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解疑答惑
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问题汇编及填写说明
更新时间 2016.10.18 特别注意:以下四个表由学校处室填写:
表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表》; 表六《基本待遇信息表》; 表七《年度考核信息表》; 表九《师德信息表》。
一、填报信息问题及如何填写。
●表一【基本信息表】。
1.哪些教师要采集信息?
学校在编教职工,签订一年及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无合同人员、劳务派遣人员不采集。本月及下个月退休的全部不采集,不是在编的工勤人员全部不采集。
2.教师的照片底色有没有要求? 没有统一要求。
3.如何判断是否为新聘教师?
信息首次采集,全部为“否”(即使是2016年10月办完手续的也填“否”)。
4.身份证出生日期、姓名与档案不符,如何填报? 出生日期项以档案为准;姓名项以身份证为准。5.教师职工号如何填写?
由学校自行编号,号码不重复即可。本表具体填写说明:
表一编号1【姓名】以身份证为准填写。表一编号8【出生日期】以档案为准填写。
表一编号22【教职工来源】填写说明:毕业后分配在本校的,填写招聘(按情况选择101、102、105、106、109);工作中途调至本
●表三【工作经历信息表】。
工作经历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本表具体填写说明:
表三编号59【任职结束年月】当填写到最后一条工作经历的任职结束年月时不填,表示至今。
表三编号61【任职岗位】填写教师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
●表四【岗位聘任信息表】。
岗位聘任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
●表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信息表》。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每人可多条记录。本表具体填写说明:
表五编号70【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名称,按聘任书上的名称填写。可查询字典-专业技术职务,其中,2016年6月前专业技术职务名称是中小学分开,如:一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学)。2016年6月后专业技术职务名称是中小学合称,如:一级教师。
表五编号72【聘任结束时间】以聘任书填写的时间为准,聘任一般是每两年一次。当填写到最后一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聘任结束年月也以聘任书上的时间为准。如:兹聘任林某强任我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期自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聘任结束时间就是2017年8月。若聘任期间专业技术职务有晋升的,以新聘任书时间为准。
●表六《基本待遇信息表》。
基本待遇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每年一条记录。填写包括2013
●表八《教师资格信息表》。
有多本教师资格证,所有的教师资格证全部录入。无教师资格证的老师也必须采集,在编号85【教师资格证种类】填写无。
●表九《师德信息表》。
考核信息从2013年开始录入。
荣誉信息是2013年以前获得的只填写国家级、省级,2013年1月以后获得的全部填写。
处分信息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
●表十《教育教学信息表》。
教育教学信息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按年分春季、秋季进行录入。
●表十一《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信息表》。
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是2013年以前取得的只填写国家级、省级,2013年1月以后取得的全部填写。
●表十二《入选人才项目信息表》。
入选人才项目从任教以来开始录入。
●表十三《国内培训信息表》。
国内培训信息表从2013年1月开始录入,可参考继续教育证书手册。本表具体填写说明:
表十三编码197【培训获得学分】本次采集不用填写。
●表十四《海外研修(访学)信息表》。
年度考核、待遇信息、师德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由学校统一填报。
●教师填报信息为什么无法报送?
教师填完信息保存即可,统一由学校进行网络报送。
●教师录入信息时,是否要上传照片?
教师将符合要求的照片上交学校,由学校信息管理员今年底统一上传。
三、系统操作问题。
●相关账号有什么具体功能?
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用户及下级系统管理员的账号权限和账号密码等。信息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信息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信息查询员可查询本级及下级单位教师基础信息及相关统计信息。
●如何导出单个教师所有信息的word文档?
教师信息审核后,可由教师自行登录系统导出或用系统查询员帐号登录,选择“综合查询”—“常用查询”,选某个老师的姓名,然后导出。
●学校填写的信息(如待遇、职称、师德等)通过模板上传,教师名字顺序是否会影响导入?
不影响,模板上传通过证件号+姓名自动匹配。
●教师信息审核通过后,无法修改怎么办?能用系统管理员将该账号删除,重新填报一次吗?
各学段的教师信息学校审核通过后,若是上级主管部门未审核,可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退回;若上级主管部门已审核,则无法删除。
四、其他问题。
●支教、交流的老师(人事关系在原校)要在原校填报还是在当前教学的学校填报?
原学校。
第二篇:《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解疑答惑
《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答疑解惑
1、为什么要制定:《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
答:1998年3月12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了《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制定这个办法,一方面是基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解决质量纠纷的需要。所谓基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需要,是指要通过制定本办法,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利于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办事效率,保证办事质量,促进《产品质量法》的有效施行。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但是多年来国家没有关于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工作的明确、统一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定。此外,制定本办法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需要。随着《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愈来愈多的用户,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或者与生产者、销售者发生产品质量纠纷后主动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为了便于广大消费者申诉,也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办法。
2、颁布《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的出台,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联系社会、联系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重要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提供了法律依据。《办法》对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的基本原则、调整范围和处理方式、处理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指明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中的职责任务。
其二是为用户、消费者进行产品质量申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用户、消费者一旦与生产者、销售者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既可以采取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也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尽管仲裁,诉讼是解决产品质量纠纷的有效途径,但都存在着耗时长、程序复杂和费用大等问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作为产品质量的主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的评判最具权威性,并且有产品质量检检机构作后盾,以检验、鉴定结论作为评判依据,它具有速度快、程序简单和费用少等仲裁、诉讼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广大用户、消费者愿意采用这种方式解决纠纷。总之,本办法的出台,对解决产品质量纠纷,保护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什么是申诉? 答:申诉是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或他人的权益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其权利和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有两种。
(1)诉讼上的申诉(审判过程中的申诉):它指的是刑事、民事诉讼当事人或者其他公民申请再审。具体讲的指与裁判有关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确有错误时所提出的改变裁判、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请求。诉讼的申诉的提起,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规定,可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申请提出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应当在裁判生效后2年内提出。
(2)非诉讼上的申诉:本办法的申诉属于非诉讼上的申诉,是个大概念,不仅仅包括一般产品质量民事争议的申诉,还包括对违法行为人的举报。
4、哪些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
答:本办法调整的产品范围是《产品质量法》调整的产品。凡是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的“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都有权向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申诉。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品质量申诉都必须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权是有限的,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对于本部门不能处理的,根据本办法第二章的关规定处理。在本办法中,规定所有产品质量问题都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而没有规定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管的才能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诉。这主要是从便民的原则出发,考虑老百姓没有能力分辩各个部门的分工。所以只要是产品质量申诉,申诉人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应当首先接受,然后再依据职权进行处理。
5、那些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答:《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主要涉及以下单位和个人,他们必须遵守“办法”规定:
(1)用户、消费者凡是因购买、使用产品与生产者、销售者发生纠纷的,都可以根据本办法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本办法将其称为申诉人。
(2)生产者、销售者即凡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提起申诉的生产者、销售者都应当按照本办的规定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答辩,参加调解。本办法将其称为被申诉人。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即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产品质量申诉。
6、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三)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四)行政高效和便民原则。
以上几个原则是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的过程中和主要阶段上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掌握住这些原则,就能正确使用“办法”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对于某些缺乏具体规定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基本原则的精神进行处理,以解决申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7、为什么要强调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答: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在产品质量争议中,用户、消费者和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民事法律关系,双方的权益应当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不能因为生产者、销售者比消费者财大,而让其承担超越法律规定之外的过多责任;也不能因为用户、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知识缺乏而让其蒙受不该蒙受的经济损失。
8、怎样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答:以事实为依据,就是要忠实于事实真相。对被申诉事实的认定,切忌片面和主观。既要了解申诉人一方提供的事实和证据,又要了解被申诉人一方提供的事实和证据;既要了解案件的这一方面的请求,又要了解案件的另一方的辩解。只有这样,才能对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法律为准绳,就是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的规定,分清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是非。《产品质量法》及与其配套相关的法规、规章,是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的统一尺度和标准。只有以法律为准绳,才能使产品质量申诉得到正确处理,从而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从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这一原则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
9、什么是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利的存在、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不仅要求行政行为要符合实体法,同时要求行政行为要符合程序法。符合实体法是指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责任方面的要求。符合程序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利涉及自身利益时,应当遵守回避制度;第二,行政机关在裁决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对话、交流和辩论机会;第三,行政机关的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当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任何行政职权的存在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第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要依据法律,遵守法律;第三,任何行政职权的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第四,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的认许,都为无效。
10、什么是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决定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扩大。自由裁量权指行政机关的自行决定权,即对行为的方式范围、种类、幅度等的选择权。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第二,行政行业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第三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1、什么是行政高效原则?
答:行政高效原则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任何行政程序的设定都要考虑其时间性、防止拖延,以迅速实现行政目标;第二,行政程序的设定并不是越复杂、越繁琐越好。相反,应当是越简便越好;第三,行政程序的设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第四,行政程序应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以提高行政效率;第五,行政规范要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规范性要求程序规则应当是明确的、清楚的。可操作性则要求这些规则具体而便于操作。行政高效原则通过时效制度和自由裁量制度予以保障。时效制度指一定的法律事实经过一定法律期间而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自由裁量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可以自由选择酌处、参与自己意志于其间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12、什么是便民原则?
答:便民原则是指处理产品质量争议要着眼于方便申诉人和被申诉人,不能人为设臵障碍,给行政相对人造成麻烦。从根本上说,我国的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便利人民群众进行申诉的原则,应当贯穿于整个申诉活动当中。
13、《办法》对产品质量申请提起有什么要求?
答:按照《办法》规定,只要用户、消费者发现产品有质量问题的,就可以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起产品质量申诉,至于他们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是否客观存在,该规章中并没有限定。这主要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外,按照办法规定,当事人发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应当限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即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产品,建筑工程不适用本办法;初级农产品、天然矿产品亦不使用本办法。
14、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产品质量申诉后要先做哪些工作?
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产品质量申诉后要做如下先期准备工作:(1)对产品质量申诉进行登记、备案;
(2)在接到质量申诉后七日内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分别作出处理、移送处理或者不予处理的决定;
(3)对上述决定应当在接到质量申诉后七日内告知当事人。
15、为什么要规定三种不同的申诉处理方式? 答:《办法》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产品质量申诉后七日内作出处理、移送处理或者不予处理的规定。《办法》之所以规定了三种处理方式,并不是要推卸责任,主要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机关都有其职权范围,它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处理其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在社会生活中,有关产品质量的申诉是大量的,而且种类繁多,不可能全部都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其他部门在解决产品质量申诉上有分工,属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权范围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管,这就叫主管。划清各部门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方面的职责范围。可以防止他们之间因主管不明而相互推倭,从而有利于正确、合法、及时的处理申诉。
16、哪些产品质量申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进行处理?
答:按照《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规定,除移送、决定不予处理的产品质量申诉外,对无需追究刑事、行政责任的产品质量申诉,也就是一般的产品质量民事争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进行处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主要采取调解方式进行,对举报的被申诉人未履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三包”义务的产品质量申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有权责令责任方改正。需要指出的是,接到产品质量申诉的那个质量技术监督局并不一定是负责产品质量争议调解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按照申诉处理办法的规定,质量监督局之间还要通过管辖移送等方式,将质量申诉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局。
17、哪些产品质量申诉需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答:如果产品质量申诉已不属于一般的产品质量民事争议,同时还涉及到生产者、销售者的行为已违反了刑法的有关规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因为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刑事犯罪的追究,由专门的机关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行使,其分别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分工非常明确,同时有严格程序规定,其他任何机关都不能行使上述权限。对于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产品质量申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告知申诉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赔偿问题。
18、哪些产品质量申诉应当移送其他行政机关处理?
答:对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的产品质量申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移送其他行政机关处理。如对房屋质量问题的申诉等。此外,还有一些不属于产品质量的申诉,申诉人有可能投诉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如劳动合同争议申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等,都要移送到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处理。
19、如果接到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政违法行为的申诉怎么处理? 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举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违法行为的产品质量申诉,应当按照《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移送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根据《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违法案件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如果接受申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是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无权对此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必须及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一般要经过立案、调查取证、审理、决定行政处罚、执行、结案等程序。20、如何移送产品质量申诉?
答: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移送产品质量申诉,应当填写《产品质量申诉移送书》,并将有关申诉材料一并移送。
《产品质量申诉移送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送单位。即接受移送的部门,主要包括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执法部门和其他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2)案由。要求写明申诉人、被申诉人及申诉的事实理由。
(3)移送原因。发生移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申诉已涉嫌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该申诉属于其他行政部门主管,应当移送其他行政机关;三是被申诉人不属于本行政区域内,应当移送被申诉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4)移送根据。移送根据即《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有关规定。《产品质量申诉移送书》应当由主管领导签发,并加盖部门印章。
21、哪些产品质量申诉不予受理?
答:下列三种情况的产品质量申诉不予受理(1)法院、仲裁机构或者有关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不予处理。这是遵循司法优先的原则,仲裁机构和司法机关作出的处理决定,具有最高的强制执行力。
(2)在存在争议的产品无法实施质量检验、鉴定的不予处理。这是因为这类纠纷无法查清事实。比如双方实施买卖活动时没有明确产品质量指标等,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能随意作出处理。
(3)不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规定的不予处理。这是因为这类纠纷本身就不受国家法律护。比如,申诉人申诉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不是合法取得的;申诉的产品是假冒被申诉人的产品,申诉人和被申诉人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等等。
22、为什么要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解产品质量争议做出分工? 答:本办法规定分工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为了明确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部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之间受理产品质量申诉的具体分工。我国现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3000多个,如果不适当分工,必然导致管理上的杂乱无章,或者争管辖权,或者互相推萎。第二是便于当事人行使申诉权,要求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对其产品质量申诉进行调查处理。
23、《办法》规定分工时,主要考虑了哪些方面的因素? 答:本办法在规定分工时,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考虑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能区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职权不尽相同。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承担大量的行政执法任务。因此,绝大部分的产品质量申诉由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辖,并尽量争取纠纷在基层解决。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别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是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执法活动进行业务指导和宏观管理。因此他们管辖的产品质量申诉不宜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承办领导交办的重大案件。
24、一般产品质量争议由哪个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调解?
答:根据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由被申诉人所在地县、市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
(1)《办法》规定的管辖,实行的是申诉人就被申诉人的原则。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第一,申诉是由申诉人提出的,申诉人与被申诉人因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往往是几经周折,解决不了,才申诉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被申诉人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申诉,使双方当事人容易到场,可以充分的辩论,有利于正确、合法、及时地处理案件。如果申诉人的申诉有理,调解后也容易执行。
第二,这样也照顾了被申诉人的利益,以免因申诉人的随意性,使被申诉人往返奔波,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这样规定也可以使申诉人慎重考虑,减少不必要的申诉。(2)被申诉人所在地按以下原则确定:
第一,对公民个人提出的申诉,由被申诉人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住所地即户籍所在地。
当申诉人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辖。经常居住地一般就是工作所在地。
第二,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诉,由被申诉人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管辖。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即其主要机构所在地、营业地和主要办公机构所在地。
(3)本办法规定,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由被申诉人所在地的县、市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即一级管辖。这一规定不同于人民法院的四级管辖。
25、质量技术监督局接受的产品质量申诉应当由其他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调解时怎么办?
答:根据《办法》第十五条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接受的产品质量争议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移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
接受移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认为产品质量争议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不得移送,应当报请上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指定处理部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两个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有管辖权的申诉,先受理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得将申诉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另一个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不得重复受理。
26、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否有权处理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的产品质量申诉?
答:根据《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上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有权处理下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的产品质量争议。下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管辖的产品质量争议,认为需要由上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的,可以报请上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
27、什么是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我国目前有哪几种调解方式?
答: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是指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我国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分法院调解、仲裁机关调解和诉讼外调解三种。
法院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是指由人民法院作为调解人对当事人双方的争议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的调解。由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送达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仲裁调解:指争议双方当事人就争议问题向仲裁机关申请调解。仲裁机关调解后制作的调解书送达后也发生法律效力。
诉讼外调解:是指由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有关机关主持的调解。这种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合同性质,需要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但是,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根据办法进行的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是解决产品质量申诉的重要方式,属于行政调解。
由行政机关主持的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虽然都属于诉讼外的调解,但是两者也有区别。由行政机关主持的调解,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的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采用调解的方式解决产品质量争议的目的是减少纠纷,减少诉讼。此外,这种方式程序比较简单,结案较快,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
28、申请调解产品质量争议应当提供哪些材料?
答:申请调解产品质量争议应当由申诉人提供书面材料,书面材料中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1)要求写明申诉人的自然情况,这是为了便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与其联系,及时处理。
申诉人应当是与产品质量争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其申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要求写明被申诉人的自然情况。申诉必须要有明确的被申诉人,否则会无人应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就无从处理。
(3)申诉人和被申诉人的自然情况主要指姓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即要写明申诉人有哪些具体的要求,比如是要求修理、更换、退货还是要求赔偿损失,具体赔偿多少损失。
同时,要求写明案件事实及其证据事实。即具体写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和数量等具体情况。
29、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解产品质量争议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解产品质量争议的前提条件,即必须征得申诉人和被申诉人的同意。也即必须遵循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一方面是指要基于自愿进行调解,另一方面是指调解达成的协议也要基于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愿。凡是有一方当事人不愿调解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不能强行调解,调解后达不成协议的,也不能久调不决。
30、调解产品质量争议为什么要调查核实申诉情况,认定有关事实? 答:开展调解工作首先要查清事实,分清是非,这是调解工作必须遵守的原则。因为只要查清事实,才能明确到底是谁的责任,才能抓住争议的关键,有针对性的进行工作,促使当事人真正达成协议,彻底解决他们的纠纷。
查请事实的方式有:向当事人了解情况;搜集证据;查阅与纠纷有关的材料和原始凭证。
3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解产品质量争议时,需要对争议产品进行检验、鉴定怎么办?
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调解产品质量争议时,需要对争议产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征得申 诉人或者被申诉人同意后,指定检验机构或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质量检验、鉴定,质量检验、鉴定活动应当遵守《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质量检验、鉴定费用应当申诉人或者被申诉人预付。处理终结时,该费用由责任人支付。
32、达成调解协议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答:达成调解协议必须符合以下两点:
第一,达成调解协议,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的结果,是他们处理自己民事权利的一种行为。因此,达成调解协议时,必须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不得有任何勉强,不得用任何强迫或者变相强迫的方法压服事人接受调解,达成协议。因为违反了当事人的自愿,即使勉强达成协议,也是不可靠的,当事人随时可能反悔,推翻达成的协议引起新的纠纷。
第二,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国家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调解工作,必须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依法进行调解,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人员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调解达成协议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制作《产品质量争议调解书》。申诉人和被申诉人应当自觉履行,并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行申诉。
33、在什么情况下应当终结调解?
答:终结调解是指终止并结束调解活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终结对产品质量争议的调解,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调解达成了一致协议,争议双方自觉履行,调解结束。另一种情况是在办案期限内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办案时限为30日,自接到申诉人提供的书面材料之日起计算;对于复杂的产品质量争议可以延长30日。在此期间,如果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质量技术监督就应当即使结案,告知申诉人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第三篇: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确山一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县教体局培训要求和我校实际,现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省教育厅和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做好我校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启用工作,任务包括三项:一是采集全校教师基础信息,实现联网运行,为每一名教师建立电子档案,确保教师“一人一号”;二是推动教师信息动态更新,确保信息准确有效;三是推进教师系统应用,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业务管理与教师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工作分工
信息管理员负责组织全校教师信息采集的督促和系统应用工作。教师个人进入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师信息采集工作。
三、组织管理(一)组织领导
成立确山一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舒国顺任组长,书记张溢任副组长,曹泉水、王明亮、钟世学、马全、杨明方、胡国峰、宋勤建、赵富有为成员,全面统筹系统部署与启用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此项工作的工作专班,负责全校“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部署与启用具体工作。组成人员如下: 工作专班: 组 长:舒国顺 副组长:张 溢
成 员:曹泉水 王明亮 钟世学 马 全 杨明方 胡国峰 宋勤建 赵富有(二)职责分工
信息员、教师个人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审核员:负责教师信息采集的审核; 校长:负责教师的基本信息表、基本待遇信息表、考核信息表、师德信息表(包括荣誉信息、考核信息、处分信息3表)等4项6表的审核,并签字盖章。
四、采集范围
(一)教师范围
学校在编教职工和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信息不采集。
(二)信息范围
采集教师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岗位聘任、教育教学、培训研修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五、信息采集流程
采取由学校统一填报信息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具体流程如下:
(一)生成教师账号
学校系统管理员或教师个人通过录入本校教师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4项基本信息,为教师生成账号。教师可使用账号登录系统,查询个人相关信息。
(二)录入教师信息
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已审核的本校教师信息,可采取批量导入信息表或在线填报方式进行。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网上审核,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确认无误后上报至县教育局(网络上报)
(三)审核教师信息
信息录入后,学校负责人对信息进行网上审核,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确认无误后上报至县教育局(网络上报)
(四)做好监控管理
学校信息管理员将有效利用系统,及时掌握本单位数据采集情况,做好督促监管工作,确保信息采集按进度开展。要确保在2016年11月15日前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五)及时更新信息 教师信息生效后,如发生变化应及时更新。新信息添加由学校信息管理员负责操作,经学校负责人审核后生效;变更已有信息需由学校信息管理员提交申请,报县教育局审核后变更。
(六)有效应用信息
学校按权限开展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生成报表等方面的应用工作。
六、业务管理应用流程
教师系统先期开发了教师变动管理、交流轮岗管理和培训学分(学时)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模块,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业务管理功能应用,具体流程如下:
(一)教师变动管理
教师调动或教师在职情况发生变化时,各校应按如下流程进行变动管理。
1、关于教师调动。由调入校发起申请,经其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发出,由调出学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调入学校进行调档,完成调动。如教师调动属于交流轮岗,则在交流轮岗管理功能模块中进行操作。
2、关于在职情况变动。对长期不在岗、离职、离退休等情况的教师,经镇(区)中心学校、县直各单位报县教育局审核后,学校信息管理员应及时对其在职情况进行变更。
(二)交流轮岗管理
交流轮岗如不变更人事关系,由派出学校发起申请,经派出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完成。教师交流轮岗如变更人事关系,则在此功能模块中按教师调动流程操作。
(三)培训学分(学时)管理
教师培训学时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具体流程如下:
1、项目登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在系统录入本级教师培训项目及培训机构,确定学时学分转化规则,生成培训计划。校本研修项目登记需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
2、考核评价。培训机构对教师参训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项目结束后及时将考核结果提交至系统。3、2016年10月19日之前为测试环境;10月19日系统清零,10月19日之后为正式环境。5、2016年11月15日前,确保完成信息采集审核工作。
(四)落实信息采集责任
教师信息填报实行“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全面、准确。
确山一高 2016年10月12日
第四篇: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做好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试点工作的简要说明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拟建成覆盖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的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一人一号”,为每一名教职工建立电子档案,正式使用后将为教师人员信息管理、变动管理、综合查询、统计分析等方面提供平台支撑和管理服务。近期,教育部启动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确定在江苏、上海、甘肃三省市进行试点。为配合省、市做好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按照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015年6月26—7月6日完成新数据采集及完善工作; 2015年7月7日—10日完成上报审核工作; 2015年7月11日起进行系统运行和数据核查工作。
二、采集范围扩大:
1、采集各级各类学校在编教职工;
2、各类学校(包括民办和公办)签订一年以上合同的教职工(对于系统已有的教师可进行数据完善工作)。
三、落实工作职责:
1、学校管理员负责采集、审核、上报本学校教师的相关信息,并负责本学校教师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
2、本次采集各中心校管理员没有账号,各中心校管理员负责数据采集的督促、监管和审核上报工作,做到采集数据的真实可靠。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和有关学校,按照工作部署,明确机构及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系统管理,加强各类数据采集的督促、监管工作,做到采集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2、各单位和有关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数据安全工作原则上由数据产生单位负责。
五、其他事项
1、由于本次采集工作为实验阶段,难免会产生很多问题,对于在采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在后期协调解决。
2、请各位中心校管理员一定要肩负重任,采集信息时一定要确保教师信息安全,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采集工作。
第五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填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怎么填?14步轻松
密码修改后,该完善信息了。一共有14项,其中带红“*”的为必填项。
1、输入基本信息
首先检查姓名与身份证号码是否有误(以身份证上的名字为准,如与档案上的名字不符,请点档案名填在“曾用名”一栏中),如有误,请及时与中心校管理员进行联系。点击右上角“修改”进行信息输入,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
特别提醒
进行逐项录入时一定按要求录入(注意,相应栏目右侧点开之后有选项),带红“*”栏目为必填项。注意,录入不是打字录入,而是按选项“选择”录入。需注意的几项
· 签订合同情况:(大多都属于聘用合同,否则据实填写)
· 进本校年月:(指的是进入编制所在学校的日期)
· 教职工类别:干部为“专任教师”,工人为“工勤人员”
· 是否是免费师范生:(凡自费的都是“否”,除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六所大学填“部属师大免费师范生”外,其他的是“地方免费师范生”;工人全部都是“否”)
· 是否在编:(全部选“是”,个别无编的选“否”;如果无编,还要在“用人形式”那一栏做相应的录入)
2、学习经历
从高中(中师/中专)填起,学历低于高中学历的,只填写最高学历;填写一层次学历后,点保存,之后再点添加,可添加高层次学历。
如无“学位”的,学位层次应选择:“0-无”。学历信息填写时,所有信息应与毕业证一致,毕业院校填写公章名称,不得填写简称。
3、工作经历
有几段工作经历就新增几段。
注意:任职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不能交叉,最后一段工作经历的任职结束时间不填,表示“至今”。
4、岗位聘任
填目前的岗位选择录入(干部选“教师岗位”,工人选“工勤技能岗位”),岗位等级(教师岗位分“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十三级”,中高(五、六、七级),中级(八、九、十级),初级(十一、十二、十三级),据实填写。工勤技能分工勤技能一至五级,据实填写)
5、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在“060中小学教师”中进行选择,“中高”对应“062高级教师”,“中级”对应“063一级教师”,“初级”对应“064二级教师”,未定级的选“065三级教师”。
开始时间选评审通过时间次年的4月,结束时间不填表示“至今”。工人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一栏中选“0-无”。
6、教师资格
也就是发的那个紫色皮儿的“教师资格证书”,按照证上的内容填写。如执有高中、初中等多本的,只填写与当前岗位相符资格证。
7、教育教学
只填2016年的春季及秋季,按提示如实填写。
8、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
此项可填可不填,据实填写。
9、入选人才项目
此项可填可不填,据实填写。
10、国内培训
主要填写县级举办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网上培训、国培等,最好看好着证件填写。
11、海外研修(访学)
此项据实填写。
12、技能及证书
① 语言能力:有选项(汉语必选,或再新增一项英语)
② 其他技能:此项可不填
③ 证书信息:包括普通话证书、计算机培训证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等。按照证书内容如实填写。
13、交流轮岗
如果没有轮岗,在“交流轮岗类型”一栏中,选“0-无”。
14、联系方式
按要求提示,据实填写。
全部填写完成全,点击右上角的“完整性检测”按钮,数据完整,方可通过。
重要提示
在录入相关数据时,建议准备好所有证书(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任职资格证、继续教育证、县级举办的有关培训、国培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网上培训等),完全按照证书上的内容进行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