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湾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六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第二教时: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那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4.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台湾问题;美国“九一一”事件等。
二、紧跟时代步伐,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第二篇:六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六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我校许多老教师尤其是我们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第二教时: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那方获胜,在总结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
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5.开辟“时事论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准备和主持,要求运用所学经济学、哲学原理分析同学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如:美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台湾问题;美国“九一一”事件等。
二、紧跟时代步伐,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乳交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三、质疑导思 激活思维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 2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一课 诚信为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做一个高尚的人》之《诚信为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诚信的内涵,懂得说话诚实、待人真诚、信守诺言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诚信是为人之本,启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重、难点:明白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是为人之本,做人要诚实守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查找关于诚信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组织教学
二、体验心情,感知失信
1、小组交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1)你和某人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打算一起做一件事,可他却无 缘无故地迟到了半个小时。
(2)、你取得荣誉时,有人当面给你说好话,可背地却表示很瞧不起 你。
(3)、你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东西,可后来发现它是假货,而且质量 非常差。
2、集体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
3、案例评析,体会失信的危害
(1)课件出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资料
(2)思考评议:是什么害了这些孩子的健康?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三、揭题解题,感知诚信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什么是诚信?
四、赏析评议,感悟诚信
1快速阅读《一诺千金》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教益?
2、读后交流:读了《一诺千金》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观赏《曾子杀猪》视频,讨论:曾子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五、拓展交流,内化诚信
你觉得怎样做才是诚信?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
六、总结积累,升华诚信
1、教师小结:诚信是为人之本,个人要诚实守信,企业也要诚实守信。我们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因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会使我们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2、布置课后制作“我的诚信卡”,积累关于诚信的格言。
3、欣赏儿歌《我是诚实的小孩》
第二课 名誉无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名誉的内涵,懂得名誉无价。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3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名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明白名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一、名誉是什么。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我们要爱惜名誉? 名誉对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来讲很重要。
2、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是怎样爱惜名誉的呢?请大家阅读《无声的竞赛》。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一个人的名誉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是自尊、自爱、自强的表现),也代表着集体或国家,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惜自己名誉的人
五、爱惜名誉
1、交流周处的故事。
2、交流爱惜名誉的小故事或资料,并谈感想。
第三课 善良同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千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2、能力:懂得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知识: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教学重点】 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
与人为善要见诸行动。【教学方法】
情景分析探讨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收集有关善良的事例。
2. 准备课堂辩论活动、学生捐献爱心活动。3. 准备合作探究单。
(二)故事导入
出示视频材料:丛飞捐助山区失学孩子上学等事迹。师:丛飞的誓言和承诺反映了他是怎样的人?
(三)辩一辩:
正方:丛飞这种做法是值得的 反方:丛飞这种做法是不值得的
(四)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五)小组合作讨论。
第四课 做正直的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2、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情感目标
1、体会正直是高尚的。
2、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
3、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行为目标
1、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
2、做到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为人正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做一个正直人的愿望。用真实感人的事例激发人;用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选择。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看过电视剧《包青天》?谁知道为什么人们称包拯为包青天?
小结:包公是一个正直的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别人都是一视同仁,坦率公正,不徇私情。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其实,像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谁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学生通过自己交流收集资料,使学生感到,人们是崇尚正直的,并愿意以正直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小结: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那些正直的人们,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2、不管是包公、还是朱德,我们都感到为人正直是不容易做到的。你说对吗?
(学生联系故事内容,弄清只有无私无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才能做
到为人正直。)
3、正直是个人的品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正直的品格。请同学们听一段故事《五美元买来的楼》谈谈你的想法。
(无论何时,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做人的根本)
4、在我们少年儿童中,也有为人正直的问题。谁能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学生在联系自己实际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化对道德观点的认识。)小结: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当以正直无私的人为榜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同学之间相处,也要为人正直,敢于坚持公道。对的就支持,错的就反对。在评选三好学生、期末小组评定等项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抱公正的态度。平时对同学要坦率,真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同学的缺点错误能坦率地、真诚地提出批评,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遮掩,不做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事,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
5、有人说:“正直的人,总得罪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怎么看? 小结:正直的人,千古流芳,小人、伪君子遗臭万年。做人就要做正直的人。
四、运用观点 辨析练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观点,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
第二单元 地球在呻吟 第一课 地球村的人口重负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已不堪重负的原因,懂得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清当前地球重负的紧迫形势与发展趋势,未雨绸缪,积极保护地球资源,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的形势。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懂得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消除封建性的落后观念,做一个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排头兵。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地球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根源。
2.难点:保护环境,反对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地球村的重负现象开启本课。人口的飞速增长,环境资源的消耗速度的提增,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的数量持续增加,种种现象,使得地球不堪重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条件渐趋恶劣,生存质量日益降低,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潜存危机。那么我们如何来扭转这些不良局势呢?
二、读文本,感知危机
(一)学生读文本
(二)自设问题,交流
(三)问题整合
三、问题情景
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历史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印度、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6.如何缓解中国的人口压力?
7.世界人口猛增对地球资源带来了哪些压力? 8.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有何历史意义?
四、分组讨论,明确道理(略)
五、总结:
1、学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启示?
2、学习本课后我们了解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及趋向,给地球带来的沉重负担,并对中国人口的问题有所认识,对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也有所了解,进一步懂得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走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
写几条关于环境保护,缓解地球压力的宣传标语。
第二课 日益匮乏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以石油为代表,了解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现状,感受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的巨大消耗,产生产生危机感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2.知道地球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3.在活动中从搜集的材料和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提高正确选择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
4.针对地球资源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5.知道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要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面对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地球资源减少,产生珍惜资源的情感。环节一:新闻引发的思考 1.新闻评述引入
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于3月20日凌晨起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汽柴油每吨均提高600元。具体到北京市场,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每升上涨0.48元,每升售价8.33元,97号汽油则每升涨价0.51元,每升售价8.87元。这种上调幅度是实施新定价机制后,继2009年6月30日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2.咱们班有不少同学家里都有汽车,课前同学们已经和自己的家长进行了交流,简要了解了最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上涨的变化,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做简要介绍。
3.学生出示统计图表进行介绍。(显示近几年汽油价格增长变化)
4.教师过渡:刚才xxx同学为我们做了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增长的简要介绍,实际上不只是汽油价格上涨,柴油、航空煤油的价格都同时上涨。因为这些燃油都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出示石油产品表)石油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根据这张图表,想一想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环节二:价格背后的秘密
1.教师过渡: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那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讨论。
3.预设:学生分析后得出:因为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当然汽油价格今后也还会继续上涨。
4.教师小结:所以能源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在书中出现,他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5.预设:学生谈感想。(产生紧迫感和珍惜情感)
第四课 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生态平衡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典型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下边用多媒体播放的A、B两组风光图片,哪一组是人工改造的?哪一组是天然的?
第三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第一课 放飞和平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能够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2.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进行的不懈努力,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愿意为和平做贡献。学习重点: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课前:
上网搜集有关联合国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关资料。课中:
一、自学交流一:联合国知识知多少
1.自学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结合搜集材料,小组交流有关联合国知识(5分钟)
2、联合国知识知多少竞答活动:
学生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不会的问题老师进行提示。
二、自学交流二
1.阅读课本,结合课本图片内容回答:
(1)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也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战场。我国向日本赠送“和平少女纪念像”表达了我国什么愿望?他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二课 佩戴红十字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十字会的由来,认识红十字标志。
2、知道红十字开展的主要工作。
3、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红十字标志,领悟红十字精神,了解红十字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深入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提纲,深入了解红十字
(1)了解红十字的由来。(2)了解并练习画出红十字的标志。(不止一种哦)(3)知道红十字标志的来历和这个标志的作用。(4)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5)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天津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自由结组选一个方面集中搜集信息。(6)回忆自己曾
参加过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总结感受。(7)理解红十字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电脑出示四川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红十字组织人们捐款捐物送往灾区的视频。
2、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师导语,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救灾活动中看到的醒目标志,导入课题。电脑出示课题。
(二)你争我抢,汇报交流。
1、师导言:海爷爷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红十字的知识,派天天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大家欢迎吗?(出示电脑图象。)
2、出示预习题:课前,我为同学们印发了预习提纲,请同学们认真熟悉教材,充分了解红十字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向天天汇报汇报吧。
3、师引导先说说红十字的由来。
4、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红十字的知识。师引导答出红十字的多种标志、来历、作用,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精神等内容。其间穿插天天的考察题。师给予鼓励。
(三)分组合作,集中展示。
1、由天天引出对红十字工作的学习。
(四)总体感悟,情感升华。
1、畅谈感受。我想现在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第三课 走进联合国
一、视频导入(战争带来的痛苦)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痛苦。
2.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
总结:面对着这让人震惊的数字,面对一个个撕心裂肺的悲惨场景,我们都在深深地呼唤: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世界和平!(板书:世界和平)
3.一个国家的和平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政府,但是要让各个国家和平相处,维护世界的和平,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出现。你知道这个伟大 的国际组织叫什么吗?(板书:联合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了解这一伟大的国际组织(板书:走进)
四、感情升华
1.朗读《联合国歌》歌词,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五、总结
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初步了解了联合国,知道了联合国的神圣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让我们向全世界许下我们美好的心愿,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六、布置作业
1.收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2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产生及其职责。3.还有哪些国际组织?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第四课 相聚五环旗下 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平、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奥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题歌,让心手相牵让鸽哨悠扬,让世界洒满和煦的阳光,让我们的笑容灿烂绽放!这,就是奥运精神,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五环旗下》,了解奥运文化,进一步感受奥运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感动!
师:板书课题《相聚在五环旗下》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过渡:
师:说到五环旗,你们对五环旗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师:多么鲜艳的颜色啊,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能从五环旗上发现和自己国家国旗相同的颜色。
过渡:五环旗就是奥运会旗,关于奥运会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三、我会读
1、快速阅读课文12、13页三分钟,在文章中画出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奥林匹克宗旨是什么?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标志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它的意义?
2、同桌互助,快速记忆刚才所画内容。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
作总结
昭君镇高头窑小学
刘 欣
二0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 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概述
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 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 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 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积极开 展全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积极参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教材辅导,并在实验中整理经验,发现问题。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 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 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 “优 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 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 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 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 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 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 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 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 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 通规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 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 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教师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 ;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 “实” ;组织学生活动,把把课上“乐”。大多数教师都不同程度的可以做到以上几点。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 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 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 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1
一、明确课程性质,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本课程将“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世界风情》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2
这一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旨在促进同学们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同学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主要实施的措施有: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同学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
同学们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同学们已有的经验,结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使同学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同学们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同学们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同学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同学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同学们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同学们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同学们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们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同学们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同学们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同学们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同学们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同学们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同学们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同学们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同学们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同学们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同学们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同学们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同学们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同学们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同学们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同学们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同学们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同学们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同学们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同学们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同学们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辨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同学们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同学们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同学们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同学们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同学们的点滴进步,让同学们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3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相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措施
1.辩证把握课程目标。教学中,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内心体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学中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本学科教学内容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要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二、取得的成绩
1.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取得了成绩良好,提高了自己的整体素质。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生理素质。
3.使学生养成勤劳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得到提高。
5.教学中不仅巩固了学生的`道德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使学生萌生了崇高的道德情感。
6.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初步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
2.积极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继续关注言行不良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4
时光流逝,转眼间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圆满地完成六年级《思想品德》科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以身作则,紧抓纪律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能围绕教学目标,树立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教育观,努力探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耐心地整顿所上的每个班级的纪律,以致保质、保量、保时地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回顾具体的教学过程,总感到学生的纪律整顿是最头疼的事情,而纪律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必须紧抓不放。“正人先正己”。一个学期来,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如:要求学生做好两分钟预备铃,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的内容,准备与该课有关的材料。自己必须提前熟悉地备课,收集,处理好有关的信息资料;要求学生制作的物体,自己必须事先精制好样品;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作业,自己必须按时检查兑现,给予适当地评价;要求学生字写工整,自己板书不潦草、不马虎。这样教师的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了楷模表率的作用,班级的纪律良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资源整合,精心备课
《思想品德》科重在培养学生品学兼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实践社会,它综合了小学生的道德水准与社会知识技能。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收集处理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材料,潜心探讨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运用语文科教师的范读,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读,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内化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教学科的计算方法,算一算黄河比长江短多少千米?地形海拔高度比,人口和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导学生画图、拼图与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运用历史学科,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的主要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这样各门学科知识、方法的渗透,优化了本学科的教学结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空间,使学生深刻领会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关心学生,促进发展
一个学期来,本人善于做好培优较差的思想工作。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求加强课外阅读,在课内进行演讲展示;对于后进生,表现不好的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对于学习困难的,如朗读问答方面,就利用全体读、分组读、分行读、个别读,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学生迎头赶上;对于拼图、制作有困难的学生需及时热心指导帮助;并适时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下课常问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玩乐的情况,贴近关心他们,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总之,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已顺利完成,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当然,对孩子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册书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我在教学中对学生潜期兴趣和发掘,却可以使孩子对本学科保持着一种喜欢的兴趣,相信这兴趣可以让孩子慢慢懂得,品社学科真的影响了自己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5
一﹑转变观念,树立
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
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
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6
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的思想品德科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的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个学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研究这一学期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这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人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二、加强对中考的研究和中考信息的把握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强中考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和中考复习中,我联系教材,研究课标,研究20xx年的考试说明并不断总结三年来的中考题,从而把握中考的热点和复习的重点。极大地改善了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多渠道获取中考信息,加强对学生的中考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解题的灵活性。
三、面对全体学生,尤其留意培优补差,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非常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拨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四、不足之处:
1、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较少。虽然大家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对于新课改理念落实的还较少,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
2、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还不够。
五、改进方向及具体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生活中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赞赏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成绩迎头赶上。
1、更新课改观念,改进教学
教材的设计和中考的命题要求,要求我们尽快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同时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具体的要求,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对知识进行学科内和学科之间的整合。
3、掌握方法规范答题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强化归纳综合的训练。训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适度训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科表达能力。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材重点,从不同角度、层次,精心选取不同题型练习,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7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8
六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这次考查成绩很好,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合作与竞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成就,世界和平,地球环境等方面的知识理解较深,识记较好,对小学六年的生活也有全面回顾,对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母校和老师同学的留恋也诉诸于笔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这样,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学生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9
本学期我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材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需要为根本。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齐心真好》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