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河北省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0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1828亿元,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50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218亿元,分别增长25倍和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311亿元,增长13倍。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旅游业总收入突破91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服务业增加值685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超额完成。
——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去年总产接近600亿斤;蔬菜、畜牧、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达到3000个。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实施了1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2500公里、绿地面积12万公顷,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增加24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07公里,比2005年增加2172公里,跃居全国第3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300公里,比2005年增加400公里;黄骅综合大港顺利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河北航空公司成立运营,4个机场相继建成,3个机场加速建设,旅客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6倍。南水北调河北段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达到4215万千瓦,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进入千亿元级企业行列,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2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启动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步伐加快,五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4个,实际利用外资167亿美元、年均增长12%,进出口总值完成1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07元提高到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2元提高到551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6784亿元、增长12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6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41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5%,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为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解决了130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84万人实现了脱贫。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护城河”工程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援助四川平武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援疆、援藏工作顺利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十一五”时期在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这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我省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河北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河北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形势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从河北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秦唐沧地区发展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我省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我省具有吸引资金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我省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凸显,有利于更好地聚集要素、聚集产业、聚集财富,凝聚和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约束强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面对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发展、谋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进取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使河北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科学发展、走向富强。
根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0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可比增长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等方面,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保位赶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所谓积极的,就是从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所谓可行的,就是从经济增长的潜力、内外发展的环境看,能够确保目标实现,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安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空间,又有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设施菜比重达到60%以上、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省内规模前10位的钢铁企业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5%以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聚集产业和人才,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区)、8功能区、1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逐步把沿海地区建设成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风光秀美的滨海旅游带、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做大省会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区域增长新优势。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以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为保障,构建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加快航空业发展,做大做强河北航空公司,改造扩建石家庄机场,打造成区域型枢纽机场、北京主要分流机场和备降机场,推进邯郸机场改扩建和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新机场建设,谋划建设沧州、邢台等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业,“十二五”末航空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0万吨以上;加快铁路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为重点,完善铁路网络布局,“十二五”末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铁,形成环北京的“一小时交通圈”、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加快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实现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通高速公路;加快港口建设,提升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功能,“十二五”末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形成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现代交通大格局。构建重点项目支撑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十二五”期间,省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0个以上,各设区市一般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一般在500个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政策环境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技术、人才、审批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做到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少检查,最大限度地打造政策、环境梯度差,使河北真正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热土,成为各方面人士向往的环境宝地、生活佳地和创业福地。
(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坚持科学性、长远性,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按照精心、精细、精美的要求,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城市汇集,每个设区市建成2-3个高端产业聚集区,推动城市聚集能力上水平;加快实施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全年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20天,推动城市环境质量上水平;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县市政设施完好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推动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力争到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推动城市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每个市打造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推动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努力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力争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规范落实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探索走出一条既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又集约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着眼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石家庄、唐山2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抓好环首都14县(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抓好冀州、任丘、巨鹿、涉县等12个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一、二、三产业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力争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方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消费转移;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到2015年引进省外内资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七)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手段,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人才工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抓好京津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新型工业化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建设人才、民营经济人才、沿海发展人才的培养开发,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800万人以上。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八)以建设文化强省为载体,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超50亿元、100亿元、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燕赵文化知名品牌,“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九)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到201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巩固率达到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7%以上,建成2-3所国内知名大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力争“十二五”末农村卫生服务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建设和谐河北。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立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制定实施我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280万人、357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建设廉租住房11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0万套、公共租赁住房60万套、限价商品住房9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40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基本完成30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任务;切实做好残疾人、孤老、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力争完成造林面积2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海岸线、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切实解决饮用水、空气、土壤、噪声污染等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省”创建活动,严格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督办和责任追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努力打造平安河北。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序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一个更加富饶、更加秀美、更加幸福的新河北必将展现在燕赵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眼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迈出新步伐、通胀预期得到有效管理这个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确保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支撑、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抓手,切实抓好计划安排的年度投资2600亿元的1000项省重点建设项目。做到紧盯紧办,抓住时机积极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河北,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等要素向河北倾斜;全力推进,加强协调,科学调度,强化土地供应、资金需求等要素保障,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400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00个项目开工建设、200个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以项目建设带动各类投资快速增长,力争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40亿元、增长18%以上,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500亿元、增长20%左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行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实施1000项技改工程。钢铁工业重点抓好减量、提档、整合,大力发展汽车、家电、船舶、航天用材等精品钢材,做好曹妃甸京唐钢铁二期、渤海钢铁、石钢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唐山高速动车组、山海关船舶制造、长安汽车发动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石化工业重点抓好石家庄炼化800万吨扩能改造、华北石化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沧州炼化、中捷石化扩能改造、宁晋盐化工等项目建设,力争曹妃甸1000万吨炼化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重点发展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核心引领为关键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增长25%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双三十”示范工程,推进100项节能技改、200个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1000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削减15%;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以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毗邻京津优势,打造环首都科技谷创新平台,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钢铁、能源等10大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电动汽车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力争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专利申请1200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三)着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再夺粮食丰收。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快建设39个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力争粮食单产、总产稳定增长。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大力培育乳品、肉类、粮油、果品、水产等产业,深入实施“百龙腾飞工程”(100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突出抓好今麦郎、金海粮油、福成集团等36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20亿元、增长15%以上,带动农户46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坚持建网络、创品牌、进城镇、上超市,充分发挥蔬菜生产合作社的作用,加快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和环首都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精特高蔬菜比重,确保全省蔬菜总产量达到7500万吨。切实抓好新民居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今年再规划建设2000个新民居示范村。同时,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四)着力推动工业聚集发展。加快工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充分发挥现有48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作用的同时,高标准编制工业(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路、电、水、气、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和产业聚集,每个聚集区尽快建成一批投资1亿元以上规模大、技术高、关联度强的重点项目,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以黄骅港、曹妃甸港为依托,启动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区、11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区,推动钢铁、石化、煤化、盐化、重型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力争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在财政、信贷、发债、用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港口集团、河北航空、旭阳焦化、新奥能源、长城汽车、英利集团、晶龙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1000亿元的达到3家。搞好工业生产运行调节。加强协调调度,推进产需衔接、银企对接,完善省、市、协会、重点企业“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抓好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300亿元、增长13%以上。
(五)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业发展上台阶。加快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开发,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深化承德、秦皇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打响红色旅游、皇家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5大品牌,力争接待游客达到1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推动商贸物流业提档次。编制实施环首都、环渤海、冀中、冀南四大商圈发展规划,推进环首都6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6个省级物流聚集区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0亿元、增长18%。推动金融保险业强实力。充分发挥环首都优势,搭建金融对接平台,吸引各类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河北;强化各级政府的融资能力,做大做强河北建投、国控担保等省级投融资平台,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壮大规模,积极稳妥地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开发金融新产品;促使更多的企业上市,力争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达到500亿元以上。推动服务外包业扩规模。着力抓好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客户服务、建筑设计等服务外包,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落户河北,力争服务外包业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会展业创品牌。加快建设石家庄、廊坊、唐山、秦皇岛、邯郸等会展中心城市,组织好廊坊经洽会、曹妃甸投洽会、邯郸国际采购经洽会等重大节会,提升陶瓷、丝网、羊绒、皮草、箱包等博览会档次,打造河北会展品牌。
(六)着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坚持不懈地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引向深入,力争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90亿元、增长18%,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特色。在聚集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做好经营城市大文章,把城市拆建改造腾出的土地等资源更多地用于产业开发,聚集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加快推进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夜间经济发展,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在惠及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完善食、宿、购、健、医、娱等便民设施,改善交通和居住环境,大力实施洁净工程,推进灯光照明工程,扩大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让居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对周边乡村的拉动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服务对接京津上下功夫。力争今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与北京在规划、交通、通信、金融、市场、社保等方面的对接,确保11个新兴产业示范区、5个养老康复基地、8个休闲度假基地、13个观光农业基地开工建设。在聚集临港产业上下功夫。抓紧完成沿海经济隆起带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黄骅综合大港二期工程、秦皇岛港西港东迁工程建设,壮大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新能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在统筹区域发展上下功夫。推动石家庄市充分发挥省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省会城市;推动衡水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衡水湖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北方湖城;推动邢台市充分发挥紧邻太行山的资源和交通优势,着力发展光伏产业、煤盐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建设冀晋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推动邯郸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矿产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冀晋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
(八)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资产战略重组,支持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港口集团、河北航空、高速公路集团等企业进行联合并购、资产整合;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融资大文章,推动开滦集团等主业整体上市,完成港口集团秦港股份上市,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以上。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围绕三项要求、五项重点改革内容,选择部分市县在以下方面先行试点:村级实现“三个一”,即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名具备职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级实现“三个有”,即有一个标准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医院探索“三个双”,即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实现“三个零”,即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三建”,即为所有群众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惠及广大农民的医改新路子。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三年滚动预算试点,提高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和均衡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既做到应收尽收、又积极涵养税源;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增多金融市场主体,加快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水利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集体财富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电影、演艺、广电、网络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等其他各项改革。
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拓展开放平台,着重构建陆海空运相衔接相配套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西柏坡高速、承赤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和滨海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京石、石武、京沪等客运专线和石家庄南站、正定机场高铁站建设;加快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和张家口、秦皇岛、承德民用机场建设,积极做好沧州、邢台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确保黄骅港二期工程今年3月开工建设,提升秦唐沧港口群综合功能,年内新增高速公路449公里、铁路1300公里、高速铁路792公里,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756公里、6600公里、881公里,力争民航新增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达到450万人次,港口新增吞吐能力4200万吨、达到528亿吨。切实用好内资外资,落实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健全省、市、县招商引资责任制,兑现1‰的奖励政策,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最大限度地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力争全年引进内资3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力争出口总额达到246亿美元、增长12%。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发矿产资源、开展海外并购和工程承包,扩大境外劳务输出。
(九)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到“低门槛”,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零注册”,对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轻税赋”,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强支撑”,在土地供应、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少检查”,严格控制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检查;“重激励”,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评选表彰一次百强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500亿元、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9%、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0%以上。(十)着力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重点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稳控市场价格,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加大农副产品储备投放力度,建立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健全价格应急协调机制,确保市场价格秩序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扩大就业规模,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50万人,企业退休基本养老标准月人均提高140元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扩大到50个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新增50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10元。建设安居工程,力争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解决30万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推进扶贫开发,启动新十年规划第一批22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确保20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建设饮水工程,年内解决3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教育发展,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10个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开放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义务教育;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毛入园率达到67%;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2%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45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文化体育设施,确保河北博物馆、省图书馆竣工开馆,谋划建设河北文化艺术中心,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第13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加快省会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基层医疗和计生服务,完成20个县级医院、15所中心卫生院和6680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要深刻汲取惨痛教训,高度重视,痛下决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良知,以铁的手碗、过硬的措施,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斩草除根地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树立起河北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信誉。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平安河北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援疆援藏、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再努力。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抓住难得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稳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研究解决控物价、惠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二)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下功夫。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到依法治省、依法办事,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坚持廉洁勤政,在建设责任型政府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树立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四)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实干型政府上求突破。做到察实情、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每项任务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好,只争朝夕、雷厉风行,不说则已、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五)坚持一心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成效。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衣食丰、居住适、病能医、人身安、出行畅、有所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各位代表,燕赵大地古老神奇、春潮涌动、生机盎然,处处充满着新的希望。河北人民勤劳智慧、质朴勇敢、富有创造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彪炳千秋的辉煌,在新中国诞生的革命岁月里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奏响了激越嘹亮的胜利凯歌,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建设实践中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精彩画卷,在“十二五”发展的崭新征程中一定会奋勇前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宏伟的事业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待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把“十二五”发展的奋斗目标变成美好的现实,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变成丰收的果实,不断夺取科学发展的新胜利,谱写富民强省的新篇章,迎来河北更加光明、更加绚丽、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2008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2008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省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全省检察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省检察机关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摆在突出位置,致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五年来,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11797人,提起公诉145764人。坚持严打方针,突出打击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依法批捕9155人,提起公诉9422人。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惩治了一批黑恶势力犯罪集团,查办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国家工作人员47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该严则严,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 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决定纠正漏捕1115人、纠正漏诉594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的,依法当宽则宽,决定不批准逮捕4235人、不起诉1606人。针对死刑第二审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开庭审理的情况,省人民检察院充实办案力量,加强业务培训,保障了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工作的顺利进行。坚持依法办案和教育挽救相结合,深入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案方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共有73个基层检察院被命名为国家或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二、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全省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关于反腐倡廉的整体部署,不断加大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五年来,共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12591人,其中涉嫌贪污贿赂犯罪8784人,涉嫌渎职侵权犯罪3807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9.03亿元。查办大案要案5821人,其中贪污贿赂10万元、挪用公款100万元以上特大案件1550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犯罪317人。对李友灿受贿4744万元、马向景、任晓峰贪污、挪用公款5100万元等重大案件的查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按照指定管辖,依法查办了14件外省市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其中包括2起省部级领导干部犯罪案件,得到中纪委和高 检院的充分肯定。积极探索新的办案机制,首创了“办案工作区”模式,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机关推广了这一做法。加大追逃力度,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17人。认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依托监管场所,建立警示教育基地16个,进行预防警示教育720次,有30万人接受了教育。在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提供查询99次。完善预防机制,结合办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建议,帮助相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推动了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的有机结合。
三、加强诉讼活动监督,全力维护司法公正
全省检察机关积极构建五大法律监督体系,全力维护公平正义。在立案监督中,依法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违法立案等问题,监督公安机关立案9827件、撤案718件。在侦查活动监督中,依法纠正滥用强制措施和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纠正意见3242件次。在刑事审判监督中,依法纠正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等问题,提出抗诉970件。在刑罚执行监督中,依法纠正判决后不交付执行和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问题,提出纠正意见1043人次。建立预防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检察环节连续五年保持无超期羁押。去年,开展了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专项检查,监督纠正2215名监外执行罪犯的脱管漏管问题。在民事行政审判监督中,依法提出民事抗诉 4664件、行政抗诉80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868件,对不服正确裁判的3141件申诉案件,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息诉工作。坚持以办案促监督,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1404件。
四、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服务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
全省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的执法理念,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价值追求。
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依法开展专项立案监督活动,重点打击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制假售假、偷税骗税等犯罪,共批准逮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655件1167人,起诉533件1075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共查办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城市建设、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406件。立足检察职能,组织开展了以“访民企,排障碍,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为民营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515万元。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意 见》,完善了深入农村、服务农民的具体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危害农业生产的刑事犯罪,共批捕12846件21548人,提起公诉16610件28382人;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382件588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在729个乡镇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网络机制。去年,结合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制定了《关于依法维护选举秩序,惩治和预防破坏选举犯罪的意见》,保障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
着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立足服务我省重点工程拉动战略,制定了《河北省检察机关服务重点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与开发、承建单位联合,先后在曹妃甸工业区、电厂、高速公路等196个重点项目实行了预防管理责任制,通过项目所在地检察院进驻预防、上级检察院巡视预防,开展警示教育、法律咨询、惩治犯罪、健全机制等活动,提供同步同期、全方位深层次的法律服务,为我省重点工程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深入查办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犯罪。开展了“安全事故类犯罪立案监督”等专项监督活动;加大了对涉嫌安全生产渎职犯罪的查处力度,立案122件208人。加强对环境监管失职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等犯罪的打击,提高了相关国家工作人员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责任意识。
五、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夯实检察事业发展基础
全省检察机关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和保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和《检察官法》,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大力加强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七届历次会议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加大上级院党组协管干部的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上级院对下级院巡视和“廉政谈话”等制度,努力使各级检察院领导班子做到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
积极推进检察队伍建设。着眼于提高广大检察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学习教育活动。制定了《关于以严格公正执法为重点,加强检察业务建设的若干意见》,倡导全员出庭公诉,开展对外交流,举办各类培训班,强化司法考试激励机制,不断加大检察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力度。通过实行干部挂职锻炼,推行检察官遴选制 度,评选优秀公诉人、优秀办案能手,建立复合型、专家型和专门型人才培养机制。五年来,检察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贾春梅、安军旗,“全国模范检察干部”刘根来、杜剑平,“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裴庆东,“全国十佳反贪局”保定市检察院反贪局、“全国十佳反渎职侵权局”邯郸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共有436个集体和1052人受到省以上表彰。
注重执法规范化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规范执法办案为主线,出台了《关于加强法律监督促进规范执法的意见》,建立了案件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考评体系,推行了执法档案制度,初步建立了涵盖执法责任、执法考评和执法监督等内容的制度体系,有效促进了检察人员执法行为的规范化。
基层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上级检察院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完善了基层检察院规范化管理标准体系,对基层检察院实行分类管理。在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基层检察院人员短缺、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紧张、办案经费困难等问题,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五年来,全省涌现出石家庄市裕华区检察院、长安区检察院2个“全国十佳检察院”,有24个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院和先进基层检察院。
六、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保障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全省检察机关不断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拓宽接受监督的途径和方法。认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坚决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及时向人大请示报告检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工作以及重大改革措施。通过走访、座谈、发函、创办《冀检通讯》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共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411件,转办案件179件,并及时反馈了办理情况。配合省人大开展《检察官法》执法检查,邀请660名人大代表对出庭公诉工作进行评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河北电台《阳光热线》直播间,监督检察机关及时办理人民群众投诉。去年,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内司委还深入邯郸、廊坊等地调研,对加强和改进刑事诉讼监督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我们正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工作。
深化检务公开,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修订完善了《河北省检察机关检务公开规范》,依法拓展检务公开的范围、方式。通过健全检察业务环节的“告知制度”、召开新闻发布会,不断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全省检察机关共聘请人民监督员1745人,监督检察机关拟作撤案、不起诉处理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 的职务犯罪案件702件。人民监督员制度在促进公正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增进司法民主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认真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完善内部监督制约。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的长效机制,注重发挥控告申诉检察对内部的监控功能。建立了信访预警分析机制,实行了信访案件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由省人民检察院在全国首创的“视频网络联合接访”制度,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信访局和省委领导的肯定,《人民信访》杂志刊发了这一创新性做法。推行了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行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备案审查制度,规范了举报线索和涉案款物管理制度。推行检务督察制度,强化办案督察、勤政督察和廉政督察,依法查处违纪违法检察人员69人,促进了公正执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全省检察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在服务大局中加强,在规范公开中创新,在提高素质中发展,在破解难题中前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各级人大的有力监督、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也是全省检察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果。五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体会: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 想观念、执法理念,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保证检察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关爱、支持、帮助的理念,积极拓宽接受监督的途径,不断增强执法透明度,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改进执法作风,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法,本着对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办案,切实体现司法为民、司法护民、司法便民。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正确把握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坚持以业务工作为中心,以严格公正执法为重点,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有效发挥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立足检察职能,增强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自觉融入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把服务大局的着力点放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上,不断拓展服务视野,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效果,促进社会和谐和沿海强 省建设。
———做好检察工作,必须着眼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视解决队伍与业务相关联的突出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检察工作中去,不断丰富和发展队伍建设、业务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机制,大力提升检务管理和保障能力,使检察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检察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司法不公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二是法律监督能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检察人员执法水平不高,不善于化解矛盾,影响了执法效果。三是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仍有发生。有的不严格执行法律和办案制度,不注意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有的受利益驱动办案,违法扣押、冻结和处理涉案款物。四是检察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检察人员为民执法的意识淡薄,甚至执法犯法。五是办案力量不足、办案经费紧张、基层建设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绘就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蓝图。全省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届三次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检察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自觉服务科学发展,着力促进社会和谐,注重改善保障民生,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努力做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检察业绩。
2008年,全省检察机关将紧紧围绕确保奥运会安全和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两大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全力做好以确保奥运安全为中心的维护稳定工作。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形象的高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北京地区特别是秦皇岛赛区的奥运安保工作。积极参加严打整治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恐怖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大对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查处力度。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增强执法的社会效果。认真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努力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抓好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平安河北建设。
二、自觉服务科学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严厉打击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金融证券、产权交易、重点项目建设、国有企业改制等领域的贪污贿赂案件,依法追究造成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破坏生态资源的渎职犯罪。坚持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加有效地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三、注重改善保障民生,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最终标准,紧紧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强法律监督。严肃查办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医药购销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重视查办发生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农村综合改革中的职务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司法公信力。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实施监督,重点纠正有案不立、以罚代刑、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滥用强制措施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利用司法权索贿受贿、贪赃枉法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度,重点加强对涉及劳动争议、保险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监督,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五、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检察人员头脑,牢牢把握检 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做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围绕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改善队伍年龄结构,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强化内外监督制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六、牢固树立监督者也要接受监督的意识,将检察权的行使置于有效监督之下。认真履行宪法义务,积极主动地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贯彻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要求。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着力点,确保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
各位代表,全省检察机关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为我省提升实力、增强活力、打造竞争力,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
告
XX年1月14日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柳宝全
各位代表:
我代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XX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严格按程序办事和发挥整体优势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重大决策和省人代会决议,充分发挥常委会职能作用
去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自觉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作为首要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全省工作大局,依法履行各项职权,紧紧围绕重点任务,着力推动工作落实,努力提高工作实效。
着力推动经济增长。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XX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并作出了批准的决定。确定我省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重点保障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和省内重大公益性基础建设资金的需要,加大向民生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针对我省经济运行中的实际状况,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政府XX年上半年计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了抓好项目建设、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意见和建议。为了搞好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常委会在组织专题调研和委托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监督法的新规定,首次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提出了加快构筑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步伐、优化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常委会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第十二次会议专门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建议省政府突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增强内在动力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提高投资效益,扩大民间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是调整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常委会坚持不懈地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去年9月,集中优势力量,直接深入“双三十”单位,逐个进行了执法检查。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双三十”单位履行节能减排承诺情况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在充分肯定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提出要正确处理保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抓投入与强管理的关系,做到两手抓协调有序发展;正确处理抓重点与带全局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整体稳步发展;正确处理抓当前与谋长远的关系,做到标本兼治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政策引导与科技支撑的关系,做到综合配套强势推进发展,对实现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结构调整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省委办公厅批转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着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石家庄等五个设区市及部分县“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的情况进行了视察,同时委托其他六个设区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视察。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视察组的报告,提出了更加注重同步推进产业规划、更加注重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更加注重合理控制城市开发成本、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意见和建议。省委办公厅批转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的情况报告。
着力推动改善民生。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不久,常委会及时开展了执法检查,委托部分市县对政府及相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情况进行自查,同时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情况的报告。省政府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坚持边查边整边改,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促进了食品安全法的普及宣传和贯彻实施。常委会还抓住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的报告,开展了促进就业、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生态环境保护、惠农政策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奖励条款落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执法调研和工作调研。
着力推动行政效能建设。为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行政效能建设情况的报告,结合调研视察中了解到的行政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省政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对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监督,搞好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巩固扩大“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和执行力建设,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常委会坚持党管干部与依法任免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按程序办事,全年共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5人,圆满实现了中央和省委的人事安排意图。
二、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常委会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提高立法质量,为全省大局服务。一年来,共制定法规4件,修订2件,批准较大的市和自治县制定的法规和条例9件,对3件法规草案进行了初审或二审,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的立法调研或法律草案征求意见6件,审查备案地方政府规章19件。
针对我省产业结构偏重、增长方式粗放、减排任务艰巨的实际,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河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重点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与管理、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促进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推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法制保障。根据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增开工民用建筑逐年增长的实际,制定了《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点对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进行了规范。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常委会制定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明确规定坚持平等就业、就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原则,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度和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为了促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常委会修订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就推进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权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学校安全等作了进一步规范。
为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依法保障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常委会制定了《河北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对投资领域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常委会还对我省实施水法办法、实施消防法办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条例修正案进行了审议。、常委会注重提高法规质量,在立法案的审议中,坚持和完善了专门委员会专门审议、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和常委会会议集中审议制度,规范了立法审议程序。对于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立法,坚持召开有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参加的立法听证会、论证会进行研究论证。为使修订的河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更加符合实际,常委会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切实提高了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法,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和经常性工作。常委会切实把监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履行监督职能,一年来,共听取和审议省本级“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5项,开展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5项,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突出监督重点。常委会一方面继续加大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双三十”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监督,另一方面坚持把“三农”、食品安全等问题作为监督重点,认真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组织执法调研等活动。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等意见和建议。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省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法律学习宣传和培训力度、抓好源头治理、完善监管体系和机制、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等意见建议。为促进我省林业发展,组织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专题调研,专门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林业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常委会还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畜牧法执法检查和农田水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草原生态建设等情况的专题调研。
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是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打击刑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严打工作合力等意见建议。为促进公安交警改善执法工作,常委会对公安交警涉路涉车收费罚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强队伍教育管理、统一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与收费罚款彻底脱钩等建议,推动了问题的整改。为促进深入查处徇私枉法、失职渎职行为,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检察院关于加强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了加强反渎职侵权队伍建设、增强全社会反渎职侵权意识、加强与司法、执法部门联系沟通等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律师法执法检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增强贯彻执行律师法的自觉性、加强律师队伍监管、优化律师业发展环境等建议。继续开展了旁听和评议省法院庭审活动,制定了组织省人大代表旁听评议法院庭审暂行办法。制定了办理申诉控告件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申诉控告件的办理程序。全年共受理人民群众涉法涉诉申诉控告192件,对其中的56件进行了重点督办。
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5周年之际,对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我省相关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和省政府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我省若干规定的情况报告,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稳定、加大帮扶民族地方发展力度、加快制定配套法规规章等建议。常委会还对人民防空法和我省实施办法、省人防工程维护与使用管理条例、水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
完善监督方式。常委会坚持把执法检查与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相结合、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议意见与督促整改落实相结合,丰富拓展了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开展农业法、食品安全法等执法检查基础上,听取政府相关报告,使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全面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议意见。连续两年对“双三十”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进行跟踪监督。为保证执法检查深入扎实,在开展“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执法检查时,以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为主组成执法检查团,还选配一些业务技术骨干参与检查,直接深入被检查单位,按照检查项目类别责任到人,集中查与分散查、明查与暗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新闻媒体全程报道与群众满意度调查相结合,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为促进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常委会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仅一个月后,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有效开展了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反响。
增强监督实效。常委会把增强监督实效作为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坚持对会议议题提前调研,认真阅读会议文件,有针对性地准备审议意见;在审议中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对比较集中的审议意见和重要问题,认真交办,督促“一府两院”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常委会作出报告,促进了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去年7月份以来,分别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审计报告所涉及问题整改情况、落实农业及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律师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情况和省法院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暨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整改情况等四项报告。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整改工作严肃认真,成效明显。
四、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常委会始终把做好代表工作、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强沟通协调,强化服务保障,切实增强了代表工作实效。
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有效服务。常委会认真组织代表活动,积极搭建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平台。做好代表培训工作,去年对190名省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积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支持代表持证视察、联合视察。密切与代表联系,实行常委会会议情况向省人大代表通报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提供信息资料,扩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安排与会议议题相关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共邀请74名全国人大代表和40名省人大代表分别列席省人代会和省人大常委会会议。
充分发挥代表闭会期间的作用。常委会在制定立法计划时,充分考虑代表提出的立法项目;在起草审议法规案时,邀请代表参加并尽可能吸纳代表意见和建议。在组织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活动中,尽量扩大代表参与规模,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全年共有77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组织500多名省人大代表参加了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
增强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实效。为提高议案建议的质量,常委会加强与代表联系,积极为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提供资料,搞好指导服务。在办理代表建议时,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分类交办,及时跟踪督办;完善办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承办责任制,加大重点建议办理力度;把办理建议与改进工作相结合,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时效和质量。去年4月,组织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活动,对29名提出优秀建议的代表和15个先进承办单位进行了表彰。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别听取审议了省政府、省法院和省检察院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报告,就改进办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目前,代表提出的5件议案和613件建议,已全部按时办理并答复代表。
五、紧紧围绕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大力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常委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并以此作为依法履职的重要保障和有效载体,扎实推进,务求实效。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来,全面提高履职水平。认真抓好常委会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回头看”,结合人大工作实际,促进整改方案的落实,巩固和深化了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思想认识,认真查找和解决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重新修订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完善规范了议事决策制度和机制。坚持在常委会会议期间举办法律讲座;抓好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结合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做好人大宣传和人大理论研究工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年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2547件,接待群众来访1693人次。积极开展对外交往,认真做好出访和接待外国地方议会来访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常委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立法工作尚需进一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着力增强法规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地方特色;监督工作有待进一步按照监督法的要求,严格落实有关监督程序,改进监督方式,在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代表工作需要在拓宽知情渠道、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常委会自身建设需要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与时俱进。
各位代表,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省人大常委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依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在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中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全面贯彻中央决策和省委部署,依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精神上来,通过依法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项职权,积极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全面落实,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要继续做好“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和“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两项重点工作的跟踪监督,严格落实“双三十”单位承诺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围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等重大课题进行调研,适时安排专题调研、检查和视察活动,听取审议相关报告,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推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落实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立改废并重,增强法规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立法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立改废并重,突出地方特色,使各项法规同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围绕确保到XX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把清理全省地方性法规作为今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根据不同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分类进行处理,解决现行法规中存在的明显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根据五年立法规划,抓紧研究制定XX年立法计划。努力扩大社会公众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对于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必要时召开立法听证会、论证会,提高立法质量。重视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新颁布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为法规的实施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深化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进一步调整思路、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努力在增强实效上下功夫。紧紧围绕事关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调整结构、推进城镇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等专项报告,听取审议省法院关于民事审判工作情况报告。继续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监督,做好“十二五”规划审批前的调研准备。深化预算监督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发挥好审计在预算监督中的作用,认真督办审计揭示问题的整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今年主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促进就业,以及“双三十”单位节能减排、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等方面开展执法检查。继续开展人大代表旁听评议法院庭审活动。对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监督,有针对性提出审议意见,抓好审议意见整改落实,大力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切实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深化代表工作,充分调动代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进一步密切与代表的联系,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列席省人代会制度,坚持国家机关向代表通报重要情况制度,积极为代表知情知政创造条件。省人大常委会、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开展的立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查等活动,要请相关代表参加。认真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组织好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为代表在会议期间听取和审议各项报告,提出议案建议创造条件。加强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工作,完善办理工作机制,明确承办单位、承办时限、办理效果,并及时向代表反馈,推动代表关注问题的有效落实。继续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的评选工作,充分调动代表和承办单位的积极性。
———加强常委会和机关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水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注重与人大履职相关的法律、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学习,形成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重点抓巩固提高、抓深入拓展、抓长效机制,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切实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综合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加大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更加理解和支持人大工作。重视人大理论研究,加强对市、县人大工作的指导,注重学习借鉴外地人大工作先进经验,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国情-中国网 guoqing.china.com.cn 时间: 2011-12-14 发表评论>>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北省省长 陈全国
各位代表:
从今年(2011年)开始,河北省将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危机、化危为机,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
——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万元提高到2.8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0.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30.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182.8亿元,增长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50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921.8亿元,分别增长2.5倍和2.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31.1亿元,增长1.3倍。
——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20亿元、是2005年的3.5倍,旅游业总收入突破91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服务业增加值6850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以上,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超额完成。
—— 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连续七年丰收、去年总产接近600亿斤;蔬菜、畜牧、果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8%;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省级新民居示范村达到3000个。
—— 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三年打基础”工作圆满完成,实施了256项重大城建项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相当于前7年的总和,新增城市道路2500公里、绿地面积1.2万公顷,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增加24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显著增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民生得到明显改善。
——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07公里,比2005年增加2172公里,跃居全国第3位;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300公里,比2005年增加400公里;黄骅综合大港顺利开航,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河北航空公司成立运营,4个机场相继建成,3个机场加速建设,旅客吞吐量达到30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6倍。南水北调河北段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72万千瓦、达到4215万千瓦,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基本形成。
——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医药卫生、农村、文化、行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河北钢铁、冀中能源进入千亿元级企业行列,五年新增上市公司32家;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启动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步伐加快,五年新增国家级开发区4个,实际利用外资170.7亿美元、年均增长13.9%,进出口总值完成1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0%。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107元提高到161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82元提高到551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678.4亿元、增长1.2倍;五年城镇新增就业26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4.1万人;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扎实推进,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4.5%,城乡低保标准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为43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解决了130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84万人实现了脱贫。
——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公共文化事业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平安河北建设成效显著,“护城河”工程深入实施,圆满完成北京奥运、国庆六十周年等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援助四川平武建设任务提前完成,援疆、援藏工作顺利推进;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局面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档案、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地方志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辉煌,成就令人振奋。“十一五”时期在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这五年,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是河北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河北省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河北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河北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对于我们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河北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从国内形势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发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从河北发展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秦唐沧地区发展规划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加快,河北省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国内“南资北移”呈加速趋势,河北省具有吸引资金和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北省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效凸显,有利于更好地聚集要素、聚集产业、聚集财富,凝聚和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压力较大,节能减排约束强化,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面对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发展、谋发展;面对千载难逢的有利条件,我们要增强进取意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攻坚克难,奋发有为,努力使河北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科学发展、走向富强。根据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河北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双重任务,构筑环首都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进程,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十二五”时期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生产总值预期突破30000亿元、年均增长8.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可比增长 11%,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1-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5%,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等方面,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保位赶先、跨越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惠及民生、和谐发展的要求,是积极的、也是可行的。所谓积极的,就是从应对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需要出发,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所谓可行的,就是从经济增长的潜力、内外发展的环境看,能够确保目标实现,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这样安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了空间,又有利于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引导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来。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积极促进城乡消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引导城乡居民增强消费意识,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身、养老、信用、网络等新型消费,努力把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力争“十二五”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8%。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引导投资向改造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倾斜,“十二五”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快出口结构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期间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
(二)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一产。坚持完善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增产计划,确保“十二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力争蔬菜面积达到2500万亩、设施菜比重达到60%以上、京津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壮大畜牧、果品等优势产业,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果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做优二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钢铁、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促其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力争“十二五”末省内规模前10位的钢铁企业占全省总产能的比重达到75%以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15%左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到“十二五”末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定有序地淘汰钢铁、煤炭、水泥、玻璃、造纸、制革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做大三产。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和社区的服务业,着重抓好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力争“十二五”末,金融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
(三)以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关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持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在积极为京津搞好服务、全方位深化京津冀合作的同时,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选择毗邻北京、交通便利的14个县(市、区)重点突破,建设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高层次人才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新兴产业示范、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聚集产业和人才,带动周围区域经济发展,逐步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经济发达的新兴产业圈、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圈、独具魅力的休闲度假圈、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舒适怡人的宜居生活圈。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结合实施秦唐沧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选择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近海临港、区位优越的县(市、区),实施11县(市、区)、8功能区、1路(滨海公路)、1带(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推进计划,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逐步把沿海地区建设成实力雄厚的临港产业带、风光秀美的滨海旅游带、海蓝地绿的海洋生态带、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加快发展冀中南经济区。推动石、衡、邢、邯4市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建设“一中心、两轴、三基地”,以石家庄为中心,强力推进大西柏坡、正定新区、环城水系、临空港产业园区、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做大省会城市;以京广(京珠)、京九(大广)沿线为主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邯郸冀南新区、衡水滨湖新区、邢台新兴产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区域增长新优势。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开发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以优势产业、重点企业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四)以强化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为保障,构建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支撑体系。加快航空业发展,做大做强河北航空公司,改造扩建石家庄机场,打造成区域型枢纽机场、北京主要分流机场和备降机场,推进邯郸机场改扩建和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新机场建设,谋划建设沧州、邢台等机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业,“十二五”末航空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0万吨以上;加快铁路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为重点,完善铁路网络布局,“十二五”末通车里程达到800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00公里,实现所有设区市通高铁,形成环北京的“一小时交通圈”、以石家庄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加快公路建设,“十二五”末实现所有县(市、区)和主要经济区、主要旅游景点通高速公路;加快港口建设,提升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功能,“十二五”末吞吐能力达到8亿吨,形成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现代交通大格局。构建重点项目支撑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谋划建设一批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投资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十二五”期间,省级项目库重点项目保持在10000个以上,各设区市一般在1000个以上,各县(市、区)一般在500个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构建政策环境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土地、财税、金融、环保、技术、人才、审批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做到低门槛、零注册、轻税赋、少检查,最大限度地打造政策、环境梯度差,使河北真正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热土,成为各方面人士向往的环境宝地、生活佳地和创业福地。
(五)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坚持科学性、长远性,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按照精心、精细、精美的要求,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城市汇集,每个设区市建成2-3个高端产业聚集区,推动城市聚集能力上水平;加快实施园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工程,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全年城市和县城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好于一级标准天数明显增加,推动城市环境质量上水平;加快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讯、商贸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县市政设施完好率分别达到90%、80%以上,推动城市承载功能上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力争到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居民住有所居,推动城市居住条件上水平;加快城市景观整治和建筑美化,每个市打造3-5个、每个县打造2-3个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标志性景观,推动城市风貌特色上水平;加快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数字化、信息化,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服务上水平,努力建设繁荣舒适的现代化城市,力争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4%。推动新民居建设有序开展。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类型多样、培育产业、政策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完成10000个以上行政村的新民居建设任务,规范落实好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探索走出一条既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又集约节约土地的新农村建设好路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着眼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抓好石家庄、唐山2市城乡一体化试点,抓好环首都14县(市)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建设,抓好冀州、任丘、巨鹿、涉县等12个县(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力争“十二五”末县域生产总值突破20000亿元。(六)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公共财政体系、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行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政治上放心、思想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放胆、工作上放手,鼓励大、中、小各类规模的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一、二、三产业等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竞相发展,力争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左右,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65%以上、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70%以上。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强与京津地区的融合,实施和京津地区错位发展的方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管理、消费转移;瞄准沿海省份,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转移;瞄准境外海外,面向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到2015年引进省外内资5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0%。
(七)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手段,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切实抓好重点人才工程。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家园”建设,着力抓好京津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抓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新型工业化人才、现代服务业人才、城市建设人才、民营经济人才、沿海发展人才的培养开发,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十二五”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800万人以上。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学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一批资源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十二五”期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八)以建设文化强省为载体,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建设领域,着力培育一批资产超50亿元、100亿元、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科技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基本建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等新兴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对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推出一批文艺精品,打造一批燕赵文化知名品牌,“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1500亿元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九)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到201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巩固率达到9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37%以上,建成2-3所国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力争“十二五”末农村卫生服务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竞技体育实力,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和60%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全面建设和谐河北。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建立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制定实施河北省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3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以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到1280万人、357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9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40万套,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基本完成30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任务;切实做好残疾人、孤老、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力争完成造林面积2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0平方公里,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海岸线、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切实解决饮用水、空气、土壤、噪声污染等突出问题。切实强化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省”创建活动,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贯穿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严格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督办和责任追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努力打造平安河北。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积极做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序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有全省人民的团结奋斗,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一个更加富饶、更加秀美、更加幸福的新河北必将展现在燕赵大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眼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迈出新步伐、通胀预期得到有效管理这个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确保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可比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支撑、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抓手,切实抓好计划安排的投资2600亿元的1000项省重点建设项目。做到紧盯紧办,抓住时机积极与国家部委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计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河北,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等要素向河北倾斜;全力推进,加强协调,科学调度,强化土地供应、资金需求等要素保障,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确保400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计划、500个项目开工建设、200个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以项目建设带动各类投资快速增长,力争年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40亿元、增长18%以上,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500亿元、增长20%左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对标行动”,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实施1000项技改工程。钢铁工业重点抓好减量、提档、整合,大力发展汽车、家电、船舶、航天用材等精品钢材,做好曹妃甸京唐钢铁二期、渤海钢铁、石钢搬迁等项目前期工作;装备制造业重点抓好唐山高速动车组、山海关船舶制造、长安汽车发动机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石化工业重点抓好石家庄炼化800万吨扩能改造、华北石化1000万吨油品质量升级、沧州炼化、中捷石化扩能改造、宁晋盐化工等项目建设,力争曹妃甸1000万吨炼化基地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建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重点发展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以核心引领为关键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快推进保定国家新能源、邢台光伏发电、张承风力发电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廊坊、秦皇岛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新材料、承德钒钛新材料、唐山钛材料、邢台碳材料等项目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增长25%以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双三十”示范工程,推进100项节能技改、200个污染减排项目建设,对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1000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全程监控,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下降 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削减1.5%;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抓好唐山湾新城、黄骅新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四个生态示范新城(新区)建设。以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毗邻京津优势,打造环首都科技谷创新平台,加强与京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钢铁、能源等10大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电动汽车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力争新增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专利申请1200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
(三)着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再夺粮食丰收。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快建设39个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力争粮食单产、总产稳定增长。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大力培育乳品、肉类、粮油、果品、水产等产业,深入实施“百龙腾飞工程”(100个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突出抓好今麦郎、金海粮油、福成集团等366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520亿元、增长15%以上,带动农户46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坚持建网络、创品牌、进城镇、上超市,充分发挥蔬菜生产合作社的作用,加快24个蔬菜产业示范县和环首都蔬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精特高蔬菜比重,确保全省蔬菜总产量达到7500万吨。切实抓好新民居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地推进新民居建设,今年再规划建设2000个新民居示范村。同时,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四)着力推动工业聚集发展。加快工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在充分发挥现有48家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作用的同时,高标准编制工业(产业)聚集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加快推进路、电、水、气、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和产业聚集,每个聚集区尽快建成一批投资1亿元以上规模大、技术高、关联度强的重点项目,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聚集区达到20个以上。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以黄骅港、曹妃甸港为依托,启动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区、110平方公里的曹妃甸新区冀东北工业区,推动钢铁、石化、煤化、盐化、重型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向沿海转移,力争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在财政、信贷、发债、用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港口集团、河北航空、旭阳焦化、新奥能源、长城汽车、英利集团、晶龙集团、美的集团、新兴铸管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1000亿元的达到3家。搞好工业生产运行调节。加强协调调度,推进产需衔接、银企对接,完善省、市、协会、重点企业“四位一体”的监测体系,抓好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煤电油运等要素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300亿元、增长13%以上。
(五)着力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旅游业发展上台阶。加快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开发,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深化承德、秦皇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打响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皇家旅游、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等品牌,力争接待游客达到1.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推动商贸物流业提档次。编制实施环首都、环渤海、冀中、冀南四大商圈发展规划,推进环首都6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6个省级物流聚集区建设,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覆盖面广、高效畅通的现代物流网络,力争物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0亿元、增长18%。推动金融保险业强实力。充分发挥环首都优势,搭建金融对接平台,吸引各类金融保险机构落户河北;强化各级政府的融资能力,做大做强河北建投、国控担保等省级投融资平台,支持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壮大规模,积极稳妥地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开发金融新产品;促使更多的企业上市,力争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达到500亿元以上。推动服务外包业扩规模。着力抓好信息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客户服务、建筑设计等服务外包,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落户河北,力争服务外包业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会展业创品牌。加快建设石家庄、廊坊、唐山、秦皇岛、邯郸、沧州等会展中心城市,组织好廊坊经洽会、曹妃甸投洽会、冀台经济合作洽谈会、邯郸国际采购经洽会等重大节会,提升陶瓷、丝网、羊绒、皮草、箱包等博览会档次,打造河北会展品牌。
(六)着力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坚持不懈地把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引向深入,力争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890亿元、增长18%,大力开展园林绿化、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便民设施、容貌环境和公共服务等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出特色。在聚集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做好经营城市大文章,把城市拆建改造腾出的土地等资源更多地用于产业开发,聚集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加快推进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夜间经济发展,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在惠及民生上实现新突破。完善食、宿、购、健、医、娱等便民设施,改善交通和居住环境,大力实施洁净工程,推进灯光照明工程,扩大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让居民出行更便捷、生活更舒适。在城乡统筹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对周边乡村的拉动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着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服务对接京津上下功夫。力争今年3月底前编制完成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与北京在规划、交通、通信、金融、市场、社保等方面的对接,确保11个新兴产业示范区、5个养老康复基地、8个休闲度假基地、13个观光农业基地开工建设。在聚集临港产业上下功夫。抓紧完成沿海经济隆起带产业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黄骅综合大港二期工程、秦皇岛港西港东迁工程建设,壮大精品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新能源、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在统筹区域发展上下功夫。推动石家庄市充分发挥省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省会城市;推动衡水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衡水湖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加快建设北方湖城;推动邢台市充分发挥紧邻太行山的资源和交通优势,着力发展光伏产业、煤盐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建设冀晋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推动邯郸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矿产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冀晋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
(八)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资产战略重组,支持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河北建投、港口集团、河北航空、高速公路集团等企业进行联合并购、资产整合;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融资大文章,推动开滦集团等主业整体上市,完成港口集团秦港股份上市,力争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以上。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围绕三项要求、五项重点改革内容,选择部分市县在以下方面先行试点:村级实现“三个一”,即一个标准化卫生室、一名具备职业资格的医生、一套基本药物保障制度;乡级实现“三个有”,即有一个标准卫生院、有一支适应农村医疗工作的好队伍、有一套基本检测设备;县级医院探索“三个双”,即经营双轨制、医疗服务双价格、医疗队伍双配备;基本药物供应实现“三个零”,即配送零缝隙、价格零差率、使用零盲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三建”,即为所有群众建立一套健康档案,建立定期检查的制度,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阵地,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惠及广大农民的医改新路子。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扩大三年滚动预算试点,提高支出预算执行效率和均衡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既做到应收尽收、又积极涵养税源;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增多金融市场主体,加快农村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步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水利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村级集体财富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电影、演艺、广电、网络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等其他各项改革。
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带动战略,大力拓展开放平台,着重构建陆海空运相衔接相配套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西柏坡高速、承赤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和滨海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京石、石武、京沪等客运专线和石家庄南站、正定机场高铁站建设;加快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和张家口、秦皇岛、承德民用机场建设,积极做好沧州、邢台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确保黄骅港二期工程今年3月开工建设,提升秦唐沧港口群综合功能,年内新增高速公路449公里、铁路1300公里、高速铁路792公里,通车里程分别达到4756公里、6600公里、881公里,力争民航新增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达到450万人次,港口新增吞吐能力4200万吨、达到5.28亿吨。切实用好内资外资,落实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健全省、市、县招商引资责任制,兑现1‰的奖励政策,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外资企业的合资合作,最大限度地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力争全年引进内资3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狠抓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力争出口总额达到246亿美元、增长12%。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发矿产资源、开展海外并购和工程承包,扩大境外劳务输出。
(九)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到“低门槛”,坚持非禁即入,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条件;“零注册”,对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轻税赋”,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强支撑”,在土地供应、金融信贷、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少检查”,严格控制针对民营企业的各类检查;“重激励”,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县,评选表彰一次百强民营企业,重奖创业功臣和优秀民营企业家,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500亿元、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上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9%、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60%以上。(十)着力办好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重点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稳控市场价格,加强市场价格预警监管,加大农副产品储备投放力度,建立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健全价格应急协调机制,确保市场价格秩序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扩大就业规模,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新增50万人,企业退休基本养老标准月人均提高140元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扩大到50个以上;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新增50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10元。建设安居工程,力争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以上、棚户区改造住房15万套以上,解决30万户以上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启动新十年规划第一批22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确保20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建设饮水工程,年内解决3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教育发展,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10个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开放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义务教育;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毛入园率达到67%;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2%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成45万人的中职招生任务;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文化体育设施,确保河北博物馆、省图书馆竣工开馆,谋划建设河北文化艺术中心,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第13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加快省会体育中心等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基层医疗和计生服务,抓好乡村医护人员培训,完成20个县级医院、15所中心卫生院和6680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8%以上。继续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要深刻汲取惨痛教训,高度重视,痛下决心,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良知,以铁的手腕、过硬的措施,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斩草除根地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树立起河北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信誉。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平安河北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大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援疆援藏、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更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解放思想,在建设创新型政府上再努力。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抓住难得机遇、推动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稳增长、调结构的有效途径,研究解决控物价、惠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增强针对性、富于创造性。
(二)坚持依法行政,在建设法治型政府上下功夫。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做到依法治省、依法办事,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坚持廉洁勤政,在建设责任型政府上严要求。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着力从源头上防治****,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树立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四)坚持求真务实,在建设实干型政府上求突破。做到察实情、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推动发展上,每项任务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牢,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好,只争朝夕、雷厉风行,不说则已、说了就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五)坚持一心为民,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见成效。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将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生倾斜,更好地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衣食丰、居住适、病能医、人身安、出行畅、有所乐,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各位代表,燕赵大地古老神奇、春潮涌动、生机盎然,处处充满着新的希望。河北人民勤劳智慧、质朴勇敢、富有创造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彪炳千秋的辉煌,在新中国诞生的革命岁月里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奏响了激越嘹亮的胜利凯歌,在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建设实践中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精彩画卷,在“十二五”发展的崭新征程中一定会奋勇前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宏伟的事业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待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河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作风,把“十二五”发展的奋斗目标变成美好的现实,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变成丰收的果实,不断夺取科学发展的新胜利,谱写富民强省的新篇章,迎来河北更加光明、更加绚丽、更加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2014年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文)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童建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全省检察机关在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推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职能作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一)严肃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重大部署,加强与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群众举报工作机制,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351件1932人,立案人数同比上升6.04%,其中,查办大案818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厅级干部9人(含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县处级干部4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23亿余元。突出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发生在重大工程建设、国土资源、金融证券、政府采购等领域中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案件,共立案侦查此类犯罪嫌疑人416人。扎实开展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进一步深化涉农检察工作,立案侦查征地拆迁、医药购销、支农惠农等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1439人。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立案侦查行贿犯罪嫌疑人165人、单位行贿14人。
(二)着力加强反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力度的要求,加强市级检察院侦查指挥平台建设,依法查办在土地征用等行政审批,环境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行政执法以及司法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渎职侵权案件。全年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440件949人,立案人数同比持平。其中立案侦查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147件;立案侦查涉嫌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员202人。
(三)积极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发挥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特点和规律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对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领域在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有比较深刻了解等优势,加强对典型案件的剖析,加快警示教育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专项预防、行业预防和系统预防。全省检察机关已建立警示教育基地192个,全年共开展预防教育8584次,提出预防建议2036件,接受行贿犯罪档案查询35523次。根据省委关于“四大攻坚战”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和项目的要求,完善预防工作机制,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280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专项预防;深入企业、园区开展法治宣讲,帮助完善规章制度,积极提供法律咨询,着力增强服务企业、园区发展实效。实施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报告制度,为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预防对策建议。协助省委成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会议专题部署预防工作。开展“送法进军营”巡回法治宣讲活动,加强军地共建工作。
二、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大力推进平安河北建设
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打造“首安之区”的重大部署,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大平安”格局建设。
(一)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职责,依法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33116人,起诉47026人。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从严惩治危害公共安全、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突出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一盗”、寻衅滋事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等,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嫌疑人119人,提起公诉239人。
(二)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着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严厉打击合同诈骗、信用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共批准逮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嫌疑人1732人,起诉2794人。突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共批准逮捕两类犯罪嫌疑人427人,起诉727人。
(三)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力度。严格执行“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提前介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调查,与公安、法院、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刑事犯罪和各种破坏生态建设的刑事犯罪,共批准逮捕污染环境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盗伐滥伐林木罪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196件272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此类犯罪案件43件59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0件64人。
(四)深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开展释法说理、检调对接、刑事和解等工作,把化解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引导群众理性、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办理群众信访案件7472件次。积极探索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推行诉访分离工作机制,推动涉检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解决。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对58名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或亲属提供救助,彰显司法人文关怀。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作出附条件不起诉126人,开展社会调查1897人次,实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等,努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深化诉讼监督工作,积极推进法治河北建设
深入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认真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全面加强对侦查、审判、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一)加强刑事诉讼监督。加强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深入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设,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54件287人,纠正侦查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2422件、不应当立案而立案1766件,纠正漏捕犯罪嫌疑人2926人,纠正漏诉1929人,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书面纠正意见6351件次。加强审判活动监督,严格落实公诉人出庭、量刑建议等制度,注重对量刑畸轻畸重、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等案件的监督,依法提出刑事抗诉504件,对刑事审判中的违法情况提出书面纠正意见1887件次。积极履行修改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羁押必要性审查等职责,充分尊重和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切实履行检察职能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的若干意见》,完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证据审查与认定、案件质量分析、办案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
(二)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坚持维护司法公正与维护司法权威并重,树立依法监督、居中监督、规范监督等民事诉讼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机制,按照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规定构建多元化监督格局,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和支持起诉等监督方式,稳步开展对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依法提出民事行政抗诉214件、再审检察建议926件,办理支持起诉819件,对立案审查后决定不支持监督申请的1233件案件当事人做好息诉服判工作。
(三)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把监所检察工作作为保障人权、维护法律严肃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监督纠正监管场所混管混押、体罚虐待、违规使用戒具和禁闭等违法监管行为1276件次;深化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872件次;加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纠正监外执行和社区矫正违法情况1627人次;加强羁押和办案期限监督,集中清理久押不决案件50件105人;查办司法人员在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35件44人。
四、强化自身监督制约,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
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完善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体系,着力提升执法公信。
(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学习高检院制定的《刑事诉讼规则》、《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和《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3年版)》,教育全省检察人员切实增强人权保障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真正做到按程序执法、依规则办案,努力让规范执法成为每个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
(二)深化内部监督制约。全面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建立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案后评查、综合考评执法办案集中管理监督机制,强化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执法工作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中的违规违法情形。健全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检委会集体决策把关作用。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易发多发问题的执法岗位加强防控,着力防止发生违法办案行为。
(三)深化检务公开。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开通省检察院官方微博,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共有4500余名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在校学生、媒体记者走进检察机关,增强了执法办案透明度。全面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各级人民监督员共监督案件244件,对其中的11件提出了不同意意见,检察机关认真研究后全部采纳。自觉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律师在诉讼中的制约,更加广泛地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五、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能力
牢牢把握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基础性地位,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检察院注重突出检察特色,创新载体和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正风肃纪、机关处室提质提效等5个专项工作。认真抓好克服“四风”问题十二件实事,修订完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以实际成效检验活动成果。
(二)扎实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紧紧围绕干部素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实施、信息化应用等内容,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和专项业务培训,共组织培训110期。举办三级检察院参加的“河北检察讲堂”视频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检校合作,努力提高检察队伍专业化水平。注重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带动作用,47人被评为全国全省检察业务专家。积极探索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落实职业保障制度,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高检察队伍职业化水平。
(三)切实加强检察队伍纪律作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从严治检,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狠抓责任落实。严肃开展省院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深入开展检务督察和执法执纪检查,及时纠正执法不公不廉问题,查处违法违纪检察人员18人。
(四)不断巩固基层基础建设。加强与党委、政府沟通协调,实行一院一策,努力解决影响基层检察工作开展的办案力量、经费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侦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的基层检察院。全省检察机关共有120多个先进集体和240多名先进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张秉文荣获全国“最美检察官”称号,蠡县人民检察院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各位代表:
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检察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认真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实施《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增强服务大局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为“四大攻坚战”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执法司法环境。
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惩治危害民生犯罪力度,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在检察工作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制定实施《河北省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指导意见》,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把执法过程变成联系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权益的过程。
一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人大各项决议和省人大常委会视察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时提出的审议意见,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全省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和高检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全省检察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检察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的有:一是检察职能为大局服务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有效,检察工作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树得不够牢,法律监督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办案质量和效果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检察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高层次、专家型、骨干型人才相对缺乏。三是自身监督制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仍需加强,执法不规范、不文明、不廉洁的现象依然存在,损害了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四是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基层检察院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滞后,执法办案科技含量低,一些检察院队伍老龄化和提前离职离岗占编问题严重,案多人少矛盾突出。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
各位代表:2014年,全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和反腐倡廉的新期待,紧紧围绕省委和高检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政治建检、业务立检、公信树检、素质兴检、科技强检,全面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责,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全力推进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着力服务全省“四大攻坚战”,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围绕我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治理环境污染等重大部署,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努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惩治国有资产运营和管理、国有企业改制等领域的职务犯罪,切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加强对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促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活力,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类犯罪活动,严肃查办和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失职渎职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案件,加大对涉及生态环境案件的诉讼监督力度,促进全省绿色崛起。
二是严肃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工作情况审议意见,突出打击重点,完善工作措施,有案必查、有罪必究,突出查办一批职务犯罪大案要案和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始终保持查办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预防建议,促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三是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治理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危害民生民利的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安宁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完善诉访分离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好群众诉求。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突出整治治安乱点地区,促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四是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着力维护司法公正。继续抓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工作,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对检察机关开展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的审议意见要求,切实加大对执法司法不公问题的监督力度,加强对侦查、审判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是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指导市县两级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推动检察人才整体上层次、上水平。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规章禁令,始终保持对自身腐败问题的“零容忍”,保证检察队伍清正廉洁。
六是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推动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省委和高检院的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各项检察改革,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健全检察权规范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深化检务公开,健全检察人员职业准入制度,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积极探索符合检察工作特点的办案责任制和检察队伍管理机制,努力开创全省检察工作新局面。
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全省检察机关将在省委和高检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奋进崛起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