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区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工作总结
朝阳区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工作总结
2010年3月14日,在朝阳区网络和信息中心召开了第十一届“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工作,大家一起对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的近千幅电脑作品进行了分类、筛选。专家们认真评判、热烈讨论,把握主题作品质量,划定朝阳区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获奖等次,推选送交北京市的电脑作品入围作品。
2010年,朝阳区各校送交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有如下的特点:
一、作品数量和水平都比去年有所提高
有的学校将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数码摄影、影视制作等融入课堂教学、科技活动和信息课程体系,教师的水平逐年提升,也能从学生作品中看出来教师的精心辅导的过程,反映了学生蓬勃向上的主题思想和创作的水平,具有时代感和区域特色。
有的学校十分重视,认真组织学生,提交了很多的作品,还有的学校教师加班辅导学生创作,使得电脑作品质量呈现上升态势。
二、各校推选的学生作品数量依旧相差悬殊
有的学校交上百幅学生的电脑作品,有的学校交几幅作品,还有的是信息化先进校却没有学生作品交上来。虽然数量不能代表质量,但是一幅电脑作品没有,能对得起政府对学校发展信息化的几百万元投资吗?
政府投资信息化经费不少,落实实处的是提高设备使用率,使学生受益,尽管学校不交学生作品原因很多,但评选工作是市教委、区教委的信息化办公部门组织的,教委对基层校服务的同时可以将组织学生活动作为考核量化指标之一。
三、新课程探索、学校专业特色影响学生电脑作品水平
主题电脑作品创作中,主题的选择、作品的组织和制作过程,就是新课程的精神的体现,学生更多的关注社会,应用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新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而选修模块中的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如果深入探究正是为学生电脑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脑作品创作过程也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部分。有的职高校,有广告艺术设计等专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渠道,但作品的专业水平还是有待提高。
四、学生电脑作品也是朝阳信息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硬件可以用钱买,而学生电脑作品水平不能马上验证。但是随着朝阳区信息中心领导重视信息化软实力建设以来,学生应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电脑作品创作提高信息素养已经开始展现,在软实力提高中,还是需要时间、还需要考研和教研、还需要主办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衷心地希望信息化投入能够马上变成知识和力量,使每一个在朝阳接受教育的孩子得到更多的信息知识和技术力量,帮他们长大后振翅翱翔。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赵
辉
2010年4月6日
第二篇: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情况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情况 中国平安网10月9日消息(记者 张学伟)日前,2010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共评选出148件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附后),其中,报刊62件,电视作品26件,广播作品29件,摄影作品22件,网络作品9件。
根据组织评选工作和参评作品获奖情况,综合各地各单位2010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的实际情况,评委会提出,授予首都综治办、天津市综治办、山西省委政法委、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办、辽宁省综治办、吉林省综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上海市委政法委、江苏省委政法委、浙江省委政法委、福建省委政法委、江西省综治办、山东省综治办、湖北省委政法委、广东省综治办、重庆市委政法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社等20个单位政法综治新闻宣传组织奖。
一、评选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1年2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2010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的通知》后,各地各部门和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及中央新闻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精心组织评选工作,推荐了一大批参评作品。据统计,此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家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及中央新闻单位报送的参评作品491件,其中,报刊作品228件,电视作品85件,广播作品66件,摄影作品78件,网络作品34件。
为确保评选活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切实做到严格公平公正,评选办公室邀请了长期从事政法综治宣传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学者和专家,组成复评
专家组,对参选作品进行认真评选。经复评专家组充分讨论和投票决定,将评出的候选作品交定评委员会,经定评委员会评委评定,共评选出148件优秀新闻作品。其中,报刊62件,电视作品26件,广播作品29件,摄影作品22件,网络作品9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是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送的作品也是各地各单位当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缩影,根据组织评选工作和参评作品获奖情况,综合各地各单位2010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的实际情况,评委会提出,授予首都综治办、天津市综治办、山西省委政法委、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办、辽宁省综治办、吉林省综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上海市委政法委、江苏省委政法委、浙江省委政法委、福建省委政法委、江西省综治办、山东省综治办、湖北省委政法委、广东省综治办、重庆市委政法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社等20个单位政法综治新闻宣传组织奖。
二、初评组织工作和参评作品特点
(一)从初评组织工作看,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把开展评选活动作为开展政法综治宣传、推进基层平安创建的有力抓手,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了评选活动的有序开展。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西、广东、吉林等地成立了由综治办、党委宣传部、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设立了专门的评选办公室,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评选程序和工作要求;黑龙江、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等地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对评选活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报送反映当地特色的综治优秀新闻作品,确保了参评作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江苏、山西、福建、湖北等地将评选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考核范畴,对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极大地调动了新闻工作者做好政法综治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中央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及中央新闻单位将评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精心评选,报送了一批优秀作品。
(二)从参评及获奖作品看,作品均能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主动服务政法综治工作大局,积极宣传政法综治部门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作用、着力解决社会治安和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工作成效,切实做到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贴近基层、典型鲜活,视角独到、引导有力。
一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参评作品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深入报道,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各地各部门加强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工作成效,满足受众最迫切的需求,努力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报刊作品《三项重点工作大巡礼》以政法委书记访谈、综合报道、评论员文章、记者手记等形式,报道了15个省(区、市)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新经验和新亮点。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关于加强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情况以及工作成效的电视作品《平安中国》、反映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报刊作品《新北川工地庞大流动人口如何有序“流动”》、反映创新社会管理的广播作品《为人民管理城市而不是为城市管理人民——济南城管推行地图式管理》、反映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网络作品《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专题》及反映人性化执法的摄影作品《有一种爱、让我不绝望》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2010年政法综治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摄影作品《生命大营救》和网络作品
《世博我们守护你》等,集中展现了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在玉树地震等重大灾难事件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安全保卫工作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贴近基层,典型鲜活。从获奖的作品来看,大部分稿件都是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写和录制的,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借鉴作用。报刊一等奖作品《警务QQ:网络时代的亲民样本》,选取了公安部打拐办、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社区民警等三个不同层次的警务QQ样本,系统总结了各级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运用QQ创新警务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做法和经验,稿件刊发后,许多基层公安机关相继推出QQ警务室、网上公安局等,大大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广播三等奖作品《“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的“靖江模式”》报道了靖江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做法——“网格化管理”,全面反映了“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和成效,作品播出后,“网格化管理”模式受到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靖江标本”。此外,典型人物宣传是获奖作品的一个突出亮点,作品更加注重故事叙述、细节刻画和文风改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鲜活、感人。《敖大焕:40载芬芳调解路》、《高墙内的“妈妈”》和《沈战东:用生命诠释忠诚》等获奖作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背后所蕴涵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精神意志等,增强了典型人物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视角独到,引导有力。许多作品在视角上、策划上力求创新,使报道精巧独到,深入而有立体感,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明确导向,在为受众的服务中影响受众,增强了舆论的引导能力。报刊作品《风险社会管理》聚焦“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热点话题,以述评的形式梳理集纳当前社会管理存在问题,探寻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思路,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电视作品《正义镇凶魔 大爱驱阴霾——南平“3.23”恶性杀
人案纪实》,以当时见义勇为、制服歹徒的普通民众、积极组织救援的老师和医生及侦办案件的民警、检察官和法官为采访重点,还原了事件发生时全社会对受害儿童关爱的细枝末节,充分彰显“正义”与“大爱”的鲜明主题,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摄影作品《被抢十多天 洋洋回家了》通过组照,真实再现了公安机关成功破获拐卖儿童案件的全过程,从民警缜密侦察到抓捕嫌疑人,从民警照料被解救的洋洋到送孩子回家,从洋洋的父母喜极而泣到周围群众的鼓掌称赞,张张照片凸显了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革新与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以民意为导向,推动“打拐”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的坚强决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地方和单位评选组织工作不力。个别地区和单位对评选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报送作品。主要表现在:报送的作品没有推荐意见或填写推荐意见不认真,有的报送作品与推荐目录不符,有的没有经过初评;有的没有上报初评总结,仍存在报送中央媒体作品较多的情况,给复评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报送的网络作品偏少。此次评选活动报送的网络作品总计仅34件,地方报送的合格作品只有13件。三是短小精悍的消息作品少。地方报送的长篇通讯偏多,短小精悍的消息类作品少;有的消息针对性不强,深度不够,缺乏创新。
第三篇: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情况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情况
中国平安网10月9日消息(记者 张学伟)日前,2010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工作顺利完成,共评选出148件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附后),其中,报刊62件,电视作品26件,广播作品29件,摄影作品22件,网络作品9件。
根据组织评选工作和参评作品获奖情况,综合各地各单位2010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的实际情况,评委会提出,授予首都综治办、天津市综治办、山西省委政法委、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办、辽宁省综治办、吉林省综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上海市委政法委、江苏省委政法委、浙江省委政法委、福建省委政法委、江西省综治办、山东省综治办、湖北省委政法委、广东省综治办、重庆市委政法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社等20个单位政法综治新闻宣传组织奖。
一、评选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1年2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2010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的通知》后,各地各部门和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及中央新闻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精心组织评选工作,推荐了一大批参评作品。据统计,此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家中央综治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及中央新闻单位报送的参评作品491件,其中,报刊作品228件,电视作品85件,广播作品66件,摄影作品78件,网络作品34件。
为确保评选活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切实做到严格公平公正,评选办公室邀请了长期从事政法综治宣传和新闻传播工作的学者和专家,组成复评专家组,对参选作品进行认真评选。经复评专家组充分讨论和投票决定,将评出的候选作品交定评委员会,经定评委员会评委评定,共评选出148件优秀新闻作品。其中,报刊62件,电视作品26件,广播作品29件,摄影作品22件,网络作品9件。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新闻作品评选活动是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报送的作品也是各地各单位当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工作的缩影,根据组织评选工作和参评作品获奖情况,综合各地各单位2010年开展政法综治宣传的实际情况,评委会提出,授予首都综治办、天津市综治办、山西省委政法委、内蒙古自治区综治办、辽宁省综治办、吉林省综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上海市委政法委、江苏省委政法委、浙江省委政法委、福建省委政法委、江西省综治办、山东省综治办、湖北省委政法委、广东省综治办、重庆市委政法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社等20个单位政法综治新闻宣传组织奖。
二、初评组织工作和参评作品特点
(一)从初评组织工作看,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把开展评选活动作为开展政法综治宣传、推进基层平安创建的有力抓手,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了评选活动的有序开展。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西、广东、吉林等地成立了由综治办、党委宣传部、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设立了专门的评选办公室,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评选程序和工作要求;黑龙江、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等地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对评选活动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鼓励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报送反映当地特色的综治优秀新闻作品,确保了参评作品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江苏、山西、福建、湖北等地将评选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范畴,对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极大地调动了新闻工作者做好政法综治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中央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及中央新闻单位将评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评选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精心评选,报送了一批优秀作品。
(二)从参评及获奖作品看,作品均能紧密围绕中心工作,主动服务政法综治工作大局,积极宣传政法综治部门充分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作用、着力解决社会治安和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工作成效,切实做到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贴近基层、典型鲜活,视角独到、引导有力。
一是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参评作品着眼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深入报道,从不同角度生动反映各地各部门加强政法综治工作和平安建设的工作成效,满足受众最迫切的需求,努力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报刊作品《三项重点工作大巡礼》以政法委书记访谈、综合报道、评论员文章、记者手记等形式,报道了15个省(区、市)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新经验和新亮点。反映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关于加强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情况以及工作成效的电视作品《平安中国》、反映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报刊作品《新北川工地庞大流动人口如何有序“流动”》、反映创新社会管理的广播作品《为人民管理城市而不是为城市管理人民——济南城管推行地图式管理》、反映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网络作品《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专题》及反映人性化执法的摄影作品《有一种爱、让我不绝望》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2010年政法综治各项工作的丰硕成果。摄影作品《生命大营救》和网络作品《世博我们守护你》等,集中展现了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在玉树地震等重大灾难事件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安全保卫工作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贴近基层,典型鲜活。从获奖的作品来看,大部分稿件都是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采写和录制的,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基层政法综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和借鉴作用。报刊一等奖作品《警务QQ:网络时代的亲民样本》,选取了公安部打拐办、郑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社区民警等三个不同层次的警务QQ样本,系统总结了各级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运用QQ创新警务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做法和经验,稿件刊发后,许多基层公安机关相继推出QQ警务室、网上公安局等,大大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促进了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广播三等奖作品《“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的“靖江模式”》报道了靖江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做法——“网格化管理”,全面反映了“网格化管理”的方法和成效,作品播出后,“网格化管理”模式受到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靖江标本”。此外,典型人物宣传是获奖作品的一个突出亮点,作品更加注重故事叙述、细节刻画和文风改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鲜活、感人。《敖大焕:40载芬芳调解路》、《高墙内的“妈妈”》和《沈战东:用生命诠释忠诚》等获奖作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背后所蕴涵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精神意志等,增强了典型人物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视角独到,引导有力。许多作品在视角上、策划上力求创新,使报道精巧独到,深入而有立体感,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明确导向,在为受众的服务中影响受众,增强了舆论的引导能力。报刊作品《风险社会管理》聚焦“社会管理创新”这一热点话题,以述评的形式梳理集纳当前社会管理存在问题,探寻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思路,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电视作品《正义镇凶魔 大爱驱阴霾——南平“3.23”恶性杀人案纪实》,以当时见义勇为、制服歹徒的普通民众、积极组织救援的老师和医生及侦办案件的民警、检察官和法官为采访重点,还原了事件发生时全社会对受害儿童关爱的细枝末节,充分彰显“正义”与“大爱”的鲜明主题,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摄影作品《被抢十多天 洋洋回家了》通过组照,真实再现了公安机关成功破获拐卖儿童案件的全过程,从民警缜密侦察到抓捕嫌疑人,从民警照料被解救的洋洋到送孩子回家,从洋洋的父母喜极而泣到周围群众的鼓掌称赞,张张照片凸显了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革新与先进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以民意为导向,推动“打拐”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的坚强决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个别地方和单位评选组织工作不力。个别地区和单位对评选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报送作品。主要表现在:报送的作品没有推荐意见或填写推荐意见不认真,有的报送作品与推荐目录不符,有的没有经过初评;有的没有上报初评总结,仍存在报送中央媒体作品较多的情况,给复评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报送的网络作品偏少。此次评选活动报送的网络作品总计仅34件,地方报送的合格作品只有13件。三是短小精悍的消息作品少。地方报送的长篇通讯偏多,短小精悍的消息类作品少;有的消息针对性不强,深度不够,缺乏创新。
第四篇:中小学优秀案例评选标准
中小学优秀案例评选标准(100分)
项目
指
标
得分
教材简析7分
有全册教材简析(全册共有多少内容,分多少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完成。各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需要多少课时完成)、每课教材简析(简析教材的内容、特点、地位与作用。如果加上教师个性化的解读更精彩)。
学情分析3分
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地位与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学习本课的难易。
教学目标5分
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学段具体目标,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定做到:准确、具体、简洁、有序、可操作、可检测。
方式、方法5分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及特点、联系学情选择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要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进行思考,一般选择一到二个主要学习方式、方法。
学前准备4分
本着先学后教的基本理念,教师准备:一是设计并下发学案;二是重难点内容的ppt;三是练习题设计的ppt;四是搜集或制作的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补充资料或实物、教具等。学生准备:一是以学案为引领进行独立自学,完成自学任务,记下不懂的问题;二是搜集的与本课学习有关的补充资料或实物,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消化吸收。
学时划分1分
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70分
导学: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或激发情感),提出问题(或质疑);二是设计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或技能)的训练内容(或题目);三是根据课堂生成进行随机引导、启发、点拨。(15分)
互动:一是预设学生与学习内容独立互动的收获和困惑,并有解决困惑的方式、方法;二是预设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的收获和困惑,并有解决困惑的方式、方法。(20分)
展示:预设小组与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和困惑,并有启发、点拨学生动态生成的方式、方法。(15分)
评价:有小组展示中的随机评价、学习环节中的归纳小结性评价、当堂达标测评、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10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做到学习内容的高度浓缩、学习能力的高度提炼、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高度总结。(5分)
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5分)
创新及特点5分
体现课标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有个性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教案。
得分
第五篇: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
初三数学教学案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E5%C1%AC%BB%B7&in=16453&cl=2&lm=-1&st=-1&pn=0&rn=1&di=25866882165&ln=1659&fr=&fm=result&fmq=***97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0&-1&di25866882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5NzY3MjA0.html
工作单位:泰兴市三里实验学校 姓 名:徐新燕
一、教案背景分析 1.面向学生:初三学生 2.学科:初中数学 3.课时:1 4.班额:30人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圆规,铅笔,尺子,两张透明纸等 6.学生课前准备:圆规,两张透明纸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方面:
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2.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观点,领悟数学之美,培养良好品质。
三、教材分析方面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第五章中心对称图
(二)第六节,本节内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2.本节课重点是探索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探索两圆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3.本班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够在相关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
自主探究与引导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以活动做载体,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归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节课的设计内容
五、教学过程 温习旧知识
1、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用数量关系如何判别位置关系?
2、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用数量关系如何判别位置关系?
探究新知识
学生在透明纸上画2个大小不同的圆,1个固定,另1个从其外部逐渐向其靠近,然后教师用再铁丝做成的两个圆在黑板上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两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观察现象,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日食)
http://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重点观察日食中两圆位置的变化与图片中几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圆和圆几种位置关系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活动2: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两张透明纸上画出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模拟日食.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1.让学生画出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观察公共点的个数.(不同的位置关系图)
2.让学生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
3.把两圆相切的图形剪下来对折,找出对称轴,指出切点与对称轴的关系.4.指导学生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和在一起,模拟日食,让学生观察发现,并画出两圆不同位置关系图形.教师重点关注:
问题1:能否画出图形,各种情况能否都发现,共同讨论给出定义.是否能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两圆的位置关系.能否折出相切时的对称轴.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问题2: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问题3:的设计是对两圆相切时的情况的一个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4: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活动3:探索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猜测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验证你的猜想。
1.猜想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猜想两圆内切时的情况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位置变化情况
2.观察两圆位置变化情况,推理两圆相交、外离、内含、同心时的情况.3.当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让学生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4.总结规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画出的两圆位置关系图进行测量,发表见解.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利用计算功能演示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总结活动3讨论出结论,说明此结论既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两圆相交的情况讨论是否深入.活动3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两圆的位置关系,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试牛刀”
http://wenku.baidu.com/view/0dedc4630b1c59eef8c7b4c5.html
六、本节课小结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两圆相离、两圆外切、两圆相交、两圆内切、两圆内含;
2、两圆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七、布置作业:习题5.6第1,2,3题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总结是否全面.是否能体会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性.总结回顾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八、教学反思
为了利用结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小试牛刀”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大显身手”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