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几个观点总结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几个观点
毛
经
文
上学期任教高一历史,使用高中历史新课标岳麓本的“政治文明历程”教材,感觉到有以下几个观点在教学中不可缺失。
一
形成一个观点:无论是那一种政治文明,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来没有间断过彼此间的交融与共存共进。
政治文明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分为古代政治文明(又称农业社会政治文明)和现代政治文明(工业社会政治文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政治文明有两个不同的文明范式(一个是以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为代表的形态不同的君主专制制度,其中中国最为典型;另一个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公民集体民主制,其中希腊最为典型)。现代政治文明同样有两个不同的文明范式,即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论是那一种政治文明,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从来没有间断过彼此交融与共存共进。
下面,笔者以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1
从静态上看,两种政治文明都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彼此“相濡以沫”,共生共存。
近现代政治文明是一个发展的整体,从静态上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都是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两种文明“相濡以沫”,在合作与竞争中共生共存共发展。
两种政治文明的交融与共进,实质就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和谐,是一种共赢的金规则,更是各得其所的正义。对两种文明的共同敬畏是人类文明成果存在和发展的互动基础,超越自我的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彼此承认对方的客观存在,尊重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积极构筑和共享人类文明(如市场经济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企业制度等等)的共同体,才能在丰富多彩的共存坐标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共构两种文明的和谐发展。
在现今这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多极化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还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社会生产力相对发达的近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它腐而不朽,垂而不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性,还在不断诉求其存在的合理性。社会生产力相对不发达的现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式和合理竞争的需要,表现出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理想的价值,现代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就大量借鉴和吸收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营养。两种政治文明在相互比较中存在,在对立统一中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暂时没有必要去比较和争论哪一种政治文明更优秀,或哪一种更有“优等存在”的“专利”。更不能以一种政治文明去“和平演变”另一种政治文明。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要看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景和未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学习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在几百年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两种政治文明之间的矛盾运动虽然错综复杂,但两者的共存占现实主导地位,不论是哪种政治文明,生产力发展水平都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期望的那种高度发达的程度,贫富差别依然是目前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平演变”或“消灭”对方不可能上升到现实主导地位。理想的价值观是:宽容对方的存在,共同向前看,在求同存异中生存,在竞争借鉴中发展,各擅其美,交融共进。
2
从动态上看,政治文明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借鉴与交融中共同发展。
从动态上看,两种政治文明总是在不断地相互借鉴与交融中共同发展。因为政治文明的创造与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然进化、孤立发展、单
打独斗的结果,而是一个既立足于特定的、具体的自然与历史条件,同时又互相撞击、互相借鉴、互相竞争、互相超越的永无止息的过程。政治文明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的共同性或共通性,是不同政治文明互相借鉴的基础。
古希腊雅典的繁荣强盛使其创造的以公民大会、议事会、人民法院等政治制度为特点的直接民主制获得了超时空的影响力;罗马帝国保持稳定与强大的主要法宝——法治获得了突出的历史地位与历史影响,并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源头。
陪审团制度源于英国,在它对保持司法公正的作用显示以后,很快为欧洲各国所借鉴,一直延续到今天。《自由大宪法章》,规定国王征税前必须召开“大会议”,以取得全国人民的同意,从而确立了“无代表权不纳税”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政治原则。《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的通过,最终形成了议会制度。英国人创造的这些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陆续为欧洲国家和世界各国所借鉴,同样沿用到今天。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典型的“三权分立”体制,借鉴了西欧政治历史发展的全部有益成果,对美国的迅速崛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近现代日本政治的进步,同样是大胆借鉴甚至仿效西方的结果。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政治现代化,同样以借鉴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为主线。中国的民主思想来源于西方,以政党为核心政治组织的政治运作方式来源于西方,孙中山先生建立的中华民国的中央政府体制是美国式的总统制,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来源于苏联,间接借鉴西方的议会制。
西方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时也曾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启发。
3
从性质上看,两种政治文明都是以“现代化”和“民主”为主基调,发展中的趋同性正在淡化“阶级性”或“社会制度本位主义”。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丰富与发展。两种政治文明都是以“现代化”和“民主”为主基调,发展中的趋同
性正在淡化“阶级性”或“社会制度本位主义”。
现代政治文明虽然有基于各国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性或民族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超越国界或地域或狭隘阶级利益的反映人类文明共有成果(如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原则、法制和法治原则和成果、普选制及其产生的代议机构、以宪法和其他法律形式加以确认的民主制度、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机制、公民的政治参与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行为规范等等),不同民族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有先有后,或各有其特点。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人类解决政治冲突的智慧的结晶,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政治文明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绝对化。因为不同文明所面对、所探索、所解决的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攸关的问题,在最基本的层面上都是相同的。不同文明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理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和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所当然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即便是某一阶级或某一民族独创独有的政治文明成果,如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任何一个文明成果的创立,都是人类所共有;也不是那一个政党或那种社会制度所独有独享,文明成果没有“专利权”,只有“使用权”和“借鉴权”(如何使用和借鉴,理论界有许多探索,本文不必多述)。也正是由于各种文明因子的相互渗透、借鉴、融合、交流和影响,才构成了一道各擅其美交融共进的靓丽风景。如民主政治,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虽然资产阶级在其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中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也给现代民主打上自己阶级的烙印。但是,现代民主毕竟是整个社会进步阶级、阶层,特别是劳动者阶级共同奋斗的成果,为人类所共有,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
现代政治文明中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已基本成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政治文明正以强大的生命力向世界昭示自己的勃勃生机。两种政治文明虽然从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从内容和发展手段上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会日益趋同,阶级或社会制度差别会逐渐消失。会像元代管夫人在《我侬词》所吟唱的那样:“你侬
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当两种政治文明成为一对让人羡慕的“欢喜冤家”时,地球村的和谐与美满一定会真正实现。
二
摒弃个一个错误:阶级斗争重点论
在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新教材的不同版本,字里行间都还残留着阶级斗争重点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有关阶级斗争史的事件与过程,特别是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史,常常被列为重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确定阶级斗争史观念,带来了一场史学革命,人为地强制地把几千年的文明史全部归结和简化为阶级斗争史,并且日益绝对化。如对太平天国的过分溢美就是典型代表,是长期以来“农民造反有理”观念的反映。新课标和岳麓版政治文明史把“太平天国”作为单独章节,把它美化成伟大的农民起义而加以讴歌,把他的悲剧归结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正是上述观念的“阴魂不散”。农民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它们都是以农民作为炮灰的“江湖动荡”;农民起义对社会大变革和历史发展是否有重大作用,主要看它是否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的代表农民的利益。不能因为农民起义的血泪模糊了我们的眼睛就去颂扬它,抑或是因为感动而去深深同情它。
如果我们理性地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太平天国就没有必要作为课标或教材的主要内容,应该大胆舍弃,或只是作为清府通过设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洋务运动”等举措开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原因和背景材料,或是反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教材。因为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也只是沿袭了封建君主专制、等级制,借用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和本土化,把改造后的“拜上帝教”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起义的工具,它的反清,也只是用一个封建王朝去替代另一个封建王朝,洪秀全的腐败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腐败的封建皇帝都毫不逊色,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引发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延缓了中国现代化探求的进程。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向前发展的文明史,阶级斗争史只是政治文明史的一个部分,绝非历史发展的全部动力。如果我们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或仅讲人们历经磨难、流血牺牲所留给后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和为理想而献身的气魄,游离于文明成果之外,这是不完整的历史。科学的治史之道是以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为中心的。历史上的革命、起义乃致政变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都是为了争取更发达的文明而奋斗的手段。从宏观的角度的来看,拼争打斗只是在争取文明进步中所付出的代价。我们在分析那些阶级斗争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更要看其长远的影响,对文明所起的作用和文明演进的成果。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谐与稳定是中国目前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太多叙述和强调阶段斗争史,对学生的人文养育也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尽管这些史实有较强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但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差”。让学生经常与起义、暴动、斗争这些史实接触,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当的的“误导”或“示范”,造成学生在未来的社会行为中容易出现“错位”,或模仿,甚至犯罪。
三
拓展一个功能:彰显生命理性
传统历史教材中“不怕死”的生命观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画上休止符。我们认为历史学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而健康的生命观,彰显生命理性,体认生命意义,关怀生命,珍惜生命。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使其拥有健康心理,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载体之一;是学生认识和调适自我、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主
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充分感悟人与历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成与他人和谐共存的完美境界。
然而,生命教育在历史教学中长期缺失,没有发挥理应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和敬畏生命意识的功能。历史教科书上总是在强化和选择“历史名人”的自杀行为和献身精神,肆意宣扬“不怕死”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谭嗣同、陈天华、五壮士、董存瑞等历史人物,他们大义凛然,勇敢面对死亡,精神确实值得肯定。但他们只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行为,与我们这个以彰显生命理性为主旨的新时代要求已不相适应,它在时间空间上存在与传承的必要性正在逐渐磨销。因此,新教材如果把他们英勇献身的凄美故事淡出历史教材,又或者历史老师在讲述他们对历史的巨大贡献时回避他们对生命的淡漠;这实际上就是在彰显生命理性,是完善生命教育的需要,是值得提倡的。赖宁从教室的墙壁上走了下来、《狼牙山五壮士》淡出语文教材的行为,已成为教材“关怀生命”的先行者。
历史人物的献身行为尽管有着积极意义,但很可能会对未成年学生产生上一些诱导作用或心理暗示作用,抑或是生命观的错位,容易养成脆弱的生命观,使原本应该呵护的生命过早地“冲峰陷阵”,甚至夭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倡不怕死的殉国行为,而美国则提倡保护自己生命,给每个军人一条白布,让他们在必要时举白旗投降以呵护自己的生命。两种绝然不同的对生命的价值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怕死的美国人战胜了不怕死的日本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怕死的人多了并不可怕,而不怕死的人与日俱增,社会才十分恐怖。因此,历史教学中彰显生命理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自我保护,更有利于形成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东莞高级中学 523128 电话:*** m19631224@.163.com)
第二篇: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总结
高中历史新课标培训总结
刘 炜
为期近八天的历史新课程培训即将要结束了。回顾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想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有以下共同的体会。
期待:做为一个踏上高中历史教学岗位已有十多年历程的教师,我一直都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能和校外尽可能多专家、教师同仁们一起研讨,交流教育教学的经验,解决各种问题,共同能在新课程道路的起点上把握正确的航向,稳步推进新课改。这次的远程培训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高效的平台,让我们可以聆听专家的教诲、学习其他地区同仁的经验,因此我们对该培训是十分期待的。
惊异: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相对于原来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变化,国家精心组织编写的新课标旨在彻底扭转目前教育现状颇多指责。新课程标准对于课堂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视频中专家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惊奇的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时那样的生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主动探究意识加强,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课标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释然: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求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给每位教师
提供了发挥舞台,要求我们要做专家型的教师,而非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把这此新课程培训说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今后的教学中的每节课都是我们在这个征途的一个脚印,我会在新课改中留下自己每一个给力、清晰的脚印。
第三篇:“生活化”,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失的体验
“生活化”,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失的体验
【摘要】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也有人指出“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从生活化教学入手,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文和生活的结合……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由此可见,只有让语文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文,感受语文,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意识,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生活化体验呢?下面我主要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再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如能让学生亲自去演一演,那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会被触发。与此同时,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会更加深刻,对文章也会有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在讲到当大科学家伽利略一步步走上斜塔,准备亲自实验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相同的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不是向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像一片羽毛和一个小球一样不同时着地,而是会同时着地,所有的人都嘘他,认为他是个疯子,敢挑战权威,敢怀疑伟人。文中伽利略的一个10磅重的铅球和一个1磅重的铅球,这两个重量不同的物体,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这个结果,以现在同学们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接受上,对这一实验还缺乏感性认识。于是,在课堂上,我就让同学们亲自在讲台上来表演这个实验。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体验,加强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二、深挖教材,让学生在内容中体验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教材的内容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引领学生深挖教材,找准学习和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打开学生心扉,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的秘密或经验与别人分享,从而使学生在基于教学内容的体验中收获到语文教学的无限精彩。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幼时记趣》一课主要体现了学生或孩提时代的趣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儿时的趣事,有学生说“小学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到公园玩,在高大的法桐下,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和一只大青虫搏斗,我们就一起围着看,大家都在想哪一方会胜利,于是,很快我们就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方支持蚂蚁,另一方支持青虫,我们把成群的蚂蚁想象成保护家园的地球卫队,把大青虫看成入侵地球的怪兽,一时间仿佛我们成了指挥军队保卫地球的指挥官,对方真成了侵略地球的坏人,双方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同学们听了以后,顿时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跃跃欲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处理,充分挖掘了教材中与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三、关注生成,让学生在动态中体验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成性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被激发,共同造就了语文教学生成的精彩。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素材,教师要关注教学的生成过程,充分开发多种学习语文的途径,从而引领学生在动态发展中体验。
例如,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品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大家探究:“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百草园的美景,和现在的生活环境相差大吗?有没有使你一心向往?你觉得有没有写得还不够的地方?”老师提出的这一问题,不仅在情境布置上体现了辩证的思维,也为学生提供了欣赏文章的机会,留下了可供批判发展的空间。因此,课堂上的交流很火热,很多的同学当然是对课文文笔的赞赏,和对这种无忧无虑的充满乐趣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但是也有不同意见,一位同学说:“我觉得课文描写百草园,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吧!看起来比我在电脑上种菜偷菜差远了”这个意见倒是学生的发自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我们当老师的,对此千万不可轻视,这明显是现代生活与过去传统之间产生的巨变,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生活环境。抓住这个教学契机,我让学生来谈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与生活现实相联系,切莫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悄然溜走。
从这个课例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能将其引向深入,使其向纵深发展。将一个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全班同学共同思考的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教学,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很好地把生成与学生体验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四、活化思维,让学生在运用中体验
生活化教学倡导活化思想,重视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教师要提倡学生拜生活为师,结合文本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继而在运用中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在教学这一课时,结合文体的特点,我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师,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观察事物。要学习或了解一件新事物,就要学会观察,特别是观察的顺序,可以从外到内,可以由近及远,可以从整体到局部等。比如描写一个苹果,就可以运用这种从外到内的方法,先是观察外表,形状是圆的,还是椭圆的;颜色是红的,还是青色的;润泽是水灵还是萎缩;再观察内部,果肉的颜色,果核,甚至味道等。比如观察妈妈给客人沏茶的过程,先烧水,再清洗茶具,再取茶叶冲泡,冲泡的次数,为客人斟茶,斟茶的顺序等。学会了说明顺序,也即是观察的顺序,就容易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要害。
从这个课例可以看出,《苏州园林》一文虽然描写的是建筑,但是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增加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还学会了生活的方法和技巧。
五、丰富资源,让学生在拓展中体验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琴棋书画,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以及国内外重要事件……等等均都有所涉猎,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及时将生活中和学生密切相关而且具有价值的内容引进课堂。这样教学,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学生也在生活拓展中得到了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初中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以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当学生沉浸在深深的思念和想象中时,我适时引出当今社会,一些不法分子和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充分利用“贵州瓮安暴力事件”“云南省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由新疆分裂势力组织策划的砍杀事件”和“新疆暴力事件”等来攻击中国,诋毁政府,制造混乱,使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遭到破坏,这种行为,我们怎么能够答应。因此,同学们应该认清形势,坚定思想,不要被一些非法势力所用,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一来,在拓展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要想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就要以教材为基础,及时找准语文和生活的连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才能更深刻,从而使“生活化”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失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符玲玲.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9).[2]梅云霞.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渊源与演进[J].教学与管理,2014(5).[3]董旭午.语文教学生活化模式的实践价值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8).(编辑:龙贤东)
第四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期待是梦境掠过的思念,乍寒还暖;期待是清风抚摸的瞬间,扰人心田;期待是泪水滴落的刹那,丝丝恼人;期待是阴霾里的笑靥,扣人心弦; 期待是擦肩的邂逅,美妙难言;
期待是春风和雨的温暖,缕缕灿烂;期待是夏阳似火的炽热,焦燥难耐 似乎等待了一百年,忽然明白,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 发表日期:2013-03-31的烙...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 发表日期: 2012-05-01
我独自守候着岁月的轮回,等待那千年的梦。蓦然回首,青春 的花,在那烟雨蒙蒙中遗失了心,却在这和煦阳光下找到了魂。终于了悟了那埋藏已久的心。于是,我轻轻的笑了。...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 发表日期:2012-05-01 一直以来,我的生活就有个空挡,等待一个适合的人走进来。不想再随便的开始
一段恋情,不想再开始泡面恋爱,想找个一起转动的齿轮,能一起看电影的,能一起牵手散步 的,能一起逛街的,能一起抬杠的,能经...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 发表日期:2012-04-23
活着不是为了怀念昨天,而是要等待希望。让大家都看到你的坚强,离开他你也可以过得很好。离开以后,大声的告诉他我爱你,与你无关。爱是你的权利,把想说的都说出来。平静的回忆 你们的过去,然后哭吧。...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 发表日期:
2012-02-15 单身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坚强和耐心,去等待那个值得拥有你的人。总有一个人是经遇见就再不 能割舍的。遇见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等待。而遇见之后所要经历的一切都是为相守。有一 天那个人走进了你的生命,...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 发表日期:2011-08-13
我用一生的时间等你,哪怕等待是如何的卑微,也会让我有希望而快乐地活着。天亮了 我在每 天的开端等你;夜来了 我在梦乡中等你;春 我在姹紫嫣红中等你;夏 我在流火如金中等你; 秋 我在悲风呜咽中等你...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 发表日期:2011-07-30
不明白在等待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忍受那么多,不明白忍受的极限是什么,不明白现在为什么 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为什么会像疯子一样抱着膝盖哭了,为什么总会有想要放弃自己的念头,想过离开,想过放弃,但是...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 发表日期:2011-07-10
如果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而等待,不管是三年还是三个月,请不要那样轻率地选择拒绝。这世 间的缘分并不像空气那样廉价,再平凡不过的相遇与相识。在亲情以外,没有谁人能够轻易而 又不求回报地为一个人付出...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发表日期: 2011-06-30
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 能看到一个答案;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
一个结局;我不知道,这样我还 是否有想你的勇气;思念,...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 发表日期:2011-05-30
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 测意外和明天哪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请记住:今天 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 发表日期:2011-04-17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1-02-15
人的一生,总是不能绕过那些让人无法预期的等待,这是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
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 发表日期:2011-02-13
有时候,爱就像一颗身陷磐石深处的钻石,需要等待耐心和包容,需要不断的切削与打磨,才 会在电光石火的那一刹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 发表日期:2011-02-10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life,而不是用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世上的爱情,没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发表日期:2010-11-13
多少人在说我会等你,等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和我在一起的那一天;我 会等你,等你离开那个人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我会等你然而人们可曾知道,世上的爱情,没 有几份真的经的起等待!...
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 发表日期:2010-11-05
有人说等待是浪漫的,也是漫长的。在数个关于等待的夜晚,也许少年也会熬成白头。我时常 会告诉自己,虽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 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
2010-10-24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 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在听,有 人在听时你却没话说了!...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15
不要等到了一个笑容才面露慈善,不要等被爱了才要去爱,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分享一些,不要等失败后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
要等别人受伤才去乞 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 发表日期:2010-10-03
我不贪心,也不等待。我找到感觉对的人,就决定了。我不喜欢左顾右盼,我的时间有限,我 想用有限的时间跟另一个人过 Better life,而不是应该我的 Life,去找一个 Better 的人。...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了 发表日期:2010-10-01
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样子了。------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 到或已经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寂寞就是你说话时没人 在听,有人在听时你却...
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发表日期:
1970-01-01 曾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以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 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第五篇: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试析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的编排,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变化,这样才能营造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历史课堂,才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标下不稳定的教学环境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压力下,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采取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而未能注重对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探索,只采用硬性灌输历史知识的方法,这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堂失去活力,学生很难跟随老师的教学节奏进行深入的学习。
2.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方式没有经验可循
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新的教学理念,这是教学方式新的历史变革,但是新课标的要求却使新时期的教学方式没有可以借鉴追寻的经验,致使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改变教学模式,只是在课堂上增添一些有趣的元素,不敢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己主导课堂,学生无法完全达到自主学习状态,也就无法达成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要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二、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方式探索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是重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2.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实际生活的结合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历史教学能够修正并完善他们自身成长中的缺陷与发展。历史教学能够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的智力、道德修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将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
3.合理减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
高中时期可以说是学习生涯中最累的时期,尤其是历史、政治等需要背功的学科更是令人望而生叹。高中学生减负一直都在呼吁,但面对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却从未真正落到实处。而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需要减轻学生压力,根据新的内容合理布置家庭作业,给其足够的空间采取自己掌握。领会的方法指导其自己寻找资料自己学习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毕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印象当中文科的学习尤其是历史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难免提不起兴趣,其实不尽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导入,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在导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活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学习。教学结束时,要做一个精彩而又能激起学生更强学习兴趣的小结,既让学生对本课重难点在整体上有个把握,又让学生为下节课积极做准备。
5.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新课标给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改变以往陈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要求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指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即通过多种教学和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其实,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价值,只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选择出合理的、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6.问题情境要兼顾情境和问题
问题情境应该包含情境和问题两个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从生活直观过渡到物理抽象,而问题则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问题的探究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就要注重在情境中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教学中,教师以运动员百米赛跑和火车出站的案例来导入,然后提出问题:“百米赛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以上生活中的现象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接着问题以实例引入实验求证,自然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学习,可见问题推动了课堂的发展。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结合高中生的自身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探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