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风送情意,家访暖人心”——我的家访故事
标题: 春风送情意 家访暖人心——我的家访故事
工作单位:罗坳镇三门圩小学
作者姓名:方传兰
联系电话:***
导语:
成功的家访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对教育更是个促进。
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在村庄里穿梭着,灯火阑珊时,老师们带着的疲惫的身体回到校园里,辛苦着、收获着、感动并快乐着!三门圩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从心底感到暖意融融,老师的家访带来了问候和关爱、带来了知识与方法,带来了鼓励与希冀。
家访故事一
3月26日的早晨,三门圩小学教师由校长带队,利用下班时间分别到浩塘村,马头小组家访。这一次集中家访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看见我们的到来,村民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拿出板凳,有的奉上热茶,有的端上水果,让我们进家里去坐坐。春天的早晨有几许凉意,可老师们的心里却是热腾腾的。老师们拿着学生花名册,挨家挨户地走访,村里穿梭着老师们的身影,到处都是老师和家长热心交谈的场面。在这次走访的几十户家庭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学生,缺少关爱和温暖,面对老师们慈爱的面容和亲切的话语,孩子们欢快的心情不亚于过春节。一张张灿烂的笑容,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句句关怀的话语、一双双期待的眼睛、一家家真诚的交流,汇集成了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孩子,温暖着每一位家长的心,这一幅幅温馨感人的画面被李老师拍摄下来,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回校后,老师们热烈地交流着家访的心得,分享着他们的感动与收获。“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家境如此贫寒,今后我要多关心他。”李老师道出了走访贫困生的感慨。“这个孩子一直由奶奶照看,在学习很吃力,今后要多鼓励和帮助他。”江校长喟叹着。“没想到农村家庭还有书乡门第,他家的书整整堆了一面墙。”谢主任对一个爱书之家发现由衷的赞叹。“我早就想吃这个橘子了,可是妈妈说要等老师来一起吃。”李校长模仿着孩子的语气,把大家都逗乐了…… 这次集中家访,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亲身体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交流,让家长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信任,孩子们对老师多了一份亲近,让老师对孩子们多了一份了解,对了一份关爱。家访故事二
播撒爱的阳光 点亮新的希望
4月9日放学之后,我沿街走访了几户。走进留守生芳芳和倩倩的家,已是我今天走访的第四家。芳芳和倩倩是一对表姐妹,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故及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全由奶奶一个人照顾。妹妹倩倩乖巧懂事,成绩优秀;姐姐芳芳则调皮贪玩,学习落后。来到了他们的家里,我发现房子陈旧,墙壁斑驳,屋里摆设简单。原来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成长,他们不惜从遥远的乡下搬到离学校最近的三门圩上,祖孙三人租住在这套陈旧的民宅里,生活拮据。我的到来,让芳芳的奶奶又惊又喜。交谈中,老人说了她的烦恼,倩倩懂事,不用操心,而芳芳的调皮捣蛋让老人伤透了脑筋,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管教十分艰难。在家访过程中,他奶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老师多帮助他,他爸爸妈妈隔得远,我又管不好他,只有拜托老师,麻烦老师。”临走时,老人把我送出很远很远,让我感受到老人的那份不舍和殷切的希望,走出那条小巷,外面已是华灯初上,而我的脚步却无法轻快,心情也无法轻松。一路上,我想起了班上的很多孩子,他们都和芳芳和倩倩一样,独自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进行隔代监管。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情感脆弱,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困”。对于这些孩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忽略了对他们的关爱,其实在他们的心里,更需要老师如父母般的爱护和关心来弥补他们的情感缺失。除些外,我还要积极联系孩子在外打工的父母,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我要借此家访的机会,走进更多孩子的家庭,了解和关心这些孩子,希望能在他们独自留守的后方,给他们爱的温暖,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播撒爱的阳光,扬起希望的风帆。
家访故事三:
我是老师我幸福
4月23日下午放学后,我来到了三门村鸭公圩,弯弯曲曲的小巷里,三五成群地闲坐着几位老人,人们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请问,小浩的家怎么走?” “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三门圩小学的老师,来家访的。”几位老人把我打量几眼,一位热心的老大爷说:“这个小浩呀,是老杨的孙子。我把你引去他们家。”说完就给我引路,在我身后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家访,老师来家访”“现在的老师真不容易”。
跟着老人穿过一条小巷,隔老远,这位热心的大爷就大声地喊道:“老杨,老杨,小浩的老师来家访了。”老人的喊声,把小浩的家人和周围的邻居都惊动了,在大家的注视中,我走进了小浩的家,这天,小浩家挺热闹的,原来小浩的父母正好从外地回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小浩的父母交流了小浩的学习情况及在学校的一切表现,在愉快的气氛中,我结束了家访。
在我走出小浩家时,我惊奇地发现,小组里的家家门外都站着人,大家看我走来,有的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有的朝我友好的微笑,有的向我鞠躬,有的还对我说“老师好”……原来三门圩小学老师来家访的事,一时间在小组里传开了,在这一刻,我很感动,我的一个普通的日常工作,在这些淳朴、善良人们的眼里是那么的崇高和伟大。此刻的我有说不出的开心和自豪,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师是如此的幸福,心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驱散了我满身的疲倦,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也值得。
家访故事四
天使的笑容
今天天色阴沉,我决定去小薇家家访,这孩子最近上课总爱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问她什么原因,她也不吭气。
来到一间低矮的民房,里面杂乱无章,看见我的到来,小薇的妈妈有点手足无措,在这狭窄的房间里,竟找不到一处可以坐下的地方。在这拥挤的房间里,我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原来他们家是黄潭,在圩上租了一个门面做白案生意,小薇妈妈身体不好,时常要去打针吃药,好在小薇懂事勤劳,在家里总帮着妈妈忙里忙外同,给妈妈减轻了不少负担。静静地听着小薇妈妈的讲述,看着她欣慰又满足的笑脸,我的思绪飘得很远,小薇——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我总是嫌她字写得太差,学习不用功,偶尔还犯错,在课堂上也不够积极。我挑剔的眼睛里总是很难找出她的优点,然而在她亲爱的妈妈心里,她却是吃苦耐劳、乖巧懂事的宝贝啊!想到这里,我心中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摆在我面前的她那些所谓缺点和他的优点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眼前的这个孩子真是我所了解的她吗?不是的。我静静地打量着她:昏暗的灯光下,她认认真真地伏在低矮的书桌前写作业,平静沉稳的模样让人十分疼惜。突然,她抬头冲我一笑,灿烂中含着羞涩,这哪里是那个我批评时可怜又自卑的小女孩?此时,她的脸上焕发着一种特别美丽的光彩,如此的耀眼,如此的绚丽。是的,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有美好善良的一面,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去呵护、去关怀,学习上的不足假以时日一定能弥补,而生活中的优秀品质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此刻,我的心里如获珍宝。
那天的家访七点多才结束,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已经被夜色笼罩,秋凉如水,不一会儿居然下起了小雨。我漫步在雨中,饥肠辘辘却浑然不觉,此时的我和出发时不一样,心情雀跃不已。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亲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给了我惊喜,你们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换个角度来认识他们,俯下身去倾听他们,发自内心地赞赏他们,这就是我今天家访最大的收获。
不断深入的家访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从奉命行事到不辞辛劳;学生,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教育,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走进学生家庭,用爱叩响学生心灵之门,家访架起一座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连心桥。
围绕学生,围绕家访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每一次的家访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感爱和帮助,让我在辛酸中品尝快乐,感动着收获着幸福,最后我以一首《七律•家访》作为这次访谈的结束。
七律•家访 家访征途路漫漫,苦乐酸甜诉不完。走街穿巷十八弯,披星戴月秋风寒。欢声笑语云烟散,鱼水交融心地暖。肩负家校千斤担,甘为孺牛鬓霜染。
第二篇:教师家访传情意
教师家访传情意
二(2)班黄大书 向连运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校提出了每周三下午教师包办到户搞好家访的工作思路,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老师进行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现将我们进行家访的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对我班学生田克涵的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该生的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2、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3、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放学回家后,不学习,不写作业,而是看电视、录像,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从家访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
夏玉平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因此,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通、交流,以便能够更快地、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樊坤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跑生意,根本顾不到家,家里就只有他和他姨夫,在与他姨夫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周志强在家是个固执的孩子。因为是开学后来转来的插班生,刚进校那天,他万般不情愿,认为爸爸把他送错了学校,上课做那里发呆,也不看课本。家访中了解到他姨夫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只能说孩子却不能打孩子,因为他不是他爸爸妈妈,他以前习惯说话带脏话,我只有多次和他交流和他谈心,而且在各种引导下,2个月下来,周志强进步很快,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课,字写得也很认真,偶尔调皮被训斥时,也会嚎几声为自己辩解。
再比如我费劲辛苦终于摸到杨玉国家,他妈妈热情的邀请我进屋。家里布置很温馨,走进王道钰的卧室,床边挂满了富有童趣的饰物,在临近卧室门口的地方还放置了一张书桌,桌上有台灯及几本孩子爱看的故事书、作文选等,可以看出妈妈在房间的设计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爱意与童真,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王道钰见到我表现得很腼腆,直到他妈妈提醒才意识到拿来水果招待我。听他妈妈说,她在新疆上班时间很紧,平时很难得有空回家看孩子,所以觉得亏欠孩子很多。他妈妈还告诉我,作为家长她从来都没有不关心这个孩子,有空走亲访友她都会把王道钰带在身边,就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友聚会也不会忘记带上儿子,或许正是妈妈这种特殊的关注,王道钰很懂事,从来没有令妈妈在朋友面前尴尬过,其实,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谁能说王道钰不幸福呢?王道钰只是小毛病很多,上课爱接话茬,打扫卫生不认真,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们闹着玩,而且给他们起外号,一些同学给气哭了,总是来找我,我于是就天天找他谈话,告诉他一些大道理,他点点头,告诉我:“老师,我一定尽力改。”我对他只能等待让他慢慢得改正一些坏毛病,近来我发现他一天一天地在变化,自从我家访之后,他改变很多,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地事情,看到他改变我真的很欣慰。如果不是这一次家访,这对可爱的父母还不知要伤心多久,这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迷失多久,我对这个孩子不良的表现原因的探究也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次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家访的神奇魅力,他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教育中疑难问题,从王道钰家出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将家访进行到底。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既传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把我们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家长。一些家长教育不好孩子,不一定是对孩子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但苦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传授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发育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孩子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因爱而美丽,通过家访,让老师的爱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而我,也感谢家访,因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发生着,我也相信,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下去。
第四篇:我的家访故事
心系家访
情牵万家
———我的家访故事
“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对于一个老师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三十六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作为老师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走进学生家庭,就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汇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
放学后,我和李老师像往常一样,又开始了家访工作。我们先走进了学习困难的李小冉同学家。“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难。”在我们走访的学生中,李小冉是最令我们心酸的一个学生。在家访前,我们只知道课堂上的李小冉是少言寡语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特别是新学年,他常常不完成作业,对任何事都是所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种想法,我们来到了他的家---一个不大的房子,比较简陋,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家。
刚见到我们时,老人们一怔,我们赶忙解释我们来的缘由。李小冉的爷爷连忙倒茶招待我们。老人说起李小冉的身世,是一脸的伤感和无奈。老人说,两年前李小冉的父母离婚,母亲从此杳无音信,父亲平时回家很晚,基本上不管孩子。现在,就凭他爷爷奶奶给别人帮工干点儿活,维持生计。老人说,要说这孩子,他原来活泼可爱、性格开朗,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就变得很少说话,很少有笑容了。老人说年纪大了,也没有精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学习怎样也不清楚,只要能保证孩子的吃穿也就行了。听着老人的叹惜,我也倍感辛酸。悲苦的老人,可怜的、缺少爱的孩子,或许是很长时间没有人和老人拉家常了,老人说了很多。说到高兴处,喜悦挂在老人脸上;说到伤心处,老人也会抹上几把眼泪。在交谈过程中,家长也谈及了李小冉 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做作业有点拖拖拉拉,不能迅速完成;胆子较小,在公共场合不善于表达,希望教师能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等等。随后,我们把李小冉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告诉两位老人。这一次,我们同老人家聊了许久。
我们继续走着,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杨元明家。因为前段时间,我们班的杨元明同学又和其他同学打架了。杨元明这孩子父母离异,缺少母爱,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性格暴躁,不服老师,喜欢和同学动拳头。我多次和他父亲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他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决定去他家和他父亲一起寻找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刚跨进杨元明家,他父亲预料孩子又犯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连忙解释:“杨师傅,请别误会,我们几位老师只是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我当着他父亲的面表扬了杨元明,说他在学校里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听到这里,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我便请他认真找一找杨元明身上的闪光点,结果我们一致认为杨元明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小男子汉。我们商量好了决定给杨元明一定的奖赏。这时的杨元明脸上有了笑容。我见时机成熟,连忙拉过孩子,鼓励孩子发扬优点,改掉爱打架的毛病。杨元明非常惭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答应第二天主动向被打的同学道歉。在我和他父亲的共同努力下,杨元明改掉了打架的毛病,并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信心。
“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我校“访万家”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深知,只有走进学生的家里,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家访的路虽然很长很长,但路的远方,一定会有灿烂的阳光。
第五篇:我的家访故事
我的家访故事之循循善诱 访问者:向小红
被访问者:陈建峰的家庭 访问原因:
1、了解造成学生陈建峰叛逆的原因。
2、找到解决问提的切入点,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一齐来转变学生。
3、平时细心观察陈建峰的表现,跟班主任任老师了解他以前的表现。家访详细情况:
和他们这届学生相处了一年多,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大家逐渐熟悉起来,心中彼此怀有亲切之情,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所以相处融洽、愉快。陈建峰,自控能力较差,不分场合,口到手到。搞破坏,打架惹事,从不做作业。上课喜欢怎样就怎样,随便高声说话,甚至在课室里来走去„„老师不在身边时可想而知了。我代他们的英语,不是班主任老师,相对来说,在我的课堂上他还“猖狂”一些。开始两周根本无法上课,我先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接着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下情况吧!于是与其家长联系见面。
经了解从小是他妈妈一直带他,爸爸在外地,妈妈从小过于溺爱他,对他的不良行为没及时给予纠正,甚至不敢教;对他的野蛮行为,只能用物质作为条件,如果改了就给予物质需求,逐渐地,他尝到了甜头,这就造成他反叛情绪愈演愈烈的原因。家长发现后,软硬兼施,但没有效果。入学后,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老师、家长多次联手教育,但始终收效甚微。初诊结果缺乏“善诱”二字。研究对策:
我对其心理进行研究,很偶然的一次,我看到关于陶行知一段故事: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土块砸同班的同学,当即制止并要他放学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于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王友惊疑地接过糖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送给你的,因为我当时叫你不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王友更疑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果,塞到王友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土块砸他们,是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很正直,所以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你打我吧!我错了,我不该砸自己的同学!”陶行知满
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我明白,我在教育管理学生中失败,是因为我缺少了陶行知先生的糖果——对学生的宽容和善诱。家访反思:
绝大多数同学都害怕老师家访,因为“家访”几乎成了“告状”的代名词,这样就极易导致“负效应”,导致学生对家访老师的惧怕心理,对抗心理和家长对学生的斥责、体罚行为。
我在多次对学生教育、谈话不奏效后,决定去家访了解情况。我初次走进陈建峰家门,陈建峰一家的态度立即使我感到了一种对立情绪。我想:情感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不消除陈建峰全家与学校、教师之间的对立情绪,对陈建峰的教育帮助就不会取得成效。我去家访是要消融学生心头的冰,争取学生及家长的信任,这点在家访中得到证实。把第一次家访掌握到的陈建峰的情况作了分析,在陶行知先生的启发下,找到解决问提的切入点,这次对陈建峰的家访,目的只有两个:一方面是争取陈建峰父母的信任与支持,说服家长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是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中让陈建峰知道:我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真诚的朋友。以此举向学生及家长敞开了胸怀,让陈建峰感受到我对他的信心和期望,使他有了求进步的动机和力量。
看来,要教育好学生,任何家访,首要目的应该是赢得学生及家长的信任,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不管采用何种暗示手段,其根本目的都在于“示”,在于给对方以疏导、启迪与激发,离开这一原则,学生就会感觉拘谨,甚至对教师心存戒备,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理解与默契了。
我的家访故事
他,一名上学期刚转学过来,一个上学期最后期末检测没及格的孩子,一个性格过于内向、甚至于自卑的孩子,他是一个长得那么清秀的孩子,怎么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和另外两名任课教师到他家去了解一下,他的名字叫王太生。
没想到,我到他家听到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他的邻居笑着说的“老师来了,肯定又是犯了什么错误”,这是一个小平房,却租住着好几家像王太生家一样在外打拼的外地务工人员,在他们看来,老师上门,肯定没好事,他无心一句话,却使王太生更加的沉默。我们进门之后,连忙解释,肯定王太生在这学期的进步,但妈妈的表情却还是没有舒展开,也
许在她的心目中,老师也只是安慰安慰她。这时我突然有了感概,为什么连她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呢?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变好或变坏和他们受到的教育有关,有句话叫„先人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个老师,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所谓培养、所谓教育,不过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希望子女成龙,首先就要尽父母的职责。”这句话是巴金先生说的,也是父母应该做到的。
教育不一定是在学校里的教室里进行的,社会上处处是学校,生活中到处有老师。但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这样的老师是最亲近,也是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老师。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经常的,而且是十分深刻而又牢固的。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关怀抚爱中逐渐认识世界,在父母的行为中潜移默化,接受人格和行为的陶冶,孩子对父母是信赖和尊敬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家长的都应该牢记这句话。王太生连一句心里话都不敢向他爸爸吐露,这样怕爸爸。是真的好吗?老师可能一时错怪了孩子,但孩子都不敢站出来说“老师,我没错”,而是其他同学打抱不平说出来,这样怕老师,是真的好吗?
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健康、文明、和谐、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形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养成良好的独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习惯,树立关爱、合作、宽容、创新、感恩的现代意识。这才是培养孩子良好人文素质的重中之重。
这些只是我这次家访后个人的一些感想,我真的希望通过这次家访能改变王太生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能改善孩子孤僻的性格,让他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小学生。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我通过家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实际上,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也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我今年带得是七年级四班,而且是班主任,面对班主任工作,看着一群新生,他们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不懂事,自主能力很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我对于他们很多情况都不了解,因此,必须要跟家长好好沟
交流,以便能够更快地、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周志强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面跑生意,根本顾不到家,家里就只有他和他姨夫,在与他姨夫的交流中我发现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周志强在家是个固执的孩子。因为是开学后来转来的插班生,刚进校那天,他万般不情愿,认为爸爸把他送错了学校,上课做那里发呆,也不看课本。家访中了解到他姨夫对孩子的教育付出了很多。但是他只能说孩子却不能打孩子,因为他不是他爸爸妈妈,他以前习惯说话带脏话,我只有多次和他交流和他谈心,而且在各种引导下,2个月下来,周志强进步很快,慢慢适应了学校的生活,上课能认真听老师课,字写得也很认真,偶尔调皮被训斥时,也会嚎几声为自己辩解。
再比如我费劲辛苦终于摸到王道钰家,他妈妈热情的邀请我进屋。家里布置很温馨,走进王道钰的卧室,床边挂满了富有童趣的饰物,在临近卧室门口的地方还放置了一张书桌,桌上有台灯及几本孩子爱看的故事书、作文选等,可以看出妈妈在房间的设计上是动了一番脑筋的,整个房间充满了爱意与童真,这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妈妈对孩子细致入微的呵护与关爱。王道钰见到我表现得很腼腆,直到他妈妈提醒才意识到拿来水果招待我。听他妈妈说,她在新疆上班时间很紧,平时很难得有空回家看孩子,所以觉得亏欠孩子很
子,有空走亲访友她都会把王道钰带在身边,就想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好友聚会也不会忘记带上儿子,或许正是妈妈这种特殊的关注,王道钰很懂事,从来没有令妈妈在朋友面前尴尬过,其实,生活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课堂,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谁能说王道钰不幸福呢?王道钰只是小毛病很多,上课爱接话茬,打扫卫生不认真,性格活泼,喜欢和同学们闹着玩,而且给他们起外号,一些同学给气哭了,总是来找我,我于是就天天找他谈话,告诉他一些大道理,他点点头,告诉我:“老师,我一定尽力改。”我对他只能等待让他慢慢得改正一些坏毛病,近来我发现他一天一天地在变化,自从我家访之后,他改变很多,这真是一个令人高兴地事情,看到他改变我真的很欣慰。如果不是这一次家访,这对可爱的父母还不知要伤心多久,这个可爱的孩子也不知道还要迷失多久,我对这个孩子不良的表现原因的探究也不知还要进行多久。这次我是真的感受到了家访的神奇魅力,他可以轻松帮你解决教育中疑难问题,从王道钰家出来我心里只有一个坚定的想法:将家访进行到底。
通过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既传达了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把我们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家长。一些家长教育不好孩子,不一定是对孩子不关心。有的家长虽然很关
心自己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但苦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家访,正好可以向家长传授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还可以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家长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不同发育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根据孩子性别、年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办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因爱而美丽,通过家访,让老师的爱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而我,也感谢家访,因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发生着,我也相信,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