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利用的区位优势办好教育的——几点看法
浅谈如何利用铜仁的区位优势办好教育的——几点看法
教师:****
通过解读和讨论使我了解到:铜仁市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铜仁市地处贵州东大门和大西南与中部、东部地区的连接地带,东与湖南相连,北与重庆市毗邻,是贵州东部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面向东部发达地区开放的前沿;目前铜仁市已基本形成了以玉铜高等级公路、320国道、渝怀铁路、湘黔铁路和大兴机场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随着杭瑞高速公路、大兴—玉屏高速公路、威吉铁路、渝怀铁路复线、湖南至贵阳客运专线和大兴机场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铜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将得到显著提升,为构建城市经济圈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物流、旅游业及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这些区位优势来搞好教育,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
1.充分利用深圳的教育优势培训教育人才
深圳集聚着大量的优秀教育人才和专家,教育要接轨深圳,最重要的是教育人才的接轨。铜仁市教育局要积极依托深圳的教育优势,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一是邀请深圳市的教育科研人员、知名教师、教授和学校长为广大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作学术报告,并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担任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导老师。二是选派中青年校长、骨干教师到深圳进行为期3-6个月的挂职锻炼,让他们把别人的经验带回来,结合本地实际来发展当地的教育。三是合作开展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4、要充分把握铜仁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学校的联系,实行优势互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如资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要落到实处,不能只说空话,要多办实事。
5、学校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搞硬性摊派,要让老师愿意,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
由此可见,铜仁的教育要振兴,不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学校决策者有高瞻远瞩的教育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铜仁的教育一定会得到空间的发展。
二、确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抓好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制定出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㈠规范学校的行政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一是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
二是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学校的长期、近期规划,学年计划,从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目标、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严密、细致、具体可行的要求。
三是按需要设置学校的内部机构,领导和组织教学,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
㈡规范对教职工的管理,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职工队伍。
1、加强对教职工的管理,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出《教职工工作纪律条律》、《教职工请假制度》,以及《教职工工作制度》,从制度上约束教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当学校主人。
2、加强师德教育。一是学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规范》来约束每个教职工的言行。二是坚持每学期的《师德八项承诺》制度,把《师德八项承诺》作为每个学期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公开向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狠抓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坚持每年暑期的师德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并且每个教师必须要有计划、有体会、有政治学习笔记,坚持每年的师德集中培训制度,坚持每年的师德考核工作,把师德考核的结果同年终的考核挂钩,时刻绷紧师德这根弦。
3、注重教职工的岗位业绩考核。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每年的年初制定出“教职工年度工作任务目标考核管理细则”,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岗位,然后根据实际,分配到每一位教职工,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抓,尽可能的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特长。年终再由学校对每位教职工一年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评价的结果同教职工年终评优、晋升职务挂钩。
㈢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规范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学生大都是较偏远的贫困山区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接受教育的程度又不尽相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落实好学校德育的常规性工作。注重学科教学德育工作的渗透,利用烈士纪念碑等本地资源,开发德育工作的校本课程;创新载体,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这些残疾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合格的公民;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忠、孝、诚、信、礼、义等健全的道德人格;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2、完善德育方式方法,形成德育工作的网络
提高班主任专业工作水平,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浓烈的育人氛围。学校定期召开法制讲座,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及时同家长沟通,并邀请社区、公安等方面的人员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做辅导。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让学生自己的事,自己来管理,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能力,以克服自私、野蛮等不良现象的滋生。
3、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提出学校的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确立了办学目标:注重基础,培养技能,灵活施教,彰显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以德为先,教生做人;以教为重,教生技能;以人为本,校园和谐。校风:自信、自强、团结、博爱。校训口号:诚信、文明。校风口号:爱生、敬业、博学、善导;学风:乐学善思,㈣规范教学工作管理,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真正实现以教为重,教生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普通中小学相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故教学工作也必须由此而作不同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学科,并且坚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认真制订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各科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地进行。二是抓好常规教学管理的六大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严格做到“四突出”和“五个字”。“四突出”即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品质教育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突出,重点难点要突出,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结合要突出。“五个字”细、突、活、准、巧。即:重点难点要细、教学方法要活、实施步骤要实,知识技能的传授要准,教学设计要巧。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在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采取分层设计,分层面教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进行预习、复习和个别辅导,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
总之,根据我区的区域优势,从我区实际出发,逐步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序列化、规范化,教育要求目标化。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踏踏实实地办好我区教育,不断提高我区教育质量,使我区教育迈向新台阶。
第二篇:汕头地理区位优势
汕头地理区位优势
● 内容提要:
首先,本次课题研究旨在使同学们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汕头的环境,体会汕头的地理特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然后,我们的课题小组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采取注重实事求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上网,上书店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分析。
其次,经过我们课题小组的努力,克服了种种阻碍,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已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成功。
最后,通过我们课题小组的讨论分析我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汕头地处潮汕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其悠久的历史、优越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广大的侨乡心系潮汕心系祖国,相信在全汕头人民的努力下,汕头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汕头 地理 人文 侨乡 发展
● 序言:
或许大家不知道,汕头在历史上享有3个“唯一”之称:一是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唯一相交的城市,二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汕头是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其他几个分别是厦门、深圳、珠海),拥有大批侨乡资源,其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经济。然而近几年,汕头的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其他的经济特区,被周边其他城市赶上甚至超越,所以作为汕头的本土青年,心系家乡,决定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汕头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可行的意见。
本次研究性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汕头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更好的发展。
● 正文:
1.汕头的地理位置:
汕头地理位置为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8公里;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汕头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厦漳泉三角区(注:即厦门、漳州、泉州沿海经济开放区[3])、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市区面积310平方公里。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位于广东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史称“粤东门户,华南要冲”,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2.汕头的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区)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3.汕头的沿海环境:
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
4.汕头的发展历史: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汕头被开埠,成为了通商口岸。自此许多国家都在汕头设立驻华大使馆,大量外商来汕贸易,其中掠夺大量劳动力、贩卖人口等恶性,但间接促进了汕头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迅速加快。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汕头的广大侨乡同胞: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6.汕头的气候条件:
汕头境内大部分属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 综上:
汕头的区位优势有以下几种: 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
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 总结与反思:
汕头独特的区位优势,由韩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是建立港口独特的先天条件;有大量的海外侨胞,有利于大量侨胞会汕投资,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汕头是改革开放早期的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肩负着领头羊的作用,便于对外贸易、对外交流。
下面是我对汕头发展的一些见解:
一是汕头可以利用大量华侨同胞的优势。汕头是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有广大的人脉,著名的侨商有李嘉诚、林百欣。在这方面我觉得政府应该大力鼓励海外同胞来华投资,实行一些有利于海外侨商的政策,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样会有利于侨商来汕头投资,促进汕头经济发展。
二是汕头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其中汕头著名的景点有汕头石炮台、青云岩、巨峰寺、天坛花园、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龙泉岩寺庙群、白花尖大庙、妈屿岛、礐石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中信度假村等。对此,政府可以重视发展旅游业,吸引外地游客来汕头旅游,而且我们汕头本土人民应该发挥高素质迎接外地游客,给外地游客一个好的印象,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三是靠自身的努力!这是最关键的。汕头应该坚持自力更生的宗旨,靠自身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其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府应该重视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汕头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不要做先污染和治理的老路。
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汕头一定会更加美好的!
●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汕头、潮汕地区 百度文库——《潮汕文化》、《潮汕地域类型》、《汕头乡土文化》 地方史料—— 《潮州志》、《潮安志》
第三篇: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中共安乐镇委员会、安乐镇人民政府
安乐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北16公里处,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1万亩,辖45个行政村,3.7万人,境内寿郭路、五四路纵贯南北,阳七公路横跨东西,国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凤祥集团坐落于此。近年来,安乐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根本、把握方向、提高能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了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目前,全镇现有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11年,全镇共完成民营经济收入101亿元,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实现税收5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130元,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突破,为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区位优势,紧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镇党委、政府借助境内阳七路横跨东西、寿郭路纵贯南北这一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战略,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提速升级,突出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橡胶、电子四大产业。
(一)优化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注重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条件。一是,投巨资对镇驻地商业楼前彩砖、地下供
排水管道进行了重新铺设,不仅有效提升镇域形象,而且还增强了承载经济发展功能。目前有众缘电子、聊城金属腾远制品等一大批项目已落户于镇驻地。二是,结合寿郭路拓宽改造,大力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实施了亮化、净化、绿化工程。以刘庙村建设为样板,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标准,规划了企业家、专业人才及职工“安居” 小区建设,形成了人才聚集的高地。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贯通了工业集中区所有道路,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使工业集中区环境有了极大改观,增强了项目承载力。
(二)优化治安环境。加强了110警务体系和治安网络建设,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上,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经委、土管、税务、工商、电业、银行等有关部门主动靠上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处理好与驻地群众的关系,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处理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确保了项目的快速落地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对闲臵厂房进行包装改造,整合资源,全方位对外宣传引导。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安乐镇的对外形象,同时,也吸引很多有志之士来此建功立业,2011年引进项目7个,总投资8.3亿元。恒晶光电、众缘电子等6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5.13亿元。
(三)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加快安乐镇发展步伐,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历届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安乐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成立了安乐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把任务层层分解量化,实行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把考核成绩作为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依据,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制定完善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安乐镇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工作意见》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的有识之士投身经济主战场,要求支部书记带头做榜样,每村至少上一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营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比项目”的浓厚创业氛围。在政策激励下,镇残联干部胡飞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凤祥集团的扶持下建立了占地40余亩的全封闭式标准化肉鸡饲养厂。
二、龙头带动,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
安乐镇党委、政府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契机,依托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凤祥集团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做大畜牧养殖业。为促进畜牧强镇战略进程,我镇按照龙头公司产业化带动和畜禽养殖基地化建设、小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依托凤祥集团带动,发展壮大肉鸡产业。特别是去年我镇紧紧抓住全县百亿绿色食品肉鸡加工中心这一项目在我镇董营村的落地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蒿铺、辛庄、孟洼、刘子英、南街、邢庄等十处现代化规模肉鸡饲养基地建设,使全镇年出栏肉鸡达1亿多只,仅此一项人均群收入增加3000余元。
(二)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镇抓住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市、县畜牧局对我镇帮扶的有利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全镇逐渐形成了以肉鸡饲养为主、蔬菜、林果为辅的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镇拥有凤祥集团、健发食品、聊城东大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发展猪、牛、羊规模养殖小区16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
三、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安乐镇通过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200户,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00余户,占91%以上。2011年,个体工商户实现地税65万。发展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1年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约有5000人,较2010年增加5%,人均年收入2.3万元,较2010年增加2000元。
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第四篇:新时期办好报纸副刊的几点看法(本站推荐)
新时期办好报纸副刊的几点看法
读书既多,年龄渐长,光阴日迫,不再想看报纸上的纯文学作品了。细析原因,大约有三:一是眼格高了,二是闲暇太少,三是阅历深了,现今的流行作品即使一些名家写的,读来也觉得不解渴。
或许有我这样经历、感受的人不在少数。所以,放眼报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都市类报纸,不少都缩减了副刊版面,有的干脆就取消了纯文学的副刊。说起来,人们都振振有词,不认为这样做仅是自己的偏好,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所为。
4年前,我从报社领导岗位上卸任后,恰巧我们钱江晚报“晚潮”副刊编辑缺少,我就客串每周为其编一个版。结果,深入“晚潮”编务,却颠覆了我对报纸副刊的固有看法。接手之初,我想现在大家都在为生计忙碌,谁还有闲心来写副刊闲文,因此十分担心稿源缺乏。为有备无患,我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在版面上公布了我办公室的地址和电子信箱号码,欢迎来稿;二是预先向报社内的几位同仁(有的是编过副刊的前辈、有的是擅写散文杂文的高手)约了稿件,以确保开头两期稿件的数量质量无虞。
事情的进展出乎我的预料,我编辑的版面见报后,来稿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起初是每天近百篇,现在是一周上千封,几天不打开处理,电脑邮箱就要爆满。
作者来自天南海北,甚至有旅居海外的侨胞,也通过国内的亲友发来稿件。从作者的名字判断,女性似比男性略多。而作者的身份,更是五花八门,有民工,有教师,有军人,有公务员,有公司白领„„而学生则从小学生到博士生,各层次的都有。细看来稿的内容,有写婆媳关系的;有写家庭生活的;有的逢节怀人,缅怀自己的亲人或师友;有的借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有的怦击时弊,位卑未敢忘忧国„„总而言之,以讲述自己的经历,叙述自己的感受,表述自己的观点的散文、杂文居多。
作者如此,读者反响又如何?编了4年副刊,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
发了一篇好文章,当天或第二天我就会接到赞扬的电话;所刊稿件中发生了文字差错或事实失误,马上就有读者来电来信纠正;有人一稿多投,有人抄袭剽窃,更是会遭到很多读者的谴责;而打这些电话写这些信件的人,大都和我素不相识。有位作者发了一篇有关“寻找古琴”的文章,一家电视台看到了,专门约他去北京,做了一档实地“寻琴”的节目;有的作者因在副刊上发了文章,而被几家出版社看中,出了专著;而“晚潮”上所刊发的不少佳作,曾被其他报纸杂志转载,有位作者发的一篇杂文,还被发行量逾百万的《读者》选作了卷首文。
事实证明,文学并未落“潮”,副刊仍受欢迎,之所以我们会有报纸副刊“可有可无”的错觉,是因为自己抽身在外,又缺少深入调研的缘故。
涉水试“潮”后的几点思考
副刊需求永远存在。
为何一拨拨人远离文学而去,又有一批批新的文学爱好者接踵而来?我觉得,这要从人的精神需求谈起。人,除了温饱等物质需求外,还有很多精神层面的需求。约而言之,至少有三方面是与文学直接有关的。
一是交流的需求。人生世上,辛苦遭逢,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真的是五味杂陈,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但人非草木,又是最富感情的,且有交流这种见闻、情感和思考的需要。二是求知的需求。一个人要在这纷繁的世上立足生存、谋求发展,没有学识是断不可行的。而人非生而知之,不管是自然、社会乃至哲学方面的知识,都要通过各类媒介传而播之,学而习之,才能掌握。三是共享的需求。人类文明,很多东西,说穿了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说原始人披挂兽皮,主要是为了御寒;那么文明人穿锦着丝,恐怕大半是为了“夺人眼球”,锦衣夜行没人欣赏那是白搭,只有回眸频频,才算靓丽有型。
就报纸而言,上述这些精神的需求,如果具有社会性时效性的,或许可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实现。但很多需求事涉个人,诸如个人的情感渲泄、人生体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读了一本好书意欲推荐,写了一篇美文愿人品赏„„大约只能通过副刊来表达。
鉴此,虽有一拨拨“过来人”阅尽人间沧桑,远离文学副刊而去,却总有一批批“新人”满怀好奇、憧憬和热情,奔向这块文学“伊甸园”而来。
副刊要兼容并蓄,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副刊既有这样广泛且多样的需求,那么办刊就一定要兼容并蓄,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兼容并蓄可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从作者的队伍讲,包容性就一定要尽可能的大。各式人等,无论贫富贵贱,无论男女老少,都有精神层面乃至述诸文字的需求。我们一定要坚持开门办刊,切忌只用身边小圈子熟人同仁的来稿。其次从稿件内容来说,办刊取稿,一定不能仅凭自己的爱好,只用合自己口味的稿件。作者不问出处,坚持择优用稿,这是不带任何偏向的组稿原则。如果也有偏向,我觉得那应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组版倾向。文学是人学,而“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从某种角度看,世界的未来在青年,文学的未来也在青年。想当年,我们都是“文学青年”,如今我们这代老了或渐老,对文学的兴趣消了或渐消,但一定要看到,前辈中,有人与文学结缘终身而不悔;更要看到,晚辈中,仍有一批批新的“文学青年”在成长。网络上的“博文”风靡一时,作者以年轻人居多,虽与副刊著文表现形式不同,但热爱文学和热衷写作,实质是一样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作为过来人,千万不能自己结过婚或离了婚,就看不得隔壁老人续弦,邻家小青年谈恋爱。多用朝气蓬勃、感情充沛的年轻人的稿件,兼用底蕴深厚、与时俱进的中老年作者的来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副刊既源远流长,又引领时尚,切实与“二十一世纪城市主流报”相匹配。
副刊要让人“开卷有益”。
兼容并蓄决非好孬不问,副刊的选稿还是应该有标准的。我编“晚潮”副刊,自定的标准是“开卷有益”。具体来讲,心中有这样一个标杆:不管什么来稿,要么你说的事情,对
读者有所借鉴;要么你抒的感情,能引起读者共鸣;要么你讲的观点,对读者有所启发;要么你写的美文,能使得读者愉悦。而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要有真情真感,真知真见。
我一周编一个“晚潮”版,虽然每次只能用四五篇稿子,但来稿每天三四百,读稿多了,我发觉大部分作者热情可嘉,但所写稿件的质量,却亟待提高。“晚潮”副刊的来稿,以叙事记人的散文为主,但大多记叙的是身边的亲人和生活的琐事。不是说这些人与事不能写,问题在于仅仅与一己有涉,太零碎、太肤浅、太婆婆妈妈。而一些议论文,不少缺乏新意,或老生常谈,或引经据典,或端着架子训人,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至于一些游记之类的“美文”,描写一下风景,抄一点有关景观的掌故,往往写成了导游式的说明文。读者读这类文章,难以得到情感的薰陶、知识的拓展、观点的启迪和感官的愉悦。当然,百里仍至千里挑一,总能找到相对较好的佳作。
副刊要服务到位,成为温馨的精神家园。
从某种角度来说,报纸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副刊要办好,就一定要服务到位。精心编辑,减少仍至杜绝差错,是一种服务;及时、足额地向作者发稿酬,也是一种服务„„但我觉得,对于副刊编辑来说,公平公正地选用稿件,是对读者或作者是最好最重要的服务。古人用才,讲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要的是“任人唯贤”。我们今天办副刊选稿件,情况虽然没有选用人才那么要紧,但原则是可以参用的,那就是“用稿唯优”。一期“晚潮”副刊仅四五篇稿件,如果做人情,新闻圈内兄弟姐妹的来稿用用就足够了。如果攀高枝,约名人,重酬之下也未尝不能办到。这样的同仁报、名人刊,过去有过,现在也依然可以见到。
不是说同仁、名人的稿件不能用,质量好的,要用;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更要突出处理优先刊用。但凡事都有个度,同仁名人的稿子,质量也并非篇篇上乘。如果一味做人情重名声,副刊的质量就会下降,读者作者的兴趣就会转移,开门办报的宗旨就会落空。
我编“晚潮”,熟人的用稿量一般控制在25%~30%之内,腾出大部分版面,留给自发来稿。现在行业风气不正,有的作者以为报社也这样,因此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跟编辑打招呼、套近乎。碰到这种情况,我总会向他们解释,本副刊用稿的原则是“好中选优”,只要你来稿的质量好,面孔熟不熟不在乎。而事实上,“晚潮”采用的稿件,大部分是自发来稿。现在电脑处理稿酬,作者姓名地址填过一次,便有存档。而无数次,我在开稿费单时输入作者姓名,电脑的提示却是空白,说明这个作者是第一次见报,所发稿件于本报还是“处女作”。我这么说,有人还将信将疑,待到3月底晚报全面改版,我编的那期“晚潮”版面处理衔接有误,竟把头条作者的工作单位“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也印了上去,这才相信偏远地方素不相识的作者,在晚报副刊也能上头条。
择优用稿,不但使读者能开卷有益,不致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使作者能公平竞争,见报的有机会扬名取酬,落选的也能从阅读胜出者的稿件中,看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今后的写作。这样,读者、作者、编辑通过版面得以沟通交流,报纸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公众的精神家园。
(人民网-传媒频道 钱江晚报原副总)
第五篇:发挥区位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发挥区位优势深化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成就与开放密不可分。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由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到中西部全域开放的过程。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并采取切实举措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以开放促改革,改革的成就与开放密不可分。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由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到中西部全域开放的过程。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课题、新任务。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从更高层面、更新角度认识经济发展优势,尤其是要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国家确定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需要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
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
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来看,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具有“先发带动后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明显优势。新疆是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广阔腹地,又是通过“一带一路”面向周边国家乃至欧洲实现“双循环”的前沿平台。东中部的富集性产业比如家电、汽车、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如果转移到西部地区生产,在原材料、物流、劳动力成本,以及开拓周边国家新兴市场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东中部先发先富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将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引入新疆等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畅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从自身发展来看,喀什和霍尔果斯两个经济开发区具有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与增长极的显著特点。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如何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是经济开发区面临的比其他地区开发开放更为艰巨、更为复杂的发展难题。因此,在理念创新、功能定位、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等方面,对两个经济开发区的要求都要高于当地经济
社会整体发展水平,这样才能形成示范效应,拉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要进一步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新疆仍需努力融入内地开放的整体格局,也仍需不断探索改革创新的实践之路,这样才能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