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
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 教科研工作发展三年规划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程改革这一宏伟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教师的教学实践,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相关课题研究,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学校,现结合我校特殊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制定2014至2016年度教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实现伟大中国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科研强校的总体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稳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立足校本,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引导教师做研究型、反思型教师。制订和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发挥教育科研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实验,取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并把 1
成果转化为教学效果;努力开发校本教材,为全市特教学校增加教学资源。开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大幅度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二、途径与方法
规范管理,强化研究培训。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三级教育科研管理网络和教育科研工作制度。通过各种途径,利用讲座、观摩、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教育科研的知识培训。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校本教研和科研为抓手,以外出培训学习为依托,以教师自学为主阵地,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培训发展”的教师成长模式,真正从理论、实践、研究三个层面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科研工作能力。1.校本培训──逐步提高校本开发能力
要求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新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三类残疾儿童两学培训、学前残疾儿童行为矫正和康复训练知识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坚持校本科研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的原则,以校本教研促进校本科研的开展,并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科研。选定部分教
研组进行校本教材与辅助参考书的编制,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兴趣小组活动等途径,组织部分教师编制校本课程,提高他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研发提升教师处理教材和领会新课标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
以学校通过省级达标特教学校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本着我校是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的龙头地位为动力,扎实开展以观摩课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极力把我校的教学教研活动辐射到全市特教学校,带动全市特教学校教研活动的热烈开展。
(1)、以我校学前教育为单元,把莆田市康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延伸到全市每个县区特教学校。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观摩,其中每年举行一次全市幼儿园教师观摩教学活动。并送教下乡至各县区特教学校一次。组织教师到各县区特教学校听课若干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若干次。
(2)、以我校智障部为主体,全市各县区特教学校为从属,开展形式多样的智障部教学教研活动。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观摩活动若干次,邀请各县区特教学校领导,专职教师参加。每学期送教下乡至各县区特教学校一次。组织教师到各县区特教学校听课若干次;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若干次。(3)、视障部教研„„„„
(4)、拓展职业高中办学内涵。听障教学要以生活化德育教学生学做人,以职业教学为依托,教学生会生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残而又为的劳动者。为此,我校在三年内,充实丰富拓展型课程,提高职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开好按摩课,语训课,陶艺课,西点制作,手工编织,动漫设计,油画素描等特色课程,使残疾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每学期组织专职教师与社会有关单位联谊,加强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参加实训,见习、聘请企业和职业课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加强职业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对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不断优化,评选出学校的精品课程。3.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由学校整体规划,申报并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校级课题,狠抓课题研究的申报、立项、检查、汇报、结题、成果推广以及档案整理的过程管理,逐步实现教育科研活动课题化,使教育科研更加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信息化四位一体的整合力度,教师带着课题备教案、带着研究进课堂、带着反思理成果,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必须有一份精品的课题教学设计、一堂精彩的课题研讨课以及一个精当的课题研究反思。
4.创设平台──大力推出优秀教科研集体
学校制定《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培养三年规划》,采用 4
教师主动成长、校本开发和课题推动发展、科研孕育人才的优秀教师成长途径,展示教师在科学创新精神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而向学校和社会推出一批在教科研方面有所成绩的优秀教师和集体。学校在年内要申报市级科研课题1-2个,争取三年内结题并推广,争取三年内把学校建设全市特教教科研先进学校,并在本市特教学校中起辐射和示范带头作用。
5.推广成果──展示科研的实效性
和莆田市教育局与市进修学校协调,成立莆田市特教研究协会,创办《莆田特教论文集》特刊。每学年汇编全市特教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优秀的经验、总结、反思等论文;汇编成册,推荐优秀论文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比赛,扩大莆田特教在全省的知名度。
三、推进计划
2013—2014学年:
1、深入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三类残疾儿童两学培训、学前残疾儿童行为矫正和康复训练知识培训、教科研培训、脑瘫儿童教学专业知识、孤独症儿童教学专业知识、康复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按照学前部、听障部、智障部、视障部等分组学习,过程由各部组织人员负责专家聘请,内容组织、过程记录。
2、布置各部的校本教材编写以及教材的整合任务,特别对职业课教材以及教法做深入的研究,调整教材,改进教法,建设学生喜爱的学校特色课程;对学前开展听力语训康复培训,和强化不良行为的矫 5
正。对适合语训的聋生,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训练,每周4节课。举办学前家长培训2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早期训练方法,有效提高语训的针对性和效果。分配具体人员分工和注意事项等。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并着手课题的论证、立项、申报等工作。拟定申请一个市级课题。
4、召开教学观摩课5次;下各县区特教学校参加教研活动4次。
5、与全市各县区特教学校沟通,落实送教下乡的具体工作事宜。本周年拟定送教下乡2人次。
6、和莆田市教育局与市进修学校协调,成立莆田市特教研究协会,创办《莆田特教论文集》特刊具体事宜。2014—2015学年:
1、正式开展市级课题研究工作,所有教研活动实现课题化,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校本教材编写以及教材的整合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部至少完成一本校本教材,各部至少整合一次现有教材。
3、召开教学观摩课5人次;下各县区特教学校参加教研活动4次。
4、邀请专家讲座1次;选送青年教师外出培训5人次。
5、创办《莆田特教论文集》特刊,汇编我校教师优秀论文至少20篇。
2015—2016学年:
1、加大职高和学前班拓展型课程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医教结合项目,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开展教师康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语言康复质量、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探索特殊儿童发展的纵向轨迹,初步形成学前特殊儿童个案研究体系,建立个人档案。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各部结合本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一个校级研究课题并投入研究。
3、召开教学观摩课5人次;下各县区特教学校参加教研活动4次。
4、邀请专家讲座1次;选送青年教师外出培训5人次。
5、校本教材编写以及教材的整合取得全面性成果。各部至少完成2本校本教材,并把智障部校本教材推向适合的县区特教学校。
6、继续完成市级课题。在《莆田特教论文集》特刊中,汇编我校教师优秀论文至少30篇。
四、组织与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要具有时代意识、科研意识和协作意识,善于审时度势的作出科学决策,在扎扎实实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带头搞教科研,成立以校长和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研室和课题组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对教科研工作宏观管理、指导和调控。
2.提高管理实效
学校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组织管理实效。采取“教研与科研、7
理论与实践、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三原则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统筹点(立项课题)、线(教研室常规工作)和面(学校教科研工作),确保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3.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将大力支持教科研的各项工作,保证每学年对取得成绩的教师和集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专门设有课题研究经费,校本教材开发经费。确保本校教师科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014年2月
第二篇: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教科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的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重点工作:
1、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教科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课题管理,高度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完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
3、通过科学研究过程,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4、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理论书籍(科研课题成果集)等科研成果。
三、工作思路:
1、管理建设与实施服务并举:
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实现有效激励的系统化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2、个体研究与团队合作并举:
从校本科研出发,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研团队,营造校本专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合作共营精神的开拓型科研骨干队伍。
3、重点课题与问题研究并举:
以承担的重点课题为抓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并鼓励每位教师围绕重点课题,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
4、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并举:
引导教师以教育科研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最终创造生动和谐的办学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转化科研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2)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教科室定期组织校内学术沙龙,请教师畅谈学习体会和科研心得,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4)成果汇编。教科室定期编写工作简讯,让教师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进展;编辑课题研究个案,为教师科研提供支持性帮助;编撰科研论文集,展示教师科研成果。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导处和教科室将负责对课题进行分解,帮助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抓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
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修改完善《科研管理条例》,根据学校的财力,对列为校级及以上的课题,发放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2)加强课题管理力度。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开展科研成果评奖,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重奖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3)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每月开办一次学术讲座,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努力营造学术探究的气氛。
4、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构筑学校科研展示平台、科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1、科研展示平台。学校《教坛之光》、学校简报、校本教材等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科研展示平台,使其成为了解学生动态和学校发展的窗口,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
2、科研交流平台。以科研讲座、教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
3、科研研究平台。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教研项目研究、学科资源库建设、专题研究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三篇: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2005—2008)和实施纲要
XX六中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2005—2008)和实施纲要
一、现状点击
近几年来,在市教科所和上级教科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学校从教育实际出发,坚持“课题进课堂、科研促教学、教学出成果"的思路,努力将课题实验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活动。从1997年―2004年,共申报立项的县市级科研课题有6项,大市级科研课题有7项,省级科研课题有4项,已经结题的省市级科研课题共5项。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申报立项的国家级研究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已被教育部批准、立项为“十五”规划课题。近几年,教师每年发表和获奖科研论文达200余篇,在连续3年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中,我校均获得优秀组织奖,为了充分展示教科研成果,我校分别编印了《六中教研》、《青蓝文集》、《扬帆文集》等多本优秀论文专集,配合研究性学习与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我校编辑出版了六中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读本。由于科研工作扎实,科研成果明显,学校多次获得省市级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并被XX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被镇江市教育局命名为高中政治和地理学科基地,成立了江苏省教科研基地,与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合作成立了“XX六中学校发展研究中心。
强化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在全国先后招聘特级教师1名,镇江市、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硕士研究生9人(含6人在读),48名教师被认定为XX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有20余名教师获得镇江市级以上评优课和基本功大赛等级奖。高级教师94人。有20多名教师参加国外、全国和省级培训,有66名教师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好、具有创新超前新观念、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但近几年来,学校班级扩张太多,年轻教师进得较多,优秀教育资源相对缩小。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尽快形成,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品位,特制定本规划。
二、奋斗目标
(一)定性目标(即教育理念)
1.使我校的教育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处于全市领先水平,完善“自主”管理模式、“自主”教学模式、“自主”教育模式;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时代同步。
2.突破陈旧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
3.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人格,开发学生潜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不求平均发展。
4.在校内培育“教研文化”,激发每个教师的科研热情和潜力,为全校教师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氛围。
5.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提高教师参与国家、省、市、校各级科研课题的研究等级。
(二)定量目标
1.教师教育观念明显改变。80%的课堂教学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基本杜绝“满堂灌”现象。
2.教师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能规范写出实验设计和实验结题报告,并掌握2种以上的科学研究方法;45岁以下的教师要100%参加一项以上的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结题率达100%。
3.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80%以上的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
4.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及评价机制,形成个案集;写出阶段性报告,请专家进行中期评估;写出研究调查报告,出版《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专著。获省级教育科研成果奖2项以上;在国家级刊物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40篇以上。
三、阶段目标
教科室根据学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总体战略思想,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目标分解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05——2006学年)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解决教师“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法)的问题。将把转化教师教育观念放在首位,通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在思想上实现四个转变:
1.由“假设学生都不会”向“假设学生自己能学会”转变;
2.由关注教学结果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转变;
3.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转变;
4.由封闭式的课内教学向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转变;
在此阶段,教研组要通过反思性教研活动、“合作式”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教科室制定的阶段目标进行,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本学年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完成每学期2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第二学期的理论学习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将定期举办由校名师和骨干教师举行的专题讲座进行校本培训,同时外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系统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具体学习材料由学校统一发放)。教研组的主要工作是学模、建模,形成民主、平等课堂氛围。
第二阶段(2006——2007学年)
此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即研究学习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通过学习使教师由单纯的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指导主要采用专家指导、校骨干教师举行讲座、备课组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本阶段教科室将在进一步完善反思性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在全校开展案例教学,并组织教师学习案例的写作格式。
此阶段全校要基本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中心要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课题组的主要工作是建模、用模。
第三阶段(2007——2008学年)
此阶段工作重点主要是探讨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探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在主要学科形成“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结构,即通过教学主体互动、教学主客体间互动、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互动等,促进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生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课题组的主要工作是炼模。
以上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各课题组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同时,以上三个阶段与我校承担的教育部“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的结题时间也是基本一致的。
四、实施措施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旋律,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师方面:
1.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理解和体验教育,关键在于学习。没有学习后的眼界开阔和认识上的突破,理解和体验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正所谓厚积薄发。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一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能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每年读书笔记在5000字以上;备课组长、年级组长承担市级科研课题的教师在6000字以上,听课40节以上(指35岁以下教师),看2盘优质课教学录像。
2.更新教育观念,规范教学行为
研究表明:教学质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行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所以转化教育观念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要求教师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充满个性、充满人性,让课堂活起来;每年6月20日前,45岁以下教师必须交一篇论文给教科室,教科室在初评后,预以推荐发表或选评。35岁以下教师的公开课必须先“说”后“上”。
3.自觉参加课题研究
每位教师均可以到教科室申请课题立项。45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
4.提高反思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有效的反思是:教师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的习惯。教师要加强课后备课(有效的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二)备课组方面:
1.备课组长要加强岗位意识
备课组长要准确、详细传达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及备课组长例会精神,认真贯彻学校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思想,并围绕这个思想认真配合教务处、教科室的工作,把学校布置的工作落到实处。
2.备课组长要加强学习
备课组长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能独立指导科研工作。
3.备课组长要重视常规管理
备课组长在备课组工作中要善于管理,敢于管理,把备课组建设成一个团结、拼搏并有较高教学水平的备课组。
(三)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形成科研网络
形成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科室——课题组——年级组、教研组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教科室——课题组——实验教师组成的三级科研网络。教科室要制定好学校教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充分发挥其管理,咨询、研究、协调、指导的职能。
2.重视制度建设与创新,加强课题的规划与管理
教科室将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立项制度》、《教育教学改革制度》、《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规章制度,积极推进我校“自主学习” 模式的建构;突出对科研过程的管理,重视科研成果的评价与转化,在实验课、研究课中树立“只求突破,不求完美”的思想。.抓好教育观念转化工作
为保证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与时代同步,学校将在《扬帆》上增设“教师论坛”,就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探讨提高教师的理论和论文写作水平;通过“教研动态”把国内外最新理论动态、研究热点介绍给教师,并通过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把这种观念融入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中。
4.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以“校本培训”为主,在全体教师树立“成长在六中、成名在六中、成功在六中”的思想。争取通过几年的时间建设一支由“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六中名师”组成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教改课、研究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少于1/3
针对我校目前实际,教改课、研究课、示范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得多于30分钟。
6.加强理论学习,完善“青篮工程”制度
每学期师徒互相听课10节以上。师傅要给徒弟以指导, 徒弟要向师傅虚心学习。
7.抓好教学评价工作
对教学评价的结果要认真分析,并反馈给教师,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年目标”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它的实现还需要学校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学校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XX六中教科室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三年规划
送教中心三年规划
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中心
2016.3
送教中心三年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通知》和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巴彦淖尔市残疾人联合会发放的《关于在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后旗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我市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送教中心将积极努力开展为我市适龄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活动,争取把“送教上门”这项“惠民工程”做到实处,现将三年的送教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一直本着“让每一位残疾孩子都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理念,尽量实行“零距离”办学,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接受教育的工作经验,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创建。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是我市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且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的(0—16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通过摸底排查,送教中心的服务对象将会越来越多。
首先,要在先前就开展过送教上门工作的旗县(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里继续坚持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
其次,要针对临河地区和市福利院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送教 上门工作。
再次,结合全市重度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情况,开展其他旗县的 送教上门工作。
最后,把送教上门工作在我市全面铺展开来。
三、工作职责
根据教育局、残联等部门排查出来的数字,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时间的统一安排,将我校的送教上门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并进行下去。
我们要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通过定时、定点、定量的上门教学,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通过智力评估、认知训练、沟通训练、肢体康复、听觉言语个别化训练等多种训练方式对他们进行全面的、适当的、生活化的教学服务,让他们学会自己生活。
在对孩子进行教学服务的同时,还要对其家长进行简单有效的康复训练的具体、实用的理论指导和肢体康复的手法指导。并带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针对家长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和健康、良好的心理教育。
另外,还要结合各地的师资情况,充分利用资源,辅导、培训当地的教师,尽最大力量为各旗县区、各单位培养新生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送教上门的师资紧缺的问题,使他们在今后送教上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自食其力,逐渐成熟起来,并且让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一些。
四、师资保障
由学校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送教上门”工作小组,形成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优秀团队,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具体组织和业务理论指导。
送教上门工作小组是由肢体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智力培育教师和医疗保健教师组成。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到各个旗、县、区的资源教室和送教上门教学点进行专业的巡回康复和指导工作,力求让每一个学龄孩子都能够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另外,由我校的心理辅导教师不定期地对学生、家长、随班教师以及送教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五、经费保障
送教中心应设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学生家庭及个人不缴纳任何费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餐费等补贴,家长培训劳务费、交通费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教辅用具费以及业务指导、经验交流总结会经费,相关工作人员餐费、劳务补助费等。
第五篇: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三年目标及规划
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三年目标
(2015—2018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继续以创新务实的精神,把《两纲》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主目标,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试点校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整体构建具有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特色的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发展目标
1、全面贯彻落实两个《纲要》精神,在课内外体系建设、教师素质提升、课题研究等方面形成校本经验,进行区级以上展示活动。
2、完善网络道德教育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和现代技术加大小学生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力度,使校园网成为学校实施《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的网上精神家园。
3、切实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符合时代精神的、奋发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班创特色;追求人性化的管理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进行“童趣、童真、童乐、童心”的校园文化建设。
4、进一步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行动,在诚信意识、公共秩序、爱护环境、文明礼仪等教育方面有突破性进展,形成系列化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规则意识及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
5、继续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少先队、儿童团系列自主教育运作机制,以“和谐完美、健康向上”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完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育人模式。
6、开展以“自信、自强、诚信、进取”为重点的“岳特人”形象工程建设。
三、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各项工作。重点做好:①落实学科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语文等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发挥数学等学科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作用。②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即每周一次班级主题教育;每周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以上组织全校性主题教育。③要求每一位教师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校本培训中,注重提高教师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能力。
2、以生存教育为突破口。积极落实生命教育各项工作,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学科教学,传授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活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3、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将行为规范的实施与少先队自动化小队、中队建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重点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讲卫生、讲礼貌、爱劳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继续进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再研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成为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基地;继续进行以“礼仪、诚信、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当诚信少年”、“做诚信作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开展以“诚信、进取”为重点的“南小人”形象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加强法律普及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建立三级帮教制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节。高质量完成区心理健康实验校的验收工作,积极申报上海市心理健康实验校。
5、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继续确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少先队、儿童团系列自主教育运作机制,以“和谐完美、健康向上”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完善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育人模式。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为载体,有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做到让学生每一项活动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在班集体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以假日小队和家庭为基本单位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和文明共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6、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为烘托。营造高层次、高起点的校园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水平,追求人性化的管理空间,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和环境氛围,进行“童趣、童真、童乐、童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的整体设计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切实抓好校园的广播、演出、展览、展示,做到每年一次学校艺术环境建设大展示评比(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等)。
7、以校本德育活动为特色。学校将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昨天、今天,展望美好的明天,立志做一个出色的岳特人。开展环保实践体验、保护校园环境行动,要求学生继续落实校园卫生的若干要求,积极投入校园保洁工作之中,为营造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开展绿色进社区、家庭行动,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区环保工作作贡献,向社会、家庭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8、以主题活动开发学生潜能。继续开展“助残日”、“我们都是小能人”、等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体现“童趣、童乐、童真、童心”的原则,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进一步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活动。举办结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扩展、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如一年一届艺术节,一年二次艺术教育活动主题周,每年两次校内画展,学校在艺术社团建设中形成校本特色。
9、搞好体卫艺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水准。
1、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认真上好“两操、两课、两活动”,设法提高体育合格率和优秀率。组织开展大课间和其它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平均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组织开展校内四项全能(50米;200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跳绳、踢毽;优秀大课间操评比。选拔、组建校篮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并参与各级组织的比赛。
2、加强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做好常见病、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宣传工作。上好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广泛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认真上好音乐、美术课,进一步搞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学会使用一件乐器,会唱一首歌,逐步推进乐器进音乐课堂,从四年级开始,可以举行校园歌曲大联唱、书法绘画展览、继续开展好“六一”庆祝活动和助残日活动。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树立全员参与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广大教职工,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开展“把学生交给最好的老师”的主题系列活动。
2、学科育人。高度重视学科德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中学科渗透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研究建立教师在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教学基本环节中,落实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与教师的教学业务考核紧密结合起来。
3、管理育人。以人本化、规范化的管理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注重以德治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推进民主管理,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实现管理的人本化。在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工作中,发挥层级管理的效能,确保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4、班级育人。发挥班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最基层组织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班会以及艺术、科技、读书、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要以星级示范班、优秀班集体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的内在规律,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5、实践育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各种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活动前教育和探究、活动中观察和思考、活动后总结和提高,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网络育人。发挥网络作为现代社会基本工具的作用,以其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密切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充分认识网络对学生成长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势利导,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鼓励班级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班级德育网站、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
7、环境育人。要进一步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使校园内陈列室、活动室、宣传橱窗、旗台、旗杆等都能发挥育人功能。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要确保设施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要把校园自然环境变成能动环境,化成师生自觉意识和文明行为,创建文明校园。学校主动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参加社区育人环境建设,建立学校新一轮社会实践基地,共同为学生创造健康、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8、家庭育人。发挥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校将积极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家长沙龙、评选“教子有方”号家长和优秀家庭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卡、家校联系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施教。
(三)加快德育基础建设,厚实德育工作底蕴
1、德育课程建设。构建一个有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资源优势。抓好综合实践活动整体设计环节,紧密联系本校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强体验,构建校本德育特色,形成校本德育课程。
2、德育基地建设。按照“挖掘内涵、整合资源、开辟场所”的德育基地建设思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建设和开辟一批学校德育教育基地,逐步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三大板块横向交织的局面。今后三年,要力争将德育教育基地建设纳入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活动基本建设之中。
3、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学校的办学积淀,通过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融合先进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教育资源,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要为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灵感和才华,努力实现“童趣、童真、童乐、童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4、德育队伍建设。着力建设好四支德育工作队伍,即:以班主任为主体的骨干队
伍,以年级组长为领头的教师队伍,以大、中、小队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干部队伍,以热心教育、服务学校为核心的家长委员会队伍。
(四)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新时期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将德育科研纳入学校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推广典型。重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评价等工作机制研究。实行德育成果奖励制,每年评选优秀德育课题和成果。
2、德育评价机制。抓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改革和督导评估这一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主任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自觉育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师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德育激励机制。要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层面,把德育工作和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竞争上岗、业务进修等挂钩,与学生的先进班级(个人)评比、素质评定等各级各类评优结合,与好家长、优秀家庭的评比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家长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家长素质、有利于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4、德育保障机制。通过组织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开设德育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围绕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德育热点、难点工作研讨,促进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责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加大德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逐年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经费,确保德育经费三个到位:即:确保教师德育培训经费到位,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到位,确保师生德育活动经费到位。
(五)分目标
2015-2016年
1、建立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教育基地。
2、结合“助残日”、“六一”,举行学生风采、教师风采、“教子有方”好家长、优秀家庭风采展示活动。
3、生命安全教育主题教育课评比。
4、班级卫生评比 2016-2017年1、2、举行班级德育研讨展示活动。
进行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德育基地工作研讨活动。3、4、5、学校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学校班级学生体能评比。
开展第一届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
2017-2018年1、2、3、4、5、三年内无学生案发率,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建立了一整套学校德育工作新的评价机制。设计完成我校学生德育校本教材,并正式投入使用。申报广安市心理健康实验校。
“童趣、童真、童乐、童心”校园文化建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