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

时间:2019-05-12 13:0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

第一篇: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

大学生人文通识教育平台构建与拓展 校园文化项目2013年度总结汇报

校团委:

大学生人文通识教育平台构建及拓展校园文化项目自2013年4月立项以来,文艺学院依托人文专业固有优势,致力于打通各个专业、社团、群体之间的学科、文化、管理壁垒,构建全校性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平台,以提高全校大学生的人文通识修养,营造文科“反哺”的良好氛围。经过9个月的努力,截止2013年12月,项目组已按照既定的方案开展了系列活动,平台的构建与拓展正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9个月来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分工明确,教育平台搭建完善

人文通识教育平台建构与拓展课题组由分管校园文化的院党委副书记肖国健牵头,院团委具体实施,成员有中文系主任陈建新教授、教科办主任周冰博士、学办主任饶晓露老师、中文专业郝志伦教授、袁洪权博士、李澜澜博士、邓国均博士、新闻专业系主任刘海明博士、龙伟博士等一批优秀文学新闻博士教授,工作组由教科办、团委、学生会、文学社团、辅导员组成。

项目组从组建以来,立足中文新闻专业优秀的博士教授团队、社团资源、教学资源,多次召开工作布置会和阶段总结会,梳理活动,确定方向。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具体的建设规划和活动的日程安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规定了各子项目组每月开展活动的考察办法,并让文艺学院团委成立考评小组,对各子项目每月开展活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考评,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平台。

项目组下设有小荷尖尖文学沙龙、龙山讲坛、人文通识教育试点班、国学讲坛等子项目,并明确了各子项目的负责人、联络人、指导教师和负责学生等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建立人文通识教育平台通讯录、人文通识教育平台QQ群、人文通识教育网站等联络宣传方式,实现了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与高效工作。

六、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参与覆盖面较广。

9个月来,项目组共举行《应用伦理学专题》、《书法专题》、《大学生该怎样读书》、《论语的文学与思想》等人文通识教育试点班18次,其中刘海明博士的《中西伦理思想史》、袁洪全博士的《赵树理锻炼锻炼解读》等全校性公开课、读书会共举行了11次;举办李澜澜博士的《孔子及原始儒学》、陈建新博士的《文人的使命》等博士文学沙龙、小荷尖尖文学沙龙及讲座共计12次;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湖南神秘女书和中国语言现代化》、《物动与韵律》、《走近“二胡”》等全校性人文讲座共计14次。目前,出版《守望者》杂志2期,《百鸣报》5期,开展国学讲坛4场。通过学生、教师全程参与,师生间相互讨论等形式上的创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术的乐趣。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文艺学院学生累计达3000余人次,土建、经管、外语、制造、国防等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达6500人次,参与学生较多,影响面较广。

文艺学院人文通识教育平台增强了学校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培养师生的精神人格和内在的价值尺度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二、依托师资优势,打造专业性、立体化教育平台

项目组依托文艺学院特有的师资力量,以人文讲座、人文通识教育试点班以及博士教授公开课为“三大主阵地”,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学科知识的普及教育、知识讲座、学术讨论。

教育平台的师资构成呈现出专业化和立体化的特点,既包括传统文化的资深专家教授,如我院教授郝志伦、蒋宗许等都开展了人文讲座,又包含青年教师和年轻博士,如我院青年教师龙伟博士、李澜澜博士。既包括文艺学院的老师,又邀请到其他学院和学校的老师,如电视评论员陈岚、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老师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不仅增强了学校的人文社科学术氛围,也让学生们在浓厚学术思想的熏陶下,挖掘潜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

三、借助学生社团,建构“互动式”团队,增强群众基础 为进一步扩大人文通识教育在学生中的影响,增强项目活动的深入性和延展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广泛听取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项目组将现有的学生社团资源整合汇编,打通了文艺学院社团部、百鸣文学社、《守望者》杂志、国学社等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壁垒,并按照各个社团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了以文学沙龙、出版文学类报刊杂志、征文比赛活动、经典名著赏析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活动。

四、增强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巩固人文通识教育成果 人文通识教育不仅旨在让更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和通透感,更致力于培养对人文通识课程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加强学习,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品。

从人文通识教育班开课以来,共有学生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白鹿原中鹿兆谦与白嘉轩的渊源》、《从会话合作原则浅析楚将伐齐》等学术论文共计20余篇,其中经管专业学生在张德明教授的指导下还正在出版一部20万字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巩固了教育成果,加深了人文通识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五、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范围,深化教育成果

借助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西科青梅、校园OA平台、QQ群等新兴媒体对活动的开展作预告以及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参与和重视项目组所开展的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项目的受众范围。并且,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根据受众群体的具体需要,调整我们的活动计划。

利用学校网站、学院网站、龙新网以及人文教育网等媒体平台对项目组所开展的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范围,深化教育成果,并整理出项目活动中的经验,供学校其他部门借鉴和指正。

六、活动丰富多彩、师生参与覆盖面较广。

9个月来,项目组共举行《应用伦理学专题》、《书法专题》、《大学生该怎样读书》、《论语的文学与思想》等人文通识教育试点班18次,其中刘海明博士的《中西伦理思想史》、袁洪全博士的《赵树理锻炼锻炼解读》等全校性公开课、读书会共举行了11次;举办李澜澜博士的《孔子及原始儒学》、陈建新博士的《文人的使命》等博士文学沙龙、小荷尖尖文学沙龙及讲座共计12次;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湖南神秘女书和中国语言现代化》、《物动与韵律》、《走近“二胡”》等全校性人文讲座共计14次。目前,出版《守望者》杂志2期,《百鸣报》5期,开展国学讲坛4场。通过学生、教师全程参与,师生间相互讨论等形式上的创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术的乐趣。系列活动吸引了来自文艺学院学生累计达3000余人次,土建、经管、外语、制造、国防等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达6500人次,参与学生较多,影响面较广。

文艺学院人文通识教育平台增强了学校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感受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培养师生的精神人格和内在的价值尺度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七、不足与计划:

由于过去各专业社团固有问题,活动各自为阵,相互竞争,缺少必要沟通与共事,缺乏大局意识,导致活动在开展上影响面还不大、覆盖面还不太广。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达到了项目基本目标,但不精、辐射影响面还不广。活动在规划、宣传、动员上还缺少力度。故计划于明年进一步整合优秀博士、教授资源,日常性、常设性的开展系列活动,初步计划如下:

1、新学期初,3-4月开展第一届涪江文化节,开展诗歌朗诵会、“小荷尖尖”文学沙龙、美文欣赏、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中文比赛等系列活动,扩大品牌效应,让更多理工科学生参与,接受文学熏陶。

2、常规化、系统化开展人文通识教育,将公开课、博士论坛、教授讲座固定下来,定期开展,有规划、有计划的进行。

附:2013年人文通识教育活动一览表

文艺学院团委张雅斐/文

2013年12月10日

第二篇: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

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

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国家的历史与问题的知识。其二,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其三,介绍科学发展、方法、精神的课程。而这三种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实施上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少而精原则。二是独立原则。三是渗透原则。

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要建构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第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使双学位制、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等各显其能。第三,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不过,在实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哈佛学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当然,通识与专业之间的平衡是难以说清的问题,是要根据本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第三篇: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一:我的通识教育之体会

这两天一直看到被转载的批驳通识教育的文章,作者是我很喜欢的老师朱绩崧。朱老师在文章中提到,通识教育之矫枉过正,在有限的时间内,什么都学,后果自是平庸。其实我部分程度上也认同他的观点,但是我想说,这是他根据自己的生命经验所拼接出来的通识教育的一个画面。而我来到复旦两年,通识教育的课程我基本也已经修完了,根据我的生命体验,通识教育完全还有其他的图景。

老师提到,有英文系的学生因为学3分的社会学导论而不背他的十四行诗了,但是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遇到朱老师,有幸在他课上读了莎士比亚的原著,看了各种对于莎翁作品的文学批评论述的,也是通识教育。那是一门叫莎士比亚悲剧的通识选修课。如果没有通史教育,我一个学国政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大学的校园里去上一门跟英文文学有关的课程,而这样的课程对我来说就是给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文学可以有多大的魅力。一个学国政的学生会读pre-modernEnglish,读着莎翁的原著,会在万老师的英语作品鉴赏课上读各种类型的英文诗,学习诗歌的韵脚,会在世界文学导读的课上听一口纯正英音的汪老师分享着自己的阅读体验,给我们念爱经、别离辞甚至是说说萨德的奇怪的癖好。这些体验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

一个在自己专业领域及其精通的学者,当然是非常好的,而且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我看来,本科教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培养在某个领域极其精通的学者。更多时候,是给学生们一个机会,可以去了解不同的学科,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不同学科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有方向地去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是培养自己的阅读趣味。之前打过大学教育的辩题,看了很多学者的论述,其中有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大意是大学教育是为了发展人,使人可以使自己的性格、知识更完善,可以真正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其实我在走出去跟别的同学交流的时候,发现很多其他学校的同学是没有通识教育的课程的,因此他们学的也大多是专业相关课程。但我也并没有发现他们因只学专业课而比我的复旦同学在专业知识或者技能上面有非常明显的超越。更多时候,我反倒觉得身边拥有更多不同学科知识的同学在思考问题时角度更加多元,思路更加开阔也更加灵活。

说别人的例子可能不那么直观,那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大学里上过的令我印象最深、学到东西最多、收获也最大的课程真的不是我的专业课,而是一些别的学科的通识课程。比如说张双利老师的《共产党宣言》,她让我对哲学特别是马哲有了崭新的认识,从而对哲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这门课算是我在大学中收获最大的课程,甚至没有之一。

还有通识选修课中的商务案例分析,两年才开设一次,由哈佛商学院毕业的老师James来授课,整个课程非常有意思,课前做大量关于案例的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上课的时候就是大家各自发言、讨论然后老师会在中间不停地问你,把你一步步往前推,直到你将自己的所有所学都展现出来为止。老师风趣幽默,典型的乐天派美国人,虽然受过高等的专业教育,但是授课非常简单易懂,而且重点强调分析方法。从来不让大家死记硬背些什么知识,而是在上课讨论和平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地掌握。

还有博弈论与中国智慧,虽然讲的是博弈论的知识,但是我在之后也发现跟国际关系领域很多知识也可以进行交叉应用来分析问题,尤其是这个理论本身会教给你一种完全不一样的分析问题的模型。其他的课程,像法语、基督教哲学、国际金融、证券理论、化学与人类等等课程,我都觉得其实都是让我学到了蛮多东西,对我帮助非常大的。

当然,国内的通识教育是有其问题的存在的。前两天跟港大的熊浩学长交流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国外一般只有顶尖的大学才会有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课程一般也要是这个领域内顶尖的教授才能够开设的,比如像哈佛的约瑟夫奈这样子级别的教授。反观复旦,通识教育的课程种类非常的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是若是让学生上了没有收获,还不如减少通识课程的数量,只开精品课程,减少每个人必须修满的学分,保证学生可以在每一门精品的课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二:通识教育心得体会>>(1602字)

通识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字面意思的解说,即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等。我认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是为了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在大学提出通识教育,就是要纠正大学里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这是十分必要的。

在中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通识教育可产生通才,即博览群书,知自然人文,知古今之事,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兼备多种才能的人。西方文化中通识教育思想同样是也很古老的。而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之所以要以“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为榜样,是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可贵品质,而这正是通识教育的终极追求。因为,教育不是车间里的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模式、同一样的思维。而是开发、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产品”通识教育在当代社会环境下确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其一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必不可少、强有力的支撑。其二心智训练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最后是共同要求与个人选择的关系。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大学的关注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弊端逐渐显露,培养出来的人才综合素质较低,因此提出要进行“通才教育、文理渗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目标不完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明显的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且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我国大学通识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都是我国大学里普遍的通病。我们认为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可以通过对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具体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合理化。调整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注意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通识教育机能等方面开始;并设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

在大学所实施的通识教育课程也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型:其一,国家的历史与问题的知识。其二,哲学、文学、艺术的修养。其三,介绍科学发展、方法、精神的课程。而这三种类型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实施上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少而精原则。二是独立原则。三是渗透原则。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首先要建构适合本校实际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第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分制,使双学位制、主辅修制、跨系选修制等各显其能。第三,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四,改革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建立起科学的通识教育评价体系。

不过,在实行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哈佛学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当然,通识与专业之间的平衡是难以说清的问题,是要根据本身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通识教育心得体会三:通识教育心得体会>>(1255字)

在香港大学交流期间,我发现了与复旦教学中相同的名词:通识教育。好奇之下,我参与体验了这所名校所推行的通识教育,感受到与大陆有些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模式。

港大的通识教育也是通过开设各类专业课范围以外的课程进行,但课程不算在学生的学分之内,完全是由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报名。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有的课也会为了保证一定的出席率而收取一些押金,只要基本上去听课便可以返还。通过在寝室楼中分发课程内容的册子进行报名宣传,这本册子做得很精美,按大类列出了该学期所开课程以及该门课最吸引人的地方。通识教育的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形式多样。有门课旨在从香港的小吃中传达香港的历史和变迁,于是教师就带领学生乘电车沿途讲解,每到一处较有历史的摊前就会下车品尝。关于社会民情的课程则会邀请香港各行各业的人讲述,包括港姐冠军、体育明星或娱乐人员。除了几门固定的课程之外,学校还会在每学期邀请世界各地的同行进行授课。

在港大,通识教育的课程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不少课程会根据实际情况限定报名人数,先到先得,于是在课程报名那天,我提早了一个小时到却也已经排起了长队。在拥挤当中,我最终报上了两门课。

第一门课是因菲律宾一家慈善剧团在港大访问之时所开设。课程分为4次:第一次的讲座介绍菲律宾的真实情况,慈善剧团成立以及在救助孩子中所起到的拯救心灵的重要作用;第二次是表演的基本知识以及观赏这些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剧。起初我和大部分的学生一样,只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尝试从未接触过的新东西。讲座中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能够将一个菲律宾穷困孩子的生活以及戏剧带给他们的救助尽情地展示出来。之后每一节课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所有人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戏剧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洗礼,同学间也在轻松的学习方式中彼此熟悉;相对轻松的学习方式也为本来繁忙的学业之余增添了乐趣。

另一门课叫做“石头记”,是一门从地质角度出发让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并树立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这门课没有在教室上课的形式,而是选择通过组织两次地质考察之旅,带领学生们走进深山老林探访当地原住民的生活,走进没有人为痕迹的偏僻小岛感受自然原生态的壮观和震撼。每一次的考察当天老师都会根据当地情况布置小课题,以小组形式完成。尽管老师没有在教室里讲授过任何知识,所有选这门的学生都会自觉地提前对当地的情况或需要的背景知识作一了解。这样的学习完全是自发的,高效率的,并通过老师在实地的讲解得到灵活运用。香港在环保和地质原貌的保存上做得很好,我想这与他们选择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不计学分,当选修的学生按规定参加完各门课后,港大会颁发正式的证书证明参加过该门课的学习。另外,课程的资料总结和经验也会通过邮件形式给选修的学生进行反馈,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复旦的通识教育一直在摸索中前进,作为经历过通识教育的学生,我觉得港大的一些方式和经验值得借鉴。可以相信,在通识教育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每一位复旦学子都会有所收获和感触;通识教育最终会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通识培训总结

通识培训总结

通识培训总结1

我校按照进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要,从6月6日至7月12日进行了为期36天的教师网上通识培训工作。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有效、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师德水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班主任工作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将我校通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质量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整个培训工作准备充分、精心组织,针对我校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合理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先后学习了《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评好课教学与考试》,端正教师教学思想;规范教学行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升能力,强师德、铸师魂。

二、采用多种培训形式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根据上级培训指导思想,依据我校实际,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培训者和学习者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把师德培训放在首位,强化教师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品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型培训;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究型培训;以“学”为着眼点进行学习型培训。提高教师分析鉴别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完成每项培训步骤,积极完成作业,并认真学习写出心得体会。

通识培训总结2

前锋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有效、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师德水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班主任工作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现将我校通识培训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质量

每期开学初,学校均安排2-3天时间,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工作,成立了由业务校长张静为主要负责人的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整个培训工作准备充分、精心组织,针对我校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合理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先后学习了《新课程理念通识培训》、《教师职业道德解读》、《构建教育新模式》,端正教师教学思想;规范教学行为;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升能力,强师德、铸师魂。

二、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根据上级培训指导思想,依据我校实际,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培训者和学习者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把师德培训放在首位,强化教师教学技能,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品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自学”与“互学”相结合,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教学型培训;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究型培训;以“学”为着眼点进行学习型培训。提高教师分析鉴别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按照上级要求按时完成每项培训步骤,积极完成作业,并认真学习写出心得体会。

三、团队合作促和谐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通识培训过程中,语文教研组与理化生教研组表现的最为认真。学习新课程时,大家一起认真讨论、反思、学习。切实做到了个别反思,集体研讨。发挥教导处、教研组职能,鼓励教师互教共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在支持教师自学、组织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继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善于发现教师中新的教法,并组织教师观摩、讨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平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努力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通过通识培训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钻研与新课程相关的教法学法,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为我校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通识培训总结3

根据哈尔滨市教育局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规划,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我校区教师的远程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丰富,学习卓有成效

本学期,我们组织师范附小松北校区全体一线教师参加培训,以学科论坛、交流研讨、岗位实践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学习、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主题活与岗位实践三个维度的同时培训,强化了教师师德的修炼,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教育视野,掌握了新的教学技能,从整体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学习意识,提升教师思考能力

在远程通识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积极创造机会让老师出去学习参观,校区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3人,参加区里培训30余人次,根据学期初指定的规划,开展新课程、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切实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三、施行分科培训,指导更具针对性

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工作,我们结合教师的`不同岗位,分学科进行了培训活动。如:针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良好的教学秩序与良好学风的培养;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故事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针对音体美教师的培训——“艺体2+1的展现”等等,使教师学有专长,使培训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四、召开培训例会,培训学习常规化

学校开展每周一次的培训例会。例会内容丰富多彩,如:总结完成培训任务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培训重点;优秀教师介绍经验;电教老师做网络应用技术指导;培训教师交流会,等等,不断地引导、督促教师参加远程通识培训,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五、建立有效机制,确保培训实效

在培训活动中,为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商议建立了有效的研培机制。如:评选网上学习优秀教师、优秀作业展、培训成绩记入学期末教师考核、教师作业校领导初审方案、建立“校园网”、“qq群”、“微信群”等网络培训专用平台,及时发布、反馈信息。

可以说,一个学期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们认识到:远程培训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教师们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老师们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研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培训与教研、培训与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通识培训总结

通识培训总结

哈尔滨市呼兰区二八中心校 刘洋

网络通识培训学习很快就结束了,但对于师范毕业后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我来说却是受益匪浅的,因为这次培训为我今后的教师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课堂教学反思》和《微型师德案例》两门课程,同时作为主修中文的我又选修了《教师如何做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诊断》这两门课程。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有优秀教师的课程讲座、课程案例等。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的指导、引领。通过培训和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在这次培训中,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和教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的视频指导,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上,让我知道了要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要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教师;通过班级管理的培训,让我从方法上得到了一些深化,让我深刻意识到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对于刚刚步入教师工作的我,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工作充满热情,但是在方法上缺少经验,而本次培训,就恰恰让我获得了很多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认真修炼基本功、认真专研教材、善于发现勤研究、扎实工作谋创新。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型教师。

下载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文通识教育项目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圣约翰学院及通识教育

    关于圣约翰学院及通识教育 作者:纪语 前几天友人提醒说网上有篇回应我讲通识教育的文章。看了以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新的感触。综合人们最近跟我的讨论,在这里再写一点感想。 这......

    通识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通识教育讲座学习心得 南审润泽讲堂被称作“一扇通识教育的窗”。正如王家新校长在开堂致辞中所说: “要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分享多学科背景的名师与业界成功人士的风采,使南......

    通识教育的尊严

    通识教育的尊严:英雄心灵 任然 《文汇报》2012年6月2日 7 版1698年,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通过竞选方式赢得了那不勒斯大学的修辞学教授职位,这一职位的正式职责就是......

    通识培训研修总结(范文模版)

    通识培训研修总结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教师 张臣 1.一个认识,即转变一个人的观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写研修日志的过程中,我将研修过程与自己的课堂练习研究活动结合在......

    2012年通识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我学习了两个必修课程和两个选修课程,现将个人在这次培训中的一点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远程培训的优势。近几年的大型培训都采取了远程培训,通过几次通识培训后,感......

    教师通识培训总结

    教师通识培训总结 教师通识培训总结 本次通识培训,我仔细观看了几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视频,通过专家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将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使我学到了新......

    教师通识培训总结

    远程培训学习总结 我们通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从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

    通识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孙中山一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事业是()。 0.0 分  A、 建立同盟会   B、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 C、 发动革命起义   D、 促成国共合作  正确答案: B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