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范文模版]
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
教师梯级培养工程计划
为切实贯彻《教育发展刚要》,根据《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2012年工作要点》要求,我校从2012年起,启动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现制订我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如下。
一、实施原则
(一)实际需求原则。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二)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从多个层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
(三)整体提升原则。按照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各层级教师重在引导激励、重在过程培养、重在发挥各层级教师的作用。
二、层级定位
1、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选拔培养出来的学校专业教学的核心力量和引领者,是学校梯级名师的最高层级。我校要从“新教师、成长期教师、成熟型教师、拔尖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中选拔和培养本学校骨干教师。
2、涪陵区级骨干教师,是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区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区教学改革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3、涪陵区名教师及重庆市骨干教师,是在区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杰出的才能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名优教师,可以在全区乃至全市教学改革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梯级名师选拔与培养办法
(一)选拔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及学校梯级名师的选拔办法,由学校按照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区级骨干教师及以上层级名师的选拔办法,按上级规定执行。
(二)培养办法
1、学校骨干教师
包括学校骨干教师在内的学校梯级名师的培养由学校负责,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办法按照本方案的实施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师魂、师识、师能同铸的原则,激发培养对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专业发展热情。
2、区级骨干教师
按照“区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区学科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层级定位,组织开展对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1)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定时组织专项培训。(2)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承担科研项目,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3)由市级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参与对区级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培养目标,促进专业成长。
(4)鼓励区级骨干教师参加高学历或双学历(双学位)教育。
3、区级名师及市级骨干教师
按照“在全市教育界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层级定位,开展对的区级名师及市级骨干教师培养。
(1)搭建平台,让名教师参加全区、市或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培训内容结合区、市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条件让名教师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拓展其工作视野。
(3)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参加培训,组织参加市内外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梯级名师职责任务
(一)学校骨干教师
1、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承担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任务。
2、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组成骨干教师研究共同体,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解决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试验。
(二)区级骨干教师
1、参与师德相关教育工作。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教学示范公开课。
3、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校本教研等工作。任期内至少有一项课题通过区级以上鉴定或一项研究成果获区级以上奖励,或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准的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4、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学校课堂改革及指导青年教师任务,任期内直接培养至少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区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
(三)区名教师及市级骨干教师
1、参与全市性的师德教育、培训工作。
2、参与学校对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确定培训专题,承担授课任务。
3、参与名师培养工程,至少与两名区级骨干教师签订传帮带协议,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4、承担区级以上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任务。任期内至少有一篇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学科专业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研讨会上作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五、梯级名师任期管理及考核。
严格按照《涪陵区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考核。
六、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校长彭宏任组长,李建国、杨冬梅、周朝怀任副组长,李俊宏、龙建、陈彬任领导小组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各层次教师的培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考核
学校将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对被评为梯级名师的教师年终考核,按级别计分。
第二篇:奉节城区第一小学校教师梯级培养工程计划
www.xiexiebang.com
奉节城区第一小学校教师梯级培养工程计划
为切实贯彻《教育发展刚要》,根据《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2012年工作要点》要求,我校从2012年起,启动涪陵城区第一小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现制订我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如下。
一、实施原则
(一)实际需求原则。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二)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从多个层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
(三)整体提升原则。按照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各层级教师重在引导激励、重在过程培养、重在发挥各层级教师的作用。
二、层级定位
1、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选拔培养出来的学校专业教学的核心力量和引领者,是学校梯级名师的最高层级。我校要从“新教师、成长期教师、成熟型教师、拔尖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中选拔和培养本学校骨干教师。
2、涪陵区级骨干教师,是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区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区教学改革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3、涪陵区名教师及重庆市骨干教师,是在区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杰出的才能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名优教师,可以在全区乃至全市教学改革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梯级名师选拔与培养办法
(一)选拔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及学校梯级名师的选拔办法,由学校按照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区级骨干教师及以上层级名师的选拔办法,按上级规定执行。
(二)培养办法
1、学校骨干教师
包括学校骨干教师在内的学校梯级名师的培养由学校负责,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办法按照本方案的实施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坚持师魂、师识、师能同铸的原则,激发培养对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专业发展热情。
2、区级骨干教师
按照“区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区学科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层级定位,组织开展对区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1)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定时组织专项培训。
(2)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承担科研项目,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
(3)由市级骨干教师担任导师,参与对区级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培养目标,促进专业成长。
(4)鼓励区级骨干教师参加高学历或双学历(双学位)教育。
3、区级名师及市级骨干教师
按照“在全市教育界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层级定位,开展对的区级名师及市级骨干教师培养。
(1)搭建平台,让名教师参加全区、市或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培训内容结合区、市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条件让名教师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拓展其工作视野。
(3)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名教师到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参加培训,组织参加市内外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
四、梯级名师职责任务
(一)学校骨干教师
1、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承担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任务。
2、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组成骨干教师研究共同体,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解决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试验。
(二)区级骨干教师
1、参与师德相关教育工作。
0 奉节生活网 网址: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教学示范公开课。
3、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校本教研等工作。任期内至少有一项课题通过区级以上鉴定或一项研究成果获区级以上奖励,或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准的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4、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学校课堂改革及指导青年教师任务,任期内直接培养至少一名青年教师通过区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
(三)区名教师及市级骨干教师
1、参与全市性的师德教育、培训工作。
2、参与学校对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确定培训专题,承担授课任务。
3、参与名师培养工程,至少与两名区级骨干教师签订传帮带协议,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4、承担区级以上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任务。任期内至少有一篇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市级以上学科专业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研讨会上作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五、梯级名师任期管理及考核。
严格按照《涪陵区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考核。
六、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校长彭宏任组长,李建国、杨冬梅、周朝怀任副组长,李俊宏、龙建、陈彬任领导小组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各层次教师的培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考核
学校将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对被评为梯级名师的教师年终考核,按级别计分。奉节生活网 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实现学校争创名校,特制定此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养计划》的意义,可归结为“三个需要”,即:
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①品德、人格,主要指职业道德,核心是“爱生”。②智能结构,主要指开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③心理素质,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短期的,也有深远的;既有单一的,也有多重的;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名师出高徒,正是对这种影响力的一种归纳。因而,树立一支能模范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名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不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教育观念、事业水平、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较紧迫的任务主要有:①教师的教育观念现代化,如具有现代化的人才观、学生观、智育观、质量观等。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收集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塑造现代化的名师队伍正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要求。
3、是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的需要。通过验收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由此学校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在积极向“四星”级示范初中迈进。在新阶段,要实现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在教学质量、班级文化建设、校园“四化”等方面有一个持续性的优化和提升。这种优化和提升正是以名师队伍量地扩大和质的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学校化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名师来,可以带动全校教师素质地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学校有一批名师,也能形成名师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于名师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名师计划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协调,每学期专题研究1—2次名师计划落实情况。
二、建立名师梯队。培养名师是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建立起名师梯队,以使名师不断涌现,名师队伍不断壮大。
1、在近年内培养出3-5名在县内某学科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如县级学科带头人、县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取得县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2、每门学科应有1—3名总校级名师,如总校级学科带头人、总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在总校内有一定知名度,取得总校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3、每门学科有1—3名校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应在本学科教学成绩居领先地位,教育效果优良,并取得校级以上先进或在校级赛课中取得好的名次。
三、建立名师档案
在每位教师的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更详实、具体的名师档案,记载这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项成绩与具体事迹,以准确记载下名师成长的轨迹,并在推出名师之际有据可查。
四、制定培训计划
对确定为推出的名师,学校应提供成长条件,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训目标(短期的与长期的目标);培训人员(指定由谁负责实施培训计划);针对其强、弱项(如上课、科研、讲座、获奖等情况)提出相应计划,发挥其长处,弥补其弱项;鼓励教师争取市、县有关的奖励与称号;组织向校外名师对口学习,以期迅速提高,并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指导。
五、制定名师推出计划:学校应创造条件推出名师。
1、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学校为教师的推出创设条件,积极主动联系,动员有关教师外出参加市、县公开课等各类活动。
2、有计划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向省市区有关学会推荐其科研论文。
3、要求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能处于领先地位。
4、学校应争取推出教师到市、县举行各类学科讲座。
第四篇:郭岗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
郭岗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
2010 年行动计划》和《新密市教
根据《郑州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体局2010年工作要点》要求,我校从2010年起,启动新密市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现制订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如下。
一、实施原则
(一)实际需求原则。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二)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从多个层面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
(三)整体提升原则。按照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各层级教师重在引导激励、重在过程培养、重在发挥各层级教师的作用。
二、层级定位
1、学校骨干教师,是学校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选拔培养出来的学校专业教学的核心力量和引领者,是学校梯级名师的最高层级。我校要从“新教师、成长期教师、成熟型教师、拔尖教师”等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中选拔和培养本学校骨干教师。
2、新密市骨干教师,是在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市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市教学改革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3、新密市名教师,是在新密市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培养选拔出来的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杰出的才能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的名优教师,在全市教学改革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4、新密市教育名家,是在新密市名教师基础上培养产生的、在郑州市甚至全省教育界具有一定名望的教育专家,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智囊和指导作用。
三、梯级名师选拔与培养办法
(一)选拔办法
学校骨干教师及学校梯级名师的选拔办法,由学校按照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
新密市骨干教师及以上层级名师的选拔办法,由新密市教体局制定。
(二)培养办法
1、学校骨干教师
包括学校骨干教师在内的学校梯级名师的培养由学校负责,学校梯级名师培养办法按照本方案的实施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由各学校自行制定并报新密市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审批,要坚持师魂、师识、师能同铸的原则,激发培养对象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专业发展热情。
2、新密市骨干教师
按照“市级教学业务骨干,在全市学科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层级定位,组织开展对新密市骨干教师的培养。
(1)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组织进行为期 1 个月的专项培训。(2)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承担科研项目,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
(3)由新密市名师担任导师,参与对新密市骨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明确培养目标,促进专业成长。
(4)鼓励新密市骨干教师参加高学历或双学历(双学位)教育。
3、新密市名教师
按照“在全市教育界起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层级定位,开展对新密市名教师的培养。
(1)搭建平台,让名教师参加全市或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培训内容结合新密市教育发展规划,创造条件让名教师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拓展其工作视野。
(3)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名师到国内知名师范院校参加培训,组织参加国内外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
4、新密市教育名家
按照“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智囊和指导作用”的层级定位,开展对新密市教育名家的培养。
(1)在教育名家进行终身学习、自我完善和知识更新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创造条件,推荐教育名家参与郑州市级以上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实力和知名度。
(3)要结合新密市教育发展规划,搭建平台让教育名家参与事关全局的教育工作,在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专业发展,在新密市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智囊和指导作用,并促其在郑州市级以上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育名家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地区访问学习,支持其到国内高校课程教学研究所和全国名校做访问学者。
四、梯级名师职责任务
(一)学校骨干教师
1、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承担学校青年教师培养任务。
2、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组成骨干教师研究共同体,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出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解决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试验。
(二)新密市骨干教师
1、参与师德相关教育工作。
2、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年至少承担一次教学示范公开课。
3、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校本教研等工作。任期内至少有一项课题通过新密市级以上鉴定或一项研究成果获新密市级以上奖励,或至少有一篇较高水准的论文在郑州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4、在学校范围内承担学校课堂改革及指导青年教师任务,任期内直接培养至少一名青年教师通过新密市级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
(三)新密市名教师
1、参与全市性的师德教育、培训工作。
2、参与新密市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确定培训专题,承担授课任务。
3、参与名师培养工程,至少与两名新密市级骨干教师签订传帮带协议,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4、承担新密市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任务。任期内至少有一篇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在郑州市级以上学科专业期刊发表,或在市级以上研讨会上作教育教学经验交流。
5、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按要求参与“名师博客”,高质量完成博客日志。
6、积极参与新密市名师网络资源平台建设和新密市名师工作室(站)建设,开设“新密市名师在线论坛”
(四)新密市教育名家
1、参与全市性的师德教育、培训工作。
2、参与新密市级名教师培训工作,确定培训专题,承担授课任务。
3、参与名师培养工程,至少与两名名师签订传帮带协议,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4、承担新密市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任务。
5、出版教育专著,在郑州市、全省展示新密市教育深刻内涵和良好形象。
五、梯级名师任期管理及考核。
严格按照《新密市中小学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中细则去考核。
六、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校长闫花俊任组长,教导主任李战玲任副组长,王秀华、孙俊峰、周艳、王晓燕、杨彩霞、马战军任领导小组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梯级名师培养工程专项经费,用于各层次教师的培养,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考核
学校将梯级名师培养工程计划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对被评为梯级名师的教师年终考核,按级别计分。
第五篇:龙王庙总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
龙王庙总校
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完善教师层级攀升机制,加快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我校中小学、幼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教育、教学和管理骨干,为培养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为办人民需要的教育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二、培养目标
按照“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标准,通过五年专项引领和个人自我发展的强化培养,使我乡教师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快速、大幅提高,实现跨跃式发展。
三、培养周期
五年(2011年9月——2016年7月)
四、涉及人员
全乡所有教师(含校长、主任)。
五、梯级名师各级别条件
(1)合格教师。教龄3年以上,初级职称,最低获得过总校、学区级两次以上业务奖励、有科研小课题结题证书。(2)希望之星。教龄6年以上,初级职称,在学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获得县级以上业务奖励3次以上,有科研小课题结题证书。
(3)骨干教师。教龄8年以上,中级职称,在县里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一篇,有科研小课题结题证书,获得市级以上业务奖励2次以上。
(4)学科带头人。教龄10年以上,高级职称,在全县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少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主持过科研小课题,获得市级以上业务奖励4次以上。
(5)学科名师。教龄15年以上,高级职称,在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少在国家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篇,主持过科研小课题,获得市级以上业务奖励6次以上。
六、方法、步骤
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评选的办法。梯级名师评选工作遵循个人申报、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注意兼顾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合理分布。
1、个人申报
教师本人对照各级别所需条件在本校进行申报。
2、考核认定
(1)各校组建评选领导小组,成立梯级名师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根据梯级名师各级别必备条件对本辖区内每一位教师进行资格认定。
(2)总校成立评审小组,对各校上报的评审结果进行抽查。
3、公示
总校抽查合格后,梯级名师名单在全总校公示。
七、培养措施
1、着眼教师发展,推进继续教育。发挥校内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借助教师培训机构的力量,重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和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尽可能地为教师梯级发展搭建舞台,创造机会。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进修。
2、设立专项基金,进行重点资助。总校采取相应措施,对培养人选进行扶持。
3、强化政策导向,创造良好环境。对培养人选在科研立项、进修提高、学术交流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给予优先考虑,并对其中特别优秀者给予重点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培养人选给在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选等工作中中,予优先考虑。努力创设有利于广大教师实现突破自我和创新发展的人文氛围和工作环境。
4、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成才途径。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技能比武、教学风采展示、名师上门送教等形式的活动,为教师的交流与竞争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多渠道开展教科研成果交流、评选、推广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研究,在研究中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成才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龙王庙总校 2011年9月1日
附1龙王庙总校梯级名师培养领导小组 组长:丁连河 刘 军
成员:张士文 曹春风 李晓野 董占国 王杰 徐鹏 袁小东
附2“梯级名师”培训计划
龙王庙总校
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专业成长;培养研究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展示名师风采,发挥辐射作用,为我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二、培训内容及形式
(一)理论学习
为了切实提高培训效率,每位参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结合学员的问题进行理论培训。
1、外请专家专题报告;(待定)
2、名师讲学;
3、师校理论专题讲座。
(二)专业引领
外出考察学习:到教育教学先进地区,听专家讲学,参与教研活动。(待定)
(三)开展“名师讲坛”活动
名师讲坛活动主要以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为内容的演讲为主要形式,(四)进行教学实践课竞赛活动
每位参训教师必须参与此项竞赛活动,拿出最佳课,课前教者讲思路,课后谈反思,最后评出优秀课进行教学展示。
(五)基于问题的课题研修 参训的教师每人一项研究课题,可独立承担,也可分组完成。以课题带动教研,以课题牵动深度学习与思考。培训后,要组织研讨交流会。
三、学时安排: 总学时:340学时。1.专家讲学:40学时; 2.名师讲学:20学时; 3.师校专题理论讲座:60学时;
4.“名师讲坛”及“竞赛课”活动:20学时; 5.到课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20学时;
6.发挥作用:40学时;(带徒弟:20学时;送教到校一次5学时。)7.课题研修:40学时; 8.研讨交流会:10学时
四、管理与考核:
1、认真参与培训,记好听课笔记;
2、结合理论专题讲座写出专题论文,不少于2000字;
3、两篇案例分析,每篇不少于1000字;
4、自学笔记:不少于8000字
5、综合培训活动写出相关体会或感受方面的作业,字数不限;
龙王庙总校
201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