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苦瓜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与推广项目情况汇报
苦瓜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与推广
项目情况汇报
高效栽培模式项目实施以来,在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推广苦瓜的高效栽培模式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纽带,以推广“三新”技术和培养科技示范户为重点,通过加强领导、办好样板、搞好培训、积极开拓市场等方式使项目扎实推进,成效显著。现将该项目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成效
苦瓜标准化生产推广面积3165亩,亩均节本增收达到465元,合计节本增收147.17万元。标准化生产记载户17户,推广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100%,通过推广该模式其成效主要概况为“五个一批”。
(一)引进了一批蔬菜良种
目前已示范引进绿秀、玛雅018、春晓四号、台湾翡翠苦瓜等新品种7个,并扩大棚栽面积800亩。
(二)推广了一批新模式
目前推广了春苋菜——苦瓜——叶用生菜,菜用薯尖——苦瓜——红菜薹,苦瓜——甘蓝三种模式。
(三)应用了一批“三新”技术
推广滴喷灌设施栽培20亩,爬藤网栽培350亩,推广生物有机肥165吨,推广杀虫灯80盏、性诱器60套、生物导弹8000多枚、生物农药2吨。此外,入夏以来,还加大了遮阳网及避雨栽培技术的应用。并加大标准化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及无公害农药、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搞好绿色源头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培训了一批科技示范户
目前,共开展技术培训6次,培训农民11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0多份,通过应用“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在核心示范区已重点扶持指导46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100多户应用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五)建设了一批苦瓜专业村
在金口街严家村(1550亩)、横堤村(255亩)、南岸一村(110亩)、后湖村(750亩)、沿江村(350亩)、淮山村(150亩)、纸坊街胜利村、金水农场及法泗镇庆丰等村建设了一批科技示范点,项目实施形成了严家村苋菜—苦瓜—叶用生菜特色基地,6个以上苦瓜专业村,这些科技示范点在引导农民采用高效模式,应用新技术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六)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该项目实施,推广区苦瓜亩均产量3820公斤,平均产值达6650元,同比增收465元/每亩,增幅达10%。目前我区苦瓜主栽品种是长白和绿秀,每公斤批发价长白的价格早期2.0元、中期1.4元、晚期0.8元;而绿秀苦瓜每公斤批发价早期3.6元、中期2.4元、晚期1.6元。长白亩产3000公斤,绿秀5000公斤。定植早的苦瓜目前每亩已收获2800公斤,定植晚的已收获2050公斤。此外,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了江夏区金口街苦瓜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特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马幼菊、龚伟主要负责项目的监管,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刘文军、万兴华负责项目组织协调,金口街农业服务中心邓华文负责具体落实。此外,为了推进项目顺利推进,我站在制定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又建立了项目管理合同制、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带动机制、绩效考评制共五大保障机制,以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
2、办好样板,示范带动。采取重点示范与普遍推广结合、技物结合、产销结合的模式,办好示范样板,让农民切实感受优质高效模式示范推广带来的实惠。
3、组织培训,推广技术。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蔬菜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优质高效模式、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切实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这些蔬菜科技示范户成为基层农技推广得重要成员,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4、进村入户,优化服务。围绕该模式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排忧解难,为该模式推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健全网络,开拓市场。通过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规模效应,基地加农户的模式正悄然形成,增强了农民闯市场的组织化水平,通过联系超市、批发市场、物流公司、加工企业等销售渠道积极开拓市场。此外,积极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服务网络,利用媒体、互联网发布销售信息,广泛联系客商,为农民解决销售难题。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打算(1)存在的困难、问题
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户对一些新技术如性诱器、杀虫灯和生物导弹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新品种都是杂交品种,价格高,农民接受困难;由于习惯的种植模式根深蒂固,对于新模式的推广有一定的抵触。农民主动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下一步打算
在下阶段工作中,我站将继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毫不松懈的抓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按进度保质保量推进。此外,要进一步做好苦瓜的田间管理工作和下茬作物的安排,加强追肥及病虫防治,让此项目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夏区蔬菜技术推广站 二〇一一年八月八日
第二篇: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技术总结
《苦瓜新品种及配套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技 术 总 结
松溪县植保植检站
新翠苦瓜新品种经过2007~2010年推广和栽培技术示范,在我省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目前已成为主栽品种之一。新翠苦瓜是“翠玉”苦瓜的改良品种,从育种和种子生产上解决了苦瓜发芽率低的问题,根据福建农科农业良种开发有限公司种子检验,四年来多次的室内种子发芽测定,新翠苦瓜种子的发芽比翠玉快1~2天,新种(种子采收之后半年内)的发芽率98%以上,种子放置1年左右,发芽率几乎不下降,可保持95%左右。而翠玉苦瓜种子的新籽(种子采收之后6个月内)发芽率为85~90%,种子放置1年左右的发芽率为80~85%。该品种是杂交一代新品种,长势相对较旺,要求适度稀植。现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播种育苗:
苦瓜喜温,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8~32℃,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15℃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受到冻害,因此苦瓜播种不宜过早。由于苦瓜种皮坚硬,发芽较慢,播种前一般需要浸种催芽,可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保持50℃以上10~15分钟,之后加冷水至30℃左右,继续浸种8~10小时,之后将种子搓洗干净,放入28~32℃的恒温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露白芽长3毫米左右时播种较好,用营养袋(钵)育苗,(秋季)也可直接在苗地上育苗。营养土可以是专用的育苗土,也可以用干净的菜园土,加1.0~1.5%的钙镁磷和适量的草木灰混合均匀后作为育苗土,播种后淋透营养袋(钵),待水下渗后覆盖1厘米干湿适中的营养土,盖上地膜保温保湿,苗出土后应及时翻开或改用小拱棚,定植前一周左右要进行炼苗,使幼苗逐渐适应早春较低的环境,增强幼苗的抗寒抗逆能力。
2.栽培方式
可根据各地架材的丰缺和栽培习惯有篱笆式,大人字架,平架式,拱架式。篱笆式:春种提早上市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可采用篱笆式密植栽培方式,深沟龟背式整畦,畦宽(含沟)1.3~1.5m,苦瓜苗应定植在畦正中,整齐划一,定植株距为0.9~1.0m,苗种植450株左右,采摘期一般在2个月左右。
大人字架:适合于采收期长的越夏高产栽培,沟宽0.8~1.0m,畦宽2.2~2.0m,1
植2列,即株行距1.5×3.0(2列),每亩300余株,架材以竹竿为主,长3.5m左右,藤蔓生长空间大,东西走向定植搭架,采光好,通风透气,深沟40㎝以上,夏季高温时沟里保持一定的水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度,以利苦瓜的生长,初采收后复合肥可直接撤在水沟的两旁,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肥料的充分利用。
平架式:春末至夏播的冷凉地为了追求总产量,其采收期长,栽培上可采用平架式栽培。而我省南部早春栽培和海拔较高的冷凉地的苦瓜栽培多以平架式为主,株行距多以1.5×1.5m,每亩300株左右,优点是架材用量较少,架高1.6~
1.8m,棚架平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30×2.0m,或根据需要订制,引蔓也可用尼龙绳,春植时采收期能与我省的气候特点相吻合。
拱架式:方法同平架式,做法为用两片5.4m长的竹片对接成拱宽3.0~3.5m,拱高1.6m左右,根据苦瓜定植密度1.0~1.5m拱一架,架上可用网眼为0.25×0.25m的尼龙网,规格为宽度4.0m,长度不限,可根据拱架长短剪取。近年在闽侯县的桃田等地被普遍采用,优点是拱架牢固,抗台风,不拆架,重复利用两年,省工。
3.定植管理
苦瓜喜湿怕涝,所以种植苦瓜要选择地势较高,土层疏松,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土壤,前茬忌瓜类,深耕晒白后整地起垅。根据不同的地块、架材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宜的栽培方式。春季苦瓜幼苗长到3~4片真叶,夏秋长到2~3片真叶时就可定植。一般选择晴天的下午进行,每穴1株,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4.摘心与整枝
苦瓜为蔓性植物,摘心整蔓对提高产量、延长采收期、减少病虫害等作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较高密度的栽培时,在苦瓜生长的中后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新翠苦瓜一般主蔓雌花分化比侧蔓快且多,所以苦瓜主蔓1.0~1.2m以内,一般不留侧蔓或稀植时留2~3条粗壮的侧枝,以集中营养确保主蔓生长粗壮,叶片肥大,并为主蔓上部萌发新枝和开花结果积累更多的养分,上棚架后一般以放任为主,藤蔓均匀分布,叶片间的重叠率应控制低于50%。为提高座果率,根据植株的载果量在部分侧枝雌花后2~3节摘心,并适当摘除一些弱小侧枝,以利通风采光,提高光合效率,生长后期应适时摘除病、老叶片。
5.肥水管理
苦瓜耐肥不耐瘠,喜湿不耐渍。整个生长期要保持畦面湿润,结果期水肥不足时果实易畸形。施足基肥,勤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深施腐熟的鸡、鸭粪1000~1500㎏、50㎏钙镁磷、35㎏复合肥。在第一批商品瓜采摘后
结合中耕除草施一次肥(每亩25~35㎏进口三元复合肥),以后根据采收及生长情况及时追施肥(一般每7~10天追施一次,每亩15~20㎏进口三元复合肥,并根据植株长势决定氮肥追施的数量)。
6.采收
苦瓜连续采收期长,适时采收商品果有利于苦瓜延续结果,提高产量。新翠苦瓜开花后14~16天,单瓜重400~500g即可采收。
7.病虫防治
苦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瓜绢螟和瓜实蝇等。
7.1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可选用20%抗枯宁、50%多菌灵或甲基硫多灵500倍液、恶霉灵、敌克松、适乐时等。按各农药的说明书要求配制浓渡,进行灌根。整个生产季灌3~5次,第一次在伸蔓期进行,各农药要交替使用(药剂使用方法下同)
7.2炭疽病:病菌借雨水、地面流水、某些昆虫及人畜活动而传播。病菌生长适温为24℃,8℃以下或30℃以上即停止生长。10℃~30℃均可发病,其中24℃左右发病严重,湿度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湿度低于54%时则不能发病。气温30℃、相对湿度低于60%时,病势发展缓慢。
药剂防治:可选用百菌清、50%甲基硫菌灵、80%炭疽福美、2%农抗120等。
7.3霜霉病:其发病规律是温度在15~25℃,湿度大于80%时,苦瓜叶片均可受到侵染,且湿度越高发病越重。田间气温低于15℃或高于30℃时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
药剂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72.2%普力克、安泰生、甲霜灵锰锌、乙磷铝锰锌、安克、安克锰锌,丙森锌等。
7.4白粉病:其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气温16~24℃,湿度40~90%之间,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防治药剂:可选用10%世高水、仙生、20%三唑酮、15%粉锈宁、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杀得、腈菌唑、翠贝、戊唑醇(立克秀)、十三吗啉等。
7.5瓜绢螟:可用5%锐劲特乳油、除尽、Bt乳剂、20%氰戊菊酯、50%马拉硫磷等。在瓜绢螟的危害期7~10天喷一次。
7.6瓜实蝇:双翅目实蝇科。别名针蜂、瓜咀等。成虫体形似蜂,黄褐色在杂草、蕉树越冬,翌年4月份开始活动,福建以6~11月为害严重。成虫白天活动,夏日中午高温烈日时,静伏于瓜棚或叶背,对糖、酒、醋及芳香物质有趋性,雌虫产卵于瓜内,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
毒饵诱杀成虫:通过对比试验,我们选出以下3种配方,可就地取材,配制简单, 诱杀实蝇效果好。
毒饵-1:用熟透的香蕉去皮40份,90%的敌百虫晶体0.5份,加少量的水调成浓糊状。
毒饵-2:用去皮香蕉(占总毒饵配制量的5%)、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适量的面粉、水调成稀糊状,搅拌均匀。
项基本原则
毒饵-4:用糖(占总毒饵配制量的2%)、陈醋(占总毒饵配制量的3%)、90%敌百虫晶体(占总毒饵配制量的1.0%)和水配成糖醋诱杀液。
使用方法: 就地取料,配制三种毒饵的一种,装入上半部带有4~6个1.0~
1.5㎝小洞的矿泉瓶中,每瓶30~50ml,盖好瓶盖,挂于瓜架下或离地1.0~1.5米高的阴凉处,可引诱蝇类进入吸食,而毒死在瓶中。如果果蝇密度大时应尽量增加挂瓶密度,当瓶中的糊状物被蝇类盖满时及时换下清洗,重新装入毒饵,一般7~10天换一次,防治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率可达90~95%。建议在整个瓜果开花至采收期间持续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物理诱粘成虫:
用台湾嘉农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色稳粘直接喷在矿泉水瓶的外侧或内侧,可迅速把瓜实蝇引诱过来并粘住,达到诱杀的目的,方法简单有效,可以诱杀绝大多数的实蝇。
化学防治:在虫口密度较高时,由于物理防治见效较慢,建议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加以辅助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有甲微盐,阿维菌毒,豆赢,功夫,黑光灯(丙溴灵+灭多威),辛硫磷,等,浓度要严格按照农药说明进行,安全采收间隔期至少5~7天。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浙江省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级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浙江省标准化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以下简称示范项目)是指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推广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为目的,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组织管理比较完善、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主要目标的标准化推广项目。
第三条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负责统一协调示范项目的管理,省农、林、渔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下简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示范项目的管理。
第四条省级示范项目实行申报、初审、审核立项、计划下达、实施、组织验收、跟踪检查的管理方式。示范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第二章 示范项目申报要求
第五条 各类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等组织可以申请承担示范项目建设任务。
第六条 申报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二)利于推进《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原则上应与各类重点农产品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相结合;
(三)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原则上粮油种植规模1万亩以上;
经济作物(水果 1000亩、蔬菜1000 亩、茶叶1000 亩、食用菌50万袋);林特产品(竹林1万亩以上、特色干果2000亩、山地水果2000亩以上);牲畜1万头;蜂产品100群;家禽 10万羽以上;虾、蟹、龟鳖类500亩以上,鱼、贝藻类1000亩以上,网箱养鱼3万立方水体以上。
(四)具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协会)+基地+农户” 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标准化推广模式,基地内生产档案制度完善;示范产品有品牌、有包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五)推广实施国家、行业、省级地方标准。有技术推广站(中心)或科研院所等技术依托单位,有切实可行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六)具有严格的标准化实施保障体系,示范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获得GAP、ISO9000、HACCP、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森林食品等认证,获得省级以上各类农产品品牌优先安排)。
第三章 示范项目审核立项
第七条 示范项目申报由申请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并提交申请报告、项目申报表、项目任务书等材料,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财政、发改部门初审后联合行文上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抄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发改、财政行政主管部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对项目申请进行初评后报省“协调办”,经“省协调办”统筹、协调,组织评审后提出项目安排计划建议,报“省协调会议”审定。
第八条 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一般在每年2月底之前完成,具体申报工作由省“协调办”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统一部署。
第九条 示范项目计划经省“协调会议”审定后,由省“协调办”各成员单位联合下达。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条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技术支撑机构,着手组织实施。示范项目应树立项目标志牌,标示项目名称、实施标准、示范规模、承担单位、批准单位等内容。
第十一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相关标准的宣贯,提高相关生产、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组织标准的推广实施。
第十二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逐步建立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开展必要的产品检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 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标准化农产品”,形成有一定生产、销售规模的品(名)牌。
第十四条各级项目管理部门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以标准化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第十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产品“协调机构”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在建项目和已验收项目的监督管理、跟踪检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
第五章示范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由项目承担单位向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申请,由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后,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验收安排建议。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实际情况,提出项目验收方案,报省“协调办”统筹安排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示范项目验收工作组织、程序、总结和相关材料报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验收实施细则》进行。项目实施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不予验收;
第十八条 对验收合格的示范项目,经省“协调办”审核,报省“协调会议”审定后,实行“以奖代补”。示范农产品可以在其外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上标注“浙江省 XXX标准化示范产品”。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示范项目“以奖代补”资金由省财政厅统一拨付。“以奖代补”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化技术培训推广、购置必要的自我检测检验设备、基地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
第二十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及时组织做好示范项目建设效益统计分析和绩效考评,并于每年10月底前上报省农产品“协调办”。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对“以奖代补”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七章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协调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行,原试行办法作废。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四篇: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1〕137号)的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日光温室蔬菜产区由于常年连作,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造成土壤条件严重恶化,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蔬菜的产量下降、质量不高、效益不稳定,已经影响了日光温室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对于解决目前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突出难题,提升我省日光温室栽培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蔬菜的安全有效供给,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1.推广应用山东Ⅳ型、Ⅴ型等结构合理的日光温室,提高保温、透光性能,增强抗灾、减灾能力。
2.推广应用日光温室栽培专用品种。如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黄瓜品种:津优
35、冬美、春美秀、博娜、多美优等;番茄品种:齐大力、欧盾、好韦斯特、迪抗、宝罗塔等;茄子品种:布利塔、黑丽人、黑金刚、亮丽王、大龙等;辣椒品种:奥德利、黄太极、世纪红、37-74等。
3.推广应用穴盘集约化育苗技术。根据蔬菜种类不同,选用合适穴盘,配制专用基质,选用优质适宜的嫁接砧木,改进嫁接方法和工艺,加强苗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通过测土配方、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硅钙肥等方法,减少化肥用量,降低面源污染,改善产品品质。
5.推广应用土壤处理技术。采用棉隆或氰胺化钙(石灰氮)等进行土壤处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治土传病害,减轻连作障碍。
(1)棉隆处理技术。土壤深翻30厘米,土壤湿度保持在60%~70%,亩铺施有机肥5000公斤、均匀撒施棉隆30公斤左右,旋耕后及时覆盖无破损农膜,封闭消毒20~30天。揭膜后,透气7天以上方可种植。
(2)石灰氮消毒技术。在7、8月份闲臵季节,在棚内开沟,每亩铺施细碎的作物秸秆1000~2000公斤,再撒施石灰氮,起垄,灌水后用地膜覆盖,再盖严棚膜,闷棚15~20天,提温杀菌。
6.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应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蔬菜与水稻水旱轮作等农业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物理防治。在棚内距地面1~1.5米设臵黄板和蓝板,分别诱杀蚜虫和蓟马,减少病害传播;在日光温室出入口,或者在日光温室四周通风口,铺设防虫网,棚内悬挂电子杀虫灯等,有效防止害虫进入危害。
(3)生物防治。采用丽蚜小蜂天敌、武夷霉素、浏阳霉素、苦参碱等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
(4)化学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化学药剂,如银发利、扑海因、施家乐、阿米西达、世高、噻虫嗪等,防治日光温室蔬菜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霜霉病、白粉病、晚疫病等病害,以及白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等虫害。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引进筛选品种。引进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西瓜、甜瓜等蔬菜新品种,通过试验和示范,筛选抗病性能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合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2.引进筛选药剂。引进3~5种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药剂,在日光温室蔬菜上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突出,使用安全的药剂,在项目区进行推广应用,减少农药用量。
3.配套集成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完善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技术规程,并在项目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在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平阴县、淄博市高新区、淄博市张店区、淄博市桓台县、淄博市临淄区、枣庄市中区、滕州市、枣庄市峄城区、枣庄市山亭区、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市牟平区、海阳市、蓬莱市、莱阳市、寿光市、青州市、梁山县、肥城市、荣成市、临沂市临港区、平邑县、临沭县、平原县、德州市开发区、德州市德城区(2)、乐陵市、齐河县、陵县、庆云县、夏津县、聊城市东昌府区、东阿县、冠县、滨州市滨城区(2)、滨州市高新区、博兴县、鄄城县等39个县(市、区)的41个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及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各安排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样板棚10个,核心示范区100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1万亩以上;分别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以上;日光温室蔬菜平均亩增产800公斤以上,农药、化肥减少用量15%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项目下达的任务目标,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结合相关市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100人以上。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关键环节,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区,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4.做好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组织相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对项目的落实、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蔬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上报。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落实以及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排序。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2期,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3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品种、种苗、优质棚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对试验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刻录成光盘。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组织测产和总结。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日光温室蔬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4.5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指导费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3.检查督导费7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4.绩效评价和总结验收费3.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济南市历城区、济阳县、淄博市临淄区、枣庄市山亭区、枣庄市市中区、枣庄市峄城区、烟台市牟平区、莱阳市、青州市、肥城市、陵县、齐河县、滨州市滨城区(农技站)项目资金各为30万元。
平阴县、淄博市张店区、淄博高新区、桓台县、滕州市、烟台市芝罘区、蓬莱市、海阳市、寿光市、梁山县、荣成市、临沂市临港区、平邑县、临沭县、平原县、德州市开发区、德州市德城区(2)、乐陵市、夏津县、庆云县、聊城市东昌府区、冠县、东阿县、滨州市滨城区(鑫龙公司)、滨州市高新区、博兴县、鄄城县项目资金各为20万元。具体用途如下:
1.日光温室改造补助费3~4万元。主要用于核心示范区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的建设改造。
2.新品种引进筛选补助费2~4万元。主要用于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的黄瓜、番茄、茄子、甜辣椒等新品种,安排试验筛选等。3.技术培训和部署会议费8~12万元。主要用于召开部署会议,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4.技术指导费2.5~4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5.示范基地补助费2~3.5万元。主要用于种苗补贴、生产资料购臵、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2.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1年10月中下旬: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进行项目部署。
2.2011年11月:落实试验、示范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
3.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相关试验示范。
4.2011年11月-2012年6月:开展技术指导;召开现场观摩会议。
5.2011年11月-2012年6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进行项目检查督导和相关情况调度。
6.2012年2月-6月:组织有关专家分阶段、分作物进行测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7.2012年6月-7月: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
七、保障措施
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验收等工作。
成立有关蔬菜专家、各市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二)健全实施档案
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三)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日光温室蔬菜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提高项目区蔬菜安全生产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项目所在市的市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检查和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关键生产环节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做好总结验收
项目结束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根据绩效评价办法,对各项目县(市、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各项目县(市、区)要于5月底前,对日光温室蔬菜的产量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议,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要求,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及时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项目实施总体方案
为全面完成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根据山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鲁财农指〔2011〕137号)的要求,制定实施总体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葱、姜、蒜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栽培面积、产量和出口创汇均居全国首位。我省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生产基地,对满足国内外市场供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葱、姜、蒜品种更新比较慢,主产区常年连作,病虫害不断加重,同时不合理施肥、用药等因素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了葱、姜、蒜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示范推广葱、姜、蒜新品种及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对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技术内容 大葱:
1.选用良种。选择植株紧凑、抗病虫害,叶肉厚、叶色深绿、蜡粉层厚,假茎洁白、质地致密,不易弯曲、不易折断的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品种。如鲁大葱一号、章丘大梧桐、章丘气煞风、F1晚抽一本太、冬绿树、光剑、田光一本太等。
2.培育壮苗。播种前浸种消毒,播后覆地膜或扣拱棚,幼苗长至40厘米、6~7片叶时,适当炼苗,培育壮苗。
3.土壤处理、配方施肥。对多年连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施足基肥,深翻耙平。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硅、钙、钾、镁肥。
4.葱苗分级,宽行密植。按葱苗大小分级,宽行密植。垂直插葱,株距2.5~3厘米,每亩栽植2.2~2.5万株。
5.加强管理,适当培土。(1)浇水。缓苗期一般不浇水,葱白生长初期少浇水,葱白旺长期结合追肥、培土,每4~5天浇一次大水,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2)追肥。葱白生长初期,亩施尿素20公斤或硫酸铵25公斤,忌施碳酸氢铵。葱白旺长期,氮磷钾要配合使用,结合培土,每亩分3次追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酵素菌肥8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0.5%硼砂溶液,每亩50升,10天左右1次,连续使用2~3次。(3)培土。掌握前松后紧的原则,一般培土3~4次,每次培土厚约3~5厘米。
6.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蓝板、性诱剂等诱杀害虫,用苦参碱、白僵菌等植物源、生物源农药控制病虫害。利用沼液沼渣防控病虫害的发生。用克露、银法利等防治霜霉病、紫斑病。
生姜:
1.选用优良品种。可选用山农大姜1号、莱芜大姜、安丘大姜等高产优质生姜良种。
2.土壤处理、配方施肥。对多年连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施足基肥,深翻耙平。按照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测土配方施肥,一般亩基施有机肥6000~75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00~150公斤。注意增施有机肥,补充硅、钙、钾、镁肥。
3.合理覆盖,提高效益。有色膜覆盖,提早栽培;遮阳网覆盖,简化栽培;拱棚覆盖,延迟栽培。
4.合理肥水管理。根据生姜高产的生理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田间科学诊断,实现肥水管理指标化。
5.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可用电子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方法防控害虫。用棉隆、石灰氮等土壤处理方法预防姜瘟病、姜根结线虫的发生。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等防治姜瘟病、姜茎基腐病、姜斑点病,用茚虫威、杀螟丹等防治甜菜夜蛾、姜螟。加强初期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大蒜:
1.地块选择和土壤处理。选用壤土或轻粘壤土地块种植,注意轮作换茬。多年连作没条件轮作土壤,可用棉隆、石灰氮等进行处理。2.优选种蒜。选择当年产、自然条件下贮存的大蒜做种蒜,要求色泽洁白、无伤口、无病斑,每瓣4~6克。
3.适期早播。各地播期可根据当地日平均气温确定,在气温20 ℃~ 22 ℃时播种,覆膜大蒜较露地再推迟7 ~ 10 天播种,越冬前幼苗达5叶1心至6叶,保证壮苗越冬。
4.合理施用基肥,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少施多次,氮、磷、钾配合。基肥一般每亩施4~5立方米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适当深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土配方施肥,使土壤养分含量分别达到有效氮110.53微克/克、有效磷60.22微克/克、有效钾136.77微克/克、有效硫8.41微克/克、有效硼为0.85微克/克、有效铜7.52微克/克、有效锌12.52微克/克和土壤有机质1.71%左右为宜。
5.平畦栽培、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后深翻耙平,作平畦栽培。苍山大蒜每亩2.5~2.9万株,薹蒜每亩4.2~4.5万株。
6.加强管理。2月上旬可采用拱棚覆盖,提早上市。3月底4月初适时浇灌返青水和追施返青肥。一般结合浇水,亩随水冲施尿素15 公斤左右,以促茎叶生长。进入蒜薹及蒜头形成期,视植株长势结合浇水每亩再施入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15~20 公斤。
7.推广应用绿色控害措施。通过轮作、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播期、适宜密度、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控制大蒜的二次生长,防止洋葱型大蒜的形成;用电子杀虫灯、蓝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用武夷霉素、异菌脲、氟硅唑、戊唑醇等防治灰霉病、锈病;用辛硫磷、多杀菌素等防治蒜蛆、蓟马等害虫。
(二)集成技术内容
1.大葱。试验研究周年生产茬口合理安排,配套品种的筛选,以及穴盘集约化育苗等技术。
2.生姜。试验研究新型肥料(硅、钙、镁肥等)应用效果,棉隆处理土壤的防病效果及处理方法等。
3.大蒜。试验研究利用拱棚进行早春覆盖栽培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及覆盖适期,不同土壤处理方法的使用效果。
三、实施地点、规模及任务
(一)实施地点
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市、枣庄市山亭区、龙口市、诸城市、昌乐县、金乡县、乳山市、莒县、莱芜市莱城区、沂水县、苍山县、德州市德城区、聊城市东昌府区、成武县等15个县(市、区)组织实施。
(二)实施规模
每个项目区建立样板田10亩,安排核心示范区500亩,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全省共安排核心示范区7500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
(三)任务目标
每个项目区建立10亩样板田1个,建设面积500亩的核心示范区1处,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分别培训县、乡、村技术人员和种植户120人以上;发放教材、明白纸等技术资料2000份以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葱、姜、蒜较前三年平均亩产增加10%以上,亩增收12%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化肥使用量降低20%以上。
四、任务分工
(一)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1.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根据项目总体任务目标,对项目的具体规模、实施区域、进度步骤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组织实施。
2.组织技术培训。邀请有关专家,编写培训教材,针对关键技术内容,对项目区县、乡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组织全省各市(县)技术推广人员,对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项目区进行观摩和交流,促进全省葱姜蒜优质安全技术推广。
4.搞好督导检查和巡回技术指导。前期,组织力量对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中期,检查项目的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在葱姜蒜生产关键季节,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和技术手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市级推广部门的作用,协助跟踪项目进展和技术指导。
5.搞好验收总结。在县级实施单位对项目区葱姜蒜产量初测的基础上,省站委托市级推广部门对各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抽测。及时汇总、科学分析各项目区的实施情况,总结成效、分析问题及解决办法,做好项目终期总结。
6.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检查督导、档案资料审查、项目执行、测产验收等情况,对各项目区执行情况进行总体绩效评价。
7.组织媒体进行宣传。为提高项目执行透明度,加快关键技术在全省的推广普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媒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宣传报道。
(二)项目实施单位
1.根据省级总体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项目区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技术措施,确保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
2.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将项目区落实到村、到户、到田。
3.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对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技术集中培训。培训2期以上,每期60人以上。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2000份以上。
4.搞好物化服务。组织指导乡镇农技推广单位,帮助农户落实优良种子、肥料、农膜等。
5.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根据生产进程,搞好相关的生产和技术记载。建立项目资金使用台账,做到专款专用。
6.测产验收。组织技术人员对项目区葱姜蒜产量进行自测。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上报。
五、资金用途
项目资金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农〔2007〕41号)进行管理,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一)省级项目资金用途
本项目资金20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指导、检查督导、绩效评价及总结验收等。具体如下:
1.省级总体方案制定和项目部署费3万元。主要用于省级总体方案的制定、论证,召开项目部署会议等。
2.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费6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举办技术培训班等。
3.召开现场观摩会议4.5万元。组织全省各市(县)技术推广人员,对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项目区进行观摩和交流。
4.检查督导费4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各项目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5.总结验收和绩效评价费2.5万元。主要用于项目结束后,对整个项目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对各项目区实施总体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二)县级项目资金用途
枣庄市山亭区、诸城市、龙口市、沂水县、莱芜市莱城区项目资金为30万元;济南市长清区、章丘市、昌乐县、金乡县、乳山市、莒县、苍山县、德州市德城区、聊城市东昌府区、成武县项目资金为20万元。主要用途如下:
1.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费5~8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观摩会等。
2.技术指导费4.5~7万元。主要用于印发技术资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咨询,对种植户进行田间指导等。
3.生产资料、项目档案及小型仪器购臵费4.5~6万元。用于购臵试验示范用小型仪器、农膜、肥料、档案、种子等。
4.示范基地补助费4~6万元。主要用于劳务费、示范地租赁等物化补助。
5.宣传推介费1~1.5万元。主要用于拍摄项目专题片、撰写宣传资料、跟踪报道等。
6.测产验收和总结费1~1.5万元。主要用于组织专家对项目区进行测产验收,对本地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和终期总结等。
六、进度安排
1.2011年10月:制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进行项目动员部署,审查确定各项目区具体实施方案。
2.2011年10月-11月:落实具体实施区域;分解示范推广任务;落实相关试验。
3.2011年11月-2012年5月:举办相关技术培训班。4.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开展相关技术指导;安排试验示范;召开现场观摩会议;搞好检查、调度、督导。
5.2012年1月-6月:开展典型调查,搞好宣传报道,组织有关专家对大蒜进行测产。
6.2012年3月-10月:开展技术指导;组织有关专家对大葱、生姜进行测产。
7.2012年4月-10月:做好整个项目的验收总结和绩效评价工作。
七、保障措施
项目采取自上而下行政领导负责制和技术指导责任制。
(一)建立组织机构
成立由省农业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财务处、科技处、种植业管理处、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验收等工作。成立有关蔬菜专家、各市及项目县(市、区)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总结等工作。
(二)健全实施档案
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的实施活动和环节进行记录,收集保存好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归档整理,建立项目实施全程的工作、技术档案。
(三)加强资金管理
按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和项目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四)加大培训力度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葱姜蒜优质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技术人员和农民科技素,提高项目区蔬菜安全生产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及时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项目所在市的市级农技推广部门负责项目的日常检查和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关键生产环节开展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做好总结验收
项目结束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根据绩效评价办法,对各项目县(市、区)的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各项目县(市、区)要根据葱姜蒜生长情况,选择适期对葱姜蒜分别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结束后,召开专题总结交流会议,各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要求,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及时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第五篇:冬枣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验收报告
富民强县——冬枣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验收报告
一、目标任务
1.1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孝昌县国土面积1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林地44万亩,总人口65万人。孝昌县地处丘陵地带,有大量荒山荒坡,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不仅生产效益低下,还不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民增收致富。根据孝昌县的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即全县要把林果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
冬枣高效种植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使项目区的荒山岗地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能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为农民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增加自然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1项目建设是孝昌林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孝昌县是湖北省主要林果产区,有水果基地9万多亩,主要水果品种为早蜜桃。现部分桃园进入衰退期,果树效益相比其它产区效益不高,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孝昌农户有栽种枣树的传统,但当地的传统枣树植株高,生长周期长,果实小而酸涩,经济效益低。2000年4月湖北绿丰果业有限公司从山东省沾化冬枣研究所引进沾化冬枣优良品种,经过8年的种植试验,已探索出一整套适合鄂北地区立地条件的冬枣丰产稳产栽培管理技术。目前已在全县发展冬枣1.5万亩,逐步发展到4万亩,经济效益比其它果树高出2倍以上。据统计,孝昌县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2,早蜜桃鲜果投入产比为1:5,而冬枣种植基地投入产比为1:8。通过发展冬枣林果产业,盛产期孝昌县全县林果种植户年收益可达3亿元。
1.1.2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孝昌县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1.1.3项目建设能加强生态旅游业,把孝昌建成武汉的后花园
1.2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利用二年的时间,2009年~2010年末,以湖北绿丰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现有的科技示范园为载体,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建立适合于我县冬枣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示范模式,走新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专家”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冬枣种植技术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进而实现以冬枣产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富民强县的目标。
项目在丰山镇建立高产标准化核心示范区6000亩,辐射到周边5个乡镇,推广种植4万亩。核心示范区达到亩产2500公斤,其他农户达到亩产1500~2000公斤、亩产值7500-10000元的总体目标。
项目实施完成后,全县冬枣面积达到4万亩,年产量达到6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新增就业4200人,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达500多元,使之真正成为推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同时,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1.2.1示范推广冬枣4万亩
1.2.2集成熟化冬枣标准化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示范推广5项技术
1.2.3构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二、任务完成情况
2.1进度安排
2.2 完成情况
已建立500亩冬枣良种繁育基地1个,在丰山镇的6000亩高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也已完成。辐射丰山镇周边的卫店、季店、小河等7个乡镇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
圆满完成5项示范技术的推广。孝昌县绿丰果业公司的“鄂北地区冬枣丰产推广技术”已于2009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以孝昌县农业局果品协会为主要研发单位的“冬枣高位嫁接新技术”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冬枣树切根调控增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CN201010618153.4。二次环割技术的推广,使孝昌冬枣每亩净增500公斤,每亩增收2000元。高位嫁接技术改造老树种,使1.2万亩老树种亩平增收2000元。
除了针对新技术的集中培训外,该县还引导农民开通“农技110”2万多部,实现了政策法规、市场信息、技术难题专家服务与农民“一线连通”。选聘科技特派员29名,采取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技术员+农户”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孝昌冬枣标准化高效种植”项目被省科技厅列入全省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该县针对冬枣技术的运用开展技术培训5期,培训农民12000人,全县冬枣种植增至4万亩以上。
三、项目进展及取得的成效
3.1 覆盖农户及带动农民增收方面
3.2 绿丰果业公司冬枣产业发展情况及孝昌县财政增收
3.3 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及科技成果
3.3.1 人才培训
3.3.2 人才引进
3.3.3 科技成果
由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完成项目深加工工程设计及实施方案。“鄂北地区冬枣丰产推广技术”已于2009年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冬枣高位嫁接新技术”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冬枣树切根调控增产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冬枣树切根调控增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N201010618153.4。同时获得一项包装的外观专利,专利号: 20103029375
53.4 科技服务能力提升
3.5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组织实施情况
4.1 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情况
4.1.1 项目支撑和政府政策优惠
4.1.2 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
4.2 专项工作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4.2.1 强化组织领导
4.2.2 强化技术保障
4.2.3 “村企社联建”党组织引领冬枣产业发展
4.3 经费筹措及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需求总额为1748万元。其中孝昌县拨款200万元,省级补助70万元,其他资金1508万。
五、主要做法及经验
5.1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相结合,产销一体化
5.2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成果对接一步到位
5.3农技推广体系和特派员进村入户相结合,效果事半功倍
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说明
冬枣最大的缺点是保鲜期太短,集中上市只有两个月左右,冷库贮存的冬枣最长也就是到春节前后上市。这也是初级农产品难以形成长期品牌的关键。对于孝昌冬枣来说,只有将冬枣进行深加工,做成保鲜期长的品牌产品,延长冬枣的销售周期和销售链,才能将冬枣资源最大化利用,让冬枣的产业化之路走向长远,农民长期依靠冬枣致富的梦想才会变成现实。
绿丰果业公司已与武汉佳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所技术咨询,正在进行冬枣的深加工研究,考虑将残次冬枣加工成枣脯、枣肉枣汁饮料,大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七、相关证明材料
附件1 项目经费决算表
附件2 湖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验收表
附件3:湖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验收专家考评意见表
附件4 湖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验收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