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口语的重要性及其认识和改善方式
教师口语的重要性及其认识和改善方式
口语是智能的核心,是智慧的标志。口才是现代社会人才的必备条件。“口语学”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知识素养。“教师口语学”是现代优秀教师必备的思想工具和智能武器。我们相信,随着时代进步,“口语学”和“教师口语学”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被许多人广为推崇。即使如此,现代教育技术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取代“口耳相传”这种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口语交流,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上进。因此教师口语能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示范及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其实,在实际生活及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口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语音不纯,乡音难改 ;夹杂方言语汇,语法错误;声音嘶哑,尖细;语调平直无趣,缺乏节奏、情感。这种现象在老年教师中比较多。另外部分语文教师 示范朗读和指导朗读能力差,如:授课时使用方言词汇,授课时语法上也容易犯错误。在新教师中,较多存在照本宣读,通读教案、讲义或书本;晦涩玄奥、抽象难懂、卖弄学问,故作高深;拖泥带水,主次不分,不得要领,废话连篇;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讥讽轻视,恶语伤人;模棱两可,欲盖弥彰等现象。这些无疑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
特级教师斯霞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丰富语言,善于抓住评价时机,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还要利用言语的及时性特点,对学生表现出的瞬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在教学中,多用“你讲得太生动了!”“你比老师读得还好呢!”“你很有主见!”“你比上次进步多了!”用这样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这样,课堂教学将生机勃勃。要在课堂中发挥我们说的效果,在平时可得下工夫。首先,要学好普通话,使我们的字正腔圆,口语清晰流畅。其次,要多“充电”,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强于理性的教师,要向表述严密富于条理方向发展;偏于感性教师,可在表达活泼生动形象方面发挥自己。年长教师可以语重心长,娴熟老练;年轻教师可以新奇明快,富有朝气。男教师可以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女教师可以热情洋溢,亲切动人。突出个性优势,扬长避短。
在此,我总结了一些教师口语中常见的问题及其改正方法。1.说话啰嗦
大多数语句以“哦”“嗯”开头;频繁使用“我们知道……”“就是说……”“大家明白……”;语句结尾都带上“对不对呀?”“你们说,是吗?”等句;双语症,担心学生听不清楚,每句话都重复两遍,如“今天我们学习语法,单句的结构,嗯,单句的结构……”
改正方法: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授课前认真准备,可避免语意不清造成话语罗嗦重复的毛病。还可以让同事多听自己的课。请其指出自己的口头禅,并将口头禅写在备课本上,授课时放在一旁,提醒自己克服。
2.语速问题
一些新教师上课多数有讲话过快的现象。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能力不够了解,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一堂课讲授的知识点过多过全,害怕考试会考到而自己没讲过,进而担心自己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如连珠炮似地讲课; 而有些教师在阐述某个难点时,由于缺乏深思熟虑,边讲边想,耽误时间。
改正方法:新教师要摸清学生的情况,尽可能多听听学生的意见,是语速过快就改变自己授课的语速。另一方面,新教师要敢于放手教,不要期望考试能考到自己讲过的原题,因此备课时设计的知识点不在多而在于精,教给学生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讲话前提醒自己一个“慢”字,尽可能在讲话前思考成熟。3.吐字不请、说话不顺畅 改正方法:
大声朗读,多练习流利的朗读。要求字音到位,字正腔圆。让人帮忙给你找出哪几个音节发不准,并认真纠正。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4语言干瘪、说话沉闷
有的老师说话老用几个词、一个调、一个节奏,让人昏昏欲睡。
改正方法:这就需要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同时练习同义反复的技巧。还要通过朗读练习,做到自然而又富有变化,使有声语言富有一定的表现力。
5.语义混乱、话语伤人
有的教师语义杂乱,语意跳跃,让人不得要领。话语颠三倒四,随意插说,不着边际,东拉西扯,说话跑题。说话欠思考,话语过重。有时对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耐心,说一些如“烦死了”、“随你去”、“去去去”、“刚才说过了,怎么还问”的话,甚至讲脏话粗话,如“笨蛋”、“呆子”、“傻瓜”、“神经病”、“滚出去”、“死进去”。改正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多讲文明礼貌用语。尽可能想好了再说。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制怒,多进行换位思考,多替对方着想。同时学习委婉语,暗示语的表达技巧。
6.语态呆板,一讲到底
有的教师一堂课一讲讲到底,没有提问,没有启发。采用目中无人的讲授法。语气无间歇。话流似洪水,造成学生听力疲劳。讲课时只看书本不看学生,只管唱好自己的独角戏。上课时只站在讲台上不走动,与学生没有眼神交流,没有手势语或手势单一,面无表情。
改正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学会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及各种提问句。话语节奏要快慢结合。因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运用态势语,把学生当成朋友,上课像谈心一样,要有说有笑。重要之处,要有停顿和必要的重复。
口才之于教师,有如眼睛之于射击,枪炮之于战士,是必备的工具或条件。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言语表达》一书中,白晓明教授解释说教师言语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最为重要的方式,必须符合教学教育规律,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语言发展及认识规律。总之,教师口语是一门艺术,更是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体现。改革课堂教学期待更多教师博大的爱和“润物细无声”的细心诱导。
第二篇:教师重要性认识
结合教师职业特点谈谈你对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教育阶段起到的是夯实基础的重要过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有着对学生一入学,打交道最多的是语文教师,学习内容最多的是语文课。从认识拼音字母a、o、e开始便与老师结下不解之缘,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影响感染着学生,老师板书的字迹学生在模仿,老师留的留海学生在模仿,老师亲切的话语学生在模仿。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担当着祖**语教学的开端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如果小学生的母语根基打好了、打牢了,学生可以享用一辈子,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启蒙教育很重要。
再者,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动。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有了现代化教育理念,就有了现代化的教育,革新教育是当今的必然产物。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并以此作为教师的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软件,将所授学科设计尽量多元化,符合孩子们的年龄段及更应该正确应引导孩子的个性、生活性和社会性。因为人应适应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学习,不更新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就不会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需要。
所以教师应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孩子像一张白纸,老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所以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在学生面前充当的是教育的先行者,示范的引导者,走向成功的推动者。因为学生有了这样的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好老师而乐于学习。当然,人无完人,作为教师必须要在意识逐渐提高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设备的更新,这当然会具有其积极意义,人类的教育漫长而艰巨,最终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传承思想核心上得到体现。在创新的过程中还得保留中国悠久历史的传承,所以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三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认识
片马镇中心学校 杨光林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思想感情双方互动的一种语言活动。[2]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学会听说汉语是他们学习汉语的基础知识、掌握汉语基本技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想说、会说、善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标指出“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中、高年级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对教师口语课程的认识
对口语课程的认识
我们开设普通话课程已经三个学期了,我们在这门课中学习到了很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日常用字、用词的读音,在特定句子及语境中的特殊读音,以及一个简单的“啊”字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学到了很多平时不注意而又容易犯错的知识。
这个学期又学习了关于朗诵、解说、讲故事、演讲的一些知识。朗诵的篇目诗歌等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样的站姿,有什么样的手势,根据诗歌的情感,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无论解说、演讲还是讲故事,都要符合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能让他们听懂易理解,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进行说明,感觉对以后的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次的教师口语技能考试中,发现提前准备好也会紧张,在等待的过程感觉很煎熬,也学是自我心态不好,坐立不安,提前准备好的手势也忘记,无法做到自然大方,备好的稿子,一面对摄像机,要么就忘词,要么就失去了感觉,把握不住节奏,说的太快,担心像背课文,总算是自我补救,有时候自己添一句,有时候落下一句,但也算通顺。
在最后一项录完后,有一种一下放松长舒一口气的感觉,无论效果如何,也感觉总算能熬完,之前早起和晚上在广场上的多次演练都没有白辛苦,无论结果如何,也算是尽力而为了。看过其中一项的回放录像,发现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要多加注意,还有继续努力了。
总之,这门课程让我获益良多,收获颇多,以后也会继续努力,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希望可以做得更好。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语文教师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是教师专业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第一智慧,更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能力的原动力。《教育规划纲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为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一个语文教师的师德,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决定着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务必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广博的知识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文”与“道”在教学实践中,可谓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理想,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语文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以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操行,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自己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些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此看来,既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又热爱学生,才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情感。因此,教师的爱心奉献,是一种终身的奉献,是教师之“大爱”的充分体现。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教师,不仅要爱自己的事业,更要爱所有的孩子,可谓是“神上神”。这就把教师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因此,教师就应当向着这一目标来培养自己的情感。把爱国、爱党、爱社会、爱人民、爱家等情感都倾注于热爱语文教育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情趣盎然,充满朝气。
二、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最全面深入的课程改革,它对传统的语文教育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置于核心的地位。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语文学科的总目标基本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的历史性超越。“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素养。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它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在弘扬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这两者的矛盾中寻求一种平衡。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的观念上要切实完成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的转变。
三、小学语文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文化
首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语文学科相当熟悉,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知识,这是评价其教师功底如何的基本标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这些知识要能够真正内化和善于运用。其次,各学科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交叉、贯通与融合,各学科内涵的不断扩张和相互之间界限的模糊化,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一门以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与技巧。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不直接相关的,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这既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同时也是语文教师自身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的必要条件。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化的趋势,对教师了解掌握历史、地理、艺术,甚至于某些理科基本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方面是满足其自身教育教学的需要,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如一名教师讲《麻雀》一课。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说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下来而不是爱的力量呢?这个学生提的问题是切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相应的理解力的,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最后不了了之。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了解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此作品的历史背景,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弱小力量奋起反抗强暴的思想,那么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答。另一方面,教师了解其他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领域、思维方式和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更有利于全方位地激发学生认知世界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指导、沟通和影响;也能使其与其他科任教师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富有成效地相互配合。
总之,现代小学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