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3: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第一篇: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会农机发[2010]27号

关于呈报《2011年会宁县

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市农机局:

现将《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随文呈报,请审阅。

二0一0年十一月十六日

2011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所需资金的报告

会宁县地处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年降雨量312.9毫米,而蒸发量高达1651.7毫米,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海拔高度1420-3941毫米,南北气温差异较大,气候凉爽,区域内以黄绵土、红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耕地养分富钾,是我省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马铃薯种植是全县三大粮食之一,201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0.9万亩,总产量达到116万吨,总产值达到18.56亿元,为我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特别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由于我县马铃薯的生产,大面积仍旧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农艺措施,人畜力耕整播种,小垄稀植,分散经营,效率低,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投入高,产出低,形不成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上不去,严重制约着我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011年县农机局承担实施甘肃省农机局下达实施的甘肃省农机化科技推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在县农机局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农机推广部门及实施乡镇及农户的紧密配合下,按照项目合同及实施方案的要求,已确定在我县新添乡新添村建立“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示范点”1个,在示范点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种植1000亩,马铃薯机械化挖掘1000亩,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该项技术包括机械化整地,机械覆膜栽植,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环节,核心是马铃薯的机械种植和机械收获,结合机械深松整地及机械化中耕技术突出发挥机械化配套技术的优势。该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改革我县马铃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旧的传统农艺,将大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在我县推广前景广阔。

一、项目投入

1、农机具投入

为确保项目实施,农机局将引进投入东方红-55拖拉机2台及配套深松机2台,18-25马力小四轮5台,引进投入马铃薯种植机5台,马铃薯收获机5台,中耕施肥机5台,铺膜机40台。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亩。

2、资金投入

项目实施中共计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申请市上解决50万元,(其中:机具购置补贴费45万元,示范推广费3万元,技术宣传及培训费2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户自筹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推广作业中农机燃油补贴及购买肥料等费用。

二、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技术路线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以机械全方位深松、机械种植、机械挖掘为主体技术,辅之以机械喷药防治病虫害、机械化节水补灌等农机化技术。县农机局在示范推广中主要做到以下六个统一:一是组织大中型拖拉机对示范田统一进行深松耕;二是统一进行种子处理和刀具消毒,组织农户有严格选种的基础上进行晒种,给农户发放高锰酸钾和旱地宝,进行刀具消毒和拌种;三是统一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全部采用一空二的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每亩3500株左右;四是统一进行机械配方施肥。在重施农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合理施用氮肥,巧施钾肥,按照N:P:K为1:1:0.5的比例进行统一配方施肥;五是统一进行培训,在播种前,技术人员逐社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六是统一田间管理,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中耕培土摘花打顶、追肥等工作,同时调运机动喷雾器2台,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了集中连片防治。通过示范推广,总结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即机械全方位深松一机械播种施肥一机械喷洒农药一机械挖掘。

三、预期效益

在项目实施中,累计推广马铃薯优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示范面积2000亩,获得直接经济效益72万元。

1、增产增收:亩均增产马铃薯100公斤(其中机械收获减少损失80公斤),共增产20万公斤,每公斤1.8元计,共计增收36万元。

2、节约开支:亩均节省薯种10公斤,共节省2万公斤,每公斤3元计,节约支出6万元;亩均节省人工5个,共节省人工1万个,人工日工值以30元/个计,共节省人工费30万元。

以上合计节约开支36万元。

四、保障措施

1、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农机局采取行政技术措施相结合,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资金、机具、任务落实;成立技术小组、负责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技术人员,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引进马铃薯种植、挖掘机具,作好机具的组装配套。

3、在示范乡选择好示范推广地块,认真做好示范推广数据检测及管理工作。

主题词:马铃薯种植与挖掘 示范项目 所需资金 报告 抄报:市农机局

会宁县农业机械管理局

2010年11月16日印发

第二篇: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

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工作

总结

自治区农业厅粮油处

2004年,在自治区农业厅的统一领导下,由厅粮油处牵头,组织平南、灵山、浦北、藤县、岑溪、合浦、上思、兴业、宾阳、横县、隆安、柳城、平乐、平果、那坡、河池市等16个市、县等市、县(市)联合实施《脱毒马铃薯良种引进与示范推广》。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完成了项目实施的计划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在那坡和区本级建设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基地100亩和一级种扩繁生产基地800亩。在平南、平果、灵山、岑溪、合浦、上思、兴业、浦北、藤县、横县、柳城、隆安、平乐、宾阳、河池市等15个市、县(市)建设15万亩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其中中心示范片每市县600亩。中心示范片目标亩产1500公斤,比非脱毒种单产增产50%。

(二)项目资金安排计划与使用情况

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其中自治区本级20万元,隆安县10万元,平南、平果、灵山、岑溪、合浦、上思、兴业、浦北、藤县、横县、柳城、平乐、宾阳、河池市、那坡15个市县(市)各8万元,由上述示范市、县农业局承担。截至2004年12月底止,项目经费已全部落实到位,并已全部按计划专项使用于项目建设。区本级20万元,主要用于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组织参加国内外、区内外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召开全区马铃薯现场会和专家座谈会,组织开展全区马铃薯生产调研,在非项目区开展种薯繁殖,组织对示范项目的检查、指导、总结验收等;16个市县(市)除自治区安排的130万元全部到位外,当地财政和农业部门还另外增加投入117多万元到项目建设中。项目示范市、县级经费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和试验,中心示范样板片建设,示范所需种薯、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补贴,农民技术员培训等。

二、项目实施结果

(一)项目完成情况

项目顺利按计划组织实施,基本完成了项目计划任务,其中:

1、马铃薯脱毒原种和一级种繁殖基地建设。在那坡县计划繁殖原种100亩和一级种800亩,由于季节原因使种薯未能按计划采购,因此,实际夏繁了原种60亩,一级种200亩,收获鲜薯种9.6万公斤,平均亩产367.8公斤。那坡县改为冬种商品薯示范155亩,目前已基本成熟,今年三月底可以采收,预计亩产800—1200公斤。

另外,在非项目区隆林开展了一级种夏繁试验,在合浦、桂平开展了原种冬繁试验。

2、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平南等15个示范县(市)引进一批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共开展脱毒马铃薯高产示范16.19万亩,其中共建立中心示范样板片14445亩,示范区脱毒种薯的种植比例达到100%,各示范片亩产1300-2000公斤,平均亩产1500公斤以上,超额完成计划示范任务。

3、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各示范市县都因地制宜开展了不同品种、种植期、种植密度、施肥量、覆盖物以及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研究。

4、农民技术员培训。16个示范市县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40多期,培训人数19483人次,发放《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等资料2万多份,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效

1、推进了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和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我区具有冬种马铃薯的传统和优势,但过去由于主要以本地自繁自留的商品薯作为种薯,种性退化、产量低、品质差,不符合市场需要,生产效益不高,冬种马铃薯发展不快。马铃薯脱毒种薯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最先进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推广应用脱毒种薯比使用非脱毒种薯增产 30~50 %,有的甚至成倍增产。因此,近年来,项目县在项目实施中,一是引进试种了一批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筛选出了既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又符合市场需要的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荷兰15)、大西洋、合作88号、东农303、金冠、克新一号、克新四号、米拉、会2号、中薯三号、中薯五号等,使项目县的马铃薯良种推广率提高到了85%以上;岑溪市近年来就引进了克新1号、中薯3号、美国大红皮等3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全市冬种马铃薯面积由过去几千亩扩大到2004年3.6万亩。二是大力引进推广脱毒种薯,通过宣传、培训和建立脱毒种薯高产示范样板,以及引进老板等措施,积极从东北、云南等地调进脱毒种薯,从而扩大了项目县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面积,据不完全统计,16个项目县(市)2004年推广应用脱毒种薯面积达到36多万亩,占马铃薯冬种面积的75%以上,比上年提高了一倍。隆安县过去马铃薯生产多数应用自留种薯,常因感染晚疫病、青枯病等毁灭性病害而减产,薯块品质差,农民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很低,亩产不足1000公斤,亩产值在500-600元左右,纯收入在200元左右。项目实施后,引进推广脱毒良种,有效地控制了晚疫病和青枯病的发生,不仅产量提高了,品质和价格都也提高了,平均亩产达到1500公斤左右,高的达到2000公斤,亩产值达1400-2000元,亩纯收入达600-800元。

2、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种植水平。针对我区过去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这个问题,各项目县(市)在项目实施中,开展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技术培训,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重点示范推广了高垄栽培、免耕覆盖稻草、地膜覆盖等技术,使农民群众掌握了马铃薯的生产发育特点,应用了科学方法进行种薯处理,通过催芽打破休眠期,注重了灌水、施肥、培土等关键管理环节,虽然2004年受到干旱、低温、阳光不足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但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栽培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各地马铃薯长势不错,预计收成仍然较好。

3、促进了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项目区16个示范县(市)2004年在项目实施的推动下,冬种马铃薯面积达到46.86万亩,比上年种植面积扩大了21.41万亩, 增长了84.13%。横县为了弥补2004年农业生产因灾损失,抓住实施马铃薯项目的机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冬种马铃薯,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5.03万亩,比2003年扩大了3.88万亩,占全县秋冬种面积的22.94%,其中脱毒马铃薯良种占85%,根据验收,种植较早的田块亩产鲜薯1325公斤,目前马铃薯平均售价为0.8元/公斤,种植马铃薯的亩产值达到1060元,每亩纯收入在600元以上,种植马铃薯增收3000多万元。灵山县全县冬种马铃薯面积6.97万亩,比去年增加1.46万亩,引进新品种6个,推广种植脱毒种子、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重施基肥、应用除草剂除草、生物菌肥等新技术六项,预计马铃薯亩产可达到1.1吨,比去年平均亩增0.15吨,全县比上年共增加马铃薯总产2.65万吨,增加产值1856.05万元(按700元/吨计),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4.53元。2004年兴业县冬种马铃薯预计新增总产值 21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 20.6元,发展冬种马铃薯已成为该县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项目区的带动下,全自治区冬种马铃薯面积已达到91万亩,比上年扩大50%以上,冬种马铃薯的发展既发挥了我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对弥补粮食因灾损失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三、主要作法与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从自治区农业厅到项目县(市)农业局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冬种马铃薯开发,为了抓好2004年项目建设,促进全区马铃薯发展。我厅年内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区性现场会、一次种薯协调会、一次网上工作会议、3次专家座谈会,及时行文下达计划,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指导项目实施,并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除了安排本项目资金150万元外,在2004年国家救灾资金中安排了315万元支持灾区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各项目县(市)农业局都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由局长负总责,从局生产技术股、经作站、推广站抽调技术骨干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技、物、资金及时到位,保证了项目的完成。

(二)早计划、早行动。各项目县(市)把冬种马铃薯当作一造生产来抓紧抓好,及时制订实施方案和生产计划,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如岑溪市农业局在2004年3月22—24日组织农技骨干和种植专业户到福建省龙海县参观学习,5月10日又邀请福建省龙海县马铃薯种植大户、经销大户来岑溪介绍经验;4月7—13日,我局组织农产品营销人员到山东济南、寿光、江苏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调查、了解马铃薯产品的市场行情,6月份就集中人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平南县7月出台《2004年冬种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实施方案》,8月派出专人到山东、云南、贵州、黑龙江考察联系种薯情况,10月中旬就将脱毒种薯全部调运回来,11月晚稻收获季节,农业局派出5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好抢种宣传,指导群众一边收割晚稻,一边抢种马铃薯,确保不误农时。

(三)抓好示范样板和技术培训工作。在项目计划下达后,各示范县(市)根据项目计划,及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项目区乡镇进行宣传活动,选择群众基础好、土地平整、便于集中连片的田地作为示范基地,重点抓马铃薯新品种试验和新技术试验研究,高标准办好中心示范样板片,鼓励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经纪人、企业老板到示范区办样板,建基地,使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榜样,做有示范。同时,突出抓好技术培训工作,年内,我厅组团参加了《世界第五届马铃薯大会》和西南地区与国家马铃薯中心举办的马铃薯产业技术培训班,不少项目县组织了当地的业务骨干到外地考察学习,或者请专家到当地办班讲课,我厅编印了《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2万份,各地还结合实际印发了通俗易懂的技术、宣传资料,开展了技术培训班、户主会、田头会、电视讲座、板报、科技下乡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宣传活动,在生产季节,县、乡农技人员深入田头,加强技术指导,从而提高了马铃薯生产技术进村入户率。

(四)积极引进“老板”,发展订单农业。各项目县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外地个体客商和本地经济能人到当地参与冬种马铃薯开发,广州老板在平南县镇隆镇订单种植马铃薯1000多亩;宾阳县农民与南宁丰凯种业有限公司签订3000亩马铃薯购销合同,与北京联华工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1000亩加工型脱毒马铃薯购销合同,产品收购价0.9元/公斤;岑溪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种植户签订了《马铃薯产销合同》,由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保价收购农民种植的马铃薯;柳城县由种养协会直接与农民签订马铃薯种植购销协议,通过协会、流通大户与农民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让农民种得出、卖得出并且卖得好。合浦、横县、平南、兴业、灵山等县农业部门也积极引导外地个体客商或本地经纪人与当地农户合作,通过签订供种和收购协议,提高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和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力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灾害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效益。2004年,我区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秋旱和寒露风影响,晚稻成熟、收获时间延迟,各地冬季马铃薯的播种时间比往年推迟,播种后继续干旱缺水,造成马铃薯出苗普遍慢而不整齐。加上去冬今春低温时间长,阳光不足,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预计今年马铃薯成熟季节偏迟,而且单产比正常年份偏低。建议今后要重视对冬种马铃薯产区双季稻生产的指导,增强季节观念,注重品种搭配,使晚稻收割时间适当提早,确保夺取水稻、马铃薯双丰收。

(二)脱毒良种供应较困难。马铃薯生产用种量大,而我区冬种马铃薯种薯依靠从北方及周边省区调进,运输中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使良种价格偏高,又容易延误农时,特别是脱毒种薯的数量、质量不保证,影响马铃薯生产的大规模发展。建议加快我区马铃薯种薯夏繁基地建设,提高区内种薯供应能力。

(三)马铃薯生产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我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仍以鲜食菜用的品种为主,马铃薯产品主要依靠外地客商订购,缺乏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带动。建议大力引进推广加工型的马铃薯新品种,同时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把我区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篇:贵州台江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推广示范效果好

贵州台江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推广示范效果好

贵州省台江县是贵州省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县之一,2007年以来,通过引进播种收获等机具,积极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获得成功,探索了山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担有效模式。

一、实施情况

在开展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工作中,台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把发展马铃薯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扶贫内容来抓,几年来,全县年均种植脱毒马铃薯 4.2万 亩,年产量达5.8万吨,是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传统马铃薯种植费工费时,投入成本高,投入产出比差别不大,群众零星种植,经济效益不明显。为了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07年,全省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在台江召开以后,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工作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为2008年农机推广工作重点,在省农机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资金8万元,购置马铃薯播种施肥机13台,挖掘机25台等进行试验示范,在南市村、梅影村、革一乡屯上村建立了三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达1000亩,实际完成机播100亩,机收1000亩,达到了亩均增产300公斤,增收638元的良好效果,解决了传统马铃薯种植耗工多,投入高的问题,在实践中已初步探索出一条马铃薯生产机械化节本增效的新路子,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二、主要技术措施

项目技术小组对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和生产环节农艺要求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由县农业局农技站农艺师、县农机中心推广站站长、技术员对项目标准化作业进行了精心的指导。

(1)品种选择:早熟费乌瑞它。

(2)种薯处理:人工手切种薯,切块前切刀用75%酒精消毒,薯块在40~50克之间。

(3)肥料配比:亩施化肥:二铵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尿素10公斤。

(4)机械播种:地温稳定在6~7℃时实施播种,于1月20~27日进行。使用甘肃省临洮县中兴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机具,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下种、覆土等工序,播后深浅一致、出苗率高、节肥节种,较好地满足了马铃薯种植的农艺要求。

(5)机械分段收获:使用甘肃临洮和青海乐都的收获机,作业过程:人工割去茎叶后,收获机挖出块茎,并初步分离,铺放成条,人工检拾茎块、集中运送,该机日作业量20亩。收获作业时达到以下技术要求:一是5月中下旬至6月初,茎叶大部分枯萎、干缩、块茎停止增重时及时收获;二是收获前人工割茎叶及杂草,减少作业过程中的缠绕和马铃薯损伤;三是采用的是垄作,挖掘深度调整到20厘米左右,减少作业阻力,漏挖现象极少;四是收获质量达到要求,净收率小于人工4%,块茎和土壤分离较好,收获干净。

三、主要做法

(1)成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按照省局《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要求,安排项目筹备工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机、农业、科技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县农机、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组成技术小组进行技术把关,及时掌握实施中的问题和困难,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扶贫部门负责种薯的调运,从而保证了项目有组织、有计划地扎实有序开展。

(2)重视引导搞好宣传。2008年全县马铃薯种植任务为4.5万亩。全县上下形成鼓励支持马铃薯市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县农机部门充分抓住这一机遇,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马铃薯机播、机收技术,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发放到种薯农户手中。在机播、机收其次期间,随时组织农民观摩、强化宣传效果,充分发挥了舆论导向作用。

(3)强化技术抓培训。按照《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实施方案》的要求,在不同的农时环节,组织不同的内容培训。如:第一阶段,11月中下旬组织各示范点参加插种作业的农机操作手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机械整地、机械插种操作、机具各部调试及维修等;第二阶段,2008年1月上旬,组织种薯农户和乡镇干部进行培训,主要内容为:土肥知识、田间管理技术等;第三阶段:2008年5月上旬,组织各示范点参加机收的农机的农机操作手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挖掘机的操作、调试与维修。全年共组织培训5次,培训各类人员农民450人次。

(4)强化投入促生产。项目申报是3月份,项目申报之前,农机部门已把马铃薯机播、机收单项推广示范列入2008年农机化工作重点,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推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不务农时,县财政预拨配套资金5万元,引进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具,有效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推广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5)集中力量抓落实。自项目实施开始,县农机中心抽调了大量农机优秀干部专抓此项工作,实行示范点统一规模集中连片,统一整地、统一品种、统一机插、统一密度种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等“八统一”。经过100多天的辛勤耕耘,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6)建好基地搞示范。项目实施中,县农机中心除了指导好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办好示范点外,还在其联系村积极创办自己的示范基地,用于各阶段的培训场地和试播计划体制挖实验地,引导农民成片种植,规范种植生产程序,逐步实现优质、标准化生产,引导农民从种植收获环节上树立质量优化意识,较好地发挥了示范推广作用。

四、实施效果

(1)增产增收:由于机械化耕作具有播种深度合理,株距行距规范等特点,既适合马铃薯生长的特点又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植株数量,可以达到高产稳产的效果,其增产幅度在6—10%,按6%计算,亩增产300公斤,1000亩增收30万元。

(2)节本增收:整地、机播、机收各环节每亩节省工日6个,人工日40元/个,按有效实施面积机播100亩、机收1000亩计算。共节省工时费26.4万元。

(3)净收增收:机收挖净率比人工提高4%,按每亩产量1850公斤计算,1000亩增收7.4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共增收63.8万元,增收效果非常明显。

第四篇: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总结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

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建设阶段总结

安溪白濑国林场

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围绕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走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按照现代化、良种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建设目标,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中心,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相适应的珍稀树种示范林基地,为我省用材林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尤其是福建柏珍稀树种的培育经营。项目自2009年开始建设,严格按照《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作业设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按质完成建设规划任务。现将项目建设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主持单位: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

项目协作单位:福建省安溪竹园国有林场、安溪半林国有林场、永春大荣国有林场

项目技术来源: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和优良遗传材料选择研究》,国内领先水平,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主要技术:根据林木生长的规律和福建柏自身的生理特 性,结合影响林木生长的因素,应用成熟的福建柏优良种质选择及培育技术,营建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主要技术包括:优良种源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模式选择、抚育措施选择。

项目建设内容:新建福建柏优良种质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1713亩、培训500人次。

培育工程进度安排:

2009年完成造林抚育204亩(位于安溪白濑林场土地坛、寨坂工区);

2010年完成造林抚育960亩(安溪白濑林场459亩、半林林场151亩、竹园林场200亩、永春大荣林场150亩)2011年完成造林抚育549亩(位于安溪白濑林场下镇工区)。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27.979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27.9791万元。

项目建设的目的与意义:通过项目的建设,营建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示范基地1713亩,推广应用优良种质和营造技术,有效加快科技兴林的战略步伐,提高集约经营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对优良种质和经营技术的需求。通过基地建设,能有效提高森林蓄积量,有效缓解林场目前资源短缺的局面。因此,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示范项目的建设,对白濑国有林场乃至福建省林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进度 安溪白濑林场自2009年起,严格按照《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作业设计》和项目合同的建设任务,组织实施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完成林地准备、整地、造林和抚育1164亩,占项目的68%,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4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份;完成投资47万元,占项目投资的36.7%,其中培育工程41.0万元、设备4.1万元、其它费用1.9万元。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安溪白濑林场领导历来重视福建柏的资源培育和良种推广应用,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福建柏的科研与推广应用。为了确实做好《珍稀树种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推广示范项目》,由场长为项目负责人,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建设。泉州市林业局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协作单位间的困难与问题。

2.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承担项目后,安溪白濑林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开展外业调查,并经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多次研究探讨,制定了比较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

3.主体承担、多方合作

为了更好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项目建设采取主体承担、多方合作的方式,扩大示范基地的建设区域,项目建设涉4个国有林场。项目承担单位——安溪白濑国有林场与各协作单位制定了 合作协议,协作单位的建设内容、技术规程等,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统一要求实施。同时,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福建林科院的合作,多次邀请省林科院的郑仁华博士等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4.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工程招投标办法执行,在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期分批进行公开招投标。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检查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生产技术质量关,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各工序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确保生产质量,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员考评奖惩制度,并实行奖优罚劣,以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效运行。

5.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严格按计划,不随意变更投资计划;二是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三是工程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和截留;四是严格财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6.加强培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

利用集中培训、发放资料和现场操作示范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福建柏优良种质培育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工作。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林场作专题讲座,举行现场技术操作培训;同时,积极与泉州市科技局、林业局合作,开展远程培育,推广福建柏栽培技术。

四、存在问题

1、部分抚育措施仍采用全面锄草方式,效果显著,但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幼林生长主要需要什么养分目前还不清楚,施肥措施仅仅依据土壤养分含量来判断。施用什么肥料才能有效促进福建柏幼林生长,施肥时间、施肥种类、施肥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目前针对福建柏幼树的树冠整型试验还在探讨中,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如何通过幼树整形,提高福建柏杆径生长也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2010年10月27日

第五篇:葡萄管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葡萄管理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天津东临渤海,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中矿物质含量极为丰富,特别是速效钾含量高达520PPM,是我国最适葡萄栽培的地域之一。玫瑰香葡萄耐盐碱,对土壤适应性强,结果早而丰产,果皮黑紫,色泽艳丽,果肉甘甜适口并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它既是优良的鲜食品种又是上佳的酿酒原料。近年来,我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特色农业,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玫瑰香葡萄种植面积现已增至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0%以上,葡萄产量达8万吨,产值达亿元,至使我区成为国内最大的玫瑰香葡萄生产基地,而被命名为玫瑰香葡萄之乡。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茶淀牌玫瑰香葡萄多次获大奖,在国内享有盛誉。茶淀牌玫瑰香葡萄种植生产已成为我区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型产业。

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广大果农对实现种植生产机械化的愿望愈发强烈。立足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机化即葡萄生产机械化也就成为我区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几年来,我们积极配合“葡萄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建设及相应先进农艺技术实施,走农机农艺相结合之路,坚持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先示范后普及,少投入多方式求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及研试工作,使我区葡萄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葡萄种植生产中的田间耕作、施肥、除草、植保、灌溉、越冬掩埋及采后保鲜等,主要环节已实现和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和农机化的科技含量,促进了葡萄的优质稳产和果农的增收节支,而且还有力的推进了我区葡萄产业化发展进程。

葡萄园田的机械耕作

葡萄喜于生长在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土壤中,而我区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PH值高达8以上,土壤粘重密实,不利葡萄生长。为此建园时,采取机械平整土地,挖沟筑台来降低地下水位,创造了利于排盐淋碱的基础条件,然而就其功能的最终实现仍取决于适时合理的耕作。依我区土质,葡萄园田耕作适宜采用旋耕方式,在施肥灌水和雨后地表露白时进行。

葡萄生长期园田中耕除草作业近十次。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是实现机械化作业的重点。我们择优选取了小巧灵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工作可靠、价格低廉的静海产“禾丰”牌,山东产“田龙”牌微耕机和沈阳产“金牛”牌多功能园田管理机作为重点机型加以推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微耕机属国内的新式机具,其旋耕作业状态下由发动机、变速箱、机架、旋耕刀辊、操向手柄,阻力杆组成。作业时,对称安装于变速箱两侧驱动轴上的旋耕刀辊滑转铣切土壤,起到破土、松土、碎土、混土的作用,并通过土壤反作用力推动机器前进。作业中通过改变作用于机架末端的阻力杆的压力大小,调整其入土深浅,而获得不同前进速度、旋耕深度及碎土质量,以求得理想的旋耕作业效果。微耕机碎土、混土能力强,旋耕幅宽,葡萄行间一次往复作业后无漏耕漏旋、土壤疏松、不留轮痕、旋深在5—25cm间,日工效达15亩左右,是葡萄园田耕作的理想机具。

耕作中我们采取秋深旋、春浅旋、松土深旋、除草浅旋、深浅交替的耕作方式,暄活了土壤,加深了耕层,果园耕层呈虚实并存的良好状态,实现了干旱时提墒保墒,多水时下渗适墒,土壤松软透气良好,既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又减少了病虫草害对葡萄的侵害,使树势越发健壮。理想的机具,合理的耕作方式,深受果农的欢迎。现我区微耕机等旋耕机械保有量达1700多台,葡萄结果园田耕作水平迅速提高达70%以上。

葡萄的行间除草作业,大多采用与微耕机配套的除草滚刀进行。滚刀外形如腰鼓状。五片凸形直刃除草刀片与轴心成夹角等距焊于两轮圈之间。除草滚刀经轮孔装于驱动轴上,作业中滚刀沿地面滚动前行,靠刀片滑转铲除田间杂草。该除草滚刀作业日工效10亩以上,最适宜2寸以下的小草除灭。除此机具外与大小手扶、微耕机配套的小耕锄,也可收到较好的除草效果。

葡萄的机械植保:

危害葡萄的病虫害较多,主要防治对象为: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黑痘病、毛毡病以及红蜘蛛、金龟子、浮尘子等。依不同的发病期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下,采取及时、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利环保的机械防治措施,是实现葡萄优质稳产,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关键。

葡萄生长期内病虫害防治多达十余次,工作量大、作业条件恶劣,是我区实施果园生产机械化的首选作业项目即突破口。多年来,我们重点推广的植保机械是国内先进的金华产ZMB—40型活塞式隔膜泵。该泵为双作用式即活塞往复一个行程,在隔膜的作用下,可实现两个吸排工作过程。其具有流量大、压力高、体积小、结构紧凑、耐腐蚀性强、操作维修简便、易与微耕机等各种动力配套使用。其最大特点是运动件不与药液接触,能短时脱水(液)运转,克服了“36”系列泵的弊病。除此我们还引进推广了山东临沂产WFB—18AC型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以逐步取代手动喷雾器,上述两种植保机具,共同特点是:工效高,日工效达10亩以上。与优质喷头喷嘴配套使用,雾化好、雾滴小,可实行低容量喷雾。压力高(风量大)能使葡萄叶正反两面着药均匀,防治效果好。与手动喷雾器相比提高工效近10倍,提高防治效果10%以上,亩施药量降低20%,特别是果期喷施果粒果穗残留农药少而低,极利于实现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从而提高了茶淀牌玫瑰香葡萄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现我区葡萄园田的机动药械4000余台,机械植保水平达80%以上。

葡萄的机械施肥:

葡萄施肥坚持重施有机肥,控施氮磷化肥。科学的平衡施肥是提高葡萄品质保持特有风味的有效栽培措施。

葡萄生长发育期要追施催芽肥、催条肥、催果肥等数次,开沟浅施尿素和二铵等化肥,适时适量施肥是实现稳产高产的保障,葡萄机械追施化肥的方式大致为两种。我区推广的专用施肥机具是与静海“禾丰”牌微耕机配套的施肥机。该机采用靴式开沟器、地轮传递动力使排肥轮转动排肥。开沟深浅,排量大小均可调整控制,作业中排肥均匀稳定可靠、效果较好。由于其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成本又低,很多果农仿造后用其投入施肥作业。另有不少果农采用铧式犁翻垡开沟,人工撒肥后复垡盖肥的方式和地表撒施后用旋耕机旋耕混入土层的方法进行。多形式作业,收到了少投资、巧施肥、省劳力、提工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葡萄园施用有机肥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手段,广大果农十分重视有机肥的施用。通常有机肥选用猪粪和鸡粪,按1:2的比例配制,使用旋耕机混合搅拌并充分发酵腐熟,待葡萄采收后或春季,采用开沟深施(30cm)填土覆盖的方法施入。因亩施肥量高达4000公斤,目前尚无专用施肥机。有条件的果农可使用沈阳“金牛”机,手扶掩埋机进行开沟作业后,人工深施填土覆盖。同样也有地表撒施后用旋耕机搅拌土壤之中的施肥法。

葡萄的设施节水灌溉:

葡萄生长周期要适时浇足萌芽水、花前水、花后水、秋水和冻水,还需完成不定期的补水。

由于持续几年的干旱,我区葡萄灌溉基本上依赖地下水。现有的600余眼机井,在水资源日异贫乏的走势下,用水高峰期时长出现不能满足灌溉所需而延误或灌水不足的现象。实施节水灌溉已成为葡萄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政府出资支持发展节水灌溉,现已建有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管线长达280余公里。可控制灌溉面积达3万余亩,占总耕地的50%以上,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用水供需矛盾,实现节水节能近30%,且输水速度高,浇灌周期短,是当前实施葡萄节水灌溉极有效的途径,应用前景广阔。

有些地方葡萄的田间灌溉仍采用传统的大小漫灌的方式进行,浪费严重,效果不佳。先进的滴灌方式已着手引进示范,适宜盐碱地粘重土壤的经济、可靠、高效的田间节水灌溉方式和途径有待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葡萄藤的冬前机械掩埋:

葡萄冬剪后需下架进行冬前掩埋。此项作业,一直延用在葡萄行间人力挖沟取土掩埋,劳动强度极大,效率很低,广大果农迫切实现机械作业。为此我们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首先我们引导果农利用现有的微耕机、手扶等旋耕机具,采取在葡萄行间深旋松土后,人工铲土进行掩埋,使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提高效率3倍以上,此法简便易行,而被越来越多的果农所认识、接受。二是,我们积极引进具有侧向培土功能的沈阳金牛(南韩机)、台湾“小牛”和山东“华兴”机进行葡萄藤掩埋的示范,通过反复在干、湿、软、硬不同的田块中演示对比,金牛机适用性强,起土量较大,掩埋四龄内的葡萄藤日工效达3—4亩效果较理想,现全区保有量近30台。

生产中我区一些果农采用手扶旋耕机单侧增刀,实现侧抛掩埋作业。虽上土量小,掩埋2—3次方可达到要求,使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为提其工效,解决大龄葡萄藤的机械掩埋问题。我中心进行专项研制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该机用金狮或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底盘在原旋耕机的基础上几经改进而成。重点进行了提高主轴转速,加大主轴直径,选用高效切刀、抛土刀,选用15马力柴油机四项改装后,使上土量大大提高,最终实现了大龄葡萄一次性掩埋成功。作业中该机倒行掩埋,其刀辊高速旋转,其上的切刀、抛土刀一并完成纵向切土、横向输送、侧向外抛土壤成型为条埂状。该机作业表现出四个特点:

1、掩埋高度达260—300mm且幅宽、严实,满足农艺要求,掩埋质量好,克服了人工掩埋扣垡架空多孔洞透风抽条的弊病。

2、工效高,日工效可达8亩左右,是人工掩埋的十余倍。

3、一机多用,改装费用低,适用性强,便于在小田块、无地头,行距2米以内的葡萄园中作业。

4、乘座式操作,简便灵活,劳动强度低。由此深受果农的欢迎。现全区已改装过可从事掩埋作业的机具200余台,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葡萄的贮藏保鲜:

近年来,我区将葡萄贮藏保鲜做为葡萄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鼓励果农建造微型节能保鲜库,果农建库热情高涨,现已建库700余座,年贮保鲜能力达1.5万吨,占年总产量的近20%,实现了葡萄保鲜增值的可观的经济效益。

微型节能保鲜库及应用技术是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研究所(天津)针对广大农村家庭经济和技术水平研究开发的适用保鲜设施与技术。推广应用中表现出五个突出特点:一是建造成本低。建造一座保鲜贮藏量2万公斤的保鲜库与设备总投资只需4万元左右。旧房改建重点做好聚苯板保温隔热等费用更低。二是贮藏保鲜工艺环节少而简便。即将符合保鲜标准的优质果穗,剪去病、残、烂、伤及蜜蜂咬过的果粒后,装入内衬保鲜袋的果箱内先行降温,随后加入绿色防腐保鲜剂,依次将箱(敞口)转入已消毒并预冷至-2℃的保鲜库内,在库内预冷24小时后封袋封箱依品字型摆放成垛。调定库温使其稳定在-1—-0.5℃进入贮藏保鲜。三是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实施电脑控制,并外设电子温度显示器,库温调定后,整个贮藏期只需定期查验温度,不需专人看管。其控温准确,操作简单,极适果农使用。四是贮量大、运行费用低。我区保鲜库容多采用90—120㎡之间、储量1.5—2.0万公斤。选用制冷量7900—8500大卡/h的沈阳、上海和法国美优乐设备,总功率5—7kw左右,设备小巧、运行可靠,降温速度快、库温波动小,每立方米贮量达250㎏以上,贮量大、日耗电量仅7—8度,日运行成本仅几元钱。五是就近选址建库利于保质保鲜。保鲜库与果园近距离建造,便于葡萄的适时采摘,随摘随贮,即缩短田间滞留时间,防止水分走失,又可避免远距离运输造成损伤,保证了入库葡萄果鲜无伤,可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葡萄贮藏保鲜是调节市场供需矛盾,实现果品增值,果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其良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使其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我们对葡萄生产机械化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在主要生产环节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发展不平衡、不完善,但呈现出了良好健康的发展趋向。为此我们将在普遍提高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加大重点作业项目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和研试工作,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再获新的进展和突破。

一、在有条件的果园,扩大开展葡萄设施栽培、滴灌、管道施药、葡萄套袋等项技术的试验与示范。

二、不断提高葡萄藤掩埋机的机械性能和效率,加大推广力度一积极推进全程机械化进程。

三、扩展葡萄保鲜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成果,并以此做为切入点和结合点,引进葡萄包装、榨汁、酿酒等小型设备,示范家庭加工业。实现大、中、小加工业相结合,共同实施、积极探讨葡萄深加工的途径,不断提高农机化在葡萄产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下载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会宁县马铃薯种植与挖掘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