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与思考
徐学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的基础音乐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还有不少地区,甚至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仍存在音乐教师师资配备不足的情况,这是违背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教师是实施课改的关键,若按一所小学20个班级数计算,此校每周的音乐课应在40节以上,再按一名音乐教师周任课节数14~16节计算,那么这所小学应配置3名或以上的音乐教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师资配备严重不足。
一、小学音乐教师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本人听了这么一位兼职音乐教师上的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出示一条谱例,当时我很惊讶,如今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具有这么强的视谱能力?教师提问:这条谱子中有多少个“DO”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轻松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又提问:那有多少个“RE”音呢?这样的提问让我更为震惊,这与音乐本身有关系吗?又有一位兼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我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这样的音乐课我们的孩子会喜欢吗?还有部分音乐教师的不谐和的钢琴伴奏,真担心孩子们的听力因此受损;不切实际的歌曲定调,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必定不堪重负。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
在一堂音乐课上,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指出音乐教师范唱时走了音,教师除了当时肯定学生的做法,故作轻松地自我调侃一下之后,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节奏演示不平稳,伴奏节奏不统一等现象。音乐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歌唱、钢琴弹奏、简单乐器教学、合唱指挥、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能力,大部分专职音乐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他们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有擅长声乐的、舞蹈的、钢琴演奏的,等等,掌握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不少兼职音乐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等等,再加上兼职音乐教师担任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使他们往往无暇顾及这门兼职学科,仅是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已,放宽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
3、对音乐教学研究、反思能力相对较弱
曾有音乐教师讲述发生在他的音乐课堂中的一个教学事件,在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教师介绍再现部——“化蝶”后提问:其间增加的竖琴的琶音,是为了表现怎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这是祝英台在洗澡,引得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当时十分恼火,音乐课因此无法顺利进行。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有不少音乐教师对教育科研还是望而却步,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立现代教学观念,努力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
许多音乐教师任职后,希望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然而一边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上专业学习的开支绝不是一笔小数目,使很多教师放弃了这个念头,本市从这一实际出发,组建了音乐教师艺术团,要求各校为音乐教师每周固定一个专业学习的时间,分别设立音乐教师合唱团和音乐教师舞蹈队,这种群体参与的训练形式,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造就集体感和友谊,加强团结合作精神,以多种教研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音乐教师专业学习氛围。
我们以往的教师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如重视理论说教,忽视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虽然他们也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中仍以自己摸索为主。因此,教研部门应对教师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工处理,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实现由“供给”模式向“需求”模式转变。
一个音乐专业技能强但缺乏教学能力与方法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而一个教学能力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就有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当然,掌握的专业技能的范围越宽,水平越高,对教学就越有帮助。音乐教育应该首先为许许多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使他们具备音乐的基本素质,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享受音乐所赐予的人生乐趣,让美好的音乐陪伴他们的一生。美国艺术教育大纲的其中一个标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当众自信地歌唱。因此,音乐教学除了歌唱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勇气、自信等,把音乐作为培养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又如合唱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是音乐之外的一种潜能。可以说,音乐对人的培养作用远远大于音乐本身。这一点应该成为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音乐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如研究案例,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蕴涵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问题性,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
音乐教师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发挥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各校音乐教师师资配备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严格执行学校艺术工作条例,确保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规范顺利开展。学校更需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的关心,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发挥教师的优势是有着
积极意义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从自身的调整与改变入手,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音乐教学之中。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教师个体优异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第二篇:关于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关于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在当前音乐教育中,我们应采取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方式进行,这种影响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注重幼儿音乐教育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幼儿;调查;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于倾听来感知音乐的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的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的美,它对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幼儿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
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音乐教育作用于幼儿的内心情感和心灵深处,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我们应该重视幼儿音乐教育,从幼儿抓起,让他们在幼儿时期的各方面都有一个好的开端。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影响
1、音乐教育有利于挖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让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等,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2、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3、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都只能成为空谈。而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正好可以为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以鲜明生动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4、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活动中的交往合作。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从昆明市内的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进行抽样调查、选取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幼儿园,找园内老师填问卷表、对院长进行访问,以院长、教师和家长作为对象。
(二)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作为主要方法进行相关调查咨询
(二)调查内容与分析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满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看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响。美丽鲜艳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刺激。幼儿终日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块积木、一堆沙土、一个小动物等这些简单的物品都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天地。同样,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音乐旋律与节奏,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模拟性的音乐是发挥幼儿想象力的好材料,他们可以从音乐中领略到大自然的流水淙淙、鸟语花香、野蜂飞舞、万马奔腾等美妙动人的场景。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幼儿的内心感受,所以幼儿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以至于常常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正是音乐,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2.促进智育的发展。音乐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这一点不仅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所重视,还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识。增加智力投资,加强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乐器、请家庭音乐教师。大量事实说明,正确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广阔和事物,从多方面让幼儿开
阔了眼界,学到了各种知识,锻炼了听觉能力,还培养了幼儿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音乐活动中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等使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动作协调性得到很好的训练。这些训练打开了幼儿思维的窗户,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因此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很大地发展。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优美的音乐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医治人的疾病,正为因为此,音乐治疗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正在全世界蓬勃发展。事实上,在人类的音乐发展史中,音乐始终与人体的运动分不开的。生理学家和医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引起幼儿血液循环加速和呼吸的变化。优美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兴奋的感觉,带给幼儿活泼开心的氛围。当幼儿听到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后,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高兴得不得了,促进了血液的流动循环。照此,长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游戏、歌表演、歌曲、舞蹈、音乐体操等),幼儿手脚的协调性会得到很大地发展,更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保证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必须配有相应的音乐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资料分析与反思 1.调查数据(1)幼儿学习音乐的自我感觉。如表1:(进行抽样调查后,选取了一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公立幼儿园-云南省委机关幼儿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问)表1:学习音乐的自我感觉 项目 自我感觉有 兴趣
自我感觉很
爱学 学习音乐困难 但愿意学 不愿意学听到音乐 就厌烦 百分比 70.9% 16.6% 8.7% 3.8%(2)在所有课程中,最喜欢的科目为音乐的幼儿占80%。(3)课后喜欢问音乐问题的幼儿占10%。
(4)遇到音乐问题总是努力思考的幼儿占66.0%。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真正对音乐学习感兴趣的幼儿是占大多数的。2.院长、教师及家长对音乐的看法。
(1)院长的看法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孩子很重要。在国内,不少父母希望加强对孩子的音乐教育,也鼓励孩子考取音乐的等级证书。因为很多父母认为,音乐教育不只是培养一技之长,还是提高孩子文化修养和艺术素质的重要手段。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在发展直觉、听力、想象、推理、思维、技巧、表达和交流中,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2)园内教师的看法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3)家长的看法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幼儿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教育。应该看到的是,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极深远的,在培养人的问题上,音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这一点在美育中体现得最为充分。因为音乐以其独特的形式,使人在音乐的实践中感受、理解、表达和创造美,使人融美于心灵。可以说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也是音乐教育中最独特的教育功能,而审美教育的核心和载体是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三)思考幼儿音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
第三篇: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几点思考
上海市教委员教研室 王月萍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正在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音乐课程执行力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课程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师又怎么来满足课程的需要?最近,有一个调查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一些现实问题,相信看后可以引发我们许多想法,因为这和我们进行调研得到的情况基本有一致性。在这份报告中,介绍了这么几个现象,先列出供讨论:
一是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报告介绍:教师提问:这条谱子中有多少个“DO”音?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轻松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教师又提问:还有多少个“RE”音呢?这样的提问让我更为震惊,这与音乐本身有关系吗?一位兼职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把这节课要教唱的一首歌曲的歌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看着东倒西歪趴在桌上的学生,音乐课最基本的音乐性到哪儿去了?还有部分音乐教师的不谐和的钢琴伴奏,真担心孩子们的听力因此受损;不切实际的歌曲定调,给孩子们稚嫩的嗓音带来不堪的重负。
二是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参差不齐。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歌唱、钢琴弹奏、简单乐器教学、合唱指挥、音乐欣赏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等能力,对大部分专职音乐教师来说还基本可以,但不少兼职音乐教师因没有系统地接受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不会进行基本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不到位等等,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在“误人子弟”,更难说有效教学了。
三是对音乐教学研究、反思能力相对较弱。有一个教学事件:在让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过程中,教师介绍梁祝“化蝶”后提问:其间增加的竖琴的琶音,是为了表现怎样的场景?一位学生不加思索地说,这是祝英台在洗澡,引得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当时十分恼火,音乐课因此无法顺利进行。音乐教师对于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还有待于增强。
还听一位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谈到:当前青年教师到岗后还必须补两门课:一门是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他们在大学学习的与现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不匹配;一门是教学规范要求,因为原来应该经历的教学实习时期太短,都为找工作而耽搁了,缺少课堂教学体验,职前教育的任务没有如期完成。音乐教师也有如此情况。
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当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尤其是哪些从事音乐教学职业所必需的知识结构?不同人可有不同看法,有专家认为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首先,是音乐学科知识与能力。如:键盘基础、声乐知识等,这种知识是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职业的基础,但教师拥有这种知识越多,并不意味着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越好。音乐老师是教育者不一定是演奏(演唱)家,具有很高的演奏(演唱)能力的人并不能说明是一个好老师,比如有一位音乐老师教乐理,他自己的水平还不错,但据调查90%的同学听不懂他讲的课,另外也有声乐老师自己唱得好,但教出来的学生却没有唱得好的。因此具有本体性知识是音乐教师获得专业地位的必要但还不是充分的条件。
其次,是教育理论及能力。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论、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及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能力,是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及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关于教与学的知识和关于学生评价的知识。音乐老师中,就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有的老师教舞蹈动作不讲清要领,不管学生跳得准确与否,以粗暴的态度对之;有的学生反映,老师不让学生完整唱完一首曲,总要让学生中间停下来指点,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作品完整乐思的感受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理念及教学能力是教师成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第三,是文化素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实与更新。由于音乐教师的特殊性(在学生时代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练琴与练唱中,专业性强易忽略对文化知识的汲取),致使部分的音乐老师文化素养较低,大大影响音乐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音乐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这对教师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师的一个通性要求。但教师的基础有差异,特点、特长有差异,所以,还需要根据不同教师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
我觉得音乐教师的群体,起码可以分为三类:即教龄不足5年的青年教师或新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积累的骨干教师;已经在音乐教学方面形成一定成就的名教师。本文想就这三类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发展,简单谈些意见。
一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要求
对于青年教师或新教师(后者是指在音乐教学岗位上经历还不长的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养应该是学科的教学基本功。按照有关学者的意见,教学基本功包含有两个方面,即基础知识范畴和基本技能范畴。结合音乐学科,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指标是需要考虑,可以作为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关于基础知识范畴,要包括音乐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例如:要掌握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涉及的艺术流派、音乐理论与音乐系统知识,并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运用于教学中;了解与音乐艺术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能结合教学设计,与音乐教学内容相整合。知道音乐学科的教学常规要求,并能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体现;理解课程改革对音乐学科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并能结合教学任务,在备课、上课、个别辅导和作业练习设计等环节中有一定落实;了解一些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基本要求,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主动实践并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等。
关于基本技能范畴,首先是音乐专业基本功,包括声乐、器乐、舞蹈、合唱指挥、弹唱等方面具有最基本的技能,可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最好有
一、两样专业的特长,能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其次是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包括能用普通话表述,对音乐词汇表达言语正确、浅显、清晰,语速与节奏符合学生接受水平,语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第三,能够较熟练操作与使用基本的教具,包括了解与音乐学科相关的常规教具情况,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具、学具运用于教学,如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演示内容较合理、有针对,清晰正确,效果较好;第四,具有初步的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一定教学内容,有个性地进行创新运用和改进音乐教学课件的实践探索。
对一般青年教师来说,上述要求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应当知道,最初走上教师岗位的几年,往往是教师生涯中最富精力、最有追求的一段时期,也是教学基本功提高的最佳时期。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好这段时期打造自己的良好基础。
有一位青年教师,尽管上岗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具有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就能够示范并引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这位青年教师在歌唱教学时,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唱,打动了学生。学生就说:“老师你唱的得比MTV里的演员还要唱的好”,教师的这种素养就激发了学生学唱新歌的欲望;有的新教师能边弹吉他,边用英文演唱教材中的歌曲,使学生感受到异国地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二是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要求。
这里所说的骨干教师,主要是指在音乐学科教学已经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一定地域内已经有了相应的影响力和地位,包括对带教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应该一定的能力。对于这样一个教师群体,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在音乐教学与教育的专业能力上,能够成为带领或影响更多音乐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后备名师”。
以上述要求为目标的专业发展,重点应该是在驾御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教学艺术和教学特色的培育。
有人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个性化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教学可以营造课堂教学生动鲜活的氛围、朝气蓬勃的生机,使课堂教学有了活的灵魂和永恒的生命力。教学艺术不仅将教学引入审美的境界,而且赋予教学无穷的魅力,焕发师生学习和创造的激情。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必定是一幅“教师青春常在、学生如沐春风、课堂春意盎然”的绚丽画卷。作为一名音乐骨干教师,更不能不在追求教学艺术的境界里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教学艺术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包括教学引入的艺术、教学情景创设的艺术、教学的问题预设与生成的艺术、教学中各种互动性活动的设计艺术、以及随时捕捉学生优点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等等。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各教学环节上都有着创造艺术的环境条件,包括对音乐作品的介绍、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指导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从模仿到初步的创作尝试)等,也无论是唱、奏、演、说等,只要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规律,就能够体现符合教学艺术要求的技巧。
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般是借助于培育自己的教学特色来发展的。反过来,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被人称为“小学科”的音乐学科,因为没有受考试的限制,就有更多的自由发挥余地,正好也为音乐骨干教师的特色形成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例如与音乐相关的课程设计、资源开发、手段创新等等,对有一定基础的教师都可以由此而发展其特色。当然也有与一般学科相通的可形成特色的教学环节,如在提问技术、学生训练设计技术、示范教学技术等方面,形成一种特色。一个骨干教师就可以一个环节或一个技能方面逐步发展为特色,也可以就多方面、多环节形成综合性的特色。但总体而言,需要符合本身的基础特点,其实没有固定模式。
我们曾经组织过一次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有一位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段引起了其他与会教师的思考。这个片段案例如下:
教学内容:为器乐曲《森林的铁匠》创作伴奏音型。过程是:
师: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为这首乐曲创编伴奏音型。我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请同学们根据各组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我们要伴奏的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来创编两小节4/4拍的伴奏音型,并把大家创编的伴奏音型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演奏练习。
(学生按乐器的音色分成四个组,讨论创编,并同时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分组交流中,师生对同学的表演进行即兴评价)
师:下面来交流一下各组的创编成果,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评委。让我们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听各组的表演:每个组创编的伴奏音型与乐器音色合在一起能否表现这首乐曲的情绪特点?
然后,每一小组的学生依次演奏了即兴创作的伴奏音型,师生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有一组学生用小铃和三角铁奏的是“长音”节奏型,讨论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节奏不能表达乐曲的情绪,但符合乐器音色特点,如果加上另一组是用响板和木鱼奏出的较快的节奏音型,进行合奏就会产生快乐的情绪”。随后,教师再次启发学生,除了用两个声部的节奏型外,是否可用四到或六个声部的节奏型进行合奏,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于是,学生演奏四个不同声部的节奏型,再由教师用架子鼓演奏另二个声部的节奏型进行合奏。师生共同演奏将这首作品欢快的情绪表现地淋漓尽致。
这位骨干教师在“问题引入和指导学生实践探索”方面,展现了教学艺术方面的功底,使其他教师深受启发,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引领性。
三是作为名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这是指在音乐教学上基本有了自己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有的已经有自己的专著出版,对一个区域内的音乐教学发展做过了一定贡献,得到了同行的认同。我们更关注的是,这样的教师是怎样成长和发展的,他(她)们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其他教师的发展。所以也同时关注对这些教师经验的总结与推介。我认为,一个名教师的发展,其实是以自己学科为基础,同时要在一定的文化素养、跨学科的视野等方面有别于一般骨干教师,而这些素养是渗透在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之中的。如果在这方面还有不足,这正好是进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个名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一个特征。教学风格是一定的教学艺术的积累,是在对教学艺术探索过程中取得的一个结果。按一般的理解,教学风格可以有:典雅型的教学艺术风格、新奇型的教学艺术风格、情感型的教学艺术风格、理智型的教学艺术风格和综合型的教学艺术风格等。我在这里将教学风格冠以“艺术”,就是想与音乐学科的特点相联系,可能也是我对音乐学科名教师所拥有的教学风格的一种认识。音乐因带有一定的表演特性,音乐学科的教学风格就应该带有表演艺术的一定痕迹。
一个名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这也是一个特征。音乐教学是审美的教学,作为艺术审美的一个门类,音乐审美的思想应该是一个音乐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但这里是说“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这就是意味着带一定个性特征的教学思想。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思想是基于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学科视野。一个名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科视野,包括对自己学科历史的理解、对学科发展基本趋势的了解、对学科教学主要理论和重要流派的了解、对学科社会教育资源的基本了解、对同一学习领域相邻学科的一般了解等。在对这些问题理解或了解的基础上,联系自己,需要学习什么?认同什么?研究什么?等等问题就明确了,教学思想也自然逐渐形成了。音乐名教师也应该如此。
一个名教师还要有自己的教研或科研的成果,这可能是更重要的素养要求。名教师应该善于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成果。相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音乐教师任教的班级要多些,承担的课时数也多些,而且还要跨年级上课,教学任务重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教科研的任务,做一个单纯的“教书匠”。面对新课程的实施要求,音乐学科有着育人功能发挥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新课题,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都有了新的要求,这些新情况都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在这种背景下,名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也需要重新审视、重新探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新的经验与成果,这是一个名教师的时代责任,也是一种光荣的使命。
我们知道,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师生涯中,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在认知变化的同时,情感、价值、需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自主和专业组织等多方面变化的过程。波斯纳(G.J.Posner,1989)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一般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没有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讨论教书专业发展的时候,有必要强调教学反思的环节。我认为,教学反思是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骨干教师和名教师,都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经验,以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音乐教师就是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经常撰写一些发生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故事,要善于捕捉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逐步养成研究这些问题的意识,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身教学行为,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当然,一个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不断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需要借鉴和学习别人的成果,如深入研究他人的教育教学的案例。案例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它是与实践相关的,蕴涵了教学的复杂性和问题性,教师通过阅读案例,可以不亲临现场就能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情景,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解读”,用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些,更智慧些,专业发展更快更有效些。
总之,面对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音乐教师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用专业发展的结果来赢得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实现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的理想目标。
第四篇: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更需要有敢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有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热爱生活、工作、他人的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当然,目前的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对学生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关心的姿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教师却依然要求简单,大部分只看重成绩,而对教师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想法表现出了相当的冷漠。至于教师到底在想什么,心理健康会不会有问题,很少有人关心过。而教师又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考试、教学诸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教师心理被严重挤压扭曲。因此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分析
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大。据调查,有近五成教师认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小时;86.7%的教师认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应付检查、对付考试。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加剧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趋于恶化。这些数字触目惊心,令人不得不去深思:为什么广大教师如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
问题?
教师所承担的多重角色所带来的心理冲突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很多教师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还要兼顾自己的家庭。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胆略,勇于创新,能大胆地搞些创新教研课题,进行教改实验。每个创新的、寻求个性与新路子的人,就犹如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般,失败是在所难免的。然而,教师面对的是每一批不同的教育对象,担负着整个家庭、社会的期望,失败之后的代价远不只是涉及教师个人前景的问题,它还包括一批教育对象的问题。因此,教师教学创新在无形中陷入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误区中。这种新旧认知结构的尖锐矛盾及寻求转轨时期的新出路,给教师施加了无形的压力,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大因素。
二、对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思考与对策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维系着千千万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他们的健康不仅是个人问题,不仅是学校问题,而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一个亟须引起全社会最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1、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教师是人,不是机器,也需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也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他们也渴望成功,渴望展示自我。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当人的低级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焕发出积极的动力,向高级需求转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焦虑的人会降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降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疲劳和烦恼会使人难以胜任工作的要求。实际上,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感到工作压力大、心理受挫,从而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体验。因此,我校各级领导十分关注教师的工作生活,经常私下里找老师们谈心,了解老师们的近况,时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人文关怀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放松了,精神饱满了,体力充沛了,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也更顺利了。
2、提供教师展示自我的平台。
长期来,教师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个体劳动性质比较突出,不利于教师的自我展示和专业成长。在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管理者要更新管理观念,转变管理行为,要把创造并提供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道德提高和专业成长,做为教师管理的首要任务,要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到帮助教师成长当中去,自觉充当教师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与教师共同成长。
每个学校都多次提供机会,给老师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我校党组织成员的老师们总是带头参与,展现风采。如:参加一年一度的“自忠杯”教学比赛,建立教研组或年段集体备课制度,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项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走出
去,与柳州的兄弟学校进行交流,开阔视野,不断充实自我,促进成长。
3、开展多层次培训工作,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转变观念,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不同主题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搭建一个充电、提高的平台。作为新教师的我,在步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有幸参加了新教师培训班和班主任培训班。在培训中,各位老师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主题研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观摩录像等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为我们普及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作为年轻的党员教师,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的同时,我们应该率先亲身实践,并努力做推动心理教育工作的排头兵。
4、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教育规律,具备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我校党员教师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积极学习,虚心请教,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性和积极性,为其他老师和学生做好表率作用。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当代,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要有效地进行社会交往,必须以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和谐协调,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
为基础。对教师而言,天职是教书育人,应有意识地掌握一般的交往知识和技能,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的交往,以及与领导、家长、朋友、亲人等的交往,形成社会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交往中要注意控制与克服不良的心理与行为,以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在师生交往中要做到四个“学会”:一是学会了解与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二是学会理解与宽容学生,学会善待学生的差异,接受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正确对待学生的小毛病。三是学会欣赏与鼓励学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或好的见解,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的缺点或不足,善意地给予批评指正。四是学会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学习的主题上来,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并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学会反思、学会倾听、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问题,关系到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的问题,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家长、社会各界以及教师自身的广泛关注。在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广大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正视困难和压力,内强素质,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淡薄名利,乐于奉献,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分析与思考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现状
2005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05〕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05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05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06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05〕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
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
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八大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00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代发,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培训等。
2、调整培训结构。12月1日省政府在诸暨市召开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茅临生副省长在会议上指出:当前的重点仍然要放在主攻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上,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目标。从这两年培训情况看,我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比重偏高,尤其是一些一两个小时的一事一训、以会代训,时间短、技术含量不高的培训占了很大的比例,长期以往将不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因此,从2006年开始要调整培训结构,提高转移技能培训的比重,由2005年占全部培训计划的21,提高到占40。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标准,提高培训质量,重点加强对农村种养业专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贩销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农民
3、强化培训措施。一是加强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培训。加大对获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农民的补助力度,降低考级费用,强化考级服务,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二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认定一批市级培训基地,对认定的市级培训基地,整合投入资源,进一步改善硬件设施,提高培训档次。三是创培训品牌。从**实际出发,提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层次,打造农业实用技术品牌,按照农业产业分类,制定标准,达到要求发给专业证书,如食用菌专业证书、缙云养鸭专业证书等;以市级培训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技工品牌。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交流县(市、区)的工作经验,以便相互借鉴提高;报道一批经培训致富的农民典型,以此吸引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报道一批办得好的培训示范基地,以调动培训基础的积极性;宣传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有关政策,让农民了解、理解培训政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营造良好的氛围;扩大宣传面,在省级和中央级的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发表介绍“**品牌”和培训工作的报道。五是理顺工作机制。六加大培训投入。各县(市、区)财政投入要逐年增加,对培训所需的工作经费要给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