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三、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全面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诉我们:自然科学证明,无论是宏观客体(生态系统、生物圈、星球、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无限的宇宙)还是微观客体(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以至层子),都作为系统而存在。即: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职业规划服务
将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创业教育,分不同阶段和年级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创业形势、创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以创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性格和专长,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未来所从事职业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专业指导与能力提升服务
学校教师根据高等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志向,开展“因材施教”,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职业能力提升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和提升训练。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同步开设学生自我认知教育课程或讲座,班主任老师、专业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组织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各种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
3、创业信息服务
建立功能完善的大学生创业信息网站。整合颁布符合人才市场、行业、企业、地区经济发展的市场资源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拓宽、汇总与学生创业有关的市场资源信息发布与交流渠道;建立与行业、企业及人才市场交融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市场招聘、实习实践、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创业政策、创业形势、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创业宣传栏、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将重要信息提示直接发给学生个人。召开国家、区域、行业、企业经济态势及发展形势分析会,请专家点评,分析行业企业发展形势及各类创业信息,为学生创业提供参考。
4、创业指导服务
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业教育通识选修课,设立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倡导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校友举办创业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流程。
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请有实践经验的高管人员、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指导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建立高校与高科技园区的合作平台。依托行业或地方政府,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贷款担保、产业贴息等,在场地、资金、创业指导等方面予以切实地帮助。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帮助学生树立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技能。
5.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企业、公司)及高校(教师)和政府部门(国家、地方)等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要依靠法律手段维护和协调各方利益。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教育部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规定;省(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大学生创业有关意见、规定;高校关于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文件、规定等。还包括学校在创业管理、创业信息服务、创业队伍建设、创业市场建设、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
6.困难学生资助服务
建立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困扰、就业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帮扶渠道。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通过重点指导、技能培训、心理辅导、求职补贴、优先推荐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结合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优先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去向,切实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7.调研评价反馈服务
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检验预测机制。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及人才市场需求,并以此指导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和招生计划调整。
建立和完善就业调查网络,广泛调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使用情况、对毕业生的评价、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在毕业生离校时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对学校年度就业工作作出评价,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责成涉及单位提出整改方案。定期召开校友就业专题座谈会,听取对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第三方评价机制。由独立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第三方对高校就业状况进行收集、统计和评价。8.就业服务体系保障机制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所有要素发挥作用,服务体系本身必须要有保障机制,这个保障机制包括:
第一、成立学校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就业服务专门机构抓总,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共青团、教务处、财务处、研究生院、保卫处等部门各司其职,与教育部、省(市)就业指导部门及用人单位相互促进的就业工作格局。
第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专门机构,专业干部、专职人员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岗位从标准和要求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职级待遇,开通晋升渠道,保持就业工作干部队伍相对稳定。
第三,学校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纳入教师岗位管理,定期考核、培训,制定年度培养计划,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鼓励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参加相应的学习和培训,奖励、录用获得人力资源管理就业领域相关资格和证书的专职人员。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倡导、鼓励企业、行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到高校就业服务指导机构交流任职。
第四,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满足就业工作必要的经费支出。校级就业工作专用场地面积达到相应的标准。设有专用的毕业生招聘场地、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查询室、洽谈室等。
1、高校创业服务评价指标的建立
2、大学生创业服务评价方法的制定与选择
第二篇:客服中心服务体系建立
建立客户服务体系的目的建立客户服务体系的目的有三:一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制度来规范服务行为,使其量化、标准化,有助于保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二是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使服务呈流水线式,各岗位之间可以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的目的;三是通过服务体系的建立,使营业部各业务部门的结合更紧密,达到充分的资源共享。
现阶段营业部服务属于粗放型
首先,是基础服务的粗放型。由于营业部客户服务以被动反应式为主,公司在对员工的客户主动性服务上没有规定,导致客户服务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是咨询服务的粗放型。虽然已有部分人员拥有证券投资咨询资格,但期货公司对咨询人员的服务内容并没有具体指标和要求。
再次,是服务内容的粗放型。由于客户的操作风格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其需求肯定具有个性化,但很多营业部在个性化服务上做得并不好。
最后,是员工培养的粗放型。员工素质和技能的参差不齐制约了营业部的发展,在员工培养方面,很多期货公司做得并不够。
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当前营业部的服务从整体上看层次还比较低,因此,建立期货公司营业部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出为客户服务的具体内容,各类客服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相应的考核方法和监督机制是当务之急。
第三篇:浅议高校新生入学成长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浅议高校新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一. 建立高校新生成长档案的必要性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可以从扩招入手,教育的大众化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为学生越来越多,所以要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管理,这个时候成长档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2.提升高校新生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能力的必要措施。
写点儿独生子女、贫困学生、问题学生刚入学存在的心理问题,自我认识不足等因素,个性化的成长档案可以帮助他们更微观地提高自我认知,也能够对身边的同学起到正面或者负面的提示。
3.高校学生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的有效手段。
原来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谈心,交思想汇报等等,过于滞后,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多样性的要求,建立学生成长大难是学生工作者工作手段的创新,与时俱进的表现。
二. 高校新生成长档案的具体内容
1.内容形式(多样化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定期交照片,写写心情纸条,不用拘泥于以往档案的形式,主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2.基本情况(这个比较死,主要是以前的东西,写点儿入学后能拿到的第一手档案主要是自然情况。)
3.诚信记录(出勤情况、多方面的反映、奖惩情况,相关专业课负责教师的评价、评语)
4.课余实践(这个比较好写,可以从挖掘点儿学生潜力,确定培养方向入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5.定期进行综合评估(主要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有助于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变化,老师可以定期写评语并反馈给学生本人或者家长)
三. 高校新生成长档案的管理与应用
这个帮不了你了,自己考虑一下怎么写吧,可以发挥你的特长,比如电子化管理了,如何定期进行比对查询,如何丰富内容与形式,如何加强私密性管理等等。
四. 建立高校新生成长档案过程中的建议(需要注意的问题)
1.高校新生要正确认知成长档案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从学生角度写,摆好心态,才能专注文化可的学习,正确认知自己,及时改进问题才能挖掘在学习中的潜能。)
2.学生工作者要自始至终保持对新生成长档案的密切关注,并且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来做。(从学生工作角度者写)
3.充分发挥成长档案在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从日后找工作,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写。)
五.最后写个小结,几句话,收个尾就行,发点儿感慨,联系联系宏观大环境就行了,什么和谐社会,与时俱进都往上面罩。
第四篇:运维服务体系建立实施方案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 运维服务体系建立、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涟水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的《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甲乙双方共同努力,围绕“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区化管理、全面化服务”的用户服务工作思路,建立以客户服务经理制为核心的运维服务体系,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内容(一)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内涵
在运行维护服务工作中实行“区域划片,人员包干”的责任管理制度。要求全体运维人员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管辖区域为单位主动贴近用户,为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有线数字电视、有线宽带等日常维护安装服务,接受用户的咨询和建议,指导用户使用各类数字电视业务,并向用户推广公司各类业务。
(二)客户服务经理制的作用
总的来说,客户服务经理制既有利于完善数字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又有利于加快建立数字电视市场服务体系,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贴近生活,提高广电服务质量,提升市场运营能力,让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的数字电视用户,是适应时代要求、建立广电现代化新型运维服务体系和数字电视市场营销体系不可或缺的重点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有下列十大作用:
1、缩短维修半径
2、提高响应速度
3、提升服务水平
4、维系客户关系
5、促进业务宣传
6、挖掘潜在市场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7、加快市场营销
8、打造服务品牌
9、美化公司形象
10、提高管理水平(三)工作模式
客户服务经理制采用“社区经理-维护组-服务站”的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如下:
1、社区经理:对管辖区域内的用户数进行分析统计,划分服务片区、配备社区经理。社区经理负责完成该片区内的电缆网络优化和维护、个人用户的安装及维护服务、宽带个人用户的安装及维护服务、数字电视业务推广及营销、网络安全传输等工作。
2、维护组:在片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维护区域及用户特点,以每3~5片区建立一个维护工作小组,设组长一名。维护组组长负责维护片区内部的工作协调与管理,组织大型网络优化、抢修工作。
3、服务站:维护工作小组统一由属地运维服务站管理,统筹管理属地各维护组和社区经理的运维服务工作。各服务站在运维服务部门指导下工作,运维服务部门负责运维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工作规范
乙方根据甲方的统一要求,并在甲方的指导下,结合乙方当地实际,建立符合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包括管理、技术和营销等三类,应包含的工作规范如下:
1、管理类
(1)《用户服务承诺书》(2)《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3)《运维服务考核实施方案》
2、技术类
(1)《有线数字电视安装管理程序》(2)《网络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宽带网维护抢修规范》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4)《网络应急维修管理程序》(5)《用户报修处理程序》(6)《网络维护维修管理程序》(7)《机顶盒售后服务管理规定》(8)《服务信息传递处理程序》
3、营销类
(1)《机顶盒销售流程》
(2)《数字电视业务销售操作流程》(3)《数字电视节目授权管理规定》(4)《VIP用户服务管理规定》(五)服务形象
统一对外服务形象,包括统一工作服、统一工作牌、统一工作名片、统一对外宣传品、统一《客户服务手册》、统一服务工具配备、固定社区经理电话号码等。
(六)机顶盒售后维护服务
乙方与机顶盒厂家共同承担机顶盒售后服务工作。其中乙方做好机顶盒售后服务的管理工作,按照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履行相应的维护和监督管理责任;机顶盒厂家承担具体的机顶盒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售后服务维修网点建立、为用户提供机顶盒售后维护服务、接受乙方的监督和管理。
甲方可对机顶盒售后服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检,对于服务不到位及用户投诉的情况,可参照售后服务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对乙方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建立和实施
乙方根据甲方统一的要求,在甲方的指导下,结合乙方当地实际,建立和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1、工作准备阶段
确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落实及阶段考核;结合实际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计划。
阶段目标:撰写调查报告,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计划。
2、制度学习阶段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客户服务经理制相关资料,包括相关运维业务流程及管理规定,选派管理人员到甲方培训。
阶段目标:了解客户服务经理制业务流程,运维组织结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3、试运行阶段
确定客户服务经理制的试点地区,对社区经理进行上岗培训,按客户服务经理制模式进行试运行。
阶段目标:选择试点地区试运行,总结试运行阶段工作。
4、全面实施阶段
在充分总结试运行阶段的基础上,划分服务片区、确定社区经理、统一服务形象、公开服务承诺,全面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阶段目标:全面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5、总结改进阶段
跟踪客户服务经理制运行状况,调查用户满意度状况,针对客户服务经理制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逐一解决。
阶段目标:实现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其他事项
1、运维服务工作是客户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还需要建立健全呼叫中心服务体系、运营支撑系统,为优质服务提供保障。
2、本方案为《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
3、本方案根据乙方运维服务体系建立的实际情况,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作适当调整。
甲方: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盖章)
签约人(签字):
签订日期: 2011年6月15日
签约人(签字):
签订日期: 2011年6月15日
乙方:涟水县广播电视台
(盖章)/ 4
第五篇: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及完善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及完善
周素萍 赵京华 张亦明 杨斌
【摘要】本文对构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环境治理六个子体系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建议,力图使我国当前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 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公共教育农村公共医疗卫生 农村公共文化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公共服务是指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在充分考虑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维持本国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农村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从政府公共管理实践来说,是指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界定、确定供给标准和供给方式以及选择供给者的管理行为。本文认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应由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六个子体系构成。
一、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社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农村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先行。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各涉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
2.切实落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责任。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建设与管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明确市、乡镇(街道)、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事权,建立事权与责任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负责制。
3.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既可以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等激励手段;也可以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市场机制原则;还可以实行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办法,以吸引、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4.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所以,政府要在政策上积极做好引导。一是各乡镇在制订村镇发展规划时,要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充分征求和吸纳农民群众的意见。二是要坚持群众自主原则,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农村公共教育
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是指政府或公益组织为新农村提供的面向全体公民的各类免费教育或培训,它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公共教育的目标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我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农村公共教育体系: 1.加快形成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供给的投入机制和投入力度。要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优化投入结构,重点投入基础教育,确保基础教育经费的增长,建立稳定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2.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虽然政府是农村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主体,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和个人参与到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中来。
3.加强农村公共教育资金管理。为了提高有限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将基础教育经费全部实行预算统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使用效益和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资金管理。将原来各种教育集资、教育维持费、杂费合并,按合理标准,实行 “一费制”,并列入预算安排,统一编制、统一管理。4.扎实开展农村公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村公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目标是,要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农村公共医疗卫生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产品主要指农村地区的疾病预防、基本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
1.建立预防为主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以村卫生室为基础,健全区、县乡村相结合的涵盖疫情监测体系、报告制度、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和经常性项目在内的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改革投入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公共卫生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确保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2.积极培养和留住农村卫生人才。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要以农村卫生服务改革目标和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指导原则。建议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制度。二是定向培养适用人才。三是鼓励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培养人才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因此,政府应以人事制度和投入体制的改革为突破口,以开展技术扶贫、技术教育等为手段,吸引和留住农村卫生人才。
3.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将生态与经济、社会和家庭的协调发展,作为农村创建的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农民治理脏乱差,破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意识。
4.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支持和推进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减少管理成本,确保医疗保险金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大致公平的医疗服务。扩大城镇医保覆盖面,增加报销比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社区服务网络的有效利用;加快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保障。
5.构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政府应加大力度构建和完善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所谓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是指区、县级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经营的医疗保健网络结构组织。其中,区、县级卫生机构为的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间枢纽。构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可以在药品采购、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组织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也会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三级预防工作、双向转诊工作层层落实,节约公共卫生支出成本。
四、农村公共文化
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作为向农民提供教育、知识、审美熏陶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功能作用。1.制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已经非常完备,重点是使政策落到实处,增强政策的执行力。一是以行政手段为主要手段。农村公共服务文化体系是以公益性为出发点的,政府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要配合以经济手段。通过分析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很大的问题出在“资源”上,保证资源充分供给的关键在于经济支撑,所以经济手段是保证整个文化政策执行力度的重要方法。三是还应该适当采用思想诱导手段。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也缺少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氛围,思想诱导手段对于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平台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根本。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广播电视台、学校等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又不仅仅是图书馆、文化站等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也包括软件设施建设。
3.优化农村文化服务基层工作人员的文化结构。各乡镇可将文化、农技、司法、广电、学校等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配备文化人员,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一是加强培训。培训是提升现有农村文化人才素质与水平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快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有效保障。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让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投身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其次,要强化竞争和业务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农村社会保障
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其中,社会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为目的,社会保险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目标,社会福利属于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是针对特殊对象的政策性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则居于核心层次。
1.建立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是建立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建立的目标是:基本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和保障水平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以社区为依托,由点到面,逐步发展,最终形成适应农村不同类型经济地区各类劳动者的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政府给予资助,发挥资金利益导向作用,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将过去以乡村为统筹单位改为以区、县为统筹单位,增加抗风险和监管能力。三是建立并切实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的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2.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3.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扩大筹资渠道,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在资金筹集上建立多种形式筹措社保资金,建立国家、地方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投资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参保三方,但要明确三方的合理投资分配比例。
4.提高社会化管理程度。社会化管理是农村社会保障自身的客观要求,要将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逐步转变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事务性工作逐步转化为社会服务。
六、农村环境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主要指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种苗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湿地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等农民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
1.制定农村环境经济政策合理配置资金。农村环境产品的资金来源大致可以从以下渠道获得:政府的财政资金;农村社区的集体资金;私人、企业和银行的资金。依据法律、行政授权,实现和聚敛环境保护资金,使资金重新分配及资金的合理使用。
2.建立农村综合执法体系。农村综合执法体系是以法制为核心通过规划、科技、行政、宣传、教育、行政、经济、协调等手段进行的综合管理。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综合执法体系重点是以法制为核心,通过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功能。通过细分管理权,实施农村环境考核制度。建立农村环境管理的综合执法体系重点是以法制为核心,通过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环境执法功能。通过细分管理权,实施农村环境考核制度。3.培育市场机制。首先要培育市场需求。一是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教育,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挖掘农民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内在需求。二是积极培育农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环境控制与监督。其次是赋予农村社会公众享有的环境权益。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权利:一是知情权,即开辟多种渠道,公布环境信息,使公众了解真实情况;二是监督权,要通过法律规定,赋予公众对损害环境行为的监督权利;三是索赔权,这是环境权益的核心部分。不单是污染受害者,而且是与污染源无关的人,都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向污染者索取赔偿,这是公众进行环境监督的基本动力;四是议事权,这是指公众有权参与经济和环境决策的某些过程。
4.环境治理产品的有效供给方式。农村环境治理作为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混合产品,其提供采用公共和私人相结合的方式,能提高供给的效率。政府可以提供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保护,但政府不一定非要从事公共生产。对于良好环境的生产,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业的契约安排,或与其他公共机构的契约安排,从而为农村居民提供环境保护,而不必亲自介入生产事务。对环境保护而言,提供者主要是政府,而生产者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政府本身、企业法人、公民团体与个人等。具体方式可以是:政府或农村社区的直接供给方式;政府委托私人的供给方式;政府补贴私人或企业的供给方式。
5.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的评价体系。要大力推行农村环境建设的标准化,评价科学化,对农村户用供水系统、卫生厕所、沼气池、畜禽栏舍、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同时健全评价机制,组成由政府、专门机构参加的考评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农村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作为政绩考评的一个重要参数。
总之,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早日实现“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参考文献:
[1]曲江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6月
[2]李晓雁,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现实思考 [J],农村经济,2006年第 6期
[3]罗丹,试论农村公共教育的供给现状与对策 [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4]张顺畅,浅论新农村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 [J],企业家天地,2007年1月 [5]刘卫,谭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经济与科技,2007年 12月
[6]刘华兰,探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J],理论学习,2008年第2期
[7]牛青杨,当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 4期
[8]姜松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J],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第 2期
[9]贾纪磊,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新农村建设 [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 11期
[10]谢根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生产力研究,2007年 4月
[11]宋斌文,略论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 [J],财经论丛,2007年 1月 作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