了进一步发现问题,我们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会进一步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更好的把微课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说这一学期课题研究确实有了实在的进步,但综观整个研究过程以及各班的变化,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研究结果的理论性呈现形式比较薄弱。表现在虽有进步,但老师们却没有从研究的表象中提炼出理论性的东西,来便于今后的总结、推广。

2.教师的提升培训还不够。在研究之中,我们发现微课不仅带来了学的革命,也带来了教的革命。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提升需要培训。

3.研讨的活动有待更优化。本期虽然组织了公开课、阶段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但每次活动中,老师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学生的客观因素,从而严重影响了探讨的质量。今后要将探究的话题细化、具体化,将活动的内容深化、可操作化,将探讨的形式广泛化,从而推动实验的进程。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着,进步着。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论知识的匮乏,制约着研究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更积极地开展研究,以期获得更大进步。

第二篇:“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结构及学生的获取知识途径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如何站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沿,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而“微课”的诞生正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短小精悍”的视频以“小清新”活泼的形式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让学习者能在繁杂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习主体的不同按需学习,真正体现了各取所需,实现了分层教学,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青铜峡市中学学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现状是有初级中学11所,信息技术教师共约有35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24人,学科专业教师有7人,非专业教师有28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较少特别是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只有7人,一些从其他学科转行或为了临时凑课时数的这部分教师不论在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材的掌握均达不到要求,并且这部分教师相当不稳定。这样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因此,充分运用 “微课”资源将会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为我们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探索教育发展之路搭建起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初中信息技术: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属地方(省级)管理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理应为当地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教学效果:就是教学取得的成效。一般用下列标准来衡量:(1)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教师是否高度关注学生的知识。(2)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3)课堂训练题设计,检测效果好。

信息技术教学:是指教师按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工具知识和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各种信息源进行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理论依据

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称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新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在教育学中教师的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他需要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智能、情感,乃至世界观,内化为自己的智能、情感、世界观,通过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身的德性、人格、情感、意志、世界观等去感染学生,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因此,本研究意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符合教育学基本原理的。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2、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法;

4、搭建设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平台,并形成课程资源;

5、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选题及开发策略和规范;

6、通过实践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题主要研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和评价体系,并从中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制作和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促进信息技术教师健康快速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师依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科学划分知识点并加以细化。根据教学进度,研究开发教学微课,搭建学习的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记录学生过程和学习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来记录学生学习体验,研究学生学习行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法,以取得最佳研究效果。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做好资料的累积、个案的研究记录、阶段的反思、成果的结集汇报。

第一阶段:理论准备与人员培训阶段(2014.05—2014.12)

1、成立课题组;

2、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3、分析、研究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内容;(可从微课应用范围、微课应用原则、微课应用类型、微课应用要求等方面预先确定好微课应用的相关素材,为下一步的具体应用策略与实践过程提供研究方向上的指导和准备;

4、撰写立项申请书和申报工作;

5、撰写课题开题报告,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会;

6、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工作;

7、撰写课题阶段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和完善实践阶段(2015.01—2016.12)

1、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微课认识;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微课的有关知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

3、调查实验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和运用微课的情况;

4、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5、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法;

7、搭建设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平台,并形成课程资源;

8、总结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选题及开发策略和规范;

9、撰写课题阶段报告。

第三阶段:资料整理和结题阶段(2017.01—2017.07)

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2、编各种过程性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集;

3、完善微课教学资源库和网页等,推广使用课题研究成果;

4、申请课题结题鉴定,推广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组成员进行微课的理论和制作技能的培训

2、《青铜峡市初中信息教师现状及成长对策调查报告》

3、阶段性工作总结

4、《案例、反思集》、《微课成果集》、《教学设计选》

5、课堂教学展示

6、信息技术课堂运用微课的问卷调查和调查分析。

7、搭建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程主页和论坛。

8、教师论文发表

9、《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三篇:“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

“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

新平中学

余景亮

[摘要] “微课”进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面貌一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微课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课改后,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如何用好教材,就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课堂。特别是现在上课时间短(2015年上半年真正上课时间不到84天),教学内容多(考试的深度与广度远远超过教材),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甚至是高效,笔者一直在探索。2014年本人参加了江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国培计划——江西省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培训”,又参加了“国培远程培训”,在此培训中学习了制作微课,并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在高效课堂研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模式,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预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课进入课堂“教育梦”将不再是梦。现笔者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微课的认识在此作一分享。

“微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独白表演阶段,发展到关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阶段,再发展到生本课堂教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博等微型文化不但被社会所认可和接受,并且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把课堂和现代的高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中外均有人在探索。国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毕业生,孟加拉裔,萨尔曼·可汗;国内: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首先创立了微课;同时,国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国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李玉平老师首创微课程。微课与微课程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有益于学生,也无需严格区分,下面就对微课与微课程就不作区分,都称微课。微课把学生、微型文化、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微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笔者一直在探寻让学生乐学的途径。微课进入课堂,学生成为乐学者变成可能。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就是将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做成 视频,学生上课,就像是在看电视、电影一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短,一般是5—8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习的时间非常灵活,可以课前看、课中看、课后看、随时看、与同学一起看、与家长一起看,反复看。我班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家长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学习的过程、心得、方法等用手机录制下来,做成视频与同学分享。还有的同学把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精彩瞬间,以及班会课的精彩活动制作成视频放到群里。微课,扩大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微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参与

学生的思维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课堂仍至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微课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微课以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微课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基础,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笔者一般提前一天将要上的内容做成“微课”放到群里,让学生提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根据需要重放部分或全部内容,由于微课时间较短,留给学生的时间就较充足。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还不放心,怕学生不说(科任老师都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发言不积极,知道的也不说),但一用就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同学们说得很好,至少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有的 同学家里没有电脑,也没有智能手机,科代表就与多媒体管理员商量,利用间课休息时间,将要上课的微课放一遍,为这些同学或在家没看的同学提供方便,课前预习也落到了实处。

笔者将班上同学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6个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都有学习好的、中等的、暂时有困难的三种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成员学习心得或疑难问题(每周每个同学都要代表本组同学发言一次,时间控制在1分钟左右,也可制作成视频提前上传),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解答疑难问题。一般20分钟左右就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完全解决,剩下的时间检查学习效果。为了解决学生解题速度慢的问题,制作了一个计时器,把竞争机制引入到课堂教学,对用时最少,且解题正确的的前三位同学给予获得一张“小组晋级加分签”(小组晋级加分签是班级小组晋级系统的分数,按周累计,不同的分数进入不同的级别,就象玩游戏一样,以小组为单位,从无名小卒、初入江湖、小有名气、名动一方、威震四海到笑傲江湖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奖励,学生真的是在玩中学,)的奖励,有个别的暂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不大愿意参与思考的,但这是一个团体游戏,一个人不参加,就会影响到一个组,其他组员就会对他施压,组长会主动地陪暂时学困生,给他辅导,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科代表还组织了速算比赛、基本概念领悟比赛、单元测试命题比赛、组长对暂时学困生每日一题辅导、章节知识思维导图展示等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地放到了课堂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并且是高效的。3.微课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除了可以看教师发的微课,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去传授知识。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同学不光可以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同学的疑难问题,还可以分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小故事,通过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丰富了学习经验,了解了与课本不同的解题方法等等,每一个学生都变得异常活跃,思想也是非常集中的,都在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老师只是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每当同学发言比较别致,老师就说:这位同学具有什么什么样的潜能,的积极暗示;对很少发言的同学进行鼓励,发言后,对他的表现进行加工描述,并告诉同学们,自己内心美好的感受;对回答问题有缺陷的同学,给他找一个提示,一个台阶;对同学模糊的回答,给予纠正后肯定;对同学的发言,回答等不给评价,只给出描述和自己内心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

三 微课的使用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师生的心情都很舒畅,可以为师生提供一种融洽的交流环境,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基础。微课的使用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同学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别的同学都可以解决,教师只要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学生是那么地可爱、有趣、观察问题的角度是那样地与众不同、语言表达可能还不是那么简洁完整,但他们都在积极思考;老师也不再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老师看到学习都在认真学习、交流、合作,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笑容,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看法改变了,学生也随着发生改变。不再给老师“出难题”,让老师难堪,更加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快乐,获得了自信,并且获得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做人。在节日,老师经常会收到一点小小的惊喜。

微课进入课堂,课堂教学变成了开放式课堂,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学习空间,最轻松的学习环境,最具战斗力的合作团队;微课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培养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改善了师生关系;微课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主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微课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甚至是高效。“课堂教学梦,教育梦,中国梦”在微课课堂中将一一实现。

第四篇: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新沂市王楼中学 董敏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多种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自己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如: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精心选择教材、及时反馈和评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层 分组 教材 教学手段 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先声夺人的气势就是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更新,一时间课堂形式花样翻新,“自主“、“研究”充斥了课堂,《信息技术基础》总编李艺教授在新课程开设后不久,就看到课堂繁华背后存着隐患,他多次提出,“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超前于内容,形式超前于内容,玩花样儿多,浪费时间的情况较多,„„我们要追求内容充实、效率高的课堂。”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哪些因素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比值。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宏观的如社会经济、学校氛围、教学条件,微观的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通过多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几个解决方法共享给大家,以促共同进步。

一、分层分组,以优辅差

“以学生为主体”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届高一新生都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受到各校计算机软、硬件、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经常会因为某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苦恼:同样的知识或操作,有的学生学一遍就会,而有的学生却需要二遍、三遍,甚至需要多遍才能掌握。教师重复教学,努力减少了差生和优生间的差距,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效率低下,挫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创新能力,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以,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那如何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经过大量地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分层分组,以优辅差”的方法可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分层,在开学初对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情况,根据他们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进行分层,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差,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操作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一般,能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创新能力欠缺。

第三层次: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较高,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领悟能力、创新能力较强。

其次是分组,按照上述的分层标准把全班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采取“强弱搭配”即水平高的学生与水平一般的学生进行组合、分组。我校两个微机室,每室48台电脑,每排8个电脑共6排,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优差相间的顺序排位。

再次,分组后通过组员推荐,选出各小组组长。组长在教学中担当教师的“小助手”,他可以协调组员关系,收集教师课堂讨论结果,课堂电子作业,反馈本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如果发现某些差生不能完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就可以利用小组优生辅导差生,既可以采取左右辅导,也可允许下位自由辅导,通过组内相互协作,不仅迅速提高差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优生的成就感,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同时给他们拓展知识、创新学习留有一定时间。分层分组同时可以促进组与组公平竞争,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某些教学内容需要小组活动,如:学习网络搜索引擎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成的小组,给小组分配不同任务,A组利用搜狐、B组用百度、C组用新浪„„等不同搜索引擎搜索相同关键词,六个小组同时搜索,再从小组反馈的情况,了解这几种引擎的特点,并能对他们进行分类。通过小组活动,节省了六分之五的时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学期初的分层分组不是一成不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情况,采取一学期一变化或几个月一变化对学生进行再次分层分组。

分层分组、以优辅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新课改理念,解决了因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别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二、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考资源,不需要教师照本宣科。

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与初中现行的技术性教材相比,跨度大,衔接有断层,而大多数教师对教材依赖性很强,面对新教材有点无所矢从,仍然是“用教材教”,对教材不加选择,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不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曾见到这样一幕:一位教师控制学生屏幕正“全神贯注”地讲解,而学生,有的“两眼无神”呆看屏幕,有的一副无聊的样子,还有一位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小说,明显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感兴趣,上信息课还不如看小说,这和现实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教教材”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教师教学反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新课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合。既要做到立足于教材,又要做到突破材。针对我校情况,我完全打乱教材,大胆地改变教材的章节顺序,如:选择理论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室上课,上机操作实践在机房上课。这样避免了因教师在机房讲解过多理论知识,而频繁控制学生屏幕,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再如: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接受;而信息的编程加和智能化加工操作和理解都较难,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接触过,学习有一定困难。如果按教材顺序讲解,学生会因为计算机知识没有铺垫,自信心不足,对编程畏难情绪,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编程的信心和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先讲“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再讲“信息获取”及网络相关知识、“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及网页制作,最后讲解“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这样选择教材虽然把原教材变得“面目全非”,但遵循一个先易后难知识掌握的规律性,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学也更易于展开。当学生对教材所有章节全部掌握,再按教材的提到的信息概念,信息获取、加工、集成与交流的顺序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学生系统地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材每节内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哪些适合上机实践,哪些适合课后探索,哪些需要自学,哪些需要拓展„„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合理地选择教材,使课堂教学饱满丰富,有血有肉,既优化教学内容,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及时反馈和评价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信息技术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开设时间短,经验不足,各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信息技术教学没有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多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依靠教研室安排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和江苏省信息技术会考,忽视对每节课、每一章节进行教学评价,出现了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牢固,“课上会课后忘”,“讲后面忘前面”的现象,每逢考试,教师就会加班补课,重头再来,反复灌输,反复练习,浪费师生大量时间,造成学生机械学习,抑制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其实,教学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教师通过询问、问卷调查、考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新课前的知识技能准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间的差异水平。比如:在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材前,教师首先考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信息编程加工”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文字或上机考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原定教学计划是否需要调整。如发现学生基础不够踏实,没有激发编程兴趣,教师就需要采取补求措施,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难度。通过教学前评价,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学习,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有效性地教学。

教学中评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搜集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发现学生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帮助?哪些学生存在严重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如:学习“信息获取”的“文件下载”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下载并安装“迅雷”等下载工具,再通过直接下载和利用下载工具下载一首MP3歌曲“丁香花”,要求学生填写电子表格,记录两种下载方式的速度,找出区别,总结出特点。教师通过对部分学生检查,了解学生对“文件下载”掌握程度,学习是否有困难和疏漏,找出学生出错原因,及时进行指导和补救。通过教学中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下面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学后评价可以是课后的评价、章节评价、学期或学年评价。如:学习“文本信息加工”后,可要求学生欣赏并分析光盘中的word文档“菁菁校园”排版制作过程,每人制作一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的校园小报。教师可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表扬优生,鼓励差生,以期共同进步。

及时、科学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对学生学习查漏补缺,又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师生更好的“教”和“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恰当、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1、演示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知识完整、步骤清晰,学生易于接受,积极模仿,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向学生演示教学成果则可使课堂得到升华。教师可把即将讲解的内容编成练习,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这样,既促进优生探索、创新能力,又吸引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不时给予提示、点拨和纠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趁机展开教学内容,再次进行总结和演示,学生及时、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演示既可用在教学前,也可用在教学后。教学前可选择优生演示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后则可选择中等生或差生演示教学成果,通过他们的演示,教师可了解学生普遍掌握情况,检查自己教学的疏漏,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为以后学习铺平道路。

2、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明确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使用word制作小报,教师首先布置制作小报的任务,然 后演示制作好的小报,师生共同分析小报里所含的素材及类别,引导学生找出小报制作的排版方法和技艺。最后,根据制作任务,搜集小报所需素材,认真完成小报制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在教学中地位得到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教学三维目标得到真正体现,课堂效果得到提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课题,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走入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将会日新月异,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04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艺、董玉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艺、董玉琦,《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五篇:浅析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论文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一是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二是优化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吸引力;三是优化教学方法策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好方法。具体上须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目前,大部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通病是一味从学科角度强调知识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显得繁琐、复杂。教师对这种教材内容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和思维加工,就照本宣科,其结果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为此,我们在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可有机结合初中生喜欢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适当满足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扣紧新课标,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艺术加工;二是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信息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课两部分。信息技术基础课主要是信息技术入门知识和基本原理;技能课是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课之后,采取任务导向,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要求学生上机动手实践,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由于教材和教学内容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写,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而且组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实例的方式,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教师熟练地设计好教学目标,在精讲中做到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有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抓住学习要领,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消化、吸收知识。

2优化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优化教学情境是让课堂充满吸引力的关键。经过精心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孕育出恬静与活跃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须着力优化教学情境,做到:(1)遵循首因效应的心理规律,全力上好第一堂课。在初中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精彩讲授,把自身良好的教学风格、能力和优良的品质与行为展示出来,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积极的首因效应,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接纳创造良好氛围。(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初中生刚接触计算机时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若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老师的认可,既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又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动机。为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善于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中都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动机的诱发下,形成内在的求知倾向。如学习《美化文章》时,我先精心讲解了计算机操作方法后,然后让学生动手尝试练习,利用所学的艺术字和图形等知识,设计、制作一幅《庆祝国庆》的宣传版面。学生们跃跃欲试,在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各显神通,设计出了多种图式、版式。在制作完成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逐个演示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共享。此举的成功,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当演示完成后,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学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处理和综合运用信息的基本能力,获得了成就感。(3)提供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有目的地选择生活实例,多向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运用的真实情境,可使学生亲切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初识Powerpoint2003》时,可先给学生介绍家庭影院中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的效果,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集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能把学生引入到多媒体所产生的美妙情境中去体验;在络检索时,向学生介绍学校图书馆按目录查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参考书的过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十分亲切,而且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优化教学方法策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通过优化,优选出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策略,不仅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有利于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就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策略的优化,做到:(1)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优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学《信息技术互联网》知识时,我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段有关信息技术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感知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接着,运用幻灯片播放了信息技术网络的组成(如信息技术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网络链接构成的网络系统),并要求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画出学校的信息技术网络示意图。在学生个体完成任务后,我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进行交流研讨,使他们获得了学校信息技术网络的正确示意图。在此基础上,我启发学生主动去认知信息技术提供的QQ、视频会议、网络协作等功能。然后,我趁着学生对互联网知识兴趣正浓,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结构的优劣,除了硬件设备好之外,还取决于软件系统的好坏和因特网,并通过幻灯片边播放边讲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具体直观的教学中自主探究,掌握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式。最后,我要求学生按自己思路画出因特网的接入图,经历了这种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既学会了因特网的常见接入方法,又锻炼了学习能力。(2)优选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自主认知能力。我带学生到学校更新过的各个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设备的收藏室参观学习。学生一方面从参观中深刻认识了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设备的快速更新;另一方面也从直观感知中深化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比如讲CPU发展的历程,学生在参观中对386、486、586、Celeron、Pentium等代表性的产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了解在各个电脑配件上标注名称、生产日期和一些技术参数,不仅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从日常生活中自主认知事物的能力。(3)运用游戏教学,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好玩中学到信息技术技能。所谓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把信息技术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以促进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巧用“警察抓小偷”、“太空大战”等这些富有情趣的闯关游戏,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由于游戏中都设置了由易到难多个关口,学生每闯过一关,心中就多一分成就感,他们在忘情地“玩”中不知不觉地熟练了指法,熟知了换挡键、退格键、功能键等多个键的功能与操作。由于借鉴了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蔽于游戏活动中,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了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因而游戏教学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动机,不但能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发挥潜能,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从乐趣中既获得知识、陶冶了情操,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能让他们在自主训练中增强计算机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

下载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内容摘要】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

    信息技术教学对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对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也非常快。信息技术教育以其特有的科学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

    提高单片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均是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先讲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然后是指令,然后是软件编程,然后是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各种外围器件的应用,最后再......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内容摘要: 加强新时期学校德育必须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必须研究基本策略。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导控;研究教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远竹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 康国伟 2013年8月,我校申报课题《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被批准为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在......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效果 [ 11-06-30 10:12:00 ] 作者:刁淑霞编辑:studa090420 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不能使思品课教学有高效的,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论文(精选多篇)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世纪,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市,信息技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