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绥中县荒地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绥中县荒地满族镇中心小学创办于1949年,位于绥中县西南部,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17433平方米,现有学生1048人,31个教学班,教职工57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把教育的立足点转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中来。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多学少教,从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的教学思想,狠抓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重基础、重能力、重个性、重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的“四重一主”的教学原则在我校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我们荒小人全力打造高品质的课改特色学校,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成功之路,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思路
1、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构建具有荒地小学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新体系,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2、坚持德育为首,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3、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确立现代课程意识,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育人功能。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不断提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4、立足我校实际,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切实推进有效教学,构建自学引导式高品质课堂”为主线,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教学实验,加强新教师培养,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按规定控制班额并实行均衡编班,严格规范考试管理,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时量,不随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管理,稳步实施课程改革。为更好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改工作领导与管理,我校成立了以王宏伟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修订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奖励制度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
2、深入宣传落实课改精神,把课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领导成员直接参与课改实验工作,了解课改情况,教学困惑,解决课改中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相关文件与论著,看录像,听讲座,让每位教师深入领会课改精神,主动进行课改试验,进而使课改工作稳步扎实地开展。
3、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鼓励课改教师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4、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互动式培训、校本培训式等多种培训方式,使之贯穿教师培训的全程。增强了学校的校本管理意识,提升了学校办学理念,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了我校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在理念层面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5、课题牵动,典型引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改工作模式,对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
6、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健全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制度,创新教研方式,大量开展案例分析、现场会诊、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荒地小学每一所村小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课堂上努力构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课堂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应用,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制定了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与有效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的具体办法,引导和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定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7、加强交流,跟踪评估,分段总结,滚动推进。对实验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机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和定期总结制度,使课改工作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推进。
三、基本经验
1、结合实际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使课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建立了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教师培训激励制度,保证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大胆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如: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子培训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我校加强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更加强了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制作提倡以自制为主,二次开发为辅。要求青年教师达到会制、会用、用好的程度。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与新课程实验的同步推进。
根据我校实际配齐配足了各学科专兼任教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定期考核教师的师德表现,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和育人水平。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专项培养和培训,多渠道、多方式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特别是课改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从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到教师,先后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百余人次;积极实施校本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派教师赴沈阳、锦州、大连等地学习培训。
2、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提高新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大对教研质量的监控力度,给予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对课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探索新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进一步全面落实“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三级课程的管理和研究。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我镇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对学校基本情况和教师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科学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如古诗词、德育教育等,正在开发作文专项训练校本教材,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允许学生调换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4、紧密结合课改实际,积极开展课改课题研究。为使科研课题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我校重视调研工作,根据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设立研究课题,发挥教师作为教育教学实践主体在科研实验中的优势和作用,集中攻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教育科研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5、改革了评价机制,推进教育个性发展。(1)构建了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制定新课程背景下各学段、各学科优秀教师标准,引领教师成长。淡化以分等和奖惩为特征的教师评价模式,建立了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发展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我们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个性化、发展性、区别对待原则,把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从不同角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评课、综合测评、业务考核、同行评议等形式进行教师之间的评价;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完善学生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基础性发展目标上不断发展,建立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评价制度,改革学科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提倡和支持学科分项考试和自主选择考试,定期对平日考试和期中期末试题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不仅评价学习成绩,还通过考卷、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
(3)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考核细则。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标准,确立一套比较科学、完备、可测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重点内容要放在“有效教学”上,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有效度;考查的重点对象从教师转到学生身上来重点加以评价。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让教师、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评价。
四、主要成绩及突出特色
(一)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抓活动、促能力。通过开展集中教研活动、听推门课、全镇教研会、教学质量抽测、新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完善构建“自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两年前,我校就开始研究构建“自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学期的努力,两年前,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题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们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较好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过渡,目前我校这种“自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初具规模,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质量。
2、教学常规常抓不懈。为了推进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了低年组、中年组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和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与会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研讨,会场气氛热烈,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学校对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作业批改等常规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检查中细化落实。
3、开展 “经典诗词诵读”活动。我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诗文;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曲赋和诗词音乐。我校还从众多古诗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诗文,内容有优秀古诗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分低、中、高学段编辑成校本教材供学生阅读。那一首首诗歌不仅让学生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更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浓厚兴趣。
4、“一师一优课”活动成绩优异。
我校对此次“一师一课”活动非常重视,王宏伟校长亲自督促指导本项工作,托人租借相关设备,采用多机位或到录播室录制的方法,录课教师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录制过程中轻松自然、游刃有余,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视频录制任务。
经过我校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晒课工作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上学期我校共录课18节,其中获县级优质课10节,市级优质课4节(分别是赵帅、李成煜、刘苏、刘欢老师的课),省级优质课2节(赵帅和李成煜老师),部级优质课1节(赵帅老师)。因在晒课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赵帅、李成煜两位老师被县进修学校破格推荐为市级骨干教师。我校更是在县教育局举办的一师一课表彰会上,被评为晒课工作先进集体。本学期我校注册教师50人,共晒课1750节,晒课完成率高居全县各小学第一名,其中获得市级优质课5节。
5、不定期质量抽测。我校对质量检测工作高度重视,每次的抽测试题都由教研员亲自出题,中心校领导亲自监考,精心组织评卷,因此,我校各个年级的教学质量都在稳步提升,由于我们平时狠抓教学质量,在县进修学校组织的五科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三年级取得了全县第二名、四年级取得了全县第五名的好成绩,县教学质量检测成绩多年位居全县前列。在教师备课簿检查评比中,我校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县期末教学评估检查工作受到了县进修学校的表扬,因此我校被评为县“教学常规评估管理示范校”。2016年12月又被县教育局推荐成为绥中地区葫芦岛市小学特色发展学校联盟成员校。
(二)艺体之花盛开,硕果累累。
1、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和《绥中县中小学体育大课间评选活动方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我校制定了《荒地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成立了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规定了大课间活动时间,安排了活动内容(大型团体篮球操),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在县期末检查评估中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好评。我校被评为“中小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先进学校”,我校的校园集体舞在葫芦岛市“校园集体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和拼搏、向上、协作的精神面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2、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艺术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电子琴队、书法小组、绘画小组,这些课外活动小组常年坚持培训,艺术特长培养成果显著。在本学期教学评估中,我校课外小组活动展示的舞蹈、合唱、书法、绘画等受到了进修学校领导的好评。多年来,我校表演的舞蹈多次参加市、县级比赛,均获得一等奖。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县里竞赛而获奖。上学期,我校组织学生认真排练,参加了县教育局举行的中小学生才艺大赛,学生们的精彩表现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书法、绘画、舞蹈等项目分别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推荐代表绥中县参加葫芦岛市比赛。在葫芦岛市舞蹈大赛中我校表演的舞蹈《金嘎达下河洗衣裳》荣获二等奖,课本剧《丑小鸭》荣获三等奖,我校因此被评为绥中县艺术教育优秀单位。
(三)课改成效
课改的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在了我校领导、教师以及全体学生和家长的心田,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切身体验,更加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全人教育、关注个性培养。课改的理念已潜移默化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大量地采用了“预习或自学”“我会读”、“我会写”、“我会练”等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还设计不少这样的实践活动:“讨论讨论”、“评一评”、“互相说说”等,这正是针对新课程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设计的。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必要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和认识工具,及时有效地给不同的学生有效的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合作”得到了落实。
在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荒小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虽然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还很多,让我们加倍努力工作,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12—2013).
永兴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04—2005学)
我们学校从2003年秋参与全县新课程改革实验。本次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制定了《永兴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计划》,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模式及规律。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改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从2003年暑假开始,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明确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课程结构。利用每月双周三午后集中教师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和《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探索与研讨。
1、我们成立了课改指导小组,与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发挥实验指导组的作用,每学期定期安排集中备课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组阐述备课思路及说明、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它年组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旧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
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每周相互听一节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典型教案相互交流。组织教师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
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在成绩表述上采取等级评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实验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
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与学生商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六、抓教校本教研,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研活动推广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方式。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怎样能学会就怎样学。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积累的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数学科推广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如何解决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个别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矛盾。
2、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
3、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这些现象都是在课改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课改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在课该实施的进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一定会不断深入,一定会顺利实施。
永兴小学
2005年7月2日
第三篇: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总结
随着《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校轰轰烈烈的推开了。我校虽然新课程只进行实验了五年时间,但是,这五年时间,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一、新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① 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陕西省关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除积极参加省、市、县级的新课改培训外,我校自己利用各种讲座、学习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② 实施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
学校要求教师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六个解放”: 一是要“解放眼睛”看形势。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当今教师要积极投身到创新教育的时代潮流中去。
二是要“解放头脑”敢为先。教育者要在改革中勤动脑,才能有新思路,素质教育期待着教师更大程度的思维创新。
三是要“解放双手”去开辟。教育创新之路靠教师用双手去开辟,教育新观念、新创意、新事物靠教师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四是要“解放嘴巴”多质疑。教师要谈天论地话创新,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是要“解放空间”觅食粮。“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话水来”。教师要超越习惯和经验的束缚,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向大自然,吸取先进的创新理论和创新经验,丰富自己。
六是要“解放时间”寻乐趣。教师要从繁忙的业务圈子里跳出来,读读书刊、想想点子,练练技能,鉴赏艺术,活动筋骨,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①通过“传、帮、带”以及学科带头人的指导培养、教研、集备活动、教师课堂比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②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考察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开学两个月来,我校已派出教师赴西安、宝鸡等地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新课改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素质的舞台,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新课改的教师出课已近三十节,这大大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力的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自身素质,为我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新课改,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早已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新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我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效应,重视研究教法学法,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尤其是新教材,鼓励创新,加强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沟通。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主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 集体备课要突出研究风气,增强实效性。
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要研课堂之教,学生之学,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转变,每周各组的集备务必达到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② 发挥教研组作用,集集体之智慧,按教材内容(尤其是新教材)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及教研活动安排,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确定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集备中都应积极参与讨论,发表独到见解。
③ 鼓励倡导教师解放思想敢于创新。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教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但不能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照搬照教,要发展教师个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探讨中敢为先,争创先。在加强同学科教师交流的同时,特别倡导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文、理相通,相互借鉴。
④ 加大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新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多听新教材的研讨课,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每周定期进行集备,每周教研做到“三定”“五统一”即定时、定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及思考题、作业和答案。为把握好新教材,教师备课更加注重探讨新教材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研究出合适的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老师们共同合作、探讨、交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每次课后,针对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老师再一起研究、反思,相互交流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进一步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力
争使教案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达到最好效果。
2、加强了教师间的教研交流和教师间的团结协作。
在实施新课改后,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使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现在就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
1、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换位转变 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
2、在培养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上,我们也做大量的尝试工作 a、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b、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作出假设的基础上
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探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提倡报告形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加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主动参与性,只有学生投入的参与课堂,才能真正的上好课。所以老师们把精力一致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老师们采用激情导入、鼓励质疑、讨论合作等办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c、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d、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e、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改,初步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五、新课改,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和困惑:
1、新教材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大好处理的地方,如课堂上针对某一有兴趣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抢着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以至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进行脸红脖子粗的辩论,甚至到了下课时间还意犹未尽,看着孩子们情绪这么高涨,精神这么投入,教师是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教师在充分保护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的同时,有时教学任务难以如期完成,成了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2、关于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讨,到底该怎样更好的对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应该有怎样的标准,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
走近新课改,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转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教学研究还要更加深入。但是,我们肩上的担子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为新课改闯出一条新路,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我们育才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12—2013)(最终版)
永兴小学新课程改革总结
(2005—2006学)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大力调整和改革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主旨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改革目标的最终实现是在于学校和教师。是衡为了尽快将课程改革实验的内涵切实体现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改革,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课改工作规划:
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之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业务副校长及教导主任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在深入学习分析课程改革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课程改革的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然后围绕学期目标组织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在预期时间内实现教育教学质的飞跃。
二、以1-2年级教材实验为重点,各年级教师全员参与:
新课程改革以一年级新教材为载体,一年级教师可依据新教材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以改革,学校没有把实验的范围只框在一年级教师中,而是以他们为主要力量,树立全员参与的意识,使全校每位任课教师都切实参与进来,以新教材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各个年级、各门学科教法与学法的巨大变革。
三、加强理论学习,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内涵: 教师只有真正把握了课程改革的内涵,才有可能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本学期学校每周六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是:“走进新课程改革”,以理论学习为主,穿插案例分析、交流心得、经验介绍等,采取集体和小组学习结合的方式,集体学习中有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主讲和教师主讲的形式。使教师切实体会到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气息,明确自己的教学朝哪个方向走。
四、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将教育思想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也从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重点,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多创设本校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机会,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改尝试,把新课程教育思想渗透到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
(1)由教研组举办的研讨课,在上课结束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讨论,重点放在:新旧教材变动情况、由此蕴涵的教育理念变革、如何进行教学。通过此次活动使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了更实际的认识,感受到课程改革并不只是概括的教育理论,它就蕴涵在我们每天的具体工作之中。
(2)教师在自己教学中进行改革,调整课堂教学方法,4周之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组内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成员出示一节面向全组的公开课,实行讲课之前先说课、授课结束及时评课的做法,听课与评课重点放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面对面的交流使授课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3)最后根据一学期来的教研活动情况,选择了业务骨干教师分别上了语文、数学、品德的课改实验优质课。
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改实验过程中学校有意识突出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如在面向全校的研讨课中运用多媒体,应用网络进行资料搜集等,使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力量,并乐意使用它,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生动的教育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六、进行了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学校确立了“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操行评语、学习考查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并计划在下学期实行学生“档案袋”评价体系。
永兴小学
2006年7月1日
第五篇: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13—2014).
永兴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2006——2007学)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强校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我们语文科使用S版实验教材、数学课使用人教版教材,为了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学校把课改实验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成立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自2004年秋季初,我们就制定了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成立教研组,教研组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校的活动计划,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实验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实验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新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市县教育局举办各学科新课程教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有了足够的认识,对新课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在如何对待新课程上,如何对待新课改上,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课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今年,我们加强教师的基本功培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2、“常”抓理论学习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他们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就成了我校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除了积极认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课改培训外,我校还要求各教研组教师集体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并做到保证学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此外还要求教师进行加强自学。
3、“狠”抓教学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绝不能手软,要形成制度。因为整个教师群体中人的素质总有差别,自觉性当然有差异。我校将教学与量化考核挂钩,更好地以学定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每个年级分设语文、数学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推行双师双人备课,效果非常好。(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4、重视效果的反馈
培训学习的效果应该从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培训学习以后,我们通过写体会、开座谈会、学期末要求教师写学科实验总结、小测验等形式来掌握实际的效果,了解老师们的理论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由陌生走向熟悉,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新课程实话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改革等,这些都为课改实验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实践经验,也唯有实践能将理念转化为教育价值。要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真谛,将课改实验推广工作完成好,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将课改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去,尤其是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最现实可行的做法。
1、兴教科研之风
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由“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它要求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社会上发生的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保持专业的敏感性。有意识地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使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坚持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做好专题试验工作。教师们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弊端问题,结合校主课题,以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专题研究。广大教师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解剖问题、统计分析中掌握教学规律,深厚教学理论,熟练教学技能,修炼教学涵养,从而掌握课程改革的主动权。
2、研讨课改之路
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并请专家评点。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本学期,我们成功地举行全镇“一日开放活动”,还聘请县教研室专家作点评。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没有教材、教案,对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校本着从游泳中学会游泳的理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踏上了“研讨——反思——实践”的研究。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其中观念的更新是首要任务。教育观念的更新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首要条件,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目标。一线的教师由于工作繁忙,琐事较多,因此学习不足,长期受应试的束缚,观念比较陈旧。要顺利推行课改首先要使教师明确新观念,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引导教师将新观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消化观念,用观念指挥教学行为。另外要提高教师素质,应努力抓好继续教育工程和校本培训工作。
4、努力方向
就学校内部来讲,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如果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怎么可能让教师产生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呢?因此这个责任应该在学校,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今后,我们要在重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方案,给教师的观念转变提供前提,以公正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行为,激发他们的斗志。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谢。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漫漫其不多远,让我们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阔步前进!
永兴小学 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