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基础感悟
学习心得
之前暑假里进行过两天数学新基础的学习,当时没有接触过《“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这本书,有点烟雨朦胧的感觉。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再来看这本书,品出了些许味道。我细品了第一编和第三编,再参看自己的教学实践,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由于我经验不足,只能谈一些浅薄的认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书,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考试和练习而存在的。数学教学要“育”主动发展人,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备课是相当重要的。首先要对教材文本解读和分析,吃透教材,还要对学生状况的解读和分析。“读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分析学生的潜在状态,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的需求及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使得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方面,是我平时容易忽视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针对学生的学生的发展。我教一个小班和一个学区班,小班的学生思维很活跃,设计的教学任务能很快完成;而学区班的学生思维比较定向且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是我需要我去反思的,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不同类型学生的状态,针对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障碍设计应对的策略和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
对于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有些我还开放延伸地不够。学生正确、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我会给予极大的关注。而那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出现的错误和认识的障碍,我也会经常忽视或回避。其实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育得资源。这让我想到我在上“千克和克”的时候,我让一学生亲自上台来称一称一把黄豆的重量,学生拿起了一个5克的砝码,我让他读一读,结果读出来是5千克,我当时一下就否定了,说是5克不是5千克。现在回想,当时应该好好利用这一资源,学生知道1千克有多重,对于5千克是多少没有概念,缺乏经验,在做练习时,克与千克也容易模糊。
新基础注重课堂的开放性,是否能够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有重心下移的教学,有大问题的设计,学生自主探讨学习方法。严老师曾听过我一节“认数”的课,指出我的问题多而琐碎,没有一个大方向的延伸拓展。可能是对学生缺乏信心,也怕自己引导不够,对于开放延伸我总是把握不到位,怕“放下去”而“收上来”的资源是无效的,“替代思维”的现象就产生了。这也是我日后需要去改进的,“重心下移”是教学真实开放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学重心的放下去,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的真正“开放”。
新基础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觉得是比较高的,但我相信以我年轻的资本,能在这拥有肥沃“土壤”的资源中学习更多,汲取更多的知识。
第二篇:新基础心得体会
《“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四年级英语 所谓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几年来,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不断探索、实践其中的教育教学理念。虽然,期间由于个人原因留下了一年的学习“空白”,但是,当今年再度跻身新基础教育团队的行列时,我依然为之深深吸引,并愿意为之付诸实践。
说到新基础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研究学生,参加了多次新基础教研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研究学生确实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研究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才能的倾向,才能激活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体现出对学生现状的分析与认识,这也是教者敢于、善于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必修功课。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一直牢固在我们心中,然而,在参加新基础教育研讨之后,我对这点才有了实质上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开放的导入引导学生知无不言,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与同伴小组合作,主动探讨所学语言知识,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习得更深层次的语言知识,培养更高层次的语言技能,让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发散他们的思维、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真正的研究学生,不仅能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能使更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新基础教育理念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词便是育人,从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中,我明白了:育人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使命、班队课的任务,任何课堂都具有育人价值。“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的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实,学科与课本知识是课堂教学中“育人”的资源与手段,究其根本是为“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回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堂——只关注知识信息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教学方法压制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欲望。“新基础教育”主张今日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应把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作为核心价值,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渗透这一价值理念。正如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将生命教育、道德修养教育与语用交际能力的教育糅合,展现出更具生命力、更富有育人价值的现代化英语课堂。然而,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许多迷茫,如:怎样更加切实的重心下移?或许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残余,亦或许是对学生的种种不放心,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心还稍许偏高,并且,如何自然的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习得螺旋上升式的知识与技能也是我比较困惑的一个地方。
成为新基础教育团队中合格的一员需要刻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与机智大胆的实践尝试,虽然这条探索之路漫漫修远,但是,我们会披荆斩棘,享受着路途中的欣喜与挫折。
第三篇:新基础总结
新基础总结
——浅谈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李静
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几年了,《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现成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目标。因为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的学习。这一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专题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出现的错误、意外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1、情感资源——学生发展的动力
情感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系统。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时,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向评价,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鸭子和兔子进行游泳比赛,鸭子永远第一,但鸭子和兔子在陆地上跑步比赛,兔子一定是冠军。如:我在去年担任的五年级(10)班的数学时,我在学期初就订出了在该学期的数学评价中有四项内容:(1)口算题;(2)思维表达;
(3)动手操作;(4)笔试。这个班由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学期的数学测试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少数同学,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我的第一次测试,第一项内容“口算题”的优秀的同学竟然有三个同学以前的成绩是一般的。思维表达测试,成绩好的全是平常专门和老师辩论的,以前不受老师欢迎的男同学。动手操作测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好的同学也不是同一批同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能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强烈情感,用这种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我们成为学习的伙伴,激励了学生乐于学习实践,不断进步。
一学年来,我用多角度评价学价。每次测试后,我都表扬一批批进步的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实践,这个班变成了团结向上、人人喜欢学数学的 1
班集体,我的内心真是无比欣喜。
2、失误资源——学生发展的来源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错误同样是有用的资源。我们既要能充当“垃圾箱”一样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垃圾箱”的废品一样一倒了之,而应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
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一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5= 78.5(立方分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同学十分尴尬。而执教者没有将这样的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高是3分米,实际上是底面积×3×1/3,3 ×1/3。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多清晰的思维,多精彩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又如:教学《进位加》一节中,练习计算法29+8时,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写成了:.9
+8
评讲时,教师没有粗糙地说这样写不符合书写要求,也没有随手擦去2和9之间的点,而是提问他:“为什么要写上这个点,说出你自己的想法?”这个学生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过程,实质就是他理解、内化的过程,更是全体学生及时巩固理解进位加法算理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指出习惯上进位点点在哪里。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耐心倾听,给予机会,精心呵护每位学生,帮助其重拾自信,让解题中失误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体现。
3、差异资源——学生互相启发的材料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差异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它,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我评讲的时候,学生说:(45-24)×2=42(千克).当学生肯定的以上的方法以后,我又问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又说出了方法二:45-(24×2-45)=42(千克)方法三:45×2-24×2=42(千克)方法四:.45-(24-45÷2)×2 方法五:(45-24)÷1/2。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
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教学中,多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做对的教师进行评讲,加以肯定,这样,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不搞统一要求、一刀切,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利用,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意外资源——学生发展的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能促进教学或经过处理能促进教学的随机事件,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慧眼识别,巧妙转化,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一位老师在教学“9加几”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多样的计算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很多学生都认同用“凑10法”最方便,这已经是老师期望的结果。可就在教师准备“鸣金收兵”时,一个学生举手提出还有更方便的算法。于是教者就请这位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他就在计算时,我看到“9”,心里已想成“10”,加几时只要少加“1”,比如9+6,就是10+5=15,自然就快了。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并沟通了这一想法和“凑10法”本质上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凑10法”的认识。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一位老师教学“认识乘法”。当教师让学生用连加表示4个2相加时,一个女生大声说:“还可以用乘法!”可教师却充耳不闻。当教师揭示了课题再告诉学生用乘法表示4个2相加时,该女生又说道:“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这位教师只说了声:“你先坐下听老师说,等下叫你时你再说。”
这样的教学会给这个女生和全班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影响。我们在为前一位教师的随机处理而喝彩的同时,也深深地为第二位教师的错失良机感到遗憾。如果后者捕捉住契机,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关注“未学先知”的那个女生的想法,及时表扬和引导,把探究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的话,我想课堂一定会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象。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发挥教材最大作用。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能适应各种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1、情景图资源——由静变动
新课标教材中的情景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静态的主题情境较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索欲望,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挖掘和利用好情景图资源,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例如第七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幅“购物”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情景图中呈现的信息变成生动的对话。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是穿插在丰富的情景、流动的对话中的,学生在无意识听的过程中,一下子把条件都提炼出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初次对话中又没有去关注,所以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收集信息的需求。动态的“情景图”充分调动
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情绪热烈,及时进入主体角色,并成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从整体着眼,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受到了挑战,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同步进入亢奋状态。在心理需求的推动之下,通过对该“情景图”的探索,学生凭借自己选择的材料,发挥独立探究的潜能,逐步积累起丰富真切的原始体验,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2、补充性资源——由浅到深
课本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根据标准性资源,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变化。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由于课本资源较容易,而学生无法接受的情况。这时,补充性资源的作用就能体现了,它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更好的使课堂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例如,教学第四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出示:每捆小棒20根,有3捆小棒一共是多少根?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时,有的用乘法计算,有的用加法计算,两种方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但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补充提问:“如果有9捆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你会用什么方法?”。如果有的学生依旧不明晰,老师再追问:“20捆,50捆呢?”这时的学生谁都不会再用加法来计算,每个同学都会选择用乘法来列式。正是适时的补充性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使一些摸棱两可的孩子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同样还是这一节课,在练习口算4×5,40×5,7×8,7×80时,课本上只是让学生完成练习,而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提问:“仔细观察算式,你准备怎样做?”让一些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发现每两题之间的联系,在口算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的能力,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以上两个小小的补充性资源,的确发挥了课本资源的最大作用,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成为有心人,课课都能上的精彩。
三、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让数学教学更有用。
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概括为“重视未来,强调发展”。以这样的时代要求来反观今日之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不能直接在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而且还显得十分捉襟见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有一种超前意识。有了这种超前意识,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要去挖掘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数学。
1、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提问:“六一儿童节学校参加篮球比赛,准备从我们班李明、王军、孙伟3人中选一人
作为主力。他们在过去的投篮比赛中成绩如下:李明投球25个,进球22个;王军投球20个,进球18个;孙伟投球50个,进球46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分别求出三人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很容易比较出孙伟合适作主力。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欣赏上海大剧院整体平移的壮观场景与芭蕾舞演员快速旋转的优美舞姿,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由于教师运用了生活中学生所喜爱的素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学科资源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汉字、国旗、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教育不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又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运用多媒体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使学生对“周三径一”的说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渗透了数学文化,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关注科技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科技成果,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学生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前倒计时的场面,学生再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又如一位教师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和着陆的壮观场面,然后告诉学生发射“神舟五号” 飞船就要用到计算器来进行精密的计算。在课堂上,教师还出示下列信息:“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1260分钟,总共环绕地球飞行14圈,平均每分钟飞行476.19千米。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用计算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产生了爱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以上是我本人的一些认识,教师们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处处留心,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民教师。
2008.6
第四篇:研修感悟新
研修感悟
2014年4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进城学习活动,作为一名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我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此,在研修学习中我抱着最认真的态度去学习。一个月的研修学习转眼结束,回顾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多,以前的很多困惑在培训中慢慢释然,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也让懵懂中的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需要会教,还要具备综合能力。
研修伊始,与一起参加研修的另外两名教师被分到大连市西岗区兆麟小学。在这个新环境中,我感受到兆麟小学的教师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感受到兆麟小学的学生的阳光以及他们学校“以绳为煤”以“阳光绳韵”为特色目标的特色办学之路。研修第二天,我们就随同山东东莞的教师们一起参观学校,感受兆麟小学的校园文化。从孩子们的讲解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他们学校的“绳”文化,“绳”蕴含的体育精神——团结、韧劲、向上是兆麟小学的文化核心,兆麟小学全方位构建“以绳健体、以绳增智、以绳促德、以绳审美”的“阳光绳韵”管理框架,使教育的阳光能惠及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间操展示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不仅将脚下的绳舞动起来,更让手中的绳灵动起来。每周五下午,在校本课教师指导下学生还编绳、翻绳、玩绳、编绳等,学生学习兴趣异常浓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以提升,各种题材的绳编作品展现在校园文化墙上,成为校园的一大景观。
与此同时,在教学工作上我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兆麟小学的教师再课堂上均秉着“先学后交,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强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而课堂上的气氛的活跃,学生的那种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他们的合作能力让我看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做到高效课堂,首先,要实现适性课堂,必须有力组间学习小组;其次,要实现试行课堂,必须有学生提前的充分预习;第三,必须有科学严谨的导学案作为着手点。一句话,德育是基础,预习是前提,学案是关键,点评很重要。在他们的课堂上让我直观感受到兆麟小学教师再课堂教学中的美丽,学生在预习、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以及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他们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舞台交给了学生,把发展的空间让给了学生。回到学校后,我也要把这种好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争取让自己和学生在教改中成长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乘着朴实、执着的教育新年,做一个课改的领跑者。我们教师的职业生涯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在兆麟小学,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一些技能,还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1、爱岗敬业。兆麟小学的教师那种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追求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而他们的学生才受到老师的影响都会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小学教师,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在学校的阅览室中,我看到了好多老师记录的读书心得,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2、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兆麟小学的学生有80%是农民工子女,但是在所有的老师都会用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王春贞老师曾对我说过:“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我想真的是这样,在教育中我们就要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3、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一个月的研修让我欣赏到了兆麟小学教师的教学风采,让我懂得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一个月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尽管一个月的研修将要画上一个句号,培训也接近尾声,但我相信,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将本次研修中的收获、感受、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
第五篇:新工作 新感悟
新工作 新感悟
胡 伟
从十月份进入调查队以来,通过领导的指导、同事的帮助和自己的学习,让我对统计调查工作有了较深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平凡的工作,伟大的事业。调查队是干活的队伍,是与老百姓最能够亲密接触的队伍。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认识事物的起点,统计资料的整理、计算汇总与分析研究都必须在调查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调查工作的好坏,取得的资料是否完整与正确,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影响整个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在调查队工作,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要把工作落实在田间地头,落实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住户,落实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我们是平凡的,同时又是非常伟大的,我们的劳动成果是国家大计做决策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一个个重大的决策离不开我们的汗水。
二、共同的目标,和谐的环境。从工作中,能够切身感受到这个集体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够表现出来的这种相互关心、共同进步、求真务实的精神。队里的领导和同志们都能真切的教诲我政治理论基础和思想素质、生动而又形象的教我专业知识,殷切希望寄予言语之间。这种学习机会对我 来说是很难得的,因此,我非常珍惜这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像一家人一样,相互激励而言语真切,更像战友一样,相互帮助朝一个目标前进。这个目标就是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高标准、思想高境界、业务高水平、廉政高风尚的调查队系统的业务员。
三、严谨的方案,严格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只有做到了准确性,才能为正确的统计分析和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只有做到了及时性,才能保证统计资料的时效,提高统计资料的使用价值;而只有做到了全面性,才能很好地满足决策部门的需要。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每一个专业项目都是有严格而缜密的制度和调查方案,这是经过专家们反复推敲和实践验证出来的,是我们的数据可靠性能够经得起考验的根本,是我们求真的工具。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案和制度的时候,就要绝对严格要求,为求真做到务实。扎扎实实学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去实践。
四、开拓的精神,创新的心态。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日益发展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营方式等复杂多变的调查对象并存的格局,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统计调查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固守传统的调查模式,已难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和 科学决策,以及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需要,统计调查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今后的路还必须是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一方面,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发扬年轻人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将工作视为乐趣,在乐趣中成长自己;另一方面,在多问、多看、多练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把握统计调查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努力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新时期的统计调查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将尽快实现身份、环境和任务的转变,适应岗位需求,提高工作能力,在新的人生新起点上开好头、起好步,全心全意去搞好工作,做一个敬业爱岗、不怕累、能吃苦、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快乐而又充实的调查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