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作业的有效性,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于2010年6月确立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并于2011年4月被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为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课题,课题编号为QJH115163。2010年5—6月,已完成课题的准备工作,形成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方案。从2010年7起,已进入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现已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本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作业模式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出提高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有效性的途径、方法与策略,探索出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的因素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基本模式,以改善本地教师的作业模式,提高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分发
展,培养出有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作业类型与形式的研究:探索如何拓展作业类型与形式,小学数学作业都有哪些类型和形式,各种作业类型和形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作业,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兴趣。
2、作业数量的研究:探索作业数量和巩固知识以及学生学业负担的关系,作业数量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要完成多少数量的作业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业内容的研究:根据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特点,应设计什么内容的作业才起到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的作用,如何选择作业内容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
4、作业批改的研究:探索作业批改的形式、方法和策略。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才能最有效的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和发展能力。
5、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的标准,影响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因素,促进小学数学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作业有效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等。
三、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及成效
1.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开题,培训了参与研究的教师,布置了研究工作。
2010年9月,我们分别在美亭黄竹小学和加乐中心学校进行了开题。9月14日下午,我们首先在美亭黄竹小学进行开题,全校数学老师6人全部参加了开题活动。在开题会上,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开题报告,布置了近期的研究工作。详细讲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价值和目标、研究的方法及过程等。之后,课题组成员、该校校长林尤谊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9月17日下午,我们又在加乐中心小学进行了开题,课题负责人蔡兴飞做了同样的报告,课题组成员、加乐中心的冯家茂教导做了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加乐中心学校15位数学老师参加了开题。
通过开题培训活动,参与研究的老师理解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掌握了研究的一些方法,知道了研究的具体要求,为一下开展具体研究打好了基础。
2.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11月,我们分别在两所实验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召开了教师座谈会,检查了学生的数学作业,还对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作业形式单一。
据作业检查和谈座了解,数学作业的布置基本上是选课本上一两道习题给学生做,全批全改,然后,发还学生。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作业没有新味,学生厌烦。作业成为“例行公事”,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2)作业量偏少。
2010年10月底,我们对加乐中心学校和黄竹美亭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共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8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少,希望多布置作业,只有3名学生回答作业偏多。
我们在作业检查的时候也发现,很多班级一周作业布置不到4次,每次只布置一道习题,作业量是偏少的。我们农村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就不高,要靠适当的作业和练习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没有足够的作业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水平是跟不上的。
(3)作业内容狭窄,只限于课本现成习题。
我们从调研中发现,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都是布置例题后面相应的一两道习题,内容狭窄,千篇一律。新鲜感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4)作业批改方式单一,反馈不及时。
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本地农村小学作业批改的形式单一,都是在书面上修改,对的打个“√”,错的打个“×”,再给个等级。等级一般分“优”、“良”、“中”、“差”四个级别。
另外,部分老师作业反馈也不及时,有的老师经常第3天或3天以后才把作业发给学生,也不作讲评,反馈很不到位。
(5)家长不是很好的配合孩子完成作业。
在对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58名学生写到,在家写作业时有各种干扰,如爸爸妈妈看电视开很大的声音,个别家长要求孩子停下手中的作业,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收拾厨房等。有62名学生写到,家长不关心自己的作业,不过问或很少过问自己的作业情况。
3.开展了作业类型和模式的研究,梳理了作业的类型。
2010年12月—2011年6月,我们主要研究了数学作业的类型和基本模式。经过半年的研究,我们总结了数学作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类作业
口头类作业就是以口头回答或叙述完成的作业,这种作业在小学低年级应用较广。口头作业又分为课内口头作业和课外口头作业,课内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上口头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口头与同学交流的作业。课外口头作业就是在课堂外跟别人交流的作业,如“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等。
2.书面类作业
书面型作业就是以书面完成的作业,这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作业形式。(1)常规书面型作业
常规书面型作业是指与课堂教学同步,以书面完成的,统一要求掌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本地农村小学最常用的,几乎每天学生都在做这样的作业。设计这类作业要能巩固本课知识,纠正学生错误,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层书面型作业
分层书面型作业是指把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①.把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我们针对学生数学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着重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得到相应的发展,都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快乐。
②.按作业数量多少进行分层。作业数量的分层是指按作业的多少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留出时间去做自选习题;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举一反三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避免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
③按完成作业的时间长短进行分层。完成相同数量的作业,要求尖子生用的时间要短些,学困生用的时间延可长一些。
3.活动类作业(1)游戏型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低年级设计富有童趣的游戏性作业,如玩数学游戏、找朋友、上台表演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巩固知识。
(2)实验型作业
实验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发现或验证某个结论的作业方式。(3)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就是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作业方式。(4)实践型作业
实践型作业就是让参加生活实践或社会实践来完成的作业方式。(5)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等探究方式来完成的作业。4.开展了作业内容的研究,形成了作业设计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011年7月—12月,我们主要对本地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进行研究。经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据调查,本地农村小学的数学作业比较单一,内容几乎都是课本例题后面的习题。学生每天都做这种内容的作业,造成机械死板,灵活性不够,巩固性不强,启发性没有。我们经过半年的总结研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设计如下不同内容的作业:
1.精选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我们认为做作业是为了对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在设计作业时,不能随意选课本中的习题,要对课本习题进行筛选,选出最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习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9的乘法口诀”,可以精选课本以下几道题:(1)对口令,完成课本85页第一题,9与几相乘;(2)圈一圈,完成课本85页第3题,把9的倍数圈出来;(3)找车位,完成课本86页第6题,把车开回车库相应车位。
2.改编课本中的习题当作业
课本中的习题有时不能满足巩固新知和弥补学生不足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改编课本的习题当作业,使得作业更有针对性,更能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师想让学生做开放性的作业,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把课本71的第2题进行了改编,再当作业给学生做
第二篇:提高学校德育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提高学校德育德育有效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任县旧周学区 朱屯小学课题组
为了促进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取得既定研究成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 重要方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坚持系统科学的理论原则,从我校实际出发,结合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整体构建我校德育体系,培养一支理论、业务素质均过硬的班主任队伍,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二、课题研究目标
1、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即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切入点;
2、突出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3、采用生活化的德育方式,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将心理咨询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4、以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突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重点
1、构建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德育课程;
2、创新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途径:心理咨询;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较高水准的理论支撑实验研究的开展。
1、加强实验方案和本期课题计划学习,明确实验要求和方法、研究方向和任务。全体老师要把课题开展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互相促进。
2、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题研究中去,加强课题相关知识学习,写好读书笔记,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通过学习,对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他育与自育、活动德育、学生自我体验等有更准确的把握,对德育课题研究有更透彻的理解。
3、教师不断总结,在总结中查找不足,在总结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
(二)加强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1.拟定实验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树立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创新
内容,创新方法。力争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和品牌的突破口。
2、发挥“宣传栏”、“学习园地”的窗口作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学习园地”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宣传栏”、“学习园地”,让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的受到教育。
学校应该利用广播高举表扬的大旗,以正面教育为主,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
除品德课外,可以在其他课堂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比如:
语文---热爱祖国,热爱党,爱护公物,明辩是非、善恶及道德品质教育; 美术和音乐---参与文化艺术的传统弘扬,体现审美、享受成功的喜悦和鉴赏能力;
英语---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开朗、磨砺意志、热爱集体的思想;
4、校园文化坏境的创设。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进行行为修养培养。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自主德育研究还有非常广阔的天地等待我们去脚踏实地地探索,我们坚信,有合作、进取的精神为支柱,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开拓自主德育研究的新天地!
第三篇:《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研究作业题目极其重要,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在高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下,精细作业管理进程,充分发挥作业在教学进程中的检验、诊断、巩固和反馈的作用,是进步教学效益走内涵发展确当务之急。
一、作业的基本要求:主要是针对当堂课所讲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题目,时间一般应在15分钟左右,要求当堂完成。课堂作业的作用在于增进每个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若有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说明该学生在本课学习上存在障碍,此时教师应予和时地、针对性辅导,努力避免出现堂课落后生。因此,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备作业,为学生量身定制作业,上课时心中要有作业才能使上课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二、作业的设计数学教师必须讲求作业设计的艺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情势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探究性的作业。
1、设计实践性性作业,进步学生的利意图识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觅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布置作业时可以尝试符合新理念的作业方式,对照实践调查、数学实验、数学日记、小制作、小课题研究等。如数学日记,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熟悉》的熟悉以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篇数学日记,学生可根据自己把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对知识的理解写出生动的数学日记。这样既能对所学知识有个很好的温习作用,又进步了学生造作业的爱好。优秀的数学日记还可在班级里展出,这样势必会享遭到不同以往的满足感。
2、设计层次性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取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进步,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天生为实践的成功者。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惟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这样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进程中把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进步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设计探究性作业,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换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才能取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题目的探索者。
三、作业的批改评语是批阅作业的一种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的优缺点,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换,增进学生各方面***同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批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
阶 段 性 总 结
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它的有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从课前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课后借助录像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三方面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提问已经成为师生互动的最主要形式,有研究者发现: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了课堂提问。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1]。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许多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效率或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活跃,运用了不断的提问,最多可达到每分钟10个问题,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属于一些识记型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甚微。作为课堂教学中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受到我们极大的关注。
二、国内外关于提问的研究综述
在国内,最早研究提问的人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即要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设置疑问,调动学生的
求知欲望。随后又出现了许多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研究的教育教学著作。近年来,对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堂提问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师生间的“对话”上。如瞿保奎等编写的《教学理论》、钟启泉译的《教学原理》等。第二,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在实践的层面上对课堂提问作实证研究。[2]
在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
[3]77%的答案要求是具体的事实。对课堂提问研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心理学家瑞格(Wragg)。瑞格从提问的概念、提问的原因、提问的类型及其出现的频率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意义上较为全面的研究。韦伦(w.w.Wi1en)对大量研究发问技巧的论述进行综合。另外,在《全纳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也提出了几种课堂教学准确的有效的提问技巧和策略:。[4]
三、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结合以上专家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借助录像、录音等媒体来进行课堂观察,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如下图),记录教师课堂提问的数量、提出问题的层次性、发问的技巧、学生候答的时间等方面情况,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教学提供直观、有效的载体,以此来逐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在真实、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们主要以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发问技巧和增加学生候答时间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录像在课后进行课堂观察,开展有效的反思活动。
1、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层次性,形成问题链。我们设计的问题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靠教学目标,要突出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题要少而精,具有思考的价值。为了提高问题的层次性,我们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
我们要多设计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尽量减少一些低效问题。同时,要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要有梯度,形成问题链。也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应该能有机结合,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有梯度的问题链,这条问题链应该能很
好地体现我们的教学思路。
2、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合理安排候答时间。
教师在发问时要抓准时机,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巧妙发问,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链的功能。另外,候答时间的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候答是指教师提问后停顿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韦伦(w.w.Wi1en)对研究发问的技巧中论述到:在学生回答之前提供思考的时间,发问后等待3——5秒或更长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相反,让学生马上问答问题会明显减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6]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将增加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参与度,以及主动提问的可能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并产生答案。[7]
3、课后——对课堂提问开展有效的反思。
课后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的反思方式。无可否认,我们以前的反思都是课后凭印象进行的反思活动,虽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是教者本人内心感受不深,到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种不足之处往往一犯再犯。通过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时,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和细节实现“再现”或“回放”,[8]这样,我们在反思时就能做到有据可依,给我们反思提供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直观的教学案例。这样的反思效果是深刻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反思,这大大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通过反思,填写观察记录表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以及统计各种层次问题的占有率;还可以看出教师发问的情况和是否有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比如上表中的序号1表示教师提出的第1个问题,A中选了1表示这个问题属于识记型问题;B选了1表示教
师在发问时语言简洁、表达清晰;C中选了3表示教师提问后马上让学生回答;第2个问题中的2—2—1表示教师提的第2个问题是理解型问题,教师提问时有重复表述的现象,提问后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样的记录分析能形象地体现出这节课教师提问的整过程,为教师课后反思、改进下一步教学提供一个直观有效的载体,对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五、研究反思
1、本研究参考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法把问题的类型分为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和低效问题。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提倡教师多提一些层次性较高的问题,比如理解型、应用型、评价型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现问题的价值所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不是说问题的层次性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这里有一个“度”与“量”的控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这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在候答时间这一环节上,我们究竟要留多少时间给学生思考较为合适呢?这一问题值得商榷。笔者认为对于一些低效问题或者识记型问题并不需要候答的时间,学生基本能很快地说出答案。但对于一些理解型、应用型或评价型的问题则需要合理安排候答时间,具体候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现场反应情况而定。
六、结语
在半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我认为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下功夫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课中教师巧妙发问后合理安排候答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作答;课后对课堂提问的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分析,改进下一步的教学。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不断反思,逐步改进,课堂提问的效率一定会提高,真正实现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第五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市级数学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实施阶段小结
我校市级数学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从2013年11月至今实践研究已经一年有余,通过本阶段地实践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渐渐地发生了转变。教师们在不断的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勤学习、勤设计、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好习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了得到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明显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就本课题实施阶段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力度
在课题准备阶段就组织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余文森)等大量文章论著,有了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素养,能充分把握课标新理念。在本阶段继续加强本课题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对各相关著作反复研读,及时关注国内同一领域科研动态,收集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升理论高度,指导课题研究。全体数学教研组的成员,认真学习数学新课标,对教材的编排有全面的认识,以促使每位教师更好对教材进行重组、驾驭,只有对所教教材清晰的认识,才能使组织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撰写反思,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学校领导对我组的课题研究大力支付,他们不仅为教师提供充公的条件,搭建教学展示的平台,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多学习、多思考。例如:举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讨,谢仍旺执教《多位数乘一位数》;邀请宁德教院附小杨良春老师做课题讲座《例谈心理效应在课堂练习设计中的应用》,每次与会的有全体数学老师、县数学名优教师工作室成员及部分兄弟学校教师代表61多人;等等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对所教数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思考,改进了教师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践。
二、寻找教学实践问题为思考点
更新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主体观,课堂教学为数学建构数学新知服务,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必须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再者,综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着有效性普遍低下的问题,盲目练习、偏重书面练习、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的练习、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培养的练习等,直接导致了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为了改变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时间少,练习效益低下的状况。为了进一步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针对于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低效无效等现象,以及“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等等诸如此类错误教学观念,我们课题组在校内进行了两份问卷调查,分别是(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卷)。调查的对象为本校数学教师,共发出问卷27份,回收27份,有效问卷为27份。通过本调查,要对当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活动的现状如何?课堂练习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课堂练习活动在目标、形式、内容上怎样的等等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进而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方法,力争使数学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学生卷)。对1-6年级的69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四个部分:“对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练习的内容”、“ 数学课堂练习的容量”及“数学课堂练习的难度”。对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练习情况进行调查,设计调查师生问卷,了解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现状,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低效的成因分析,例如盲目的多练、重视“一刀切”的练习不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练习层次单
一、练习时间不足等等问题。提出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练习的设计策略:例如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等等;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三、加强课题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工作状态下进行,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做到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使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个性化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策略,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体现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专题化。聘请专家指导,依托校本教研主要渠道,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利用比较法,借助课堂观察,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等开展研究。
1.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以及有关练习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老师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利用研究活动时间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并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设计不同的图文并茂的课内外练习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做好记录加以反馈。课堂教学教师注重数学练习的设计,深挖教材、多查资料,设计有针对性、有坡度的练习,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实验,将当前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策略和数学教育传统中的有效做法、经验有机结合,在实验中探索出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的有效实践模式,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在全体小学数学组研究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的进行着。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能做课题研究的实践者,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鼓励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积极开展课题教学研讨。在课题研究的实施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基点,深入研读教材精心预设,结合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方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组织不同年级段对同一话题进行不同层面的研讨。年级段联动研修。加强个体自主实践,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组内教师根据所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尝试着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再实践,反思,逐步积累经验。拟在同组教师中继续推出“跟进课”、“微格对比评课”、“同课异构”等形式,组内互动实践,践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为了加强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思考性,我们还采用“跟进”式教学研磨方式,在第一次执教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反思,集思广益形成第二次执教方案,再次展开教学实践,促使对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思考更深入更有价值。基于对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理论研究和认识,课题组的成员都能把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并根据教材要求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实验,这一阶段共有校内集中教学研讨10节数学课,邱伟苏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邱碧丽师的《9的乘法口诀》,陈昌为师《植树问题》,黄平师《面积和面积单位》等,县级数学教学研讨课有谢仍旺师的《年月日》,通过这些研讨课,我们共同探讨课内外作业的设计的策略和最佳方案,顺利推进了课题研究。
四、深入反思沉淀教学智慧
1.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资料.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关注数学教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对练习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读,关注每一道习题的实施情况,探讨其数学思维价值等等。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真撰写课题案例,校内互相交流,促进共同成长。用心、细心、耐心、专心地参与课题研究过程,重视课堂教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做到资料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2.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课题组成员还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思考性,结合参与课题研究过程进行课题反思。我校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数学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我们脚踏实地地践行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并进,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同行,促使课题研究小而实、实而深,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