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二年级
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小学老师:宁德富
二年级下学期是低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这一学期,既要总结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技能,又要为中年级的阅读和写作做好过渡,打牢基础,因此,要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素养培养好,实在不是件易事,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困惑以及所用的方法及策略.希望我和同仁共同解决,使师生共受益.一、力抓识字,规范写字
识字教学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以来,我的识字教学效率都不高,有些老师用三字歌法,编顺口溜法,拆部件法,儿歌串联记字法等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也许是因为我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吧,有时布置学生预习后,就提问生字,重在学生会拼拼音,会给这个字组两个词,最后再让学生用汉语拼音或小楷本书写一遍.学生写来的作业往往错乱很大,字的笔迹似是而非,不注重笔画顺序,凑成便行.其实,上册课本的识字课,就以丰富的画面引导学生激起学习汉字及词语的兴趣,从描写秋天的词,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到爱国,小到爱小动物使学生在品质上也受到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使学生把字和它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并按照笔画顺序端端正正地书写,才能把字掌握好,写对更要写好,在书法课上教师要多做指导.二、连词,写顺句子.在同步练习的连词成句中,学生做题的正确率非常低,一方面它要求语句通顺,另一方面逻辑要合理,这跟平时的语言表达或口语交际能力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或“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体现周总理与人民同欢乐的情景。而“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是我们吃的。”一句虽然通顺了,但不合理,显得吃的人有些理直气壮,要么是在别人的审问中回答得很干脆,有辛辛苦苦足以表达我们对农民辛苦劳作精神的一种敬仰。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两次调整句子,成为“我们吃的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使学生体会3元营养餐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品德的熏陶与培养,激起农村孩子爱家乡的热情,让孩子学会感恩。
三、从阅读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做阅读题能够了解一个学生思考和自我关照的过程,语文的晨读显得非常重要,在预习中,我要求学生至少读四遍课文,第一遍初读,认识生字,第二遍把词连起来通畅地读,第三遍带着课后练习去读,在阅读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或思考问题的要点,第四遍检查答题的正误,针对低年级的阅读来说,百分之八十的答案在短文中,极其少的问题要把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各种因素调动起来去思考,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只要学生嘴巴不闭着,不让空格空缺就行,即使有时学生答不到正点上,也要教师作出稍微的鼓励,以三分为例,给上一分对学生来说,也收获不小,迈出一小步,学生想迈出一大步,逐步学生会掌握很多做题的技巧,当然,也有交白卷的,这部分学生只有通过教育使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才行.我随时告诫学生:做了做不对是能力问题,而会做不想做,不去做是态度问题,是因为思想上懈怠,不想学哪能学好呢? 四、拟提纲写话.低年级多数是看图写话,交代上时间、地点、人物、用一段通顺的话叙述一下事件即可,而二年级下册课本要求学生交际后写成一篇通顺的 文章,不仅要命题,还要写成几段,有的同学还是先前一贯的写法,一段从头至尾写完了了事,因此在每次的口语交际后,我会把每段的提纲罗列出来,让学生思考后再动笔,强烈要求三段或写更多段.也有学生会把三段的表达意思一个样,于是我向学生指出重复的索然无味及纸张的浪费.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习惯养成后,大部分学生能有条理地写出一篇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的文章,教师的示范文章也必不可少.如写《我的家乡》,我罗列的提纲是:
1、写家乡的地理位置、方向.2、具体写家乡山美,水美,人热情.3、总写赞美家乡的话.再如写小动物,首先以小动物命名,接着写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小作者之间的趣事,最后简单叙述喜欢的理由.总之,不用雕词琢句,只要表达清楚就行.学生在写作中,对直接引语的标点用法不掌握,谁说先还明确,写着写着,指代不明了.因此,要教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写完也要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别犯糊涂.写作格式在作文中也是很讲究的,题目居中,每段开头空两格,而写日记则要写清日期,星期和天气状况,开头要以”今天┈┉”.如果是写应用文,请假条,留言条的格式是相似的,正中央是应用文的题目,开头顶格写称呼,正文空两格,写成一段,写清楚请假或留言的原因,请多长时间的假.然后是落款和日期.语文教学不外乎字、词、句、段、篇几大部分,而要平时的语文基础扎实,首先要多识字,学会生字组词,要有语感,把所见所闻用段记录,最后再加上一些过渡句,语文知识的获取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学生把以上几个方面融会贯通,学生才能能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篇: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策略
习内容: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3)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四、复习的安排
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从12月24日——1月4日 共计7天。(边上新课边查漏补缺。)
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的课文、会认的字、多音字、课后题。
第二阶段:从1月7日——1月11日,共计5天。(分单元逐步复习)
1月7日 第一单元 美丽的秋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月8日 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月9日 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1月10日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1月11日
单元综合复习
第三阶段:考前阶段。(归类复习)
1、字词部分:查字典、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回民小学马爱玲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我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梁玉芳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育教学设计的首位,于是小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必须承认,众多的尝试和努力可圈可点,其中除了给我们带来喜悦,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进一步思考的实例,这是任何新事物产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解决,才可能使得我们的课改工作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看课评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些课乍看上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仔细琢磨起来似乎在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效性方面还有点欠。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感觉到,有些工作我们做了,但在到底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上还欠考虑。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相信我们的努力是对的,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现问题的症结,剔除不利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是喜欢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在他们眼里,星星会眨眼,小草会微笑,小鸟会歌唱„„他们总是喜欢用独特的想象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总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被挤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没有充分想象的机会,怎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而任意驰骋;音乐课上,优美、激昂的旋律会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池中;美术课上,伴随着学生画笔的飞舞,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的快乐,感悟艺术的真谛„„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困惑三: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并且怕学生记不住,反复的让学生写呀写,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感到了厌倦,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困惑四: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多媒体课件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自己制作课件吧,时间有限,而且有很多内容可以不必做到课件上,做的太简单,又不被任可。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与思考,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语文复习课的困惑、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等。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并且怕学生记不住,反复的让学生写呀写,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感到了厌倦,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困惑三: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多媒体课件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自己制作课件吧,时间有限,而且有很多内容可以不必做到课件上,做的太简单,又不被任可。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三点困惑,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语文复习课的困惑、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等。由于经验不足,以上有些认识非常肤浅,谈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甚至有些只是一时之见,甚至有些语言表述也不甚流畅,恳切希望全体语文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教学遇到的一些困惑
二年级语文教学遇到的一些困惑
1.、S版课标教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A.文章篇幅太长,课文内容超出二年级年龄特征,难以理解。如:《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手捧空花瓶的孩子》、《爱斯基摩人》。
B、词语过于专业化,让学生难以领悟。如“铠甲”“绶带”“启事”“齿孔”等词语。
C、学生识字量过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课后题和语文百花园怎样体现语言文字运用?怎样体现与生活的联系?
A.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的天性。
B.重点做到五好: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C.字词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
D.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E.阅读教学要突出读、说、背、动四要素,即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说、敢说、能说;背诵、积累有价值的内容;重视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