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阶段总结
提 高 认 识 实 施 课 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阶段总结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一、课题进展情况:
在教科所,实验学校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5年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和探索。此课题被列为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6年3月—9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006年9月开始,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班级实际出发,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每个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课题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转变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留给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变为一位“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规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习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与基本做法:
(一).改变呈现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变革。
课题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帮助数学老师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自身也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了他们授课的主要呈现方式。
经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现在教师已经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课方式,讲授新课时,大多按照“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归纳学习收获”的过程出现,同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渗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没有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所做的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教师能站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重新审视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同时,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引导大胆猜想,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进行求证,这样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猜测、求证过程中,经过一番争论,探讨,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下学数学,数学的魅力照射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并主动在知识的构建中获得满足感。
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以往数学学习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但是这样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他们有了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教学实施步骤:1.课前学生和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内容要布置学生带好工具;2.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3教师对难点要早作准备,查好资料;4.让学生观察一种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5.学生们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弥补他们的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6.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7.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对此次活动作出结论或评价。
(三).活动方式改变,由个体走向合作。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内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深度思维的表现。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存在差异,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同样的要求,活动的能力不同,活动的质量也不同,活动的质量也是因人而异。《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单个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本课题与《新课标》的整合,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活动运行的方式由个体走向合作具有以下优越性:1.节省活动的材料;2.节省活动的间;3.可以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学习;4.学生能够多项交流;5.易于教师组织和管理;5易于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由于活动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加强了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竞争,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逐渐使学生形成数学特有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引发对其他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规范研究制度,保证课题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综合以往课题经验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制度。
课题组建立、健全备课制度,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小结,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库,提高实验的层次。
我们为实验教师搭台,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课题的实验成果;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
四、预测研究成果: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过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理解或掌握结论。而探究性学习对过程的关注,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为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尝试、纠错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的质疑问难、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和思维策略也促进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3、学会合作与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使课堂成为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特别是当采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之后,就更为直接地提供了一个群体互动的空间,使学生在其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发扬了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
4、培养科学态度。
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科学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学生尽管都乐于参与探究,但在探究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积极尝试探究,认真验证,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态度,并且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那不断进取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都得到很好地锻炼和发展。
5、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敢说敢问,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研究性学习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课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实现师生关系的转换。在课题实施中,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成绩得到提高。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五、课题实验中的困惑。
1、自从课题成立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课题研究进展有些滞后,实验老师也有困惑,课题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所有这些教与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较,教师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而且目前教学时间上与原来没有变化,使教师觉得时间不够用。
2、本课题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目标,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内学生成绩的下降,这样,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将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研究阶段,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操作样式的研究”,并对前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再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将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这一课题圆满结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阶 段 总 结
加区教师进修学校杨晓宏
2007.1
2为了进一步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校“抓课堂、建队伍、促科研”的契机下;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能力。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正是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
一、课题进展情况:
在教科所,实验学校及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自2005年起提出并进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和探索。此课题被列为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06年3月—9月,以调查性研究为主,重点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施方案。为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基础。2006年9月开始,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班 级实际出发,课题组成员各自制订每个小阶段的实施计划,边研究边积累资料,做好阶段小结,定时交流研讨。教师在本课题研究中,通过学习大量的教育理论、教改经验,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变。在课题实施中,破除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中心、学生探究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传统权威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负责的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在课堂上问个不停,讲个不停。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亲身感受学生隐藏着的巨大潜能,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打开了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在对待不同学生的方式与态度上,也向尊重学生差异、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由原来的课堂“主人”变为一位“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规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结论,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习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与基本做法:
(一)改变呈现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变化来源于观念的变革。
课题实施的第一步就是帮助数学老师更新教育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介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教师们在课题研究中自身也获得了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了我们授课的主要呈现方式。
经过半年多的课题研究,现在他们已经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课方式,讲授新课时,大多按照“学生进入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归纳学习收获”的过程出现,同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方式的多样化。我们惊喜地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有了亲身体验,那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不但自己积极思考,还能与同伴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是渗透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没有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所做的已经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获得数学的思想和数学学习的方法。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教师能站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重新审视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同时,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二)引导大胆猜想,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从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了。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施,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大胆猜想,然后进行求证,这样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学生在猜测、求证过程中,经过一番争论,探讨,学生始终在“愉悦”的心情下学数学,数学的魅力照射到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完成数学知识的构建,并主动在知识的构建中获得满足感。
这一课题的研究,从以往数学学习重结果转向了重过程,但是这样无疑是增加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有了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教学实施步骤:1.课前学生和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有些内容要布置学生带好工具;2.学生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3.教师对难点要早作准备,查好资料;4.让学生观察一种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5.学生们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弥补他们的单纯的观察和操作活动中的不足;6.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7.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对此次活动作出结论或评价。
(三)活动方式改变,由个体走向合作。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内部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深度思维的表现。由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存在差异,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同。同样的要求,活动的能力不同,活动的质量也不同,活动的质量也是因人而异。《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单个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方式,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本课题与《新课标》的整合,教师们逐渐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活动运行的方式由个体走向合作具有以下优越性:1.节省活动的材料;2.节省活动的时间;3.可以发挥“小能人”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学习; 4.学生之间能够多项交流;5.易于教师组织和管理;5.易于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由于活动方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加强了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竞争,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逐渐使学生形成数学特有的思想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数学问题的引发对其他问题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规范研究制度,保证课题有效进行。
为了保证“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教研组配合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综合以往课题经验的基础,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制度。
课题组建立、健全备课制度,分为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两种形式;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题组的实验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重点是从整体规划上解决子课题的衔接问题与配合问题;实验教师要对备课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小结,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建立起本实验课题的备课库,提高实验的层次。
我们为实验教师搭台,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题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示课题的实验成果;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数学学习成果的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推进实验进程。
四、探索与深化阶段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目标性越来越强,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在强化,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日益丰富,使我们的课题在规范化、科学性以及有效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内容上,教师把数学教材中研究性学习含量重的内容进行分捡,把数学的活动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轨道,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向研究性学习,把那些具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又能运用现有知识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都引进研究性学习范围,优化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保证研究性学习的灵活性、连续性、多样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要反映于教材,而且又作用于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带来了教材的变革,它要求数学教材的编写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获取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还要求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所以,新教材给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做法是,每一个学期初,实验教师都会把教材做一次分捡,把那些研究性学习含量较重的内容作上记号,写下来;接着,按照教学的进度,适时地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
五、课题实验中的困惑。
1、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总体上还不高。个别教师思想准备不足,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很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具有独立开展教研能力的教师更是有限,教师必须加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在本课题的接受与理解、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校对课题研究及研究性学习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由于管理机制的问题,有些教师和学习研究性学习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于部分学校领导,抱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进一步的开展。
4、自从课题成立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课题研究进展有些滞后,实验老师也有困惑,课题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所有这些教与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较,教师面临着更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而且目前教师结构体制乃至教学时间上与原来没有变化,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斗志是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要拿出相应的措施。
5、评价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目标,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内学生成绩的下降,这样,实验老师将会面临社会上家长的压力,还有某些民办初中按分数择优录取的现象,更是让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有所顾忌,对学校、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六、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研究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我们在下一阶段重点要作的工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研究提高阶段,正在进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操作样式的研究”,并对前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再实践。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将继续搞好课题研究工作,使这一课题圆满结题。
第三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3、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4、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5、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6、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7、环境规划与数学
8、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9、数学的发展历史
10、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1、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2、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3、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14、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15、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1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16、哪家超市最便宜
17、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1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19、市区车辆构成20、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21、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22、对报亭买报情况调查,(进价,售价,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怎样决策收益最大?
24、古龙早餐经营情况调查?
第四篇: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可结合例子分析)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东莞中学生消费情况抽样统计与分析
25、城镇人们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如何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东莞某一大厦高度的实际方案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40、统计东莞市区月降水量
41、如何合理抽税
42、市区车辆构成43、出租车车费的计算与合理定价
44、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5、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问题
46、我市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
47、超市中的数字问题
48、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
49、商品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 50、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51、存款方式与收益研究
52、用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53、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自从上报《如何上好数学课》这个课题,我通过听其他教师的课,就一直在想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为什么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呢?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总结:
一、备课
(一)、准备阶段
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
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
(二)备课阶段
要备起点、要备重点、要备难点、要备交点、要备疑点。
二、教学
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平角和周角时,出示生活中的两把扇子,用它们先复习学过的角,很自然的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记得在上“分数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义,发现课堂效果还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临下课时,我想出一道难一点的题,我说:“你们有兴趣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有”。于是我写下了这样的一道题: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平均得到的份数分别是几份?同学们迅速的撕下一张纸,折成正方形,然后开始对折一次,很快得出了平均份数是2份,又继续对折二次,三次,得出的份数分别是4份,8份,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折纸的次数多,已经没有位置可折了,可黑板上的题明明写着对折四次,五次„„平均分的份数是多少?这下同学们可犯愁了,他们皱着眉头望着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们,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下来,突然,我们班的“小机灵”赵某某兴奋地喊到“老师,我知道了,对折4次,5次„„平均份数分别是16份,32份„„同学们吃惊地望着他。“32份,那么多,怎么折出来的啊?”
“当然不是折出来的,而是找规律找出来的”,赵某某得意的说。“啊!我也找到规律了,平均份数分别是前一次份数的2倍,”冯某某高兴地说。
我赶紧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这节课,你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们不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还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找规律”,把新旧知识恰到好处的连贯起来,你们不仅可爱,而且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你们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感到震惊,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老师相信你们在未来遇到难题时有更大的潜力去寻找答案,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有”。同学们洪亮的声音回荡在走廊里。
就是这样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
小学数学课题阶段总结
春晖小学
杜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