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3: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

第一篇: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

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

融合的本质就是对关系的再调整。

四川省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是一所普教与特殊教育共校的融合学校,其中13个特教班容纳中重度特殊需要学生149名。学校在融合教育实践中紧紧抓住“关系重建”这个核心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合教育行动策略。

重建基于理解与尊重的教师关系。虽然同处一个校园,但是普教和特教教师由于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的不同而相对独立。“无交叉、无合作、无交流”是融合教育之初的现状。学校提出了“随班促学习、问题促交流、换位促理解、评价促尊重”的四大行动措施。

学校依据科学的医学分级,将20名轻度智障或自闭的孩子均匀分散到普通班级。随班所带来的教育问题促使普教、特教教师必须共同交流,提出解决方案。学校也安排普教、特教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岗位互换体验,增进彼此的理解。

重建基于爱与帮助的学生关系。学校命名为“同辉”,我们力求通过融合教育,使特殊需要孩子和普通儿童都能够发出璀璨的光辉。在这里,如何去爱他人成为孩子们的重要功课,帮助他人也成为孩子们的基本习惯,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渗透着爱与帮助的关系重建。例如采取普、特友谊班级,普、特儿童小组结对等形式,让所有孩子一起参加升旗仪式、集体早会、早操,一起进行主题班会、参加学校的活动。开展“爱心天使”进特殊班级活动,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参加融合歌会、助残日活动、特奥运动活动……

重建基于交流与分享的家长关系。普通儿童的家长由于缺乏了解而排斥特殊人群,特殊孩子的家长由于长期压抑而拒绝分享,这是融合教育面临的家长难题。创造机会让普特家长增进交流,让特殊孩子家长乐于分享是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通过“讲座学习、特别分享、组建联盟”等方式逐步攻克这一困难。学校还常常请专家来学校向普通孩子的家长普及融合教育的知识,安排特殊孩子家长把育儿经历进行全校分享,交流他们的生命体验。

重建基于关注与支持的社群关系。由于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大众对特殊教育缺乏了解。很多NGO组织和个人愿意参加特殊儿童的教育活动,但由于他们对特殊教育或特殊儿童缺乏了解使之难以介入。“社群融合”是学校开门办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群和谐的又一战略思路。

策划重大节日系列活动是社群融合的重要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与环节,让特殊儿童能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人”,也让更多的友好人士了解、关爱特殊儿童。通过举办各种“特奥”融合系列活动让更多的特殊人士及其家庭和其他社会人士、融合志愿者、融合伙伴参加进来。通过与本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促进家长用科学的方法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生长。

经过多年融合教育的实践,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之间,教师、家长、社群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和谐氛围,学校融合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责任编辑:程路

第二篇: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全面推进科技进步

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首要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科技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县域而言,在科技工作中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核心在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挥科技进步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科技的全面进步好范文版权所有!来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科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它早已从个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转化为企业、政府的有意识的经济社会活动。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们辩证而统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一方面,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现。一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可带动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科技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三个要素,其中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二是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强大动力。科技对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科技进步将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产生,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正确处理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与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的关系,处理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普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科技进步的带动效应。

另一方面,科教兴市,必须先兴科技。当今世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上有多大的作为,就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赢得多大的主动。要尊重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把科技投入作为关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投入,不能简单地同短期的、眼前的对经济增长拉动来衡量科技投入的效果。我们立足于全市经济未来至年的发展,立足于在经济全球化中海门经济和产业发展竞争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海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采取多渠道筹集、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层次科技投入机制。××年,全市完成技改工作量亿元,实施超亿元项目个,超千万元项目个。在完善投入机制上,我们着重加大三方面投入,发挥好三大作用: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发挥导向作用。在财政支出相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首先保证科技三项费用的拨付,并且确保支出比例随财政收入增长同步上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从前年开始,我们改变了以往“满天星”式的划拨方式,对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有率高、拉动能力强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重点扶持,着力提高科技三项经费的匹配比例。同时,每年从市财政拨款万元,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于对省重点技术改造、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项目的贷款贴息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等,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地发挥了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

二是加大企业投入,发挥主体作用。企业是科技投入的主体。我们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引路等手段,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一次分配中科技投入的比重,提足各项开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重点骨干企业不低于,一般中小企业不低于,企业留利也要有一部分用于技术开发。

三是加大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发挥吸聚作用。我们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吸纳各类资本投入科技项目。一方面,把吸引外资作为主攻点,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人文、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全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以大开放促大投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民间资本的投资潜力,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我们还进一步加大了市外资金的引进力度。去年,通过举办“金花节”、“光彩周”等活动,共引进市外资金亿元,其中以上投向了高科技项目。与此同时,我们本着“机遇共抓、风险共担、信誉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切实加强银企协作,有效地发挥了金融资本的支持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科技进步与利用人才的关系

科技进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培养和造就优秀科技人才、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作为科技进步工作的基本目标,把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

由于我市受阻长江,没有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缺乏苏南县市的区位优势,在人才吸聚上曾一度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海门要在激烈的区域

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必须想方设法集聚一批观念领先、学识渊博、门类齐全的高层次人才,从而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我们把人才工作纳入到全市整体发展目标中,做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同频共振。

首先,创新观念,不拘一格引人才。重点强化三种观念:一是“人才国际化”的观念。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

用”的用人思想,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方位吸纳优秀人才和智力资源。由世界强企业瑞士罗氏公司投资创办的江苏原创药物研发中心,已成功吸引近百位境内外高层次人才从事新药开发生产,其中博士位(外籍顾问)、硕士位、本科位,研究生以上人员占到了员工总数的。二是“配置市场化”的观念。打破计划和地域壁垒,顺应市场法则去经营运作,促进多种形式的人才流动。近年来,我们通过借用、聘用、兼职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并以项目、课题为载体,面向市场,促进人才柔性流动。以上海等地一批退休领导、操作能手、技术尖子为主体的“项目工程师”、“课题工程师”、“首席技术顾问”活跃于海门的工厂企业,为海门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据统计,目前受聘于我市的科技顾问和通过各种形式为海门企业服务的外地专业技术人才近人,市政府直接聘请的知名教授、权威专家达多人,包括两院院士严东升、郭景坤等在内的许多专家,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科技后盾。三是“标准绩效化”的观念。以效益为核心,以实绩论英雄,不唯“高学历”,重用“高水平”,重点集聚了一批能够推动全市高新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其次,以人为本,千方百计留人才。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强调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对于在海创业投资的高层次人才,市乡主要领导都实行结对联系,并做到定期必访、有难必帮、有请必到。市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共迎中秋、共度春节,已成为惯例。通过授予荣誉市民、开设绿色通道等措施,为在海创业的高级人才积极营造“家”的感觉,使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涌向海门、融入海门。在国际医药界享有盛誉的台湾中兴大学教授杨登贵先生,经过市领导的跟踪追击、多方联络和反复沟通,来海创办了慧英药业有限公司。在海期间,我们不但提供一切优惠条件,还授予他海门市荣誉市民称号,并授予他项目签约代表权和招才引智决策权。真诚相助和坦诚相待,集聚了强大的感情效应,他先后引进了多家高科技企业和多名流动博士生来海开展科研开发,形成了人才招引的“葡萄串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以知识价值为取向,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本观念,建立起了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优秀人才优厚待遇,一流人才一流报酬。我们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高薪聘用、技术入股、按股分红、期权分配等形式,对优秀人才实行特殊分配政策。同时,加大奖励力度。从年起,市财政每年拨款万元作为人才开发基金,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重奖优秀科技人才。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年内按其新增利润的—奖励科技人才。对高层次人才来海工作的,实行津贴奖励政策,硕士生每人每月补贴元,博士生每人每月补贴元。对带技术或项目来海创业的具有研究生或高级职称的人才,还在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对于部分直接为海门经济服务、办理特聘证的高级专家,一次性给予万元至万元不等的津贴。优厚的待遇,舒心的环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我市安家落户,为海门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育才机制,把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优势产业优先培养、重点产业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地方军”。一大批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创意的本地人才,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坚力量。拥有多名科技人才的建筑业已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去年,全市建筑经济总量达到亿元,实现经济收入多亿元。此外,还突出抓好农村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推广、技术应用、科技示范中的推动作用,使这批“乡土能人”成为带动和影响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正确处理好自主研发与开放引进的关系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发展,要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坚决破除自我封闭的障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我们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桥梁、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的公共创新平台,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建好三大平台:

一是加大研发力度,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的技术平台。以建设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为重点,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为产品创新提供技术依托。目前,全市家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许多企业依托研发中心,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通光集团研发中心设计开发的种光缆产品,均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二是强化产学研联合,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的协作平台。我们把扩大产学研联合作为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建立以技术、资产为纽带,以科研院所为依托,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产学研联合体,不断提升合作档次,拓宽合作范围,形成了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新机制。目前,全市已有多家企业与外地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结成了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产学研联合体,建立了多家技术与资金紧密型合作企业。近三年来,共引进、开发各类科技成果多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了以上。江苏申海集团分别与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所联姻合作,组建了一支由多位专家组成的“外援兵团”,形成了以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核心的个技术研发团队,先后完成了项国家星火、火炬计划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技术专利项,成为南通市推进技术创新的一面旗帜。在强化校企联合的同时,我们以全市性的重大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对接活动,大大拓展了技术创新的项目源。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是加快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的孵化平台。我们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星火计划产业基地”以及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科技创新中的孵化效应,全力发展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速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项目群和高新技术企业群。去年,两大基地和高新技术园区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项,其中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火炬计划,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星火计划。目前,园区内已集聚了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余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年,基地新材料产业产值、销售、利税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和。同时,我们还加快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全市已培育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家,其中常乐农业园区已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各园区内农产品商品率达到了以上,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

四、正确处理好优化服务与强化管理的关系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的第一要素。我们建立了“三个中心”,实行“两项制度”。“三个中心”:一是行政审批中心。涉及项目审批的政府个部门指派专门工作班子进中心,对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特别是高科技项目,我们实行“两级代理”、“三包办理”,即项目申报由乡镇、部门代理,项目审批由审批中心代理,包办理、包时限、包办结。现在,一般常规性工业项目审批最长时限不超过个工作日,一些重大科技项目最快的一天就能办结。二是项目信息中心。由经委、计委、科技局、外经贸局等相关部门负责项目信息特别是高科技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统一建立项目信息台帐,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负责项目的跟踪落实,提供技术咨询,搞好协调服务。“两项制度”:一是重大科技项目会办制度。定期分析全市重大科技项目投资建设情况,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办,特别是在项目用地等方面,我们采取了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等方式,推进项目快实施、快建设、快投产。二是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我们列出了全市投入万元以上的重点科技项目,分别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达产达效。同时,发展了余家技术中介机构,批准成立了家民办科研所,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中介、技术交易等各项服务。我们还建立了海门新材料产业基地信息网,通过登陆新浪等著名网站,加强对外科技交流。目前,有多家企业在网上建立了主页,访问量已超过万人次。

在搞好综合服务的同时,我们切实关注、解决高科技人员工作与学习中的具体事务和具体问题,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腾出足够的精力,专心致志搞科研、抓发展。我们在海太汽渡专门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车辆优先过江的绿色通道,为外来高科技人才发放了医疗绿卡,并投资近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科研人员别墅区和拥有灯光网球场等设施的专家公寓小区。从而为科技人才在海创新创业提供了舒心、安心、放心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科技进步工作的管理上,我们着力提高组织程度,不断营造推进科技进步的浓烈氛围。一是强化创新理念。通过舆论宣传、典型示范、行政推动等,在全市上下着力强化“四个第一”的观念,即科技进步是海门跨越发展第一推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第一资源和“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彻底破除县级区域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难有作为的思想障碍,做到全民发动、全员参与,从而形成了“齐心协力抓科技”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在组织运筹全局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加快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科技工作同经济建设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市里专门出台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利项目资助奖励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工作更好地为海门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四套班子领导挂钩联系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联席会议制度,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定期研究会办,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我们把科技进步的主要指标纳入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科技工作与各级干部的奖惩、任用挂钩,并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同时,组织开展争创科技创新先进乡镇、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的创新活力。

第三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求是·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决定》对如何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

一、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长期以来,科技创新给社会生产方式、全球竞争格局带来重大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从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与影响等各个方面,不断推动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智力发展的一个方面,既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和载体。科技创新在不断提高人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人类的知识体系、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从而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

科技创新是社会文化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进发展的。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以工业化、信息化高度发展为特点的后工业文明,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推动着社会及其文化形态产生一次深刻的变革。

科技创新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在不断衍化出一批批千姿百态的科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无时不在塑造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内容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正是留声机、摄影、电子、光纤通信、无线电通讯、激光照排,以及CD、VCD、DVD等技术和产品的发明,使音响、电影、广播电视等文化行业得以形成。以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已逐渐成为继IT产业后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

科技创新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新型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演艺会展、休闲娱乐等文化行业的发展活力。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传统演艺、会展及大型文化传播活动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3D、4D、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大大丰富和增强了人们对传统影视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是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电子出版物已居世界第二位。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程已覆盖全部行政村和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已覆盖全国75%行政村。科技创新引领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动漫娱乐、数字创意、网络原创等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型企业,推动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文化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够。一是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支撑不够,尚未形成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二是文化发展需求对科技创新的带动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和软件系统主要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率相对偏低。三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文化体系的科技意识不强、科技体系对文化不精通,导致多年来我国科技与文化各自发展、融合不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科技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信息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主流文化占据新媒体阵地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为此,我们必须把文化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为我国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文化各重点领域,抓住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攻关,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力。针对图书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会展、娱乐休闲等领域多种形式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需要,创作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高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强对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和素材资源的充分提炼和梳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等科技手段,开展各类文化资源数据库、素材库、信息库的建设和共享利用。

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利用数字、网络、3D、4D、高清、多媒体、虚拟展示、激光显示等多种高新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提高支撑相关文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软件、装备的自给率,加强相关标准与规范建设。

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加快数字、网络、移动等各类先进通信技术的转化应用,进一步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双向互动,可管、可控、可信的现代传播体系,不断开发基于数字、移动、网络等具有不同传播、接收、显示特点的新型文化产品,缩小不同区域、不同文化阶层、不同人群间信息与机会不均等的“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出版、娱乐休闲、远程教育等新型文化服务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传播力。

提升文化安全和文化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无处不在,公众自发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与互动活动空前活跃,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外来文化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日益明显。因此,保障卫星、广播、电视、网络等通信渠道的传输安全,加强网络文化信息管理,应对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反动)等给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大力加强文化科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系统研究,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和手段,加强对各类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将以组织实施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加强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研究与顶层设计,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聚焦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主要文化产业服务形态,整体布局产业链,有针对性地突破文化产品创意、生产、传播、运营、展示、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技术,提高文化制作与展示行业软件系统及装备的国产化率。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新兴数字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并在文化服务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针对文物、民俗、宗教等各类典型物质与非物质中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求,突破文化资源保护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与陶瓷、漆器、织造、印染、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有机结合,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促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网络化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全社会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国民文化消费力。研究新型网络学习模式,开发新型电子书包,建立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教育与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构建网络化国际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架设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

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具有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跨部门文化科技合作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文化科技发展的工作体系。加强文化科技合作制度、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的研究,逐步探索建立一套适用于评价文化科技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发展潜力以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数字文化产品等各类新型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有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加强文化科技创新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地方政府如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在最近一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具体负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工作。地方政府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层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走健康的城镇化道路,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城市,以信息化推动城市的现代化;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工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本地区工业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四个层次

赛迪顾问认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的。信息化不只是与某个门类工业融合,而是与所有工业门类都融合。信息化不只是与工业企业的某个环节融合,而是与采购、设计、生产、销售、客服等多个环节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产品层面,还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催生新兴产业层面。

赛迪顾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赛迪顾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

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是指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普通机床加上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就变成了智能家电(如智能冰箱、变频空调等),普通飞机模型增加控制芯片之后就成了遥控飞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可以提高汽车档次。

业务融合是指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可以直接在网上下订单;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产业衍生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可以催生出的新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企业信息化咨询业等。此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电信业等产生了大量市场需求,可以有效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四个方面

赛迪顾问认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

广泛推广CAD/CAM技术,推广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网络化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提高产品设计效率和制造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或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利用数控技术可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生产高、精、尖类装备产品。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工业附加值。装备制造包括飞机、汽车、船舶、通讯装备、电力装备、楼宇装备、重型机械、包装装备等的制造,各地区可以根据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情况,提高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例如,通过嵌入式系统使传统家电升级为智能家电,通过汽车电子设备使低档车升级为中高档车。

通过引入ERP、PDM、PLM、CRM、SCM、BI等先进管理系统,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网上采购系统,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实现网上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通过网站、呼叫中心、E-mail、即时通信软件等,快速响应客户的售后服务需求。鼓励第三方建立装备制造业行业交易平台,为广大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2)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包括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保险、商业贸易、咨询、广告、会展、中介等相关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可以改善工业发展环境。

加大RFID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在物流业的推广力度。利用专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提高工业品外观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促进新产品创新,使工业设计模式走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依托互联网技术、内容管理技术等,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数字信息传输网、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积极推进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升级改造和融合应用,打造区域信息中心。

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各个环节的互动和集成,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反应的现代工业服务体系。例如,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建设物流大通关信息平台,全面构建大物流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工业产品广告等方面的创意。积极推动电信、互联网产业、3C应用等新业务和增值服务的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构筑设施先进、服务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广“网上会展”等新型业态,提高会展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大力推进电子金融建设,建立电子支付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法律、会计、咨询、广告、设计、研发、房地产中介等专业服务水平。推进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连锁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行业性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推广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手段,促进商贸经营活动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推广成熟、实用的管理软件,如ERP、SCM、CRM、BI等,加快现代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例如,宝供第三方物流信息集成平台将物流各相关环节(订单管理、运输、仓储、财务、以及基础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流程优化和重组,通过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主线的信息集成,进一步提升了宝供物流服务的竞争力,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成本节约,创造宝供与客户、供应商在物流供应链上三赢的局面。

(3)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产业衍生,发展新兴产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软件产业、工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这些新兴产业,不但可以使区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可以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过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细分行业。也可以划分为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机械电子等产业。由于电子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

工业软件是指工业生产领域的专门软件,一般与硬件设备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工业设计软件、工艺优化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生产数据实时采集软件、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等。工业软件和硬件设备相结合,可以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目前,发达国家的工业软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工业设计创造产品的高附加值,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工业设计必须有创意,要引领时尚潮流。要深化工业设计内涵,大力发展工业美术设计、造型设计、功能性设计、结构设计、可靠性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系统集成设计等。加强名牌战略与工业设计的结合,建立名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设计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创造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机制。

(4)推进信息化与节能减排的融合,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道路。

在钢铁、冶金、建材、电力、石化、造纸等行业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例如,在炼铁、炼钢、轧钢等工艺中,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精确化生产作业,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在建材生产设备上安装变频装置,可以有效节煤、节电、节水,减少污染物排

放。在火力发电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燃料掺烧比例、煤种、灰份等进行优化配置,可以使煤炭燃烧最充分。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不锈钢分公司采用能源管理系统之后,高炉煤气放散率由最初的30%下降到10%以内。目前,宝钢分公司高炉煤气放散率控制在2%以内。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钢综合耗水由21立方米/吨下降到目前的5立方米/吨,钢综合能耗由1200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700千克标准煤/吨。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通过应用艾斯苯HYSYS动态模拟系统,重点对芳烃分馏、岐化单元进行了优化,结果每年节约燃料油几千吨。2007年,山水集团在大型风机上全部安装高压变频装置,年节电量达8000万度,减少循环冷却水用量300万吨。如今,山水集团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量分别比2004年减少37%、32%和34%。

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将工业企业通过信息化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收益(折合成人民币)按一定比例返还给企业,激励它们开展节能减排。

三、政府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四个作用

(1)理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官、产、学、研联动机制。

由当地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工作,信息化主管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要明确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在大中型企业推行CIO制度,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统计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化的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把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

(2)加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在自主创新、政府采购、用地、税收、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对于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奖励。在同等情况下,政府部门要优先采购本市工业企业的产品。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明显,示范效应强的企业,在用地上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征收的税收可以一定比例返还,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权,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设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投向公共性、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加强对该专项资金的管理。理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风险投资机制,编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投资指南,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政府出资搭建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成本。以本地优势行业为重点,选择不同规模、不同主营业务的企业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单位,从企业发展的瓶颈入手,选用实用的单元技术,开展示范引导,并通过多种形式推广成果。

(3)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相关知识传播。

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鼓励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工业企业急需的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

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知识、技术和才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以实用、有特色为宗旨,鼓励发展社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对工业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广泛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信息素养。组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方面的会议、展览、培训、参观、考察等交流活动,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关知识传播。

(4)重视标准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改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环境。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的标准化工作要围绕信息化与各工业门类融合的重大项目,进行配套的标准可行性研究工作,争取将标准研究制定纳入项目计划。要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求,通过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突破和标准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标准化体系。按工业门类组织编制工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鼓励企业参与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工作。努力构建并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出良好的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环境。积极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联动,共同保障区域内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知识产权局要加强本部门行政执法的同时,与公检法、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坚决查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

第五篇:313文旅‖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四大关注点

313文旅‖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四大关注点

文化创意和旅游的融合,是人类长期积累的重要经验。在21世纪推动产业和城市双转型、发展创意经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和旅游的融合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文化创意和旅游融合不仅可以为旅游业开发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经济资源,也可以为文化创意提供一条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广阔道路。△ 黑龙江 哈尔滨冰灯节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四大途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有助于激发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有助于推动业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创意文化可以通过影视、纪念品设计、特色节庆、演艺等四个途径融入旅游景区,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提升景区吸引力。

1、影视 旅游,最有效的营销手段影视与旅游的结合不是新鲜的事,它们的结合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影视基地转换成旅游吸引物,形成一个以影视为主、旅游为辅的模式,如横店;二是无意中创作出来的名片模式,引发旅游目的地的兴旺,在国内最早的是电影《少林寺》;三是旅游目的地主动去参与影视的制作,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目前,第三种是国内影视与旅游结合的最主要的方式。△ 浙江 横店

2、纪念品设计 旅游,抹不去的记忆从旅游者角度来说,购买纪念品的目的是“纪念”,对旅游纪念品核心要求就在纪念性上。纪念品来自哪个地区?哪种文化?哪种工艺?意义是什么?是否美观?三年、五年以后,看着它,还知道是在哪个景区买的?用创意创造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更好的解决旅游者对纪念品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准切入点,突出产品的层次性;二是提炼主题,突出产品的系列性、品牌性;三是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的高品位性。总之旅游产品的主题越鲜明,就越有利于创意主体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展示和设计,通过强化、充实、剪裁、协调、烘托等创意手法,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为旅游者创造出层次丰富而深刻的旅游体验产品。

3、特色节庆 旅游,创新旅游体验方式特色节庆是旅游景区以地方特有文化,包括历史、人文、艺术、风俗等为主题,通过整合、提炼、加工而打造出的定期举办的活动,是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最重要的表达方式。节庆活动,大大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对于拓宽景区面,提升客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周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形成一体化的带动方式,促进当地全域发展。△ 贵州 仡佬族吃新节

4、演艺 旅游,创意性的旅游吸引物在民族传统文化日渐被现代文明磨蚀的今天,文化创意与演艺有机结合形成的实景演出,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娱乐体验感,增加景区吸引力,同时对于促进文化传承保护、文化价值提升、推动文化资源保护和优化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并对周围的产业发展产生极大的效益辐射,是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文化与旅游有着令人眼羡、天生注定的“姻缘”,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两者的互动将促进彼此产业链的增值,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价值。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的四大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旅游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可促进文化传承保护、利于文化价值提升、推动文化资源保护和优化,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而旅游文化演出借由文化创意产业来驱动,对环境破坏最少,产生的效益辐射范围却最大,是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互动融合的最佳经济模式。行业内公认,文化演出直接受益与其对周边相关产业带动效益的比率为1:7。

2、文化型主题公园文化型主题公园注重文化展现,既是一个文化主题乐园、又是一个文化主题博览园,整个主题公园的故事线在唯一确定的文化主题下展开。它是以一种或数种文化内容为题材,通过设计制作逼真的景区,并加以观赏性、娱乐性、体验性极强的现场游乐项目,打造让游人身临其境、忘乎所以、尽情欢愉的旅游场所。中国式的文化型主题公园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未来一段时间内,文化型主题公园将成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互动发展的亮点。

3、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体现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本身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较强的历史文化氛围,记录了城市一定时期的发展,至今仍体现着特定的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具备了旅游吸引的潜力。历史街区自身承载了大量信息,包括历史与现在,物质与精神,建筑与生活。它是宝贵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严格的管理,不仅可以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而且随着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到古老的街区去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4、文化节庆节庆是独特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和民俗风情最集中的表现。当节庆与现代旅游融合,便形成了新的经济和文化载体――旅游文化节庆。目前发展较典型的如哈尔滨冰灯节。文化创意和旅游融合的四大着力点如何选择文化创意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可以显示一座城市设计整体战略、培育文化创意、提炼开发遗产、转化创造成果的综合能力。要实现这一综合能力的全面转化和提升,可以有以下四大着力点:

1、通过文化创意内容的深度开发,提高城市旅游之吸引力。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40多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它们原先的形态、语言、主题、空间等往往难以被现代旅游者所感知和欣赏,也容易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损耗。这就需要通过文化创意的复原、激活、嫁接、再造等方式,把文化遗产转化为当代人可体验、乐欣赏、会感动的文化旅游形态。比如,杭州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开发,创造了“宋城千古情”大型演出和宋城主题公园等,再现了南宋文化的精致妩媚和壮怀激烈;创建了西溪创意产业园,形成了国家湿地公园景观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交融等。这些开发行为就把散落的遗产之珠,转化成为可投资、可流通、可增值的旅游产业链。△ 杭州 西溪创意产业园

2、通过文创企业和旅游的合作,壮大跨业开发的主体。文创产业的规律之一是“越界-扩散-渗透-联动”,能够与其他产业包括旅游业实现联动。这种可行性要转变为现实,必须通过一大批有活力的跨业经营的企业主体,在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链的前后端形成分工协作。近年来有一个重要趋势,北京万达、杭州宋城、深圳华强、深圳华侨城、西安曲江等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把文化创意与旅游上下游结合的产业链开发,与跨地域空间的价值链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了跨区域的连锁品牌和项目大布局。这预示着中国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必将经过联动发展,进入到向全国乃至向海外拓展的新阶段,其意义十分深远。

3、通过文创园区与旅游魅力的集成,重塑文化旅游空间。数据显示,越来越多旅游者对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旅游,怀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在亚太地区的旅游者中,愿意为异域文化体验项目额外支付费用的,高达57%。有鉴于此,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规模化、合成化发展,形成“精湛”和“集成”的文化旅游体验空间。如深圳宝安F518时尚创意园,以旧厂房改造而来的大型创意社区为特色,以“科学艺术”、“创意时尚”为总战略,形成了一个集合创意设计、品牌策划、影视动漫、新媒体、艺术节庆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和时尚旅游集聚区。该园每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海报设计大赛、劳动音乐狂欢节等活动平均在50次以上。△ 广东 深圳宝安F518时尚创意园

4、通过文创与旅游结合的平台,加强旅游资源的流通。文创与旅游结合,通过产权交易、技术服务、市场推广、企业孵化等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的文创和旅游项目通过这些平台获得孵化和增值,让更多资源获得便捷的市场流通,实现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权、文化旅游预期价值的资本化。近年来,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义乌文交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 Joy)等大型会展,在会展期间举办各种专业交易会和贸易洽谈会。这不仅推动了各类文化旅游要素的资本化和流通,且吸引了海内外大批专业观众,显示了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发展中的平台经济作用。文化创意与旅游的互动路径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是通过对各自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进行细分,然后整合成为涵盖两大产业核心价值的新价值链。因此,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本质是文化和创意对旅游业价值链的渗透、辐射和延伸,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增值和增殖,以实现资源、文化、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组合,重塑产业品牌基础旅游业是一种资源依托型产业,是建立在或实或虚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用创意挖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既包括对遗失于现实生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资源的抢救、整理与呈现,也包括对已经开发利用的民族文化资源做更深层文化价值的探索、研究以及创造性整合,达到优化旅游资源组合的目的。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突出民族味、亲切度,筛选出核心文化价值,侧重于借助可视文化载体全方位的展示、侧重于其互动性价值的充分发挥、侧重于旅游者心境体验的满足,重要的是围绕核心价值开发出层次性、系列化和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产品,重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和产业品牌形象。△ 西安 曲江新区

2、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促使产业增值,增强核心竞争力用创意创造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准切入点,突出产品的层次性;二是提炼主题,突出产品的系列性;三是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的高品位性。突出旅游产品和旅游场景或旅游环境的文化性,凸显创意旅游产品对文化旅游需求的多元“文化层次”的关怀与满足。总之旅游产品的主题越鲜明,就越有利于创意主体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展示和设计,通过强化、充实、剪裁、协调、烘托等创意手法,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为旅游者创造出层次丰富而深刻的旅游体验产品。

3、用创意营造旅游环境――促使环境美化,提高旅游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旅游品位要求的提升,当今旅游整体环境的策划、设计打造就更应注重文化和人文内涵的挖掘,提升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得到精神和心灵的体验和感受。这便要求整个旅游环境要有新的表现方式,要创意文化,文化创新;创新思想,创意精品。使整个旅游环境处处有创意,景景显文化,以支撑地方旅游精品,成为地方对外推广的靓丽名片。

4、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增加产品渠道,拓展客源市场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除了设计出有吸引力、创造力的产品外,还需要强化营销。一是构筑产品竞争优势,用体验的创意思维创造旅游产品。所谓“最好的广告是满意的顾客,最好的营销是旅游者的口碑”,旅游者的口碑来自于对旅游产品的体验。因此,体验营销需要旅游企业从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转变成为体验的策划者,将旅游者感觉、感受甚至思维等诉求于旅游产品的创造,构筑竞争优势。二是建立目标客源市场的品牌忠诚,用弹性的思维运用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不同的旅游人群、不同的产品体系,在营销主题、营销内容、营销形式、营销渠道等方面,运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5、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升级消费结构,增强旅游时尚旅游是“搬运”,通过搬运游客,搬运消费能力,形成消费聚集、人群聚集、产业聚集。那旅游业的发展如何依托文化创意实现搬运效应呢?随着商品日益丰富并趋向同质化,人们对商品或服务中所包含的一些无形附加物,如品位、感受、感觉、情趣、意味等更易产生“共鸣”与认同并大力追求。一方面,创意旅游可以提高旅游产品消费中文化的含量,有助于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旅游消费具有层次性,创意旅游可以激发旅游者的潜在消费欲望,提升消费层次,拓展消费空间。这对吸引投资,实现消费需求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下载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建四大关系,推进普教与特教融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司党委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党建+”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公司党委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党建+”推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纲一、党建+政治建设:唱响主旋律1.是坚定政治信仰2.是强化政治引领3.是落实政治责任二、党建+主营主业:提升......

    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

    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繁荣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访谈 班若川□本报记者班若川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拥有持久弥新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数以千万计......

    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农机农艺融合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开始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农机农艺的融合方式发展和提高农业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

    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服务灾后重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探索与实践 盐亭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张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无情地波及到盐亭——这座地处四川省绵阳市的西北部、有着60万......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

    推进和善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互动

    推进和善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融合互动 作者:陈志强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2日 07版) 和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瑰宝。大力弘扬崇和向善的理念,是培育......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调查思考

    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调查思考今日,我紧紧围绕推进新时期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这个主题,通过个别谈话、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建议、查阅党建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本单位党建工......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批评,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