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大有改进。但是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缺少应有的连续性,习作教学中只注重习作教学不注重口语交际训练,作文讲评方法不正确教。如何分析现状,寻找对策,为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尝试进行分析研究和寻找对策。
关键词:习作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农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作文教学仍然陷在没膝的淤泥之中,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一直困扰着农村广大师生。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在此,笔者通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提出几点改革的对策。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低段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学生对习作喜好程度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中仍有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低年级以识字为主,作文训练是三年级以后的事。教学中读拼音写字词,抄生字、组词成了最密集、最常见的训练,课堂上、作业中说话写话训练很少见到,课后练笔更如“凤毛麟角”。遇到“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写话训练总是泛泛而过,学生偶尔进行一次写话练习,不但没有兴趣,而且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笔者就一、二年级学生对习作的喜好程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农村低段学生习作喜好程度调查,调查发现。学生怕习作的心理十分严重,不愿习作的现象也客观存在。看来培养低段学生习作兴趣,把好作文入门关显得尤为重要。
1.2作文指导方式单调枯燥
从大量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仍然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训练,作文指导课一直沿袭着一种模式化的教学程序:审题――明确写作内容――提出写作要求――交代写作方法――范文分析引路――学生作文――集体交流评议。这种简单枯燥的教学方式使作文教学成了一种没有情趣,没有灵性的机械重复,学生多上几节作文课与少上几节作文课没有什么差别,学生作文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言之无物”。因此,探索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作文指导情趣盎然,使学生有所得,习作水平有长进,具有现实意义。
1.3学生作文时抄范文,编情节,丢失了童真,童趣
新课程对各学段的习作要求十分明确。遗憾的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却目中无“标”,或者说有“标”不依。一是依然固执地在沿用从形式入手的作文教学老路。作文条条框框多,要求严,标准高。什么“开门见山”、“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篇末点题”„„三四年级就要求写不少于400字等等,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二是作文教学应试意识强,技巧训练多,失去作文的趣味。二OO七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为《提篮春光看母亲》,于是许多的小学各年级大量训练“感恩“类话题作文,寻找有关”感恩“的名言警句,找范文,背范文成了应试的主要任务。无独有偶,期末考试中无论是县统考还是市会考,从初中到小学很多年级都是“感恩”类话题作文。三是作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需要,学生的自主表达,主动习作的热情被泯灭。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硬性规定学生写脱离自己生活的内容。如指导写“感动”类话题作文,必要学生写关于去年底的大雪灾或今年的四川大地震的内容。结果学生的作文开口大,语言、事例多是电视广播或报刊杂志上听来或看到的,作文完全“成人化”了。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大量的“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作文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更可悲的是有的学生为了骗取高分编说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完全丢失了童真童趣。
2、提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2.1低段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重视作文入门的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如下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低段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担负着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重任,转变旧观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d趣,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说话,写话的机会,使学生从小“对写话有兴趣”,乐于表达。
2.2从内容指导入手,拓宽思路
农村小学教师如果巴望在一节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就能举一反三,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作文教学应该以内容为突破口,挑战因审题、明确要求、范文分析所带来的封闭格局;不要在写法要求上大做文章,而应在指导中铆足全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比如写《可爱的家乡》,在学生充分观察、体验、搜集了写作素材后,可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家乡山好水好,令人觉得可爱;家乡物产丰富,有许多特产,是个可爱的地方;家乡风土人情独特,父老乡亲勤劳淳朴,让人感到可爱;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越来越可爱„„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受到启发和感染,引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有话要说,有话可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
2.3减少功利,切实引导学生求真,求实
写作是个体思想认识的自由表达和真实流露。小学生作文更应成为其表达心灵、沟通交流的窗口,而不能成为应试中的一种无趣的技巧训练,更不能让不正的文风侵蚀孩子们幼小心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小培养好的文分,不但对于写作,而且对于做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文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自做过的事,写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要说真话,说心里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说有童稚童趣的话,这就是要求学生实事求是。教师必须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更必须说“农村话”,叙乡间事,描家乡景,抒发乡情,使作文蕴含着独特的“农家风味”,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充满了童真童趣。只要能写出童真童趣,能再现学生精神和生活的原生态,就是好作文。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只要农村小学的广大教师以新课程为指南,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一定会谱写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乐章。
作者简介:刘正东(1983-),男,云南保山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小学教学工做。
第二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教育现状
分析
对策
本人在农村小学任教七年来,亲身经历了农村小学的 发展、壮大与辉煌,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校舍转瓦化,围墙化,花园化,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学生的学习环境优良,中心校配备了微机室,学校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套,学校师资队伍不段壮大。但是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离婚率的上升,更多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出现,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一、现所处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及体制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经费紧缺、地区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思想严重、过分追求升学率,忽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本人就所在 的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教师专业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属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由于农村环境及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吸引优秀人才,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再次,由于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使得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仅凭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所得十分有限,无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个别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总是自以为是,教师间缺乏探讨和交流,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对新的教育理念不闻不问。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到位,对国家依法施教的政策视而不见,教学质量上不去,不从自身找原因,而采取违规施教,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经常发生。纵观我县农村教师四十岁以上教师居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二)、学生及家长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学生入学较晚年龄较大,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有的较大年龄的学生还在低年级,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有满意。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教育优势的诱惑,大量学生流入城里。
农村大多数家长数文盲或半文盲状况,文化程度较低,在辅导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甚者,他们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任务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有的家长还把大量干农活的重担加在孩子的肩上。学生在家里根本没时间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说巩固复习了。近年来,大多数家长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增多,以至农村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空白。久而久之,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办学条件
尽管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设施不完备,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农村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设备缺乏,严重地限制了教师教学,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阻碍学生拓展知识面。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虽然配备了少量多媒体教学仪器,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仪器的落后,不少课程都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新“三室”还没有完全配套,图书数量少、体育题材匮乏,微机室的微机一部分成为摆设,多数教 师依然是“一只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依然主要是靠“听、写、读、备、考”来学习。
语文、数学、英语是农村小学的三大主课,但由于英语教师数量少,实行非专业教师任课,很大程度上阴碍英语教学的发展,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虽然开课,但农村缺少专业的教师,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学校教研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每位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备几本教案,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特别是安全,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课程辅导无法进行,哪怕是半天时间都不敢安排,生怕出现意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五)应试教育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由于旧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以分论人,以分量才”的片面现 象长期存在,社会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标准,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水平高低,工作好坏是以所教班级学生的升学度、合格率为依据,教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了系统的知识,甄别好学生与差学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准则。上级管理部门不断地组织统考统测,并且给各个学校排名排队,至使学校领导给教师加压。学校为了在社会上留下好名声,为了下一年能有较好的生源,想方设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分数和录取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一切与经济挂钩,与晋升考核挂钩,用经济这根杠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就设立高考奖、会考奖。达不到标准,非但一分钱拿不到,还要在教师大会上点名挨批评,这样一来,教师即使不为奖金,也要为面子拼命干。要想学生考得好,教师明知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碍于学生健康成长,却还一味乐此不疲地采用“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六)、留守儿童增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良好的家庭环境
笔者所在的乡镇,煤炭和烟花是地方的两大支柱产业,由于国家对煤矿开采和烟花制作门槛的提高,加之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富余的劳动力都流往城市。而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状况使大量农民工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照看。父母出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 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十分严重。
二、对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了展,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薄弱环节,尽快使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了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一是每年聘用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从城镇学校富余人员中选派部分教师下到边远穷乡支教;三是成立教育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随时向各农村小学提供推介服务,使教师队伍建设有“源头”。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货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没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 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认真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细化和夯实“备”、“教”、“改”、“导”、“考”、“评”各个环节的工作。
1、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意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优良教风、学风的体现和量度。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学习常规,理解常规,强化常规。
2、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办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常规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各校必须根据常规管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高标准、严要求、重落实的原则出发,重视抓细节、抓过程、抓考评,制定本校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使教学常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生动、有序落实,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创建学校的管理文化。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首先要加快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理念不转变,许多教育问题不可能解决。而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师一起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以此提高学习能力,增进智慧生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学校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使教师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潜下心来研究学生、研究课堂教学。针对 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度和节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集中精力抓好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探索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兴趣和能力的课堂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促成专业成长。
4、精心编选学科资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学生的训练是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有效,否则,就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训练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课内、外练习,使训练能针对学生实际,针对教学要求。学校要建立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监控作业布置、批改的有效措施,规范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并做到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同时要控制考试频度,杜绝考试的随意性,提高考试的实效性。
5、加强监督管理,使常规管理经常化。
优良的常规管理最终要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做到。在常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监督常规管理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校内教学评价方案,注重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教师钻研教学、关注学生、提升质量。最终使常规成为习惯,成为学校优良文化,进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提升教师上课水平
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随时收集所教学科的信息,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只有用系统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与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在对比中反思,在切磋中进步。要认真上好 8 每一节课,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存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缺失和原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备课成为九峰职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上课是老师有步骤地、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四)、充分挖掘乡镇中心校资源优势,加强村小内涵建设,实施理念带动、科研联动、教研互动、蹲点促动、督导推动战略。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如公开课、研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让校校有歌声、校校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小学(特别是村小)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学习优秀教育和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 培养人才服务。
(七)、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是政府要针对留守儿童现状,发挥其主导作用,改革现存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和创新现在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够尽量在城市享受到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二是学校应该开设针对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课程,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配备专业性心理教师,可以选取学校教师参加系统性培训,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三是要净化留守儿童周边环境的空气,严格控制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设立,多管齐下,为留守儿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四是外出的家长要经常和子女联系,关心其身心健康,尤其是要积极主动地和班主任、监护人、代理家长及时沟通,共同配合他们作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上述观点,是我针对我校以及其他乡直学校近几年的教学成绩和我在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只有一个目的,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基础教育,奋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兴国县洪门小学 郭显清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在此,我结合自身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认识和感受,谈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以及相关的对策。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时下小学作文教学远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由于农村相对闭塞、落后的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受到各种各样条框束缚,作文的内容大多是表达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表达与育人不能协调统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写作是学生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说,写作是学生展现个人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的最佳方式,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作文即做人”,即“文如其人”。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创新,个性化的文章,只讲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内容与思想情感是否真实已不重要,导致许多学生在作文中弄虚作假。这跟我们七十年代的作文教学如此类似,如有的学生在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一文中,把做农民的父亲写成了工程师,这其中的情感自然是虚假的,把实际生活中所不曾出现的事物妄加想象,如写《参观XXX》一文,有些学生从小未离开过农村家乡,不知什么叫参观,却写出星期天全家去度假参观的文章。农村生活条件落后,有的学生从未见过公园,却也写出习作《我家的星期天》全家去公园游赏的经历。凡此种种,不得不使人深思:表达得如此完美的,却是虚伪的情感,失却的真情实感哪里找寻?如何才能让学生说出真实的经历,道出内心的情感,是我们老师苦苦寻找的答案,然而路在何方?
(二)重视写作知识与技巧的传授指导,忽视了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积累。
在农村,为了应付各类考试,许多老师求功心切,在作文教学时,常常是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如公式般地传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与模式。有的老师更甚,在考试前印制一学期来的习作范文,每生一册,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等到考试时再生搬硬套。于是在期末测试就出现了全班考卷作文内容完全雷同的怪现象,不禁令批卷老师大伤脑筋,最后自然是以皆大欢喜而告终。从而使得一些老师尝到甜头,学生轻松应试。却不料学生作文积极性下降,反而热衷于背范文。毕竟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过程,这种做法,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积累,使学生失去了自我。
(三)只注重书面表达,忽略口头训练。
作文教学是由书面表达与口头训练两部分组成的,而且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的日常交流都使用当地方言,普通话只限于课堂使用,甚至于有的村级小学至今仍在课堂上实行“双语”教学,即用当方言与普通话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教学。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口头训练的重要性,为追求教学进度,甚至教科书中在每个单元的“积累、运用”里的“口语交际”训练忽略不上。在后来的习作教学中更不曾让学生“先说后写”,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下降、退化。有的演变成课堂发言结结巴巴,条理不清,发言的同学急得抓耳挠腮,满面通红;可是,一旁倾听的同学如在云里雾中,不知其所以然。
(四)注重课堂训练,忽视了让学生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感受和体验。
写作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的事物,并且时时处处能留心身边的事物。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但是,在农村孩子们的生活似乎比较单调乏味,做不完的家务,繁忙的农活,这一切做得多了就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也没有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因而,在习作选材的过程中常常把这些经历排除在外,其实不然。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就是采取封闭式的训练,坐在教室里稍微指导之后,任由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来。曾有个学生在课堂中写《我成功了》一文,写学炒菜,经过三次试炒才成功的经历,由于没有实际去感受体验,觉得无话可说,在表达时出现了把一次经历反复叙述三次,而且是一字不漏,只不过在最后一次添了“好吃”、“成功”的字样。无独有偶,有些学生写下象棋,因为没有实践,一知半解的。同样说不出个所以来。也有老师试图走出课堂,最终因担心安全问题而早早于未然之中。就这样,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童心,由于缺了生活之水的灌溉,无所适从,言不由衷,写出来的文章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五)注重指导,忽略讲评。
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如何审题、构思固然重要,但是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师生思想、认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在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太差,使得有些教师采取了“揠苗助长”的做法,即在批改作文时,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帮学生增删文章的内容,原文的痕迹不复存在,弄得面目全非,把学生的感受与情感搁臵一旁不顾,完全是老师的意愿;然后要求学生重新抄写修改后的文章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学生一无所获。由于修改详细,讲评时自然简略,没有剖析习作的得与失,没有去寻找可贵的闪光点欣赏,没有鼓励,使他们丧失了信心。
二、相关的对策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自信心。
苏霍姆斯基说:“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才能学写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束缚他们,努力消除学生学习习作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轻松环境下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再现,激发写作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也不必要求学生的每次习作都告诉读者一个“道理”,表明某种观点、认识。只需把事情说清楚、写明白,自己和别人能看懂就行。同时作文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要随意提高标准,多给学生肯定和激励,尽可能多组织习作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有了小小的成就感,旧有了写作的动力,才能有朝一日促成“大成就。”
(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能力是指写作能力的基础。鲁迅先生说过:“写作时第一需要观察”,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借助感觉器官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觉察事物特征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课堂,或写什么才观察什么,而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并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热爱生活、体验生活,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人和事。仔细观察上至天文,春秋季节的更替,气候环境的变化;下至地理,沧海桑田的变迁,涓涓细流的汇聚;再到飞鸟鱼虾的生活习性,牛马走兽的雄姿;从浑朴天琢的大自然到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时代的活水。这样,在习作时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作文教学时,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的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可以采取如“活动导写”等方法,春天,领着孩子踏青,寻找春的足迹;秋天和孩子们到田野果园中,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如习作《我成功了》,课前可以带领学生先做后写,留心做的过程;写作时对精彩环节要求“定格”、“重放”、“慢放”,使学生有更深的体验;其次,结合学校开展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动笔,有感而发。如全校性的故事演讲比赛,观看露天电影的难忘经历等,写观后感,及时捕捉个人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挥洒自如,意犹未尽。
(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是为应试,它是生活和发展的一种需要。要大胆放手,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都是珍贵的。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既能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个性、才智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拘形式的说自己的心里话,才能做到感情真挚,避免“口是心非”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为了更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习作时多给学生一些好题,把命题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材,自主命题,让学生能流露真情,表白内心世界,使他们人人有话说,人人能说好。使写作从外在要求转为内在需要。在语言与感情表达方面,不必去统一要求,写作其实是最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所以要鼓励学生有创意、有个性地表达,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四)让习作与阅读相辅相成。
叶圣陶先生还说过:“课文是例子,凭着它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段训练,如语序结构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等语言感染力训练,还可以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储备知识的能力。大文学家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没有书本知识的积累,写作时就会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领会其构思、剪裁等好处,并且每读一遍就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能力在一步步提高,反过来也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文学名著以及各类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因此,可以在班内组建“小小图书角”,多种渠道收集各类书籍,让学生能有条件、有机会欣赏学习各种文章。所谓“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就是要广积博蓄,厚积薄发。
(五)评价的角度由“挑刺”转为“插花”。
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另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这就要求评价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激励,因为评定学生的作文是提供给他们一种正确的反馈,从而完善自我的学习;所以,评价应尊重学生的思想感受、情感认识和创造性的思维,对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评价。教师要用一种欣赏的态度去阅读学生的习作,从他们的习作中找出闪光点,哪怕是几个优美的词语或句子,使学生在接受老师点评时不再是垂头丧气,心灰意冷,而是眉飞色舞,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和自信。
(六)教师身体力行,下水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所以我们应该亲自尝试写作,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更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从生活中来,从老师的范文中受到启发、鼓舞。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作文教学这块热土给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相信在教改潮流地推动下,《语文课程标准》将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期待并努力探索着。
此外,我认为还应注意:
一、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想写”的问题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解决“写好”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仁和镇中心学校胡祖花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师资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在我调查和了解的学校中,师资水平低下的现状表现得相当突出:全镇有50名语文教师,表面上看,这些教师都具有合格学历,而实际情况是多数为“民转公”教师,然后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而真正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却寥寥无几。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大部分教师上课不讲普通话。我们知道普通话是学校的校园语言,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更需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领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试想,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用一口家乡话来教学,其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对学生而言,想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其他方面的教学也就不难想象了。其次是知识积累欠缺,知识面狭窄。我们都知道,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倍增的速度在变化。作为教师,应当不断地“充电”。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填写学校规定必查的记录上,每人至少有十多本。他们没有时间或根本不想挤时间去学习。在这50位语文教师中,1没有一个人看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著,也很少有人关注小学语文方面的一些改革和教学理念,有的只是培训学校提供的一些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面的信息,这真是教育的悲哀。作为语文教师,平时如果不加强自身的修炼、注重知识的积累,就很难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也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资源缺乏,教育信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学中,资源缺乏是当前面临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教学方式,即一本教材、两支粉笔、一本教参,根本没有其他辅助教学设备和辅助教学手段。教师除了教本,就是教参,根本没有其他可以借助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除了教材外,很少有课外补充学习材料。在我支教的那所小学,虽然设有图书室,那还是几年前为了迎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设的,其中也有一些书籍,但适应学生和教师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很难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条件,也没有资金为教师订阅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期刊和报纸;教师本人也不愿意自己掏钱订阅,因为他们的那点工资大都只能维持家人的生活;另外,现在实行一费制,有的地方连教师的正常工资都难以发放,如果再让学校掏钱为学生购买图书,简直是难上加难。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没有多少文化,虽然这几年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有所提高,但是方向不准,学生的零花钱是多了,可是都花在买零食和玩具上,没有几个孩子能够从家里拿出一本像样的课外书籍,以至于一本作文书成了孩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唯一课外读本;即使教师在学校内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本,还要警惕背负“乱收费”的罪名。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
3、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大纲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思路公式化。(2)教学方法规模化。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通过制度完善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作为主管教育部门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特别是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来促进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在通过制度强化培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组织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特别是教研组应考虑到学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培训。另外,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加强教师学习意识的管理。对于在学习中不认真的,学校应该有一定的处罚力度。
2、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做到资源整合。在“两基”工作中,很多的农村小学都配置了仪器、图书和远程教育设备。
但在农村小学中,这些成了一种摆设。图书室的书积满了灰尘,仪器配了好几年还不认识,更谈不上那是干什么用的。远程教育设备不知道怎样接收和管理,至于利用就无从谈起了。其实,这些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是有所帮助的。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有责任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要求。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中,学校应该考虑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强制推广。也许你的教学经验在某个时期是优秀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教学经验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了,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强制推广会让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合自己曾经的经验而达到提升,以适应教学的发展。
总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学生发展的前提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意识,更新教学观念,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本文着重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和农村作文教学的具体对策(习作教学规律、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法)两大方面阐述了笔者对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初步理解与实践。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 求实 创新 特色 正文:
笔者在农村基层小学执教语文进二十年之久,对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状况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掌握。总的说来,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是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第二是背优秀作文,通过采用与优秀作文中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以期获得高分。还有就是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甚至是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的教育也开始受到了重视,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体现在作文水平的差异上。针对这一点,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当前农村小学作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改善方法。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农村小学中,对于作文写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很多都抱着消极甚至厌恶的情绪。例如:学校要组织开展活动,教师刚通知完,就有学生私下议论:“活动以后,不知要不要作文,如果要作文,我宁愿不搞活动。”而一部分语文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表示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惧怕写作文,而语文教师则害怕改作文的现象。
根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存在如此大的困难,而且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比城市的学生,农村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其见识、眼界都比城市的学生狭窄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农村的学生在校内能利用的资源有限。城市的学生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图书等手段获得大量的课外知识,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很难。第二就是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农村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而作文是一个充分考察学生知识面和想象力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缺乏宽阔的知识面,也没有一个拓宽想象力的渠道,于是出现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现象。
(二)就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其对作文的理解和所具备的的文学素养就比较缺乏,在教学过程也不重视作文的教学。农村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其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那老师就在提高他们作文能力的过程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跟他们的老师不无关系。在上作文课时,教师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产生畏难情绪,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三)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一)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
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和学生首先就要改变对于作文的根本认识。一方面,老师要认识到作文不仅是学生在今后的应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项科目,而且也是将来学生融入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并不是逼着自己去写一些辞藻华丽的语言,而是只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人也能分享这一过程。只有先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师生对于作文的认识,才能通过其他的方法一步步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充分利用农村所具有的特色,以补充农村学生的不足。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在其他课外知识方面比不上城市的方面,但他们从小就生活在农村这个原生态的大自然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资源等待他们去发现,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些都是城市学生所不具有的。但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充分的观察大自然,因此,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教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中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在习作的就有话可说,作文也充满了真情实感。
(三)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指导、朗读范文等手段,提高学生们对于作文的兴趣。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而作为小学生,其自尊心都比较强,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鼓励,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中中的进步,都应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表扬学生的亮点,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自然,学生就会喜欢上这一过程。
当然,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除了发现学生的亮点外,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总之,想要改善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单靠学生或者老师是无法完成的,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小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1] 郭晓莉.农村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中的问题探析[J].教学园地,2011,14:69-71 [2] 李振华.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J].读与写,2012(9)16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