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新基础”学生工作总结
本学期,继续深入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围绕学校“诗意儿童文化”,抓住“新学校建设”为契机,以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年级文化的营造和学生形象特质的塑造为重点,巩固“新基础”研究成果,加快研究速度,追求研究的实效,使我校学生工作走好“全、实、深”之路,逐步追求学生工作的“精、特、美”。
一、日常研究推进梯队成长。
1、班主任培训由浅入深,促理性与实践转化。
本学期共进行了四次班主任沙龙活动。(1)浅处着手,进行学生礼仪习惯培训,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共成长。(2)低处立根,进行与家长沟通艺术的交流,夯实家校联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高处着眼,举办道德讲堂,讲述爱生故事,树立“有爱心、有童心、有慧心”的新小教师形象。(4)深处迈进,探索学业评价与综合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指导完善成长档案袋建设。四次培训活动,由浅入深,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追求和要求,使班主任在沙龙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转化,提升了全体班主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班队课研究点面结合,促全面素养提升。
本学期我们要通过校级研究的导向作用来切实提高我校日常班队活动课质量。以打造班队精品课为突破口,使研究在走稳“全、实、深”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精、特、美”。
(1)骨干先行,点上打造精品。第一梯队教师结成研究团队,以打磨“新基础精品展示课”为契机,以精品课为抓手,示范引领,提升班队骨干力量的素养,使研究走向“精、特、美”,为成为“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做好准备。研究骨干顾俐老师的《春游建议“队队碰”》和查旭霞老师的《唱响春天的歌》,作为精品课展示,受到了华师大李晓文博士的肯定:这是打动学生心灵,也打动在场所有人的班队课,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但同时也暴露出我校研究的短板:首先,课型呈现不多元,除小队汇报式班队课,还应该尝试其他课型的研究;其次,班队活动中的有效互动问题,应更加有向、有效;其三,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有效性的研究。
(2)增加频度,面上铺开研究。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扩大第一、第二梯队的队伍,明确各梯队发展目标、学习和研究任务,通过增加研究频率,培养新的骨干力量。本学期共安排了12节研讨课,由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教师承担校级研究课,校级研究课分成两部分:先确定研究主题,由第一梯队教师先上,然后由第二梯队教师在下一次活动时重建,第三梯队教师在组内跟进。没有研究课任务的教师,轮流主评,每位老师至少有一次完整评课。
增加研究频度,让二、三梯队教师尽快进入研究,迅速成长起来。如三年级苗小芬老师,在年级组内围绕“节假日安排”的主题,连续开放了两节班队课,并且在组内研讨和校级研讨过程中,主动承担主评任务,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所有班主任都看到了他驾轻就熟地班队组织,游刃有余地现场点评,她的成长是我校真实、开放、高质的日常研究铸就的。
其实,现在我校大部分班主任在班队课基本课型的研究上已经较有主张,大部分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也体现出较强的基本素养。
二、专题研究引领高位发展
1、课题研究由小见大,促研究专题深化。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在《学生培养目标研究培育各年级学生特质研究》以及《假日研究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等专题已经做投入研究。三年级组主动承担了《假日研究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这一专题,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安排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苗小芬老师还以《寒假生活我来秀》为主题,面向全体班主任提供了一堂班队课,以展示研究的现状和初步成果。这些专题的研究都隶属于我校德育主课题、常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七彩诗意德育”的实践研究》。
2、班主任素养厚积薄发,促队伍专业发展。
本学期班主任开始重视班级建设资料的积累。在上完班队课后,整理成功课例;班级建设案例的及时记录和反思;班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班主任开始关注和加工这些资源,进而尝试班主任专题论文的撰写。本学期,班主任积极参加了区班主任论文评比。所谓厚积而薄发,正是做好、做足、做细了日常班队工作,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理清研究思路,明晰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3、学期总结百家争鸣,显专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班主任的总结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特点:专题化。大家没有面面俱到地总结工作,而是侧重一个方面来谈自己的经验、体会。有的老师侧重介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交流;有的就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整合开展介绍了经验;有的在学科教学与班队活动之中找到了融通„„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勇敢的尝试,一串串深刻的研究脚印,印证了班主任日常研究中的常态、开放的研究状态和自主、创新的研究素养。
三、文化建设营造成长气息。
1、校园文化体现年段需求。结合新校建设,年级组长带领成员整体设计年级外墙内容:一年级为常规三字歌;二年级为经典三字经;三年级为著名儿童人物介绍;四年级为知名儿童作家介绍;五年级为有名时代先锋;六年级为伟人巨匠。这些外墙内容体现了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求。从习惯导行、到知识涉猎、再到精神引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启迪学生心智,具有引领发展的功能。
2、年级文化凸显群体成长。上学期,已经梳理出各年级的文化。一年级是培养讲文明的小学生;二年级是培养会合作的小学生;三年级是培养有智慧的小学生;四年级是培养有才干的小学生;五年级是培养能自主的小学生,六年级就是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本学期,年级组长在计划中,不仅对本年级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从环境的布置,到活动目标、过程的策划,都进行了整体设计,凸显出了年级文化,彰显出年级学生的特质。并且通过年级文化墙的布置,把原本抽象的年级文化,较为形象地展现出来。各年级文化墙上不仅用标语喊响了各年级文化的口号,还展示了各年级学生活动中的风采,创设了一个给予学生展示成长的平台。在各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还张贴着本学期各班评选出来的四好少年和美德少年,他们已经成了学校文明形象代言人,在这里获得了强烈地成长感,同时也树立了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促进了学校的养成教育。
3、班级文化凝聚集体精神。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包括中队名称,中队口号,中队标志,都日趋成熟。部分班主任能够利用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发展。比如六(1)班是雏鹰中队,教师把每位同学都当成了一只只展翅待飞的雏鹰,并且巧妙地利用黑板报的建设,来展示每一位小雏鹰的作品,把雏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学生六年级这个特殊时期主要精神追求。在班级各项评价中,教师始终贯穿班级文化,班级象征物的精神,使班级学生积极向上,有凝聚力、战斗力。像这样的中队不胜枚举,比如一(5)班小海豚中队,四(5)班三叶草中队、五(1)班太阳花中队等等,教师都致力于班级精神的凝聚和升华。
四、活动整合提升教育价值。
1、整合活动内容:系列设计,融通共升。本学期,我校需要开展的活动非常多,有上级部门的活动,有我校的大型诗歌文化节、生命周活动,还有围绕年级文化开展的各项活动。活动虽多,但是我校巧妙地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统领,整合了“爱校教育”、“养成教育”、“学校大型活动教育”开展了“文明”系列活动。以“爱我新校,快乐文明做主人”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班队活动,将“美”的内涵从新校环境、硬件设施的美,上升为自身行为的美、形象的美,并与新校的美相互辉映;在“文明行动手牵手”活动中,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传文明,体验城管执法,鼓励孩子做文明使者,将文明之风带进家庭、社区。我校以“江苏省百万少先队员争当四好少年”活动,作为此次“文明”系列活动的评价总结活动,通过学生在系列活动中的表现和平时的言行,评选出了校园文明形象代言人175名,当他们的照片与事迹在校园里展现时,他们也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2、整合活动主体:师生参与,共同成长。今年我校互动的舞台不在单单是学生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本次诗歌文化节期间,不但学生有童诗原创作品赛、童诗绘本比赛等诸多赛事,老师们也开展了书法(写童诗)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儿童诗教学研讨等众多活动。而在本次闭幕式主题晚会中,老师们和孩子们的共同演绎,让晚会成了师生徜徉诗歌海洋、展示诗意才情的舞台。晚会中,学校的每位老师均登台亮相,或放歌一曲,或舞步婀娜,或吟诵童诗„„新小孩子们,自然是本次晚会的主角,他们吟诗、唱诗、演诗„„真正体现了我校教师“有爱心、有童心、有慧心”的特质;也展示了我校学生“有个性、能自主、会创新”的特殊气质。
3、整合活动组织:共谋划策,合力构造。以往学生活动都是由学生工作处一个部门策划实施,而本学期体现了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整合融通。如在生命活动周中,参与策划的部门就有心理健康部,年级组长,校长室、课程教学处、儿童文化院组织。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生命周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如:着力于学生心理健康“花开灿烂”青春初期自护讲座、“护花行动”家教咨询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棵林社团”活动、“种植基地”活动„„我们把这些活动与 “学雷锋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植树节”等节日资源,结合“道德讲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社会热点,开展“绿色行动”系列活动,使生命教育如春风春雨沐浴学生心灵,让学生保持绿色阳光的心态,让校园充满生机盎然的春意。
五、问题反思展现成长空间。
1、班主任虽然已经具备了专题研究的意识,但是班主任的理论素养不够,专题研究的素养(如反思、提炼、总结等素养)还有待提升。
2、年级组自主研究时间和空间不够,除参与安排和策划校级研讨活动,还要积极开展组内研究,组际交流,使年级组力量更强大。
3、班队课课型的单一,已经让我校班队课逐渐走入模式化,因此下学期我校将致力于班队课性的多样化的研究。
4、在把握各年段学生特征和需求的情况下,年级经典活动的策划和积累不够。哪些是这个年级必须要开展的活动,还没有清晰,各年级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还没有建立。
第二篇:学生工作总结(新)
把握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务实发展,开创体院和谐明天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全同学们:
我汇报的题目是:把握重点,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务实发展,开创体院和谐明天。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立足社会需求和大学生的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为目标,以教育改革为核心,以科研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生管理工作为生命线,以德育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年来我院学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体育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973人,其中研究生123人。学院下设三个系,47个教学班。学院地处独立校区,地理位置上远离校本部,单一的专业缺乏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体育专业的特点是动多静少,体育学生的个性是活泼开放、善于表现、喜欢自由。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学生工作带来了难度,但我们有信心、也有优势,一是有几代卓有成就的领导人的好传统、好作风;二是有独立学院时的管理基础;三有体育人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懈追求的开拓精神。
二、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学生成才创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与师大共荣辱的思想。在工作中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教育和管理上以教育为主(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欲擒
故纵);
在管理和处分上以管理为主(学习校纪校规、加大宣传力度,把违犯纪律的事件降到最低程度,对个别屡教不改者,要严肃处理,以起到教育多数的作用);
在教育和批评上以引导为主(坚持以教育、鼓励、肯定为主,给学生明确方向,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错误和不足,要帮助分析原因,不一味的批评和盲目指责);
在教育和培养上以大多数为主(抓好95%)。
在政治、生活和学习上以关心为主(努力创造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条件和环境,尽量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不搞特殊、不包办代替)。
三、工作机制
一靠制度、规定,一切工作靠规章;
二靠工作记录、看平时表现,各种评比、表彰、推优、入党、奖惩等凭日常记录做依据,不拍着脑袋定事;
三靠公正、透明。把权利交给基层、交给学生。
四、工作保障
1、组织领导
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工作,党委有专门会议研究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实行院领导包系制度。院领导听课制度。领导经常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与各职能部门一起研究学生工作。领导参与体能测试,出席并参加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参与学生组织发展、评优评模、特困生的受助和奖学金的评定等重大事件。
学院学生工作领导机构健全,院学工组由院系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9人组成。学院有团委书记一名、团委专职干部一名,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30名。办公设施设备齐全,条件较好。活动经费少,但学院有补充,保证学生活动经费每年不少于
元。
2、工作保证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关于政治辅导员聘任和管理的暂行规定》、《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团支部工作量化考核》、《班级工作量化考核》、《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细则》、《学生体能测试暂行规定》、《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等。
政治辅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报告工作;要求争做“六会”政治辅导员,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学院每学期对政治辅导员进行考核和奖惩。
五、工作实践
(一)、加强德育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不断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我院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党团组织生活时间,采取上党课、专题报告、广播、版报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切实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我院党委在2009年4月10日,举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各系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体育学院党委被评为校级和省级先
进基层党组织。
2、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我院通过版面、墙报、广播宣、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片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同学们参加集体活动,努力提高体院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确保学生们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让同学们对社会,对集体有这更深刻的认识。2009年3月5日,我院学生到山西省军区临汾干休所进行了卫生打扫;我院还组织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去烈士陵园扫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3、认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作为独立校区里的独立学院,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教育,院学工组都要下发文件,具体安排,邀请学校派驻三校区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给新生讲课,院学工组、教务科、各系的领导和辅导员都要对新生进行专题教育,使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具体、详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院团委通过“思想引导、组织覆盖、项目影响、干部带动”,切实增强对团员青年员的思想再教育,包括《学生规范》、《课堂常规》、法制教育等,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与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活动,抵制邪教,崇尚科学,提高全体团员青年的思想觉悟。
2008年11月21日隆重召开了共青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体育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学院团委不断加
强班子建设,每周定期召开团委例会,总结和研究部署团的各项工作,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认真做好系团总支和班团支部干部培训工作,确实发挥学生团干作用;进一步健全团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班团支部团员教育评议、入党推优等日常工作。2009年五四团内评优,体育学院团委被评为先进团委。
(二)、强化管理,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强化管理,做到“三个坚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学生工作内容,强化管理手段,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好动、不好静、文化基础差、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辅导员坚持每周日晚7点到9点,按时召开主题班会。围绕“文明养成,学习成本分析、求职的压力、社会的要求、本人素质的拓展”等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强化班级基层建设,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二是坚持每周一全院升旗会操制度。每日国旗护卫队分组进行升降旗仪式制度,让同学们耳濡目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每周一会操后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以及文明养成教育。这不仅成为体院一道靓丽的风景,国旗护卫队的形象和优良作风也被公认为体育学院一面鲜艳的旗帜。三是坚持每周一、四对学生宿舍进行卫生大检查。积极开展了雅室设计大赛------以宿舍卫生、文化、美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宿舍创建活动,为广大学生创造了舒适、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的促进了我院学生工作的开展。
2、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干部始终是学生工作的骨干和生力军,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以点带面”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利保证。
一年中我院举办了两期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80余人,发展党员94人,并建立了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院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把“学生管理与学生党员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我们通过对入党积极分子举办培训班,进行专题辅导,要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写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党的认识水平,同时,严把党员入口关,在坚持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的基础上,实施了党员发展的三公示制度。使发展党员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正,提高了党在师生中的威信。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发展党员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在组织发展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规范学生管理的导向,从学生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在加入党组织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注重抓了几个团队: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组织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以及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队伍,通过几支队伍的带动,广大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风、校风,违规违纪事件明显减少。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拓展学生素质教育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先后组织了篮球赛,健美操比赛,大型团体操表演等活动。2008年9月中旬,我院迎来了山西师范大学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2008
年11月18日举行了“舞动青春”全国第三套广播操比赛,08年11月22日举办了迎新生第九届校园歌手大赛。2008年12 月 29 日,我院举办了2009年元旦晚会,2009年3月12日,在植树节当天院学生会干部在院团委的带领下于下午四点在体育学院羽毛球场旁种下了13株希望之树。2009年5月8日晚,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篮球联赛选秀大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体育学院综合馆隆重举行。特别是2009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本届运动会共有男子12人、女子7人破学院7项最高纪录;运训0601班马红岩同学以12.07米的好成绩,破2006年大学生运动会女子铅球06米的最高纪录,成为本次运动会最大的亮点。2009年5月24日,由校团委、体育学院、校学生会主办,体育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功的承办了山西师范大学首届啦啦队大赛暨健力宝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高校海选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拓展素质、展现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和机会。
(四)、就业工作
为了让同学们在毕业之后更好的融入社会,为今后大学生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石,我院组织多名学生参加了企业招聘模拟大赛。在比赛中,我院学生发挥出色,魏晓晓、王浩、刘涛等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与此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们利用寒署假大力开展西部计划、社会调查、“三下乡”、“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务晋西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我院4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骑单车深入西藏地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活动获得了腾讯网、临汾晚报等媒体的大力关注。)与此同时,我院还十分注重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引导与宣传。放映影片,举行会议,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便今后我院大
学生在社会上能够更好的立足,努力培养优秀接班人。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有体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需要在寓教于乐的活动载体中教育他们,他们才能够接受。现在的青年,尤其是体育学院的学生更是意气风发,朝气蓬勃,思想也比较活跃,新问题、新情况也是曾出不穷,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学校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学生管理规定、健立健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制度,使学生管理工作迈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材,锐意进取,再接再厉,争取做出新的贡献,使我院的学生工作再创辉煌!
第三篇: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发展基础
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发展基础
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闵行区酝酿了一场对基础教育进行“革新手术”的改革,以华东师大教授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推广性、拓展性研究与实践,在闵行区27所中小学先后展开。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教育改革,却触动了基层学校最敏感的“神经”,经历了“碰撞”、“认同”与“内化”的本土化过程,成就了一批校长、成就了一批老师,最终让学生受益。
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解读 叶澜观点
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
新论二:我把21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定为“实现转型”,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新论三:“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与实验学校的成员,正努力地把上述认识转化为实践形态,开展着创建新型学校的研究性学校改革实践活动。
“新基础教育”宗旨
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
“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
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
二是改变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现实践层面上的转换; 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轨迹
1999年成立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与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同年实验扩大到十七所学校;
2000年上海市教委认定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为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同年实验学校扩大到27所;
2001年闵行区获第二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同年中国教育学会认定闵行区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主要探索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推广问题。
为转型性变革铺路 经典提要:实现基础教育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是社会与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而认定“新基础教育”理论作为引领闵行区学校实现转型性变革的选择,则是闵行人的慧眼与胆略。
有人说,选择一种理论就是选择一种变革的方式。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力图“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这种“生命激活”理论正是闵行人多年求索的。认定了“新基础教育”就是要仰仗“新基础教育”来实现区域性基础教育的整体转型。
于是,成立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创设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组建新基础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队伍的“铺路工程”在闵行区有序地进行着。
形式多样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与宣讲活动在闵行区开展得如火如荼。从校长、书记到三大主任(教导、政教、科研)及三大组长(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进行地毯式的“硬培训”,让基层学校的领导与教育教学骨干走近“新基础教育”,了解“新基础教育”;同时按自愿参与的原则招募实验队伍,实现“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在闵行的“软着陆”。
变革学校先变革校长
经典提要:“新基础教育”理论在推进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学校校长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理解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变革的水平。因此,抓好校长这支队伍,致力于校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强化校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成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与拓展性研究的重要策略。
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校长要带领老师搞新基础教育,自己先要读懂新基础教育,没有这一点,实验是搞不好的。于是,该区成立了由实验学校校长及分管实验的副校长参加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在叶澜教授的指导下,一方面解读新基础教育理论,使校长对新基础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体系的结构及其丰富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听课、说课、评课,看班级建设的状态,参加新基础教育的现场研讨。
为期一年的校长研修班使校长们获益匪浅。这种在专家引领下的学校校长培训模式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教师在实践中变革自我
经典提要:五年来,从学校领导到实验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学会了反思与重建,他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有趣的变化是“源性”之变。以往,每当出现问题时,总是校长怪老师,老师怪学生,这叫从“校源性”到“师源性”再到“生源性”,现在正好反过来,学生出了问题,老师、校长先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学生上课开小差,这是课堂上常见的问题。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老师就会反思,自己备课、讲课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有了这样的思考,老师看待学生的眼光也就温柔了许多,师生关系自然紧张不起来。
一天早晨七点多钟,一位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的青年老师来找推广组的同志,说要她开一堂新基础教育的研讨课,心里实在没有底,怕搞砸了。说着就流起了眼泪。新基础教育理论在向课堂推进的初期,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在超越自我、变革自我的过程中,叶澜教授带领课题组的专家,会同闵行区教育局领导及区教科研人员“相约星期二”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现场研讨,叶教授把它称为“号脉与捉虫”。刚开始,实验教师很不适应,专家评课直捅人的痛处,有时甚至忍不住要哭。于是星期二便成了“黑色星期二”。随着研究的进展,老师们感到专家的剖析入木三分,心服口服,当时虽然“很痛”,但过后却会产生豁然开朗的快感,让你思路更为清晰,人也更为自信。于是一些老师便开始“渴望星期二”。有一位老师原来要去医院动手术,听说叶老师要来学校指导,她手术也推迟了,一定要上一堂研讨课让叶老师指导。
三大承诺为变革之路护航 经典提要:闵行区在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充分利用制度的力量推进“新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他们提出了“组织保证”、“时间保证”与“经费保证”的三大承诺作为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重要保证。
闵行区自上而下纷纷成立了推广“新基础教育”的领导班子、工作班子与实验班子,作为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支持系统。
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与科研、师训、专家组协调行动,落实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交流、学习与培训的时间。
五年来,闵行区各实验学校为开展“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投入了500多万元,力图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与新型学校的创建来实现学校从“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一举措对闵行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实践
“双七条”:实践“新基础教育”的标尺
“新基础教育”始终把课堂与班级作为其转型理论论述的重要基点,并在实践层面给予高度关注。尽管如此,广大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仍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于是,参与实验的先驱们依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以及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为实践者设计了“双七条”,即课堂教学七条与班级建设七条。
课堂教学七条是: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班级建设七条是:
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
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
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与特色;
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
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
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双七条”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判断的准绳。有的老师说,过去谁也不承认自己上的课是传统的,谁也不承认自己的教育观念陈旧,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可供人们参照的尺子。“双七条”的具体条款今后或许会变,但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总结的思路不会变、也不该变。
听课评课新变化:听课听学生评课评老师 “新基础教育”的听课、评课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星期二”是“新基础教育”的研讨日。叶澜教授去实验学校听课,总是坐在教室前面,面对学生听课。新基础教育的听课,是听学生,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看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发展,完全改变了以前听课“听老师”的传统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新基础教育”的评课,多评老师的缺点少评优点,而且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动态生成,抓住课堂教学的细节,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教师“会教”和学生“会学”和谐统一发展,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是阳光:教师职业是尊严与欢乐
多少年来,教师的形象就是《烛光里的微笑》,照亮别人,燃尽自己,悲壮而无奈。可如今,闵行区华坪小学的教师们,却自豪地宣布:“我们不是烛光,而是灿烂的阳光!”
年轻校长王叶婷认识到:“只有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才能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他们进行了“营造师生发展空间”的课题研究。原来冷冰冰的管理变得亲切了,开会不再是布置任务,而是有效对话;校本培训成了“大家教大家”的小团体互动;教导处鼓励教师自主听课、自设研讨课、自报“三格杯”竞赛;科研室帮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改变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校长信箱”“BBS”开通了;“华小之窗”改为可互动的电子版;“周末课堂”的读书会、拳操队、旅游团,还有“阳光书吧”“心语静室”„„浓浓的大家庭式和欢乐的氛围,唤醒了老师们的主人意识。新教师顾燕红在读书笔记《“夸父逐日”新解》中写到:新时代的夸父们,除了坚韧不拔地按预定目标追逐太阳以外,能否改变思路,去迎接明天升起的太阳呢?或者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发光发热的“太阳”呢?青年人大胆的思考,震撼了大家的心: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自信地宣布:“我就是太阳!”这才是学校的真正成功。
于是,他们大胆地改革原有的“宝塔式”奖励制度,创造了“阳光教师”群体培养机制,以“绿荷、蓓蕾”——“绿叶、剑兰”——“星光、阳光”教师来命名,阳光教师为最高层次。这样,每个教师都有“光环”与“台阶”,有了自信与追求。
后生不畏权威:学生向老师“叫板”
这是一堂小学语文的“新基础教育”研讨课。老师在讲到船过闸道时人会有一种“飞天”的感觉,这时有一个学生问:“飞天”是什么意思?老师随口答道:“飞天”就是飞向天空的意思。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自信地说:老师,你说错了,“飞天”是敦煌壁画上的仙女。不是飞向天空的意思。老师很高兴地说,让我们为这位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同学鼓掌,紧接着老师又问:你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那个学生自豪地说,是在网上。老师又让大家为他能利用网络学习鼓掌。面对学生的“叫板”,老师表现出一种高兴的神态,并给学生以鼓励,这正是“新基础教育”历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而充分利用这种动态生成来开发教育资源,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在“新基础教育”看来,我们的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必须更新老师的学生观,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的学生不是“新基础教育”所期望的学生。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面。为了这一点,教师有时还要特意地设计“破绽”来诱发学生的“叫板”意识和能力。
日本教授感言:学习,何必舍近求远
随着“新基础教育”在闵行区的深入开展,一批批考察学习的国内外教育代表团来到闵行,想对“新基础教育”看个究竟。他们下教室、进课堂、翻阅实验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对“新基础教育”给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所注入的活力惊叹不已。
一个香港教育代表团的领队说:过去,我们一提起外出学习考察,那必是非英国莫属。现在看来,真是有点舍近求远了。其实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来比较,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学校绝对不比英国逊色。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连续两届在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当作为东道主的孙联荣校长向大会作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数学开放题教学研究》的报告,当听了学校三位老师开设的开放题研讨课后,数学开放题权威、日本横滨大学的桥本吉彦教授兴奋不已,他惊诧于五年来实验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惊诧于这里的师生展示给每一位与会者的积极的生命状态。听完课,他激动地说:“我听的课不算少了,但在‘新基础教育’听到的课,可以说是一流的,不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学生积极的生命状态,都可以看出你们的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我要以一个专业学者的身份,把你们在新理念下进行开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介绍到日本数学教学的权威杂志,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这样一所学校,知道你们为此所作的努力。”
是“新基础教育”让这里充满生机!
大会操:教学状态优化了
4月6日星期二,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参与第一批实验的10所学校向全区的中小学开放,没有参与实验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语、数、外教研组长分批就近参加了现场研讨活动。
听课、说课、评课、校长汇报,看似一样的程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位五年前曾听过新基础教育研讨课的老师说,与开始相比全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的教学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的校长说,现在看来,当初没有参加“新基础教育”的探索是不明智的。
五年的实践、五年的反思、五年的重建,新基础教育理论引领着实验者在促进基础教育的转型性变革的道路上求索前进。
第四篇:2010基础部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基础部2010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2010学年以来,基础部本着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为了一切”的思想。按照学生工作与保卫处系部要求,以本学生管理工作计划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基础部学生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现将本学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了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目标:打造一支具有责任心,爱心,关心,细心,宽容心,公平心的班主任队伍。
1、公平公正的进行班主任竞选,择优录取副班主任作为新班班主任,定期的进行培训。
2、要求班主任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有高度的责任心。
3、提高工作的效率针对性,做好常规工作,重点放在:卫生、考勤、课堂秩序管理教育。
4、着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品质。
5、积极创建和谐班级、和谐课堂,配合学校有效开展班风建设活动。
6、对班主任要求:a.爱而不落俗套b.严格而不体罚c.尊重而不疏远d.信任而不放流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本学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我系进一步完
善了学生会的部门工作职责等工作制度。
2、开学之初,我系为了学生会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录用了一批新成员,增强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3、系学生会纪律部、女生部、生活部加强了对系属各班晚自习、宿舍、卫生的检查,每周将检查结果上报系里。
二、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每月搞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充分利用周五班会课,要求班主任开班会课第一讲就是安全教育。
2、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学生会干部,学生班干部,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中来。
3、加强领导,每天安排一名学生管理人员值班,要求每天晚上督促学生会干部宿舍长宿舍查房,待每个组检查完了上报情况;检查课堂纪律,考勤,宿舍,安全设施等。
4、要仔细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对于学生教室、宿舍等明显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便及时解决;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晚归、夜不归宿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地处理。
5、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交流、疏导和帮扶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三、加强学生课余活动管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1、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题的演讲,讲座等活动
2、充分利用学校组织运动会,让各个班级利用课余活动时间认真训练,组织。
3、制定基础部运动日,每个星期四下午定为基础部运动日,班主任带队,运动一个小时。
4、开展“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虽然本学期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原因,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有欠缺。
2、针对女生管理还有不足。
3、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有欠缺。今后,我们将尽力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篇:新基础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四年级英语 所谓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几年来,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实践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期间由于个人原因留下了一年的学习“空白”,但是,当今年再度跻身新基础教育团队的行列时,我依然为之深深吸引,并愿意为之付诸实践。
说到新基础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研究学生,参加了多次新基础教研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研究学生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研究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才能的倾向,才能激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与认识,这也是教者敢于、善于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修功课。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一直牢固在我们心中,然而,在参加新基础教育研讨之后,我对这点才有了实质上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放的导入引导学生知无不言,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与同伴小组合作,主动探讨所学语言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习得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培养更高层次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真正的研究学生,不仅能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能使更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新基础教育理念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词便是育人,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中,我明白了: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使命、班队课的任务,任何课堂都具有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实,学科与课本知识是课堂教学中“育人”的资源与手段,究其根本是为“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回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堂——只关注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教学方法压制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欲望。“新基础教育”主张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渗透这一价值理念。正如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将生命教育、道德修养教育与语用交际能力的教育糅合,展现出更具生命力、更富有育人价值的现代化英语课堂。然而,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许多迷茫,如:怎样更加切实的重心下移?或许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残余,亦或许是对学生的种种不放心,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心还稍许偏高,并且,如何自然的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习得螺旋上升式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我比较困惑的一个地方。
成为新基础教育团队中合格的一员需要刻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与机智大胆的实践尝试,虽然这条探索之路漫漫修远,但是,我们会披荆斩棘,享受着路途中的欣喜与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