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实施办法2
四川地矿局九0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了切实做好我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工作,进一步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根据国家、省政府、地矿局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队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我队办公楼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
第三条
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审计监督,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局、绵阳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进行。
第四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内容包括:
(一)立项程序、招投标程序、建设程序、工程竣工验收程序。
(二)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等有关财务收支情况。
(三)概算、预算、竣工决算和资产移交情况。
(四)资金拨付和使用效果。
(五)依法应当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五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审计,主要审计下列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项目前期阶段审计
1、项目立项的审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征地造址及开工报告等审批文件。
2、建设规划许可、建设用地批准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
3、招投标工作或对招投标程序及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对项目招标文件、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与招标人沟通,并按程序进行修正。
4、各参建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行业资质证书、有关技术人员证书及收费许可证等资料,计取的代建、勘察、设计、监理、咨询等费用。
5、与项目建设相关单位是否依法签订合同。
6、项目资金的来源和到位情况。
7、项目资金是否按照要求,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8、征地补偿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有无擅自扩大、提高支付标准。
(二)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审计检查
1、是否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材料设备采购、验收、领用制度,经费拨付、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
2、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3、检查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市场行情。重点检查有无虚列、乱套定额、高拨材料以及多计工程量,超预算、超标准等问题。
4、检查项目资金是否专项专用,有无挤占、挪用、截留情况。
5、大宗设备、材料采购审查。
(三)项目竣工决算阶段审计
1、及时整理、核对、完善各阶段竣工的决算资料。
2、对以前阶段未进行、不完整或审计后有调整的内容进行补充审查。
3、国家、省、市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4、项目投资效益情况。
第六条
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应在项目实施合同中明确社会中介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对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七条
聘请的社会中介机构必须具备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资格,选择方式可以采取招标方式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
第八条
组织和聘请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所需的经费,按照相关规定在建设项目经费中解决。
第九条
加强项目工程资料管理,队应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根据不同的审计组织方式的要求提供资料。
第十条
队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协议)中必须明确:
(一)工程价款的结算以竣工决算审计确认金额为准,且实施竣工决算前,队必须预提20%以上的工程款,待审计结束后,以审计报告确认的工程价款进行结算。
(二)承包单位要严格按招投标、合同约定及有关规定编制工程结算,项目工程审减率超过5%的审核费用由承包单位承担,并由队从工程款中代扣。
(三)符合规定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队要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主 动向市审计局书面提出竣工决算审计申请,同时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一条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计,接受国家审计和局审计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二条
灾后恢复重建办公楼经过竣工决算审计,财务决算批复后,方可办理产权登记和移交手续。
第十三条
灾后恢复重建办公楼项目审计结果(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果)要进行公示,并向职代会汇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职工的监督。
第十四条
本规定由四川省地矿局九0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下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审计思考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果断审慎地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家园步伐、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两大基本任务,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当前这一关键阶段,审计
机关如何落实好审计监督职能,确保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搞好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一)搞好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的重大政治责任
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涉及面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既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矢志不渝的追求,又凸现了政府的民生情怀、深切关怀和厚重温暖,更催生了大灾后大爱的无比能量。为此,加强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全力做好审计服务,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具体体现,是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贯彻落实好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战略部署的坚强保障。
(二)搞好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
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充分体现。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把促进、保障和服务发展作为当前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资金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效能的提升,要敢于碰硬、敢于揭露,真正使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惠之于民、利之于民。
二、科学审计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创新审计方法,我们依法履责、敢于破难
通过审计发现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管理和使用不规范,存在资金管理不严、滞留闲置、改变资金计划和用途等问题;二是未按要求及时拨付资金,一些时间性、季节性较强的项目不能及时发挥效益;三是一些建设项目实施单位执行建设程序不规范,存在擅自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调整建设内容、扩大或缩小建设规模等情况,工程质量不高、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审计机关应积极促进和保障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充分发挥好监督职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有所作为。
(一)搞好四个结合,把握审计重点,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是搞好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结合,促进管理的规范化。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有的是实行由财政部门统一拨付和报账的管理模式,有的是由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和使用资金。由于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面广、量大,一些资金很难管理到位,不少地方还存在挤占、挪用、配套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实施不到位。如果不把这些问题弄清并加以揭示,将给社会留下隐患。因此,应将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与“同级审”和“上审下”以及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以揭示存在的问题,促进规范管理。
二是搞好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投入是否到位,管理是否有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决策。而决策的关键又在于各级、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因此,应将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将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资金项目的决策依据、程序及其效益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揭示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运行中的领导决策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科学、有序的管理和使用。
三是搞好与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结合,保障资金的效益性。在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中大部分是工程项目资金,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最为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应重点关注擅自降低建设标准、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工程量不实、高估冒算套取建设资金等问题。同时,要对项目效益情况进行调查,看有无因立项不准、责任不清、管理不善或工程质量差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或事故隐患问题。
四是搞好与专项调查审计的结合,保障资金的安全性。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体上数额较大,但有的单个项目的资金量较少,而且还相当分散,既容易被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忽视,也容易使少数人钻空子。因此,在对重点资金进行审计的基础上,为保证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能够安全运行,要有选择地安排项目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有无资金虚假配套、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二)抓好三个强化,提高审
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是强化审计调查,实行跟踪审计。从总体上讲,审计机关对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及资金投入还缺乏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此,审计机关应开展审计调查,在实施现场审计过程中,深入群众,走访群众,了解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使用情况,听取群众对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反映及建议。要
全面了解和掌握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及资金投入的基本情况:一是政策情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政策措施、工作重点等,要对资金筹集、分配、到位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二是投入情况,各级政府及有关单位投入资金的规模及结构分布情况,要对财政、教育、规划建设、卫生、计生、水利、交通等部门涉及此项工作的资金分配、管理、使用的重点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动态跟踪审计监督;三是项目情况,本地区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量及重点、主要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规模、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展情况;四是管理情况,有关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体制、模式、相关制度规定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以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找准审计项目的着力点,有效地开展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工作。
二是强化审计质量,规范审计行为。审计机关在实施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审计中,必须紧紧围绕“以审计项目为基本管理单元,以落实个人责任为前提,以更高的要求、更具体的措施、更强的责任来构筑审计质量”这一主线,不断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推行审计日记制,实施审计组长负责制,健全审计项目审理和复核制。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审计账、更要关注资金的投向,跟踪到项目施工现场了解资金使用的效果。二是审计人员要严守纪律,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角度出发,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三是审计机关要注重发现和揭示制度机制不完善问题,要对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作出深度分析,并提出规范完善资金管理的审计建议,要以对人民和历史负责的态度,督促现有不完善制度落实整改到位。
三是强化审计处理,把握政策界限。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二次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投资力度大,上的项目多,要监管到位,要强化监察审计专门监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由此可见,国家对审计机关寄予了重托和厚望。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全力开展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审计,要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风向标”和“指南针”。做到资金投向哪里,就跟踪审计监督到哪里。审计人员要正确把握政策,要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整个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总体情况下进行审视,做到既要分析评价整体情况,又要注意揭露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突出问题,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要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对在审计中发现的谋取个人私利,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资金合理使用,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不辜负总理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才能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中央、省关于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效落实;才能确保经济较快增长的实现。
第三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计划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救灾救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镇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给我镇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生产、生活资料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我镇灾民生产生活问题,有效减少因灾至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根据我镇具体情况,特制定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一、针对受灾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抗灾、救灾,同时开展灾情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轻重程度,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二、及时上报灾情,争取多方支助。为使灾民尽快摆脱困境,安居乐业,灾害发生后,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分别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争取救灾物款,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
三、积极宣传动员,开展生产自救。对灾情较轻、自救能力较强的灾民,采取宣传动员的方式,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救为主;对灾情严重、自救能力较弱的灾民,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助措施,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四、配合协调,搞好恢复重建工作。镇社会事务办、扶贫办、财政所、村规、土管等部门应相互协调,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给予及时的救助;对因灾造成住房困难,需重建住房的灾民,在建房占地和建房规划上,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灾民重建家园提供政策帮助。
岩脚镇社会事务办 二○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四篇: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5.12”特大地震发生近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浙江人民的倾力帮助下,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全县人民大力发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青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不屈的青川人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一是克服了县城重建时间紧迫的特殊困难。县城选址2009年5月底才正式批复,比其他灾区晚了近一年时间。二是克服了建设用地不足的困难。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民建房找不到宅基地,城镇建设缺少平坝地。靠开山劈地、围河筑坝寻找建设用地,全县新增建设用地3255亩。三是克服了重建任务繁重的困难。青川灾后重建面广量大,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需恢复重建;全省38个重建重点集镇中,我
2生活困难。广电通讯实现全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农村“三孤”、“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扩面,1.6万城市低保对象、2.5万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城乡困难群体贷款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困难弱势群体贷款难题。筹集各类教育基金575万元,2920名贫困教师和学生受到资助和救助。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公租房、安居房、廉租房全部交付使用。二是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7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连续保持较低水平。农民工转移输出就业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6亿元。竹园“智慧岛”教育园区和全县52所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医院和35所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医疗水平实现整体跨越,230个村级卫生站全部建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97%以上。三是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投入各类资金2.4亿元,启动实施生态小康示范片1个、生态小康新村107个,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改造,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四是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下访、乡镇大接访和联系领导包案活动,妥善解决了征地拆迁、安臵补偿、住房保障、质量安全、劳资矛盾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四)实现了重建项目和援建工作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852个、完工率93%,完成总投资215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0.7%,“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同时,加大了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县共排查出12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79处、排危除险168处、避让搬迁434处,完成监测预警网络建设492处,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举全省之力援建青川,全体援建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坚持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安全援建、廉洁援建,为重建美好新青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援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浙江对口援建工作圆满完成。浙江省及其44个市县与我县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援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五)实现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10年,全县GDP实现15.94亿元、增长1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507元、达到387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新增1506元、达到11723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一
6坚决查处各种危害软环境的行为,大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农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山珍食用菌、茶叶、生态水产、干果油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瞄准大城市,以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风景林产业,强力推进“银杏富民”工程,农村群众每人栽植10株银杏树,力争两年内全县完成220万株银杏树栽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提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长期持续增收。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美化县城、完善功能、开发竹园、活乡强镇,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二是建成生态旅游强县。坚持“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精品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性、地域性及独特自然山水风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开发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三是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诚信社会,做到政府带头讲诚信,企业自觉讲诚信,社会人人讲诚信;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开展“感恩奋进、回报社会”主题教育;建设廉洁政府、廉洁社会。
(三)发展措施。一是坚持产业支撑。突出项目工作,多上大项目好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二是坚持基础先行。全力支持广甘高速、青川到平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建设,争取在3年内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目标。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改革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政务环境,解决办事拖拉、服务欠佳、从政不廉的问题。四是坚持改善民生。在全面落实省、市各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切实抓好青川“贫困救助、司法救助、白血病救助、火灾救助、基层干部因病返贫救助、贫困党员救助和老党员定补制度”等各项救助制度,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上新台阶。五是坚持党建保证。以县、乡换届和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争做“政治坚定、勤奋工作、真心为民、廉洁从政”的表率,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第五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县重建办:
按照三重建办﹝2011﹞10号通知要求,对照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对我乡2011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2011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机遇,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重建、艰苦重建,强力项目建设,强化质量、资金监管,把灾后恢复重建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保质保量完成了目标任务。
二、2011年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
目标任务:除农房、场镇居民住房重建重建和加固维修、政府办公楼、政府公共住房、学校教学楼、司法所、卫生院加固维修、新建学生宿舍楼、派出所已在2010年完成,2011年尚有敬老院、村级活动室、劳动保障平台、综合文化站、周转房以及道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22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额1630万元。完成情况:截止2011年12月20日,22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竣工21个,在建1个,完成投资额163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速推进恢复重建工作。要切实加强织领导,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调整重建力量,确保重建工作机构、领导、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一个项目一套领导班子、落实一名领导负责。继续实行灾后重建“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任、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和重建合力,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们对2011年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详细分解目标任务,认真制定了计划和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明确了重建内容、重建重点,通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的方式,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三)、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有关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政策,做到加速不违规,提速不越轨,强力推进重建速度,确保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二是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重建优质高效。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执行项目程序,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资金物资监管制度,加强对资金、项目和重要物资的跟踪与管理,确保重建资金按照规定使用。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规范招投标行为。严格坚持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恢复重建质量,保证每一个工程和项目都经得起人民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三是严格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一个项目一套专帐、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四是制定和完善建成项目管理使用办法,努力使建成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和产生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