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
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
【摘要】独生子女的传统教育观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借鉴他人经验尝试进行了几种适合本园实际的混龄活动模式。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了四个层次的指导策略:信任为先,给予支持;观察为主,适时介入;引导为重,惯于抛接;评价为辅,形式多元。在实际运用中,四者有机结合,巧妙应用,促进了混龄活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混龄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06-01
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这是一个公认的教育难题,我们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混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中教师们都意识到环境设计和材料提供是基础,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怎样的指导策略能最大限度促进混龄互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信任为先,给予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中要建立平等、亲密、信任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信赖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案例:我做“小老师”啦
在一次与小班幼儿玩土棋活动中,我让孩子们教弟弟妹妹玩土棋,大多数孩子很快结对了一位小班孩子,说说笑笑地玩在了一起。乐乐和丁丁两位孩子比较内向,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呆在一边不知所措。我走近他们蹲下来笑着说:“看那边也有两个小妹妹还没哥哥姐姐结伴呢,老师相信你们,你们来教他俩?”我边说边拉着他俩来到弟弟妹妹跟前,为他们找了一张空桌子,请他们一一坐下。乐乐和丁丁看看我,又看看旁边结伴的孩子们,还有点迟疑,我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不一会儿他俩开始教起弟弟妹妹来,慢慢的他俩已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孩子们就很乐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递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并体验到了光荣感和成就感。
2.观察为主,适时介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是有效指导的策略之一。
案例:让你也多抛一次
大班的多多通过自由结对找到了小班的兰兰,玩起了百格棋。不一会儿,传来兰兰的哭声,只见多多在用手帮兰兰擦眼泪,我正想走近去问个究竟,只听多多不停地解释着:“刚才我让你抛色子你没听见,所以我才多抛一次的。”见兰兰还哭不停,“别哭了,别哭了,那让你也多抛一次,可以吗?”多多一边说一边瞄了我一眼,兰兰一听真不哭了。于是我向多多伸了个大拇指,多多又开心地与兰兰玩在一起。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些解决小问题的能力,多次的混龄活动中他们也有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感,教师观察在前,给孩子自行解决的时间,适时介入或是无声的暗示,都给了孩子一个积极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3.引导为重,惯于抛接
维果斯基提出个别化促进的最佳时机就在于每一个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积极建构异龄之间的社会性。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就是为混龄幼儿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异龄间的幼儿知识互通。
案例:牙齿的“秘密”
今天,混龄活动中柯竺邀请孙天麟哥哥来到了娃娃家玩,看到了哆啦A梦,柯竺说:“他的牙齿真脏,我要帮他刷刷牙。”于是就拿起牙刷像模像样地给哆啦A梦刷牙,孙天麟看了偷偷地笑起来。于是我凑上去问孙天麟:“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孙天麟忙说:“他的刷牙方法不对,应该先刷上面,再刷下面,最后刷两边。”说完,就直接给柯竺示范起来。”这时我忙转向柯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我知道该怎么刷了。”柯竺立马拿过哥哥手上的牙刷,按照大哥哥的方式刷起来。
不同年龄孩子的知识、经验存在一定差异,介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活动中我始终以“支架”的形式,把大年龄孩子的球抛给小年龄孩子,把小年龄孩子抛给大年龄孩子,这样既锻炼了大年龄孩子,让他们更自信,又启发了小年龄孩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经验。这样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远比教师组织一个“关于刷牙”的集体教学活动或是教师的单方面指导有效。
4.评价为辅,形式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相对比较。”混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评价不同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而且形式也应多元,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同伴间的评价,让幼儿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了解同伴眼中的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
案例:蛋糕DIY
哇!这里的模型蛋糕真漂亮,还可以DIY呢!“那我们一起做好吗?”“恩”妹妹使劲的点点头。“哥哥”开始有模有样地做起来。“妹妹”在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发出赞美声:“哥哥,你的蛋糕好漂亮,像真的一样。”东东听了可开心,“欣欣,我们一起来做吧。”欣欣有点为难了:“我不会。”“没关系,我教你。”一边说一边拿起了工具像个小老师似得教了起来。蛋糕完成了,虽然看上去有点凌乱,但是欣欣可高兴了,她不停地招呼旁边的小朋友“看,这是我做的蛋糕,这是我做的蛋糕。”看着这个温馨的氛围,我忙上前说:“欣欣,你的蛋糕在东东哥哥的帮助下做得真漂亮,老师真想吃了它。东东,你帮助欣欣妹妹完成了蛋糕制作,老师觉得你真像个爱帮助人的大哥哥。”我又转向欣欣说:“欣欣,你喜欢这个哥哥吗?”欣欣一边说一边拉起东东的手说:“喜欢。东东哥哥,你下次还教我,好吗?”东东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活动中我们看到多元形式的评价使小年龄孩子得到了关爱,挑战了自己,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获得了自信;大年龄孩子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获得了肯定,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混龄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在观念上正确认识,行动上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有目的地观察,并进行多元化的引导与评价,更好地优化指导策略, 才能有效挖掘混龄活动的教育价值,促使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在混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3]混龄教育的学习与指导策略http://
[4]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
[5]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http://
第二篇:浅谈混龄幼儿美工活动指导策略
浅谈混龄幼儿美工活动指导策略 仁和区幼儿园 张永琼
摘要:美工活动深受幼儿喜欢,可以有效的发展幼儿创造力、注意力、表现力,在使用工具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有满满的自信,作品完成后充满了成就感。学前教育就是要激发孩子的潜能,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混龄幼儿的美工活动有一系列不同于班级美工活动的问题:幼儿不是来自一个班,年龄有较大差距,能力有较大差距,怎样具体实施;需要大量收集材料,幼儿园的孩子小,记不住老师的要求,面对不同班级的孩子怎么做;在美工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孩子要退缩的时候,怎样激发幼儿的积极性;美工活动使用平时不太常见的工具,有安全隐患,怎样有效克服;和这一组混龄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
关键字:混龄 幼儿 美工活动 指导策略
幼儿园准备开展市级教研观摩研讨活动---幼小衔接,在做一年级教师访谈的时候,仁和区东风小学语文教师杨老师提到一个观点,让我茅塞顿开。她说,现在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上了一年级学习跟不上,写作业速度慢,就非常希望提前让孩子学习小学内容,书写拼音汉字,美其名曰让孩子锻炼手部的小肌肉群,殊不知,这样的锻炼让孩子反感,厌学,得不偿失!如果真的想让孩子锻炼小肌肉的话,可以用美工活动来代替,还可以兼顾到创造力,注意力,表现力,耐力,最重要的是孩子非常感兴趣。
幼儿园是去年10月份才成立的,是一所新建幼儿园,在环境创设等多方面刚刚起步,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就需要大量的装饰物品布置环境,而孩子参与的的美工作品无疑是最佳选择。《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想到在下午的小组活动中,专门成立一个美工活动组,组织孩子完成一些美工作品,以此来完善我园环境布置中的不足。由于开设这个小组较晚,我到班级选孩子的时候才发现,孩子都已经参加了各个小组的活动。和各个小组老师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最终,有20个左右的孩子进入了美工活动组。看着眼前这群有着3岁年龄差距的孩子,诸多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大班的孩子能做的,小班的孩子是不是无从下手?小班孩子喜欢的,大班的孩子会不会毫无兴趣?该组织什么样的美工活动?投放哪些材料?给孩子们的活动难度如何把握?能否做出满意的作品进行环境创设?安全问题是幼儿园的重中之重,怎样有效克服安全隐患?带着这些疑问和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满腔热情,开始了我们的美工活动。
一、团队合作,有目标,有计划。
作为美工活动,需要使用到一些平时孩子不太常用的工具:小刀、剪刀、小钉子、铁丝、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透明胶、白乳胶等一些用具,这些 东西有的具有危险性,有的需要收拾整理,所以,一个人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请到一位非常负责任的年轻教师,和我合作,组成了2个人的美工活动小组教师团队。
接着,我们认真分析了20来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美工活动的兴趣,认识各种工具和材料,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剪、折、撕、贴等多种技能,掌握正确使用粘贴工具、材料的方法;能在操作探索中充分感知不同的手工材料的特点及简单构造,并进行制作;培养安静、整齐、有序、安全、相互合作等良好的美工活动习惯;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喜欢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创新精神;通过自制与作品展示,体会成功的快乐。
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目标呢?于是,就制定出了循序渐进的计划方案:胶泥创作造型;剪贴画,锻炼使用剪刀、胶水,双面胶;装饰瓶子造型(颜料涂、剪纸贴、胶泥粘);一般的剪刀剪纸过渡到需要画好图形的镂空花剪纸,难度逐渐增大;立体的果壳装饰画;最后到使用细铁丝、小钉子的立体造型。有了这个逐渐推进的方案,再从易到难的细化安排到每一个周、每一个活动。至此,美工活动就有了一个逐渐推进的脉络清晰的支架,这对美工活动的开有序展以及材料的收集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做好家长工作,得到家长支持,收集材料,精心准备。
(一)这些孩子来自于各个班级,我平时和他们的家长没有多少接触。因此,首先要把这些家长集中起来,成立家长委员会,QQ群,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家长们看到我们组织孩子做这样的活动,都是交口称赞,非常支持。这样一来,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了,近段时间要完成什么系列的作品,需要收集什么样的材料,及时告诉家长,材料的问题迎刃而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做好美工活动,收集材料当然是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针对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以及混龄班孩子们年龄差异大的特点,我决定从孩子熟悉的身边材料入手,让孩子们在自己熟识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唾手可得的材料,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只有让幼儿直接参与收集,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于是,我鼓励幼儿和家长通过不同途径来收集废旧材料,让孩子成为废旧材料收集的主角。活动中需要的材料:纸盒、纸筒、玻璃瓶、蛋壳、树叶、玻璃瓶、葫芦、玉米芯、塑料瓶、花生壳、瓜子壳、树叶等,如果靠老师来收集,有一定困难,无法完成,可是把这个任务分到每个家庭中,一切就易如反掌,能够快速而且有质量的完成。
材料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临时收集,这样往往造成计划得不到落实,而且你正需要的时候小朋友家里没有,甚至有的材料有季节性,过了季节就收集不到,要等下一年了。因此,我们在美工活动室门口设立一个“材料收集箱”,和孩子们一起定期地对箱内的材料给予整理、归类、收藏,以便需要时可以随时提供。当然,也要对家长收集的材料给予信息回馈,对家长的配合表示感谢,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拍照 记录,看到自己提供的物品大大丰富了手工活动内容,这样家长就会更加积极协助收集材料,而且参与的人多了,视角更开阔,有时候我们想不到的家长想到了,会带来更多的惊喜,材料品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我们做豆贴画的时候总是想到各种豆子:豌豆、红豆、黑豆、绿豆、大米等,这些材料都是需要资金购买的,都是粮食,可以吃的,其中就有小朋友天真的质疑,“老师,用这些豆子来粘画,好浪费!”而且,做好的粘贴画还容易出虫,不利于长期保存。老师近段时间樱桃大量上市,每个家庭基本上都会买来吃,有一个家长就把樱桃核清洗干净保存下来,带到幼儿园交给我们,就解决了花钱、浪费、不易保存的难题,而且做出的粘贴画效果非常好。可见,家长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为幼儿手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教师精心组织,幼儿相互合作,大胆创新,成果显著。(一)创设单独的开放式美工活动室,给幼儿创作的空间。
设置单独的开放式活动室,在四周分门别类放置各种活动材料,如颜料、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透明胶、白乳胶、纸盒、剪刀、双面胶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挥洒创作。提供给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能及时制作、大胆创造作品。
(二)提供幼儿熟悉的主题,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老师只需要给出主题,适当启发,孩子们就会齐心协力的围绕主题去想象。比如说,我要求孩子们完成一个《农家小院》组合,首先我就问孩子们,你看到农家小院里面有什么?因为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家是农村的,他们就有充足的情景体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真的让我惊讶:有房子,房子上有门和窗户,窗户上有窗花;有葡萄架,葡萄架上结了好多葡萄;周围有竹篱笆、竹篱笆上有葫芦和牵牛花;有树,树上有果子;院子里有小鸡小鸭;搬运猪草用的独轮车;有池塘,池塘里有鱼、虾„„.当这样美的农家小院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面,他们充满了创作欲望。
(三)不同年龄幼儿间合作互动,培养智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美工作品充满创意
美工活动组孩子们的年龄差距较大,在3岁左右,这曾经是我担心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取得了完全没有想到的效果。
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为给孩子们设置多高的难度而担忧和纠结,然后才想出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而想到的主题手工活动,这里面有难度大的,也有简单的。例如,《农家小院》这个主题美工活动中独轮车、葡萄架、房子、篱笆、小鱼等难度就大,需要整体轮廓、剪裁、插接;而葫芦、葡萄、水果、用果壳进行房屋装饰难度就小,直接用胶泥捏、用果壳粘就完成了。
因此,我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按照难度分别把任务分到每个组,协调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我惊喜的看到每个幼儿都能在宽松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较少具有竞争性,幼儿不必和别人比较,可以依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大胆的、充满自信地创作,更具有创造性,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幼儿全身心地投入美工创作、属于自己的非常享受的过程中,孩子认真,教师轻松,一切都很和谐自然。当幼儿之间意见不同时,年长幼儿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经验,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技能技巧,效果是老师用语言传递给孩子无法达到的。一名幼儿既可以是老师的学生,又可以是其他孩子的哥哥姐姐、小老师,还可以是同龄人的伙伴,这些角色既让幼儿体验到年幼孩子对年长孩子的尊重、敬畏、钦佩,又让幼儿体验到年长孩子对年幼孩子的关心、爱护等,这些情感体验给美工组幼儿带来了平时在班级同龄孩子中完全没有过的情感体验。大孩子的积极、努力、能干、谦让、耐心为小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小孩子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技能技巧、交往能力、动手能力都在悄悄的递增、发展。
在每一次制作过程中,幼儿既用心用脑感受、用眼观看、动手操作,又不断地探索、自创和总结,这个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流露出愉悦的、放松的情绪。这样良好的循环状态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工作品的完成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每次活动都有增加和完善,饱含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和超强的想象力。
每次孩子们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我会拍摄照片通过QQ群及时反馈给家长。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快乐、享受、专注的表情,家长们更加支持工作,配合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肯定和赞许让孩子们自信心大增,对每次的手工活动充满了期待。
四、美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视,抓住细节,培养习惯。
美工制作活动,需要使用很多各种各样的美工工具:小刀、剪刀、小钉子、铁丝、各种豆子、果壳、鸡蛋壳、玻璃瓶、白乳胶等一些用具,这些东西平时孩子不太常用,有的具有危险性,有的颗粒小容易被孩子塞进鼻孔耳朵里。在第一次美工活动中,朱浩小朋友(中班)就因为剪刀使用不当剪到自己的手指,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提醒了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经过和孩子们共同商讨制定出了规则,在每次活动前都要给孩子们讲一遍。如:不能把手工活动室的所有物品带出教室;使用前根据实际情况检查玻璃瓶等操作物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有隐患的东西立即停止使用;在制作过程中不乱窜,打闹嬉笑;不把任何手工材料放进嘴巴、鼻子、耳朵里;教会孩子正确使用剪到、小刀、小钉子的方法,借剪刀给同学的时候,剪刀尖不能对着同学,而应该朝下,不能拿这些工具玩耍嬉戏,更不能拿剪刀、裁纸刀指向别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这些规则是孩子们和老师共同商讨制定,因此,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遵守,有效的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
第三篇:混龄活动计划
混龄活动计划
混龄活动计划1
要求
1、熟悉游戏环境,能够大胆的参与活动,游戏中有简单的角色语言和行为。
2、大班幼儿带好中班幼儿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初步学会协商、轮流、合作、友好地游戏。
材料提供
创设娃娃家、娃娃餐厅、小医院、美发店、佳佳超市以及小仓库等区域。
流程与重点
一、游戏前的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向幼儿介绍游戏环境、游戏中玩具的放置、游戏场地的划分
二、幼儿自主开展游戏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2.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语言,了解幼儿的角色水平
3.教师扮演角色,随机指导,引导幼儿有角色语言和行为
三、集体讲评
对中大班混龄活动中,行为表现的好的幼儿进行片段回忆。
生成与调整在首次的混龄游戏中,孩子们显然对材料的好奇度要远远超过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在介绍游戏区域的时候,他们这边摸摸、看看,显得很有兴趣。在我让他们自主选择要去的区域活动中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挤到医院和小餐厅去了。小超市无人问津。随着活动的慢慢进行,人流也开始慢慢的分布到其他区域去了。在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餐厅里还是有那么多的厨师,于是我就扮成食客去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并对他们说,服务员,我要点菜!有小姑娘就意识到,于是就跑过来招待我,接着就有其他的人也从厨师变成了招待,餐厅里就显得有条理了。整个活动中,虽然弟弟妹妹跟在了哥哥姐姐后面,但是真正的交流很少。
在活动结束讲评的时候,我对他们理发店的活动情况给大家进行了回顾,对他们表现好的地方进行了表扬。并对这次活动中餐厅里厨师太多的情况请大家思考了下,下次我们该怎么样,让大家一起想办法。
混龄活动计划2
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体育活动方案,开展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活动,从而来发展幼儿的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都是以同年龄、同一个班级而开展锻炼的。活动中伙伴单一,形式呆板,活动范围狭小,造成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大范围互动不够,幼儿对活动兴趣持续不久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到了锻炼的效果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进行有效地改革,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经过探索与研究,我认为开展幼儿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不适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
幼儿混龄体育活动就是把3—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大带小、小促大”的活动方式让彼此在相互交流、互助、示范、模仿、学习等形式中自主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在混龄体育活动中通过异龄幼儿间的互动构成一个互助学习与协同游戏的活动方式。这种体育活动方式不但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更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形成积极健康的个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不断的尝试中,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混龄体育活动同时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有锻炼、提高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各项要求;
二是混龄体育活动更好的挖掘、发挥了幼儿间的优势互补潜能,在身体发展的同时,自然地、愉快地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是它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混龄体育活动使教师面临着多元目标的挑战,迫使教师提高环境创设的能力,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机智提出更高要求等;
四是它适应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期望。
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混龄集体,所以培养幼儿在这样的集体中的定位、努力方向及人际交往,势在必行。那么怎样来开展混龄户外体育活动呢?在本学期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活动计划。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环境。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兴趣既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最好老师,兴趣的诱发和培养主要源于良好的活动环境的创设,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积极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活动空间。
1、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环境和氛围,能使幼儿放松的参与活动,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主性,我们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满足幼儿自主性的需要,支持孩子、理解孩子,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自主、独立的快乐,萌发自主、主动的意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体育活动需要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但不能太强调技能,而应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活动中去玩、去尝试,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器材,对投放的区域器材要有计划、有目的,不断的吸引孩子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尝试大带小双人跳羊角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幼儿协调性、学习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小班孩子刚尝试玩跳羊角球时,我们不断地鼓励他们:“别害怕”“你能行”“好棒”帮助他们克服活动中的畏惧心理,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扩大幼儿间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为了让每位幼儿都有按自己需要和愿望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活动的空间和范围,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使幼儿在与不同年龄的伙伴的交往中相互学习并吸收同伴的经验。让大班的孩子与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游戏时,其责任感和榜样作用增强了,谦让和友好的.行为增强了。这种大带小,小学大的开放的游戏形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的技能,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同龄的幼儿玩时有时会互不相让,有冲撞现象,而在混龄活动中,大班幼儿会自发的帮助弟弟妹妹,弟弟妹妹摔倒了,哥哥姐姐会主动上前扶起;奔跑中看见弟弟妹妹马上会放慢速度;弟弟妹妹想玩的玩具,大班幼儿会主动的让弟弟妹妹先拿;有危险动作时又会主动保护弟弟妹妹。他们还会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双人一前一后一起跳羊角球;合作抛接。
二、开展混龄户外区域化体育活动模式。
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作为挖掘幼儿各种潜能开发的载体形式,对幼儿实施体能锻炼,实施发展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我国对混龄教育活动的研究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运动课程》的理念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多元的活动模式,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在“三浴”户外活动中采用全园开放式混龄区域体育活动,同时根据36岁幼儿混龄两个年龄段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水平,因地制宜地创设
了跳跃区、平衡区、走跑区、投掷区、球类区、综合区。在这些区域中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由选择,彼此联系,产生交互作用的活动。在间断性分时段中,让相应的教师担任某一区域的活动,并准备丰富多彩的材料,混龄幼儿则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自主选择选择区域参加锻炼。为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持久,我们还采取轮换的方式,保证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它区域的活动,以促使幼儿基本动作获得全面发展。在混龄区域体育活动中我强调让幼儿享有四个自由即自由选择内容、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法。所谓自由选择内容: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内容进行游戏所谓自由选择场地:自由选择场地是指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场地。比如,选择跳圈、滑滑梯、走平衡木等。所谓自由选择玩法是让幼儿在混龄运动中根据自己的游戏内容自主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变换各种玩法。如:玩球可以让大龄幼儿带着小的幼儿共同把一个皮球玩出好多的玩法,拍球、夹着皮球跳、两人传球或相互抛球等等。在这种混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由结伴,共同游戏,让小班的孩子本来胆小的,通过和哥哥姐姐玩了之后,渐渐胆子大了起来,学会和熟悉了许多游戏的内容,大班孩子也在活动中增添了一份责任意识,这种同伴间因共同生活而产生情感传递,大大提高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三、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开展混龄区域活动时,教师的评价也很重要。因为混龄运动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在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的是最多观察、最少指导、最大帮助;同时,发挥各班教师的教育合力至关重要。在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于幼儿的危险动作要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你真棒!”“你们真是好姐姐(哥哥)”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通过老师的讲评,让幼儿懂得在一个人的能力不能做到的情况下可以寻找他人的合作,对多动脑筋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幼儿加以鼓励和表扬。
合作是一种素质,合作会成就一种合力,合作更能使人生取得共赢。幼儿的合作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重要的素质内涵之一。合作是幼儿未来的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是将来的人们必须具有的而且是不可缺乏的素质。此次开展“大带小”混龄游戏活动不仅受到了幼儿的喜欢,可让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交往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也让独生子女在活动中扩大了同伴的群体,年龄小的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从年长的孩子那里得到帮助和启迪;年龄大的孩子能感受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在游戏中,孩子们相互学到了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等优良品质,并且也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四篇:混龄活动教案
混龄活动教案:快乐串串串
活动目标:
1、小班:感受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主动、乐意与人交往的情感,愿意参加活动。
2、大班:感受作为哥哥姐姐一起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会主动找弟弟妹妹交朋友。体验交好朋友的乐趣,培养幼儿主动关爱同伴的情感。
3、中班:感受当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参与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能主动找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交朋友。
4、通过大带小水果快乐串活动,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
2、切好的水果(如苹果、香蕉、西瓜、菠萝、小番茄等)、小竹签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相互介绍、聊一聊
教师带各班孩子到操场集合,引导大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做朋友,中班孩子主动找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做朋友,相互介绍,认一认、聊一聊。鼓励小班幼儿大方地与哥哥姐姐交谈。
二、尝一尝
1、品尝切好的水果:请哥哥姐姐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两个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去品尝好吃的水果。
2、自由交流:相互讲讲自己最爱吃哪样水果?味道怎么样?
三、串一串
1、出示小棒签并交代串水果的要求:
一手拿棒签,一手将自己想吃的水果慢慢地串在棒签上,象个“糖葫芦”一样,成了“快乐水果串”了。
哥哥姐姐串给弟弟妹妹吃:弟弟妹妹喜欢吃什么,哥哥姐姐就串什么。使幼儿懂得与小年龄同伴一起玩时,要谦让,有礼。
好朋友(哥哥姐姐与弟弟妹妹)一起串:先给弟弟妹妹串一串,尝一尝;再以同样的排序方法为自己串一串,尝一尝。
四、结束活动
快乐水果串串串,串一串给爸爸和妈妈吃,要求哥哥姐姐帮助有困难的弟弟妹妹。
活动后反思:
本次混龄活动,我们通过大带小串喜欢吃的各色水果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感受一起动手、亲自制作、品尝水果的快乐情绪。
在活动中,中、大班的幼儿都能够带着弟弟妹妹去制作快乐水果串,他们在玩伴关系中认识自己和他人,也一下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变得能干了,从孩子们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自信。孩子们尝到了交往合作的成功,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快乐后,进一步激发了交往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在活动中,活泼开朗的孩子一般都能较快的找到好朋友,我们也发现有些孩子在一起彼此间的交流很少。活动开展后,有很多幼儿来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和弟弟妹妹在一起活动啊?”孩子变得越来越愿意交往合作了。
第五篇:混龄班的管理策略
混龄班的管理策略
如何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混龄班呢?下面提出如下建议: 1.对混龄班的教材要求 作为一名混龄班的教师,不能象以往那样地带领儿童,教师备课时应设计好深浅不同的作业题,使各年龄组幼儿均有言可发,各有所得。这样做,可激发各年龄组幼儿的学习兴趣,比较适应幼儿好奇、好动、模仿性强、自制力差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也可以避免混合班教学大班化的现象:即教师教学只面向大班组幼儿,使中班组似旁听生,小班组幼儿枯坐无兴趣,便吵闹,影响课堂纪律,也影响大班组幼儿的学习效果,实验证明,运用同教材异要求教学,有利于面向混合班全体幼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教材异要求教学,在农村幼儿混合班中贯彻落实,它符合陈鹤琴先生主张的分组教学法原则。如教学5的概念和加减运算为例:
“5的概念和加减运算”教学5课时,分为5的形成、5的组成、5的分解、加减运算、综合练习(游戏式)五部分。
2.对混龄班教学要求
大班组学习5的组成或分解,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中班组认识5的形成、序数、正确认识5以内实物的数量;小班组认识5的数,点数5的实物,取出相等的物体等等。能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又能针对全体的共同特点进行教育;还要能够运用各种方法使班级儿童异龄互动,共同促进,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混龄教育中更多地要采取开放式的、个别化的教育,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要充分地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也可以在生活、学习、游戏、劳动等方面安排混合年龄活动。如“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一起到户外散步并教他们认识事物;“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打扫卫生;鼓励家长带孩子进行互访等,使每个幼儿身心同步成长。
3.以大带小,培养好生活中的各项常规
在班级中,大孩子是老师的小帮手,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充分发挥大孩子的作用,开展“一帮一”活动,让大孩子协助、监督和管理。例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大孩子做好。然后,请大孩子为小孩子做榜样,再帮助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餐后,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漱的习惯,我们请大班孩子检查孩子是否漱口了,提醒没有漱口的孩子及时漱口,并让孩子弯下腰轻轻放杯子。孩子的一些不习惯在打孩子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孩子的秩序和规范性也就是这样在不断的积累中自然形成的,小的孩子如欢欢、佳佳小朋友不会穿脱衣服,他们找哥哥姐姐帮忙的时候会用老师教的话去说:嘉译姐姐,请你帮助我好吗?嘉译会说,好的,没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与别人的交往,也建立了的爱心。大孩子经常提醒帮助易做错事的弟弟妹妹,这样他们从中体验到: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
同伴间的影响力(平行学习)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孩子教孩子,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
4.学会谦让,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我园的孩子年龄差异很大,最大的快7岁了,最小的还不到四岁,这正是培养他们具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有利条件。我根据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挑选了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平时我还注意及时表扬大孩子谦让小孩子的好人好事,使他们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友爱,大的应该让着小的。如:有一次3岁的欢欢要夺5岁佳伟的糖吃,佳伟没给她,欢欢就抓破佳伟的手,回家后,妈妈见到佳伟手的伤,问明情况后,着急地说:“你怎么不抓欢欢?”佳伟说:“我不能打欢欢,老师说我比欢欢大,大的应该让着小的。”妈妈听了孩子的话,很受感动。
我还通过“让座”“送爷爷过桥”等游戏,对孩子进行讲礼貌、助人为乐的教育。而且注意日常生活中引导他们积极为别人做好事。
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来看,混合教育都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混龄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混龄班孩子的好处
“混”出手足情
现在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来说,没有兄弟姐妹,几乎不能理解手足情是什么。混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生活学习中磨合出了手足之情。
“混”出交往力 混龄教育,提供了一个孩子们交往的平台,不同年龄的孩子组成的班级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老师经常会比较关注小孩子的生活,并教育大孩子要照顾他们,面对比自己小的孩子,大孩子也更愿意和他们分享玩具、食物,更愿意在有冲突的时候谦让他们。而较小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这些能力。
“混”出自信心
在混龄的环境中,孩子有了比较,懂得了自我评价,也能发现自身的优点。在一些活动中较小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孩子的帮助,从而可顺利完成任务,令其信心大增;而大孩子也在帮助小孩子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能力。
“混”出高情商
混龄教育给孩子带来与不同年龄层次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小孩子而言,大孩子的正确行为规范为他们做出了榜样。而对大孩子而言,由于面对小孩子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个性缺点。所以混龄教育有利于孩子情商发展。
“混”出好口才
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混龄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词汇量较多的孩子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这种以大带小的方式,直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混龄班在争议中前行
《上海教育》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前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打破幼儿年龄界限,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等做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是,它在课程衔接、师资队伍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瓶颈却使其在幼儿园的推广举步维艰。
近日,上海部分试点幼儿园的混龄班实践受到各方关注,为了能上混龄班,不少家长甚至提前半年以上预约。其实,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早在12年前就开始在上海进行试点,但由于始终处在争议中,因此试行的幼儿园并不多。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前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打破幼儿的年龄界限,培养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的“兄弟姐妹”情感等做法,已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所了解,但是它在课程衔接、师资队伍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遭遇的困境和瓶颈却使其在幼儿园的推广举步维艰。虽然,部分媒体和家长对混龄教育的推广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但专家却指出,由于国情、社情、学生数、课程设置等存在的差异,“混龄教育”这种在欧洲许多国家已普遍实行的教育模式,并不能简单照搬到我们的课堂。如何使混龄教育“本土化”,发挥其优势和长处,为今天的上海学前教育所用呢?就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家庭式学习,体验三类孩子的角色
闵行区民办依霖幼儿园目前有19个班级,其中有3个班级正在试验混龄班,一个30人左右的幼儿班上小、中、大班年龄的孩子各占三分之一。
在混龄班里,年龄小的儿童可以与年龄大的儿童在一起游戏与生活,他们有机会向大年龄儿童学习,增加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样,年龄大的儿童也可以帮助年龄小的儿童,与他们一起活动而获得快乐的体验。
三岁的欣欣是个胖胖的小女孩,刚入依霖幼儿园时,看到生人就哭,一句话也不说。在一天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参与率都比较低,不愿与其他同伴交往。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鼓励欣欣来参加混龄角色游戏。比她大两岁的雯雯像姐姐一样带着欣欣参加游戏,欣欣很快融入了其中。
和欣欣类似,在依霖幼儿园的混龄班中,老师们没有像平常一样组织孩子在一起开展游戏,而是将全园的百余名孩子按大中小三个年龄组,编组成一个个“小家庭”。由大班的孩子带着小班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学知识。在混龄班里,孩子们就像这样被分成许多三人小组,每组都由“老大”“老二”“老三”组成。同伴之间就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的幼儿就像兄弟姐妹般地一起生活着。
朱莉老师在依霖幼儿园已有四年多带混龄班的经验。她告诉记者,其实混龄班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简单、机械地把大小孩子放在一起上课,他们会根据班里孩子的具体情况来调整上课方式。像这种混龄活动,能让年长的孩子享受到当哥哥、当姐姐的乐趣,而让年幼的孩子能感受到做弟弟、做妹妹所获得的照顾和帮助。
据依霖幼儿园园长徐刚介绍,其实,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根据学校这几年实施混龄教育的经验,她发现混龄教育的最大好处是孩子在班内的角色是动态化的,在园三四年,可以让孩子把老大、老
二、老三的角色都扮演一遍。混龄的角色转换使幼儿既有向上的依靠,又有向下的责任,同时还有同龄间的公正。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华爱华认为,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绝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导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混龄班恰恰能弥补独生子女天生的家庭缺失,让他们体会到3~6岁之间各个年龄段的想法,也让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学会了谦让、耐心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在混龄班中,大点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大哥哥大姐姐的责任感,比较小的孩子语言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会非常快,混龄班等于为他们创造了一个“高级的模拟环境”。
依霖幼儿园教师朱香则在实践中体会,混龄班的幼儿,不会像其他幼儿园的新生班,刚开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哭声一片。年龄大的孩子,会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带领他们做游戏,遵守班级的常规,学习速度远远比老师专门的教授更加有效。
“混龄教育在中国以往传统的教育体系下,老师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幼儿进行学习,主要靠说教和强化记忆的方式,并要求幼儿只能学习老师认为有用的东西,孩子间的能力和知识都差不多,难以开发每一个幼儿的内在潜能。在同龄班中,发展比较慢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总是处于落后的位置,从而产生自卑感,一些优秀的孩子就会比较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而在混龄班中,这两类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需求,能力差一点的孩子能够从和更小一点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中得到乐趣,而优秀的孩子能够在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在爱华看来,混龄班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不同年龄孩子之间发生的认知冲突引起的示范和模仿,远比老师的设计来得自然和贴切。年长的孩子虽然不会有目的、有意识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但却会经常纠正年幼孩子的行为。由于他们帮助了别人,又得到老师的赞扬,年长的孩子会更加乐于帮助他人。同样,年幼的孩子喜欢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从而得到年长孩子的帮助,减少竞争压力,增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不经意间,“教与学”就这样在异龄之间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推广举步维艰,需要条件较高
幼儿混龄教育模式确实给上海学前教育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为什么推广起来却如此难呢?童的梦艺术幼儿园园长何敬红指出,主要原因在于一个班的孩子较多,师资力量难以跟上。而混龄班的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又都较为复杂,作为一名混龄班的老师,她必须学会掌握各年龄幼儿的特点,善于观察,及时跟进,创设不同的教育环境,更多地采取开放式、个别化的教育,让儿童能够自由地交往,充分地学习。同时,在混龄教育过程中,除了老师教儿童之外,混龄班的老师还要充分运用“儿童教儿童”的方法,如同龄之间幼儿相互促进、混龄之间幼儿相互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幼儿的身心都能往最近发展区发展。
依霖幼儿园老师朱香刚接手混龄班教学时,甚至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恐惧。在此之前朱香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章,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混龄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她发现混龄教育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在组织集体交流和讨论时,老师的提问既要考虑如何挑战大年龄幼儿的思维,又要顾及到混龄幼儿之间合适的距离。在户外运动时,老师要通过刻意安排各种运动器材,既产生能有利于同龄合作的游戏效果,还要兼顾到混龄幼儿之间小步递进的平行模仿。
“而幼儿混龄编班后,本身对师资数量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也是全市幼儿园无法全面推行混龄班的因素之一。”在依霖幼儿园园长徐刚看来,带混龄班的老师,在教学上要具有能把握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教学技能,他们除了有自身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同时掌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方法。同时,因为混龄班两位老师带班有分工,承担的教学要求也是有主次之分的。此外,有的教育活动在同龄班中只需要一节课的时间,而在混龄班中,却需要几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组织得不好,还会造成部分幼儿无所事事。同时,老师还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如,有时要按年龄或能力分组进行教学,有时则是同一内容需要提出不同要求。最后,幼儿教师还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如此操作,难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师难以胜任。
此外,不少幼儿老师也指出,混龄教育还容易造成大年龄幼儿争强好胜的表现,从而影响小年龄儿童的发展,使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受到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现象是,混龄班老师又常常对小年龄儿童比较重视,对大年龄儿童要求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年龄儿童的发展。混龄教育带给我国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界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因地因校制宜,发挥混龄教育优势
在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幼儿园普遍实行着混龄教育,但这些国家幼儿学生数较少,国情社情、课程设置也与我国不同,简单模仿、照搬显然不行。如何发挥混龄教育的优势和长处,为今天的上海学前教育所用? 有着多年混龄教育经验的童的梦艺术幼儿园园长何敬红建议使用不完全混龄的办法。即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按照年龄分班,幼儿运动实施以同龄为主,混龄为辅的原则,而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则实行混龄。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采用混龄、分组、个别等多种组织形式,兼顾年龄造成的能力差异,有效安排不同大小的幼儿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日常活动中,大孩子常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布置任务、分配角色。老大是告诉小孩子、老二是尝试着学习、老三则是跟随着学习。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让大年龄幼儿去帮助小年龄幼儿。在合作中,孩子们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通过交流合作,使幼儿达成共识,促使每个孩子在异龄互动中获得跳跃性发展,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黄娟娟则建议,混龄班的开设要依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进行。“在当前全市适龄幼儿多,‘入园难’的情况下,幼儿园应以平行编班为主”,她解释说,截止到2011年1月,上海市共有幼儿园1252所,实施混龄编班的幼儿园不超过20所。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教材都是同龄编排的,并且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在基础课程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比例分配上,是80%:20%,也就是幼儿园要将80%的时间用在执行二期课改的基础课程上。此外,由于混龄班无论是在课程教材、环境创设还是师资条件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所以推广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或者由于幼儿园设点布局不够合理而导致生源不足时,混龄编班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混编在一起,既可解决幼儿园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组织方式的生活学习环境,这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责任心培养都有很好的帮助,因此,这种混龄教育的模式,对目前无兄弟姐妹的幼儿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
除了推广困难之外,为配合混龄教育,混龄班的开设还需要环境的创设。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幼儿园的班级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有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像兄弟姐妹般地生活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学习。既然每个孩子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也就有自己生活的空间和喜好。
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依霖幼儿园就将原来一个大的活动室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域。孩子们除了有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场所以外,还有进餐的地方,如有小厨房(便于自己洗涤餐具),有休息(午睡)的地方和大龄儿童作业学习的场所。这样的设置体现了自由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依霖还布置了集体活动区域、小组活动区域和个人工作地毯这三个不同的活动区域。区域内的材料提供体现了强弱的不同层次,并按一定顺序由简单到复杂摆放。
在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上,童的梦幼儿园提供了适合做操、进行运动的大型人工草坪和各种组合式运动器具,同时也创设了富有野趣的户外运动活动环境,如小山坡、沙池、小树林、小河等。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一些有野趣的运动和游戏活动,幼儿可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
混龄教室里的玩具也是丰富多彩的。多种类的玩具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是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前提。模拟实物玩具能够直接引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记忆与联想,诱发他们在游戏中对生活的模仿,对混龄集体中的小年龄幼儿特别适宜。棋类、牌类等玩具,需要幼儿熟悉游戏规则才能玩起来,适宜于混龄集体中的大年龄幼儿。积木、珠子、游戏棒等玩具,无论什么年龄的幼儿都可以用来做游戏。
“现在,毕竟在全市只有少数几家幼儿园在进行试点实施混龄班,对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当前很难进行评价。对于运用混龄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问题,应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联合更多的幼儿园共同进行研究,在验证其有效性后,再进行推广。”黄娟娟说。
混龄班教师角色研究
北京市航天幼儿园 吴文静
混龄班的教师具有多重角色:观察者、协助者、引导者„„及时给与幼儿灵活多样的援助,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引发其以角色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是混龄教育的关键。但由于每位教师的背景、性格不同,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呈现出多元的教师角色,而且每位教师的角色在自觉地调整中,不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师角色在动态地发展。
一、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混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既要分析每个年龄段幼儿的关注点、兴趣点,又要分析活动内容中哪些知识点是适合大孩子的,哪些则是小孩子乐于接受的;能促进大龄幼儿哪些能力的发展,同时锻炼小龄幼儿的哪些能力。混龄班级的教师教师们对混龄教育的认识及对自身角色的把握经历了艰难摸索的过程。
(一)无角色意识状态
刚开始接手混龄班时,大家都一头雾水,不得要领,没有经验的教师们未能树立角色意识。一些老师缺乏有效指导技能,不能掌控全局,出现顾大不顾小的情况。刘老师:在我的组织中,我觉的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孩子,所以我一般都注重中大以上的孩子,小孩子就忽略了。
在真实的教育的场景中,教师随时面临孩子对教师教育技能和教育机智的考验。吴老师:带操的时候,我一不留神就做错了一个动作。其他孩子都没发现,但阳阳(6岁半)马上就喊了起来:“老师,你做错了,刚才你做的那个动作应该是这样的!”边说还边比划着。我冲他笑了笑。一会我又做错了一个动作,小家伙又喊道:“老师,你怎么又做错了!”做完操以后,他认真地我说:“老师,你这样可不行啊!怎么老做错,我看我得把你留下来练习两遍了,两遍不行就练习四遍,要练习到你懂了才行!”
随着活动的深入发展,老教师开始游刃有余了,但一些刚接手的新教师仍面临缺乏必要的教育技能技巧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不能有效吸引孩子的兴趣,缺乏组织孩子的技巧。刘老师:他们很吵,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觉得过得像打仗一样。其次,表现在不能在大孩子中树立威信,出现大孩子的“欺生”现象。向老师:真气人,岩岩说不要我管,让我别到混龄班级来。张老师:我做的“响炮”不够响,孩子说,唉!新来的就是不行!另外,在活动的设计上,目标层次未按年龄区分。向老师:这次活动只有两个大孩子在参与,其他的孩子也不知道听懂了没有,大小孩子的目标还是没有很好地分出来。
经过现场老教师的点评以及例会上大家的讨论,集体的检验和分享,帮助新教师成长。吕老师:我觉得对于新老师来说,把孩子的注意力能吸引过来就可以了,先不要有太高的预期,也不要压力太大。给的教案范围比较大,抓住一点就可以了。先让孩子听你的。郭老师:要体现出活动的整个过程,要非常明白;要考虑到年龄大小分组上,大小孩子没有具体提出达到的水平,这个挺难的,要说明细节,大的做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小的做什么,达到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真真切切的东西,不是套进去的、孩子参与不了的。
由于年龄层次不同,教育的需求也不同,混龄教育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幼儿,捕捉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同一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不同需求,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并能具备反思的自觉性,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但理念落实于行动需要长期实践和时间,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照顾到全体,也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设计适合各年龄层次需求的活动。
(二)实践出真知,教师角色意识的觉醒,提高幼儿注意水平通过案例分析和日常观察,了解到幼儿参与活动的注意力水平受几个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组织水平、活动的吸引力、幼儿有无直接参与的机会、活动目标设置是否得当、活动时间的长短和组织形式等。
首先,教师组织活动的技能技巧、分组的方式、教具的使用、语言提示和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会直接影响幼儿注意力水平的高低。一个新教师缺乏经验,往往会出现语调过于平缓和单调,幼儿又不是同一年龄段的,因此很难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刘老师:主题活动进行到一半孩子们就不听了,我的语调没有变化,活动不够丰富,抓不住孩子注意力。
其次,在混龄的状态下,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准备的活动是否适宜各年龄段孩子的需要,活动是否具有吸引力决定了孩子的注意力维持水平。吴老师:我让孩子们蹲下,闭上眼睛,安静几分钟,想一想谁是最漂亮的人,让孩子意识到安静的重要性。“好了,和你旁边的好朋友拥抱一下”,小点的孩子们做得很好,大一点的孩子有更强的性别意识不好意思和身边的异性伙伴拥抱,老师立即做了示范。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所有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伙伴,体会到相互的友爱之情。这个活动吸引了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第三,当教师很难保证幼儿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机会时,幼儿的注意力维持水平容易降低。活动的目标的落实就得体现在对孩子的要求上,注意让不同年龄、能力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如在主题活动“粉笔画”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自己的鞋印很感兴趣,于是开展了画鞋印的生成性活动。教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对小龄幼儿要求他能够自己沿着自己的鞋帮画出鞋印就行了,因为他们握笔技能还不是很熟练,他们对鞋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外形花样的变化。而对画画技能较高的大龄幼儿则有可能对认识鞋子不同的名称、质地和功能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大孩子自己创作鞋印,能说出每种鞋印是什么鞋、用什么材料做的、什么时候穿等,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将生活经验与想象结合起来,锻炼孩子的创造力。
第四,不同年龄幼儿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都不一样,活动时间过长,年龄小的孩子受不了,所以活动的组织形式相应发生变化。
刚开始,为了促进幼儿之间相互熟悉、交朋友,生活活动、主题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等都实行全部混龄,帮助小龄幼儿顺利度过“生态变迁期”,多采取大小幼儿结对子的方式;一段时间后,孩子相互熟悉了,新孩子也调皮起来,大孩子混在小孩子中间不好好学。这时教师意识到大龄幼儿“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大孩子多学点东西,毕竟他们面临升学的压力。于是在日常活动中增加了一个环节,即主题活动后将大小幼儿分两组,延长大组幼儿的活动时间,额外“开小灶”。但随后情况又有了新变化:小年龄幼儿越来越多、孩子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这一分组形式进行了调整:运用大小组幼儿“轮换学习”的方式展开教育,即户外活动之后,大组幼儿先进行教学活动,小组幼儿留在户外游戏;大组学完之后出来,小组幼儿再进去。教师每天都必须设计两份教案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需要。
(三)促进大小互动,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
主题活动的组织从原来的没有目的地将孩子混成一片,发展为“以混龄为主,适时进行分龄活动”的形式。教师作为引导者,开始有意识地把小孩子的求助引向大孩子,促进大小互动。张:读书时,我让孩子自己看书,我让每一个孩子看一本书,看完以后孩子不去桌子上拿而是孩子之间互相换。孩子喜欢换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怎么和其他的小朋友协商。孩子开始找老师换书,我让孩子练习自己交换。后来孩子看完就不找老师了。混龄班级是自然状态下的混龄,充分发挥这种同伴教育的优势,通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激发幼儿之间的同伴互助,主动地帮助和寻求帮助。
(四)投放材料,因人而异,教师作为把关者 混龄活动需要丰富的活动材料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金老师:我们的孩子是混龄的,老师心里应该明白,给不同的孩子可以投放不同的材料,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在提供给幼儿活动材料的同时,玩具满足所有年龄层的需要。
(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策略,教师角色的深化 1.“小组长”策略:激发幼儿的责任心
采取分组教学,通常的做法是让年龄稍大的孩子与年龄小的孩子编为一组,实行小组长制,并制定了小组长行为规范。一般指定年龄稍大的幼儿担当小组长,该幼儿主要负责领导作用,帮助小龄幼儿,即承担小组长的责任。
在分组中,教师强调小组长的职责,激发幼儿的责任心。小组长能够主动组织年龄较小的幼儿排队,分发材料,能够在老师的提醒之下帮助别的幼儿,责任感相对增强。
2.教师给予灵活多样的援助
教师首先要当好观察者、协助者、引导者,及时给与幼儿灵活多样的援助,这是混龄教育的关键。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引发其以角色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给予交往技能技巧上的援助。如:幼儿意见不统一、发生冲突时,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和讨论,学习谦让。再次教师之间相互配合,在分组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分组指导。
混龄幼儿的教育比较复杂,因此教育形式不得不多样化。在生活环节上,多以混龄的方式进行;但在主题活动上,除了混龄的方式进行外,也有根据不同的能力、爱好进行自由地组合。一些孩子是同乡,把他们分在一组有利于消除陌生感。还有以兴趣相同为一组,或以年龄相同为一组,或以能力差异不大为一组,分组策略的运用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相匹配而灵活掌握。
另外,在人多拥挤的情况下,以就近原则、先来后到原则来分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进行个别教育。由于每天的分组不一样,他们的同伴不固定,老师也更需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3.未雨绸缪策略
有经验的教师老师运用未雨绸缪策略,能把混龄因素综合利用,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很好。孩子一来就轻声请孩子找好朋友,为后面的结对子奠定基础。有的老师在随机点评的时候比较好,例如大带小随时就会过去看情况,关注大小间的互动。但也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如让大小结对子,但是到后面可能大孩子忘记自己的任务了。还有的老师在幼儿的交往技能技巧上给予援助。如:幼儿意见不统一、发生冲突时,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和讨论,学习谦让。
为了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幼儿有兴趣参与活动,教师通常会采取各种措施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加以制止。具体策略包括分配任务、单独谈话、树立榜样、提出期望、起立或调换到醒目的位置、直接制止、隔离干扰、点名提示、请大孩子管理等。
二、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混龄教育较之于分龄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发挥幼儿年龄差的优势,促进大小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在类似于家庭的环境中以儿童的方式来教育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是渗透式,体现在老师与孩子交往的每一个眼神、动作、提醒中,教师很少就某个常规反复练习,或为纠正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反复说教。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是混龄教育的契机,也是发挥混龄优势的机会,选择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幼儿一定的机会为老师和其他幼儿服务。
首先,促进相互认识,教师作为介绍者。在过渡环节开展的一系列小游戏,如:“猜猜我是谁”、“这是谁的声音”、“找朋友”、“吃毛桃”等,为孩子作介绍,促进大小孩子通过游戏学习交往和沟通。教师只要留心就能抓住细微的教育机会。
其次,营造兄弟姐妹般的集体氛围,教师作为推动者。幼儿处在混龄集体中,幼儿之间不但有同龄互动,也有不同年龄的互动,幼儿更容易获得一种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这样的环境虽不能给幼儿以血缘关系上的兄弟姐妹相处,但可以给他们创造兄弟姐妹般自由交往的空间。幼儿学会了礼让、互相帮助,社会性得到发展。
再次,注重生活中的常规教育,教师作为发现者。教师巧妙引导大小幼儿相互观察学习,随时发现教育契机,注重生活中的常规教育,积累了实用的经验。教师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如:小龄幼儿不能很好的取放材料,请大孩子帮助取放和收拾等。生活中的常规教育应该更多一些家庭的氛围,贯穿一点家庭的意识在里面。吴:户外游戏结束回来后,阳阳(6岁半)又跑出去了。我赶紧拦住他让他回座位,没想到阳阳特别认真地对我说:“老师,飞飞(2岁半)跑出去了,我得去把他找回来。”我就让他出去了。一会,阳阳果然带着飞飞回来了,还主动帮着飞飞找位子坐下来,像哥哥一样照顾他。
总之,混龄的环境虽不能给幼儿以血缘关系上的兄弟姐妹相处,但可以给他们创造兄弟姐妹般自由交往的空间,幼儿的年龄差异成为一项宝贵的教育资源。随着混龄教育的开展,教师角色也在起着相应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受到极大的挑战,在不断自我调整中教师们也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作者:吴文静,女,汉族;工作单位:北京航天幼儿园;职称:小学一级;学位: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幼儿混龄教育。
混龄班主题区域活动的实施方略
作者:韦琴芳
在混龄班区域活动组织中,我们立足于主题,以综合性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互动、探究、体验为主要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在与环境、材料、家庭的相互作用中,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混龄班主题区域活动的。
一、多角度定位目标
根据埃利斯的幼儿交往理论及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理论,我们提出了整体目标和层次目标,由此派生出主题共性目标、各水平层次目标和各区域活动目标。
1.主题共性目标。混龄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虽然有差异,但也有许多共性的发展目标,如: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情感的发展等。因此,我们立足于体验(亲身经历、主动感知)、探究(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物体经验和逻辑经验)、交往(表达、交流、思考、反思)这三个维度,针对不同主题制定出各自的共性目标。
2.各水平层次目标。年龄目标具有局限性,同龄的个体差异使年龄目标的达成情况在不同年龄中形成了交叉(大龄中发展慢的和小龄中发展快的趋于接近)。我们不再依据年龄制定目标,而是根据个体的实际水平,立足于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细化个体水平层次的目标。
3.各区域活动目标。主要从幼儿的情绪、交往、合作、评价、整理、规则意识六个方面着手。
二、多元化呈现内容
混龄班区域活动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的基础上,创设能鼓励不同个体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首先,从主题本身来分析,任何一个主题内容总有一定的学科倾向,如“超市”主题社会、数学倾向比较重,“土壤妈妈”主题科学倾向比较浓。在开展这一类的主题区域活动时,不能仅仅涉及主题内容,还需要音乐、语言等非主题的内容来填充。
其次,从主题产生、确立过程来看,任何一个主题也只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存在着少部分幼儿对其他主题或内容产生兴趣的现象。因此,我们实行一个主题与多个主题的有效整合,并细化了活动区中活动的层次性探索内容。如“小区是我家”主题区域中为大班的幼儿增添了幼小衔接区,又如“文房四宝”主题区域活动与“标志”、“昆虫”主题区域活动并行;再如在“肯德基”创意生日派对区域中,能力强的幼儿设计、策划生日派对方案,能力弱的幼儿布置派对环境,能力较弱些的幼儿则从事具体的贺卡、礼品的制作。当然,他们的探索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有机互动的。
三、超市型投放材料
借鉴生活中超市“品种丰富、自我服务和挑选方便”的特点,我们与混龄班上的孩子和家长一起,用鞋盒、鞋架等废旧材料搭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区域材料超市,按性质、质地、种类等对里面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分类,供幼儿自由选择,并依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干预。
其一,关注兴趣和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紧扣教育目标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一物多玩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
其二.关注水平差异,提供层次性的材料。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我们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行性强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确保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选到切合自己的材料。
其三,关注发展需要,不断深入或调整。这里包括同一材料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也包括随时抽取或添加材料。如:在“房子”主题区域材料超市中有三类材料:一类是废旧材料.如纸箱、牙膏盒、报纸、稻草等;一类是常用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双面胶、直尺、画笔、颜料、彩艺纸等;还有一类是半成品材料,如蜡光纸做的各式窗子、房子的平面转化图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合作对象等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而教师则是超市的管理员,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控。
四、灵活化组织活动
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个体活动、同龄互助,以及小跨度混龄互动(如小中班混龄、中大班混龄或能力悬殊不大的混龄)和大跨度混龄互动(即大班和小班的混龄或能力悬殊较大的混龄)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需要较多认知参与的区域中,同龄或小跨度混龄能更好地对话与沟通,形成有效的认知挑战;而在某些以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区域中,大跨度混龄活动能更好地带动年幼者或后进者动作技能的发展。
为此,我们针对不同的区域,对幼儿的自主选择采取了一定的干预。如在“小区是我家”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重点设计了进区表,对进区的人数、年龄段或水平层次提出了隐性干预——红色代表小班幼儿,黄色代表中班幼儿,绿色代表大班幼儿。“休闲广场”倾向于设计、建构、制作标志类,进区表以绿色为主,黄色辅助;“我们的家”是娃娃家的角色扮演类,进区表红、黄居多,绿色较少;“户外锻炼区”中红色、绿色一一对应,提示幼儿“大带小”;“活动中心”是自娱自乐的天地,所以颜色多样,这表示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特殊需要,进行个体活动或自由结伴活动。
五、综合性评价幼儿
幼儿和教师构成了活动的双主体,因此评价时,我们一方面引导幼儿以活动区为单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交流和分享共同体验,引发探索共同问题。另一方面召开集体研讨评价会,在幼儿集体互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围绕目标,根据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幼儿和不同区域的特点展开有侧重点的评价。比如评选出区域单项奖——安静星、创意星、配合星;对跟踪观察记录的一对大跨度混龄幼儿互动过程的再现分析;展示有进步的弱势群体的活动成果等。这样的多维度、多层次、多方法的评价体系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感。最后,教师要善于抓住区域活动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引发幼儿展开讨论和评价.为“大带小、小促大”再次提供平台,也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目标和内容的定位,以及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