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城学区工作总结1
老城学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合水县教体局:
回顾是为了发展,总结是为了未来。一学期来,在县教体局、镇党委的正确引领、关怀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我学区教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得到稳步、有序、健康的发展,在综合管理、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后勤财务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现将一学期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老城学区现有两所小学,四所教学点,7所幼儿园。教职工46人。全学区小学专任教师32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人,县聘代课教师1人,校聘代课教师8人,正式在岗职工中,中师学历4人,大专学历14人,本科学历20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召开了学区教育工作会议
2月27日,学区召开了全学区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合力,推动全学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开创老城学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学区全面贯彻落实县教体局安全办的工作要求,遵循“教育为主,预防为先,防治结合”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建立平安校园”的思想,在开学初与各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靠实责任、层层落实,本学期全学区无安全事故发生。
2、学区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护校队,各校加强了在事故多发地段、危险路段对学生的护送工作和告诫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牧家沟教学点、老城中心校、赵家塬小学等公路沿线学校在学生上学和放学过程中安排有专人在道路上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引导。牧家沟教学点在本学期开学初发现学校电线老化,立即进行更换改造,确保了师生的安全。另外,结合上级相关部门安排部署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学区对各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两次彻底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学校限期进行了整改。牧家沟教学点在厕所前已树立警示牌,设置隔离带,防止学生受到伤害。在路边安置了交通警示牌;老城中心校护坡处已树立警示牌,划出警戒线,设置了隔离带,禁止学生接近。各校加强了食堂饮食卫生安全督查管理,针对学校食堂食品留样制度落实不严,操作间及储存间无防鼠设施的问题。学区要求相关责任人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严格落实了食品留样制度。同时,为操作间及储物间购买鼠夹、鼠笼等灭鼠设备。有效地清除了安全隐患,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3、各学校进行了封闭式管理,中心校加强了门卫的值班制度,坚持校园24小时有人值班制度,并登记外来人员,严格控制校外人员随便进入校园。
4、在得知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发生学生踩踏事件后,学区立即召开 各校负责人会议,就当前安全工作,强调了三点要求;一是进一步做好学生在教室、操场从事各项活动的安全指导。二是按照各校具体要求,认真上好安全周会课,确保学生学习效果。三是进一步规范突发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做到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妥善处置。
(三)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切实提高
1、强化学生养成教育,打造和谐文明校园。学区对各校工作督导检查时,在反馈总结会上,强调了各校都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学《规范》、用《规范》,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课内外行为,从点滴着手,从小事做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局面。学区以中心校、赵塬小学、牧家沟教学点三所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带动全学区,促进特色发展,各校以校为本,坚持不懈抓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充分利用校园橱窗板报,宣传学校、班级的新人新事,扎实开展了校园文化活动。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带头,在开学初清理后操场的废砖、垃圾,平整了坑坑洼洼的校园,组织民工移除了干枯的松树,粉刷了旧教室及教职工宿舍,并转移了几间房子里的大量杂物,为学区正常办公做好了准备。
(四)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重视学前教育”。学区本学期为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6月23日,派张亚红同志赴兰州参加了“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修”培训;派正式在岗幼儿教师张淑莉、张亚红、白珍香、罗彩霞四位同志6月26日参加了市、县级“教育论坛”; 受训教师返校后都写出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受益非浅。他们的学前教育教学理 念有了明显的改变,从而,提高了幼儿综合素质,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努力促成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完整对接。
(五)搞好教学常规工作,强化校本教研。
1、本学期我学区各校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条理化,我学区制定了《老城学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对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价做了明确的规定。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次对各校教学常规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随时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做到认真细致,有记录,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学区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各校进行听课、评课,参加活动的教师人人说、人人评,一学期听课节数达25节以上。本期在到各教学点听课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有重点的检查,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反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如此,学区要求各校每学期至少检查两次,并有详细的记录。我们相信,抓好常规,必能提高教学质量。
2、学区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夯实教学工作。各小学、教学点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均能深入课堂听课,着力关注教学,聚焦课堂。通过学区工作检查,7位校(园)长都坚持一线代课,听课节数均达15节以上。同时,各校通过各种途径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3、强化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鼓励中心校大胆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本学期,老城小学根据新招聘教师多、师范类教师招聘少、课堂教学效益低的实际情 况,坚持“研究问题从教学中来,研究结果到教学中去”的校本教研思路,通过开展有组织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及时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贾天福同志荣获:合水县2015年“育新秀、推名师”教学技能大赛小学组三等奖;贾玲霞同志被认定为“陇原名师轩辕晓丽小学语文工作室”导师。为了使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更具实效性,学区教研员、督导员多次深入学校参与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从听课、评课,检查教案、作业等方面进行跟进式的现场指导,解决教学问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检查重点由数量向质量过渡,备课方面重点检查了学法设计与指导以及教学后记,听课方面侧重检查了教后反思与评价,作业及检测重点检查了查批改的细致程度。通过这种密集而有重点的检查形式,及时掌控了学区的教学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了调控,有力的保证了教学常规工作的扎实有序的推进。
二是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2万余元,确保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教师的外出培训。小学教师张小鹏同志4月13日——4月19日参加了“全国新生命教育研讨会”; 曹占平同志5月10日——11日赴西峰参加了“心里健康教育及班主任工作培训”;张 峰同志5月12日——15日赴西峰参加了“农村小学非专业音乐教师培训”;杨 琪同志5月23日——25日赴西峰参加了“农村非专业美术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张淑莉、张亚红、白珍香、罗彩霞四位同志6月26日参加了县级“教育论坛”; 张亚红同志6月23日——7月1日赴兰州参加了“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修”培训;张淑莉同志7月1日——3日参加了庆阳 市第六届 “教育论坛”。受训教师返校后都写出了活动反思(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受益非浅。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明显的改变,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是督促教师按时参加《甘肃教师学苑》网络研修,鼓励教师手机微信“充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与社会的急剧变化,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而教师则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甘肃教师学苑”每月发布的八期内容包括人文素养、教育资讯、教学风采等版块,对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出现的新现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手机微信网络研修,使教师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更新了教学理念,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4、加强交流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为全面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学区本学期组织期中、期末两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过后,由学区对各年级各科成绩汇总,并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具体措施。组织教师召开质量分析会,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各校也进行质量分析,并把此作为学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5、有效地开展教学研讨。
(1)我们积极配合县教研室4月24日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通过听课和研讨,我们领略了名师风采,教学观念得到了碰撞、更新。
(2)各小学、教学点根据实际开展教研活动,中心小学每周至少进行 了一次教研活动,如听评课、主题讨论,教材教法研究、质量分析等,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讲实效。
(3)本学期,针对大多教师教育教学上存在的困惑,学区组织了以“课堂作业怎样布置、处理效果更好”和“关于校级公开课活动实效性差、流于形式的问题如何解决”为主题的教学点负责人、教务主任工作研讨会,解决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4)5月13日——15日,县教研室、督导室深入我学区进行督学导教活动,借此机会,我学区职工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学习到好多新方法、新理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5)坚持教学月检查制度。我们采取“三查”的形式,即:科任教师自查、各校校长抽查、学区督查。检查结束后,学区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指出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
(六)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
“六一”期间,以学区主办、中心校牵头,举行了以“七彩飞扬 梦想童年”为主题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以各种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精彩的节目向家长和全镇群众汇报了老城学区素质教育的卓越成效,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
(七)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学习活动扎实有效。
通过开展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廉政活动,全学区教育干部增强了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教育团队意识;自活动启动以来全学区各校共办宣传橱窗5期次,自编活动简报4期,进一步规范了党建资料;各校认真学习了《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严禁教师违 7 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关于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办法》等9个文件,全学区的职工严格遵守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自觉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会圈。学习笔记普通党员达到了10000字以上,学校领导达到了15000字以上,学区领导达到了20000字以上。
(八)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学区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收费标准,各学校从没有出现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的行为。教师从来没有有偿补课行为。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把学区职称评定、工作方案、财务收支、年度目标任务和办学思想等内容进行公开,使学区管理工作增加了透明度,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所有大宗物品的采购须经区务会研究决定。所有票据须三人以上签字,以形成三角制衡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个别教学点的内部管理滞后。部分教学点校长依然习惯于凭经验管理学校,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
2、部分学校的制度建设相对落后。不能根据自身实际和学校发展及时完善修订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
3、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个别老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少数年轻教师思想较为浮躁,急功近利,没有对教法进行很好的研究,学校跟踪力度不够,个别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敬业精神不够,无教案上课,教“教材”的现象还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落实。个别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备课和教学不认真;作业批改不及时或者是应付差事,极少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和实践经验,课堂组织能力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对年青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几乎是一种茫然,仅凭自己的感觉或者是意愿去上课。有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只顾自己讲,与学生课堂互动不够,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个别教师还出现无故上课迟到、擅自出入教室、不按时到校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4、学前教育发展依旧缓慢。因师资力量薄弱和办学经费无保障,我学区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5、个别学校,地理位置偏僻,教学手段和设施相对落后。今后应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6、六所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比较薄弱,各校图书室普遍存在图书短缺,图书室没有向学生开放等问题。
四、今后加强改进的方面
1、要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加大教育教学研究,注重通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健全各方面的制度;要重视工作执行力度。
4、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加大学前教育投资力度。
6、要凸现学校办学特色。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认真办学,提高质量,是我学区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方向,我们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勤奋工作,大力推进老城教育健康和谐发展,老城学区全体教职工在学区主任的带领下,必将以超凡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去开创新的业绩,去迎接新的挑战!
老城学区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日
工 作 总 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老
城
学
区
2015.7.10
第二篇:老城学区督导工作总结
老城学区督导工作总结
为加强学区对辖区各学校管理工作的督查,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使辖区内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根据(合教督[2015]1号)关于印发《合水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2015年工作要点》和(合教体局[2015]78号)关于印发《合水县2015年小学督导评估、初中督导回访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精神,我们积极开展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督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本期学区督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督导工作评估,提高办学效益
本学期我学区各校能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条理化,我学区制定了《老城学区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办法》,对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价做了明确的规定。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次对各校教学常规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随时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做到认真细致,有记录,抓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学区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深入各校进行听课、评课,参加活动的教师人人说、人人评,一学期听课节数达60节以上。本期在到各教学点听课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有重点的检查,并对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反馈,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期按照综合督导评估程序、突出工作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对各教学点的办学行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体育、卫生、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督查。
二、加强了专项督导检查,体现了督导的多元化
本期开学伊始,我学区就学校安全工作和开学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每到一所学校,就深入教室听课、查看作业、教案和教师的业务学习;深入学生食堂督查营养餐供应、食品存放与留样;深入校园督查校园围墙、用电线路等校园安全和排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与校长交流、教师座谈帮助学校、教师及时解决学校安全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整改提高,促进了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和规范。
三、注重日常工作视导,增大了进行教育督导密度
我们学区成员,处处都有教育督导工作,人人都是督导员,按照学区年初计划和安排,我们坚持每天有人下校督查学校工作。任务是:听课,检查学校档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作业、进修笔记及学校整体工作,通过与教师学生座谈,了解学校的安全和管理情况,听取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学校工作督查不定期定时,做到了重业务、勤指导,强管理,保平安,促使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四、加强督导理论学习,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今年是我县学区成立的第一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可以说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提高督导的效能,赢得被督导对象的信赖,提高教育督导的信度、威度,达到监督、评估、指导的目的。我们学区每个成员都坚持勤奋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洋思经验,坚持每天收看教育电视台播放的课改节目和有关光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充电加压。尤其注重了新课改理论和洋思经验、齐家楼初中经验的学习,探求在新课改下教育督导和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了工作能力。我们通过下校指导,认真掌握了第一手督导信息,全面、客观、公正的反馈,对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理有据,对学校指出的努力方向明晰可见,学校、教师心服口服。目前,我们下校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
一、公道处事、实事求是、安全第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朴实勤俭、处处示范,树立了教育督导的良好形象。
五、存在问题:
1、课改步子不快,实效欠佳。
2、对学校的体育、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3、个别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差。总之,我们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勤奋工作,大力推进老城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在学区主任的带领下,必将以超凡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去开创新的业绩,去迎接新的挑战!
2015
督 导
作老城学区 年7月10日
结
工 总
老
城
学
区
2015.7.10
第三篇:老城学区德育工作总结
老城学区德育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学区德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依法治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围绕学区工作计划,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工作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德育实效。现就本学期德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夯实责任。
学区为了使德育工作有序的开展成立以石道奇为组长,张水琴为副组长,各教学点校长、幼儿园园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具体德育工作。
二、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重视教师群体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有效提高德育骨干素养。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将师德考核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把教师廉洁从教、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等作为德育测评和德育先进评选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鼓励班主任敬业、乐业、开拓创新,通过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德育工作上台阶。
三、加强常规德育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认真实施“六个一”活动(升好一次国旗,唱好一次国歌,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作好一次国旗下讲话,办好一期教室板报,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举办好每天一次的大课间活动),做好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开齐开足思想品德和德育活动课。二是坚持班、队会制度、升降国旗制度、校园清洁卫生等常规工作。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护能力,开展各种应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认真贯彻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室的作用,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四、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各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广泛开展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达标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人际交往等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礼仪、卫生、饮食、交往习惯,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五、抓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网络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最大化实现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二是组织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明确班主任及教师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促进学校与社区、家庭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
虽然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一些不足,如德育工作考核制度的不够完善、德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德育工作经验交流较少,德育工作方式缺乏创新等。德育工作没有止境,我们只是通过德育教育活动,进一步的提升学校校风,让学生在活动中修身立德,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育人成才。我们将脚踏实地,争创德育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锻炼强健的体魄。
总之,在今后动作中,我学区将进一步坚强德育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以不甘落后、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勤奋工作,大力推进老城教育健康和谐发展,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老城学区 2015年7月10日
德 育 工 作 总 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老
城
学
区
2015.7.10
第四篇:老城改造
安阳老城改造研究
学生姓名:高晓雨 学号:20125161175 安阳是八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生我、养我的家乡。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和安阳老城区是安阳古老文化最主要的见证。其中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都城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具有1600年历史的安阳老城是我国古代府城的代表,是揭示明清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景图。我从小在安阳老城长大,看着老城一点一点的变化,对于老城改造的进程具有深切体会。
一、历史沿革
据明代崔铣所著《彰德府志》记载,安阳老城始建于398年,即北魏天兴元年。公元580年邺城遭焚,迁相州、魏郡、邺县至安阳城,遂称相州。宋真宗景德三年,安阳老城增建,增建后的南门位于今城南三里屯村,东门位于今东关附近。明朝洪武元年,选择原有城池的西北位置进行改筑缩小,这里地势较高,易于排水,城池的东部和南部收减较多,改筑后称彰德府城。老城自明代重修后定性,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十二年(1713年)和雍正七年(1729年)对老城进行过三次重修,开辟多条街巷。直至清朝末年,城内共有街道90余条,大小街巷纵横交错,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称。
1932年元月,开辟小西门以便利交通,繁荣市场,建设新安阳,故曰新安门,安阳老城城门便由原来四个增为五个。五个门中,南、北门相对,东、西二门相错,小西门(新安门)侧翼而开。建国前,鼓楼、钟楼被毁。
从创建到20世纪30年代,安阳老城历经1500多年的岁月演变,历经多次重修与整修,发展成为一座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而又古朴的城池。解放后,安阳城市建设遵循”充分利用旧城原有基础,依托旧城建新城”的指导思想,老城区格局变化不大,其用地性质以居住、商业为主。
1958年,打通了十一个出入口,加上原有五个出口,共计十六个出口,东西南北各四个。城墙逐渐被拆除,城区开始向外扩展,部分街巷也进行了扩展:原有坑塘局部被填埋。直至1960年代初,只剩下东南、西南两个城角。老城内部街区也零星进行了一定的改造,沿解放路、西环路、东环路陆续建起了一些多层与高层建筑。
二十世纪末,老城区的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先后进行了北大街、北门东、大院街、文峰中路、唐子巷等工程建设,老城区北部已成片更新改造。2000年文峰中路扩宽并通车,形成了以文峰塔为景观焦点的新的城市东南轴线,形成南北大街为南北轴线和文峰中路东西轴线的十字形景观格局。在老城区南部还保留有比较完整的传统道路格局和部分传统民居。
总的来看,老城现状的历史风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但是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道路结构和整体布局,古建筑、古街道、古店铺、传统民宅、名木名树、河道坑塘等物质遗产和大量亟待挖掘展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一个结构较为完整、风貌依存的传统历史城区。
二、安阳老城改造的现状 根据安阳城建三年计划的总体目标,将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工程。旧城改造重点南大街改造工程是另一个重要老城改造项目。旧城改造项目多分布于老城区和城市主要干道两侧,位于城市的中心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区域内分布着市级金融中心、商业街区、市级医院、文物古迹、公园绿地、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商业氛围浓郁。改造后,古城区域内延续安阳老城的历史文脉,建筑风格以明清格调为主,整体平面以院落结合商业步行街的形式布局,建成休闲、娱乐、旅游、文化设施和传统民居院落相融合的综合商住片区,改善老城的环境品质与景观品位。
三、关于安阳老城改造的争论
经过实地考察和参考网上舆论的内容,关于安阳老城拆迁改造大致具有两种争论。
一种说法是同意老城拆迁改造。有人说在新商业街上谁会记得老城破旧的样子。老城居民大多同意拆迁换新房,老城区的旧房子居住条件很差,基础设施不够完备。据老城的居民说,老城的房子年代久远,有些平房屋顶已经漏水,夏天炎热,安个空调勉强度日,到了冬天没有集体供暖,日子很不好过。老百姓们早就盼望着老城改造旧房换新房,只要能安顿好,政府补助差不多就都搬到新区了。
今年已76岁的李树堂老人,住在安阳市文峰区被称为“明清一条街”的仓巷街32号,沿着仓巷街东头那一排排青砖青瓦的明清故居向西走,老人家改建的两层院落便呈现在记者眼前。老人说,他们很多老一辈人住的都是土坯房、简易房,能翻盖房子的人不多,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看上大屏幕的彩电,是不少老城人一辈子的梦想。
老城改造前,居民出行是一大生活难题。坑坑洼洼的老城街道常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那时候,长筒胶鞋是每户居民必备的家当。后来,为了少踩泥,大家自发组织用石灰、砖渣铺路。现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很多人的记忆,老城的大街小巷都已铺上了柏油路,原来发挥很大作用的胶鞋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李树堂老人说,长九里一百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宽二丈,外砖内土的安阳老城墙,安阳解放后已被拆除。但现如今走在安阳市仓巷街、西大街两侧,保存比较完好的典型四合院和一些“九门相照”的多进式深宅大院,却仍透着当年老城的精致和奢华。
听老人讲,安阳街道的开设别有一番名堂,号称九府、十八巷、十八罗汉街和七十二胡同,这也曾是安阳老城的一大特色景观。
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等,反映出胡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由于这些街道、胡同弯曲交错,就连他们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也没有走完过。不熟悉的人走进这些胡同,串错胡同是常有的事。
说起这些胡同、街道的由来,老人说里面大有讲究。像东南营街、西南营街、西营街不仅表示了方位,而且说明旧时这里曾建有兵营。有些街道以数字命名,民俗东为上,北为上,东门以西三条南北主要街道平行排列,自然就有了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的名称。冠带巷因清康熙年间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和一位姓任的举人等显贵居住于此而得名。仁义巷则因明嘉靖十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吏部尚书郭朴“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尺又何妨”的谦让美德而得名。小颜巷因明嘉靖年间一代明儒、南京礼部右侍郎崔铣学识渊博,素有“小颜回”之美誉而得名。御路街是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避难,回京路过安阳时途经该处而得名。
现如今,虽然那些包罗万象的胡同旮旯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退却到了角落,但融合了现代商业气息的老城也别有一番风味。
“这几年,老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城改造了,小巷治理了,河水清澈了,街道干净了,市民也文明了„„”说起安阳老城这些年的变迁,李树堂老人喜上眉梢。
李树堂老人回忆,1988年,安阳市北大街改造工程是安阳老城第一次大变迁。改造后,北大街道路宽度由原来的3米拓宽至12米,照明及通讯线路改空中架设为地下电缆,加大了排水管径,增设了天然气管道,路面用青石和混凝土预制块砌筑而成,道路两旁添加了花池、花坛。又在原址按原样重建钟楼。改造后的北大街全部为商业用房,既体现了古城历史风貌,又适应了市民现代生活的需要。
后来,为改善老城人民群众居住出行条件,按照“重点保护,整体协调,逐步改善,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各方专家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安阳市政府投巨资,以打通文峰中路为突破口,相继实施了两侧仿古营业房和文峰中路区域永久性建筑等工程,使改造后的老城旧貌换新颜,彩砖满地、花草摇曳。20多处人文景观重见天日,1714米长的明清一条街复古修缮。两侧的青砖绿瓦坡顶的古式建筑营业房和仿古路灯,使文峰大道成为一条颇具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同时,为全力彰显老城的新风采,近年来,安阳市逐步拓宽改造了老城区主次干道,启动了小巷改造治理工程,整治城区背街小巷,更换人行道板、铺设生态砖、广场砖,改建排水管网,疏通地下排水设施。
现在,很多老城人住上了宽敞的楼房,看上了清晰的大彩电,甚至不少人开上了私家车。北大街、唐子巷、文峰中路这一带已成为安阳的繁华都市区,出门购物、出行都非常方便。街心小公园的建设,各种健身器材的设置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些街心广场总有很多人扭动着腰肢,飞扬着激情。这些画面,无不诠释了李树堂老人和老城居民群众一起感受到的城市建设发展的硕果。
另一种说法则是反对老城拆迁改造。老祖宗几千年的风水格局不能贸然破换,谴责开发商和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以下是网友对安阳老城改造的一些意见。
早上从南大街经过。走过小颜巷路口时,看见小颜巷路口对面的一栋建于民国早期的老房子上挂起了“华安房地产”的牌子。这座老房子在民国时期是曹家轿行,建造考究,应该是西方列强进入刚开埠不久的安阳以后建造的一座具有西方建筑风格的老房子,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在目前的安阳老城已经不多见了。我向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他们准备如何开发这里,什么时候开发。工作人员讲:从现在的街道两侧各向后拓宽四米。我问:这个老房子也要拆掉吗?工作人员说:是的,不拆掉如何拓宽呢?我说:这个可是个古董啊。工作人员说: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我说:不拆可以发展旅游啊,谁看谁掏钱买票。拆了以后安阳人要看老房子,就要去外地了。
我想,安阳的这些在安阳老城内开发楼盘的开发商都是些没有文化的东西,安阳的部分领导更是一边喊着文化兴市的口号,一边在干着破坏安阳古城文化风貌的蠢事。北大街商业街的改造,破坏了安阳的部分古城格局,文峰中路的建设,更是让安阳的古城格局面目全非。前几年河南省曾经搞过一次各地文化遗产评比,安阳的“九府十八巷的棋盘式样的古城格局”名列其中,可是就是因为安阳对老城的无序改造,破坏了这种格局,让安阳的这一文化遗产连提名都没有进入。对安阳老城的改造,根本不必拆了再建新的,完全可以对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末民初的比较有特色的民间建筑加以整旧如旧的改造加固,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无序开发,肆意破坏安阳古城风貌,就会成为安阳的罪人。在这里,我呼吁有识之士,联合起来,抵制破坏安阳古城风貌的老城改造。
我家就在老城住。我也盼望老城改造,但是不是借改造之名破坏老城的原有风貌,拆掉有时代特色的民居(如清末民初的商业建筑,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解放初期特色和文革特征的门楼等)再建千篇一律的仿古建筑,假古董。我的建议:在最短的时间内统计符合上述特征的民间建筑并依据其价值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拆掉毫无特色的没有统一规划的现代民居,统一建造成符合安阳古城特色的仿古建筑;在老城内易堵塞路段实行交通管制,限制机动车辆通行,必要时可以改为步行街;改造时可以一并把消防,暖气,天然气等各种线路一并设计铺设。
四、关于安阳老城改造的一些建议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加大老城建设力度也成为我们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认为,老城建设更要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特色,为此,笔者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老城发展定位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易经》的诞生地,是早期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殷商文化为安阳打上了浓厚的历史印记,和谐社区彰显着这座老城蕴含的深厚人文素质和文化张力。老城建设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创新形式和载体,体现出古城的历史文化特色;要借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提升传统商贸业,改善商业环境;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尤其是旅游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在本地极富影响力的招牌文化,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舒适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集物流商务、文化休闲旅游、生态人居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老城改造要统一规划
近年,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实施对老城区的改造,但项目安排存在不确定性,似乎缺少一个统一的实施规划。为改变目前这种零敲碎打、拆拆建建的状况,有必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老城提升改造整体实施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到统一规划、有序改造、分步实施。
(三)加快推进老城区提升改造工程
在老城区提升改造工程中,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协调整合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资源,切切实实下大力气加快推进以下提升改造工程:
1.实施古建修复保护工程:在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要修缮和保护好很多有价值的古老建筑。
2.尽快启动对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和南下关的改造。
3.应该重点搞好群众的搬迁和安置工作。
4.加快推进鼓楼广场等地块的开发建设。
5.对道路的亮化要本着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
通过对安阳老城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老城改造的争论以及改造建议多个方面的考察研究,可以得出安阳老城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突出老城特色,深入挖掘历史资源的内涵,是古城保护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老城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清源古城即古清源城范围,古称梗阳,是清徐县城的历史发源地。作为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清徐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其县城始建于春秋,历史悠久,史迹浩繁,明清时期寺庙成群,商贾云集。
改革开放以来,清徐作为省城太原市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粮食重点产区以及重要的煤焦化工业基地,城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新城区建设逐步完善,与此同时,旧城区却逐渐衰落,诸多问题开始凸现。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清徐县政府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作出了城市西进的重大决策。随着大运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建设,城市西部片区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旧城区作为清徐县城湖西的核心地区,东邻东湖,同时又紧靠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线之一的文源路,区位优势明显。因此其改造复兴势在必行,并应与城市新区互补并进。
基于上述发展背景,对清徐旧城中心区开展城市设计十分必要。本次城市设计旨在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在充分研究现状历史文化、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居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综合组织城市各要素,如建筑、绿化、水体、步行交通、车行交通、开放空间等,提升旧城中心区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力求站在一个更高的城市发展视点上,对未来城市重要区段的建设活动提出综合整治策略,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引导。
(一)设计范围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西南侧以文源路为界,西北侧以菜市街为界,东北侧以规划的紫林路为界,东南侧以森泰大街为界,总用地面积48.81公顷,并综合考虑环东湖地区范围的整体发展策略。
(二)设计程序
第一阶段 现状调研
第二阶段 收集整理资料、第一轮方案设计和汇报。第三阶段 信息反馈、沟通。第二轮方案设计。
第三阶段 第二轮方案汇报,之后经过多次局部调整,形成评审成果。
(三)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9月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5、《清徐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
6、《清徐县志》1999年10月
山西古籍出版社
7、国家及当地的有关规范法规
二、现状分析
(一)环境资源
1区位优势
大运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清徐县作为太原南部出入通道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清徐和太原市以及周边市县的经济联系,随着大运城市经济带的发展建设和城市西进的步伐,城市西部片区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旧城中心区作为清徐县城湖西的核心地区,紧邻城市发展主轴线之一的文源路,毗邻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关城市主中心和湖东城市次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其东靠东湖,与城市新区仅一路之隔,目前东湖和新区建设已逐步完善,人气旺盛,开发条件成熟。
2资源优势(1)古城历史悠久
清源城即现清徐县城老城区范围,其前身是古梗阳城,始建于春秋,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隋开皇十六年(596)在梗阳北面筑城,西南北3门各建城楼1座,因城西北有清源水,故名清源城。
明清两代大兴寺庙之风,在原有50多处寺庙的基础上,又兴建了城隍庙、赵简子寺、泰山庙、真武庙、龙王庙等寺庙20多处,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县乡寺庙群。坛庙寺观,星罗棋布,这样就组成了一个密织的庙会集市网。
(2)文物古迹众多
现今旧城范围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主要包括文庙(国家级)、火神庙(县级)、西门洞(县级)、西关市楼(县级),现存状况较完整。另外,基地内还部分保存城墙、县衙、城隍庙、财神庙等。
(3)文化活动兴盛
历史上清源城庙会盛行,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到十月初八,庙会不断,且每会各具特色。例如,正月初六城南南营留村的会,叫开市会;五月初五是西关龙王庙的会;六月六的会叫“花会”;六月二十四是城隍庙的会;十月初八是泰山庙的会。庙会期间,人流涌动,衣料、布匹、鞋袜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交易活动频繁,特色小吃摆满了以大南门为轴心的整个南关大街,异常热闹。
目前,东湖广场市民文化丰富,戏曲、表演等活动兴盛,森泰大街夜市小吃异常热闹。菜市街农贸集市商业发达。此外,居民院落之间的巷道尺度适宜,具有典型北方胡同风格,是老城居民日常交流的走廊,充满人情味。
(4)河湖水系众多
清源古城又名“泉城”、“湖城”,旧时城内水系纵横,独具特色。
现在老城及周边仍然拥有充足的水体资源。老城中心区紧邻城市主要景观区——东湖,同时基地范围内又有莲花池等四片水塘,水域面积共达4.35公顷,占基地总面积的8.9%,属山西小城镇少有的自然河湖景观。
(5)新区建设逐步完善
旧城紧邻的东湖及新城建设正逐步完善,各项用地、配套设施齐全,人气旺盛,开发条件成熟。
(二)存在问题
1历史文物古迹破坏严重
文物古迹占用、荒弃现象严重。火神庙现完全被占为民居,城墙破坏严重,现为县城中学教工宿舍,城隍庙现为县城中学校办工厂;县衙、财神庙、西门洞等均已荒弃。
2传统文化活动日趋萎缩
庙会及各种传统节日现已基本消失,除东湖广场仍有戏曲表演外,旧城区内基本无传统文化活动。同时,传统文化活动缺乏专门的活动场所,导致老城区地方文化活动日趋萎缩,文化特色出现危机。
3生活配套设施缺乏、基础设施落后
旧城内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清徐县职工幼儿园、清徐县职工子弟小学、清徐县县城初级中学、清徐县教师进修学校、清徐县房屋管理所、清徐县交通巡逻大队、清徐县总工会。
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排水系统和卫生设施;生活环境差,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缺乏;基地周边正在快速进行的商品房开发建设,对老城区公共活动空间逐渐排挤压缩,对地方传统文化和景观特色形成挑战。
4道路交通不成体系
主要交通性道路有南门街、牌楼街、苍门巷、赵家街、但都比较狭窄、曲折,局部地段车辆通行存在一定困难。道路质量差,断头路较多;街巷拥挤,存在消防隐患;道路坑洼不平,路幅宽度不均;没有专门的集中停车场所,路上乱停车现象严重,路面随处可见垃圾杂物,严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
5用地比例及布局不合理
现状以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及水域用地为主;另外,地块内现有少量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及体育设施用地,文源路居住建筑底层布置沿街商业。
教育科研用地比例过高,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公共绿地极其缺乏;居住、教育科研、工业、文物古迹用地混杂,功能相互干扰;荒置弃置地现象严重,影响老城区生活活力,导致衰败。
6居住建筑质量较差
建筑布局杂乱,缺乏特色,违章搭建现象严重;历史建筑破损严重,未得到有效保护。环境卫生质量差,城区内部垃圾杂物随处堆放,没有专门的清扫保洁人员和设施,严重影响老城区形象。
7自然水体淤积干涸、缺乏公共开放空间
以莲花池为主的池塘淤积干涸,水体污染严重,水域及绿地形成的公共空间破坏严重。紧邻旧城的东湖亦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设计目标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本区域的城市设计目标如下:
1.重建部分历史文物古迹,重构历史文化活动体系,促进清源古城历史特色再现,并带动清徐县的旅游经济发展。
2.建立丰富的,网络状的公共开放空间,恢复改善水体,增加绿化面积,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3.综合考虑环东湖地区范围的整体发展策略,促成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互补并进。
四、设计构思
(一)恢复重建历史文物古迹
历史建筑保护分为三种样式:
1保护:清源文庙(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修复畔池、大成门及大成殿,其余建筑恢复原貌,保护范围为东、南、西至围墙外各7米,北至北围墙外5-6米)。
2改善:火神庙(搬迁居民,恢复原貌,部分拆迁扩建)、城隍庙(加建戏台,修复卷棚式大殿、西侧耳房等)、清源西城门洞(修复城门洞和基座,加建箭楼)、城墙(搬迁教工宿舍,修建城墙公园,缺损部分按原貌恢复)及一处特色民居(整修院落,修复屋顶)。
3历史再现:南城门(主体建筑加围廊)、北城门(主体建筑加围廊)、县衙(三进院落加广场)、奎楼(5层十字顶楼阁)、牌坊、财神庙、古关帝庙、净土庵、灵寺、文昌宫、会厂、西寺、义会、会馆、学署、关帝庙、观音堂、证觉庵。同时,结合商业街建造部分仿古建筑,以院落式围合,2-3层为主,再现旧时场景。并在老城北部区域建造仿古居住区,既是旧时生活形态的再现,也满足现代居住的需要。
合理组织南门广场、南门、民俗广场、芹馥泉广场、火神庙、文庙、民俗特色街、西门广场、城墙遗址、地方风情街、城隍庙、戏台、县衙、县衙广场、永清寺、至北门、北门广场,形成历史文脉轴,统领整个老城区的空间形态。
主要游览路线:
进入老城的主入口在东、南、西、北各一个,东侧在绿化转盘处,南侧位于南门广场,西侧设于芹馥泉广场(道路对面有停车场),北侧以北门广场为标志(在相邻的博物馆东侧设停车场)。其中,芹馥泉广场也是水上游览的主入口。另有次要入口三个,包括东侧的牌坊,西侧的西门洞和西北角的博物馆。
如果由文源路南城门处的南门广场进入,可以先参观梗阳遗址、一处特色民居和作为历史再现的财神庙、古关帝庙、净土庵等。然后经由民俗广场,民俗文化馆及文庙、火神庙后,进入到芹馥泉广场(此处可换乘小船,进行水上观光)。接着漫步于民俗特色街,参观会厂、学署、义会、会馆及西寺,在不知不觉中到达西门洞及西门广场,游览以城墙公园包绕的古城墙遗址。在视觉回顾之后,不妨让听觉也享受一下,在修复的城隍庙戏台前重温晋剧神韵。戏台东侧,莲花池北,是由奎楼、县衙、戏台围绕的县衙广场,在此处驻足,向东可眺望水上的书院小岛,牌坊,以及辽阔的东湖,向南可穿越莲花池,回望南门以及邻近的水上奎楼。广场北侧的县衙是最大的一组建筑群,位于中部轴线的最北端。参观完县衙之后,可向西进入地方风情街,参观关帝庙、观音堂,到达西北角的博物馆,在这里可对清源古城的历史作一个回顾,并对老城保护、改造的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最后由证觉庵至北门,在古城门前结束游览。
(二)创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商业街
1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建立富有传统特色的商业网络,为恢复部分庙会集市(如正月初六开市会、六月六的花会等)提供可能。主要建立民俗特色街(作坊演示为特色)及地方风情街(餐饮、娱乐为特色),其中民俗特色街的位置选择在闫上街,可延续文庙的历史文脉,活动内容包括旧时的醋作坊(演示)、棉布坊(演示)、粮行、钱庄,而地方风情街包括各种小商品交易、特色小吃、饭庄、杂货铺等。
民俗特色街和地方风情街的最宽处控制在12米,地方风情街两侧建筑高度为9米左右,这样围合而成的街道空间尺度较为宜人,既没有压抑之感,也不过于开敞。民俗特色街西侧为与文庙的尺度相呼应,建筑高度控制在5米左右,可突出历史建筑的主体地位。
2继承传统商贸特色,选择菜市街建设以交易为主的农贸集市街。菜市街标高高于老城内部标高,方案利用这一特点,将农贸集市建筑的标高设为与菜市街相平,通过建筑之间的台阶将菜市街与老城相联系,这样可避免农贸市场的喧嚣、气味影响老城的历史活动。
3在老城北部结合新建仿古居住区建设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商业街。
(三)组织恢复传统文化活动
1结合城隍庙戏台的恢复重建,再现地方曲艺神韵。
2结合旧城内坛庙寺观的重建,地方风情街及民俗特色街的建设,恢复庙会等活动,创建特色节目,例如六月六的花会、正月初六的开市会等。
3.民俗特色街上设置醋作坊、棉布坊等以手工演示为主的作坊,游客也可边看边学,亲手参与。4.城墙遗址公园提供参观休闲活动,感受旧日痕迹。
(四)建设满足游客和市民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体系
1整饬莲花池,恢复芹馥泉,沟通水系,形成贯穿老城的水域景观,发展水上旅游项目。既可再现“泉城”、“湖城”风貌,也能为游客提供水上游览老城的经历。结合水体建设滨水广场、绿地,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水系向北延伸至仿古小区内,优化现代居住环境,向东则与东湖贯通,以利于水体循环,改善水质。
2创建入口广场(南门广场、西门广场、北门广场)、以及节点广场(民俗广场、芹馥泉广场、县衙广场等)。游客在这些场所可驻足观望,遐想,回味古城之韵。
3结合城隍庙戏台的重建,在其东侧建立小广场,游客可在此聆听戏文,感受老城历史气息。通过以地方风情街和民俗特色街为主的步行街将公共活动空间串联起来,组织游览和参观路线。
(五)构筑规整合理的道路网络
1规整路网,在南门街基础上,建立旧城内南北向主要道路;在南北各新辟一条东西向道路,满足不同功能使用需求。同时,保留赵家街、闫上街等居民院落之间的巷道作为旧城内的步行道路,创建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2改善路幅,满足正常通车及消防需要。主要步行街最宽处约12米,其余街道略窄于此,但最窄处不得小于6米,以免街道空间有压抑之感。
3结合博物馆、菜市街及芹馥泉入口广场,提供集中的地面停车场地。其中,博物馆东侧停车场建设成2层停车库,既解决道路与院落间的地形高差,又满足城区北部较大规模的停车需要。
(六)巧妙处理地形高差,营造丰富多样的空间
1南门广场前修建台阶和草坡,创造立体丰富的入口空间。
2芹馥泉广场前道路设置一定坡度,入口处修建台阶和草坡,解决高差问题,并在其南侧修建地面停车场。
3在保留原有老城墙的基础上,新建城墙公园与农贸特色街相平,游人可通过阶梯上城墙和西门洞。4博物馆东侧建成2层立体停车库。
5填充北门处地基,与北侧道路相平,游人可通过台阶进入内部院落。北门前南北向道路设置一定坡度。
(七)合理调整功能布局
1结合现状,形成四大功能片区,包括旧城历史文化核心区、东部莲花池风景区、东南部居住小区和北部居住小区。保证各功能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同时又相互融合。2迁出县城中学(迁至西关铁厂地区)、职工子弟小学(迁至文源路北城关粮站、面粉厂地区)、党校(迁至文源路北侧靠西关街西部地段)、教师进修学校、机关幼儿园等教育科研用地,为建设富有传统特色的老城提供可能。
(八)构建新老结合的建筑形态
1老城内部结合历史文物古迹的恢复重建和新建一部分富有山西传统特色的建筑,建构以传统建筑形式为主的建筑形态,例如人字坡、单面坡、拱形门等,层数以低层为主。
2延续旧城原有院落式建筑形态,利用空间的曲与直、开与闭、动与静等创造出丰富的活动空间。3北部居住小区采用低层坡顶院落式建筑形式,与老城取得风貌统一。
4博物馆采用传统形式,现代材料,立面以玻璃和钢为主要材质,与旧城的凝重形成虚实对比。
五、实施步骤
本城市设计项目的性质决定了旧城中心区建设任务重、工期长,因此对于工程的分期实施研究十分必要。在分期实施中应该远近期一起考虑,总体设计,分期实施。同时,宜根据居民搬迁情况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确定期段。建议实施步骤:
1水体,文庙等保护地区以及火神庙、城隍庙等改造地区。水体的沟通可以采用暗管,水上的桥梁也同期完成。文庙、火神庙的恢复工作可能较为漫长,可能在仿古建筑造完之后还在进行,但必须先期开始,这样可表明保护工作的决心,利于推动其他工作的开展。
2北城门、南城门、奎楼等历史再现地区,仿古商业街,博物馆地区。北城门位于十字路口,考虑到施工利用范围可能会大于建成范围,建议城门南侧圆弧形广场和绿地在修复城门时先作为道路用地,待城门建成之后再作处理。
3北部仿古居住小区。居住区内的水体与建筑同期完成。
六、环东湖地区城市设计方案
清源古城的开发建设作为清徐县以东湖为核心的整个环东湖地区开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为环东湖地区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古梗阳城市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基于开发的整体性考虑,提出环东湖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其设计范围东起美锦大街,西至森泰大街,南到文源路,北至白石河,并同时考虑紫林路两侧的统一建设。
环东湖地区城市设计方案主要是整合环东湖地区景观环境空间,扩大东湖水面,增加岸线功能。同时加强与白石河水体之间的联系,延展城市功能空间。并与老城区水系贯通,成为整体。创造成为清徐县又一重要的景观功能区。
方案整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片三轴多路径”。
两片:其中两片是指以东湖水面以及周边的行政、商业等功能为主的环东湖街坊以及东湖与白石河之间,以居住等功能为主的沿河街坊。以紫林路为界分区分明。环东湖街坊在东湖扩大水面的基础上,对于周边的功能进行新建以及保留,在东湖东岸设置了一些市民集中性活动的功能,如商业设施、市民广场等,同时在南、西、北三岸则主要以自然岸线为主,建造环湖公园。一方面借助东湖良好景观价值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借助市民的集中活动来增添东湖的生气,完善其成为清徐的市民集聚中心。另外,紫林路以北的沿河居住街坊,则以居住功能为主,借助沿白石河的良好景观环境条件,以及临东湖、近老城的优越位置条件,塑造高品质居住社区,并在其中建造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轴:是指沿紫林路的沿街商业带、沿森泰大街西侧的白石河引水渠及其绿轴以及由白石河指向东湖 的一条垂直于紫林路的景观绿化轴。通过沿紫林路商业带的塑造,解决环湖地区新建功能的商业设施的供给,建成小型商业中心。并将白石河水沿森泰大街西侧引一条引水渠,与东湖以及莲花池的水体贯通,形成沿森泰大街的一条生态绿轴。另外一方面,塑造一条垂直于紫林路的景观绿化轴,联系白石河以及东湖的优质景观,并在东湖扩大水面部分产生水上节点,成为东湖又一重要的地标。
多路径:是指在另一层次,以多种路径联系市民的生活活动以及整个东湖地区的良好景观。如在环东湖街坊,打开通湖路建立通湖广场,使其成为美锦大街与东湖景观的一个联系;将市民广场的建造和环东湖步行系统相联系;建造环东湖步行道,融合环湖公园;与老城莲花池、白石河水系相连,景观路径相互贯通;居住街坊与沿河景观、主要景观绿化轴线相互贯通,并同时形成系统等一系列的景观联系途径。达到优质景观的最优化共享,并同时将环湖地区的诸多绿化景观要素整合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