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

时间:2019-05-12 14:1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

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

香坊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是我们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共同承担的小课题。自立项以来,在上级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和进修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教研员关于小课题研究的系列讲座的指导下,成立小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工作分工。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我们的研究情况的汇报。

一、准备阶段:首先,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在研究之初针对小课题研究的进程,经过认真研讨,迅速成立了以网络社群为主体的研究小组:网络研修、教学研究、教育科研、资源建设、整合应用、教育技术等专门组织了小组成员的专题讲座、布置工作分工,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具体实施如下:

2013年4月开始为准备阶段:明确研究小组成员和小课题的研究方案。做好小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借助开学第一次的教研活动,向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传达本年度小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学科教师的特点:广大学科教师的科研能力薄弱,对小课题认识不清的现状。请教育科研的小组组织相关专题培训,由教育科研社群的负责人风华中杨青清主讲,明确了对小课题的理解: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接下来,明确小课题的特点及理念:它具有开口小、周期短、易实施、见效快的特点。并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特点和网络社群教师的研究方向对于小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进行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3年5月开始,提倡一种“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长”的理念。开始全员参与,师生配合,利用网络搜集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用制度和应用加强教师积极性,并发挥活动和赛事的推动作用。首先在利用网络搜集符合学生特点,利用教学应用的教学资源,同时注意整理历史资料,把各自上课的资源:课件、教案、录像、获奖的公开课等可制成光盘备用。其次利用各项赛事和措施刺激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在资源收集整理阶段并进行了电子教案,课件制作比赛:请擅长flash的XX中学的XX老师做一系列的flash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制作比赛:包括flash制作和ppt制作两种方式,以此培训教师课件制作的能力。每位教师制作的课件都由课题研究小组保存了起来,作为研究成果的展示。XX中老师XX老师及其资源建设小组负责资源的管理,小组成员与学科教师共同提供、更新。第三点 建立沟通机制,坚持各组每周一次课题研究碰头会,实验教师每月进行一次课题材料资源的整理,总结经验并查找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在一起进行互动研究,解决了很多的困惑,教育技术小组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支持,提供了大量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书籍和音像资料等。

2013年6月开始开展不同的教研活动模式,着重关注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注意对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专业指导。把技术的优势和网络的特点发挥出来,重点发展教育平台,让资源得到有序,有效的网络化管理,使其对于教师和学生方便可重复利用,才能发挥课程引领方面的作用。我们重点培训了两个适用的平台:ITtools3和魔灯。使其既符合信息技术课的机房教学环境,又使得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技术手段去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ITtools3就是一款针对课堂教学展开教学辅助的网站平台。从2005年研究开发至今,经过七年的不断完善,ITtools3.0版在2011年5月正式发布。该平台整合了课堂调查、教学帮助、师生互助、作业提交、作品互评、课堂测验、Flash操作题批改等功能,强大的分析功能和灵活高效的课堂教学支持。是一款免费的网络平台管理应用。魔灯(Moodle)是最早由澳大利亚教师MartinDougiamas 博士开发的一款开源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最初, 魔灯(Moodle)的对象是大学教育, 现在它已经在中小学以及企业中得到大量应用。由于没有许可证成本和更新方面的限制, 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地下载、使用这个软件, 并可以遵循相关原则修改并发行它。截止到2006 年10 月21日, 据Moodle.org 数据统计, 目前世界上使用魔灯(Moodle)的国家达到168 个, 站点总数近20, 000 个, 用魔灯(Moodle)开发的课程已经从2003 年的2, 000 门上升到656, 920 门, 学生也从2003 年的1.7 万上升到678 万。是一款成熟高效的网络应用。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我们前期搜集整理的教学资源得到系统化的管理,也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深入提供了支撑平台。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每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集体协作,既可以远程编制个性化的教案。又能根据课程的需要随时调用平台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又能进行网上的交流和研讨。比如我们的网络研修小组正在进行跨区域集体备课的实验工作。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施课题研究的关键,队伍的科学管理是顺利完成课题的必要条件。我们深知骨干的引领作用基于这一点,近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塑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除了理论引路、课题带动、规范落实等措施外,我们还着重做了如下工作:

积极创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力争把学到的经验加以复制传播。近一段时间来来,先后组织教师去省市、外地参加各种培训。我们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及实验学校教师参加各类的研讨课观摩学习,如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评比展示会、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评比展示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研讨会等,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我国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的最新动态及先进教学理念,为今后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所看到的,听得到,学到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介绍给我们的青年教师。这样我们就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核心力量。此外,科学的管理也是必备的条件,我们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科研档案,把老师的信息集中录入,并把他们参与的活动和开展的工作情况记入档案。管理表格示

四、存在问题与关于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的反思

教育懈怠与非正确认识导致小课题研究的低效率。个别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懈怠,个人主观意愿不高,研究效率低下。有的学校研究条件较差。在我区的实验学校中,大部分的学校只有几个多媒体教学平台,一个网络教室,教学资源缺乏,研究经验不足,操作有难度,这些都严重影响课题的研究。个别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保证教研时间,经常性的占用学科教师,使得学科教师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参与研究活动,进而影响到研究的进度,或间接成果档次不高。为了顺利完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 研究方向与专业社群相结合,实现有序分工,合理发展,相互拉动,交流发展。

2继续做好小课题研究的培训指导工作,让大家的小课题研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人指点,大家参与。

3.继续做好小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与过程控制,把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发挥出来,做到网络协同,项目监督和实施共同进行。

4.及时总结,建立相关档案。多方面,多角度展示成果。让成果成为指导大

家教育教学的有力武器,提高小课题研究的时效性。.构建与本课题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建立专题性的评价量表、探讨质性评价的工具、使用及方法)

6.建立区级专题网站资源库与网络实验平台,对使用新教材的年级进行教学内容的分类,研究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哪些内容适合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秀教学资源,为下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第二篇: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有:

1、教会学生如何上好实验课,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准备每个实验,给学生创造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会动脑。

3、寻找有效的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实验教学模式。

4、提高理化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随笔,教学案例和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苏科版物理为媒介,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八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培养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

4、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范围:蒿坪初级中学的八年级物理课和九年级的物理课、化学课 对象:八年级、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循序渐进式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6至2014、9)

1、由物理、化学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成员,明确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目的。

2、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各成员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基础。

3、接受教科室课题研究培训,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撰写开题报告,并发博客接受监督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9至2015、4)

1、了解学情,分学科进行问卷调查,做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分物理、化学科组集体备课,精心准备每一节实验课。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夯实学生实验基础知识。

3、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认真上好实验基本操作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力求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夯实基本操作技能。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课,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预以掌握,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主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4、注重了家庭小实验布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主动购买小型实验仪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装置,通过以上方式有效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5、与班主任积极配合切实加强实验小组建设,为课题开展营造和谐氛围。

6、组织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大赛,体验成功,激发实验兴趣。

7、实验教师相互交流实验课堂上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收集整理材料,着手改进教学方法或模式。

8、及时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4至2015、5)

总结经验,撰写成论文,并展示《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用教材提供的课堂演示实验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活动调动起来,让实验带活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知识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与课本演示实验不同对比因势利导,诱发出实验装置优劣的对比、药品是否节约,是否污染环境,操作是否简单易行,用实例和一定模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体验成功。

3、“下放”演示实验权,增强学生探究体验。演示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大胆并主动地给同学、老师讲解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讨论与交流,增进认识。从而自觉地抵制了传统演示实验中老师把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详尽细致照搬的模式,以避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和束缚.(二)、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1、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发现提携实验小助手,加入到实验准备行列中。

每次学生分组实验,我都选拔四到六名学生利用课余帮助我准备实验,解决了因实验员不足而无法开设的困难。同时培养这几名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使其在实验课上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形成“老师带兵,兵帮兵”的课堂体系。竭力关注所有学生,克服不明不白,盲目实验的学生,监督不规不范,草草收场学生。

2、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每次学生分组实验都与班主任协调,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加强个别辅导,保持学困生热情,随着基本操作的熟练,在依情况分合作小组培养协作能力.3、在学生分组实验学习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行为,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异于验证实验的方案,即使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

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的精神和敢想的作风。在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准备,亲自操作的过程中,我尽力配合学生完成,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时间短,理论多于实践,取得效果尚不是很明显,仍需以往实践经验支撑,需大量事实来佐证。

2.由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匮乏,在课题研究中只能停留在表层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验的具体设计上,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去研究、改进,直接阻碍了研究深度。

3.课题涉及两个年级两个学科,学生差异大,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

4.由于初中化学学习只有初三一年的时间,并要面临中考,学生时间紧,任务多。而实验开展时花费的时间多,常常感到时间紧迫,有时会消极应对。

(二)改进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

2.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3.设计实验时尽量考虑周全些,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多为学生创设实验中生成性问题,多挖掘、寻求与中考实验结合点,减少学生迷茫与无奈。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

小课题中期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系统和学习化社会是现代国际社会教育的共同趋势,新世纪基础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学的愿望和能力。因此,作为新世纪的语文老师必须变化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愿望和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索求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然而,根据这几年上语文课的观察,发现初中生在上课之前几乎没有预习课文。造成每次上新课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熟悉课文。而且由于没有事先预习课文,给新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造成语文课堂费时多,见效慢的现象。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尝试把语文学习的第一环节--预习作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一个主要途径进行索求和研究。力图通过研究,能掌握培养学生自觉预习课文的习惯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基础和指导思想

(一)研究基础

在这之前,也有不少关于课前预习研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但他们都更多的从单方面进行研究,或只针对某一单元组,或只针对一种文体,并未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这次研究,力争将预习方法内容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加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导思想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学思想中深刻指出:“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指导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批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预习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的前题。也是老师课堂教学的依据。

2、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据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当我们上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根本不熟悉,对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根本无从下手,更不用说自己提出问题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预习能力的培养。

3、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思考。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在校受教育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当今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这样,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要重视方法的传授,只有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预习,是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

三、研究内容和目的(一)研究内容

(1)预习方法研究: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除了一般的记叙文以外,还有散文、诗歌及科普文章,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新课改以后的教材编排都是按专题来组织教材内容的,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每单元前面都有导语,每篇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何帮助呢?学生在预习时应该如何来关注这些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对于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

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二)、研究目的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教材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学生坚持课前预习,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反思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预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有效性预习。教师如何对班级好中差三类不同群体有效地设计出不同的预习任务?如何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来把握预习的侧重点?什么样的课前预习最有效?等等,这些都是本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找出影响初中生养成预习习惯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而探索出一些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保证课前预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特色:

1将语文教学中被忽视的课前预习地位提升,通过各种方法指导,使之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

2、重视方法指导。课前预习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效果,因此方法指导既包括预习内容,又包括方法。

本课题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教学现状,结合初中语文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资料,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具有现实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作法

(一)成立实验机构

课题组长由陈雪梅老师担任,组员陈美华,两人都是任教八年级语文,因此,本课题主要在八年级开展。

(二)实验阶段与步骤

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时间:2011年9月——2012年6月

(二)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

学习、查阅有关资料,策划制定课题方案。

2、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3、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5月)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施研究活动。通过“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阶段,整理阶段:(2011年6月)

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申请结题。

目前已进行到第三阶段,进行中期测评,整理研究过程。

六、主要结论

以单元组为突破口,进行预习方法和预习内容的指导。现行语文教材是根据表达内容来编排课文的。因此,在每个单元学习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内容,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及在学习方面的要求,再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提出预习内容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预习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练习,让预习内容具体化。课本中的课后思考题及我们

现在学生所拥有的课时训练,是最好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在通读之后,根据这些题目尝试解决,很好地解决了预习内容的问题。

课堂环节的展示环节解决了预习激趣问题。

七、课题实验的效果、体会。

课题实验的效果:

1、预习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课题实践,许多学生能学会在学习单元组课文之前阅读单元导读框,了解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之后,根据单元导读框中的阅读要求进行每一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能大体把握不同的体裁文章根据不同的要素来预习的方法。

2、预习内容。

通过实验,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根据要求在预习时完成课后思考题1、2两道题的解题思路,并完成配套练习中所要求的课前预习部分的内容。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有目的的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激发预习兴趣

实验前,学生不爱预习,也不愿预习。通过课堂预习展示环节的增加之后,连最不愿意预习的学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词,争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机会。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展示的项目,所以课堂展示很好的解决了预习兴趣的问题。

做课题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做课题,让我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艺术性。它既要求我们有专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最的效率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课堂吸引力,也以此来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八、展望

通过做《培养初中生自觉预习课文习惯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研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课前预习对学习的帮助,能掌握预习的方法及预习内容,极大的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切实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相信我们每个人会延续对本课题的研究,还会探讨出更好的预习方法。

第四篇:课题中期小结

课题中期小结

一、课题简介

随着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铺开,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正是把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实践。实施学案导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应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在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申报区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我申请了子课题“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探究”。本课题试图使学生通过学案导学,了解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法建议、学习活动(问题探索、质疑问难、知识梳理、学习能力检测)、推荐作业、学习体会和兴趣博览等栏目。从而自己构建过程,并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精神,在能力和精神的运用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让每个学生均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

二、课题进展

经过半年的课题实践,主要通过设计学案、学生提前预习学案、课堂反馈及课后检测的方式探究学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1、加强学习,提高自我研究能力

钻研教材、大纲、考纲,翻阅资料,优秀教案,找出各章节教材的主要学习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学能目标,借鉴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景并设计有针对性地能力检测练习。

2、探究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教学

教学的成败关键在组织教学,而学案导学的教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且要互补,则就更难了,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确定按如下程序进行组织教学研究试验:

(1)、自学、互助分组预习

在各班内进行分组,每组为前后两排4人,因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生变化,允许他们在组与组间每周自由调换一次,各组在上课前根据学案相互督促完成课程预习。

(2)、教师引导下的学习过程

老师依据教材和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推理、论证、实验、提问、辩论、归纳、总结等等。此过程时间长短可依据教材情况而定,一般为35分钟左右。

(3)、课内10分钟的能力检测

每位学生将在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进行自我能力检测,并由教师当场进行讲评。并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帮助分析问题,师生一起解决问题。

3、课题阶段成果

在前一阶段的课题实践中,开了两节公开课《溶液的组成和性质》和《化学计算复习---化学反应后溶液浓度计算》;并且在咸阳教育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化学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三、个人在课题实践中的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如初中化学上学期《氧气的性质》一节的学习目标可这样设计:

(1).知识目标

Ⅰ、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Ⅱ、知道氧气化学性质很活泼,能正确描述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Ⅲ、会熟练书写常见金属、固态非金属和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

(2).学能目标

学会用实验探索研究氧气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初三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

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实验操作、微观想像、记忆等方法。

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化学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

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化学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并且纳入学生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时,教师要解开禁锢在学生头上的“金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决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探索过程,能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说,能说学生先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先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开放性学习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自主探索式、自学质疑式、同桌讨论式、合作交流式和互相辩论式等等。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形式,但都必须有开放性探索材料作载体。设计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要遵循三条原则:

(1)要遵循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开放性的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巩固和深化的全过程中。

(2)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自我需要,是自己的事情,这也是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的材料要难易适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体现思维力度,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如果提供的材料学生思维过程中感到太简单,就不会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有时会影响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若提供的材料过难,学生不能取得成功,也同样会影响积极性,更不利于开放性学习活动的进行。

4、问题设计要具有探索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受旧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还很少,课堂上多数问题主要还是由教师提出。因此,要使学案导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难度要恰好落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问题设计的类型一般分为矛盾式问题、阶梯式问题、辐射式问题、逆向式问题、情境式问题、综合式问题等。例如,在学生掌握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后,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改进实验室制氢气的装置达到连续产生氢气的目的?其用意是引起学生深入探索,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

5、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具有针对性

学习能力检测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学习能力检测设计要有针对性,要做到目的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学习能力检测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即可通过完成练习和解决具体问题去反馈检测,也可通过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表述去检查和了解,还可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去了解。学习能力检测题的设计一般分为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延伸拓展三个层次。此外,在新授课学案的学习活动部分还设计了质疑问难和知识梳理两个环节。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学习活动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一个机会,让学生反思学习新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质疑,指导他们学会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通过教师点拨,师生共议解决的问题越多,学生的收获就越大。实践证明,通过质疑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得到形成和发展。

四、几点收获和不足

1、收获:

自主探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方位设计,多层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多层面入手,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不足:

由于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即基础教学和能力诊断在短短的一年内完成,所以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还有不足,在下阶段将尽量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学西,甚至自主设计探究方案。

第五篇:课题中期小结

陈仓区南堡小学

《探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期小结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学习习惯则是在语文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是未来社会的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这对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主体学习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小学生在独立思考习惯、认真作业习惯、预习习惯、复习习惯及早读习惯上存在缺陷,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必将会对这些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从本课题立项以来,通过对本班四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地调查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课、认真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以及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已初显成效。

1、学习环节方面培养良好习惯的指导。

课前预习的养成指导:每上完一节课都布置具体的预习题目,明确要求,要形成书面预习资料,忌要求笼统,且坚持检查,保证落到实处。预习的方法主要有:速读法,进行圈点,提要;精读法,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进行批注;质疑法,针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自己试行解决,或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存疑,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习惯的养成指导:尝试指导学生做课堂笔记,要求课堂笔记不但要记教师的板书还要记教师的讲解。听课笔记要经常检查,经常交流和评点,让学生由开始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转向自觉地去做,形成习惯。

复习习惯的养成指导: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偏向理解分析,过去形成的识记基础知识和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逐渐被淡化,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抛弃,这样课文内容常被淡忘,所以实验时不但要求延续识记、熟读背诵的习惯,而且进一步地加强;二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懂得对知识分类归纳

整理,或按单元、按册归纳整理,因此实验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样指导训练要贯穿整个学期,以期形成习惯。

2、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

课外阅读,主要是指导学生改变读书不作笔记的坏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提高阅读层次,改变课外阅读是单纯为了消遣的现状。首先是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和笔记方法。阅读方法主要有浏览法、速读法和精读法等;笔记方法主要有圈点法、批注法、摘要法、感想法等。其次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层次。课外阅读和笔记都要有量的要求,如,每周至少精读一篇短文,做一则读书笔记,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等;还有背诵的要求,要求每学期二十个以上的精粹片断或短诗。另外,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还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或进行读书比赛活动。

3、写字习惯的养成指导。

⑴、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这样不仅让学生牢记笔顺及各笔画的位置,教师工整的书写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促进学生认真书写习惯的养成。

⑵、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过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如发现有学生不认真或不按笔顺,及时纠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⑶、坚持持之以恒。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周利用写字课,要求学生都要临帖,教师的指导从坐姿、握笔、笔画、结构、布局直至硬笔书法的欣赏。其次就是组织硬笔书法兴趣小组,进行有效的书写指导训练。为提高积极性,要经常开展评比活动,举行展览或硬笔书法竞赛活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生身上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不能长久坚持,早读课有时不认真,作业抄袭现象等,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老师不断督促、提醒,发现问题及时想出对策,我会继续再接再厉,做好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四年级语文教师:冶晓妮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中期小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中期小结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中期研究小结 龙山一小微型课题研究小组 卢菊云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题中期小结

    “提高中高段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工作小结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

    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小结

    《如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中期阶段性小结 李树梅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申报的课题在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就开始行动起来,购买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开始准备......

    自主学习实效性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蕉城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展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农村......

    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小结(合集5篇)

    跃进里小学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小结跃进里小学跃进里小学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中期小结经过行近一年的初步实验,试验从理论到实践均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本材料从选题、内容、价值......

    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小课题阶段性总结牛家营子初级中学——张爱民 《让学生学会课外学习》是我校信息技术的子课题。本学期我们围绕课题计划有目的,有系列地......

    学科课题研究

    学科课题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 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郭淑贞 胡佩芬 林敏 宁海县西店小学东红校区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宁海县......

    课题中期报告小结

    好习惯助我成长 本学期我设立的课题是“培养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 对于孩子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我看看,没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