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研究.doc____作业
关于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研究
(文献综述)
(贵州师范大学——杨秀强)
摘要: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指城市社区居民根据共同的目的和兴趣自愿组成的,以辖区内特定的体育场地设施为依托,经常开展体育活动,且隶属于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的公益性群众体育组织。有效整合社区体育资源,顺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要求,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国家体育总局从2004年开始将在部分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开展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 运作现状; 组织管理
背景:社区体育俱乐部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实际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了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群众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的喜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社区体育知识传授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多样化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的概念界定
姚毓武,张大为[1] 在界定社区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借鉴了同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把社区体育俱乐部界定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社区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青少年群众,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队,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育俱乐部为社会社会团体公共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在我国一般将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场所也成为俱乐部。
陈杰[2]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定义为俱乐部制体育课(主要是指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青少年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任务”
刘建坤,王桂欣[3]把‘体育教学俱乐部’定义为: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二: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的特点
傅光磊[4]分析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6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参加俱乐部的自主性;俱乐部与成员间的互利性;维护本俱乐部成员权益的本位性;俱乐部内部事务参与的义务性;俱乐部决策民主性;经营上的非盈利性与独立性。
邹师,冯火红[5]分析了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六个特色:从教育整体性出发,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参与自主性,构建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管理开放性,构建娱乐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格局;方法灵活性,建立以青少年群众为中心的评价激励机制;师资竞争性,从新的角度建设师资队伍;运作经营性,激活社区体育新的增长点。
尹念龙[6](1)体育俱乐部教学。以青少年群众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为基本手段,实施俱乐部教学。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小群体的交流与学习;创设情境法;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基础不同,区别施教,突出青少年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队训练,各种形式和层次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等手段,提高青少年群众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能力。(3)教学评价。主要以运动参与进步幅度、学习态度、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及课外锻炼状况等,作为评定青少年群众的指标。(4)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培养目标是从青少年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循序渐进逐步培养。
综上所述,沈小乐和石冰在文章中说明了尊重青少年群众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通过研究傅光磊的论文,德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作,对于我国也有一些启迪作用。
三.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生存环境的现状特征包括:
杨敏[7] 杨守明[6](1)在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人口中,从年龄上看,老年人是社区体育锻炼者的主体;从性别上看,女性偏多于男性;从学历上,接受过中高等教育者居多;从职业上看,学生和工人构成了锻炼者的主体。(2)社区体育锻炼的活动内容具有非竞技性、文体一体化、韵律性、表演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具有日常性和计划性特点。(3)缺乏场地设施仍是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现有的场地器材损坏较为严重,场地器材设施的开发和利用机制不够健全。(4)社区体育指导员相对数量偏少,技能素质和文化素质偏低,等级结构和年龄结构不甚合理,资格缺乏认证,义务工作为主,这些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区体育的发展。(5)活动经费的来源途径还很有限,街道办筹备和社区居民自筹为主,政府资助太少(6)社区体育组织间已形成复杂的“经纬式”网络结构,初步形成了“经”向指导和“纬”向监督机制。但网络结构显得臃肿繁杂。(7)缺乏运作资金,缺乏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体育专业人员指导等仍是社区体育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棘手的问题。第二,根据管理形式,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可分为政府管理型、政府和社团结合管理型(或准政府管理型)、社团管理型三种。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管理模式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第三,根据社区体育以及社区体育组织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宏观运作模式和微观运作模式,并对其职责功能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四系统六机制”的运作模式。“四系统”指: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其中决策系统积极稳妥地制定优良的政策措施,是模式良性运作的核心因素;执行系统准确无误地贯彻政策措施,是模式正常运作的关键所在;监督系统公正履行其监督功能,是模式运作的外部保障;反馈系统及时反馈信息,是模式减少决策失误的保证。“六机制”运作模式指:(1)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费筹集机制;(2)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场馆、器材建设机制;(3)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指导员队伍建设机制;(4)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机制;(5)社区
体育健身俱乐部具体运作机制;(6)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会化机制。这一模式可为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顺利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方法支持。四: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的研究
从资料看出,关于建身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方面的研究最多,大都是关于各地区或者市进行的研究,他们提出许多存在的问题及对发展有益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研究。
赵红艳[8]2006年在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了《山东省沿海三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山东省沿海三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出:目前山东省沿海三城市健身俱乐部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健身指导员缺乏、健身项目单
一、缺乏宣传等问题。刁在箴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概况之研究》,他们运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528家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我国健身俱乐部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二是我国健身俱乐部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少、规模小、设施较差。三是在活动项目选择上呈单一化。
1: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不利因素
杜志娟[9]俱乐部教学模式在上课时间和形式方面灵活多样,突破高等学校计划中体育课课时的限制,把大学体育教学覆盖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让青少年群众在系统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的价值,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及从事的练习,使青少年群众在课余时间能坚持体育锻炼,使青少年群众树立终生从事锻炼的观念,终身受益。
尹念龙[10]实验组实验后男女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值同实验前比较均有变化,变化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大部分指标的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青少年群众身体的BMI、肺活量及柔韧、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有良好的改进作用。
张劲松,荆杰等[11]通过对15所社区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得知目前社区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困难位于前四位的依次为场地设施缺乏、缺少资金、青少年参与热情较低和教师专项结构不合理,虽然在不同类型俱乐部中位次稍有不同,但在不同俱乐部的选择比率都超过了50%。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管理制度不健全”选项因素较高,位于俱乐部选项第四位,选择率达到76.34%说明目前在体育俱乐部中普遍缺少规范的管理,俱乐部运行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唐迅,唐成[12]认为不利因素有以下五点:俱乐部经营模式单一,定位不够准确;俱乐部缺少文化支撑;俱乐部忽视“以青少年群众为本”;体育教师难以适应角色转换;俱乐部处境鼓励,缺乏政策扶持和社会关注。
马世坤[13]认为硬件资源不充足。这主要包括场地、器材的不足。一些社区的体育俱乐部提供给会员旧的器材,有的甚至无法提供。
朱奇志[14]认为有以下七点:管理体制滞后;场馆、设备不完善;经费来源单一;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项目开设上还不够齐全;名不符其实;青少年群众观念尚未完全跟上。
刘瑞平,张新[15]认为学分制体育俱乐部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据调查14.5%的青少年群众对体育俱乐部感兴趣;18.1%为锻炼身体;54.5%为了拿学分;10.1%为了扩大社交面,拿学分获得高分为了评优或得奖学金。
二、47%的青少年群众对俱乐部的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教师要求不严,青少年群众就不能自觉地锻炼。
三、14.8%的青少年群众认为学分制课外体育俱乐部指导方式很好,30%认为一般,54.1%认为差劲,可见大部分青少年群众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四、青少年群众对开展学分制课外体育俱乐部必要性认识较模糊,有44.7%的青少年群众持无所谓态度,有22.1%的青少年群众认为没必要,33%的青少年群众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反映出青少年群众出于自愿参加俱乐部还有差距。
五、青少年群众对体育俱乐部活动和学分相结合评定方式的看法较分散,持不合理或应取消态度的分别是27.8%和21.4%,这些都是体育较好的,持合理态度的是29.6%,这些大多数是体育不好的青少年群众,表示无所谓态度的是21.1%。
六、体育经费不足,场馆质量不好,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群众参与俱乐部的积极性,青少年群众对俱乐部活动场地、器材的看法是有64.7%的青少年群众不满意,满意的仅16.2%,一般的18.9%。
七、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新颖性、娱乐性、趣味性,不能以青少年群众为主体,调动青少年群众积极性不够。就以上问题,周威,李寿荣[16]与刘瑞平,张新观点相同。
2: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建议
杨勤,吴秋林[17]认为必须统筹兼顾选择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体育俱乐部类型;转变领导观念;筹集管理好体育俱乐部的经费;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解决好教练员的选聘和培养问题。
欧阳萍[18]认为体育教学俱乐部要在普通社区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各社区不可简单地模仿,并提了六条发展的对策:(1)以终身体育、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2)完善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3)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4)确立俱乐部的类型;(5)优化教学项目;(6)以竞赛促训练。
李元英[19]建议:(1)在我国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已势在必行,社区领导和主管部门应给与高度重视、创造条件以保证青少年群众有充足的时间和场馆进行活动。体育俱乐部的活动要从单纯的运动技术、技能学习向提高整体体育文化素质转换。(2)社区实施俱乐部型体育活动,应以满足需要、发展个性、课内外一体化、健康自我投资为基本原则;以多样性和自主性为指导思想,坚持正面引导,积极管理,应多取得校领导、校体委、团委、青少年群众会、体育部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逐步走向独立管理。(3)社区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应以体育教学健全体育俱乐部组织,充分发挥青少年群众主观能动性,形成青少年群众关心俱乐部、办好俱乐部的局面,培养青少年群众组织管理能力。
赵娅莉[20]详细论述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制的发展对策:(1)体育俱乐部的质量管理必须通过健全的学校体育工作指导系统,使教师和青少年群众明确活动目标和活动进程的质量标准,在活动中自觉的贯彻执行,进行自我调控。(2)作为社区体育教学应指导对青少年群众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环节,无论是体育必修课,还是俱乐部教学课程,首先应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必须考虑的前提。(3)体育俱乐部的课程设置既要卡率青少年群众的需要、兴趣、又要从各社区教学条件的实际出发,依据需要,因校、因地制宜;在个别项目上应有侧重点,以协调教师的指导力量、场地器材条件、活动时间安排等多种因素产生的矛盾。(4)目前,中国与社区体育存在脱节现象。青少年群众体育兴趣、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尚需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基础体育教学,提高体育综合素质,为高年级的体育俱乐部学习奠定基础。(5)在考核
与评价方面,社区应与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考核办法接轨,实施综合考试与综合评价的方法,即依据青少年群众的具体情况适时自我评价与反映个人进步度的相互评价,考核评价方面应减少绝对评价,以调动后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评述:综述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体育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如缺乏场地设施,缺乏资金,青少年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和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课程趣味性不足等。这些都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篇关于社区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特点,对青少年群众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认识到了社区体育俱乐部对于青少年群众在体育能力、体质、体育意识、运动技术水平、兴趣习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和积极的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符合当前社区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青少年群众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体育俱乐部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如缺乏场地设施,缺乏资金,青少年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和师资力量不足,以及课程趣味性不足等。这些都是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我们学校而言,体育俱乐部也不少,如街舞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跆拳道俱乐部等等,其发展的程度也不是很乐观,究其原因,还是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够,青少年群众的参与热情不高,所以我们在强调俱乐部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又应该注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社区体育俱乐部才能发展的更好。
结论:本文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电子阅览室等资源中,搜集了20篇关于社区体育俱乐部几个方面的文献,并加以综述。社区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符合当前社区体育培养目标的组织形式,对培养青少年群众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而在强调其优势和特点的同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不利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姚毓武,张大为.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综述.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35~37
[2].陈杰.普通社区体育选修课实施俱乐部制的实验研究.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5(4):96-99.[3].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社区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傅光磊.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特点及其对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启示.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社区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6].杨敏.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04)
[7].杨守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运作模式构建的研究.重庆大学,2007(1)
[8] 赵红艳.山东省沿海三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研究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
报,2006.8:37—39
[9].杜志娟.社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大青少年群众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临沂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76005
[10].尹念龙.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青少年群众体质的影响.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8)
[11].张劲松,荆杰,张淑君,杨青,张树巍.对部分社区体育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6)
[12].唐迅,唐成.社区体育俱乐部建设现状研究.山东体育科技,2004,(3)
[13].马世坤.社区体育俱乐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体育科技,2004,(3)
[14].朱奇志.我国社区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与发展研究.武汉体育学,2005,(8)
[15].刘瑞平,张新.普通社区学分制体育课外俱乐部运作模式的研究.沈阳大学学报,2005,(2)
[16].周威,李寿荣.完善社区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对策.体育学刊,2004,(5)
[17].杨勤,吴秋林.普通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18].欧阳萍.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19].李元英.社区体育俱乐部现状.辽宁体育科技,2006,(6)
[20].赵娅莉.普通社区青少年群众开展体育俱乐部制的发展研究.(阜新高专体育教研室 辽宁阜新 123000)
第二篇:欧美羽毛球俱乐部运作模式
欧美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并不如国内那么红火,但是它的运作模式也是吸收了其它运动项目的商业运作模式,具有了比较超前的领先意识。
以美国为例,在大中城市也有许多的羽毛球俱乐部,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球馆。由私人老板找一个地方,建一个球馆,或者利用一些现有场馆把它改建为羽毛球馆,成立了所谓的民间俱乐部。那么这些俱乐部是如何运作的呢,都是靠会员来支撑它的日常经营运作。以我为例,我参加的第一个羽毛球俱乐部,先让我交了120元会员费,我成为了它的会员,然后我再根据自己的时间段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计划,我选的是每周一,三,五下午4:00---晚上11:00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我都可以去任意打,每月的费用是30元。也就是我只要每个月交30元,我就可以在以上的时间段内随意打球,不再另收任何费用。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来选择不同的时间段,而且每个时间段的人数安排是有控制的,不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老板对人数的控制还是做得很好的。如果我全家都去参加这个俱乐部,费用是每个月90元。有人的时间比较灵活,不能确定,那么他可以多交20元,选择一个任意时间段的计划,随时来随时可以打,当然这个计划的人数也是有控制的。
另外小孩子每个月交120元,就可以参加俱乐部的培训班,每天下午3:00放学后,到6:00这个时间段,俱乐部安排教练来训练小孩子,根据水平高低由不同的教练来带队训练。教练的水平都是很高的,来自世界各地,好多还是国家队的选手。我的俱乐部有奥运会冠亚军选手,有当年世界排名前10名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我的一位教练是来自印尼的女选手,曾经获得过尤伯杯冠军,我与她打比赛,我感觉还是很有自信的。虽然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参加小孩子的训练班,如果要找专人指导我,必须在俱乐部里找教练来训练我,费用是每小时50-80元不等,如果我请奥运会冠军来训练我,我可能要付80元一小时的费用,有些可能要付100元/小时。我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国或印尼国青队的选手来做我的教练,费用是50元/小时。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向俱乐部提出,我要选哪个教练做我的指导教练,而且我也可以随时要求更换教练。如果我长期在这个俱乐部打球训练,甚至代表俱乐部去参加一些比赛,俱乐部还会降低我的收费。最近因为我的水平提高比较快,参加了一些地方比赛,俱乐部马上就给我降低费用。我估计俱乐部付给教练的薪水没有降低,俱乐部把自己应得部分的收益降低了,为了吸引我这个长期会员。
大家就可以算这笔帐了,如果我只是纯粹的打球,我只需要每个月几十元钱。如果我需要专业指导,哪怕奥运冠军指导我,我一周进行一次专业训练,我的费用也就在300元左右。这个费用,其实是相当合理的。虽然我不会专门从事羽毛球专业工作,但是我能享受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专业指导。如果我转为了专业球员,增加了训练时间,费用会马上上涨,但是俱乐部为了吸引我这个人,马上会在费用方面优惠我。如果不对我优惠,我马上就可以转到其它俱乐部去。我搬了几次家,先后换了几个俱乐部,感觉大家都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俱乐部为了吸引会员,必定会做好服务工作,教练员为了有更多的学员选择他们,也是很敬业的教。同时俱乐部里还配备有陪练员,如果我在进行双打训练,没有足够的人员,陪练员就会上场与我组成双打,配合我的训练。而我是不需要付陪练员薪水的,俱乐部会付他们薪水。陪练员的工作就是配合教练和会员,使得训练能够顺利进行下去。而且教练员之间也处于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有时候陪练员不够,其他教练也会过来帮忙当陪打,也就是我只付一笔费用,而有可能是三个世界级的球员在陪我进行双打训练,这是俱乐部运作模式下才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一个俱乐部里,我可以选择中国,印尼,马来西亚,韩国的教练,享受到不同的羽毛球风格和手法。虽然我只是每个月付一点小小的费用,但是由于俱乐部的经营有道,吸引了众多的会员,所以它的运作是良好的。定期地俱乐部之间的交流比赛,或者当地的比赛,都吸引了很多的会员参加。虽然大家都是业余水平,平时都有自己的专业工作,但是由于有了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我们可以亲身与世界冠军一起训练比赛,确实是很开心的事情。
同时由于美国是没有国家队的,世界大赛前实行选拔制度,也就是说谁都可以参加,那么才会出现奥运冠军吴俊明与无名小子白国豪的配对,一举拿下世锦赛的冠军。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有可能代表国家参赛,只要你有成绩就可以了。
好多人的观念是转不过来的,认为没有了国家队,根本行不通,我觉得没有尝试过,怎么知道不可以。以美国田径为例,从来没有国家队,但是每次世界大赛,美国都拿金牌数第一。因为平时的训练都在俱乐部里,那里有世界各国的优秀教练员,训练水平是非常高的。平时的世界田联大奖赛,也是选手们自己报名参赛,经济人或俱乐部会帮忙处理这个事情。当然国际田联也是根据选手的知名度来安排各站赛事的参赛选手的。
我觉得在俱乐部训练的好处很多,平民百姓与世界级的选手在一起,有助于这项运动的普及推广。俱乐部就像联合国,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济济一堂,各种观念思维交流冲突,有利于水平的提高。而反观举国体制下的国家队,由于资源的垄断,以及近亲繁殖,很容易形成一言堂,最后就是选手们的打法极为相近,风格不多样化。而且群众体育与专业选手截然分隔,不利于这项运动的普及。由于垄断性,个别人的权力过大,可以无情地把一个运动员的一生给毁掉,显示了这个体制的痼疾。
虽然美国的羽毛球整体水平是很低的,参加奥运会都还要靠外卡。但是作为民间来说,它的普及性,蓬勃性都是处于良好的上升趋势。而且这个国家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的人才加入,使得它的市场前景是具有广泛性的。
我觉得世界羽毛球运动如果不能在欧美得到持续发展,是没有广泛影响力的。现在的国际羽联是处于入不敷支的状态,如果不是国际奥委会根据奥运会收入分配,对国际羽联进行拨款,国际羽联早就破产了。本来羽毛球在世界人口最多的亚洲有着广泛的基础,可是我们看到的境况是每况愈下,几乎到了被赶出奥运会的地步,实在很令人痛心。如果我是国际羽联的官员,我会请市场专家去欧美推广赛事,扶植欧美市场,扶植欧美的水平,让最富裕的大洲广泛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同时也会借鉴花样滑冰等运动的做法,把退役的运动明星组织起来,进行巡回表演,吸引观众,挽救这项运动。
对于LYB之流我不想多说什么,反对羽毛球联赛,无异于反对赛事推广,失去了群众基础,就剩专业圈子,这项运动能长久维持下去吗? 老百姓是可以做选择的,没有羽毛球赛事,他们可以去看排球,乒乓球等等,只是将来再把他们拉回来就不容易了。
推广商业联赛好不好,培育市场好不好,根本就是很简单的问题,无需多论。反对之,当然是怕既得利益受损。尤其是垄断地位,主宰球员生杀大权的旁落,是既得利益者最害怕的。
第三篇:体育教学论文--浅议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
体育教学论文--浅议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
文体育教学论文--浅议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课堂的延伸可以采取建立体育俱乐部的方式,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可采用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丰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创新性。高校中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还能够为体育拓展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体育拓展俱乐部;运作模式;人性化教学
近几年兴起的拓展运动与其他体育活动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它以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完善学生的人格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拓展训练中体验到艰难、困苦、失败的挫折和成功的喜悦等,培养学生面对危机的能力。高校中开展体育拓展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整,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深入地实践高校体育教学新理论,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建立的前提条件
(一)场地和设备的前期准备
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适合的场地和完备的运动装备。因为拓展俱乐部中的运动种类是非常多的,而每一个学校建立的拓展俱乐部的规模也是不同的,因而俱乐部中装备的体育设备也有很多的选择,场地的安排也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学校只是试探性地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拓展俱乐部的建立只是初步的简单试运作阶段,那么我们建议以“社团”的方式开展下去。社团组织的体育活动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小,场地可以简单地选择水泥场地等,甚至还可以是室内的拓展运动场等。拓展组织的运动也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团体性活动。当然,建立拓展俱乐部有必要引进一定的设备,例如断桥、抓杆、爬山墙、巨人梯等,这些设备的价格都比较低,维护也比较简单,适合高校引进。
如果学校内部没有较大的空间进行拓展活动,那么可以选择学校附件的公园、广场等宽阔的地方。有些水上活动还可以使用学校的大的游泳馆,或者天然的河流等。除了购买必要的设备外,发掘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拓展俱乐部教师的培训工作
拓展俱乐部的建立不仅仅是学校开展的一项新的体育活动,而是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一项体育活动。这需要学校加强教师能力的培训,使指导拓展俱乐部的老师不仅有着热爱学生、责任感强的特点,还需要教师认同拓展俱乐部这种体育教学活动,并且经过了相关的拓展培训。如果学校中的老师不认可拓展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或者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识是模糊的,就无法指导学生开展好这项活动,不仅不利于拓展俱乐部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能够有一个专业素质强、对学生有责任心、对拓展活动有热情的老师带领学生,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会更加有成效。虽然目前一些学校的体育老师对拓展训练没有接触,但是由于拓展运动的技术性不是很强,因而学习起来并不困难。首先,教师要掌握好拓展运动和建立拓展运动俱乐部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资料或者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其次,要到社会上的拓展运动俱乐部中进行实地学习,了解拓展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再次,在理论知识、实地学习之后,再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结合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拓展运动俱乐部的模式。高校教师对拓展俱乐部的建立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应当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对拓展俱乐部的认识,发挥好体育教师的带头作用。
二、建立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三种模式
(一)社团型体育拓展俱乐部
社团型体育拓展俱乐部的特点是将喜爱某项运动的学生组织起来结成一个社团,社团成员向社团缴纳一定的费用,按照社团的章程定期开展活动。社团型拓展俱乐部的优势是,组织在一起的学生对某种活动有着共同的爱好,易于组织,能够达到增强体质并且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社团通过组织各种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增添一份活力,创造一个多元化的体育氛围。但是社团型体育拓展俱乐部也有着不足之处,那就是社团的管理依赖于学生自身,比较混乱,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也没有约束力保证实施,更没有监督机制。只是在活动之前制定一系列的活动计划或者比赛时间表,没有与体育教学大纲相互应和。一般来说,活动都是社团领导组织的,有时候根本没有体育老师和学校的参与,活动的安全性没有保障。社团的活动一旦与学校的教学或安排时间上相冲突,则有限的活动也会被取消。很多学校都不将社团活动计算入学生的体育成绩中,因此学生对社团组织的活动的热情也不是很高,这就使得社团型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在学生中的号召性不强。
(二)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
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实行的是开放性管理体制,将学校的体育教学、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业余培训三者结合起来。学生选择课程不再局限于年纪、性别等因素,而是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老师的课程。教师除了可以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进行教授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晚上或者休息日开课。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自主选择的余地特别大,除了可以自己选择老师,还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遇到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相冲突的课程时,可以随时改期,灵活性还是非常大的。另外,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开展的活动类型也比较多,包括开展讲座、竞赛好组织下走互动等。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能够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配合,也能够使学校对拓展俱乐部的发展给以指导监督,保证俱乐部的健康发展。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项全校性的活动,将拓展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输入到学生心中,并且这种模式较为成熟,容易被学校接受。
(三)联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
我国体育拓展俱乐部一直是在各大体育公司的带领下不断发展的,因此,学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完全可以采取与体育公司联合的方式:学校提供拓展活动需要的场地,而体育公司根据其建立拓展俱乐部的经验帮助高校建立起学生的体育拓展俱乐部。这种联合型的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不仅能够使高校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拓展俱乐部,对体育公司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一方面能够为公司的体育拓展训练找到志愿者;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帮助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扩大潜在的客户群。联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的缺点是商业性太强,可能会对学校的公益性造成一定的冲击,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压力。实际上,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校与公司联合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也能够做到强强联合,取长补短,是一种可取的方式。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设备等都可以从社会中通过资金募集的方式取得,大大减轻学校的经济压力。另外,联合型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使参与高校体育拓展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普通的高校学生到社会人员都能够纳入其中。社会成员能为高校的体育拓展俱乐部提供经济资助,高校的体育拓展俱乐部为社会成员提供健身的场所,能够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提前融入社会的契机。我们一直在强调,高校体育与社会的融合是一种无可阻挡的发展方向。
(四)三种类型拓展俱乐部之间的关系
笔者介绍的上述三种体育拓展俱乐部的运作模式,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高校因地制宜地建立起拓展俱乐部,提高高校对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开发程度。这三种运作模式有相同的部分,也各有特色:社团型体育拓展俱乐部模式侧重于增加学生课余的体育文化活动,综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模式在于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知识,联合型体育拓展俱乐部模式更加关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开发。以下图形更够很好地概括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三、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建立的必要工作
(一)机构设置
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相当于为高校建立了一个拓展活动的培训基地。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体育拓展运动中去,接受这样一种特殊的历练。我们说,体育拓展训练跟军训一样应当受到学校同样的重视,因为军训是学生入学时要接受的一场洗礼,而体育拓展训练是学生毕业时要经历的一番磨练。体育拓展训练的特点是,在锻炼学生体能的基础上,选择综合性强的运动形式,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磨练。这就对学校的体育管理机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高校的体育管理机构设置单一,教师能力不足,则根本无法承担起这样一项任务。因此,在建立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之前,学校要对体育机构的设置进行详细的安排,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专门尽心拓展训练的管理机构或者拓展训练的教研机构,为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指导机构。
(二)积累有关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资料
中国目前有五百多家有关拓展训练的公司,他们都有自己的网站,网站上有关拓展活动和拓展训练的资料都非常详细。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需要资料,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去这些公司的网站下载资料。随着国家对拓展活动的重视,学者们也对拓展训练进行了理论研究,形成了很多的书籍。其中包括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的毛振明、王长权编著的《学校心理拓展训练》;北京大学钱永健老师所著的《拓展训练》;王崇彩、冉斌所著的《疯狂劲草---素质拓展训练》等。这些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对拓展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还包括拓展运动的起源等理论性的知识,这些书籍对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有着指导意义。
(三)重视安全管理
高校中很多拓展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高空项目等,因此学校要格外关注学生在拓展训练中的安全问题。首先,学校要全面引进保护安全的设备;其次,开展的拓展训练尽量避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活动,有危险性活动进行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急救方法等详细讲解,同时要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第三,拓展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在场监督,遇到危险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对于拓展训练活动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布置,将一切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采取一切措施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在安全性和趣味性之间取得平衡。
(四)进行正确的评价
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状况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检验,通过评价效果能够体现出俱乐部建立之后的成效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缺陷。这也是高校对体育拓展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对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评价需要结合建立俱乐部的目标进行对比。主要标准包括: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体育拓展训练中体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等,实施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实施的方式不同,因而评价体系也并不相同。拓展俱乐部的教学重点是对学生体力和心理的双重锻炼,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自身的特质,能够使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进行评价后,对于成绩、表现优异的同学,可以颁发证书或者采取其他的奖励措施;对于有特别突出的特质的同学还可以推荐他们参与到社会中的举办的拓展俱乐部中,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发挥潜质的更为广阔的平台。
(五)教师定期的培训工作
我国已经有了很多对拓展训练进行专业培训的机构,可以对高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建立起体育拓展训练俱乐部之后,对教师的培训就要形成一种固定的机制,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因为拓展训练和拓展俱乐部发展的知识不断在更新,因此高校拓展训练的理论也应当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取得专门的职业技能证书,因为教师能力的高低是决定高校拓展俱乐部发展的关键,也是保证学生拓展活动顺利开展以及安全的基本要求,因此,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长期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结语
高校体育拓展俱乐部的建立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是十分必要的,各大高校也都具备了建立拓展俱乐部的条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步建立起来。拓展训练课程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原理、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基本相同,这使得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成为可能。而社会上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安全规范体系为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高校建立体育拓展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2-103。
2、陆作生:《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作模式研究》,《中国体育科技》,2004。
3、乐玉忠:《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116-117。
4、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1-113。
5、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5-17。文章来
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四篇:五角场社区文体俱乐部基本运作情况
五角场社区文体俱乐部工作汇报
(一)社区概况
五角场街道地处上海市东北部,辖区面积7.6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4.26万。街道辖区内学校多、部队多,文化体育资源丰富。五角场社区拓展社区文体“五区融合,联动发展”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共育、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公共资源的共享效用,尽可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社区内群众性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繁荣活跃的社区文化已成为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逐步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2005年以来,街道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国家级文体俱乐部”、“国家级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市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俱乐部基本情况和发展状况
1、基本情况
为了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区团队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五角场街道根据上海市体育局《关于创建上海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通知》和杨浦区体育局《关于开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于2006年7月,申请成立了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社区文体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俱乐部以社区文化中心为依托,作为社区文体俱乐部办公的基本场所。在人员配置上,俱乐部主要由6
名成员组成。同时配备社区指导员、招聘志愿者协助工作。在管理模式上,俱乐部实行工作分工责任制和例会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确定俱乐部发展目标,并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座谈等方式检查监督计划的落实效果,使俱乐部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
在政府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俱乐部整合社区内中小学校、公共场馆的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建立了文体活动社会化、管理服务自主化、俱乐部会员大众化的运行模式,从健身指导培训、场地管理和会员服务三个方面,向广大居民提供社区健身服务,形成街道牵头、社区俱乐部承办、成员单位支持、广大会员积极参与的良性运作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共建共育。完善以社区(街道)作为主体牵头,社区文体俱乐部为主导,辖区高校、中小学、部队、单位参与的,共建共育、合力推进的社区文化体育工作机制,制定章程、服务细则、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形成一个有合力的、发挥重要作用的协调机制。二是不断完善网络机制,形成点面结合。完善以社区文体俱乐部为点,以辖区七个网格为块、各居民小区活动室为面,点、块、面结合,辐射全社区的纵向到底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完善由社区(街道)为主体,向校、营区、园区、商区辐射全社区的横向到边的“大文化”文体联动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融合的“纵横两向”的网络联动机制。三是不断完善队伍机制,形成骨干基础。近年来,俱乐部强化队伍建设,开展各类指导、培训、培育工作,组织俱乐部会员旅游、参观、学习,为社区储备大量文体人才夯实基础,提高骨干们的综合能力和带动能力,从而服务社区,出精品,创品牌,求效益,形成一个有特色、有品牌的骨干队伍机制。
俱乐部以杨浦区体育局为业务指导部门、五角场社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主管部门,实行由政府购买服务,文体俱乐部具体操作,从事社区文体服务的民办非企业组织。目前,俱乐部管理文体团队140余支,其中特色团队30支,会员单位数32个,个人会员数1396个,每位会员每年会费收取30元。收取的会费由俱乐部统一管理,并发放统一的会员证,凡俱乐部会员凭会员证参加团队的各类活动,变分散活动为有序组织。
五角场社区现建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文化中心,以及拥有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广场、操场15处,体育健身(苑)点57个,公园1座。此外,还在社区的32个居委会配有标准化的活动室,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俱乐部充分发挥文化中心包含乒乓室、体质监测站、多功能室、健身房、图书馆、音乐室等25个功能的作用;与辖区各学校签约,实行场地资源共享,使学校场馆设施向辖区居民开放。设立体育指导站,宣传、指导科学健身知识,形成了以街道文化中心为主体,社区公共场所为依托,居委文体活动场所、全民健身苑(点)为基础,辖区成员单位文体活动场所为共享资源的新型文体设施网络,使学校、辖区公共文体活动场所定点定时向社区居民开放,开展与场地设施相适应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
街道设立专门资金,保障对文化、体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并委托俱乐部对资金管理运作。来源渠道一是政府扶持;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行运作,如:开展社区文化节、全民健身节、社区
体育大联比赛等活动;三是就是通过实现社区、商区联动而募集的商业资金开展的活动,如:承接“民生杯”社区乒乓球赛、“百联又一城包粽子比赛”、“星辰杯”厨艺大赛、“东方杯”世博知识竞赛等,四是通过对辖区企事业单位提供活动策划,扩大资金来源;五是对社区及会员单位提供培训、文体项目指导等,通过市场运作,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逐步往自我造血的方向发展,实行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慢慢完善俱乐部独立性的运作。
俱乐部成立以来,积极广泛地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居民文体生活,提高居民文化修养和身体素质。一是通过场地资源的整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单位周边、社区旁边、居民身边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二是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形成俱乐部活动特色。乞今为止,已连续承办五届社区文化节、承办“爱在第二故乡”文体游园活动、承办“4。23”读书日读书活动、承办上海市及杨浦区体育大联赛活动,形成俱乐部独有的活动特色。在积极参与市、区、兄弟单位活动的同时,我俱乐部注重形成自己的团队特色,突出社区展示、强调团队联动,旨在通过团队的共处形成俱乐部特有的凝聚力,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2、社区俱乐部特色
自2008年始,我们及时顺应社会转型,把社区文体俱乐部的功能定位为健康服务,通过举办健身培训,打造品牌健身团队,创建标志性健身活动,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健身旅游等途径,从认识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关注健康(监测——体检)、保护健康(养生——生活方式)、恢复健康(康复——运动处方)、增
进健康(健身——运动锻炼)、享受健康(体验——竞赛、表演、休闲、余暇)等各个层面满足各层次人群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建设和谐社区。
既然是文体俱乐部,在工作上更注重大文化的建设,把各项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学习、宣传、指导、锻炼,从而提高居民合理、科学的健身意识,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途径,向社区居民宣传科学健身知识。
1、扩大宣传平台。俱乐部把“一坛一站一展”工作,作为常规宣传平台,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制作健身知识宣传版面和展示等,给予居民健身方式指导,告知居民健康饮食和科学健身的重要性、体育健身与饮食注意事项等知识。
2、延伸服务外延。文化俱乐部为探索社区科学健身宣传的新载体,与上海海洋大学一起创办科学商店,通过宣传科普知识,健身指导等咨询,提高居民科学健身的了解。并把开展社区居民慢性疾病干预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与上海体育学院、东方助医网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做到早知晓、早预防。
3、打造“家庭体育”理念。为了扩大活动人群,俱乐部把服务人群从中老年人转向学生,又从学生转向白领,而今,把活动项目设置转向家庭,让“老少同乐、全家参与、健康幸福”的理念深入人心。
(三)俱乐部下一部工作计划
1、加快体育网络和体育队伍的发展
建立社会化的群体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加强体育队伍建设,组织对体育工作者、社区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居民进行普查登记,并充
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完善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机制;加大对居委团队的健身项目配送、辅导,培养社区群众体育骨干队伍。重点发展新的健身团队。
2、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全区、全市体育活动、比赛。通过承办市、区体育联赛、文艺展示等活动,展示辖区群众的新思维、新形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升社区人气。依托“社区文体俱乐部”平台,以“周周赛”为主题,深入居委,开展小型多样、适合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尤其是家庭需求的体育活动,提高社区趣味体育比赛的参与率,带动全民健身的开展。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开展经常性体育活动,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要,用文化体育载体树立五角场新形象。
近年来,社区文体俱乐部打造社区大文化的活动理念,社区活动不再仅仅限于体育赛事、活动,它已打破了视角狭窄的格局,通过文体演出、语言文化、体育文化、科普文化等活动的开展,盈实了体育活动的内涵和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俱乐部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吸纳“外资”,借用“外智”,走出一条社会化运作的创新新路子,共同推动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的建设。
第五篇:社区体育作业(范文模版)
社区体育作业
1、社区的概念
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成所构成的一个社会群体。
2、社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社区的构成:包括地域、人口、组织机构、文化和认同感等5个要素。
1.社区的地域要素:社区是以一定地域界限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的表现。
2.社区的人口要素:社区的人口状况包括:数量、质量、密度、结构和流动情况等因素。
3.社区的组织机构要素: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
4.社区的文化要素:社区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
5.社区的认同感:对社区的喜爱和依恋的思想及心理感觉。
社区的基本特征:社区具有社会性、地域性、自治性、依存性和群众性等5个主要特征。
1.社会性:社区是以一定地域界限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空间范围内的表现。
2.地域性:社区是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界限或聚集场所,社区地域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民俗、语言、法律、生活等特征。
3.自治性:社区是自我做主制定团体章程和自我治理特性。
4.依存性:社区是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有机统一的人文区域,不仅强调人们在地域上的统一,更加强人们的彼此交往和归属感。
5.群众性:社区群体是以居住为基础,组织为纽带,活动为载体凝聚起来的。
3、社区的基本功能
社区的基本功能包括:经济生活、社会化、社区的控制、社区的参与和社区的福利等5个方面。
1.经济生活功能:为社区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相应的服务。
2.社会化功能:通过社区成员的交往形成社会倡导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
3.社区的控制功能:遵从社区规范、维护社区秩序、解决社区问题、化解社区矛盾。
4.社区的参与功能:社区发展有赖于社会成员的参与和民主管理。
5.社会的福利功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和公共福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