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
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师的专业提高
内容摘要: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与落实,但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实中还是存在着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不会写作,言语空洞,无细节,不会组织语言与结构,缺乏想象力、创新力,缺乏真情实感诸多现状。教师中远离或背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教师写作水平低下,对学生写作缺乏日常的积累指导和系统有效的课堂指导,为考试而写作的现象,忽视低、中、高年级教学衔接等现象,导致作文教学脱节,严重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改变这些状况,语文教师的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做起,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角色,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习作兴趣及情感的激发者;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学生习作的欣赏者。更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习作训练更高效,真正的从“教”师变为“导”师。
关键词:新课标
农村小学作文
学生现状
教师现状
转变观念
专业提高
转变角色
从“教”师变 “导”师
正文:就语文这一基础学科而言,作文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文素养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提倡自由表达,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受。”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理念与方法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尝试与落实。但是,我们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现实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还相当突出,相当部分的教师还是远离或背离“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试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的所见与所感: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现状
1、缺乏深厚的兴趣,写作积极性不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有了兴趣,做事者就会全身心地投入。郭沫若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对他所从的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人。学生的作文习作亦然。令人担心的是,许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怎么感兴趣,在观察中,通常也是自然敷衍,有“眼”无“心”,印象不深,到作文时,当然也就头脑空空,没有内容可写。渐渐的就形成了害怕写作,逃避写作的恶性循环,更谈不上有写作的动力了。
2、作文题材的单一雷同,内容贫乏,抄袭应付情况严重
近两年在抽查学生习作和老师批改学生习作情况时,我常常看到学生作文的题材非常单一,习作雷同,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三年级有位老师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个写作题目“第一次××”,抽检学生作文本时我发现他们班近五十名学生题材仅仅是限于洗衣服,洗碗,做饭、扫地、拖地这些很老套的话题,最后清点了一下,全班竟然有超过打半学生写的是洗碗、和做饭,我不禁哑然。
四、五年级学生写《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且内容大多是:自己生病,爸爸妈妈怎样着急,怎样照顾自己;下雨天冒雨给自己送雨伞;爸爸妈妈又怎样乐于助人等,题材类似度相当高。还有一次三年级一位老师布置学生一篇题为“我爱家乡的××”的单元习作,我更惊奇地发现有近半的学生抄袭作文,许多本属于北方的水果、作物等硬生生地被学生变作广州的特产。有七八个小同学在写爱自己家乡(广州白云区)时竟写到:我爱家乡的三步岗,这里到处是野花、野果,还有木耳、紫貂、人参等名贵药材,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矿产„„真令我哭笑不得,很明显的生搬硬套。从老师那儿了解到,每次习作有近半的学生写作都会从作文选上改编甚至抄袭。
虽说现在农村学生与城市的孩子在生活内容、生活经历、知识面等的差距越来越近,但在把握作文题目的过程中定位不准,不会从“小”处落笔,把文章的范围定得过于大的情况还是相当的严重,这样的作文难免造成空洞之感。还有学生的作文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写亲身经历的,也存在空洞的弊病:如写事一类的文章,他们大多用“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不能抓住某件事来具体的阐述,毫无重点可言。更有的学生购买和收藏了许多的作文书,一到写作文,就捧出这些“法宝”,移花接木,按照作文刊物照搬照抄,这样的文章自然没有真情实感。
3.、语言贫乏,腹中无货,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相对于城市小孩,农村小孩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对事物描写时,无法做到具体生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或词不达意,或枯燥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少数学生是由于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表达不清,而更多的是腹中无货,语言贫乏。有贮存,才有输出,这是起码的常识,写作也一样。要想医治其“无米之炊之疾”,唯有对症下药,教育和训练学生注意积累语言。丰富学生语言的途径很多,除了在课堂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之外,还得提倡学生多读、多听、多写。不但要熟读课本上的典范精品,而且要“精”、“博”结合,多读好书。这样才能课内外相结合,互相促进,使他们的语言日益丰富,腹中有货。
4、学生作文结构单一,写作技能差 总体来讲,大多学生的作文结构安排还算得当,但三、四年级基本都是用 “总分总”的三段式结构形式,五、六年级情况稍微好些,但还是使用“两端短,中间长的三段式”情况还蛮多。没有突出文章主题,叙事详略不当情况还是相当严重,一部分学生作文结构安排混乱,段落之间分的不明确。如何安排更合理,如何使用过渡句(段)使段落之间衔接更加自然还是无法把握。在描写方法方面技巧还是有所欠缺。如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更是清一色的:她(她)长着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下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短短)的头发,小小的嘴,在他们的笔下周围的人都长了同一个模样。在写人的文章里,他们不知道怎样用神态、动作、语言来描写将人物写生动、写活。其次,作文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的无区别的乱用,任何地方都用上逗号,整篇文章就句末一个句号。个别差的学生干脆不用标点,令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伤透脑筋。更令人头痛的是,许多孩子都习惯用广州方言、地区方言或网络语言写作,语病多,让人猜个半天。我想这都是因为学生语文课程学得不太理想,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较差,所以就造成写作技能低下。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的语文教学必须从基础抓起,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
5、缺乏观察力、想象力、创新力
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小学生们通常都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在:(1)观察没有目的。多数学生观察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2)观察没有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学生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维混乱,没有条理。(3)观察没有重点。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会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
与城市孩子对比,农村学校孩子作文还是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作文的事例通常不典型、不新鲜;描写事物也不生动、不具体,想象不丰富。在描述“我的妈妈”、“我的好朋友”时,很多学生都写道:“瓜子脸,乌黑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妈妈(同学)十分善良,乐于助人”。在写“我的朋友”时,总是描述我的朋友怎样帮助我学习,下雨天送我回家等。情节类似,细节描写粗糙,语言枯燥,感受不深刻。
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开拓学生写作思路,激发他们写作灵感。既要教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还要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设法开拓孩子们的视野,鼓励孩子的新奇想法、新的观点,勇敢地表达真情实感和独特的感受。
(二)教师现状:
1、教师不擅长写作,写作水平低下或长期不写造成技艺的生疏
《教育报》曾刊登过一篇题为《教师,你能作文吗》的文章,对教师的写作能力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和拷问,用语尖刻,批判彻底,但这确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实情。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不愿意、不善于写作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计划到总结,网上下载应付了是情况严重。学期末,学校教导处总会接到不少语文老师一模一样的班主任工作总结。相当部分老师十几年来,甚至没正经的写过正式写过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感悟或总结。基于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这一目的,我校学期初原打算举行一次“教师下水文”比赛,想法刚提出,竟有相当部分的老师以学期工作繁多、年龄超过四十为借口推辞参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震惊和深思!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之事,就如同美术教师会画、音乐教师会唱。一个语文教师要是自己不能写,又怎么可能去指导好学生作文?要是自己都构思不出篇文章,又怎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去,以便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兴趣。”由于语文教师对学作的冷漠和不擅长,难道学生就会对写作热情和擅长了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的是还能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或是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确实,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对作品的本质特征更有高于一般人的敏锐感悟力和评判力,他们的课往往用语生动,个性鲜明,深受学生欢迎。而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于是上课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现行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进行的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2、缺乏日常的积累指导和系统有效的课堂指导,急于求成
不少教师急功近利思想还是挺严重,希望通过自己的秘法传授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语文素养的高低,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来自长期的积累。
农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写作积极性不高,不会写作,言语空洞,无细节,不会组织语言与结构,缺乏想象力、创新力,缺乏真情实感诸多现状,很大的原因是缺乏了日常的积累。课外阅读量缺乏,导致学生知识贫乏,思路狭窄;词语积累缺乏,导致语言苍白无力;语文实践活动缺乏,导致了缺乏积极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
在教师方面,农村小学相当部分教师是由民师转正的半路出家,对写作理论掌握不好,自身作文能力不高,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首先,作文指导课缺乏有效的指导,还有一些走捷径者,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习惯依赖。其次,在作文训练方面,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训练没有计划性、阶段性。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另外,在作文的批改上也欠缺仔细、灵活。比如不考虑孩子年龄特点,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3、为考试而写作的现象严重禁锢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不少教师的作文课紧跟考试,试卷上出什么题就写什么题,呈现出一种盲目应试、散乱无序的状态,严重禁锢了学生视野与思维,背离新课程标准要求。上学期末,我区三年级期末检测卷中出了这样的一个内容写作题:创编 “一个发生在小动物之间童话故事”。试后,我对三年级试卷进行了复查,却惊奇地发现三年级三百多学生地作文竟然有98%学生都写的内容都是“发生在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带着这个疑惑,我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前者命题是三年级其中一次单元写作要求,可由于自己区单元检测卷中写作题是要求学生编写“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我们的老师为了“一举两得”,竟然商量好:干脆直接把单元检测卷的写作要求当成了课本单元的习作题目进行训练,最终造成了有98%学生都“清一色”写了“小动物之间比赛的童话故事”的现象。(另外2%也都是离题,不符合要求的作文)对此,我对这些老师给予了严厉的批评。我想:这也许不是普遍的现象,但它的发生也为我们敲起了警钟:这种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和行为带给孩子们的会是什么呢?
4、推卸教师的指导责任,避重就轻的现象相当严重
谈起作文,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这当中的原因很多,家庭、学生、教育基础设施,信息方面就更不在话下了。小学生的写作,也正是处于初学阶段,学生不会写,没有恰当的内容,叙述起来乱七八糟的现象是常见的。对此,许多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更无对策。于是,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教师把过错往学生头上推,批评学生愚笨,贪玩,怕困难,对学习马虎,不完成作业,或埋怨家长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不督促好子女作业等等。但,作为教师,是否想过,自己的责任吗? 前段时间,下班回家途中被一位五年级的家长挡住了去路,原来她儿子语文老师的“投诉”她的小孩五年级了,可是写作却一塌糊涂,她非常担心,于是找我帮忙找位语文老师给他孩子补习写作。她说:“我们家长是外行,怎么懂得如何指导孩子作文,孩子也算聪明,上了整整五年学,竟然啥都不会写,我很想帮助孩子,但是又怕教得不对”。家长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她在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道:“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儿,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母亲对教育的叩问,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回答这样的叩问?教好学生是我们的职责,是教师的性质所决定,与其批评与责怪,为什么不想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去引导他们真正掌握写作知识呢?教师们在感叹“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社会在进步,时代在改变,知识在更新,自己十几年、甚至三十年的教学与指导的方法是否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满足新课程、新教育的需要呢?既然新课程对教师要求更高、更严格、更全面,老师们也应当努力学习,探讨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
5、忽视低、中、高年级衔接,导致作文教学脱节
农村小学的学生作文水平的低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与指导上年级与年级断层,不注意衔接。师生的心目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意识:到了三年级,才跨入了“作文”的门槛,因而,低年级段忽视了“说话与写话”这两项训练。倘若要消除三年级师生的作文压力,就必须重视低年级段的“两项”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说话、写话的兴趣至关重要,要规范其教学,真正把 “两项”训练定位到作文教学的教研日程上来,与中年级等同对待,使低中衔接起来,不致脱节。中年级在辛辛苦苦指导谋篇布局,高年级又在一个劲儿矫正标点符号,或者重复指导,缺乏层次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衔接侧重点可作以下尝试:(1)低年级:说话、写话两项训练阶段,应着重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修改;(2)中年级:要继续重视字、词、句的修改,开始进行篇章训练进行,并着重指导观察方法,注意内容是否具体,叙述是否按一定的顺序;(3)高年级:则要着重指导注意文章立意、选材;描写的重点、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精彩,吸引人,鼓励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手法,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等等。
诸多现状都充分说明农村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教师的状况也不容乐观,这将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改变这些状况,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转变自身的观念,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提高
(一)从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开始
作文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只局限于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忽视了自己本身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教学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和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两个方面,学科知识素养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在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教育理论的同时,更应创造机会提高写作自我能力,丰富的写作体验。一句话,要求我们在个人的语文素养与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不断提高。
(二)从转变教师作文教学的角色做起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上好作文课、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执教者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明确角色问题。
作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1)当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2)是习作兴趣情感的激发者;(3)是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4)是学生习作的欣赏者。这样,才真正的从“教”师变为“导”师。“教”是教会方法,教师是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导”指形成能力,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是引导者,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1、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与写作素材的铺垫者
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只有“储存”了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厚积薄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积极课内外阅读,积累语言。
首先要加强语文课堂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课本中积累语言。课文中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尤其是语言的典范,积累语言首先从课本开始。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妙的词语、语句,有特色的句群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可引导学生仿句、仿段、仿篇。通过模仿,掌握语言的范式。牢牢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对精彩片段要不失时机引导学生练笔,既让学生积累语言,又让学生应用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要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从目前来看,农村教师与学生养成自觉读书习惯的并不多,只会围绕着一本教材转,思维得不到发展,思路不开阔,即使有了生动的事例,但因为语言积累得少,出现了“葫芦里饺子倒不出来”的现象。作为教师首先要读书,以此影响学生也都参与到读书的活动中来。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也不能放任自由,要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没有指导,没有评价,这样学生往往不知道要读什么,应该怎样读。如果有引导欣赏的过程,学生就会受益多多。另外,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展示的平台,更有利于激励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如营造书香班级,创建班级书橱或班级图书角;经常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新书,让更多的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养成做读书卡片、记读书摘要、写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如佳篇欣赏会、经典诵读竞赛、读书心得交流、读书节等。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得多了,写起来才会文思如泉。最后要善于引入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个道理谁都懂,但真正落实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人并不多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让眼睛成为录像机,耳朵成为录音机,随时随地地捕捉信息,并指导学生思考、提炼,将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可以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另外,老师们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组织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加上教师适度点拨,也能解决学生作文缺少材料的问题。
2、习作兴趣情感的激发者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兴趣有强大的内驱力。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只有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和爱好,才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热情地写作。
情感兴趣的激发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1)作文从命题、指导的过程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怎样的命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该为孩子们创设怎样的环境下有热情说;才能唤起他们生活的回忆、自由表达与想象;那些方面的事情学生才有兴趣、有热情写等等。(2)教师在阅读、批改、讲评作文时要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看待学生,尊重学生情感。情感有真善美假恶丑之分,这需要引导教育,不能伤害学生情感,否则学生在写作时不敢流露真情,以至其作文情感荒漠化。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同伴的位置上,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热爱,由于对老师的喜欢,进而喜欢语文科,再进一步发展为喜欢阅读,学会欣赏好文章,逐步乐于写作的例子也是经常见到的。
3、习作过程的引领者、策划者、合作者
老师应是学生题材筛选过程的指导者。引导他们用独具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平凡生活、平凡事件的特别之处,捕捉材料的新颖之处,学会从平凡的事情中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例如某位老师习作“记一次野炊活动”的课堂指导就相当有效:
当学生体验了那次活动后,第一次写出来的文章除了表现野炊的欢乐,再现每个人当天活动的生动欢乐的场面之外,别无深意。一般人看来,“野炊”这题材,似乎也没什么更深的含义可挖掘。作文评讲课上,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同学们,野炊这一题材每个年级都在写,都会写,都能写,而表现的中心也无非就这么一个,相信大家也看了许多范文。那么,作为我们六年级的同学能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审视这次活动,写出六年级同学水平的独特的野炊活动呢?”学生们一时惘然,老师接着说:“你们还记得野炊前准备材料时老师要求每个临时小家庭带上垃圾袋吗?”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记得,我们带了好多呢?”“用完了吗?”“用完了,老师你不是要我们把自己的垃圾全装进袋子里,放到道旁,可以让清洁工人来收吗?”“噢,对了,老师,我知道了,野炊还与环保有关系呢!”“我妈妈那天见我要带垃圾袋还纳闷呢,原来老师是要我们野炊不忘保护环境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这篇作文可以表现野炊中同学们互帮互助的温馨场面,还可以表现野炊后同学们热火朝天清理野炊垃圾的环保动„„”;“我发现某某同学的环保意识最强,干得最带劲,吃完饭我叫他去小溪捉小虾,他都不去。一定要先打扫好„„”“原来,老师叫我们带垃圾袋既是为了环保,也使我们这次写作文的内涵更丰富了。”(原来,该老师真是老谋深算呢!在布置野炊活动时无声无色地预先做了策划。)当“野炊”有了新的表现主题后,学生有了更高的习作要求。“你说这文章该怎么写能更别出心裁呢?”老师沉吟了一会儿,故作为难地说: “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写?教室又沉默了。老师又启发学生说:大家都想把文章写的别出心裁,这一点很好,大家回忆一下,出发前一晚,当你带上垃圾袋时,爸爸、妈妈有什么反应?”“对,我妈还提醒说,装菜得用保鲜袋、快餐盒,不能用垃圾袋。”“对了,我们能不能就从这一细节入手呢?”——“我知道了,我就以我找垃圾袋,妈妈的误解开头,设下个悬念,慢慢道出垃圾袋的妙用。”又有学生说:“老师,我从野炊后,我们下水捉小虾,而某某同学却拿出袋子清理垃圾这一情况开始写。”同学们又一次七嘴八舌,开心地把自己的构想呈现了出来。教师又敏锐地捕捉发言学生构想中的欠缺,及时给予合理的建议。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写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一下子懂得:“原来要写出好的文章,要别处心裁,要从平凡的事情重中挖掘更深一层的含义,写文章时还要尝试找出一个吸引人的切入口。”
习作中指导过程中,教师还是敏感睿智的策划者,不仅让学生欣赏到教师的智慧,而且成为善解人意的听众,听到学生鲜活的表达,并能敏锐地捕捉学生们的创造力。上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会听、善听,之后,还要学会淡而无痕的巧妙策划、引导,协调,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习作的全程,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说其所见,表其所感。学生才会 “放胆”作文。
4、学生习作的欣赏者
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有成功的满足与经验,学生就有创作的动力。
(1)尝试“蹲下来”看学生的习作。小学生作文,千万不能随意拔高要求,不能求全责备,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尽量保持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否则,学生的习作乐趣也在你的“大笔挥动下”中丧失殆尽。
(2)用“欣赏的心”对待学生习作,学会和善于发现“闪光点。我们要认真做好作文的批改。学生的习作往往非常稚嫩,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作为教师,更应是个宽厚的长者,抱着欣赏的心态去对待,学会和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哪怕一两个词、一两句话、一个小小的段落,一点童真我们都应珍视,都应该及时地鼓励。一步一步强化他们表达的欲望,一步一步满足他们成功的欲望。
(3)带上“童真”,让学生感到舒心。实践证明,批改中带有商讨性的修改意见往往更会被学生所接受。如:在作文批改或讲评时尝试用上 “这一处写得真不错,如果前面几处也能这么仔细刻画的话,你的这篇文章就会很棒了,试一下,行吗?”这番话其实既是奖励又是鼓励,既肯定了这一处写的好,又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尝试。这样一来,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一改二改,再加上老师的润色,“佳作”、“美文”也就随之诞生了。老师欣赏后,再把他们的这些习作提供给全班同学共同欣赏,那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更是无以言表,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当然,学生得益的远不止是一两篇文章,而老师收获的又何止是这一些呢?看到学生一次次、一点点的进步,老师肯定发自内心快乐。
要作文教学与指导过程中,语文教师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正确的给自己角色定位,赋予教师角色更丰富的内涵。只要善于在作文教学中能客串多种角色,就能更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使习作训练更高效,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导”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语文与教学研究》2006年第4.8期
3、《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年第1期,2008年第7期
第二篇:浅谈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新课程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改给农村小学教学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课程标准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才能和教育智慧决定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深度,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反思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起点。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县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一批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充实到了农村教师队伍中。关注这些教师在课改中的成长,了解他(她)们的专业成长现状,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本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理想,实践性知识水平较低。
在调查过程也中发现,教师比较在意学科知识的测试成绩。平时交流,他们讨论最多的是学科知识中某题应怎样做等等,均感到心里没底。
教师的专业知识状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知识的退化,另一方面,不少小教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通过函授等形式取得了大专、本科的学历,但其学历的提高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同步,甚至有教师为了取得文凭而转读中文本科专业。一位青年教师这段话很有代表性:我这点知识教小学是绰绰有余,读数学本科太辛苦,反正是混张文凭,还不如读中文或其他轻松一些的专业。所以如何对已经取得学历的非专业教师让他们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在很有必要。
2、缺乏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动力。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教师的确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
(1)经过三到五年的教学生活之后,对教学环境、学校政策及教学活动了然于心,不少女教师任教后又一直教低段,在这种情况下,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性。
(2)因教学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非专业化、学生表现太差、教学设施简陋等因素开始厌倦小学科学教学。
(3)较少参加市、县教学研究活动的机会,更缺乏专业引领。而农村学校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希望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但是经常由于名额的限制,或者无人代课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在经历多次失望之后,有的便主动放弃了学习和进步。
总之,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自主反思能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变化,在新课改中我校必将迈除更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着重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和农村作文教学的具体对策(习作教学规律、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两大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初步理解与实践。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 求实 创新 特色 正文:
笔者在农村基层小学执教语文进二十年之久,对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掌握。总的说来,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第二是背优秀作文,通过采用与优秀作文中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以期获得高分。还有就是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甚至是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改善方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对于作文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多都抱着消极甚至厌恶的情绪。例如:学校要组织开展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以后,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搞活动。”而一部分语文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表示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而语文教师则害怕改作文的现象。
根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困难,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比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其见识、眼界都比城市的学生狭窄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农村的学生在校内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城市的学生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图书等手段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很难。第二就是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而作文是一个充分考察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缺乏宽阔的知识面,也没有一个拓宽想象力的渠道,于是出现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现象。
(二)就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对作文的理解和所具备的的文学素养就比较缺乏,在教学过程也不重视作文的教学。农村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那老师就在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过程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在上作文课时,教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产生畏难情绪,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一)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和学生首先就要改变对于作文的根本认识。一方面,老师要认识到作文不仅是学生在今后的应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科目,而且也是将来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逼着自己去写一些辞藻华丽的语言,而是只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人也能分享这一过程。只有先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师生对于作文的认识,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充分利用农村所具有的特色,以补充农村学生的不足。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在其他课外知识方面比不上城市的方面,但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个原生态的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等待他们去发现,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所不具有的。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充分的观察大自然,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教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中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在习作的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
(三)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指导、朗读范文等手段,提高学生们对于作文的兴趣。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而作为小学生,其自尊心都比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鼓励,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中中的进步,都应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表扬学生的亮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自然,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一过程。
当然,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除了发现学生的亮点外,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总之,想要改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学生或者老师是无法完成的,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1] 郭晓莉.农村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探析[J].教学园地,2011,14:69-71 [2] 李振华.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J].读与写,2012(9)161-149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关于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调查人:调查时间:2010.09-2011.06 调查地点:闽侯县
调查对象:农村小学科学教学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教学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我就“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及科学校本教学现状”这一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缺口很大。闽侯县就科学专职教师的招聘始于2009年,到2011年6月为止,闽侯县科学专职教师人数达20名。分配于各中心校,但很多学校专职教师数量不够,有的偏远小学没有配备专职教师,科学课程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
2、学历层次。
09年至今招聘的科学专职教师基本上是各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但就大多数学校而言,科学课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其所学专业文科多于理科,大部分的科学教师没有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在20名科学专职教师中,青年新教师占55%,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40%。但就全县科学教师而言,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二、对当前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熟悉科学课程标准,有兼任科学的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只做了一般的了解,并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过。
2、教师的教学方式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效果非常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专职的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性学习,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及时指导,但是,一部分教师感到学生的探究活动无从指导,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还存在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大部分兼任科学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持畏惧、茫然态度;有的教师换汤不换药,以前怎么教现在还怎么教;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低无法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一部分教师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部分兼职教师把其他学科教学移植到科学教学中,忽略了科学课程的特点。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本次调查中,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教学教具不够,实验器材缺乏,有的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已经过时,无法适应现在的科学教学。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对校内资源或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加之校内教具及相关教学设施的不足,科学课程实施的阻力还很大。
4、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仅有少数资深的教师认为完全可以做到,而且效果很好;一部分教师认为可以做到,但受条件限制,实施起来很难,暂时不能做到。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于受到升学考试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常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式。
三、接受科学课程培训情况
科学教师的培训和教研情况还是比较频繁,每年新教师都会参加岗前培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2次的科学专职教师教研活动,通过开展科学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和课堂比武大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研交流,但是,能与福州市区的科学专职教师交流的机会较少,参加省级科学骨干教师组织的培训机会较少。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教师的访谈和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闽侯小学科学现状特点可以归纳如下: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和家长未能够引起一定的重视;科学教师相当大的部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大多数学校不上科学课;科学课程实施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具的配置及教具的使用还是多数老师正在探索的问题。
五、建议
1、增强教师师资,提升专业知识 壮大闽侯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由原有的自然课教师和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原有的自然课教师中,感到能够或者勉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较少,而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2、理解新课标
由于接受培训少,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有限,大多数的教师要求专家带领他们学习理解新课程标准,但新课标的学习不能空谈大道理,需结合教学实际。
3、吃透教材
从自然转到科学,教材变化很大,教师们急需掌握如何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落实课标。
4、提供教学示范
调查中100%的教师都提出要提供教学示范,少讲理论,而且要求通过教学示范来提升教育理论、更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5、如何开发教学资源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教学资源不足是困扰农村科学教学的最大问题,90%以上的教师迫切需要掌握如何利用当地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校内资源。
6、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方式
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同时,多与福州市区的科学教师交流,多和他们开展科学教研。在培训方式上要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内容对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性强,少讲空洞理论。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
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有赖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也就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体育作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和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也将抬升体育教学在学校整体教学的地位。但在一些边远落后的农村小学,由于受传统意识、观念及器材方面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传统观念影响。
在边远的农村小学,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从VCD、数字电视中知道成龙、李连杰等影视明星,却不知道科比·布莱恩特、王楠等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这是因为信息的闭塞使农村对新事物的认识不够充分,对高新技术领域的认识十分缺乏。绝大多数家长只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体育活动就是其中一方面。家长宁愿把钱用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用具等方面,也不会给孩子买跳绳、篮球之类的运动器材,因为这在很多家长看来是多余的花费,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恐惧因参加体育活动而损坏衣物和鞋,回到家怕挨家长的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
自古都有“重男轻女”、“重文轻体”的思想,这样的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流趋向于文化教育,忽视和淡化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学科的特点是:融德育、智育、美育和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一般只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广泛性和多功能性,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对学校体育的功能认识不足,认为跑跑跳跳、玩玩乐乐就是体育,这种片面的认识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极为普遍。
3.教育思路的影响。
在广大农村小学,很大程度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升学率作为首要工 程来抓。体育课仅出现在教室的课程表中,而没有具体实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只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为学生长远的利益着想,因为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小学生更应该注意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以及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因迫于考核的压力,将体育课和其他学科改为考核科目进行教学,这极大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正规化进程。
4.教师体育意识的不足。
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配备不齐,很大一部分小学都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学校体育教学由各班的科任教师负责,早操、课间操没有专人负责,只是由值周教师维持管理。这样的环境下,体育教学仅仅是教师将其在学生时代所接触的体育套用于现在的教学之中。
4.1.教师对“体育”概念不清楚,大多数教师虽然接触过“体育”,但对其具体的概念不大清楚,认为活动就是“体育”。“体育”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以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称“体育运动”,指的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由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等方面构成,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4.2.教师对体育的任务认识不足。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进取精神。但在农村小学执教三年来,我所看到的现状是学生成绩很好,学生总体体质较差。我乡辖区内共有9所完小,在,2005年秋季,有5~6所学校因为学生多数患流感而停课1、2周,这说明了学生的体质差,对一些疾病的抵抗和预防能力弱,极易生病;学生在出早操时对口令无动于衷;广播操若是没有节拍只有音乐学生就如木头人一样立在操场上,这些都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和乐感的培养所造成的结果。
5.学生的因素。
5.1.家庭环境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衣服、鞋袜要得当。在体育课中不要穿硬底鞋或塑料凉鞋,以免踏伤同学或扭伤下肢关节。但贫困的农村家庭中孩子能有一双像样的运动鞋,那是很多孩子所渴望的,是极少数家庭能够承担的,有的学生一年四季都是穿着塑料凉鞋或拖鞋上课,在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甚至是赤脚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教学。冯玉祥将军曾经说过:“求学要紧,健康更要紧,不健康,则学问不能成功,健康从何而来,就是好好练身,好好保身”,可见拥有强健的身体对学习是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
5.2.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在农村小学,一些学生有时会左右不分,“徒手操”和“准备活动”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些都是在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知识。在上体育课时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与帮助意识,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和布置, 我行我素以至于在出现意外时往往又不能保护自己,而造成伤害事故,以至于一些学校或老师不敢让学生上体育课,器材都被“遗忘”在了保管室里,小学生正处于身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由于对体育锻炼中的常规问题(课堂常规、课堂纪律、自我保护与帮助)的认识不充分,以至于学校体育教学无法紧张有序地进行。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加强对体育价值的宣传。
通过体育教学与训练,促进身体结构和肌肉的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学校和教师应该同社会各界人士和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多渠道、多思路、多形式和多角度的从各方面不断地宣传体育的各种功能和实用价值,加速推进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学的革新。
2·加强监督。
2.1发挥学校宣传栏的作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要“暴光”。2.2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年终考评和督查的内容中,要克服单纯以文化成绩考核评价的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依据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列”进行赏罚。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3.1.建立辅导站,定时对乡村小学的专职、兼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建立辅导信息群落,努力提高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立体结构,使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不断创新和充满活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水平。
3.2.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体育更上新台阶。
4.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与维护。
4.1.学校应积极参与到场地器材的建设中,向上级领导申请,争取社会赞助等多方面解决。
4.2.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造一些实用的器材,供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用。小学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三、优化体育教学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不仅锻炼学生身体,也是向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同时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是发展农村小学体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学过程的优化要考虑教学与教育的规律、原则、方法和现有条件及学生的特性,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教学的过程。优化体育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做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全面发展。就要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注重局部教材教法的效益转向注重整体效益转化;从单调体育向趣味体育、阳光体育转化。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创编体育游戏,使体育教学质量得以全面发展。
2.学生主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农村小学实际,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从学生从属型向师生合作型转化,从学生被动型学习转化为主动型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表现出“我要学”、“我要练”,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习中寻找快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全面发展。
三.依据优化的实质与要求,结合在农村小学几年的教学工作经历,我认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与内容的优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从农村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实际,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增强学生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奠定基础。
2.依据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特点,探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制定出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教材和教法。探索体育教学规律,规划出符合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3.通过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制定出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 健康水平的计划。掌握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认真分析和探索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与现状,以及农村小学体育发展的现状、特点、规律,加强宣传与监督力度,加强体育教学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