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3:0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的研究

摘要:分析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参与体与经营理念,探讨其网球赛事运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赛事主办组织缺乏经营理念、缺乏专业的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管理人才、高等院校网球运动环境有待加强及市场化运作与商业推广的条件不够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关键词:高等院校;赛事;经营

1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的参与体

网球运动自1885年传入中国以来,一些教会学校就陆续开展网球活动,如北京汇文学校、通州协和书院、上海圣约翰书院、广州岭南学校以及香港的教会学校。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斯坦豪斯杯赛,这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比赛

【1】

。后来,其他许多学校也参与进来,开始举行校际网球赛,很好的促进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网球运动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网球运动属于贵族运动,参与群体多为学生、教师以及社会上层人士。综观在我国举行的网球赛事,进入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较少,个别比赛甚至会没有观众。上海大师杯赛却是个例外,虽然水平高是其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但我们不该忽略其先进的赛事管理和经营理念。网球赛事的举办,如果吸引不了观众,其生命力就不可能持久和强大,不利于网球事业长久健康的发展。

同样,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也必须有人的参与才能发生,即经营管理的实施和服务消费都必须有人的参与【2】。本文对高等院校经营网球赛事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得参与体以及经营理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分析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

1.1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主办组织

由于高等院校的特殊情况,决定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存在的类型及动机都较为单一。赛事的主办组织多为高等院校的党委、团委、学生体育联合会或体育课部联合主办。而赛事的具体经营者,即承办组织主要为院校的体育课部、体育教研室或网球俱乐部及社团组织。

但随着高等院校的开放化,很多企业也逐渐认识到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能够很好地扩展其知名度,也纷纷与高等院校合作,租用高等院校的网球场馆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网球赛事。这些赛事的主办组织,往往是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或是合作学校的体育课部。1.2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赞助商和经费提供者

综观我国高等院校以前所举办的网球赛事,其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学校拨款和学校场馆出租经费,其比例占95.6%。也有部分网球赛事,特别是院校网球俱乐部或团体举办的赛事,大多为自筹经费,但所占比例较小,为3.2%。其他的来源就是社会的捐助,约占1.2%。可见,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这也是目前限制其赛事发展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竞技体育商业化的趋势也波及到了高等院校。所以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经费来源已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变,不再象以前一样大部分靠国家政府部门的拨款。赛事经营的商业化理念也进入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许多网球相关商家,如HEAD、PRINCE、WEISON等,纷纷主动赞助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以取得可利用的商业发展机会回报。而网球赛事的主办组织也从中获益匪浅,从而形成一种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良性发展。

1.3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媒体

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由于地域性以及场馆限制等诸多因素,造成了赛事多为高等院校内部举办的小型赛事,而校际交流较为缺乏。所以,学生、教师以及校内工作人员构成了主要参与人员。高等院校的内部媒体,如校报、校园电台、院系刊物等成为网球赛事的主要媒体。其他高校外的媒体则主要是赞助商为了达到其投资目的而做的宣传。可见,媒体是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校具有丰富的场馆资源及独特的人文气息,所以现在很多商业性的网球比赛也选择在学校举行。在赛事举办的同时,商家会邀请当地的主流媒体对赛事进行宣传。相比高校内部媒体而言,这些赛事的媒体宣传效应更为出色,值得高校内部媒体学习借鉴。

1.4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

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形成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表现会最终决定网球赛事的成败。其中,运动员是参与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开放性程度加大,商业化的氛围也不断渗入高校网球赛事,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也成为赞助商宣传其形象的重要部分。

不可忽略的是运动员的表现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观众人数的多少;裁判员决定了赛事能否公平的进行。然而,运动员以及裁判员的表现,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一旦脱离了观众,运动员以及裁判员的表现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总体而言,赛事的主办组织是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主要参与体,赞助商以及媒体是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支持,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从根本上决定了赛事的成败。2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经营理念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经营理念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产品、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产品质量、高等院校网球赛事服务产品、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衍生产品以及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营销的可行性理念。2.1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产品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产品,应该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两部分。其中,有形的产品为精彩的赛事、纪念品、特许商品、网球器材、服装、网球鞋等体育用品;无形的产品为围绕精彩的赛事而展开的一系列服务产品,即为观众的服务,此外,无形产品还包括媒体开发以及赞助商所开发的无形资产。二者是高度关联的。2.2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产品质量

事实上,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核心产品是赛事本身,离开赛事,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就像商品质量是商品的核心一样,网球赛事的质量是决定赛事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换言之,即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赛事其他产品的质量。

因此,赛事的主办组织应从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造就高质量的赛事产品。一所高等院校,如果可以每年举行一次高质量的网球赛事,长此以往,就可以形成品牌赛事。一旦形成品牌赛事,就会产生品牌效应。随之,就会吸引更多的赞助商,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校园网球运动的发展。2.3高等院校网球赛事服务产品

通过上文得知,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产品,包括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其中,在网球赛事的经营中,无形的产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服务产品又是无形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中,赛事和赞助商的对象都是观众,赛事的举办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目光,赞助商正是要通过观众去扩展其企业知名度。由此可见观众对于赛事的重要性,因此,一次成功的网球赛事的举办必须能够为观众提供完善的服务。

2.4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衍生产品

高等院校所举办的网球赛事,如果能够坚持良性发展,其有形产品的质量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随之而来,其赛事就会形成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品牌效应,该赛事就会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赞助商。资金充裕,赛事就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就会出现与该赛事品牌密切相关的衍生产品。实质上是赞助商利用赛事的品牌效应扩大其知名度。

可见,在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经营中,赛事的主办组织是否注重赛事衍生产品的发展与开发,是赛事能否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面。2.4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营销的可行性理念

在现有的高等院校网球赛事中,主办组织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与网球赛事相关的营销活动,但他们大多数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认为网球赛事的营销无足重轻。事实上,赛事营销是贯穿网球赛事始终的一个重要部分,营销的好坏往往会决定赛事经济效益的多少。

可见,市场营销在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中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的。既然具有可行性,那么赛事的主办组织在筹划赛事的时候,就要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充分的宣传赛事,挖掘赛事的潜在价值,以吸引赞助商的目光。3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经营存在的问题 3.1赛事主办组织缺乏经营理念

目前,高等院校内部网球赛事的举办,大多是为了丰富学生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校际网球比赛也多是为各自学校的荣誉而战,缺乏观众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赛事的主办组织缺乏将学校的网球相关资源进行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理念。

例如武汉体育学院每年都要举办的网球通级赛,其经费主要来源为学生所缴纳的报名费用,赛事的主办组织却不注重该赛事衍生产品的开发以吸引赞助商的目光。诚然,高等院校的赛事不应该以盈利为目的,但通过盈利,能够刺激院校网球赛事的良性发展,也可扩大高等院校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3.2缺乏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是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的聚集地,但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网球发展起步较晚,专业网球赛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导致高校的网球赛事经营仅仅停留在为比赛拉少量赞助、偶尔出租网球场馆举办赛事的低级经营阶段。极大的造成了高校网球场馆资源的浪费。

赛事的精彩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而高校网球赛事的运动员多为在校学生,由于网球的普及程度较低,很多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后才进行网球训练,其水平可想而知。缺乏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参与,使得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质量大打折扣。3.3高等院校网球运动环境有待加强

由于应试教育,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多数人认为体育是会影响学习的,进入大学后,这种观念就直接导致了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高或严重缺乏运动技能。而网球运动,特别是在开始阶段,是需要练习者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投入的。高等院校网球课的开设由于场地、经费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限制,也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因此,要想发展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加强其网球运动的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4网球赛事市场化运作与商业推广的条件不够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参与主体中,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无收入群体,其消费能力较低。因此,如果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仅仅局限在内部的范围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这就要求赛制的主办组织将网球赛事推向市场。就目前所举行的高等院校网球赛事来看,主办组织会允许赞助商在网球场馆打广告或推销商品而获得赞助,但这种赞助往往只能解决赛事的用球与奖品等,谈不上商业价值,更无法进行市场化运作。

美国的NCAA大学篮球联赛,在决赛阶段,其收视率甚至能超过NBA,在其进行总决赛的时候,NBA会不安排比赛以利于比赛的推广,由此可见其赛事水平之高。反观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由于培养体制的原因,最优秀的同龄运动员都进入了国家队或省市队,即使专业性的体育院校也缺乏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水平不高,缺乏进行商业推广与赞助的价值。4对策与建议

4.1转变经营理念,促进网球赛事健康发展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主办组织应尽快转变经营理念,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发展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无论是对国家、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网球赛事的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公益事业性质的改变,相反,如果能够把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打造成如NCAA那样的品牌赛事,网球赛事就会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面旗帜。此外,要注重赛事经营环境的培养。赛事环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各院校要注重网球课的普及,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来改变网球赛事的经营环境。

与此同时,政府相应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扶持与资金投入。高等院校的网球赛事市场化要想实现,没有一定得前期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投入,以尽早实现其盈利的目的。4.2加快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包括高水平运动员与高水平体育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等院校要既要利用其自身在经济学及管理学方面的优势,培养出具备体育经济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又要利用优势,吸引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入学,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网球的竞技水平。

4.3充分利用学校网球场馆进行相关赛事经营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具有了网球场地设施,而且很多高校拥有高水平的网球教师。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球资源进行相关赛事经营。网球场馆不应只局限于偶尔的出租和半对外开放,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高校间的网球赛事,加强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对外提供专业的网球培训与咨询,收取适当费用。长此以往,就可以为网球赛事的举办及推广积累足够的资金,还可从根本上改善校园网球环境。4.4高等院校之间成立网球协会

网球是需要交流的,而校际之间网球赛事的缺乏,限制了高校网球赛事的发展。赛事主办组织由于资金、权限等多方面原因,举办赛事往往只局限于校内,而忽略了校际交流。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的良好发展,要靠各个高校之间精诚合作,共同努力。要从根本上改变高等院校各自为政的局面,就要成立高等院校之间的网球协会组织,进而还可结成学术联盟,这样,既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网球赛事的发展,又能促进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4.5尽快形成高等院校网球品牌赛事

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要想实现市场商业化运作,必须具备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这方面,在国内可以效仿CUBA的经营运作理念。高等院校之间的网球协会要定期的组织高校之间的网球赛事,并注重宣传,以吸引赞助商和观众的目光,再利用政府和赞助商的资金投入赛事的运作,凸现商业化特点,吸引多方面的人才,形成高等院校网球赛事发展的良性循环,以尽快形成高等院校网球品牌赛事。5结语

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以及我国网球在奥运会上的良好表现,网球赛事产业已经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高等院校必须抓住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投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使网球赛事产业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赛事经营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陶志祥.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2] 王守恒,叶庆晖.北京体育赛事管理与营销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3] 高宏图.中国网球公开赛文化营销战略探析[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黄建国,葛武.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及经营模式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5):24-25.[5] 杨静.体育赛事经营的营销渠道开发[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5):13-15.[6] 顾亮.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范式与营销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6.6:5-7.[7] 和庆华.对我国网球俱乐部联赛无形资产开发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篇: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1]。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学分制。学生选课范围狭窄,每学年选修的课程固定,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安排课程,导致学分制实质上还是学年制,即冠以学分制之名,行学年制之实,属于将学时简单折算成学分的“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因此,其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课堂上虽然多了一些老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依然还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方法。1.3 课程设置方面,面国外实行的是“通识教育+专业课+选修课”,我国只注重专才的培养,忽视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最早源于美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的知识基础[2]。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尤其是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上,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4]。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设置通识课程,课程内容必须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夯实基础。大学后两年,分出专业,设置专业课和选修课,规定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实行弹性学制、跨系或校选课制等,形成自由选课制,鼓励和要求学生选修外专业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我国高等教育更重专业性,尤其20世纪50年代之后学习苏联模式之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更加突出,许多“螺丝钉”似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专业过分细化,甚至于按照生产流水线的个别工种进行专门化教育,这一点从我国历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就不难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业总数一度达到1343种,足见其分类之多。虽然之后几经调整,至1998年专业目录中的专业总数缩减为249种,但专业化的教育影响仍然深刻[5]。

1.4 师资建设方面,国外本科教学师资队伍高水平化和国际化,国内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国外大学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他们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任教,一方面又鼓励本校教师成为国际教授,并且大学有严格的聘任和晋升制度。比如美国耶鲁大学,在教授的评定上,尤其是终身教授的聘任,其标准是高之又高,一般都是在全世界该领域顶尖人物的竞争中产生。由此,耶鲁大学有一半的教师都是外籍教师。再如日本筑波大学公开招聘7名教授,来自26个国家的187人提出了申请,参与竞争,最后学校只招聘了7人[6]。此外,欧美国家的高等教育十分重视国际化,注重大学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泛的视野空间。

近几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教师的聘任选拔工作,但大学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学在人才的引进和教师的选拔、聘任上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由于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的原因,许多教师被“破格”提拔上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胜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学术水准,但本身担任行政职务,整日忙于事务,无暇顾及学生,从而造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质量的下降。另外,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虽然已开始了国际化的合作,并且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薄弱,无论是师资构成、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是在经费来源上,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5 教育管理方面,国外实行分权制的管理方法,我国则由中央统一管理。

国外对教育的管理,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而治之”的方式,政府只在教学质量和拨款方面实行统一宏观监控,而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及学术发展则有学校自主管理[7]。这样可以使学校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培养人才以及规划学校的未来,使大学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以中央控制为主的模式,国家对高校实行行政干预,学制、学费及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中央统一管理,高校自身对院系的管理太死,因此我国的高校普遍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太死板。虽然近年来,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到高校,但还远远不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路后的教育模式之间还有较大差距。

1.6 我国本科教育在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现在的趋势是,研究性学习开始受到普遍重视。美国大学一般把本科生科研纳入课程计划入课程计划,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学术学分,成为总学分的一部分[8]。斯坦福大学为低年级开设了175个seminar课程并设置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课程,强调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接受特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该校在2006--2007就为

1200名本科生提供了400万美元的项目资助,学生需要参与标准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麻省理工学院(MIT)制定了“扩大大学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加州理工大学推 出“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UROP)”,加州理工大学推出“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SURF)”。而我国还是“粉笔+课堂+书本+考试”的传统模式,本科生几乎很少参与科研项目,而且,对于研究方法论方面的教育也很缺乏,本科教育基本不涉及,即使进入研究生阶段,方法论教育也不是作为一门正规的课程列入课程学习当中。2 总结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教育理念,其次是可操作的稳定模式,这涉及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组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习方式等多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要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目标后,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模式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目标因学校发展历史、特色、未来发展战略定位各不相同,但这一目标必须符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其实现过程必须寝循人的发展规律。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人才[15]。

第三篇:网球赛事分类和级别介绍

网球赛事分类和级别介绍

男子职业网球赛事分为四大类(挑战赛除外):

大满贯:由ITF(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办的四大网球赛事,级别最高,奖金总额超过2000万美金,冠军可以获得1000的排名积分

赛事:澳网、法网、温网、美网

大师赛(包括年终大师杯/总决赛):由ATP主办的最高水平的10项网球大师赛,级别仅次于大满贯,每项赛事奖金总额约为300万美元,冠军可获得500的排名积分

赛事:印第安维尔斯、迈阿密、蒙特卡洛、罗马、汉堡、加拿大、辛辛那提、马德里、巴黎

大师杯介绍:

网球大师杯赛是ATP(男子职业网球协会)设立的年终总决赛,只有当年冠军排名前八的网坛顶尖好手(第八个名额留给排名前二十且当年四大满贯赛冠军之一或冠军排名第八位的选手)才有资格参加这项奖金总额高达近500万美元的赛事并争夺男子网坛年终第一的至高荣誉。

网球大师杯赛的前身是ATP年终总决赛和ITF的大满贯杯,而“大师杯”这个名号诞生于1999年12月9日。这一天四大满贯赛委员会、ITF(国际网球联合会)和ATP共同宣布ATP年终总决赛和男子大满贯杯赛将不再继续,取而代之的将是一项新的赛事—即如今的“网球大师杯赛”。

黄金巡回赛:由ATP主办的较高水平的网球赛事,级别次于大满贯和大师赛,自身按奖金和排名积分分为二个级别

(1)百万级别:总奖金额超过100万美金,冠军可获得300排名积分

赛事:迪拜、巴塞罗那

(2)低于百万级别:总奖金额小于100万美金,冠军可获得250排名积分

赛事:鹿特丹、孟菲斯、阿卡普尔科、斯图加特、基茨布赫、东京、维也纳

国际巡回赛:由ATP主办的普通级别的网球赛事,级别低于大满贯、大师赛和黄金赛,自身按奖金和排名积分分为四个级别

(1)百万级别:总奖金额约100万美元左右,冠军可获得250排名积分

赛事:多哈、维也纳、莫斯科、巴塞尔、圣彼得堡

(2)80万级别:总奖金额约00-100万美元之间,冠军可获得225排名积分

赛事:伦敦女王杯、哈勒、斯德哥尔摩、里昂

(3)60万级别:总奖金额约60-80万美元之间,冠军可获得200排名积分

赛事:马赛、埃斯托利尔、华盛顿、纽黑文

(4)40万级别:总奖金额约40万美元,冠军可获得175排名积分

赛事:阿德莱德、清奈、奥克兰、悉尼、维纳德马尔、德尔雷海滩、巴西赛、圣何塞、布宜诺斯艾利斯、萨格勒布、拉斯韦加斯、瓦伦西亚、休斯敦、慕尼黑、波特查赫、卡萨布兰卡、索波特、赫特根伯什、诺丁汉、格斯塔德、纽波特、巴斯塔德、阿默斯福特、印第安纳波利斯、乌马格、洛杉矶、布加勒斯特、孟买、北京、曼谷、梅斯

第四篇:中国搏击赛事的产业运作机制研究

中国搏击赛事的产业运作机制研究——以FKI赛事为例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 选题依据

近年来,中国武术搏击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本土小型化赛事与中国原创世界级赛事品牌齐头并进,同时美国、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际赛事组织步步进军,觊觎中国市场。2014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再次给火热的搏击市场打入一剂强心剂【1-2】。

国家体委于1982年召开的第一全国武术会议上,通过了《开创武术新局面》的报告,正式的提出了武术散手的发展问题,同时立志要把中国武术推广到全世界,使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1987年的第六届全运会上,武术正式被列为比赛项目,1989年散打被正式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1993年,散打被列为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从此之后,武术比赛分为套路项目和散打项目【3】。随着全国各项武术比赛的深入,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强烈的兴趣使得武术需要更多的形式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和状态提供一条出路【4】

。1994年,中国武术散打争霸赛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后2000年的中国散打王争霸赛的举办更是将这股武术体育热浪推向了顶峰。2004年河南电视台推出的《武林风》风靡全国,2007年央视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举办的《武林大会》比赛也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在这股大浪下各大电视台及各类举办的武术比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时间我国武术比赛呈现出泛滥的态势【5】。在这貌似风光的状态下,武术赛事的商业化的发展瓶颈却是显而易见的,各类节目都难逃短时间夭折的厄运【20-21】。虽然各类武术争霸赛拥有一定的受众,但人数相对固定且相比于其他体育赛事如九牛一毛,缺乏合理运营包装的赛事在目前的环境下难以与其他项目竞争。我国的武术赛事其产业运营极其拙劣,难以形成良吐的循环发展,长此以往只会被淹没在体育产业发展的洪流中,成为“炮灰”【22-24】。

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搏击赛事运作机制进行对比研究,针对对比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国内搏击赛事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2 研究意义

1、探究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搏击赛事的运作机制及运作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对比中外搏击赛事的运营状况,寻找赛事举办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搏击赛事的运作和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的,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在宏观层面进行监管,而社会力量、企业力量以及与市场相结合,能形成全方位协调统一的和谐机制。本文着重于研究国内现有搏击赛事的运作机制,并与国外比较成功的搏击赛事如UFC、K—1等赛事进行运营状况、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比较,寻找运作成功的原因以及运作的欠缺;

2、对国内赛事进行仔细分析,力求找寻出适合我国搏击运动商业化运营的理想模式与成功路径,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对现有国内搏击赛事如FKI、武林风、武林大会的运作机制以及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细致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在现行政策下可实行的建议;

3、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目前的中国搏击赛事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希望通过系统的讨论为当前的研究做补充,丰富有关于搏击赛事运作机制的研究,能为日后我国搏击赛事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当下现有搏击赛事在运作机制上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有关于搏击赛事的系统研究并不算完善,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国内搏击赛事的发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对国内搏击赛事运作机制的研究。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关于国内搏击赛事的研究

2.1.1 关于国内搏击赛事运作机制的研究

唐文兵谈到武术散打资源与市场开发要注意:

1、武术散打的发展必须依据一定的资源作为基础。武术散打发展中依赖、聚集和生产的众多武术散打资源为武术散打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证。

2、武术散打产业的发展促进武术散打市场的繁荣,武术散打市场的发展是武术散打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

3、武术散打资源配置主要由其市场调节,一方面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另一方面,提高武术散打资源向产品的转化可能。

4、武术散打资源市场开发应遵循物质与精神同步原则、资源的充分利用及转化原则、行政与市场协调的原则、实业与市场兼顾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今后应采取以下对策: 2 树立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加强武术散打的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武术散打市场发展的法律体系、加大广告的投入,争创武术散打知名品牌、进一步挖掘武术散打内在资源,凸现明星价值、武术散打市场纳入“职业化”发展轨道【5】。

李士英在其文中论述到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指武术散打这一中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服务产品进人市场,完全纳人市场经济运行轨道,以利润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行运转。在市场运营过程中,以市场营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本项目的自身特点,通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而归纳总结的理论范型。它包括市场定位、赛事的运营管理、产品策略、有形展示、形象代言、价格策略、促销策略和分销策略的统筹考虑和运营分析。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是:1.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武术散打赛事组织运营体制。2.加强武术散打赛事管理的法规建设。3.加强运动员管理体制的改革,使赛事向国际化方向发展。4.加强培养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5.加强对赛制、规则的研究,使其更加符合市场规律。6.确立武术散打民族品牌,精神、文化、政治相结合的宜传运行模式。7.加强武术散打系列产品和销售渠道开发。8.加强医务监管使散打向健康方向发展。9.合理处理资金分配比例【16】。

刘忠伟提到要注意武术散打产业化定位,定位是运作的支点。产业化的定位意味着运作时不仅注意武术散打运动的本身,更应考虑其经济形式,在运动和市场之间找到接点,把武术散打运动当作产业来经营。正是产业化的定位,改变了参予者和运动机制,其必须充分体现市场意识和高效的产业回报预期,运动目标上要考虑经济效益,在运动策划与实施过程要对市场条件周密考虑。只有通过产业化运作才能提高社会相关产业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参与程度,挖掘散打项目的经济价值,达到更多的参与者积极参与散打比赛的同时获得经营上的利益。因此成功的散打产业的运作必定是同广阔的产业空间发生着生产力的联系。如2003年首届中日散打搏击对抗赛中参予行业有民营教育集团、体育器材生产商、烟草商等。武术散打产业化定位的最大魅力在其自身比赛直接进人市场,为广大的武术爱好者提供精彩的竞赛,满足了他们的体闲娱乐需求,同时也为参予者各方创造无限商机。比赛越激烈刺激,越能激发大众消费收看比赛,从而使比赛主办者、运动员、媒体以及赞助商都有利可图,达到多赢的局面。本文最后在对当前武术散打产业化运作薄弱环节的建议时谈到在发展武术散打产业化过程中应注意:

1、3 建立健全体育法律法规,改善产业化运作条件。

2、加大广告的投入,争创武术散打知名品牌。

3、大力挖掘武术散打附加值,凸现明星价值。4尝试区域性市场调研,培育市场【18】。

2.1.2 关于国内搏击具体赛事的研究

祁暄认为武林风栏目是河南电视台推出的一档以武术散打搏击比赛为主的一个娱乐性的节目,栏目实现了职业性的武术搏击比赛和娱乐相结合可能,并且得到了国内很多观众的青睐,收视率一度再创新高。虽然武林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但是武林风栏目的运营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部门庞杂臃肿,权责职能模糊不清,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10】。蔡仲林,刘轶认为武林风栏目定位的准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节目丰富,娱乐性强,吸引了很多观众;武林风尝试多与国外选手进行交流,推出好多场对外对抗赛,为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武林风栏目的举办也是在摸索经验,尝试探求,所以其运营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怎样更好的和媒体合作,怎么样形成一种职业化的联赛,并且怎样形成一种全球化的比赛机制,还有待研究和探索【15】。蔡莉指出武林风栏目经过几年的磨炼和尝试,栏目已经走向成熟,对于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也已经掌握了一些经验,同时也推动了武术搏击的发展,可是对于知识产权的利用和维护还没有做到很好的要求,形成了商标遭到利用的事件的发生,没有很好的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另外宣传的手段和赞助的形式过于单一,并且武林风栏目的管理机制的设置和实行还存在问题。正如以上研究所言,武林风有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部门繁多、职能不清、效率低下、宣传手段单一及赞助形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7】。

向武云就从武术专业的角度对散打王赛事的组织、比赛的具体内容,例如传统武术技击的本质、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为赛事发展提出了个人己见。但是,该职业联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因为它的主体条件还不具备,运动员还没有实现职业化,所以还有所欠缺【9】。

许壮壮提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已经走入瓶颈,加上好多国外格斗术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习练者越来越多,传荣武术的发展岌岌可危。07年武林大会的举办,得到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武林大会的成功推 4 出也是传统武术与国家级的电视媒体成功结合的一个先例,这就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传统武术项目与电视媒体的结合也是当今一个新的趋势,有待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传统武术的发展寻求出一条好的出路。笔者认为武林大会“公办”气息太过浓厚,受公有限制太严重,导致其发展存在很多问题【19】。

申国卿在其文章中探讨,WMA的组成摆脱传统的以政府部门来组织的形式运行,首次尝试以商业团体和政府部门合作的形式建立,打破了以往政府部门对管理经营干涉过多的局面。WMA的运作是按照NBA的运作模式来进行,选手必须以俱乐部的名义参赛,WMA这次尝试是中国武术以前所没有的,也是使中国武术走向职业化迈出的第一步【13】。曲润杰对WMA的组织机构、管理机构以及他的运行做了深入的研究,WMA借鉴了NBA得运作模式,形成了中国武术自己的职业联盟,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再有政府部门,但是政府部门以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负责赛事的筹办和对联赛运作的监督 WMA参照欧洲足球联赛把俱乐部推向了前台,其利用俱乐部的知名度来进行商业运作,摆脱传统的只是依靠电视转播这个单一的方法,这为中国武术走向职业化、国际化奠定了基础【12】。蔡莉分析了职业联赛的运作机制与运作效果,指出比赛不够激烈、观赏性不高、技术动作规格不够合理、武术联赛定位不够清晰、俱乐部分布不均匀营利性较差等多个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分别是:1.注意技法多样化与标准化之间的平衡;2.注意比赛观赏性与安全性的平衡;3.其他格斗项目间注意兼容性与独特性的平衡;4.注重同媒体保持合性与独立性平衡;5.经营开发上注意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11】。笔者认为WMA赛事观赏度不高、比赛不够激烈、赛事定位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该赛事的停办。2.2 关于国外搏击赛事开展类型的研究

国内搏击运动与国外的搏击运动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外其侧重点也是大相径庭。中国起源并发展的搏击主要是生产劳动,而国外则是保护自我。同样起源于生存竞争的搏击也有着不同的发展侧重点。

徐泉森在他的文章中首先梳理了UFC的历史渊源,其次从多渠道的产业链,独一无二的规则体系和全方位的推广策略三个层面分析了UFC的特征,同时他认为这项比赛具有传播综合格斗文化,为各种格斗流派提供交流舞台,提升青少 5 年人勇气的作用,最后他也提出了UFC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中国武术节目的启示【6】。

赵斌所撰写的文章介绍了日本这个搏击强国最著名赛事的发展经验,文中指出:典型的商业主义比赛规则、新颖的赛事包装迎合观众与赞助商的需求、全球化、多层次的赛制符合市场规律、媒体宣传与明星效应相整合均是其成功的举措与原因。并为我国散打市场以及搏击类体育赛事提出了以下几建议,分别是:制定和实施散打市场化发展战略计划;注重赛事包装、制造“明星”,利用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创新赛制、改进规则,使之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加快改革步伐,谋求赛事与赞助商的最佳合作,实现双赢等【4】。

综上所述,在学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体育赛事运营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详尽和扎实的,无论赛事组织、经费来源、运营管理、亦或是商业营销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搏击类赛事的研究文献,尤其是国外方面的还是相对较少,研究深度也难以恭维,这既是人们对搏击类赛事研究缺乏关注所致,同时也是我国搏击类赛事发展缓慢的原因造成的【30-33】。搏击运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图腾与文化传承,不仅应该保护起来,更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那么针对他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而体育赛事的市场化、产业化与商业化作为当前最能激发搏击类运用发展的最佳途径,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这既包括理论层面也包括实践层面【34-37】。而本文就是通过研习国外市场化发达国家的运营理论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最后为我国搏击类的赛事运营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与理论帮助。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搏击赛事的机制。3.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CNKI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搏击赛事”、“体育产业”、“运作机制”为关键词检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武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及现状。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电视网、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网站,河南电视台武林风网站、报刊杂志等进行资料检索,分析散打王、武林大会、6 WMA、及武林风赛事在运作过程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怎样更好的发挥优势和解决问题,为搏击比赛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搏击对抗赛事的运行机制提出合理的建议。2.比较分析法

主要结合相关研究报告及学术著作等,对国内外搏击类赛事的发展做对比。特别是结合美国日本举办的比较成功的搏击赛事,为我国的搏击赛事发展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发展途径。3.逻辑分析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书籍、网络资料,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搏击类赛事运营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使本研究打到一定的深度。4.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看国内外知名搏击体育赛事,例如FKI、武林风以及UFC等比赛,并通过录像观看中国武术联赛(WMA)第一届和第二届比赛等,直观的了解这些赛事的发展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5.访谈法

针对搏击对抗赛事运作机制和昆仑决、武林风、武林大会及WMA等搏击赛事目前的运营状况,访谈专家及相关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和整理。6.调查法

根据对FKI、昆仑决、武林风、武林大会等搏击赛事运营状况的调查和对相关专家的访谈,设计出《搏击赛事运行机制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从事武术领域教学和研究10年以上的专家20人,相关人员和观众群众,其中包括中国武协成员,体育总局武管中心领导,北京体育大学武术老师,西安体育学院武术老师,西安市、咸阳市武协和体育局的相关领导。问卷以直接发放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发放。7.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结果excel软件和统计学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分析得出结论。进行统计学处理,是为武术竞技对抗赛事运行机制的研究提供 7 数据支持。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难点 4.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运作机制进行简要的概述,通过我国搏击赛事的运作机制与世界上搏击赛事进行比较研究,对搏击赛事的资源、认可程度、吸引力、群众对于参与或者观看搏击赛事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搏击赛事运作机制的可取和不足之处,针对搏击赛事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和建议,为搏击赛事更好的开展和发展提供参考。4.1.1概念界定

搏击赛事:唐美彦将搏击运动理解为两人徒手或手持器械,按照一定的规则,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方法进行攻防、对抗,具有很强实用技击性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世界上流行最广、实用性最强的搏击运动主要是散手(散打)、摔跤、截拳道、剑道、拳击、泰拳、跆拳道、合气道、擒拿等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受民族文化、宗教习俗、地理环境、军事、伦理与运动美学诸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与风格【30】。

向武云把搏击运动分为广义搏击和狭义搏击两种。广义搏击是指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技击对抗。一般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比如拳击、散手、跆拳道、击剑等都属于广义搏击范畴。对实战的各种限制可能是有关组织规定的,也可能是搏击双方私下临时商定的。总之,广义搏击是在一定时空条件限制下,使用人体不同部位进行攻防实战所形成的技击格斗形式,它是以武技攻防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并考虑参与者的安全因素,来达到切磋技艺、强健身体、磨练意志、娱乐消遣、陶冶性情的目的它属于对抗性的体育运动。也可以将其称为体育搏击或安全搏击。狭义搏击是指无任何条件限制的技击对抗。可能是单打独斗,也可能是一人对多人或多人对多人。它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智慧去摧残、制服、消灭对手。敌对双方战场上的肉搏,决定生死的防身自卫格斗,都属于狭义搏击。与广义搏击不同的是狭义搏击一般没有时间、技法、体重、场地等任何限制。它的目的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使对手彻底失去反抗能力或付出生命的代价。狭义搏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以摧毁对方为目的,是生死枚关的拼杀,是完完全全的实战【9】。

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近代之前,人们对搏击的定义只是指一种冲突状态和打斗状态,多出现在战争与冲突中,与现代的搏击运动并没有任何联系,所以搏击的概念也是随着时间的擅变而擅变的。所以笔者认为搏击的概念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搏击意指现代搏击运动或搏击赛事,而狭义的搏击则是指搏击的技术这种微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广义上的搏击。

运作机制:是指在人类社会有规律的运动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原理和运作方式,是引导和制约决策并与人、财、物等相关的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制度,是 决定行为的内外因素相互关系的总称。竞技体育的运作机制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运作机制则更倾向于从要素与功能之间的联系来促进竞技 体育的运作过程【10,16,19】。4.1.2 搏击赛事类型: 武林风:

《武林风》是河南电视台以武术文化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它自2004年1月3日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正式开播以来,已历时三载,栏目收视排名已快速跃居河南卫视前二名。《武林风》栏目以“传播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武术”为宗旨,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理念进行经营,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栏目板块内容皆以搏击比赛为主线,融入一定的时尚与娱乐因素,目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元素成功结合的良好范例。为了乘胜前进,进一步提高与完善节目质量,《武林风》一直在坚持不断创新,对节目进行多次改版,提高包装和宣传水平等等,以此来满足观众不断变化和多样的欣赏需求。栏目开播三年以来引起了大的社会反响,对中华武术的继承、发展、推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给电视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并带动武术产业的发展【10】。

散打王:

2000年3月25日,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的领导下,由国武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具体策划执行的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暨首届“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武术协会散打馆开战。来自全国六个公斤级的120余名运动员通过9个月的角逐,争夺中国第一个“散打王”称号。在把 9 中国武术推向市场的这条路上,中国武术协会已经尝试了十年之久。1994年成功地运作了南北争霸赛,1999年推出“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使中国散打的知名度大幅度得到提高。同时,还举行了三次“搏击职业试点赛”和两次“搏击水上擂台赛”等。中国武术市场化的道路逐渐在武协领导者们的脑海中清晰和明确下来。“中国武术运动只有走向职业化,才能更快地提高知名度,提高水平,从而进人奥运会。”但是多年来,中国武术一直面临着资金匾乏的局面。“散打王”之前的比赛只是拉到一笔赞助才能搞一场,没有资金就只能作罢,没有连续性,散打赛事只能是断断续续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从1995年确定“市场化”的思路到1998年找到长期合作伙伴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中国武术协会走过了4年的艰难历程。终于,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启动了中国武术散打“职业联赛”。尽管如此,中国武术毕竟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迈进了坚定的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湖南卫视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散打王所具有的光明前景。以独家代理的形式买断了散打王的全年现场直播的播映权,开创了中国武术散打的新纪元【12】。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创办于2007年,是由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共同举办,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作为体育单项协会成为了该项赛事的经营主体。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媒体之一与单项体育协会联手共同承担起该项赛事运营。中央电视台虽然是一家媒体负责武林大会这项赛事节目制作、推广的任务,但央视的性质却是国家级副部级事业单位。其次,武林大会的通过招标的方式由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承办出品,负责赛事商业方面的具体运营。该企业虽然名为娱乐有限公司,但其却隶属于中央电视台,虽然是从事体育娱乐产业方面营销工作的独立企业法人,但其实质是为中央电视台服务,“公办”性质显露无疑【13,19】。

WMA:

2008年,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的成功登陆“荧屏”,意味着中国搏击类赛事向着职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赛事由六家地方职业俱乐部参与,每个职业俱乐部作为独立的组织均有企业支持赞助,每家俱乐部负责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比如运动员的选拔、培养与签约,俱乐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营销,10 俱乐部会员的吸纳等等。而赛事的组织和运营则同样交给了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来运作打理。虽然,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在职业化方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在赛事组织性质上实现了由“公”向“私”的转变,但是在赛事的整个运营方面仍在处于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的“监管之下”,依旧没有改变“公办”的性质,还是属于由国家机构来负责赛事的具体运营,管理与发展,制定项目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引导该项目的发展【13】。UFC:

UFC是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英文简称,即终极格斗冠军赛,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流行、覆盖面最广的职业MMA规则的赛事。UFC参赛选手都身怀绝技,具有全面的综合格斗技术,该赛事比赛场地新奇每一场比赛都通过付费电视直播,观众来自世界各地。UFC在1993年诞生于美国丹佛市,比赛最初的擂台设为八角笼,比赛规则开放,吸引着当时熟练各种格斗术行家的踊跃参加,为竞技格斗提供的大舞台,最终获胜的人被尊称为终极冠军,起初只准备举办一届的赛事却因为其独特的的魅力一直持续到现在还经久不衰,现在UFC己发展成MMA规则下的顶级赛事【6,8,19,21,26】。K-1:

K-1作为一项流行的自由搏击赛事诞生于1993年,由当时日本正道会馆始祖石井和义创办,现在掌管该赛事运营大权的是K-1事务局。K代表的是三个格斗项目,1代表的是第一、顶级的意思,由此可见K-1赛事的目标是发展为顶级搏击大赛。自2003年日本的FEG公司与K-1携手后,就正式成为该赛事的官方代表,K-1在运营道路上开始一路狂奔。日本的K-1赛事自创始以来就确立了自己市场定位,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以市场为依托把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表演项目与商业搏击赛事相结合,别出心裁,给传统搏击比赛带来了全新的面容,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搏击赛事。K-1赛事的规则限制较少而且对运动员要求少,只要热爱搏击不论练习何种格斗术只要按照制定的规则都能参赛。现在,K-1已经顺利走过了20华诞,在国际市场上名声显赫,发展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阔、层次多样的赛制体系。从创始之初单一的无差别级赛事逐渐发展为具有五大系列赛事的组织,这些赛事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还综合利用全球市场资源,为构建多层次、全球化K-1赛事做准备【4,19,24,29,32,42】。

4.2 研究重点与难点 4.2.1 研究重点

研究重点是通过对比国内外搏击赛事的运营机制进行研究,找出不足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建议或方案,为搏击赛事乃至搏击赛事的推广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4.2.2 研究难点

研究难点是:(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调查对象的选取遍及陕西各地,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比较麻烦。(2)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这一大环境下,针对搏击赛事项目的特点,提出专门针对搏击赛事运作机制的实用性较强的对策有所困难。5 结果与分析

5.1中国搏击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5.2中国搏击赛事的类型 5.3中国搏击赛事产业概况 5.4 FKI搏击赛事产业运作机制分析 5.4.1策划机制 5.4.2宣传机制 5.4.3赞助机制 5.4.4保障机制 5.4.5监督机制 5.4.6资金来源 5.4.7比赛选手 5.4.8赛事定位 5.4.9赛事反馈 5.4.10赛事调节

5.5促进中国搏击产业运作协调发展的策略 5.6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搏击赛事的产业运作机制的研究,对比中外搏击赛事的运营状况,探究赛事举办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对国内赛事进行仔细分析,力求找寻 12 出我国搏击运动商业化运营的理想模式与成功路径,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望能为日后我国搏击赛事的发展与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

第五篇:我国业余网球赛事发展趋势与展望研究综述(范文)

我国业余网球赛事发展趋势与展望研究综述

摘 要:对我国近lO多年兴起的业余网球赛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都越来越多。提出要发展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必须壮大众多的网球爱好者队伍,赛事设计尽量大众化、人性化并与国际接轨,城市站点的设立要有全国性统筹等建议。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业余网球赛事;中国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界定

中国网球协会从3方面对业余网球选手身份进行认定:首先在年龄上规定年龄在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为业余选手;在身份上认定年龄在17.39岁之间网球业余选手应没有参加过中国网球协会认定的专业和职业网球比赛、应没有在IrI'F和中国网球协会注册经历(有ITF注册经历但可证明未参加过任何赛事并且当未注册者除外)、球员技术级别应为CTA9级(不含)以下;在奖金的规定方面,选手在单站比赛中领取不得超过2万元(含个人所得税)人民币(或等值其他货币)现金奖励…。中国网球协会为促进网球选手全面参与网球运动,在吸引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网球业余选手进行技术分类,中国网球技术等级由低到高可分为CTAl到CTA9级,其中“cTAl”代表初学者水平,“CTA9”代表专业和职业运动员水平”1。因而我们可以把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理解为:在我国举行的只能由网球业余选手参加的网球比赛。

2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发展趋势

2.1 网球赛事已从“贵族赛事”到“白领赛事”再向“平民赛事”过渡

自14世纪诞生于法国宫廷之日起,网球就被罩上了“贵族运动”的光环。在国内,目前网球仍然是一项较高消费运动。购买一整套运动装备包括球拍、球包、球衣、球鞋就需要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场地费和教练费每小时也在百元左右,如想成为俱乐部会员,费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如此消费水平绝非一般工薪阶层所能承受。笔者走访了广州市某网球俱乐部发现:参加人员平均39岁,年收入在20。50万元居多,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公司中高层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等占91%,这部分人员是社会中高收入者,且处于体力较旺盛时期;同时又发现他们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除注重网球运动的健身功能外,还注重网球在礼仪、社交方面的功能,追求时尚、讲求生活品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政府对网球场地建设的大量投入,网球运动正走向“平民运动”。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网协副主席高沈阳在2009武汉“中网网动中国”网球争霸赛开幕战上透露:据来自第三方的统计,中国网球人口应在百万以上,而这个数字在不远的将来,还将增加,同时会进一步推动武汉乃至全国的业余网球的普及,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群众,参与这项健康运动,使中国业余网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场地为例,上海已拥有网球场地1 500片,北京超过2000片pl。又如广东江门市提出“打造网球城市”的口号。其中实施的《江门网球推广计划》让全市更多的人接受网球教育,更多的人参与网球运动。该计划将延伸为3大模块向社会推出,包括:江门网球协会团队会员发展计划、大学网球推广计划、青少年网球推广计划,4年内网球人口从现在的2万增至10万,网球场从现在的208片增加到500片Ⅲ。通过各省市政府和地方城市的网球推广计划,使越来越多的平民参与网球这项“贵族运动”,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网球文化。2.2赛事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奖金越来越高

网球赛事举办之初参加人数较少,很多网球赛事都是单位或本系统举办,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选手的水平和受关注的程度越高,发展商对网球赛事的赞助也越多。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中国网球级别联赛4项网球业余赛事在国内都是比较有影响力,而且这4项赛事举行具有连续性(举办至少有连续2年),这样才更有研究性和可比性。鹰牌花旗参杯和波力业余公开赛的参与人数逐年增加,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2003年参加人数是1 Ooo人次到2005年达到l 400人次,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2005年平均参加每站人数是6 000人次到2006年平均参加每站人数接近8 000人次,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2006年平均每站参加666人次、2007年是1 000人次、2008年1 000人次,中国网球级别联赛2009年平均每站参加400人次、2010年556人次。从这4大网球业余赛事参与人数看每项赛事参加的人数是渐渐增加的;波力公开赛和中国级别联赛的奖金也逐年增加,鹰牌花旗参杯北京精英业余网球赛2003、2005年是3万,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2005年总奖金奖品是50万到2006年总奖金奖品60万,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2006年总奖金是140万、2007年是200万、2008年165万,中国网球级别联赛2009、2010年总奖金奖品均为15万,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年终冠军能拿到价值10万的小车,而对于个别“奖金专业户”的高手,一年通过业余赛事拿到的奖金达到20多万。但随着对我国业余赛奖金有关政策出台后,业余网球赛事的奖金将会有所下降,这就更利于大众的参与。

2.3赛事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越来越多

早年的业余赛事较少,常常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如成都、昆明等。随着人们参与网球运动人数增多,网球业余赛事的种类、组别、参与的城市随之增多,特别是近几年以企业命名的比赛,如长城卡杯、鹰牌花旗参杯、锐志杯、鸿洲杯、王子杯等以及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和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并且以组别进行了分级:大师组、精英组、同乐组、公开组、高校组、青年组、常青组等等,2006年前各网球业余赛事设的项目相对较少,2003、2004、2005年的鹰牌花旗参杯只有5项比赛,2005、2006年的波力中国业余公开赛也只有6项,2007年起的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较2006年雪佛兰业余网球大赛项目增加了l倍。设有lo项赛事,到2009、2010年的中国网球级别联赛比赛项目已达12项。举办赛事的城市越来越多,赛事更多以城市命名,如:北京业余网球赛、上海业余网球赛、广州业余网球赛等。赛事名称常常是种类、组别、城市组合,如:中国业余网球公开赛“中银财富杯”南京分站赛、wilson中国龙全国业余网球团体赛红龙赛区(广州)、“思念杯”郑州业余网球大奖赛等等。

3我国网球业余赛事发展展望

3.1发展和壮大网球人口爱好者,特别是政府机关人员

我国业余网球赛事发展基础是广大的网球爱好者,因而培养广大的网球爱好者对我国业余网球赛事起关键性的作用,业余网球赛事的举办必须以他们为中心,我国现有的网球人口已超过一百万,而且还在快速增加。同时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发展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政府机关人员也能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如广东茂名市每年都有市体育局主办的“海印杯”、“金碟杯”等高奖金的网球业余赛事吸引全国项尖高手参加,同时网球业余赛事也成为茂名市的一张名片,让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高尚的网球文化。中国网球协会《关于下发20lO年全国性群众网球赛事计划的通知》中指出: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贯彻2010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提出的“必须以突破性的思维,采取突破性措施,紧紧抓住有利的大好时机,找准发展的突破口”的工作思路,落实2010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网球健身氛围,推动网球全民健身取得跨越式发展例。中国网球协会将在已有传统群众赛事基础上推出一批品牌赛事,以全国性群众网球赛事为龙头,引领网球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国网球协会在2010年推出的13项赛事过百站比赛,按保守计算每站平均有300人次的网球业余爱好者参加比赛,在2010年有3万人次参加比赛,可见,通过每年中国网球协会推出的网球赛事可以吸引众多网球爱好者。

3.2赛事设计大众化、人性化,渐渐与国际接轨

我国网球业余赛事的对象是广大网球爱好者,在设计上主要体现大众化、人性化。传统的网球比赛一般设有男单、男双、女单、女双、混双和团体等6项,能拿冠军的选手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在这年龄段业余网球选手的技术、体能和心态是最成熟的,而对于其它年龄段的选手就很难,且不会主动来参加。这就要求赛事分年龄段,根据年龄一般分3个组别:少年组(17岁以下)、青年组(17~39岁)、常青组(40以上),这样就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选手参赛。青年组(17—39岁)是3个级别参加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因而根据参赛选手的技术等级在青年组中又分3个级别:同乐级(CAT3级以下)、精英级(CAT4、CAT5)、大师级(CAT6级以上),这样可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不确定性。近年来网球业余赛事根据选手的需要而设有不同组别,如2006年成都业余网球团体公开赛分别设有儿童组、成年组、老年组、大学生组、公务员双打组、家庭双打组等。又如20l1年水井坊杯中国大城市业余网球团体赛每个团体赛由7场比赛组成,为吸引当地的政府人员和企业家参赛,7场比赛中的两场分别是中高级公务员双打(正县或团级以上)、企业家双打(经理以上)。绝大多数比赛时间安排在周六周日或晚上7。10点开始,更能吸引上班族参赛。随着业余网球赛事普及赛事设计越来越大众化、人性化,更可解决以往的业余赛事奖金总是被极少数的高手包揽现象,从而能让更多的初级水平的爱好者能享受比赛的乐趣。在网球发展较成熟的国家赛事非常大众化、人性化的,国际主流对业余选手的认定是不设立奖金,目的是享受乐趣、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中国网球协会出于培养业余网球市场的考虑,目前还是允许赛事中设立一定的奖金,但规定业余选手在单站赛事不得获得超过2万元的奖金,以后会逐渐降低标准尽量与国际接轨。3.3赛事的城市站点设立要全国统筹

随着国内网球人口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赛事纷纷出现,现在每个城市几乎每年都会举行网球业余赛事,在推广赛事的同时又要对企业有宣传效果,这就需要对赛事设计要有全国性统筹。2010年中国网球认可的全国性有较强影响力的9项网球业余赛事分别是cTA一0pen系列赛、业余大师杯、团队之星团体赛、中国龙团体赛、网动中国团体赛、社区团体联赛、龙卡大师团体赛、其它团体赛、cRT级别联赛分别在全国26个城市举行了83站。而举行站数最多的前8名城市分别是北京、成都、上海、沈阳、广州、武汉、昆明、深圳,第9位的有5座城市都是举行2站,分别是贵阳、南京、天津、长沙、济南,第10位的有13座城市分别是鄂尔多斯、珠海、顺德、呼和浩特、西安、厦门、长春、郑州、南昌、福州、重庆、桂林、南通。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排名前8位城市也是网球业余爱好者较多的城市,他们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有网球传统的城市,而且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中部和沿海,南方城市比北方要多。

110111129 体教(5)班 吕煜寰

下载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院校网球赛事运作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球文化与赛事鉴赏论文

    《网球文化与赛事鉴赏》 课程论文 网 球 运 动 与 文 化 精 神姓名:陈金亚 学院:信息工程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班 学号:2010012843 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当时所用的球是......

    大学高等院校党建模式探讨

    大学高等院校党建模式探讨大学生公寓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娱乐、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传播信息、交流感......

    影视运作模式

    1 当前最吸金的王牌影视娱乐节目,在商业模式、产品、营销、资本和产业链等层面,是怎样进行商业运作的?具体包括制播分离、拷贝国外、创作为魂、煽情故事、专业流程、新媒体炒作......

    食堂运作模式

    东坎镇中心幼儿园食堂运作模式 1、 幼儿园每学期初,按照县物价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核定标准一次性收取保育费及幼儿餐点费,并与规定时间内上解至中心小学账户统一管理,幼儿......

    互联网运作模式

    微信群里的家人们大家网上好!感谢您关注无限极创业系统,您的关注才有我们存在的价值!网上创业的项目,只要有手机,电脑,会电脑基本操作,经常在线,专职兼职都可以做。居家创业,实现你......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住家创业,在家里有台电脑、有根网线就可以开展工作,不需要东奔西跑、不需要日晒雨淋、不需要看老板脸色,100%电子商务,自由自在,并且市场很轻松......

    it工作室运作模式(大全)

    IT工作室运行模式 一、组织结构 1、 工作室背景,有无上下级领导,附属哪些单位组织 2、 工作室成员,个人负责项目(大致说明) 二、工作室服务对象 三、工作室成员 人员组成, 工作职......

    万达地产运作模式研究(小编推荐)

    万达地产运作模式研究近年来万D的成功引得无数人研究模仿,有关万D模式的研究文章屡见不鲜。本人深耕华中区商业地产多年,尤其是华中商业重地武汉(目前已开业5个万D,江汉路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