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市民政局:
按照市民政局《转发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的通知》(绵市民办2008]43号)文件精神,我局安排专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认真组织有关法规的宣传,积极落实各项民政救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保证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及时成立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局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各股室负责人等。二是认真制定方案。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并报送区法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为保证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及时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中央、省、市、区纪委有关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规定等作为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时组织学习,使法制宣传内容内容适应新的形势。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的组织安排,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周三、周五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地学习灾后重建有关法规。
二、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结合工作重心,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力度。一是制定区民政局干部灾后重建法制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二是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有关灾后重建的法规、政策为基本内容,结合部门法律法规学习,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法制理论与学习法律条文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学法效果。先后学习了《物权法》、《继承法》、《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读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低保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中纪委关于救灾款物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七类犯罪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的通知等几十部公共法、部门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通过学习,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意识不断增强。
三、拓宽思路,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法规宣传效果
我们不仅教育自己的干部职工积极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而且还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婚姻登记条例》、《村委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婚姻法》以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若干规定的宣传力度。
一是积极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我局利用法定节假日,精心策划选题,整合资料,运用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有关法规,使群众知法懂法,了解办事程序,能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又积极营造群众监督机制,让办事人员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执政为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氛围,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和社会隐患,切实做到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二是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一方面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录制录音带、出黑板报的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另一方面结合灾后重建工作,深入乡镇、社区,印制《xx区“5.12”地震灾害有关补(救)助政策宣传》等资料,分发到全区灾后重建永久性住房的每一户农户。让法律知识贴近群众,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严格落实法规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确保有关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我局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了民政系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
一是强化培训,“5.12”地震后,我局每周五下午都要组织有各乡镇民政办主任、局机关干部参加的灾后重建政策、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会,以进一步提高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二是配合区纪委、监察局组织了5个监督检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办救灾款物接受发放,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了民政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没有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三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我局将建章立制作为推进灾后重建法制宣传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坚持“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符合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民政干部行政行为,推动灾后重建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局领导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宣读了认真贯彻落实灾后重建法律法规的有关承诺,重点强调了干部职工在推进灾后重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出现违反规定的做法。
第二篇: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市民政局:
按照市民政局《转发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绵市民办[20xx]43号)文件精神,我局安排专人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认真组织有关法规的宣传,积极落实各项民政救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保证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推进
一是及时成立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和局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办公室主任、各股室负责人等。二是认真制定方案。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并报送区法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是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为保证灾后重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法律知识学习和普及活动的管理、指导,我们及时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中央、省、市、区纪委有关救灾款物管理使用的规定等作为当前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及时组织学习,使法制宣传内容内容适应新的形势。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学习的组织安排,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利用周三、周五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地学习灾后重建有关法规。
二、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
结合工作重心,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力度。
一是制定区民政局干部灾后重建法制教育培训方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深入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二是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等有关灾后重建的法规、政策为基本内容,结合部门法律法规学习,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法制理论与学习法律条文相结合的方法,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增强领导干部学法效果。先后学习了《物权法》、《继承法》、《公务员行政许可法读本》、《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低保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中纪委关于救灾款物使用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七类犯罪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的通知等几十部公共法、部门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通过学习,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意识不断增强。
三、拓宽思路,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法规宣传效果
我们不仅教育自己的干部职工积极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而且还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婚姻登记条例》、《村委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组织法》、《婚姻法》以及救灾款物管理使用若干规定的宣传力度
一是积极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我局利用法定节假日,精心策划选题,整合资料,运用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有关法规,使群众知法懂法,了解办事程序,能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又积极营造群众监督机制,让办事人员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执政为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社会氛围,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和社会隐患,切实做到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二是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一方面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录制录音带、出黑板报的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另一方面结合灾后重建工作,深入乡镇、社区,印制《xx区“5.12”地震灾害有关补(救)助政策宣传》等资料,分发到全区灾后重建永久性住房的每一户农户。让法律知识贴近群众,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严格落实法规政策,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为确保有关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我局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了民政系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
一是强化培训,“5.12”地震后,我局每周五下午都要组织有各乡镇民政办主任、局机关干部参加的灾后重建政策、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培训会,以进一步提高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二是配合区纪委、监察局组织了5个监督检查组,对各乡镇、街道办救灾款物接受发放,灾后恢复重建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了民政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健康发展,没有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三是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我局将建章立制作为推进灾后重建法制宣传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坚持“符合法律政策的要求、符合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多项规章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民政干部行政行为,推动灾后重建相关法规、政策的落实。局领导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宣读了认真贯彻落实灾后重建法律法规的有关承诺,重点强调了干部职工在推进灾后重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等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依法办事,不允许出现违反规定的做法。
延伸阅读:
民族宗教事务局“xx”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自实施“xx”普法规划以来,我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委依法治县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x届x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xx”普法规划和县第x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关于《县人民政府
“xx”普法和“xx”依法治县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民生,不断推进民主法治县进程现将我局五年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服务大局,服务民生,全面推进“xx”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来研究、来谋划、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过程。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民族宗教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民族宗教工作要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顺应基层群众的期盼,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贯穿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发展。
(二)深入开展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
大《宪法》的宣传力度,把《宪法》宣传教育纳入各项主题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宪法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和引导公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二、坚持分类指导,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干部职工法律素质的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xx”普法规划,切实抓好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全面推进“法(终建筑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及安排)律六进”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走进干部职工家庭
(一)切实加强对“法律六进”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动员干部职工及其家庭成员参与“法律六进”工作。
(二)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把法制学习作为部门学习的重要内容,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制定机关学法用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和完善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培训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培训面达100%。树立良好学风,提高学习效果。
(三)着眼于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通过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回顾五年来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xx普法规划》,不断提高普法和依治法理政水平,为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阅读拓展:
平安建设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动平安建设,根据市综治办《关于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素质,促进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现将我镇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深入推动“和谐大崇”新农村的建设,我镇切实把法制宣传教育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把普法教育工作作为努力提高村民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制定工作计划、整合工作方案,落实好各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强化普法学习力度,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今年上半年,按照我镇普法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禁毒知识、反邪教宣传知识等,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教育;组织村民参加普法讲习会6次,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
三、努力践行,大力宣传
法治实践是最生动的法制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深化法律学习,增强法制教育效果,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开展活动以来,司法所、派出所在镇中心学校和各小学开展了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讲授法制课五场次,通过活动一是培养农村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二是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法制副校长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此次活动得到了农村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我镇以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促进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在法制教育和法治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为了确保宣传教育年活动各项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我镇将次此次活动的开展情况纳入全年部署,使其常态化。
1、加强法制宣传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普法队伍,定期组织普法骨干培训,使普法队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通过多渠道,建立以社区、学校、企业为主的普法阵地。增加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进一步扩大普法教育的覆盖面,提高普法教育的影响力。
3、充分利用各种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体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横幅、黑板报及宣传栏等资源开展普法活动。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松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第三篇:乡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管好各种财政补助资金,确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专项资金的管理,并成立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资金的管理、发放、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根据万财监督[2009]6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镇实际,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为确保抗震救灾和灾害重建资金
能真正落到实处,杜绝腐败现象和专项资金挪用情况的发生,经镇党委、政府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成立以镇长高涛同志为组长,纪委书记王涵生同志为副组长,财政所、党政办、民政办、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监察领导小组,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二、责任落实,兑现迅速
我镇自“5.12”发生以后,重建户32户,共发放资金52万元;危房加固32户,共发放资金13.7万元;灾后群众生活困难补贴7.26万元。共计发放资金72.96万元,全部通过信用社打卡直发,由民政办监督。所有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未出现截留、挪用现象,资金兑现按时、保质保量。
三、政务公开,强化宣传
为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政策,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四、层层上报,严格把关
申请享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扶住的群众,必须由自己先写申请,村(社区)推荐,再上交到镇民政办审核,最后统一上交到市民政局,审核办理。层层上报,严格把关。
第四篇: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329
抗震救灾与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
经验与启示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面积广、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震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大多抗震能力较低,震害严重,如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对国内外防灾减灾与震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形成社会团结合作的局面,应当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抗震救灾的几点经验
(一)、坚持以人为本
近年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中国社会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广泛接受和认同。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成为这次抗震救灾具体政策和具体行为的基本依据,国家领导人和民众对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生命、保护每个人的尊严的认识也形成了高度的一致,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好评。
(二)、救援活动要迅速和高效
救援活动的速度和效率,事关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灾区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就其反应、部署的速度和效率而言,极为迅速和有效。震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迅速成立以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当晚 22点15 分,根据对灾情的进一步了解, 国务院决定紧急启动Ⅰ级救灾应急响应。灾后72小时内,温家宝总理辗转9次前往灾区7个地方查看灾情,调度指挥,走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数天之内,共计十多万军人、武警、警察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甚至包括徒步前进方式赶到灾区。地震、民政、卫生、工业、交通运输、电网、国土资源、气象、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协同部署,对灾区进行全面援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并进入极为有效的工作状态,可以说是创造了抗击自然灾害的世界纪录。
(三)、重视救灾行动的“科学性”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一改以往习惯使用的“人海战术”, 而特别重视救援行动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抗震救灾任务的科学定位,除反复强调“救人摆在第一位”之外,重点集中在打通运输通道、派出医疗救护队伍、抢运救灾物资三个方面。其二,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卫星及遥感飞机为汶川震区“拍照”;生命探测仪、搜救犬被广泛用于寻找生存者的行动;“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微型卫星地面站提供通讯保障;直升飞机、军用运输机、民航飞机,远距离大规模投放兵力、运送物资;“野战医疗方舱”第一次以“实战”形式走上第一线,等等。其三,积极预防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可能的危害往往也是比较严重的。由于次生灾害发生的延迟性,有时容易使人忽视次生灾害问题。而这次抗震救灾活动特别注重对次生灾害的防范,比如对余震、疫情、水源、核设施、化工厂、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库、水电站、堰塞湖等多方面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防范,将次生灾害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其四,重视善后工作。在对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的同时,政府开始对遇难者亲属提供生活补贴,对灾区的孤、残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并且,政府会同多方面的专家进行必要的社会评估、房屋评估,等等,还对灾后社区重建方案初步进行设计。其五,重视心理干预。灾区特别是重灾区的民众及救援者队伍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目睹了灾难的惨烈状况,其心理往往遭到重创。心理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的社会行为。这次的抗震救灾活动就十分重视心理干预问题,大量的心理医生和心理工作者进入灾区,进行了大量有效的心理治疗活动。
(四)、提升公众参与意识
对于重大灾难的救援来说,公众能否进行有效的参与,事关救援活动能否最终获得成功。这些年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在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之下,中国公众的公益意识大幅度提升。在这次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活动中,作为公共意识空前提升的一次具体表现,我们看到的是全国人民对于灾区人民所进行的一种无私帮助,是一幅足以令全世界为之动容的感人画面。从捐助的类型看,主要是捐款捐物和献血两种类型。公众的捐款总额创共和国历史之最,而且捐款数额每天都在不断地刷新。从代际角度看,不仅中年人、老年人表现出高度的公益情结,就是“80后”的年青一代也有出色的表现。从具体的公众参与方式看,有两种新出现的情形值得重视:一是网民群体的作用开始显现。就总体而言,网民群体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他们不但对鼓舞抗震救灾的士气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积极建言献策。二是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始显示出来。大量志愿者奔赴抗灾第一线,直接参与救援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确保信息透明
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往往容易出现信息匮乏现象。一旦公众尤其灾区公众对最为关心的自然灾害实际情况以及灾情进一步演化趋势的信息缺乏正常可信的了解渠道,人们就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对相关的事情做出自己的解释,从而引发种种流言和谣言,甚至会进一步引发程度不同的社会恐慌以及社会骚乱现象。对于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基于义务、责任和自信心,国家采取了空前的信息透明的做法。信息的高度透明,对于抗震救灾活动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抗震救灾活动的效率,阻止了可能的谣传,增强了公众对于抗震救灾活动的信心和参与意识,普及了各种救灾知识,而且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国家之间在抗击自然灾害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减少本国人员生命的损失,有助于国家之间救援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本国救援技术和救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国家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增进。能否接受别的国家的救灾援助,实际上也表明了这个国家开放程度如何。这种开放态度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活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中国不但接受了别的国家抗灾物资及资金的援助, 而且接受了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向中国派来的专业救援队,接受了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法国、古巴等国家向中国派遣的医疗队。这些国家的救援队对于抗震救灾起了重要的作用。
(七)、提高社会与社区自救互救能力是重要的震害预防对策 日本全国经过多次地震的教训,对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日本各级政府通过法规、规划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市民防灾组织、市民家庭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具体责任,加强地区、社区和单位的防灾对策和危机管理功能。美国多年来始终重视对公众及在校学生进行地震知识教育,提高地震灾害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八)、高度重视生命线系统灾后恢复重建
要重视抓紧电力和交通系统的恢复重建。这对其他生命线系统的恢复重建乃至整个重建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各类生命线之间影响度序一般为电力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燃气系统。对生命线设施破坏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并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需要修复加固的工程结构和设施。对重要生命线系统需进行网络层次的抗震性能评价,确保生命线系统在网络层次的抗震能力。
(九)、建立完善的抗震救灾体制机制是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一环
从抗震救灾机制上来看,美国设有直接向总统负责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负责联邦政府对地震等巨灾的预防、监测、响应、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涵盖了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集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救灾体系,建立了一个集军、警、消防、医疗、民间救济救难组织等单位为一体的指挥、调度体系,遇有地震等灾害即可迅速动员一切资源,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等巨灾损失。美国的主要抗震思路是“防”,并不断完善以工程抗震—防震减灾科学研究—地震监测—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四位一体的防震减灾体系。首先,是加强抗震设防。其次,1992~1995年美国政府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创新计划,公共基础设施防震减灾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第三是对在校学生加强抗震减灾意识教育。第四是建立国家地震监测系统。
二、抗震救灾的几点启示
(一)、从政治发展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战胜各种困难的关键。玉树地震一发生,玉树当地的党组织、党员干部和驻军部队立即组织群众进行自救和搜救工作,及时汇报灾情。在随后的日子里,各地援救的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扰震救灾第一线,他们不辞辛劳、始终以高度的党性觉悟、使命感和责任感救人民群众手危难之中,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如此巨大灾害面前,党旗依然高高飘扬,党的领导依然坚强有力,玉树灾区社会秩序依然井然有序,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中国共产觉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关键和根本保障。
(二)、从制度选择看,我国现行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大。在巨大灾难面前,我们不需要理由,灾情就是命令;不需要过多讨论,群众利益无小事;不需要任何犹豫,解民于危难就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全国总动员,所有到组织和个人都自觉投入抗震救灾中去,毫无怨言、不辞辛苦。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尽最大努力让灾情缓解。这种统一领导、举国体制、中国力量和充满挚爱的奉献精神,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显著特色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切,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社会动员体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折射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优越性!
(三)、从经济发展看,我国长期改革发展为战胜灾难提供了强大保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艰苦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不断跨越,同时国家积累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如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捐献捐物数额之巨前所未有,及时缓解灾区群众的痛苦,为战胜各种灾难和严峻挑战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从社会关系看,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是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中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发展、融台而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血脉相连、紧密往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铸就了多元一体的五千年文明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在玉树抗震救灾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兄弟姐妹,自发组织起来,去拯救震区的灾民。他们虽然语言有别,但心灵相通;虽然风俗各异,但都有一颗颗爱心。玉树的灾难.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只要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起来,我们就能凝结成强大力量,战胜一切自然灾害;就一定能使我们共同居住的家园建设的又好又快,前景更加美好。危难之时,各民族同胞无不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自豪和尊严!
(五)、从文化视野和公共治理看,人们的慈善爱心强化了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公民意识的觉醒又推动了公民社会建设。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数额不断攀升,刷新历史纪录。这说明,慈善爱心本来是一种精神力量,也能转化为巨夫的物质力量和经济因素,不仅推动着抗震救灾工作,而且体现和强化着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众多民间人士和社会组织自觉地投入抗震救灾事业,也表明我国经过长期的改革开放、民主建设和社会发展,公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互助意识正在增强,社会力量不断壮大,选又推动和加快了现代中国的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党和政府等形成了互补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
三、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和启示
(一)、要从区域的角度 ,对震区城镇进行布局结构的调整 在规划中特别要重视有关地震资料的收集,做好用地评定工作,正确选择城镇建设用地。汶川地震区正处在龙门山断裂带,这里历史上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汶川大地震好像做了一次“动态心电图”,哪些地方地震烈度大,哪些地方地质情况相对比较稳定,都暴露得很充分,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些用鲜血换来的可贵资料。在震后重建时,必须重新考虑其恢复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与唐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不同,我们要用21世纪的视野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就全国来说,也处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做好这项工作。从区域角度来说,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自成都经都江堰、青城山,到九寨沟、黄龙,本来就是一条很热的旅游线路。这次的地震区正好就在这条旅游线路上,所以说,将来开展旅游是很有条件的。从震区来说,这里是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在地,少数民族文化积淀很深,完全有条件开展民族风情旅游。这次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地震巨大的力量,造就了山河的新面貌,甚或可以说它们也是可观的旅游资源。这笔用生命换来的巨大资源,我们要珍惜它。
(三)、要严格按照地震区建筑结构的抗震烈度标准进行建设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常发生大地震,但是他们的人员伤亡相对就没有那么多,救灾难度也没有那么大。我想主要经验就是集中建设,一方面是放弃一些不宜建设的地方,另一方面,凡是建设的就一定要严格按照地震烈度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今后应该把学校、医院和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都列入城市生命线工程 ,实行安全第一,提高抗震设计标准,增加抗震设防,加强设计审查,加强施工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只要这样,今后即使再发生地震,也一定可以大大减轻地震的损失和救灾的难度。公共建筑的抗震特别重要,抗震规范里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三,基础设臵的质量水平必须提高,这是生命线,如电线、煤气、上下水这些管道,现在还有集中供热 ,这些管道必须保证质量,而且维修起来很难。我们完全有条件修好一点,标准高一点。最后还补充一个绿化问题,不能不要绿化。绿化用地一方面是生态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灾害来临时就是救命用地。
(四)、建立相关法律体系是顺利开展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重要保证
各国对建立相关法律体系都十分重视,特别是日本和美国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日本与地震相关的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和一般法两种,涵盖了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及灾后恢复等领域,将抗震防灾和灾后重建过程全部纳入法制轨道。此外,在实施过程中对各项法律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在美国地震最活跃的加利福尼亚州,1972年颁布了《活断层法》,对活断层的不同类别作了规定,同时对危险范围内的住房开发计划做出了限制性规定。
(五)、多元化资金筹措是灾后重建的基础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充足的资金是恢复重建的基础。从各国经验看,赈灾资金的筹措不外三条渠道,即政府财政渠道,金融信贷渠道和社会捐赠渠道。
1、政府财政投入
从国外经验看,无论是应急救灾还是灾后重建,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的公共性、及时性和基础性等特征,使政府财政投入成为应对自然灾害最直接有效的资金筹措渠道。美国联邦政府承担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主要财政责任,日本政府按照《特大灾害特别财政援助相关法》、《公共土木设施灾后修复建设费国库负担法》等法律规定,积极承担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2、发挥保险业的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历史上地震频繁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加州政府曾通过立法,要求经营住房财产险的保险业者同时销售地震保险。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加州州议会于1996年审核通过成立了一个地震保险商业机构—加州地震局,该机构由17家私人保险公司联合出资设立,委托政府代表公众进行管理,管理委员会的11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和入资保险企业代表。日本1966年颁布了《地震保险法》,经多次修订逐步完善。阪神地震后两个月,日本保险公司就完成受害投保人的赔偿金额核算与支付工作,共赔偿6万余件,支付赔偿金额约790亿日元,为地震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
3、金融机构承担应有责任
1995年阪神地震后,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救助政策,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减少贷款利息、延长贷款时限等。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7月,日本各金融机构对总额达2750亿日元贷款实行了各类援助政策,有效减少了灾民的损失和压力。震后,有银行贷款的灾区,继续偿还的比例达38%,扩大了银行恢复重建的贷款空间。
4、吸引社会资金
以日本为例,神户市政府在震后建立了重建基金,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恢复重建。重建基金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基金,主要由政府投入;一类是投资基金主要由社会投资。此外,争取国内民众支持和国际援助也是值得重视的渠道。
(六)、心理干预是灾后重建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极端的恐惧或孤独可以引发精神疾病甚至死亡,有效的心理干预在重大地震灾后救助中非常重要。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经历了1994年洛杉矶地震的儿童,在灾难后的几个月内经常画一些消极形象的图画,比如蛇、鲨鱼、枪等。即便在经过心理治疗之后,儿童依旧表现出希望继续获得支持的需要。日本阪神地震后,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地摧毁了神户和大阪之间的城区。经过10年的努力,房屋、道路等硬件设施的重建工作基本完成,但人们心灵的复原还远远没有完成。“孤独死”成了劫后余生者的最大问题。日本政府对灾民心理重建的经验表明:心理重建不是一个短期性的问题,要形成一个常态化机制;同时,对重点人群,如妇女和儿童的心理问题尤其要抓紧。
(七)、将灾后重建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良好契机 日本在阪神地震后的重建过程中,将创建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列为重建的基本任务之一,并认真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灾后复兴与循环型社会同步建设。兵库县政府制定了阪神淡路大地震复兴计划—“兵库不死鸟计划”,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主要内容,实施了“创造性复兴”战略。计划用3年时间将灾民住房、基础设施及产业“紧急恢复”到震前水平;用5年时间创造具有特色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建设资源共享、共同生活、具有活力的社区,实现人与环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3年巩固成果,面向未来,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目前,兵库县已走在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前列,制订了震灾废弃物妥善处理与资源化计划,将“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体现在灾后大量废弃物紧急处理、建筑物大规模解体和恢复、基础设施全面重建、产业创造性复兴的全过程。灾后近2000万吨地震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其中瓦砾等不易回收的废弃物资源化率达到51%。2006年日本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已高达95%。推动建筑节能。兵库县实施复兴计划的第3年,共建造了16.9万户安全、舒适的住宅。普遍使用抗震防灾的再生建材、轻型建材;采用隔热、防水、防止太阳辐射的屋顶及墙体涂料;使用节能灯,实施楼宇自控节能;实施公共建筑清洁能源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超低能耗建筑;将传统节能技术与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相融合。
第五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计划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救灾救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镇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给我镇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生产、生活资料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我镇灾民生产生活问题,有效减少因灾至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根据我镇具体情况,特制定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一、针对受灾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抗灾、救灾,同时开展灾情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轻重程度,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二、及时上报灾情,争取多方支助。为使灾民尽快摆脱困境,安居乐业,灾害发生后,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分别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争取救灾物款,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
三、积极宣传动员,开展生产自救。对灾情较轻、自救能力较强的灾民,采取宣传动员的方式,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救为主;对灾情严重、自救能力较弱的灾民,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助措施,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四、配合协调,搞好恢复重建工作。镇社会事务办、扶贫办、财政所、村规、土管等部门应相互协调,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给予及时的救助;对因灾造成住房困难,需重建住房的灾民,在建房占地和建房规划上,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灾民重建家园提供政策帮助。
岩脚镇社会事务办 二○一四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