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

时间:2019-05-12 14:3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

第一篇: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

2010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

【1】教育: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

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

【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性

【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 有理想 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年龄特征的影响外,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3要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要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

【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3】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民主与法治观念的启蒙教育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行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2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3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性及外部表现,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5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

6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品德教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

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 /SPAN>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8】简述研究方法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

宏观方面:1要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2是要考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3要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研究能力,凡研究者力所能及,能胜任的方法,才是适当的方法

具体来说:综合与分析研究课题;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思路;因素的控制程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情况。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试述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

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

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

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行动研究的优点在于:活跃,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况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第二篇:招教考试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推荐)

招教考试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集萃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7.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8.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 1

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9.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10.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第三篇:招教考试简答题

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前提),环境(外在动力),教育(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P44 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外在动力;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主动的)

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学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间表现出才能的差异,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及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P48: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防止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劳伦兹,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身残志坚),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 维果斯基: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

3、教育目的地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P57

4、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现代学制,最早起于19世纪末的欧洲。我国废科举是在1905年)P72  1902年,壬寅学制,未实行,《钦定学堂章程》,日本。 1903年,癸卯学制,实行,“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修业年限最长,不允许男女同校,日本。 1912年,壬子癸卯学制,蔡元培(五育),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日本。

 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沿用时间最长,美国。5、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20世纪末教育发展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两基、两全、两重。P74

6、P87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处在四个素养的首位)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

① 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

②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表现。

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全全立即保尊严)       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

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1)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严于律己、宽于待人;3)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1)高度自觉、自我监控;2)身教重于言教。

2)教师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专家与新手老师的差距)。3)教师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5)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4)健康的人格。

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92: 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专业自我的形成; 3)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

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5)

教师的专业人格; 6)

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P93 ① 师范教育: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

② 入职培训(第一次入职,需培训)③ 在职培训: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

④ 自我教育: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构建,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建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能力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⑤ 此外,跨校合作、专家指导、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9、教师专业化的实现P94 ① 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和保障:1)加强教师教育;2)制定法律法规;3)提供经济保障。

②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1)善于学习;2)恒于研究;3)勤于反思;4)勇于实践。

10、现代学生观P96(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④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不一样)① 学生的完整的人(完整的人);

②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别孩子不一样); ③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成人不一样)。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依赖)

①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 学生是责权主体。

11、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途径与方法P101

(一)教师方面 ① 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④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 发扬教育民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管理的核心要求; ⑥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⑨ 加强师德建设,纯化教师关系。

(二)学生方面(学生的认识应该客观)① 正确认识自己; ② 正确认识老师。

(三)环境方面 ①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② 加强学风教育。

12、理想师生关系(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①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②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③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④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P139

(一)(间接性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① 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的特点; ②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辅;

③ 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防止两种倾向:经验主义和书本主义。

(二)(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①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③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

④ 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

(三)(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①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②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同意和相互促进的: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 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来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2)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的量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量要适当,不能过多;采用启发式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④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

(四)(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①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③ 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

14、教学过程的结构P144(激领巩运查)

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二)领会知识(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巩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四)运用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

(五)检查知识。

15、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P145 ①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体现了我国教育的根本方向,同时也是知识思想性、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的反映,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3)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②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2)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③ 直观性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深刻的掌握知识。这一原则的提出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分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④ 启发性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育规律。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生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⑤ 循序渐进性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在西方称为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3)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4)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

⑥ 巩固性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应用。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2)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

⑦ 因材施教原则:(基本含义)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能得以发挥。

⑧ 量力性原则:(基本含义)也可称为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接近。指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2)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16、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P152

(一)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6)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创造性。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备课的要求)

① 教师备好课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② 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上课时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① 一节好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②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以上所有的要求就失去了意义。

(三)作业布置与反馈

(四)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五)学业成绩大检查与评定:常用的检查方式有两大类:平时考查和考试。其中平时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试等。

18、学生观察力的培养P250 在学校教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③ 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2)充分利用多种感官,提高其观察的全面性、精确性;3)勤于思考,观察是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4)指导学生观察时 要尽可能地运用言语。

④ 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⑤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9、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P257 ① 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 系列位置效应;

③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④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⑤ 识记的方法; ⑥ 时间因素; ⑦ 情绪和动机。

20、依据记忆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P26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一)复习时机要得当 ① 及时复习②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③ 间隔复习④ 循环复习

(二)复习方法要合理 ①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② 复习方法多样化 ③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三)复习次数要事宜 ① 内容数量要适当 ② 适当的过度学习

(四)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五)注意用脑卫生

21、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P267 ①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③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④ 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⑤ 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⑥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22、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P271 ①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② 运用启方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 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④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⑤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3、科学概念的掌握P275 ① 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②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③ 提供概念范例,控制好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变式”;

④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明确提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⑤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24、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P278 ① 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③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④ 组织创造性教学,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⑤ 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⑥ 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25、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P287(看课本,一级考点)

26、对学生情绪调节的指导P300,P313 ① 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②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③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④ 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认知调节法,合理宣泄法,意志调节法,转移注意法,幽默法。

⑤ 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27、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P317,P332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这其中智力在每个人的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力是:

① 言语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

② 逻辑--数学的能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

③ 视觉--空间的能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④ 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⑤ 运动智力:包括支配肢体以及完成精密作业的能力。⑥ 人际智力(也叫社交智力):包括与人交往并和睦相处的能力。

⑦ 自知智力(也叫内省智力):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28、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P321 ① 遗传与营养: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② 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③ 教育与教学: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④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⑤ 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是机械的、被动的影响智力的发展。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智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29、学生能力的培养P321 ① 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的培养:要培养能力就要抓紧早期教育,早期能力的发展与儿童以后能力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就有较大的关系;

② 教学中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1)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2)要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3)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

③ 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1)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2)教师不应歧视在某些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任何儿童都有可能发展某种活动所需要的能力,要培养他们树立信心,扬长避短,同时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长善救失,人尽其才。3)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对于有某些方面特长的学生,应给予其机会,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来促进他们特长的进一步发展。

④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元认知训练的方法:1)自我提问法;2)相互提问法;3)知识传授法。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才能,学校的教育教学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造性学习的环境,使其创造性潜能得以发挥。

⑤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只有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发展能力,它是能力的表现形式。如果总是懒于或者害怕参与实践活动,那么永远不能成为能力强的人。

⑥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际小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可按三个阶段进行:1)用个别教育法,分别培养每个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等;2)采用整体教育的方法,使整个班级甚至全校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非智力因素,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0、气质与教育P326 ① 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气质无所谓好坏,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

② 针对学生气质的差异因材施教: 1)对胆汁质的学生,直截了当,有理有据;

2)对多血质的学生,严厉批评,多实践,防止见异思迁; 3)对粘液质的学生,耐心教育,鼓励活泼; 4)对抑郁质的学生,委婉暗示。③ 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面。

④ 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在教学中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太大的大起大落。

⑤ 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在任命班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使班干部的气质类型与每种职务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

31、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P329 ① 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②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 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师范作用; ④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 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⑥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⑦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3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P351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①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 “客体永久性”;

③ 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④ 延迟模仿的产生。

(二)前运算阶段(2~7岁)① 早期的信号功能;

② 自我中心性(中心化):三山实验; ③ 不可逆运算; ④ 不能够推断事实; ⑤ 泛灵论; ⑥ 不合逻辑的推理;

⑦ 不能理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⑧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① 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② 可逆性;

③ 守恒: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④ 分类; ⑤ 序列化。

(四)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① 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 假设--演绎推理; ③ 类比推理; ④ 抽象逻辑思维; ⑤ 可逆与补偿; ⑥ 反思能力; ⑦ 思维的灵活性;

⑧ 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33、学习动机的激发P399 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1)问题要小而精;2)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3)要有适当的难度;4)要富有启发性。

② 设置合适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现实性的目标,并表扬学生对目标的设定和实现。

③ 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关于动机与任务难度的关系设定,“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 表达明确的期望:学生需要清楚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因此,教师把期望明确的表达给学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⑤ 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1)发聩必须明确、具体;2)反馈必须及时,紧跟个体的学习结果,以免延续类似的错误;3)反馈必须是经常性的,使学生能够付出最大的努力。

⑥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只有当内部动机缺乏时,物质奖励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⑦ 有效的运用表扬:表扬的有效性取决于它的具体性、可靠性以及行为结果的依随性。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表扬应注意:1)表扬的方式比表扬的次数更重要;2)表扬应该是针对优于常规的行为。

⑧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竞争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但是竞争也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争会造成紧张的气氛。

34、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P409 ① 主体性原则 ② 内化性原则 ③ 特定性原则 ④ 生成性原则 ⑤ 有效监控原则 ⑥ 个人效能感原则

3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P414

(一)学习材料的特点

共同要素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二)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②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三)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四)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五)学习策略的水平

(六)智力与能力

(七)教师的指导

36、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P415

(一)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① 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 ②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

(二)合理安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①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

② 应该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③ 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点。

④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的学习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以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

(三)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7、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提高记忆效果)P418(一级)

①(心理)明确记忆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②(精细加工策略)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以意义记忆为主,以机械记忆为辅;

③(精细加工策略)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组织策略)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⑤(组织策略)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⑥(精细加工策略)有效运用记忆术; ⑦(复述策略)适当过度学习;

⑧(复述策略)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8、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P436(一级)

① 问题情境; ② 定势与功能固着; ③ 原型启发; ④ 已有知识经验; ⑤ 情绪与动机。

39、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P437(一级)

①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②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 ③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

④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

⑤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⑥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⑦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⑧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⑨ 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40、影响创造性的因素P439 ① 环境:家庭、学校、社会文化;

② 智力: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③ 个性:有强烈的好奇心。

41、创造性的培养P440

(一)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① 培养创造性的知识基础。知识是提高创造性的基础。②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 保护好奇心;

② 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 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 重视非罗辑思维能力; ⑤ 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三)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① 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 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 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四)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① 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的创造; ② 提高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③ 要为教师提供比较清晰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造性的操作定义。

42、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P451 ① 有效的说服:1)有效的利用正反论据;2)发挥情感的作用;3)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

② 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 利用群体的约定; ④ 价值辨析;

⑤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给予奖励时,应注意:1)要选择确定可以奖励的道德行为;2)应选择恰当的奖励物;3)应强调内部奖励。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道德形成的。

43、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过程P453 ① 过错行为(明知故犯)② 不良道德行为(错误道德)

44、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P453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矫正的心理策略一般有:

①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②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④ 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45、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468 ① 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领导。监督式领导; ② 班级规模; ③ 班级的性质; ④ 对教师的期望。

46、课堂气氛P473:积极、消极、一般、对抗的课堂气氛。

47、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P481(一级)

① 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 做好课堂监控; ④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48、心理健康的标准P486 ① 自我意识正确; ② 人际关系协调; ③ 性别角色分化; ④ 社会适应良好; ⑤ 情绪积极稳定; ⑥ 人格结构完整。

49、法律时间: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法,教育母法,1995年9月1日,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单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6年7月1日施行,2006年9月1日修行施行,第一步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特征,义务教育的普及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的免费性指“不收学费、杂费”。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单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4,年1月1日施行,第一步关于教师的单行法。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单行法,1992年1月1日,保护未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身心健康,满14不到16一律不公开审理,满16不到18,一般不公开审理。

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6月8日,实行国家、地方和学习三级课程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

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我国今后十年重要的教育政策所在;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教育)、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每天运动1小时;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每五年一培训。5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8月7日修订)

一、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三、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六、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

七、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

八、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四篇:福建教招学前教育学简答题汇总(范文模版)

简述世界学前机构发展的特点

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2、学前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

3、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4、学前教育手段不断现代化

简述学前教育的特点

1.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2.学前教育保教结合 3.学前教育的启蒙性

4.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简述学前教育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则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简述学前教育的作用

1、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学前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2、学前教育社会功能主要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递功能,学前教育的基本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习和帮我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经验促进和参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两个功能的实现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未来来培养。第二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是思想

1.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和发展人的内在精神本性,使人类了解自己,使其具有统一和谐的人格 2.人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3.教育应顺应儿童自然的发展 4.教育应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5.强调游戏的重要

简述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生命法则”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2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敏

3.教育应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4.提出“不”教的教育,即自我教育

5.重视感官教育(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科学文化教育)6.重视教师的作用,即导师作用

简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1.教育应该适应我国国情 2.提倡活教育

3.强调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4.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 5.重视家庭教育

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

1.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育” 3.活教育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4.活教育的教学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简述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1.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2.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3.幼稚园的教学法:做学教合一 4.幼稚师范教育 第三章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

1.基础性,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2.启蒙性,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启蒙性教育,即在幼儿现在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入手,从幼儿的经历入手,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让他们学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为接下来更深层次学习做好准备。

3.公益性,幼儿园教育在我国的法律、政策文件中都被定义“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特点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我国幼儿园教育具有双重任务:一是对幼儿实施保育、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担负着为幼儿家长安心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任务。第四章

简述我国现代儿童教育观。

1)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 2)儿童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3)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 4)

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 5)儿童发展具有差异性 6)儿童通过活动得到发展 7)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 第五章

简述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发展适宜性原则

3、目标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6、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学的原则

7、整合性原则

简述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的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原则(活动性原则)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的原则 第六章

简述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经验性 3.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游戏性

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

1.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游戏

3.日常生活活动 4.其他类型活动

5家、园、社区的合作

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2)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4)关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有一定的挑战性

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3、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简述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1.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2.考虑发展的适应性

3.能够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 4.是儿童感兴趣的关心的 5.有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 6.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1.幼儿园课程目标 2.幼儿园课程内容

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 4.幼儿园课程评价

简述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1.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特性

2.从科学世界回归凸显儿童主体性

3.整合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追求主体的个性化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1.游戏是自发的、自愿的 2.游戏是自由自在的 3.游戏是愉快的

4.游戏是充满幻想汉创造的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作用(价值)

1.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2.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3.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4.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5.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

简述影响幼儿游戏的因素

1.外因:游戏机会、游戏时间、游戏场地、游戏材料 2.内因:同伴,自身

简述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1.保证充分的游戏时间 2.布置适宜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4.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5.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性

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指导。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2、准备材料,引发游戏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

4、帮助幼儿分配角色

5、游戏中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指导

6、平行或交叉介入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7、使幼儿愉快结束游戏

8、收拾整理师幼共同总结评价游戏

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指导。

1、协助幼儿选择表演主题,教师示范表演

2、运用讲解、探花等方式帮助幼儿熟悉、理解作品内容

3、使幼儿掌握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的身份在表演外指导

6、收拾、整理材料,师幼共同总结评价游戏

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指导。

1、加深和丰富幼儿对物体造型的印象

2、提供丰富的结构材料和进行结构活动的场地

3、帮助幼儿掌握建构技能和知识

4、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5、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6、收拾整理材料

7、审慎对待幼儿的“作品”

简述教师应如何对幼儿进行规则游戏指导。

1.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规则游戏 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及对规则掌握

3.尽可能选择可以让大多数幼儿参与而不是旁观、等待的游戏

4.最好采用随机分组

5.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成功的快感而不是挫折 6.保持规则灵活性,降低规则竞争性 7.幼儿参与有序游戏必须基于自愿原则

创造性游戏指导存在的问题:包办代替、导演游戏、盲目指导、放任自流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生活兴与启蒙性2.活动性与参与性 3.游戏性与情境性4.多样性与灵活性 5.直观性与整合性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的原则(2)主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6)启发性原则(7)安全性原则(8)趣味性原则

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

1.直观法2.观察法3.发现法4.电教法

5.欣赏法6.游戏法7.口授法8.参观法9.操作法 第九章

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特点

1、知识的横向联系

2、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3、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

4、富有弹性的计划

5、需要刻意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

简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支持与指导

1、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

2、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3、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4、合理整合主题资源

5、充分了解、调动幼儿与主题相关的原有经验

6、创设目的性、适宜性、动态性强的环境 第十章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1、儿童自选活动内容: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儿童的自选活动,教师的直接干预较少

2、儿童的自主性活动: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3、小组和个体活动

4、间接指导:依靠环境、材料、语言为媒介,是导师制教育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1、随时发现幼儿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2、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3、坚持必要的教学管理

4、时刻注意安全

5、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

6、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7、注意个别指导

8、师生互动,亲切融洽,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十一章

教师应如何组织好幼儿园一日生活?

(1)精心组织来园区域活动,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进入幼儿园一日生活。

(2)组织好晨间锻炼。

(3)组织好幼儿园的作业教学。

(4)组织好午餐和午睡,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5)组织好幼儿的离园活动,让幼儿高高兴兴地回家。简述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

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1)调整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第十二章

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2)发展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的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第十三章

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形式

(1)整合社区资源,促进儿童发展。

①带儿童到社区去开展教育活动。如:散步玩耍;感受社区文化;认识和关心周围的人;参加社会实践等。②把社区人力资源请进幼儿园。如:请警察讲解交通规则、请消防员讲解火灾时救火和自救方法等。(2)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优势,为社区建设出力。

如:为社区群众举办教育讲座,制作学前教育宣传栏、帮助社区排练节目等。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形式

集体方式:

1、家长会

2、家长学校(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知识)

3、家长开放日(不定期开放参观、最常用的形式)

4、家长接待日(定期解答疑问、听取意见)

5、专家咨询(专家定期现场咨询)

6、家园联系栏(介绍班务、园务)

7、小报小刊和学习材料提供

个别方式:

1、家庭访问(常有的重要方式)

2、个别谈话(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

3、家人联系手册或联系卡(书面形式)

4、书信和便签(留守儿童)

5、电话和网络联系(最快捷)

6、接送儿童时的随机交流(便捷灵活)第十四章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3)培养入学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全面性而非孤立化

简述幼小衔接面临的问题

1、社会要求的提高

2、生活制度的变化

3、师生关系的不同

4、生活环境的变更

5、社会教育内容的加深

6、教学方法的改变

(2)改变活动室环境的布置(3)做好幼儿的身体准备(4)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1)激发幼儿入学动机(2)带领幼儿参观小学(3)举行毕业典礼 第十五章

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工作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4、工作手段的示范性和主体性

5、工作影响的长期性和滞后性

简述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心理品质:执着的事业心、自信、自尊、意志坚强、聪慧的认知能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合作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

专业素质:爱心、观察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意外事故的急救汉处理能力

简述幼儿教师具备的专业能力

1、利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能力

4、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5、激励与评价能力

6、沟通与合作能力

7、反思与发展能力

简述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

1、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幼儿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3、幼儿游戏的伙伴

4、幼儿园课程研发者、评价者

5、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建构者 第十六章

优质师幼关系的基本特征

互动性、民主性、互主体性、分享性、激励性

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策略

1、关爱幼儿

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

3、参与幼儿的活动

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

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第五篇:《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考试大纲》P4)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P7)

答: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答: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0)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答: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6、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P15)

答:(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

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22)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P24)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26)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1)

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1、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2)

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P33)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13、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38)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

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

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9、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30、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31、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P68)

答: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32、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P69)

答: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33、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P69)

答: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5、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P75)

答: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无歧视原则。

36、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P77)

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P78)

答: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P80)

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9、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P82)答: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40、简述师生关系。(P83)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P115)

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9、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P116)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60、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P116)

答:(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P118)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6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P118)

答: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6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P118)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P119)

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6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P121)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3)

答: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

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4)

答: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

答: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P125)

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P127)

89、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P148)

答: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90、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P148)

答: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91、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P150)

答:(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92、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P150)

答: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93、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容。(P150)

答: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

9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P151)

答:(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9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P152)

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9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P154)

答: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97、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P155)

答: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98、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P155)

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99、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P156)

答:(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

100、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P156)

答:(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过程。

10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P156)

答:(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10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P157)

答: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03、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P158)

答: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104、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P160)

答: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05、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P163)

答: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

实例分析二: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实例分析三: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下载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山东招教考试教育学问答及简答题的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论问答 招教考试

    : 1、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

    招教考试案例分析及答案-教育学案例大全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本文档囊括了常见的25种教育学中常见的案例,由名师分析及讲解答案,是您招教考试中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

    09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09年招教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 )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2、教育现象包括( )和( )(教育社会现象、认识现象) 3、教育的方针政策是( )的体现。(人们主观意......

    招教考试教育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非独立性: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出现了专门的教师,产生了学......

    2018年北京市教招简答题汇总

    1, 教育功能有哪些类型? (1) 从作用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2) 从作用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

    特钢招教教育学整理总结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指人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2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3社会属性:永恒,历史,相对独立 4起源:生......

    内部资料招教教育学试卷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内部资料招教教育学试卷 (山香内部资料) 一、不定项选择 1.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 A.最优化理论 B.认知结构的理论 C.发展性教学理论 D.范例教......

    教师公招考试必背《教育学》题

    教师公招绝密考试资料:考试《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壬戌学制中学阶段采取( A )。 A 三三分段 B 4年一贯制 C 5年一贯制 D 6年一贯制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