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烟草农业标准化示范与优质特色烟基地建设)
浅谈烟草农业标准化示范与优质特色烟基地建设
摘要:烟草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可切实有效地提高烟叶的总体质量水平和质量均匀性,通过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标准的贯彻实施等标准化示范工作,建设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基地,建立特色烟叶原料保障体系,满足“中式卷烟”原料需求。
关键词:烟草标准化示范特色烟叶
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烟草这一传统的优势产业也必须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烟叶的内在质量倍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优质烟叶的市场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这也突显了实施烟草农业标准化的紧迫性。那么,怎样实施烟草农业标准化,实施烟草农业标准化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笔者将结合保山开展标准化示范的体会对此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烟草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推行烟草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以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标准化的手段来规范烤烟种植生产,在调查、研究试验、应用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出科学、严谨的标准,并通过标准的组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推广,规范烤烟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是将烤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力措施,实施烟草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就是科技应用和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烟草农业标准化在规范烟叶生产的过程、稳定和提高烟叶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实施又为国家局提出的“中式卷烟”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障和市场准入。
二、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推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没有系统、适应性的标准和规程,就无从谈及标准化,就难以克服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随意性。因此,推行标准化工作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的建立,将烤烟生产技术规范上升为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标准来实施,对于推广先进实用的烤烟生产技术、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烤烟生产的布局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以及创建优质烤烟品牌提供坚实的保障,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可贯”。
标准的制定工作,一是要符合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对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二是要认真总结多年烤烟生产的实践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烤烟生产先进实用技术,充分体现科技成果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三是紧密结合当地烤烟生产的实际情况,深入细致的开展调查研究、试验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严格进行技术审查。四是注重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基本烟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施肥规范,促进协调发展。五是要突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现产品质量,并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批。通过制定具有较强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的标准体系,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云南省保山市的烟草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工作,通过三年的实施、推广和逐步修改完善,制定了包括烤烟计划种植、产量、质量要求,规划与布局,环境条件,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农药合理使用,烤房建盖,收购站点建设,收购质量要求等内容,共计23个部分的《保山烤烟综合标准》(DB53/T 153.1~23—2006),为全市烤烟标准化示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标准的推广应用和组织实施是标准化示范工作的关键
标准体系建立后,标准的组织实施和贯彻落实就是标准化示范工作的关键。云南省保山市的烟草农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培训、实行目标考核等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健全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标准实施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层层成立烤烟标准实施组织领导机构和技术指导机构,制定相关的责任目标考核,在烤烟标准实施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辅导员、育苗、烤房改建及烘烤、植保、烟叶质量追踪等相关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标准实施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
其次,按照国家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在已建立的“市公司—县区分公司—公司基层站点”烤烟生产科技推广网络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了200亩烤烟种植面积、50—60户烟农配备一名烤烟辅导员的制度,通过烤烟辅导员对烟叶生产的种植合同签订管理、区域规划、育苗、预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烘烤、分级、预检等全过程各项技术措施落实进行责任包干,为标准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三是要让广大技术人员懂标准、让广大烟农熟悉标准,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和广度就显得十分关键。全市统一印制了《保山烤烟综合标准》、《辅导员工作手册》分别发到各级技术人员,并通过与地方报社、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技兴烟专栏,制发《烟草科技简报》等,多渠道广泛宣传《标准》,让烟草农业标准走进千家万户,提高烤烟标准化生产的普及率;同时,通过以会代训、现场指导的形式,结合各个生产环节,组织基层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烟科员和广大烟农进行分段培训指导。对标准的认识和行动得到高度统一,形成学习宣传标准、贯彻执行标准、推广标准的良好氛围。
四是考核管理是工作落实的有力措施,以各级政府层层实行量化考核、烟草系统层层实行量化考核、地方标准的强制性执行以及烤烟辅导员对烟农的指导考核到户为主线。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县区、乡镇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确保标准的规范技术措施落实到烟农、到地块、到烤房。
2007年作为保山市烤烟标准全面实施的第一年,通过组织领导、服务队伍、宣传培训、目标考核等工作的扎实开展,有效解决了过去参差不齐的问题,田间烟株长势整齐一致,烟叶生产的总体情况较好。
四、以标准化示范推动特色优质烟基地建设
烟叶生产是烟草工业的第一车间,是满足消费者对卷烟品质不断提高的源泉。随着我国名优卷烟品牌扩张步伐的加快,优质烟叶供求矛盾有所加剧,谁掌握着规模生产的优质烟叶,谁就拥有了市场的主动权。国外农业生产主要是农场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比较明确,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容易开展,而我国农业生产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体,给烟叶生产的整体推进带来了困难,通过标准化示范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对有效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标准化示范工作,推行布局区域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的规范生产,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优势产区的发展和优势烟叶品牌的形成。充分利用资源特点,探索积累优质特色烟叶生产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办法,加强工、商、研的合作,加大配方验证,有针对性的开发配套生产技术,完善和规范生产技术管理措施,形成质量稳定、特色鲜明、工业可用性强的优质特色烟叶生产,实现优质特色烟叶的均衡生产。云南保山通过几年全市生产技术标准的统一,逐步解决了过去参差不齐的发展局
面,加速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漂浮育苗、预整地理墒、揭膜培土、平衡营养精准施肥、适时封顶留足叶片、科学烘烤等科技措施到位率大幅度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烟叶质量得到了省内外多家重点工业企业的充分认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0万担部分替代进口烟叶、10万担红大优质烟叶的规模,标准化示范工作推动特色优质烟基地建设的作用已初步显现。通过努力,将进一步步形成20万担部分替代进口烟叶、20万担红大优质烟叶、20万担腾冲特色烟叶、30万担优质香料烟等特色优质烟叶的规模生产基地,更好地服务和满足工业企业的发展要求。
总之,农业标准化工作,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场革命,我们必须广泛宣传、深化认识,真正做到认识和行动的统一。实施烟草农业标准化,必须牢牢把握标准体系的建立这一基础和标准的贯彻实施这一关键。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和骨干品牌的形成,烟草农业标准化工作,将在推进特色优质烟基地建设,构建“中式卷烟”原料供应保障体系,创造工、农、商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合肥市2010-2012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操作规程
合肥市2010-2012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建设操作规程
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政[2010]27号)及《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合财农[2010]137号)规定,现制定如下操作规程:
一、建设目标
全市2010-2012年计划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20个。争创国家级基地5个、省级基地15个;建设市级基地100个。
二、建设主体
在我市区域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木花卉业生产基地建设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事业单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土地租赁或与基地村、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加入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带动农户或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
三、建设要求
(一)生产规模:基地必须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主导产品突出,产品特色明显。
1、种植业
(1)露地蔬菜(含草莓、食用菌、瓜果、水生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500亩以上;
(2)设施栽培(含草莓、食用菌、瓜果)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100亩以上;
(3)粮油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20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
2、畜牧业
(1)种猪场示范基地:年存栏300头以上;
(2)商品猪场示范基地:猪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以上,年出栏5000头以上;
(3)奶牛场示范基地:存栏150头以上;
(4)规模肉禽场示范基地:年出栏100万只以上;
(5)种鸡场示范基地:存栏10万套以上;
(6)种鸭场示范基地:存栏3万套以上。
3、水产业
(1)优质高效渔业示范基地:精养集中连片300亩以上;
(2)生态养殖渔业示范基地:大水面的水库、湖泊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
4、林木花卉业
(1)用材林、生态林示范基地:500亩以上;
(2)苗木示范基地:核心区200亩以上,总面积1000亩以上;
(3)花卉示范基地:核心区100亩以上或年出圃100万株(盆)以上;
(4)经果林示范基地:核心区100亩以上。
(二)组织管理:项目负责人明确,组织项目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明确,落实技术指导;管理制度明晰,规范生产行为。
(三)产地环境:基地周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良好,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周边1000米内没有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卫生垃圾等污染。
(四)标准体系: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基地实际,制定基地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完善的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标准化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凡所制定的地方标准经质监部门发布认可的优先考虑。
(五)“三品”认证:基地生产的食用农产品必须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产品认证认定,非食用农产品除外。
(六)技术培训:能将生产技术规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明白纸,印发到每一个种植农户。对种植农户进行包括无公害生产等内容的技术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七)生产管理:示范基地实行技术服务“五统一”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技术力量,积极推广生态养殖、高效低残毒农药使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杀虫灯、粘虫板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等先进的农业标准生产技术,推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优先使用优良品种,并做好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生产记录,建立生产管理档案,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八)农业投入品管理:建立健全农药、化肥、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食品保鲜剂、添加剂等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制度,建立投入品使用档案,普及安全使用知识,严禁购买和使用国家禁止的违禁投入品,限用投入品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
(九)检测管理:基地生产企业、单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建立农残检测制度,并配备1-2名经过上岗培训的检测人员,对生产产品实行常规农残检测;暂时
没有条件建立速测点的应送到其他检测机构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建立档案并保存2年以上。
(十)标识管理:示范基地要设立统一格式的标志牌,标注基地名称、规模、主导产品、建设单位、建设时间、基地负责人姓名、生产技术人员姓名、采用的标准体系等。
上述条件中基地生产规模、设立标牌和“三品”认证为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其他条件作为综合评定。
四、支持政策
被确认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按照《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合政„2010‟27号)给予奖补。
五、项目申报资料
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奖励属于非验收类,可以随时申报,申报时单位提供申请报告,国家标准委、农业部、省农口部门、省质监局相关批文原件和复印件。
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奖励属于验收类,项目按申报,申报时单位提供申请报告、项目申报书、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三品”认证认定证书等相关资料。
六、项目申报和考评程序
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组织申报。
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由各县(区)农委、畜牧水产局、林业局、财政局按照本操作规程要求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经县(区)初审合格后,于每年的6月20日前将项目申报资料和初审合格表一式三份集中报送市农委。市农委会同市畜牧水产局、林业和园林局、质量监督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根据核查结果择优确定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市财政局进行复核和监督检查。经市级验收合格,拟兑现的项目将通过合肥晚报、合肥农业信息网、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及时兑现奖补资金。
各县(区)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加大工作措施,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不断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实力,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件:农业项目财政标准文本
第三篇:合肥市2008-2009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合肥市2008-2009农业标准化
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标准化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目标
全市2008-2009年计划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60个。争创国家级基地5个、省级基地10个;建设市级基地45个:种植业项目25个,养殖业项目15个,林业项目5个。
二、建设范围
在我市地域范围内,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生产基地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三、建设内容
(一)组织管理
项目实施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部门主导,明确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实施;明确技术负责人,落实技术指导;建立工作制度,规范生产行为,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制定基地标牌,标示基地名称、规模、主导产品,标准等级。
(二)建立标准体系,落实标准覆盖
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完善主导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体系,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并经质监部门发布认可。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三)强化技术培训,培训农民标准化生产
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户或职工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让生产农户学会和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宣传,使生产者转变观念,知道标准化、接受标准化、实施标准化。
(四)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做好生产记录
实行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做到管理处罚有据。农户建档率80%以上。
(五)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监管制度。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的禁用农药(兽药、添加剂),限用农业投入品必须遵守安全间隔期(休药期),提倡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四、建设要求
各项目基地必须集中连片,生产(面积)达到一定的规模,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基地特色明显,主导品种不超过3个,具备较强的标准化技术支撑力量,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畜牧业基地必须符合《畜牧法》规定的条件。
(一)种植业
1、蔬菜(瓜果)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2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带动农民1000户以上;
2、食用菌基地:核心区面积100亩以上,带动农民200户以上;
3、粮油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2000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带动农民8000户以上。
(二)畜牧业
1、大牲畜基地:养殖存栏150头以上,带动农民50户以上;
2、生猪基地:年饲养量5000头以上,带动农民500户以上;
3、肉羊基地: 年饲养量200只以上,带动农民50户以上;
4、家禽基地:年饲养量50万羽以上,带动农民100户以上。
(三)渔业
精养水面达到200亩以上,养殖总水面达到1000亩以上,带动农民100户以上。
(四)林业
1、用材林、生态林基地:5000亩以上,带动农民1000户
以上;
2、苗木基地:核心区200亩以上,总面积1000亩以上,带动农民300户以上;
3、花卉基地:核心区100亩以上或年出圃100万株(盆)以上,带动农民100户以上;
4、经果林基地:核心区200亩以上,带动农民50户以上。
五、支持政策
(一)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1、被确认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资金奖补;
2、被确认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资金奖补。
(二)鼓励建设市级示范基地
根据本实施方案规定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对确认为合肥市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市财政一次性给予2万元的资金奖补。
(三)鼓励农业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的标准制定
项目单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对规程通过质监部门批准发布未获得本条第(一)、(二)项资金奖补的,分别给予以下奖励。
1、对通过部级质监部门发布的规程,每项给予8000元的资金奖补;
2、对通过省级质监部门发布的规程,每项给予5000元的资金奖补;
3、对通过市级质监部门发布的规程,每项给予3000元的资金奖补。
六、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管理
(一)项目申报和实施
各县(区)农委、畜牧水产局、林业局按照本方案建设目标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申报,经市主管部门初审后,于2008年6月20日前将项目书一式三份集中报送市农委(农业局),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审查后批准实施,项目建设任务在2009年底前完成。
(二)项目检查考评
根据本方案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市农委牵头组织市财政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质监局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检查组进行项目考评,检查考评工作在每年的10月底进行。初评合格的项目,将通过合肥晚报、合肥农业信息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确认为合肥市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三)市级标准化体系建设
市农委负责推进市级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联合市质监局公
布、汇编市级农业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等。
(四)奖补资金使用范围
市财政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基地内的农民标准化技术培训宣传、标牌制作、生产过程记录、生产档案建立和标准制定的费用支出。
附:合肥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申报表
第四篇: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2004年,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由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承担了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任务,在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中心把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和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以开发有机特色食品、发展高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示范为主,在广西开发建立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1、专家咨询、培训、宣传等费用开支20万元,其中:(1)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等咨询费8万元;(2)在全区分别举办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需经费6万元;
(3)通过《走进农家》节目、报纸、报刊等宣传有机农业、推广有机栽培技术资料费6万元。
2、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10万元,其中:传真机1台,台机计算机5台,数码相机2台。
3、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40万元;
4、有机水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补助50万元;
5、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80万元。
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费主要用于认证费、改善基地灌溉用水,土壤改良,购置有机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有机生物肥、有机农药试验示范等费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1、组织技术力量开展适用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全年分别在茶叶、蔬菜、水果、瓜类、香料等农业生产上进行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试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顺利完成了《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组织人员完成了《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并印刷成册5000册,已经免费发放给农民共3000册。
2、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项目聘请的首席专家杜相革博士到各示范点检查、技术指导4次;每个示范点指定一名技术干部蹲点督查建设工作;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检查一次;全年开展有机技术培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氛围。本我们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使有机食品为消费者认同,与广西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专题宣传四期;百色电视台作了六期专题宣传;农民日报、广西日报、右江日报共报道8次;出墙报、印发宣传资料1800多;先后有新华网广西频道、广西日报、市场报、广西茶叶等多家媒体报道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4、设备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按时完成了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的购置,并投入使用。
5、认真做好示范点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区有机农业的发展。项目实施以来,以点带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完成了4个示范点的建设实施工作,带动了全区有机特色农业生产包括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香料、油料等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面积发展至30000多亩。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的工作,中心和各项目协作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领导重视。今年的项目任务下达后,各项目协作单位极为重视,纷纷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职能科站集中精力抓,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3、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协作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承担单位、协作单位也积极自筹一部分资金,发动农民自筹一部分。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有机特色农业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有机特色农业种植,我中心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层层抓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培训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发放资料20000多份,技术咨询6000多人次,进行现场指导20次。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有机特色农业栽培技术。
5、加强与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如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都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分别与北京、深圳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协议,保证了产品销路问题。
(二)项目效益显著
1、社会效益。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区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到30000多亩,通过开展《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和试验,及时总结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措施,编辑成《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为今后开展有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贵的技术资源。
2、经济效益。从凌云、西林县有机茶的销售情况看,价格普遍比一般茶叶高出30%以上,而且全区有机农产品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可见,有机农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调整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是推广应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条件,降低农产品农药、化肥的残留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品牌效益。通过应用有机技术进行生产,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深受人们的喜爱,凌云有机白毫茶、西林有机茶、有机香油、容县有机沙田柚等农产品知名度迅速得到广传,产品供不应求。
四、建设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新型农业,技术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有机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对前期收益可能造成一定的减收。
3、种植农户认识还不到位,推广工作进度较慢。
(二)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培训,特别是培训最新的农业理念和农业技术方式。
2、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宣传面,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使农户深刻认识到有机农业生产是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五篇: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作总结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
民增收、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工作总结)
河南聚泰禽业有限公司是鹤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创建于2006年,法人代表为张巧云,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集种鸭饲养、孵化、饲料加工、苗雏销售、屠宰加工、熟制品生产销售等为一体的跨两市三区一县的大型畜牧养殖加工企业。
近年来,公司一班人精诚团结,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以人为本,以带动广大农民致富为己任,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区城化布局、规模化养植、专业化生产,走出一条独具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结构之路,形成了商品鸭综合标准化示范基地,把农业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大大提高了企业整体形象。
一年来在市、区质监局的指导帮助下,公司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目前,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创建农业标准化工作已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很受群众欢迎,现将我公司开展创建农业标准化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既要政府组织又要群众参加,需要有关部门配合;又要各村委的支持,为了保证项目进展顺利,成立了有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以主管镇长刘统军为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梁军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管理区区长为成员的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为了项目进展迅速,聘请农业专家董树贵担任技术顾问,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梁彦生为组长,抽调技术骨干为成员,组织技术工作组,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印发了《大来店镇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把推广农业标准化纳入全镇经济发展规划,按排了专项资金和专用交通工具。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群众
农业标准化工作对群众来讲是一个新事物,对部分机关干部来说一是个陌生概念,专业性又强,取得社会认可,是否最终能转化成经济效益,需要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大来店镇有力的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一是召开由全体机关干部和各村领导参加的专题动员会议,对此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安排、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户,对有关部门签定责任书;二是利用各村广播、板报、庙会、会议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人员进行宣传;三是印发宣传资料,把农业标准化的好处、意义、作用编印成资料,下发5000多份到农户;四是印发科技资料进行宣传,把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制成模式图发到群众手中,使他们一看易懂、一学会用。向群众发放科技资料4000多份;五是制作标牌,宣传扩大影响,使农业标准化在群众中生根开花,使一个陌生的概念变成家喻户晓的话题。
(三)完善体系,狠抓服务,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技术推广是创建示范镇的关键,为了搞好技术推广,大来店镇党委、政府采取积极,组建三个体系,抓好四项服务。
三个体系是:标准化体系、示范推广体系、监测体系。
1、标准体系:收集省市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90多项,发布农业地方技术规范15余项,管理标准工作标准20多项,从选种经过各种生产环节到收获包装都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做有标准、干有尺度,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建立三级推广体系: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结合技术工作组负责对各村及经济组织的技术员进行培训、指导、指导、管理。村技术员负责对科技重点户、科技示范户、种子户的指导培训。科技重点户和科技示范户在起带着作用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特别是带动本村村民小组的农户,形成三级推广体系。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和科技人员进行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搞好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典型辐射作用。
3、建立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农技、工商、种子、植保等部门的作用,与区质监局一道对上市农资、农肥、农药及农产品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依法处理。目前,依据标准对小麦、蔬菜、山药检测150多次。
四项服务是:技术服务、环境服务、生产资料服务、产后销售服务。
1、技术服务:建立农村技术队伍,配备专职农业技术员,全镇现有技术员40名,搞好技术培训。根据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镇政府将请农业专家长年做技术顾问,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农艺师到镇讲课,坚持分类、分作物、分行业进行指示的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不同地质特点、不同种植习惯、不同作物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种植优势和潜力。为了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增强农户致富本领,分用物编印6000多份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还多次购进有关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
2、环境服务:镇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环境的治理力度,严禁工业“三废”乱排乱放,加大对不符合标准要求农资的查处力度;严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和不合格化肥,确保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3、生产资料服务:在区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各村都建立了农资服务网点,确保农户不误农时购到合呼标准价格合理的生产资料。同时有关部门加大对这些网点的监督管理工作。
4、产后销售服务:一抓经纪人,按照农业标准化要求,狠抓经纪人队伍培养。目前活动在镇境内的经纪人300多人,有力推动农产品销售;二抓合作组织,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大力宣传合作组织法。目前,已有手续完备的使用经纪组织10多个,他们都是行业的龙头组织。
(四)建立制度、害羞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使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建立农业标准化长效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会议制度,每月5日前召开一次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措施,狐抓落实。二是建立责任制度,对有关部门及村技术员合作经济组织都要明确责任,实施责任目标和责任追究制。三是监督考核制度,农业服务中心、种子、工商等部门被告农业标准化统一管理、监督、定期通报、半年总结、年终大奖的原则。
二、取得的效果
有力的创建工作为大来店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农业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全镇农业经济不同程度的都得到了发展,以山药为例:已申报了省级山药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已收集技术标准15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0多项,山药种植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后,总产量在1200万公斤以上,总收入1200万以上,比未按标准种植前增长了200多万元。
(二)增强服务城市功能。大来店镇紧紧围绕新市区,属于近郊,推广农业标准化后所生产的蔬菜、农副产品可以很安全的供应市场,以新大地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他生产的各种蔬菜经市农业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多次抽样检验合格率在100%,有力的提高了产品在市场销售能量。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迅速。
由于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以来,在各村出现粮食收购网点10多处,面粉加工厂增多、规模明显扩大,以山药为例:每到山药收获季节,翟村一个村出现8家收购站,为外地、外省前来购货的提供货源,这样大大方便了流通,提高了经济效益。
我们坚信,由于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完善,做好技术培训,加强对经济合作组织的监管力度,农业标准化工作将在大来店镇,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将为大来店镇的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