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4: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

第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广泛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势必要求在实践过程中,改革传统教学导入形式,探究更适合课堂的导入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清晰化,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本文根据最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出发,提炼适合高中地理课堂的导入形式。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导入形式 实践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一改往日“填鸭式”应试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被逐步引进高中地理课堂,趣味化地理教学过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工作者逐步探索出一系列人性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发展,逐步形成地理思维方式和地理能力。

如何创设地理思维情境,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思考者?如何创设生活地理情境,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如何创设平等课堂,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人翁?等等问题,都是教学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提出研究的问题。本文着重选取高中地理高中课堂的前奏,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课改”精神指导下,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状况,采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一段好的导入,能够扣准学生心弦,诱发学生思考,实现师生双边融洽互动;能够突显课堂严谨的结构、分明的层次、清晰的脉络,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天成,近似一个完美的教学艺术整体。那么,“导入什么”、“为何而导”、“如何去导”?地理教师必须首先把握好这三个问题,才能设计出精彩的导入形式,才能从容地走进地理课堂。地理新课的导入形式多样,如“旅行”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特产导入法等等。

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抢眼”、“抢心”、“抢耳”,适合高中学生年龄段,简明、巧妙、自然流畅地导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主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以下是我在实践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类导入策略,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一、陶冶情操式导入

不同学段的课堂,因教学目标不同、面对的学生年龄段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语言、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使整个课堂生机勃勃,充斥着爱的氛围和美的享受。而到了高中阶段,因高考指挥棒的挥舞,传统教学往往呈现“填鸭式”的特点,古板、压抑、没有情趣,学生也日渐变得呆滞起来。最典型的是一个圆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圈,小朋友可以争先恐后地把它想象成很多种事物,而高中学生却默不作声,就算看出像圆也不愿开口,更别说异彩风尘的想象。连基本的想象能力都丧失掉了,将来还怎么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近几年,在新课程与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课堂现状受到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认为,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人,不仅解决问题的效率高,而且还会有丰富的灵感,找出新的解决途径和新的解决方法。目前,教育界正在加大力度整改课堂教育形式,设法让高中课堂也“动起来”。

1、巧用歌曲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在繁重的课务压力下,教师更有必要设法愉悦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美感。例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的教学设计,可从黄土高原的案例出发,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在荡气回肠的歌声中逐个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今天黄土高原怎么了,为何满目苍凉?为何沟壑纵横?还可以利用歌词的内容铺助教学,如“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在西北风的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风吹来的高原”;

7、8月东南风带来的雨水,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引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主题。另外,可以依据“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拓展学生知识面,补充黄土垂直节理性强、适合挖窑洞居住的特点,形成其独特的人文地域景观。

2、利用诗歌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利用诗词设计新课导言,可构建美的意境、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地球的运动》一节,可用毛泽东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导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还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赤道线速度数据,核算一代伟人们毛主席所说的日行“八万里”是否正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部分的内容,很是抽象。教师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所产生的四季现象入手——“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装点了春的韵律,“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讲述了夏的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秋的美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孕育了冬的希望。让学生指出,不同诗句阐述内容所对应的太阳直射点大体位置。

六年级课文《大自然的文字》,诗句优美,文理流畅,可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三大类岩石的教学导入。讲授“山地垂直地带性”时,教师很难做到即时带领学生到山区实地考察。可让学生齐声朗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人家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字里行间感受平原与山地自然植被的差异。

恰到好处地使用歌曲、诗词等导入新课,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

此外,地理故事包罗古今中外,恰当使用历史典故、成语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如诸葛亮“火烧葫芦峪”所反应的空气受热膨胀原理与气旋活动现象;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所体现的东亚季风环流;二战期间德军潜艇从地中海静悄悄地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所利用的底层“密度流”;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就是因为越南热带季雨林遮天蔽日,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毫无隐蔽可言,体现了世界不同区域不同的陆地自然带;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寻找石兽的记载,体现了流水侵蚀作用。再比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关于“橘生淮北则为橘,生于淮南则为枳”的典故,可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通过“沧海桑田”含义的解释,讲述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如此精彩纷呈的导入,无疑可以像吸铁石一样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唤醒学生积极的精神状态,再也不用操心学生上课走神,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会厌倦地理课堂。

二、时事式导入

心理学实验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且尚不了解的东西。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把国内、国际热点时事或身边的新鲜事,与书本知识密切结合,设计精简的导入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他们最关注、最好奇、最感兴趣而又似懂非懂的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教材“气旋、反气旋与天气”部分,知识性、逻辑性强,且抽象、难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教师从实践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截取一段包含台风卫星云图、台风移动路径、台风危害以及防御措施的最新台风专题报道,如关于09年秋季台风“凯撒娜”的新闻,并设计相关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既能做到贴近课本知识与教学要求,又能做到贴近生活、关注热点,使学生怀揣一颗好奇之心融入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据中央电视台2010年1月3日新闻报道,北京降下大雪,气温将达到40年来低温极值,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4级应急响应,同时发布了寒潮橙色警报。该报道可以妥帖的用于“寒潮及其危害”部分的教学活动。

2009与2010之交,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且各大媒体和网络都对此次火山活动从酝酿到爆发作了追踪报道。教师可以将每日典型火山活动图,按照时间顺序逐个呈现,并用书本知识剖析地理现象,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时事导入的形式时,教师要注意对社会生活中的事实现象,寻找到新的视角和新的切入点,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事实现象的本质,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更深入的认识,启迪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课时衔接式导入

衔接前后课时之间知识的联系,即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又可重新整合要点,帮助学生知识建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用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处理,使其与已有心理格局合模,妥帖地加入到个人经验体系当中,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实现灵活运用。

课时衔接时,教师可采用“讲述”、“提问”、“解题”等形式。如在学习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水资源利用》一节关于水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那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短缺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吗?学生很快意识到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从而得出工农污水、生活废水、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导致了珠江三角洲“水质性”缺水。如此导入,既可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又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材阐述: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那么地球上的风力作用与遥远的太阳存在什么联系呢?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和研究。首先,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次,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一系列的追踪设问下,学生逐渐理清风与太阳的联系。教师再总结性地串联课本前后知识点,强化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

课时衔接式导入,既能防止学习材料前后干扰导致遗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又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调查展示式导入

高中阶段教学中的调查展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查活动,再在课上展示,与其他同学共享,或者共同探讨。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脑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特点,促进个体积极主动参与思索探究活动。

高中学生的课务较重,调查要尽量源于生活,且简捷、易操作。如:在讲授《人口空间变化》之前,可以选定一个周末时间,让学生分组到劳动密集型的工厂或建筑工地做调查。调查内容:①农民工的来源地;②农民工产生的社会背景;③农民工遇到的困难;④城市给予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措施;并就如何解决农民工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实践,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实用于生活。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并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展示过程中,因是学生自己调查出来的成果,学生往往是兴致勃勃。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经常听周围的人提及大江大河、世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但是因学业繁忙,很难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亲自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喜爱大自然的天性,来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如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一章节时,就是很好的切机。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力所能及的形式,搜集有关地表形态的图片、影像,可以是书刊杂志上的图片,可以是网上的电子图片,可以是简短旅游风光视频,甚至可以是自然背景较好的电视电影片段,课堂上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这样的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有趣,负担轻,学生乐此不疲。至于教师,只要按照学术帮他们分类识别即可。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让学生关注一周的天气变化与天气预报,总结天气要素(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解读“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力”等术语,然后进入到《常见天气系统》的学习。在课时《河流地貌的发育》之前,让学生搜集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内的地貌景观图,如上游的虎跳峡、中游的三峡、下游的太湖平原。课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前,让学生调查归纳家乡土地利用类型。

在调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至于复杂的调查活动,可以采用课外兴趣小组或假期社会实践的形式展开。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入的形式不断创新,但是“导无定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环境,根据自身的素养,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以达到优化教学环节的目的,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① 《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② 《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③ 《把心灵显给孩子——李镇西校长和他的同事们》,李镇西等著,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如何导入的课题研究(精选)

小学课堂教学如何导入的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再感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小学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研究小学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入,其内容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课堂导入的特点;第二,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

研究成果和成效包括: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界定

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课堂本应是充满艺术性与活力的,但实际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再感到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师在讲台上所承担的角色深有感触。我觉得,课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表演者,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个性与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高度统一,在此基础上,探求对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艺术把握教学对象,艺术地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课堂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别致的课堂课堂导入至关重要。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小学课堂课堂导入特点及方法研究”研究小学课堂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入,其内容包括两个大方面:第一,课堂导入的特点;第二,课堂导入的具体方法。

二 理论依据及意义

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课堂课程标准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世界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提高课堂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课堂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体现课堂教学独有的以情动人,以美感人,以知识育人的素质的特点。研究课堂课堂导入特点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主导与主体的互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 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小学课堂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针对小学课堂教材中以单元为板块的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文体、不同课型的导入方法。以唤醒、激发学生学习课堂的兴趣,引发课堂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新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些成功的范例和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并为其他课程的课堂导入提供一些新思路 研究内容

根据我校地处农村合部学生生源相对素养低的特点,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增强课堂课堂的活力和艺术性,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具体内容如下:1 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收集课堂导入的成功范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归纳出小学课堂课堂导入的特点。2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色的课堂导入。小学课堂课堂教学从课型上看,有新授课,复习课,综合性学习课,作文课等;从教材要求来看,有精读课和略读课。我们计划有意识的针对不同课型和要求,探索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3 把在教学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尝试把课堂课堂导入方法建成模式,同时探索课堂课堂导入方法的评价角度。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4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认真学习和分析课程标准及其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著作,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教育教学前沿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做理论方面的准备。

(2)实施阶段:

①在学校范围内听课堂老师的课,对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得失。

②利用问卷调查、组织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课堂课堂学习的各环节状况,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导入有效性的改革与尝试,并及时以随笔、心得等方式形成文字性成果。

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不断修正和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小组成员对前面的案例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为着手写结题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3)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文字性的成果。

四 研究结果与成效

导课的艺术

(一)导课艺术的特点 1.导课的针对性

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顾及学生的特点。首先,导课设计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设计导课形式,斟酌导课的用语。其次,导课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导课方式。在小学多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2.导课艺术的启发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学启发的基本要求。导课正是通过精心设置导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3.导课艺术的新颖性

导课新颖多样才能吸引学生。教师通过新颖的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一般来讲,导课用的材料与课文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吸引人。这里主要是运用心理学的新异刺激,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导课的新颖性能出奇制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导课艺术的简洁性

简洁性是导课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导课的简洁性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课堂教学时间。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运用简洁的语言,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为课的成功做铺垫。因此,导课时间约在5分钟左右。

(二)导课艺术的功能

1.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维系到教学内容上来。2.导课艺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各种导课的方式和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本动力,也是这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

3.导课艺术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富有创意,新颖的导课方式,会使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探索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导课艺术有助于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课正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启迪思维的基础上,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三)导课的方法 1.直接导课

这是教学中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导课方法。直接导课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直奔主题,说明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2.故事导课

在导课时适当运用故事、传说创设一种情境引入新课。由于故事,寓言生动活泼,富有一定的趣味,所以故事导课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形式。这种导课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3.创设情境导课

所谓创设情境导课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音乐、绘画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4.悬念导课

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5.新旧知识联系导课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导课方法。它要求教师在导课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利用旧知识搭桥过度,引出新知识。这种导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一定的基础,既巩固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

6.解释题目导课

教学中有些题目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能反映文章中心思想或通过分析题目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借助于题目,通过解释题目来导入新课。7.演练导课

这是数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常用的导课方法。即,在上课时,教师选择实物、标本、模型等进行演示,或利用做实验、练习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演练导课比较直观,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8.设疑导课

思维起于疑难,这种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启发剂”,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转入活跃,处于积极探究状态。教师在导课时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力的目的。教师在运用设疑导课应该注意的是,问题应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设疑。其次要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处于思考状态。

小学语文导课艺术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则是一课之际在于导。导课是教师基本功之一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理解与探索的结果。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要保证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来说,一要把握时间,二要把握方法,三要把握“教学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则是艺术中的艺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新课成功的导入,要富有魅力,要一下子扣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新课的导入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结合教师的自身素质灵活多样的加以利用,才能获得最佳的导入效果。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喜欢提问,敢想敢说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于2009年起开始接触小学语文教学,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总结,逐渐认识和体会到了导课作用之大,意识到导课是一门艺术,现就对导课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导课的意义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也有的称为开讲。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的导课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值得每个教师注意的首要问题。

二、导课的方法 1.知识迁移导入法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温习旧课,达到启发新知的效果。促进知识迁移。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咏柳》,我是这样导入的,因为这是本学期开学的第二课,学生在一个假期中,有些知识已经淡忘了。上课后,我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不约而同的背出了《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古诗,它描写的是春天发芽的一种树木,请同学们翻到第五页大声齐读课题,同时教师板书,进入了新课。

2.设置悬念导课法

如果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有意识的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急于求解、欲罢不能的状态,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2课《月球之谜》时,刚上课我便告诉学生“学了这节课,不上天也可以看见月亮的模样、知道月亮的奥秘。”这一悬念的设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感和学习新知的欲望,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揭开月球的谜底。

3.演示实验导课法

通过演示和课文相关内容的实验来导入新课。使学生更能直接形象的看到结果,并且促使学生急于动手操作证明结果。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15课《玩出了名堂》;我从科学实验室借来了五把放大镜与俩台显微镜。通过观察与分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感知它们的作用与功能。最后得出结论;放大镜可以将物体放大看的更清晰、显微镜可以看到眼睛平时看不到的东西—从而导入新课。

4.古诗导入法

听故事十分符合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他们可以不睡觉不吃饭却决不能没有故事可听。如学习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以故事《小马过河》的结尾总结学生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环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才能得出结论。又如学习三年级下册《嫦娥》时,以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新课,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嫦娥。故事导入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一剂良药。

5.创设情景导课法

教师要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景。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或课堂环境的布置等来创设。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6课《我选我》时,以我班级选举语文组长为主题活动导入新课。28课《两只小狮子》教学时,我以动画片《狮子王辛巴》为榜样对比辛巴和两只小狮子从而导入新课。

6.游戏导课法

一个精妙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为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 张情绪,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7.图示绘图导课法

教师巧用课文中的插图或课文外的插图、图片导入新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一课时,(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又如三年级下册11课《画杨桃》我准备了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快速绘画出它的轮廓。

8.音乐舞蹈导入法

音乐与舞蹈是最具魅力的艺术,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以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素养,让语文不乏艺术熏陶。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珍珠泉》时,以歌曲《泉水叮咚》导入,让学生感受泉水的活泼可爱与恬静柔美。又如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以儿童歌曲《找朋友》导入,迅速的将学生带入学习环境中。而在《太阳是大家的》一课中,我以《太阳》导入,在《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中我又以歌曲《五星红旗》导入,不同的课文可以灵活的运用不同优秀又符合课文内容的歌曲,使教学更加生动多样。

9.比较导入法

教师用现学的知识与以往的知识比较,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三年级《翠鸟》一课时,我先出示课件: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问学生描写的是哪种鸟?学生齐答:燕子。再出示课件:一双红色的小爪子,头上橄榄色的羽毛,翠绿色的花纹,背上披着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穿着赤褐色的衬衫,小巧玲珑的身子,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这是那种鸟吗?从而导入新课——翠鸟。对于小学课堂教学,我不提倡直接导入法。无意又无趣,怎能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呢?

10.实物教具导入法

实物直观形象变现在学生面前,是导课最直接有效的一种方法。如三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我将家中的雕鹰作为教具带到班里展示,吸引学生也为新课内容埋下了伏笔。

三、导课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

导课设计应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等。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板书课题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问题“你了解到的燕子”自由发言。教师过渡: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如剪刀似的尾巴。如此导课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规定了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可谓一举三得,达到了导课的目的。

2.针对性

导课的针对性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针对:⑴、教学内容的特点⑵学生的实际⑶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其中最根本的是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因为小学阶段的教材课文无外乎写景、叙事、状物、寓言等几种,不同体裁的课文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当然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也很关键。

3.精练性

导课乃课堂教学之始,正如一首曲子的前奏,是用较短时间引入正题的必经环节。应短小精悍,耐人寻味,不可过于冗长,一般2-3分钟为宜。

4.多样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采用怎样的导入方式,也无论导课设计的何等精彩,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课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教师为导课所做的努力也就成了枉然。因此导课设计必须新颖、形式多样,倘若每节课都雷同,学生就会生厌,教学效果也将不言而喻。

5.关联性

知识链接环环相扣。导课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已学的基础之上,或复习、或提问、或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使之与新知建立起关联,才能发挥出导课的最大功效。

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研究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台戏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奏好序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导入新课,谈谈我个人的粗浅做法和见解。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1.以旧带新导入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就好象一条很长的铁链,前后的知识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先复习旧知识,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案例分享: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以旧带新导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比万大的数,如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点评: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丰富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之上,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设计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将数学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将学生的生活经验纳入课堂。

案例分享: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堂课时,可以通过“逛商店”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师:这个星期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妈妈一起来到商店买玩具,妈妈给淘气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淘气自己挑了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请你们同桌合作选一选,看有哪些不同的买法;再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合作互动)点评:这是一堂计算教学课,传统的设计大多直接出示要研究的问题,如24+6,24+9,而后,教师多采用“让学生摆小棒——发现计算方法——总结计算方法”这一流程。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理解算理是没有问题的。可学生对为什么要学这一类的加法,学习这一类的加法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实际用途等,都不是很清楚。而上述案例中的导入,教师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历接近、学生感兴趣的选择购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进行抽象,抽取数学模型,而后自主研究如何计算,便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贴近新知导入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许多新知识的传授中经常用到。案例分享:我们在讲《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直接板书课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师:大胆地设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与什么共同之处?

点评:由课题直接导入新知学习,简单而有效。2.设疑导入法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课的一开始,教师就合理巧妙地设置悬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激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探究愿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案例分享: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48”,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老师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5”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不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5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数能同时被2、5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5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三、创设情境导入 1.生活情境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案例分享:黄爱华老师在绍兴上《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绍兴有哪些特产?”这个问题密切联系当地的特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学生在举例中就举到了黄酒是绍兴的特产。黄老师马上问:“黄酒厉害吗?为什么?”学生根据商标纸上的说明,指出黄酒并不厉害,因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6.5%。黄老师马上导入,“同学们想知道这个16.5%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点评:这样的导入密切地联系当地的生活实际,给百分数以丰富的背景,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深刻理解数学与现实是结合在一起的。

2.故事情境导入法

故事的魅力是无穷的,爱听故事一直是小学生的重要特点,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说有故事可听,再顽皮的孩子也会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摆出一副也许从来不曾有过的聚精会神的样子,等着你讲故事给他听呢。故事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更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分享:在教关于“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数学王国里,有很多很多的数,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板书: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们的大小吗?如果这兄弟俩能相互团结,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对25.76不仅不爱护,反而经常欺负它,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机会终于来了,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那神气劲儿就别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大家再看这个数(手指2.567)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那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点评: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把枯燥无味的导入新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直观感知导入法

直观感知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或投影等演示,创造出有意义的语言情境,达到引起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目的,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有效地观察和思维,进而学习新的知识。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教具或投影等,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案例分享: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堂课时,就可以运用直观感知来设计导入环节。

(教师先在桌子上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的实物或模型)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教师表演在白纸上印出圆形。)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的实物、模型来发现魔术中的奥秘。

(原来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了。)点评:以上案例主要是通过解决“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的实物或模型进行积极地观察、研究,以达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最终目的。假如没有实物或模型的介入,凭空进行想象教学,对于初入学的孩子来讲是存在着很大的难度的。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这一块内容的学习需要像以上案例一样,经常要借助于实物与模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几种,一节课选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要根据具体内容选用最恰当、最适宜的一种。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什么方法导入新课,都要把握住时间,控制住课堂节奏,要保证新授课有充足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

英语课堂导入应该注意的问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而获得英语学习的体验,让学生最终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就会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惬意,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每一节新课的导入,都应当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就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背景,提出值得探讨,富有趣味的问题等。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活动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到课堂上来,然后适时地抓住时机进行教学活动。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的课堂导人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采用的一些做法进行具体的说明。

第一,把握好教材分析好学情,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前提。

对于教材,我们首先要弄清教材的内容和它的编排特点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然后根据内容的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导入方式。对于学生,我们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比如低年级学生更喜爱用儿歌,童话故事,动画片的形式,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喜爱神话故事、游戏、优美的图片或是动听的音乐。那老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导入方式。

第二、根据导入的原则和教材特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这是提高课堂导入有效性的关键。

有效的课堂导入,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出的导入方式才更有效。第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第二,课堂导入要有思考性。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我依据这些原则和教材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常采用以下几种导入的方式: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我们平时又叫“free talk”,是英语教学过程中适用范围最广,最普遍操作最简单的一种导入法。它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问答。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还能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寻找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学习My Hobbies 一课时,老师提出:What do you like eating? What do you like drinking?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s?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一系列问题给学生讨论回答,当学生交流完之后,课也就很自然的过度到新内容的学习了。

2.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既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培养学生丰富地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位老师在和她的学生谈论关于water的话题时,她设计了一个Finding Water的故事:一只兔子在河边玩水,浪费水,仙女为了惩罚它就将水变没了。没了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水去哪里了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悬念,吊了学生的胃口,好奇心驱使学生要主动把问题一个个解决,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一句句精彩的话语: “Without water we can’t water the plant.Without water we can’t swim.Without water the animals will die.Without water „”“The water is in the sea.There are many fishes in the sea.The shark is fierce.The water is in the river/lake/stream „”“Don’t play with the water.We should save water „”

3. 游戏导入法

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多数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地紧张情绪。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诙谐幽默地游戏氛围中主动接受新知。在一次Warm-up环节,我把一首chant设计成全体师生互动的游戏,我们一边有节奏地拍着手,一边说:

All: Who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s jar? Billy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s jar.Billy: Who? Me? All: Yes, you.Billy: Not me.All: Then who? Billy: Miss Fu stole the cookies from the cookies jar.Miss Fu: Who? Me? All: Yes, you.Miss Fu: „

反应慢的就会抓出来审问,要回答大家各种其形怪异的问题。学生兴趣极高,都抢着要发言。此chant游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将新授内容放入里面,学生在欢乐中轻松掌握新知。

4.歌曲导入法

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英文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情操。如果能把与教材有关地乐曲联系起来,那么,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快感,乐趣和享受,而且还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如,在教What’s this?这一句型时,我以一首flash英文歌曲“What’s this ?”来直接导入新课。英文歌曲有节奏感,而且唱起来琅琅上口,人人都爱唱歌尤其是小学生。歌声能使人愉快,在愉快地气氛中导入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很轻松且印象深刻。

5.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方式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1)真实物体导入,让学生显而易见

我们的学生学英语难,难就难在单词关。无法把单词与中文意思相匹配。不能说他们不用心,也不能说他们记性不好。只是我们缺少了一个语境,缺少了一些直观、新颖、有趣的材料。所以教学中的实物、直观教具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离不开生活,为了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实物,如:文具用品、水果、各种玩具、教室里的摆设、身上的衣物、人体器官等等。这些现有实物的充分利用,能够为今后的英语交际打下良好的铺垫。

2)生动表演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学习生病看医生一课时,老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医生穿着白大褂,拿着听诊器,多个学生扮演成不同的病人去医院看病。当学生们看着他们滑稽的表演的同时听着英语对白,仿佛自己就身在医院一般,如何用英语进行表达看病的过程,一下子就铭记在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时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进入学习内容的特定情境。

6.多媒体导入法

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进入到我们的课堂,利用多媒体我们能为学生呈现出吸引他们眼球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如果在课的导入阶段能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展示,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有益的。如教学“My bedroom”内容时,只要点击鼠标就进入“my bedroom”,里面的物品立刻呈现在眼前,学生还可以看着单词和图画,听着标准读音来学习单词。由此导入对话的教学,学生兴趣盎然。

第三.注意时间。这是课堂导入有效和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导入不宜过长,大概3-5分钟就好。若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节奏。若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第四.教后反思,是提高课堂导入的助推剂。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的反思是有效导入教学的助推剂。对于好的导入,我们要总结,好在什么地方,对课堂有哪些促进作用。而且对于一些课堂现象,也要从导入处去分析,比如:当我们发现学生听课没有精神时,反思一下自己的导入环节,有没有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因素?当我们要发现学生做题很容易错时,反思一下是什么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入时创设的氛围,课堂定下的调是不是符合学生的情况。经过这样的反思,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创设导入方式的能力都能大大增强。

总之,要上好英语课,我认为导入新课至关重要。成功的导入设计,就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美术课堂导入的艺术

新课导入是上好每门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小学美术课尤为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精彩、成功,无疑对其后的课堂教学是不言而喻的,反之如果导入的不理想或者失败,那势必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新课的导入,但如果导入的方式单一,方法千篇一律,或者导入的时间过长,同样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厌倦之感。这时,我们的教师不妨多动动脑筋,多采取一些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课永保兴趣。新课导入的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自然就对教学整个过程有了兴趣。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儿歌、谜语、故事等形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儿歌、谜语、故事等是低年级儿童的最爱,教师只要合理的运用,就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低年级《蜻蜓飞飞》一课,我首先出示了一则谜语“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最行”让学生猜是什么昆虫,学生通过几个明显的特征,很快的异口同声的回答:“蜻蜓”,通过猜谜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再如我教学《孔雀翩翩》一课,我就采用了儿歌导入的方式,边唱边跳“小孔雀,真美丽,穿着满身花花衣,它要和我比一比,看谁穿的更美丽,哈罗哩,哈罗哩,同学们老师唱的是关于哪位公主的歌?”“是孔雀”孩子们很容易地回答。“那你们谁见过孔雀啊?它长什么样子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孔雀的外形特征,“小朋友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了解、制作美丽的孔雀。”教师一下子揭示了主题,又很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二、利用创设情境的形式导入,培养学生想象、思考能力。

小学生对事物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采取的课堂导入方式也要随之有变化,可以多采取些情境导入方式。如我教学的《鱼儿游游》一课,由于我们的家乡所处是平原,离海边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很多学生对大海的印象不深刻,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这个好帮手,在课上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首先我让学生闭起双眼,老师播放一段海浪声,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已经来到了大海的旁边,然后给他们欣赏一段优美的大海视频,当学生看到波澜壮阔的海面、悠远朦胧的小岛、展翅翱翔的海鸥,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其中了。于是我话题一转,“在这美丽壮阔的大海里还居住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呢!你们知道吗?”“知道,知道„„”孩子们又纷纷举起了小手,“海底居住着有海马、海豹、海龟、鲨鱼、鲸鱼„„”课堂的学习气氛异常热烈,老师的教学也很轻松、有序。

三、利用一些探究性的导入形式,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思想荡起波涛,咱们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进行导入,诱导他们解开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导入,可以直接切入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可以很好地汇聚学生的注意力及创新意识。小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咱们只要紧抓这一点,在导入时卖个关子,吊一吊学生的胃口,导入得好,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假设说,难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一种动力,促使学生探索的动力,它既可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又可为新知打下十分好的伏笔。如我教学的《蔬果变变》一课,课前让学生准备了部分本身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神秘地说:这堂课,可不是开蔬果宴的哦,谁来猜一猜,咱们要应用蔬果做些什么事?学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和交流,说法不一。有的说咱们要画蔬果、有的说要做面具、有的„„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难题充满了好奇、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实地变更,并且也为下面蔬果的想象做了铺垫,此刻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了一个新知的技能,训练的领域之中。

四、利用现实生活为载体,插上想象的翅膀。“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小学美术教材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以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地安排了从身边的大自然、到实际生活、以至人生观等各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从每册书中逐渐展开,将欣赏生活美,感受生活美系统地编排。所以,在教美术课的导入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对生活中理解,结合人文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等因素,将其通过学生的理解,加以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加强美术艺术性的感悟,从而顺利进入新内容。

新课的导入巧妙而顺利,是美术教学获得成功的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美术教学中,即使教学主要内容相同,不一样的老师或面对的学生不一样,所用的导入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咱们要坚持以生为本,用大教学观、大教育观引领(专指事物的导引群体或独立的个体,引领事物的发展方向)本身,认真学习和把握新课标,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理念来武装本身,在“导”字上狠下功夫,分析“导课”的艺术,激活小学美术教学,提升美术班级课程授教的质效,让美术教学真正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导课方法浅谈

(1)直接导课法

开宗明义直接揭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2)温故导课法

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温习旧课达到启发新知的学习效果。

(3)悬念导课法

教学一开始,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急于求解、欲罢不能的状态,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一位老师在讲到“相似三角形”时,对学生说:“学了这节课,不上树可以测出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简短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学习愿望,一个个跃跃欲试,急切地等待老师揭开“谜底”。

(4)实验导课法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实验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在小学常识等课程中比较常用。

(5)情境导课法

教师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具体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励学生进入新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或多媒体手段,或课堂环境的布置等来创设。(6)生活经验导课法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来导课。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和错误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课,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当教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注意力也顿时集中到教师所提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7)故事导课法

教师选取或寓意深刻、或轻松幽默、或鲜为人知、或扣人心弦的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课,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8)游戏导课法

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为一体,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编演课本剧,也属于这种导入法。(9)图示导课法

教师巧用课文中或课文外的插图、图片导入新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0)比较导课法

教师用现学的知识与以往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小学语文,《白杨》一课的口头出现“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而《草原》一课又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细心的学生就会有疑问,由此而切入新课,会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我的导课方法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喜欢提问,敢想敢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把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提高教学质量。现将导课方法归类如下:

一、启发诱导法。教师用简洁语言,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思索,有所领悟。如《蔬菜》一文可这样开讲:同学们每天都要吃菜,我们常吃的蔬菜有萝卜、西红柿、茄子等,大家都能说出你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样子吗?那么蔬菜又有那些种类呢?导语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易于学生理解。

二、巧妙设问法。教师有意把学生需要了解的有关内容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告诉同学。如教《原上的鹰》可这样开讲:小朋友见过鹰吗?鹰的形体较大,羽毛呈褐色,背上有斑点,头部两只大眼睛,眼睛周围羽毛呈放射状,嘴弯钩形,脚爪极其锐利。这样让学生有了整体印象,再细读课文。

三、简单概括法。教师在讲授之前,用简短的语言把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告诉同学。如《三只白鹤》可这样开讲:这篇寓言是把白鹤当作人来写,最终说明一个道理,要同学们做事肯动脑筋,学会仔细观察,才能把事情办好。

四、情境创设法。教师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为新课的展开创造良好的条件。例《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桂林山水很美,小朋友一定想去欣赏,现在让我们作一次想象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紧接着出示图画。这种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学习兴趣。

五、审题导入法。教师引导学生审清题目,抓住文章的主旨,唤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维投入到对课题内容的探求之中。例《将相和》时,先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解释“将”指谁?“相”何许人也?“和”是什么意思?通过讨论使大家知道题目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和好的意思。教师进而追问,这一将一相是否一直“和好?”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不和”?后来,为什么又“和”了呢?这些问题课文会告诉我们的。这样,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把一个“和”字突现在学生眼前,抓住了全文的中心。

六、随机应变法。新课导语不可能课前就有百分之百的设计妥当,而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由于环境改变,教学对象改变,原设计的导语也许不能用,需要随机应变。例如,一位教师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公开课《跳水》,她的导语早已写好,属于“解题式”。但上课刚开始,学生就提出了一堆问题使她的导语无法正常使用。有学生说:“我认为跳水不是好办法,应该想更好的办法救孩子”。还有学生说:“船长太狠心了,冲儿子开枪不是个好爸爸”。等等。这位教师立刻进行诱导:“究竟是你们的办法好呢,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船长究竟是个狠心的爸爸呢,还是个好心的爸爸?我现在不说,等到课文分析完毕,就见分晓了。好,我们一起看课文吧!”这位教师机敏、善诱,把学生导入了课文的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进行了公开课。

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熔科学性、艺术性于一炉,才能具有安定课堂秩序、收拢学生心理、刺激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这样的课堂导入要不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尺讲坛老师教学,尽力做到每节课有个好的开端,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新课的开始有出色的“开头语”,称为导课艺术。

今日闻听一个有趣的课堂花絮。某位老师拟举行公开课,他选的课题是《西瓜》。课前试讲是举行公开课必不可缺少的过程,老师知道:授课的班级是另一所学校的,自己并不熟悉,试讲工作不是更重要了嘛。

第一次试讲,他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面对着几十名陌生的学生。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西瓜。”生长在西瓜之乡的孩子们,哪个不知道西瓜啊,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老师急了,按他的备课思路是:学生先答出其它水果,如苹果啦,香蕉啦,桃子啦„„最后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引出西瓜。可是,学生和他想的不一样,一下子就说出答案,这多没水准啊。

“不行,不能这样说。”老师摇着头,焦急地想着对策。

“老师,我们家家都种西瓜,我们最爱吃西瓜了,这儿的西瓜又大又甜,谁还喜欢其它水果啊。哈哈哈„„”学生惊奇的瞅着老师,怎么提出一个这么幼稚的问题?

老师在给学生做了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教着学生先说苹果、香蕉、桃子等,最后再说西瓜。一切安排妥当,于是,开始了第二次试讲。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这位同学请说。”老师微笑着。

“苹果。”一生站起来回答。

“那位同学请说。”老师的笑意写满脸上。

“香蕉。”另一生答道。

“那边那位同学——”

“西瓜。”

“哈哈哈”一阵哄堂大笑,怎么又说出西瓜了?老师无奈的摇摇头,刚写上脸的笑容消失了。

又一番“思想工作”,经过协商,师生达成共识:张三先说出苹果,李四接着说出香蕉,王五说桃子„„最后,有最爱吃西瓜的马六说出“西瓜”答案。老师进一步强调,除马六说“西瓜”外,其余的同学决不能说“西瓜”„„老师这才满意,在他的布置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明天的课一定上得顺顺利利。

第二天,公开课开始了。老师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开始导课: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你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苹果。”第一位学生回答。

“香蕉。”另一位学生答。

“桃子。”一切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笑得那样灿烂,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也受感染。可是,学生一连说了好多水果,就是不说“西瓜”。正是导出课题的火候,怎么那个马六这么能沉住气?老师的笑容收起来了,他在期待着那个叫马六的学生突然间站起来„„有言在先,只准他说,其余人不准说,学生真听话。

“还有谁说?”老师开始紧张起来,10秒、20秒„„不能等了,我亲自启发吧,“同学们,有一种水果像足球那样大,穿着翠绿色的衣服,红色的果肉,黑色的种子,甜甜的,你们见过吗?”老师认为,这一引导,学生肯定说出。

“没看见。”真没想到,学生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老师不让说呀。

老师的脸上刷的一下红了,汗珠子滚落下来,他那个急呀„„

“老师,”班长站起来,怯怯地说,“你让说那个词的马六同学今天请假了,我们想说,又不能说„„”“嗯”全班学生一起点头。

可想而知,这堂公开课效果会怎样。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钥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能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急于探寻书本知识,乐于学习、探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王宝大等:《导入技能结束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盛丽:《漫谈导入新课的技巧》,教法研究。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著:《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

韩和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研究

小课题论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研究

平原五中 侯兆辉

论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研究 平原五中 侯兆辉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言,目的在于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的听课,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自己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开个好头”,有道是“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怎样导入新课,就成为我们搞好地理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去。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地理兴趣,发展了思维能力,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

那么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成功的呢?我认为新课导入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新颖性

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比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巴西》一课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上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几个词语,像黄绿色、卡卡、热带雨林、咖啡、葡萄牙语,让学生思考它们和世界上的哪个国家的特征最吻合。这样学生就被我的问题迅速带到课堂上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2.直观性

地理教学中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比如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我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一边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一边让学生观察地球是如何自转的。这样学生立刻就被我手中的地球仪吸引住了,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3.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比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在讲两地的“人多地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式的问题:假设你是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官,你该如何解决本区出现的人多地狭的问题?学生立刻以行政长官的姿态向老师展示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自己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导入方法:

一、提出问题导入。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如何提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关键是要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进行提问设计。如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同学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从而引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探寻出问题的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又比如,教授《中国河流和湖泊概况》时,让学生观察《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问: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有的说:“上面有长江、黄河、洞庭湖……,”有的说:“我国河湖太多了。”接着我说:“中国有多少河湖?著名的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如何流向?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学生们明确了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导入。

如自己在教授《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教材中安排了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活动,教学时可将这个活动先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进行,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歌曲导入。

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珠江三角洲》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高亢激昂的歌声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接着自己提问:这位老人是谁?他到底是在哪里画的圈?崛起了哪些城市?这样,让学生在歌声中达到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视频导入。

根据新课的内容,播放学生非常喜爱的视频短片,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如在《中东》一课播放一个有关中东战争的Flash视频,看后提出问题:此短片中涉及到一个地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追问: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哪个地区呢?——中东。短片主要涉及两个人物:拉登和萨达姆,萨达姆是哪一个国家的前任总统?——伊拉克。这一国家在哪一地区?——中东。由此引出课题。这样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浓厚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五、复习导入。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就十分自然。如我在讲到八年级下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节时,直接提问: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构成包括什么?——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接着继续提问:其中2个特别行政区是哪两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顺理成章,转入新课的讲授。

六、读图导入。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如教授《中国的主要山脉》内容时,自己先用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然后讲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打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山脉吗 ?请在图上找一找。”利用地图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为新课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入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篇: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设问引入法

读书需要思维,思维始于问题。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二、悬念激趣法

在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门见山法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

强调重要性也是一种开门见山的引入方法。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解摩尔知识前,先给学生强调这部分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化学。

四、激情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可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化学史料,借以唤起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五、化学魔术引入法

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

六、类比引入法

有些化学概念,表面看来很相近,但实际是有区别的,有的学生易把它们混淆起来。在上新课时,采用类比引入,便于学生把新旧概念区分开来。

七、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

八、实验引入法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某些章节的开始,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承受大量色、嗅、态、声、光、电诸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疑布阵、设置悬念。

九、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

十、借助事例法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方法研究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方法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必修1教材为例

江苏省昆山陆家高级中学(215331)张金城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通过大量观课、评课以及研讨活动,笔者发现如果课堂教学难点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造成无效或低效的课堂,甚至影响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找出重点内容外,还要立足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尽可能多地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知困境,预设多种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以便在课堂上灵活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其组合,进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谈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难点有效突破方法。

一、疏通思路

教学时像庖丁解牛一样,层层剥皮,步步深入,依照逻辑顺序,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思路清,学起来就轻松,可化难为易;思路乱,理解就困难,知识就混为一团,进而影响以后的进一步学习。

案例1: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节难点之一:气候类型的确定。在地理教学中,气候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各种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习题和检测试题中,关于全球气候类型的较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准确地判断。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依据气温、年降水量等数值指标逐步判断气候类型。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气候降水柱状与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判断南北半球,以给出气温的气温资料确定其热量带,以提供的降水资料确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即:以月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化难为易,并以典型例题进行训练及时巩固。

二、化整为零

把一个比较难懂难解的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先指导学生弄懂小问题。小问题弄懂以后,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地理教学中,小到地理概念的理解、地图的阅读,大到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解读都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

案例2: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难点之一:风的形成原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可以设计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分析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它们依次为: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气压梯度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何区别?

2、逐层引导学生分析:一力、二力、三力作用下风向、风速的变化以及判定。(结合板图以及物理知识储备)

3、讨论: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共有三种作用力,是否所有位置的风都受到这三种力的影响呢?

随着上述三个问题的逐一解决,学生便由浅入深地理解风的形成原理以及不同位置风向有所不同。然后再用以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三、搭桥铺路

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较难或者存在知识断层,可设计一些铺垫,降低“坡度”,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难点。

案例3: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学难点是 “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探究活动,适当降低“坡度”,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认知层次,有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探究一:让学生观察自己所画的“洋流分布模式图”,用两个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南、北半球的洋流分布状况(8和8),以深化学生对洋流总体分布情况的直观印象。

探究二:让学生将“8”分别带入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观察洋流的实际分布状况,找出与其不符的海区(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北印度洋),并启发学生将表示南半球洋流分布状况的数字改为“0”。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发现”不同海区洋流分布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探究三:启发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北印度洋海域和南极周围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自主对新知的本质性内容做出正确的概括和归纳。

探究四:让学生在洋流模式图上标明寒流和暖流,既验证和强化已学的寒、暖流概念,又使洋流模式图得以彻底的完成。

这些学生亲身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既有直观的认识,又有理性的归纳,能引导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洋流模式图的涵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当堂决定运用上述活动的全部还是部分,以引导学生主动、高效地完成难点知识的学习。

四、直观教学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些理论性的知识,由于学生缺乏与之有关的感性认识,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目的地运用板书、板画、挂图、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具,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创造条件或组织学生参观或现场教学,在实际体验的基础上讲清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就能有效地突破难点。

案例4: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其中难点之一是“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概念以及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可通过直观图的设计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分析,最后的结论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动手而得出,这样既化解了难点,又强化了重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概念”教学

由于 “黄赤交角”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又涉及到学生到高二立体几何才学的二面角,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学导入后第一步先让学生观看“太阳直射点、黄赤交角3DMAX三维视频”,使学生获得感性直观的体验,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二,看课本中的黄赤交角立体示意图,充分读图理解。然后师生一起画出黄赤交角的平面示意图(图1),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关系、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关系、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可由图上看出黄赤交角与地轴轨道倾角之间互余的关系,并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其交角为66°34′)等诸多关系的认识。

图1 第三,作图2,解释太阳直射点。并启发学生看图分析,让学生明确太阳直射点相当于经过地球球心的光线与球面的交点,它位于昼半球球面的中心。如图二中的P点。太阳光与P点球面垂直。太阳直射点在球面上唯一的。通过这个直观图的分析,要求学生达到目的:只要给出一个球体,给出一条或一组太阳光线,同学们就应该会作太阳直射点。

图2

2、“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教学

⑴教师在黑板上作图3:四个地球球体位置互相垂直,中心作太阳。并画出公转方向。根据图2把四个球体的太阳直射点点出来。观察分析:直射点ABCD都在正对太阳面且位于图中虚线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虚线代表什么呢?----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

图3 ⑵如果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则太阳直射点ABCD永远落在赤道上。作图4,启发思考:地轴是垂直与公转轨道面的吗?联系图一说明真实的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倾角为66°34′,且地轴北极端指向北极星不变。

图4 ⑶把图4地轴改为倾斜,如图5

图5 ⑷在图四公转轨道面画上黄色,如图6

图6 ⑸在图6上画出赤道,如图7。观察太阳直射点ABCD的纬度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图7,总结得出结论: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有时在赤道上BD、有时在北半球A、有时在南半球C。

图7 ⑹根据图7把四个图合到一个图上,如图8概括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图8 ⑺观看地球公转3DMAX打光三维视频(立体),巩固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五、联系生活

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

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案例5: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节难点之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或孔明灯的放飞来加以解释。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做到引而不牵,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下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实践研究(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广州天河中学地理科 林卫丹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在......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浅谈如何开展和落实有效教学研究 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 能力和形成正确地理观念的主要渠道。 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 教学方......

    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1.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是什么关于什么是教学设计,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在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说道“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教学。”也就是说教学设......

    新课改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新课改中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课堂教学的如何导入 一、 导入的作用 ‚万事贵乎始‛。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列夫•托尔斯泰也说......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学校和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该怎么......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特点,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密云县教研中心 彭金凤 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有效教学的实现是地理课程改革成功的标志。而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