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2 13: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泰兴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徐兆兰 摘要:本文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析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旨在理清教育科研与教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及其发展品位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高中地理教育科研活动的内涵、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科研教研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创新机制、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这不仅明确了“好教师”是“好教育”的必要条件,更强调了教师在“优先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方针实施中的保障作用。那么好的高中地理教师有哪些特质呢?我们不妨再了解一下高中地理学科的特性,进而去深入体会当今高中地理教师专业需求的特质。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共设置了15门学习科目和八个学习领域,其中地理是唯一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同时,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多元智能”、“范例教学”、“合作探究”等许多新的学习理论,教师如果不掌握这些先进理论产生的背景、指导思想、教学原则、运用方法及其评价标准等,就很难有效地把握好教学设计的要领。再者,在“必修三”和“选修教材”的七个模块中,增添了很多对高中地理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迅速拓宽学科知识的领域。“规划”对教师的定位和地理新课改对教师的需求表明:好的高中地理教师肯定要有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好的高中地理教师肯定要有强烈的专业发展内需;好的高中地理教师肯定要有科学的专业发展路径!然而,目前从高中地理教师的现状来看,在专业发展的认识上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绝大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注意改进教法,转变角色,写写论文,这就是最好的专业发展表现。

二、部分年轻教师认为,自己是名校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领先,只是教学经验不足,听听有经验老师的课就行了。

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认为,职称定了,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再说高中地理在江苏属于B类学科,会考要求不高,高考选报地理的学生不多,课时又少,凭经验上课就够了,地理教育科研是高校和研究部门的事情,我们做不了。

四、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胜任高中地理循环教学,不必在学习理论和发展专业上花太多精力。因此,有时为了升职称、装门面,偶尔也搞一些课题研究,但大多是半途而废。以上种种“表象化、浮泛化、神秘化、功利化、形式化”等认识的误区,其实质就是对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发展路径等认识不透,因此,有必要从分析“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入手,并尝试探究“磨合两者关系,实施专业发展”的便捷路径。

选择从教育科研的角度分析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应该是大家的共识,为此,我们必须理清教育科研与教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品位(品质与级别)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高中地理教育科研活动的内涵、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二、高中地理教育科研的内涵

教育科研,即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培养学生过程的事象进行尝试、整理与分析,从而发现这一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教育行为)。可见,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两个方面,其研究过程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其研究实质是揭示教育教学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主要特征必然是继承性和创新性,即应用间接认识(教育理论或他人经验)反思直接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和经验,其中新的认识即创新,这是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所在。记得培根曾对教育科研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蚂蚁是经验型的,只会收集使用;蜘蛛是理性型的,只会自己织网;而介于两者之间的蜜蜂,其工作过程就是教育科研,因为这是经验和理性的交融过程。比喻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科研要有明确的目标、方向、预案和计划;这一过程至少包括设问、求证、反思、表述四个阶段;实施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必须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即行动者手中的图纸;而过程终端的“表述”即成果的创新性质决定其“增值”的社会效益!与教育科研相关的“教研”,属于学科教学相关要素的教学结构性叙述研究,两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从研究对象看,教研是对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而教育科研则要研究教育领域的所有问题。从研究的过程看,教研是以解决某一维度的问题为期限,而教育科研则要按照预设的方案,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研究,形成预期的成果,通常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从研究的方法看,教研是面对实际境况,有效解决问题的手段即方法,而教育科研讲究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匹配的科学研究方法。从研究的意义看,教研的价值在于随机解决教学过程的实际问题,而教育科研则是要形成可推广应用的创新型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总之,教研与教育科研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科学的研究方案和预期的研究成果,有则科研,无则教研。如常见的听评课、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考试调研等,都是教研活动,而课题研究则是典型的教育科研。

显然,对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品味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是教育科研。高中地理教育科研,是以高中地理教育和教学及相关要素为对象的研究,既研究通过地理学科教学“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研究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同时也研究与教材相关的“地理学科理论”问题,因这些研究对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所以就必然涉及到“教育论”、“教学论”、“方法论”等与学科建设相关的多元系统理论。又因为研究的主体是高中地理教师,所以研究的载体肯定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研究的空间就是广阔的实验室——课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的具体运用视研究内容和目标而定。研究的价值在于不断探索高中地理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创新理论和实践的业绩。

三、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即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这一专门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包括个体专业发展和群体专业发展,内在专业发展和外在专业发展,其中个体内在主动的创造性的发展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个体专业核心竞争力(别人不可替代的素质)的形成是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具有个性特质的“反思”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因此有人说“反思和超越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因为“反思”是研究者的特质,所以“教师成为研究者”是专业发展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这一发展方向、提升发展品位、快速高效地实施发展的路径呢?这就得进一步明确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所谓专业素养,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具体地说,地理专业思想涵盖了地理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德育观和学校观等等。因为所有观念的形成都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印上时代和个体的烙印。例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地理新课程方案的高效实施,高中地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力求符合每一学生禀赋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力求全面发展;师生关系的定位应该符合“合作学习共同体”同伴关系的构建;地理德育应该着力关注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价值观等观念的形成及其相关的社会责任感和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等等;学校观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主体价值的专业取向,而不是受雇佣混生活的取向。地理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四个模块。高中地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分析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应用性知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有关知识等等。而在高中地理新课标中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自然灾害与防治”等等,都是必须补充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对本体性知识起支撑性作用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地理教学论知识。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先进理论实践的空间,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相关教育理论是无法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实践性知识,是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积累的、只可意会不易言传的个性特征极强的“缄默知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是教师知识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完善实践性知识应该比积累与更新地理学科知识显得更为重要。专业文化知识是指广义的普通学科知识,与本体性知识相得益彰。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融合性不断增强,地理学科跨两个学习领域,就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形成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同时又要形成宽阔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地理专业技能主要指地理教学技能、研究技能和创造技能。高中地理教学技能应该具有综合性特质,不仅要有社会科学类常规的组织课堂教学的技巧与能力,还要有自然科学类的演算、实验、制图、考察、规划等技能。根据信息时代对数字地球教学技能的要求,地理教师还必须与时俱进地、创造性艺术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研究技能是指高中地理教育科研的技巧和能力,主要包括:从实践中发现提炼核心问题的能力;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和科学方法设计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成果的能力以及专业引领、合作研究的综合研究能力等等。一般地说,教师积累和筛选经验的能力决定研究的目标,教师对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敏锐度决定研究的价值,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融合能力决定研究的意义,教师的知识结构系统决定研究的层次。创新技能是地理教育和教学的灵魂,所谓创新,就是通过分析研究发现了新的见解或规律,从而形成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是新方法解决了老问题,或从老问题中发现了新的联系等,哪怕一个细小的求异策略也是创新,并不一定是绝对意义上的科技领域重大成果的创造发明。

地理专业态度指地理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个性)与专业自我。这些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体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个性特征,但人文环境的文化熏陶和专业引领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相关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的建构定位及其管理与服务职能的互化对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从专业的思想、知识和技能角度看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高中其他学科全然不同,与同学科的初中学段也有质的区别:专业思想需要重新定位,专业知识需要重新建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创新。这些专业素养新格局的形成与否都取决于专业态度,有了高尚的专业态度就必然会形成与之相关的专业素养,从而决定专业发展的品位,因此专业态度是专业素养的核心元素。

四、高中地理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特质表明:第一,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素质养成是有阶段性的,从初任到合格再到成熟阶段,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优异的专业素养(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在一般的教学实践中自然形成,只能在有意识规划的研究探索型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步养成。这也是因专业发展的三种价值取向决定的。首先,看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其重在获得地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发展,因此特别关注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艺对地理教学的基础作用。其次,看专业发展的“反思取向”,它强调四点:第一,高中地理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主张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反思;第二,强调个性特色的反思;第三,认为反思即生活,专业反思是教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第四,强调教师的个人理论在专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再次,看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其关注点有: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专业发展的生态文化特征,认为地理专业系统的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即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专业文化建设的过程。综合分析专业素养的形成和专业发展的三种价值取向,哪一样离得开教育科研呢? 那么,怎样磨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呢?介于学科性质与发展主体的现状,只能以工作的实践区作为枢纽,从实践中提炼出核心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创新解决问题的路径作为研究目标,在探索路径中学习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反思实践,在反思过程中创新理论,同时形成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新的路径上继续智慧型实践。这种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的过程,就是有效促进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品味和速度,从而产生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交融、持续发展的健康局面,建构起“践—学—思—研—超—践„„”型的专业发展模式。建构这一模式的抓手即“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基本要素有四项:第一是“问题意识”,这是研究者学会研究的起点,这种意识的形成源于我们对每一次地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审视、探究与评价,进而逐步养成从纷繁的各类现象中筛选提炼出与社会需求和教育大背景之间有突出矛盾的核心问题,这种问题才有研究的价值,只要教师具备了这样的问题意识,就能不断形成高质立项课题,说到底,“问题即课题”。当然,有问题意识的老师,必然也能培养出质疑意识强烈的学生,这就是创新型人才的起点素质。第二是“求证策略”,即带着核心问题学习相关理论或智慧型经验,运用原创理论或经过实践诠释演绎出的新观念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一环节对研究方案的设计尤其是对寻求研究问题的支撑理论有决定性作用。第三是“反思能力”,这里的“反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重复式的回顾,而是对教学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视、求证后深刻地反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路径的过程,具有研究性质。只有这种反思才能加深理念和行为的互化,只有在这种互化中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正确的判断,从而决定行为的取舍,进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的强弱决定研究的水平。第四是“表述水平”,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形成文本化或数字化材料的过程,通常是升华研究价值并产生增值效应的过程,这一表达和叙述的水平通常体现出以下几种层次:1,无法用文本表述或说不清楚自己的观念;2,只能在现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大帽子”下罗列一系列事实;3,能够用教育理论证明教学经验的正确性;4,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形成了新的经验;5,推出新的操作性强并使之成为可迁移的经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一、高中地理课题研究的特殊性:1,研究内容的兼容性(因学科的性质而定);2,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因教材内容的可操作性而定);3,研究方法的探究性(因地理信息的时效性而定);4,研究目标的直观性(因高中地理教育科研发展的需求而定)。

二、高中地理课题研究的紧迫性:仅教学领域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就有很多急待研究的大、中型课题,如“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深化开发研究”、“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高中生地理研究性学习策略探讨”、“高中地理创新型教学研究”、“高中地理网络课堂教学研究”、“高中地理范例教学研究”、“高中人文地理合作探究型学习研究”、“高初中地理衔接教学研究”、“高中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等等。至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微型课题研究,只要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人才观等理论去分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许多急需研究的实际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高中地理教育科研文化的建设,校、县(区)、市级教科研机构要通过“管理、参谋、监督、服务”等有效措施促进高中地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需要教育科研,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需要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品位和速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育科研的发展,两者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教育科研不等同于教研。学习者、教育者、研究者三重身份是高中地理教师的职业定位,只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求证策略、反思能力和表述水平,就能把握住地理教育科研的主动权、话语权,进而科学而持续地发展自己,并从中品尝职业的快乐与幸福!参考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中地理新课程设计方案》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心得

进入新课程,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压力的沉重,更感责任的重大,因此,我要不断地思索,不停的探讨,永不停止的实践,才能不被淘汰,要通过多渠道学习不断促进自我发展。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使我体会到教师自主发展应做到:勇于超越、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精于科研、乐于合作。

一、勇于超越——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前提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所提出的“自我超越”,要求“能够不断理清个体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能达到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一个在生理上已经趋近成熟的教师,在心智上仍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一个人的潜能是无可估量的。但现实告诉我们,一些教师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失去激情、使命和兴奋感,进入工作上的“高原期”而不能自拔,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常关注消极的负面的人和事。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首先得唤起教师的自信心。因为“在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地对待自己工作的思想火花,它熊熊燃烧起来,于是,就能造就出一位对教学做出不少自己的独特的贡献,工作上充满灵感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要勇于实现“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首先要分析自我。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经历、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我超越”就要给自己正确定位,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发展是硬道理”,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因循守旧,墨守常规行不通;“好高骛远”,无的放矢也不可取。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奋斗目标,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风华正茂,就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使自己尽早脱颖而出;中年教师,年富力强,要锐气不减,敢于跟青年教师挑战,在实践中施展才华,真正在改革的浪潮中起中流砥柱的作用;老年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理念,进一步更新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在新的历史阶段再创辉煌。

“自我超越”还要付诸行动。目标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实现目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艰辛的劳动。这犹如运动员一样,他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努力和拼搏后,才实现了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诞生了新的纪录。教师写好每一张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参加学术讨论,发表个人见解,执教研讨课程,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参与教育科研,都将使自己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

提高,当我们实现了一个个小目标,经历了一次次自我超越,大目标的实现才有希望,“量”的积累才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善于学习——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保证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者的技巧,并不是一门什么需要天才的艺术,但它是一门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专业”。

“自主学习”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基础上的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质,这里强调的是教师自发的学习和研究,而不是一种“强迫性”的被动学习。它应该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形成了顽强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真正达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我们的教师唯有建立这样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才能把学习当作生活,当作工作,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将学习交融于工作和生活之中。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教师进行学习的方法要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要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通过学习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样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就能更好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当然教师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从书本到书本,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当我们个人的学习进入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无疑会给建立学习型的学校提供有效的学习动力,也给我们的社会树立起终身学习之典范。

三、勤于反思——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动力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指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查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理论的指导下求得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会对后继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些坚持不懈和深入钻研地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们,介绍他们改善教学实践的途径时,其中一条就是,挑选能够带来最高效果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

反思要建立在教师自主自发的基础上,并坚持经常化,“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这样就能真正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力”水平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减少无效的学习或不能实现的主观愿望。要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教学思路,不照抄照搬现成教案,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的得失和他人教学的可取之处。“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就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

上课时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体现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测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遇到障碍,反馈结果偏离,争议造成分歧等,都需教师作出适时恰当的调控,既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全面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上课后教师应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一堂课下来,总有成败得失,“妙笔”之处,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形成“亮点”,“败笔”之处通过分析,“亡羊补牢”形成“起点”。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能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较好地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就一定能够使“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精于科研——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载体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素质,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这是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和可遵循的模式,实验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面对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而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积极进行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

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存在着进行教育研究的巨大空间。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中小学教师搞研究,是有别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我们在这里所指的是研究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在教育科学上已获得解决,但是当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一旦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人,这些问题就经常以新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因此,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要研究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有效,然后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理论。研究要有理论为指导,但理论本身不等于实践本身,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明白研究的真正目的,掌握研究的方向,而不让理论来束住自己的手脚。在研究成果的表达上,要将研究的过程作科学的记录,为读者提供真实的情况,从中悟出道理。

当我们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他就会感到学校是无限宽广的场地,“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欢乐和痛苦,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五、乐于合作——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依托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关系到一代新人成长的综合性实验,在某种意义上说实验必须成功,因此,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的有效机制。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兵作战”的教师不能完全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而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科研论坛、教学沙龙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实现信息资料,计划的共享,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探讨问题的方法,准确地掌握学情,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就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当课堂出现一些无法预见的,从未经历过的教学情境,特别当被学生“问倒”时,教师就应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现实,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在与学生共同体验创造性学习的同时,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总之,经过两年来的教学,在上级领导和同行前辈的指导下,我虽然取得了一些点滴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扎实的教学,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在课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第三篇:《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读后感

最近有幸认真研读了邹尚智的《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一书,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动力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途径,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阐述了教育科研的特点、原则、过程、方法和教育科研的策略,重点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要求,并举以实例说明便于我们教学时学以致用。

学习第一部分后,我了解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特点及意义。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研究活动过程。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它具有以下特点:(1)创新性。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2)实践性。教育科研只有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面向实际,面向教育改革,面向素质教育,着眼于实践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当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这些研究才能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3)、长期性。教育科研的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显现和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具有超前性的,因此不能因为近期效果不显著就否定其价值。(4)、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决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校长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依靠三支队伍,一是专业理论队伍,一支是教育行政人员,另一支是广大校长和教师,他们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学生的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发展。学习本书的二、三、四部分后,我更加深入第认识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教师的态度、情感、各种能力等不断成熟、不断提升,自信心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八个部分:

一、更新教师信念,提升自主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首先,确立科学的教师信念核心,要使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相吻合,要以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论为中心,学习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做到教师信念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其次,还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分析自己的信念与新课程理念的一致和分歧之处,进一步领悟心课程理念。

二、制定专业规划,激励自主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份个性化的“专业导航图”,应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兴趣,定位自己的位置。这主要包括有自我认识与成长环境评估、检测自己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选择教师专业发展路线、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六个步骤。

三、坚持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它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指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查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具体说来包括三个阶段:上课前要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教学思路,不照抄照搬现成教案,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的得失和他人教学的可取之处。上课时要随时发现问题,体现教学机智。上课后要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能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是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另外,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就一定能够使“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实践行动研究,升华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是教育科研的最佳选择。它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完善与优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教师的反思力与创新能力。其操作流程包括:

五、实施教师同伴指导,升华专业发展。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兵作战”的教师不能完全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因而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科研论坛、教学沙龙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互补,实现信息资料,计划的共享,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六、有效管理个体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获取、加工、储存、传播、应用与创新将成为教师强大的竞争力。实施教师个体知识管理,要重视:使用常用的个体知识管理工具、掌握个体知识管理的基本技巧、建立教师的个人学习网、掌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方法以及善于与别人共享知识。

七、建立教学档案袋,挖掘教师专业发展潜力。教学档案袋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进程的一种记录,是对自己的工作成就、风格、态度等全面的高度个人化的描述。其功能是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挖掘专业发展的潜力。因为在收集和筛选反映教师个体的教学效能的材料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实践活动进行再思考,对存储的材料进行再修正,并根据存储的材料对下阶段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因此,教学档案袋不仅是评价教师的工具,更是教师自我反思的有效方法,故而更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坚持终身学习,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将学校视为学习与发展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努力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究的历程中拓展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的质量。新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专业化,教师不仅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掌握关于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投身与科研实践,善于通过教育科学活动不断取得教育科研新知识,探索教育科学新领域。而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则将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第四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师专业专业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学习,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熟悉。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鼓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通过学习,听了王校的关于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我感觉颇深。并深入地熟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在专业发展上还很稚嫩,尚需要重新或有更高出发点的熟悉。在教学教学生涯中,我是一位工作认真,教学热情高的教师。不论是教学工作中,自己在备课方面、教学方面、与学生沟通方面、与家长交换等多方面,我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去完成。本以为自己做的已很好,可是这次学习,让我有机会重新审阅自己这过去的教学,发现还有一条崭新的路,自己应当去走而没有走。这条路就是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我现在着力思考的题目就是怎样样才能在自己已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努力地发展起来,成长起来。经过这次学习,我以为自己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养成长起来。

一、心态思想方面,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位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永葆青春活力,永久有不竭的豪情。有一个得过且过的心态怎样可以胜任呢?所以,我在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份不肯伏输,不肯让步的劲头。我以为从这样的自我强化中,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思想收获。自己碰到困难、麻烦不再寄希望于他人,不再让步让步,都努力去争取。

二、工作实践方面。我深入地熟悉到我要多和身边的同事交换,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果然,当自己向同事们咨询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的工作,比之前更专业化了,我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比之前更专业化了。我的教学比之前更专业化了。

三、数学教学方面。我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不但参加各种培训、比赛活动,我还努力地坚持每学期浏览一到两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刊。在听取专家的讲座与学习中,我感觉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专业化的教学有了足够深入的熟悉。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不断地鼓励我大步向前,勇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希望有机会把自己对专业化发展的熟悉能更完全地更系统地总结出来。

第五篇: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学习心得

《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南青小学马雪娜

《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系统地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内涵、必要性、动力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途径,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阐述了教育科研的特点、原则、过程、方法和教育科研的策略,重点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要求。在此,就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的关系谈一点体会。

一、自觉参与,使教育科研成为专业发展的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参与教育改革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将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对过去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澄清的扬弃教育思想上不正确的东西,走出教育行为的种种误区,从而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教育科研的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于合理的过程。教学与科研互为源头,具有一致性。只注重教学不搞科研,教学难有质的提高,只重视科研不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也难以深入,教学可以为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理论,而科研又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不研则枯,研不实则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并运用研究成果于教学实践,是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能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审视、解决,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践行动研究,升华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从教师的角度构建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活动合理化。行动研究以提高、改进教育实践活动和提高教师教育行为质量为主要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师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与重构。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教师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问题的反思,获取更有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完善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进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实现知识的整合与优化。行动研究整个过程中的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再认识和评价,是教师肯定教学成绩,找出问题和不足的过程。这一过程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从而教学水平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必然会得到逐步提高,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现同伴互助,建设良好的科研氛围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教师同伴互助正是负载着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一价值取向。同伴互助为教师学习提供了条件,可以促使教师持续不断的学习,并接受新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同伴互助,是因为有共同的研究问题和为了某一个问题的教学设计而进行的嵌入式学习。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会激励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会产生创造的思想火花,会使教师产生学习的愿望,会极大地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同伴互助过程中,参与的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不断受到挑战和冲击,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反思和批判自己的教育历程和从中获得的教育经验。在反思与批判中,使这些隐藏在经验背后的缄默教育知识的意义明确化,使教师获得比问题和经验更深刻、更准确、更全面的知识,使教师的经验、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获得明显的提升,增强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加速专业成长。

下载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科研与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问卷调查报告[最终版]

    教育科研与教师发展问卷调查报告 为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推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实;为推进学校主流意识的形成;为加快我校课题重点达标的速度;为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效度;......

    依托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

    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科研:我的专业化发展之梦周 祥 美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摘 要】教育科研能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更有赖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宋鑫 3013212076 摘要: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即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揭示了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范文大全]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062) (“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第三期昆明培训) 一、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就不会有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教......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时代教师的能力结构: 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学科教学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

    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的角色必须转换,教师的教学......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的认识 及自身专业水平分析和发展规划 随着人类文明飞越式的发展进程,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价值有着更为理性,客观的认识,对教育的期望正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