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淮安市张码小学附属幼儿园郝凤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标性。对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常常因其它活动组织拖拉而使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发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这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
(2)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户外体育活动以整齐划一的集体运动形式为主,对于晨间活动等其它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不够关注和重视,组织活动时内容单一,想到的活动场地往往就是操场或大型玩具。因此活动时很多班级都挤在一起,幼儿的活动空间小,跑步、投掷、游戏等等都受到场地小的影响,必然达不到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的体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3)活动材料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材料认识不够,一方面活动材料不够充分,一般只有以沙包,皮球为主,有时也为了取放方便只拿几样就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对器具的选择也出现 “喜新厌旧”的现象:新的器具抢着玩,旧的器具无人问, 同时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体育器材成了“库存物品”。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导的度,或让幼儿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过多干扰孩子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从而影响孩子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优化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1)同伴互助、逐层分解,让目标“活”起来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标性规划应科学系统将学期、月、周计划逐层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体育目标和关键经验为蓝本,逐层分解学期体育发展长线目标和各年段发展目标。
(2)同伴互助,突出重点
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发挥同伴互助作用,组建了中心骨干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分解落实好户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户外体育活动目标审议制度》、《户外体育活动评价表》、《户外晨间锻炼(户外游戏)评价标准》、《户外运动性区域评价标准》等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观摩,关注运动的关键目标是否达成,大家对此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对策,再次实践。当碰到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便邀请园外专家来提升、答疑,使我们的理论、实践等在观念上有更新的提升与发展。
(3)逐层分解,明确目标
科学分解学期、主题关键目标。积极借助幼儿园外部力量,邀请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园蹲点调研,和我们一起讨论、实践,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综合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各年段的关键目标细化分解,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目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具体化和适当分解,保证了户外活动总目标的落实。
合理搭配周、月目标。为了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户外活动,我们开展目标审议。目标预设:以主题为单位,在一个主题开始时,有骨干教师根据学期起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早操、运动性区域、户外游戏中。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通过目标审议,户外活动的目标性及时效性更强了。
2.合理安排、有机结合,让内容“活”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新形式。
(1)合理安排,规范内容
环境暗示,音乐统领。针对活动时内容单一,班级一窝蜂集中玩的情况,研讨各年段户外活动安排表、合理安排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样玩等问题;并把安排表张贴在各处活动的场地进行环境暗示,也便于大家互相监督。同时为了确保每天户外活动开展的时间,我们在上、下午两个户外活动时段用30分钟的校园音乐提示,分别录制了热身音乐、运动音乐、小憩音乐、运动音乐、放松音乐,既创设了运动氛围,又能有效促使教师每天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好户外活动内容。
(2)班本园本,持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幼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班本运动形式外,还每周尝试开展2-3次打破班级界线的园本户外混龄运动。全园一起开展活动,带班教师分散在场地各区域,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一下子又变活了,大家对找朋友做游戏的运动乐此不疲。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展”、“爷爷奶奶座谈会”,收集大量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丢手绢、跳皮筋、跳房子、斗鸡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则配上童谣音乐改编成民间游戏特色早操,如“拉大锯”、“打荞麦”、“马兰花儿开”等早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我们开展了皮筋玩法研训:活动前分发皮筋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们尝试探索各种皮筋的玩法和跳法,然后大家交流研讨,整理出适合各年段的户外活动有效玩法、跳法,和“马兰花儿开”民间游戏特色早操。
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近几年,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为此,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设置了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类区、车类区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挑战的。在设置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增添,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深入挖掘、注重差异,让材料“活”起来
(1)深入挖掘,材料制作求合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也曾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我们设立废旧材料收集站,向家长收集生活中的各类废旧材料,如可乐瓶、衣架、轮胎、布条、纸板、报纸等。发动教职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并在幼儿园门厅面向家长、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引领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制作。自制的各种小器械,大大弥补了幼儿户外活动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如彩筐娃娃、水乡童年等系列自制运动性器械,它们节约、实用、有趣、灵活,有多种教育功能,特别适合幼儿游戏、玩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注重差异,材料选择讲适宜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提高。
不同的材料,同一个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年龄幼儿的“山洞”、米箩、毛毛虫钻洞、板凳等,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钻爬的木梯、竹梯、网梯等。
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是轻重差异,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大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是难度差异,如在“过森林”的游戏中,提供3条不同难度的道路,一条是“平平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梯子)。
4.及时更新,材料管理成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务实开展,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运动材料的管理制度,如一学期一次定时制作制、材料验收分类制、材料保管使用制、材料报废更新制等,及时对破旧的材料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我们把这些自制器械归类摆放,记录在册,有专人管理,并公布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内,使教师能够按需选择,保障孩子们户外运动的需求。
(1)互动引领、有的放矢,让指导“活”起来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的帮助,为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引导。
5.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幼儿自主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我们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
第二篇: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淮安市张码小学附属幼儿园郝凤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组织随意,缺乏目标性。对户外体育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常常因其它活动组织拖拉而使户外活动时间得不到保证;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观望者”的角色,不清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发展孩子什么能力心里不清楚,这种“放羊式”的户外活动大大降低了活动质量。
(2)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户外体育活动以整齐划一的集体运动形式为主,对于晨间活动等其它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不够关注和重视,组织活动时内容单一,想到的活动场地往往就是操场或大型玩具。因此活动时很多班级都挤在一起,幼儿的活动空间小,跑步、投掷、游戏等等都受到场地小的影响,必然达不到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的体能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3)活动材料不够丰富,缺乏多样性。教师对户外体育活动材料认识不够,一方面活动材料不够充分,一般只有以沙包,皮球为主,有时也为了取放方便只拿几样就去活动,不能满足幼儿体育锻炼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师与幼儿对器具的选择也出现 “喜新厌旧”的现象:新的器具抢着玩,旧的器具无人问, 同时材料制作、更新、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形成,大量的体育器材成了“库存物品”。
(4)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许多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指导的度,或让幼儿完全放任自由地玩,或就是过多干扰孩子活动,指导策略简单,缺乏有效性,从而影响孩子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优化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1)同伴互助、逐层分解,让目标“活”起来
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内容之一,它的目标性规划应科学系统将学期、月、周计划逐层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体育目标和关键经验为蓝本,逐层分解学期体育发展长线目标和各年段发展目标。
(2)同伴互助,突出重点
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发挥同伴互助作用,组建了中心骨干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分解落实好户外体育活动发展目标。先后制定了《户外体育活动目标审议制度》、《户外体育活动评价表》、《户外晨间锻炼(户外游戏)评价标准》、《户外运动性区域评价标准》等制度。并定期组织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观摩,关注运动的关键目标是否达成,大家对此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对策,再次实践。当碰到集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便邀请园外专家来提升、答疑,使我们的理论、实践等在观念上有更新的提升与发展。
(3)逐层分解,明确目标
科学分解学期、主题关键目标。积极借助幼儿园外部力量,邀请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园蹲点调研,和我们一起讨论、实践,将总目标按走、跑、跳、投掷、钻、爬、平衡、综合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各年段的关键目标细化分解,为教师制定学期户外活动目标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参考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具体化和适当分解,保证了户外活动总目标的落实。
合理搭配周、月目标。为了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充分挖掘户外活动,我们开展目标审议。目标预设:以主题为单位,在一个主题开始时,有骨干教师根据学期起关键目标,结合当前主题内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落实在集体体育中,而小目标则落实在早操、运动性区域、户外游戏中。当一个主题结束时,全体教师分年段对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作集体研讨,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及反思材料,并将修改意见充实到目标中,使预设目标更趋成熟。通过目标审议,户外活动的目标性及时效性更强了。
2.合理安排、有机结合,让内容“活”起来
内容是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选择往往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根据目标科学安排每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创新优化新形式。
(1)合理安排,规范内容
环境暗示,音乐统领。针对活动时内容单一,班级一窝蜂集中玩的情况,研讨各年段户外活动安排表、合理安排每天户外活动玩什么、怎样玩等问题;并把安排表张贴在各处活动的场地进行环境暗示,也便于大家互相监督。同时为了确保每天户外活动开展的时间,我们在上、下午两个户外活动时段用30分钟的校园音乐提示,分别录制了热身音乐、运动音乐、小憩音乐、运动音乐、放松音乐,既创设了运动氛围,又能有效促使教师每天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好户外活动内容。
(2)班本园本,持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机械重复的连续动作幼儿容易产生疲劳,如果突然打破原有的形式,局部加入变化,能更好地激发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时,我们除了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的班本运动形式外,还每周尝试开展2-3次打破班级界线的园本户外混龄运动。全园一起开展活动,带班教师分散在场地各区域,负责所在区域内幼儿的安全和活动指导,这样的变化使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内容一下子又变活了,大家对找朋友做游戏的运动乐此不疲。
(3)有机结合,丰富内容
与民间游戏相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民间资源,丰富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素材。组织开展“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游戏展”、“爷爷奶奶座谈会”,收集大量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丢手绢、跳皮筋、跳房子、斗鸡等。为了丰富户外活动,我们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拓展和创新,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将各种玩法落实到平时的户外活动中,有的则配上童谣音乐改编成民间游戏特色早操,如“拉大锯”、“打荞麦”、“马兰花儿开”等早操,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我们开展了皮筋玩法研训:活动前分发皮筋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们尝试探索各种皮筋的玩法和跳法,然后大家交流研讨,整理出适合各年段的户外活动有效玩法、跳法,和“马兰花儿开”民间游戏特色早操。
与区域活动相结合。近几年,出现了游戏的新形式——区域活动。为此,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划分,开展运动性区域活动。设置了钻爬区、跑跳区、平衡区、攀爬区、投掷区、球类区、车类区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挑战的。在设置时,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较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也有练习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各区域活动内容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进行适当的调整增添,以不断适应幼儿活动与发展的需要。深入挖掘、注重差异,让材料“活”起来
(1)深入挖掘,材料制作求合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条也曾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教具、玩具。”我们设立废旧材料收集站,向家长收集生活中的各类废旧材料,如可乐瓶、衣架、轮胎、布条、纸板、报纸等。发动教职工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户外活动器械,并在幼儿园门厅面向家长、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发出倡议,引领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制作。自制的各种小器械,大大弥补了幼儿户外活动材料的不足,满足了幼儿户外自由游戏的需要。如彩筐娃娃、水乡童年等系列自制运动性器械,它们节约、实用、有趣、灵活,有多种教育功能,特别适合幼儿游戏、玩耍,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运动器材资源库。
(2)注重差异,材料选择讲适宜
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同时也要考虑到幼儿年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个事实。因此在材料选择时要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使幼儿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提高。
不同的材料,同一个目标。如“钻爬”,提供的材料有适合小年龄幼儿的“山洞”、米箩、毛毛虫钻洞、板凳等,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钻爬的木梯、竹梯、网梯等。
同一种材料,不同的差异。有的是轻重差异,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异,如轮胎有大卡车轮胎、轿车轮胎、自行车轮胎;有的是难度差异,如在“过森林”的游戏中,提供3条不同难度的道路,一条是“平平路”(平衡木),一条是“圈圈路”(轮胎),一条是“摇摇路”(梯子)。
4.及时更新,材料管理成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户外体育活动的务实开展,需要对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保证充足的数量和规定的质量。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运动材料的管理制度,如一学期一次定时制作制、材料验收分类制、材料保管使用制、材料报废更新制等,及时对破旧的材料进行维修和更换。同时我们把这些自制器械归类摆放,记录在册,有专人管理,并公布在幼儿园网上资源库内,使教师能够按需选择,保障孩子们户外运动的需求。
(1)互动引领、有的放矢,让指导“活”起来
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是需要老师的帮助,为此,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又要关注幼儿运动的情况,适时引导。
5.材料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主要体现在体育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我们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儿钻爬。一开始没有任何暗示标记,孩子们在钻爬的时候往往会偏失方向,后来,教师在“坦克”上进行了加工,划上了两条标记线以及两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时,两只手要摁在线上不会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幼儿自主挑战策略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激发幼儿内在驱动力,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提高其挑战能力。如我们在大班幼儿的投掷活动中,尝试让幼儿记录自己每一次的成绩,激发其挑战别人的内在动力,鼓励他一次又一次进行活动。
下面内容为赠送的工作总结范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工作总结怎么写:医院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医学教,育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向各位局领导以及全体教职工进行述职,请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我校一年来,秉承“质量是生命,师德是灵魂,公平是民心,安全是保障”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突破口,以“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为学校发展目标,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大打翻身仗,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实现了“质”的飞越。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们基本完成了《XX年目标管理责任状》中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两基、师训、标准化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建设、艺体卫、财务管理、捐资助学、组织工作、信访监督、工会及团队、行风建设、安全、政务等xx项工作任务。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亮点
1、确定和生成了“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的学校发展
目标。让教育接“地气”,创建“新”学校,是指教育必须遵循规律,脚踏实地,摒弃功利思想,拆掉空中楼阁,不折腾。努力让学校教育贴着“地面”,接受地中之气。更多的关注学校教育与师生愿望、诉求、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使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润土壤,根植于新中国教育的优秀经验,根植于中国的国情,根植于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全体师生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快乐成长、幸福成长、茁壮成长,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校。
2、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中,全校上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目前,已经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并被评为市级先进,推荐省级先进。我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近期到来的省教育督导室的复检。在九月二十一日是的检查验收中,验收组的袁主任用感动、惊奇来形容他的心情,给予我校有内涵、有特色、有发展的高度评价,当场决定推荐我校为省级先进学校。
3、德育工作我们重点抓住“诵弟子规 孝行天下”德育主题
教育活动,开展“孝道”教育,传递“正能量”。“一周一行”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一大特色。学生为父母长辈洗脚洗头、端茶倒水,做家务等,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感恩,并带动父母及全社会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学校收到家长反馈信息四百余件。我们编写了《诵弟子规 做小孝星》校本教材,已经投入使用。学校自编了“孝亲操”,得到市督导室领导的首肯。(述职报告)我们把感恩教育延伸到了校外,全校师生长期照顾无儿无女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卢爷卢、卢奶奶,定期看望,送去生活用品,全体男教师为其捆玉米秸秆等,老人给学校送来了锦旗。主题读书活动成果显著,我校吴彥川同学被选为我县唯一一名优秀学生进京领奖。学校设立朵朵爱心基金,全体师生每年募捐一次,用于救助校内外的弱势群体。
4、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构建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改活动,一年来,举行了上下学期各两个月的教改展示课活动,天天展示,天天评课,使我们的教改取得了可喜欢的成果。曹红军的快乐课堂、王玉荣的自信课堂、周杰的高效课堂、宋永亮的激情课堂已经形成了鲜明教学风格。教学管理上,我们强化“规范”这一主旨,越是常规的工作,我们越是强制规范。学校实行查课制度,一年来,仅我参与的查课就进行了五次。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
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之初探
【摘要】独生子女的传统教育观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借鉴他人经验尝试进行了几种适合本园实际的混龄活动模式。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策略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了四个层次的指导策略:信任为先,给予支持;观察为主,适时介入;引导为重,惯于抛接;评价为辅,形式多元。在实际运用中,四者有机结合,巧妙应用,促进了混龄活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混龄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06-01
独生子女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这是一个公认的教育难题,我们也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混龄活动来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中教师们都意识到环境设计和材料提供是基础,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怎样的指导策略能最大限度促进混龄互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信任为先,给予支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中要建立平等、亲密、信任的良好关系,创造一种开放、温暖、和谐、宽松、信赖的活动氛围,使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
案例:我做“小老师”啦
在一次与小班幼儿玩土棋活动中,我让孩子们教弟弟妹妹玩土棋,大多数孩子很快结对了一位小班孩子,说说笑笑地玩在了一起。乐乐和丁丁两位孩子比较内向,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呆在一边不知所措。我走近他们蹲下来笑着说:“看那边也有两个小妹妹还没哥哥姐姐结伴呢,老师相信你们,你们来教他俩?”我边说边拉着他俩来到弟弟妹妹跟前,为他们找了一张空桌子,请他们一一坐下。乐乐和丁丁看看我,又看看旁边结伴的孩子们,还有点迟疑,我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不一会儿他俩开始教起弟弟妹妹来,慢慢的他俩已表现出信心十足的样子,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
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孩子们就很乐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递给年幼的弟弟妹妹,并体验到了光荣感和成就感。
2.观察为主,适时介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是有效指导的策略之一。
案例:让你也多抛一次
大班的多多通过自由结对找到了小班的兰兰,玩起了百格棋。不一会儿,传来兰兰的哭声,只见多多在用手帮兰兰擦眼泪,我正想走近去问个究竟,只听多多不停地解释着:“刚才我让你抛色子你没听见,所以我才多抛一次的。”见兰兰还哭不停,“别哭了,别哭了,那让你也多抛一次,可以吗?”多多一边说一边瞄了我一眼,兰兰一听真不哭了。于是我向多多伸了个大拇指,多多又开心地与兰兰玩在一起。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些解决小问题的能力,多次的混龄活动中他们也有做哥哥姐姐的责任感,教师观察在前,给孩子自行解决的时间,适时介入或是无声的暗示,都给了孩子一个积极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了提升。
3.引导为重,惯于抛接
维果斯基提出个别化促进的最佳时机就在于每一个幼儿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内。不经意间的“教和学”,使异龄之间在相互挑战,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积极建构异龄之间的社会性。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就是为混龄幼儿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异龄间的幼儿知识互通。
案例:牙齿的“秘密”
今天,混龄活动中柯竺邀请孙天麟哥哥来到了娃娃家玩,看到了哆啦A梦,柯竺说:“他的牙齿真脏,我要帮他刷刷牙。”于是就拿起牙刷像模像样地给哆啦A梦刷牙,孙天麟看了偷偷地笑起来。于是我凑上去问孙天麟:“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孙天麟忙说:“他的刷牙方法不对,应该先刷上面,再刷下面,最后刷两边。”说完,就直接给柯竺示范起来。”这时我忙转向柯竺:“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我知道该怎么刷了。”柯竺立马拿过哥哥手上的牙刷,按照大哥哥的方式刷起来。
不同年龄孩子的知识、经验存在一定差异,介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活动中我始终以“支架”的形式,把大年龄孩子的球抛给小年龄孩子,把小年龄孩子抛给大年龄孩子,这样既锻炼了大年龄孩子,让他们更自信,又启发了小年龄孩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经验。这样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远比教师组织一个“关于刷牙”的集体教学活动或是教师的单方面指导有效。
4.评价为辅,形式多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相对比较。”混龄活动中,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评价不同的幼儿,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而且形式也应多元,除了教师的评价,还要注重同伴间的评价,让幼儿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了解同伴眼中的自己,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
案例:蛋糕DIY
哇!这里的模型蛋糕真漂亮,还可以DIY呢!“那我们一起做好吗?”“恩”妹妹使劲的点点头。“哥哥”开始有模有样地做起来。“妹妹”在一边看一边不停地发出赞美声:“哥哥,你的蛋糕好漂亮,像真的一样。”东东听了可开心,“欣欣,我们一起来做吧。”欣欣有点为难了:“我不会。”“没关系,我教你。”一边说一边拿起了工具像个小老师似得教了起来。蛋糕完成了,虽然看上去有点凌乱,但是欣欣可高兴了,她不停地招呼旁边的小朋友“看,这是我做的蛋糕,这是我做的蛋糕。”看着这个温馨的氛围,我忙上前说:“欣欣,你的蛋糕在东东哥哥的帮助下做得真漂亮,老师真想吃了它。东东,你帮助欣欣妹妹完成了蛋糕制作,老师觉得你真像个爱帮助人的大哥哥。”我又转向欣欣说:“欣欣,你喜欢这个哥哥吗?”欣欣一边说一边拉起东东的手说:“喜欢。东东哥哥,你下次还教我,好吗?”东东爽快地答应了。
这一活动中我们看到多元形式的评价使小年龄孩子得到了关爱,挑战了自己,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获得了自信;大年龄孩子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中获得了肯定,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混龄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只有在观念上正确认识,行动上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有目的地观察,并进行多元化的引导与评价,更好地优化指导策略, 才能有效挖掘混龄活动的教育价值,促使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在混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3]混龄教育的学习与指导策略http://
[4]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存在问题及对策http://
[5]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http://
第四篇: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绘画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石榴班(大班张月华
幼儿绘画活动, 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活动, 幼儿绘画的过程是幼 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本文以幼儿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幼儿 绘画的定义和意义, 描述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教师对幼儿绘画活 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是指 3— 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 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幼儿绘画不仅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还具有强烈的情感性, 既直 观又形象, 是最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说来, 孩子的绘画往往 早期就有显露,表现为对颜色的敏感,喜欢涂抹,能分辨线条曲直、方圆以及物 体大小。幼儿的视觉感受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强,观察事物比较全面细致、准确,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喜欢写字、画画。幼儿是绘画教育的对象,是绘画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绘画教育,在整个 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意义。
1、绘画教育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据研究表明:人脑的左半部是抽象思维, 右半部处理总体形象信息。而目前部分 家长和教师重视的文字、数字这些教育内容, 则使幼儿左脑负担过重, 右脑锻炼 不足。这种现象有损于幼儿正常的和谐发展。绘画教育就是用有趣、新奇的刺激, 启发和诱导幼儿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结构, 主要通过想象和形象思维, 促进右脑 的发育。
绘画教育还要求幼儿手脑并用, 如在绘画活动过程中, 通过手的操作, 锻炼幼儿 的小肌肉群, 使手指和手腕协调配合, 促进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增强幼儿的 动作灵活性和准确性,如画“金鱼”,幼儿先画圆形的头,再画半圆形的身体、最后画上三角形的尾巴, 画的时候必须紧靠在一起, 最后画上嘴和眼睛, 再涂上
颜色, 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一条美丽的金鱼。经常这样锻炼幼儿, 可以促进幼儿 大胆构思,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
2、绘画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学画画要比学说话快的多, 在绘画中表达的心态和对事 物的感受,要比语言还要丰富。绘画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右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系统的形象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 以绘画为手段, 以游戏活动 为主要形式,与各学科有机配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勇于独创、具有 丰富感情和审美情趣及良好个性品质。
3、绘画教育能够让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
幼儿对美的追求, 不仅反映在对自然的评价上, 也表现在对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 热爱上, 那些美的形象景色, 无不引起他们的奇思遐想。正如郭沫若所描绘的那 样:“幼儿看见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翻飞,使他心中发出一种快乐的情趣, 他便连声叫到:啊,蝴蝶呀,蝴蝶呀,好看的蝴蝶呀!这是情趣的直写,这是幼 儿的诗, 但等他稍长大了, 他便模仿着画只蝴蝶或者还要添些花草上去”。这段 话十分概括地描述了幼儿对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袒露, 正是由于有了美的感受, 幼 儿才能把表现美的情趣的琴弦拨动起来。
4、绘画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一个人哇哇落地之时, 犹如一张白纸, 涂成什 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所以,家长、老师的责任重大。教育是个很大的范畴,绘 画教育虽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但是不可分割, 至关重要。与其他教育相比 较,绘画教育这一过程。它的独特功能表现为:通过具体、鲜明的美的形象来打 动人、感染人、教育人,是一种情感的陶冶,它通过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产生对 客观事物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从而得出道德上的判断, 正是在进行绘画教育的过 程中,儿童的心理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可以这样说:绘画教育 “潜移
默化”的特点就像“和风细雨”之于禾苗,润物细无声,儿童就是在这感受美, 发现美,追求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了。
5、绘画教育能够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绘画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 个性特征。如: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会对问题更加敏感,对实践的成功抱 有更强的信心, 更多地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幼儿绘画教育活动, 能增加幼儿对生 活的热情。在绘画创造的活动中, 生活对他们来讲是亲切而有趣的, 这种活动会 使他们感到兴奋, 令他们向往, 由多种材料构成的艺术造型千姿百态, 往往会令 他们感到惊喜并渴望通过美丽的图画描绘自己的未来。
二、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 的颁布也使幼儿教育 上了一个更高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 学 ” 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 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 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 严重的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 缺 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我们所说的 “ 儿童画 ” 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 一幅 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童趣, 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 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 幼儿思维和情感, 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 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犷,分别表现幼儿对生活 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绘画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绘 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 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 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 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像非像;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 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 缺 少想象的情节,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表现技能和欲望, 观察力、记忆
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 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 原来 “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 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中班进行。
三、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绘画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美、表 现美并创造美的特殊艺术活动,是从小培养幼儿审美情感,陶冶幼儿美的情操, 引导幼儿身心、意志、情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绘画教学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小班:以培养幼儿的感官能力, 特别是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探索外界事物的认 知能力为主,丰富幼儿头脑中的形象积累,让孩子多听、多看、多记,强化幼儿 的形象记忆。
中班:以培养幼儿类比、联想、发散思维及在绘画中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思维 能力为主。
大班: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未来,创 造未来。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容乐观,好多家长朋友认为绘画教育只仅仅是让幼儿画画, 于是乎:“找个地方让孩子学点东西”、“找个地方约束他们, 省得在外打闹出 危险”„„孩子被送到了兴趣班学画画,家长们成了“主宰者”,到了兴趣班、包括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成了“主宰者”, 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一张范画, 幼儿跟着学, 教师个别指导, 很少顾及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先前经验的激活与迁移, 她们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忽视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摒弃了幼儿 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从而会有许多枯燥的涂色练习和大量的临摹活动, 幼儿 缺乏想象和创造。幼儿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谁画得像, 谁画得好”来评 价幼儿的作品, 忽视他们的情感需要与主观体验, 那么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当通 过教师根据幼儿绘画活动的要求, 充分利用环境的有利条件, 以积极运用感官为
原则, 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形式,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这样 才能使幼儿在充分感知美的基础上, 理解美和形成美的观念, 产生表现美的情趣, 初步具有判断和评价美的能力。表现为以下面三个方面:(一要重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多种绘画形式,让幼儿自由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绘画活动就是通过手的动作将眼睛所见的引起内心冲动描绘 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 幼儿的涂抹实际上包含着积 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 处不在, 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 感受生活, 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 的想法。在实习中, 我和指导教师一起组织了一次中班幼儿的春游写生活动, 在 目的地我们先组织幼儿先对周围的景致景物作详细的观察比较, 再引导幼儿运用 多种感官,闻闻花香,摸摸枝条,抱抱枝干,在充分的观察讨论、嬉戏娱乐后, 让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自己的心情画下来,那次写生活动的效果特好,画面 丰富且少有雷同。在幼儿讲述画面的内容时, 幼儿更是踊跃发言, 充分表达了自 己的所思所想。有了鲜活的生活体验, 幼儿表现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表现形式 上, 教师也应采用各种形式, 不要局限于一支笔一张纸的绘画, 不要采用固定不 变的示范讲解模式,其实诸如刮画、彩墨画、手印画等等都可以作为手段,可采 用写生、实物临摹、示范讲解等形式,手段为内容服务,只要幼儿能充分表达自 己的内心想法就好。
(二 要注重幼儿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 使幼儿乐在其 中。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美的体验注重真正乐趣的获得, 教师教幼儿 绘画, 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 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 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一次绘画活动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 境, 使孩子至始自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 教师要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与 态
度倾向, 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达到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 活动时,要避免几种不妥的做法。
1、不要墨守常规,每一次活动都以上课的形 式进行, 讲究过程的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殊不知在这样的过
程中,幼儿看似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但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从中得 到愉悦就不得而知了,幼儿绘画的动机是出于游戏的愿望,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 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 乐趣。
2、组织活动时,不要太注重结果,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注重过程体验,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比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我们在引导观察其外部形态 特征,用线条勾画之外,还应在绘画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幼儿被激起的积极 情感成为绘画的一种动力。
3、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要不时纠错、在结束环节 则令还没完成作品的幼儿去听去看老师选出的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讲评内容,其 实事实情况又有多少人在看在听呢,他们有的心不在焉,有的意犹未尽,教师的 纠错打断了幼儿的思路,教师对少部分作品的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 击了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些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三)要强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读懂幼儿的作品,走进幼儿的心灵。在绘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情感影响很大,它直接影响 着幼儿自信心、成功感的体验。传统评价只重视结果,注重对幼儿最终作品给予 评价,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是不能读懂幼儿作品的。这种不能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作品的做法,不能对幼 儿独特思维予以肯定的做法极易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对于评价幼儿的作品我认为 合适的做法是:
1、遵循发展规律。幼儿绘画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 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 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的绘画兴趣从此 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 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 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注重激励保护。由于幼儿年龄小,认
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 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幼儿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 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总之,幼儿绘画教育不仅仅是美感教育,更是情感教育、创造教育与性格教育的 整合体,教师应结合幼儿绘画学习的特点,随时观察幼儿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 声,对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幼儿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吸收 当前幼儿教育中“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先进理论,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 幼儿走向美的世界,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五篇:感悟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2010
感悟亲子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
对爱心亲子园,我有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做的还不够,总觉得还可以再为她做些什么,总觉得她应该还可以再完美些。报着这样的信念,在担任亲子园教师的几年中,对活动的组织策略我也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与思考中,我也正在逐步成长。
关键词:亲子活动 指导策略 正文:
从2008年至今,我已担任了三年的亲子园教师,承担过不同月龄段宝宝的教学工作,对如何让亲子活动真正成为家长科学育儿的重要途径做了尝试和探索,现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1、沟通是根本
亲子活动时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交流宝宝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宝宝在家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建议,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
如在亲亲热热环节中,果果还是扭扭捏捏,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父母在宝宝很小的时候便告知宝宝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其实,这个月龄段的宝宝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但是由于父母对陌生人的不断提醒,所以当身旁有陌生人或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就会比较敏感,再加上他们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性,所以会出现紧紧贴在父母身后不愿意表现的情形。
如何易霖小朋友非常聪明,逻辑智能是他的最大优势,其发展明显的超出了与他同龄的宝宝,但他的运动智能发展不足,跑、跳、爬都较落后,身体协调能力也欠缺。针对他这种情况,我与家长多次交流,提出在家进行运动的若干建议,家长非常赞同,并表示要有目的地予以实施。
2、游戏是关键
宝宝参与活动最离不开的就是游戏,游戏能让宝宝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然的活动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展。如:我为宝宝每人准备了一彩纸,请宝宝们练习剪纸,我采取的方式是吃面条,请宝宝用剪刀剪直线,面条做好被放在盘子里,宝宝们介绍着自己的面条是什么味儿的,还给家长们尝一尝,通过这个活动,宝宝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家长们说:“我们家宝宝现在在家也爱用您教的方法练习剪纸了,知道怎么拿,怎么放,在家里也是按老师的方法做,原来我们从来都不让宝宝动剪刀,怕有危险,现在我们也给宝宝卖了新剪刀,在家里按照老师的方法指导宝宝,将活动延伸到了家中。我们宝宝的剪纸在家园的共同指导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总之,抓住宝宝的年龄特点,让宝宝在玩中快乐成长是组织活动的重要原则。要采取多种适宜宝宝年龄特点的游戏形式,指导宝宝有目的的进行活动。实践证明,只有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才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实现亲子双方同乐、同学、同步成长。
3、注重家长的主体性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措施调动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如玩音乐游戏“我的身体都会响”时请家长与宝宝面对面表演,玩滑板时与宝宝交换玩,与宝宝共同参与感统训练,亲子游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如“猫捉老鼠”中的大猫、“袋鼠”中的袋鼠妈妈、大灰狼等。家长在与宝宝同乐过程中不仅增进了亲情关系,也亲身感受到宝宝的学习历程,进一步了解了宝宝的成长发展规律,更新了育儿理念。
4、斟酌指导性语言的表述
在活动做做玩玩环节中,宝宝们对制作水果皇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都愿意自己剪剪、贴贴、画画,他们的小手创作出了许多图案,如红红的太阳,清清的小河,弯弯的月亮,还有能干的何易霖和石悦澎都会写数字了,他们欣喜的和我讲述着他们的作品。但是依然还有些家长比较急于求成,如洪琛沣的妈妈一直忙着在自己涂色,遇到这样的现象,我并没有立刻制止或纠正她的行为,而是换了一种方法,我说:“哦,筱雯在自己涂了,多能干啊,王子钦也在自己涂了,老师表扬你!”听到这,洪琛沣妈妈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立刻把手中的油画棒递给了洪琛沣,让他自己涂。由此可见,指导家长的方法有很多,有时,开门见山的说教可能会让家长觉得尴尬。
5、材料的可操作性是前提 在活动玩滑板时,活动指向是练习双臂撑行,可因为滑板宽度较宽宝宝很少能双臂撑行,坐在上面滑行家长操作时又比较累,所以游戏的时间较短,没有能够很好的去挖掘活动内容,所以我们应注意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总会华丽些,其实贴近宝宝经验的材料,宝宝更容易操作,如有一次,我们玩绳子,既简单又有趣,家长和宝宝们玩的不亦乐乎。平时不太愿意参加活动的爸爸也融入其中,把绳子系在身后做尾巴,让宝宝来抓,像个大宝宝一样奔跑着。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添置必要的设施外(现成的玩具,材料等),在生活中的许多废旧材料,都可以成为再利用的极好资源。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的使用,例如:各种物品包装盒,包装带,树的落叶,水果核等的巧妙运用。这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资金,更重的是有利于宝宝直接地感知和探索学习。
6、把握宝宝的月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有一次,我们的做做玩玩环节内容是夹珠子,指向是练习手部力量,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我让宝宝用筷子夹圆木珠,周诗玥因夹不起来,急得把小碗里的珠子打落了满地„„
0-3岁是婴幼儿大脑、身体动作、感知觉、自我意识等发展的重要时期,亲子教育旨在促进宝宝这些方面的发展。婴幼儿喜欢自主、独立并“胜利”地完成一定的任务,因此,应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自主地与周围世界互动,为他们提供的教育内容要适合于他们的实际水平,千万不要过难,这样,他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胜任感、自主感。出生头三年是自信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教学内容脱离了婴幼儿的实际水平,使得他们总是在成人的帮助或包办代替下才能完成任务,则他们获得的学习体验是失败感和挫折感,不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要根据宝宝的月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发展需要的活动指向。适宜的指向应是既高于宝宝的现实发展,又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既考虑宝宝某一方面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宝宝整体发展的需要。因此,亲子活动的指向一定要符合宝宝发展的需要,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7、理解宝宝的个体差异
教师控制活动的内容和时间的长短,带着所有的宝宝一起做同样的事情,这样做是基于班里所有的宝宝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可实际并非如此,尤其是有的班宝宝月龄差距较大,这样做容易带来以下问题:活动内容对有的宝宝过难,对有的宝宝又太简单,难以有效促进宝宝的发展;宝宝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很难通过个性化的选择活动观察宝宝的兴趣爱好、发展特点等个别差异和家教模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等等。这要求亲子教育应充分体现发展适宜性原则,一方面要适宜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适宜于不同的个体。教师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兴趣和需要上的差异,考虑家庭背景、家长抚养方式、看护人的育儿水平、亲子互动模式上的差异等,多采
取个别化或小组活动的形式。同时,教师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宝宝准备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材料,让宝宝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要重视自身在小组和个别活动中的作用,做宝宝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示范者。
8、及时调整活动策略
我们老师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要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觉得哪儿要改进就立即要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改进。如在泥工活动“做饼干”时,我们提供现成的模具让宝宝在饼干上创作,但发现宝宝们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然后就无所是事。于是,我们及时调整活动策略,投放铲子、小刀等模具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引导宝宝继续操作。果然,宝宝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效果。
9、活动应具开放性
亲子活动不可能解决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也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的全部。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同时要考虑活动的指导性要向家庭延伸,每一次活动后要对家长提出,回到家中应继续完成的任务。在设计亲子活动时,要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让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有可操作性,鼓励他们举一反三,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方法。家长不仅是被动的学习者,他们也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育儿方法,交流成功的育儿经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在设计亲子活动过程中,应了解家长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可以适当将家长的好做法引进亲子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亲子活动才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亲子活动的方式应该是开放的,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可以根据季节不同适当安排在室内或室外活动。
亲子园的一切都会在宝宝们的童年生活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能愉悦宝宝们的心灵,能增强宝宝们的自信,能唤醒父母的童心和责任心。在亲子教育这条路上,我将继续探索,继续前行,努力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与宝宝、家长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