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2010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2009-2010年唐都医医院神经外科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强化临床能力培养,引导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外科特征,力求教学活动小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直观化;重视将知识传授和临床思维、语言交流、文字表达、综合分析、信息选择、解决新问题及动手能力混为一体;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以病例为中心”,且开展多样并各具特征的现代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力求趋向前沿,反映现代,综合交叉,坚持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参透融合;以活跃课堂、拓宽专业口径和临床实践。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为主导,学为中心,设计为先,组织缜密,形式多样,整体统一;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应用要富有时代创意。教学内容遵循教改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大纲为蓝本,结合临床医学院和外科各学科的发展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对部分内容和学时等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总的界定原则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以知识传授及能力练习为基点。
由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神经外科学成为医学生的学习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课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我科在多年临床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神经外科临床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基本课程与扩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在授课内容上各有偏重,近可能拓展学员的知识面
我科承担的教学任务有函授班、专升本、五年制本科生、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硕博连读等不同层次学员。各层次学员在教学大纲上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差别,如果本不分差别统一施教,必将满足不了学员对于知识的需求。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用基本课程与扩展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对于函授班的学员,由于是在职学员,多从事临床工作,学员对知识的需求注重实用性。我科在授课时,大大增多了临床病例讲解内容,将知识性与实用性结为一体。既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又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对于五年制本科生,毕业去向是基层部队,课程教授严格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确保基本知识的掌握。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硕博连读以较高层次的学员,这类学员有更高的求知欲,除了基本知识的讲授外,另外的重点是神经外科最新进展
及发展趋势。以此培养学员的前瞻性研究能力。通过分层次、有偏重等在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差别,满足了各类学员的学习需求。
加强神经外科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组织和管理
由教研室总体协调,同时确定了分管实施组织由教学组长、带教导师和协理医师协同具体负责。强化整体合力,统一筹划,分工落实,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建立质量考评和运作体系等,以保证教改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习和领会教改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下达的实施计划和要求,要求做到:授课任务、计划、人员“三落实”;授课内容、时间、地点“三知道”;授课前2个月、2周、2日“三通知”;教研室、科室、临床教学中心组“三轨督管”,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为保证临床医学院运作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由教研室+专业学科+教学组+导师制管理的“四位一体”的临床教学网络,确立了由外科教研室全程负责教学的布置、指导和协调,实施各专科主任及教学组负责制,成立以各专科主管教学的科主任、教学组长具体负责临床教学的布置、落实、督管和质控;加强教学指导和管理,建立临床教学和医疗有机结合体系,教学内容和各学科专业对口;专业组教学人员相对恒定;临床查房及病例讨论和教学同步并形成制度化;组织、人员落实,各司其职,带教导师为高级职称或讲师人员;同时,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住院总医师的协调、实施及管理功能。
3结合临床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它临床学科比较,神经外科学有其突出的特点:①专科性强、概念抽象,学生不易理解;②内容广、名词术语多、知识点散在,学生难以记忆;③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学生对所学内容常感到难懂、难记、难掌握;④神经系统基础教学、神经外科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间隔时间长,学生知识遗忘多。这些专科特点,使实习生轮转到神经外科后,学习热情降低,感到神经外科内容繁多、知识深奥,难以入门,出现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有的实习生认为神经外科是小科室,毕业后执业医师考试所占比例小,或者认为神经外科专科性太强,以后工作不会从事神经外科专业或很少遇到相关病人,将学习兴趣、学习时间转移到其它学科上。对神经外科实习提不起兴趣或兴趣不浓。针对这些问题,带教教师首先应当提高学生对神经外科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学习和了解神经外科知识的渴望。
神经外科理论性强、名词术语多、解剖内容复杂抽象,较其它专业入门难,带教教师应多采用神经解剖标本及模型等实物、图表和手术录像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带领学生参观手术室,介绍双极止血电凝、吸引器、各种咬骨钳、神经剥离子、手术显微镜等教材上未做介绍的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来引发学生对于神经外科知识的学习兴趣。针对有些学生认为神经外科专业性强,毕业后不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的想法,带教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当今各专业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每一位医生的专业都可能与其他学科交叉,即使今后不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在临床工作中也会经常碰到需要神经外科学知识的时候。如:肺癌的脑转移,肝癌的脑转移,妇科肿瘤的脑转移,中耳炎引起的脑脓肿,外伤病人合并颅脑外伤等,都将涉及到神经外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4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在临床带教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们的医学教育缺少的恰恰是这一环节,以至于学生步入临床工作后,缺少正确的临床思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新的角色。神经外科专科性强,临床诊治思维程序难于掌握,学生更难适应,而有些带教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难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针对这个问题,要求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病例讨论是系统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科室要坚持从病例讨论中培养学生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的思维。进行病例讨论时,要综合运用引入典型病例式、联系式、启发式、归纳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针对 “颅内血肿” 进行教学时,选择具有典型“中间清醒期” 或“意识好转期”病例为对象,引入典型病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多媒体手段把伤后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过程制作成动画,结合神经解剖利用“联系式”方法使学生推断出急性硬脑膜外血肿为什么会出现“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为什么会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的一侧化体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本病例的临床特点,老师启发式提出问题,诱导学生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分析讨论本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计划。例如在分析讨论颅脑外伤病人的诊断时,老师按以下顺序一步一步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一步,有无头部外伤史?第二步,有无脑损伤?第三步,脑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第四步,如有原发性脑损伤,是哪种类型?第五步,如有继发性脑损伤,是哪种类型?第六步,有无颅骨骨折及哪种类型骨折?第七步,有无头皮损伤及哪种类型头皮损伤?第八步,如何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对以上得到的初步诊断进行确定?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会到临床思维的严密性,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2010年11月2日
第二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附件3: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立项时间:
年)
项目名称:
立项 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签名)
以下是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不少于5000字。需项目负责人签名。其内容包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主要的改革措施及具体实施情况;理论水平、实践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项目的特色及创新;研究内容的重要变更情况及原因;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第三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
郑丽霞 朝鲁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可以学到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和结论,为其它数学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育人的理性思维品格和思辩能力;能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因而数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然而怎样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改变数学教学效果低下的局面呢 很多数学教育研究者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做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其核心.因此,我们在理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根据我校的实
情况,在教学内容的改进上做了一些探讨.我们选用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积分简明教程》(上,下册,内蒙古大学 曹之江,刘元俊著),在学校部分院系展开试点工作.也作为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1282A05031)”的配套教学改革内容的一部分,与预科教学改革进行
了交流和借鉴.教学实践总结如下.教材的特点
1.起点高 系统性强 体系完整 思想与应用兼顾
本教材和同济第四版相比内容有所增加,使其起点高 系统性强 体系完整.该教材第一章 实数及其上的映射,其中第一节为无理数与微积分危机.在这一节,从自然数的产生,到有理数的出现, “无理”的数的存在,微积分的危机,一直讲到实数的构造成功.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阐述了数学的发展过程.这段描述生动有趣,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我们将要研究的微积分,其立论的基础―实数的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能使读者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与抽象性,体会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即数学不是直观经验的归纳和总结,而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理论.对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紧接着在第二节讲了一维连续统――实数,使学生知道实数的连续性是它与有理数本质的不同点,是全部微积分原理的出发点,从而使微积分的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而高等数学传统的做法是对数域的连续性避而不谈,只告诉学生在实数域上考虑.事实上是教学生怎样做,而没告诉为什么,以至于《高等数学》学完了,竟不能说出实数域是连续的这种本质特征.教材在内容上作了适当补充,如序列与上,下极限,n!与Euler常数,三角级数的均方逼近等概念的引入,不仅使该书有丰富的数学内容,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完整性与严密性.另外,本教材增强了数学概念背景材料介绍,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第五章“动力机制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力学,电学问题外,还增加了人口增长,溶液淡化,二体运动(行星绕日运动)的模型.充分体现了各学科对数学的依赖程度,开阔了学生的认识领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既教数学,又教思想的作用.该教材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反复不断的向学生传递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使这种思想方法
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终身受益.2.局部章节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讲法.局部章节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讲法.有效地化解了数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视数学为畏途的局面有所改变.我们知道极限是微积分实现其严密化的一种理论方法,是构筑微积分坚实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每种《高等数学》教材都要讲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课程的难点,每当讲到这部分时,学生如坠雾里云中,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这部分内容传统的讲法是: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其中在讲数列极限时,往往是先通过具体事例,建立极限思想,然后给出数列{}以A为极限的定义及几何解释,最后给出收敛数列的性质:极限的唯一性,收敛数列的有界性.该教材的讲法是:离散变量的极限[包括1).以正整数为定义的函数――序列,2).无穷小量,3).序列的极限,4).无穷大量5).夹逼定理,6).单调有界序列的收敛性, 7).超越数e,8).n!与Euler常数C,9).重要序列极限例举,10).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比较与级,11).子序列与上,下极限],连续变量的极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讲法.它强调无穷小分析是微积分的思想与方法的核心.所以首先给出无穷小量的定义,进一步对无穷小进行量级的比较,给出同级无穷小中的规范形式.无穷小分析方法在后面多次被使用,特别是在级数部分,定理的叙述及例题计算中.由于无穷小量比较直观,所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无穷小量的含义,同时由于无穷小量的运算的引入,使得后面的一些定理证明得到简化,从而使这部分的学习变的较为容易.此外该教材在Fourier级数部分也做了较大改动,例如三角级数均方逼近概念的引入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收敛的认识程度,拓展了“距离”的概念.教材统一处理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从具体模型提出黎曼可积的概念,给出了定积分的定义.利用连续函数变上限(即变区间)在一点对区间的导数是被积函数这一结论给出了“牛顿――莱布尼兹”,至于不定积分的出现是为了计算定积分的需要.不定积分的计算及技巧,只不过是求导的逆运算,这种处理逻辑自然,还了定积
分不定积分的历史面目.3.语言精练,详略得当.该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但篇幅并没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详略得当.该教材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学习,而只做必要的基本解题技能的训练.在微积分中,有两大运算――微分运算与积分运算.在这两部分往往要花大量的笔墨放到例题上,而该教材这方面却比较经济.例如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同济第四版有27 个例题,本教材只有16个;函数的几何形态部分,同济第四版有18 个,该教材有8个.这样做可以把学生从学数学就是学会算题的误区中解放出来,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方法的掌握上.在语言表达方面该教材也很有特点,可谓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一点从一些章节的标题中可体现出来,例如,微分――函数局部平直化,函数的多项式局部拟合――泰勒公式等.这些通俗直观的语言,容易记忆,便于联想,使掌握的知识牢固可靠.二,教材的使用情况
《高等数学》授课时数为180 学时.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把《微积分简明教材》的内容全部讲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考研,及课业负担,我们把教改教材与同济第四版做了比较,授课原则是第四版要求讲的内容,不管《微积分简明教材》是否打*号都讲.对《微积分简明教材》的必讲内容,而在第四版为选讲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讲课版本以《微积分简明教材》为准,尽量保持该教材的体系与特色,这样也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外投入偏大,除了刻苦钻研教材外,还经常需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反复推敲,决定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在讲课过程中做到尽力改变教学的低效性,克服教学中的认知难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他们从中感到了数学的乐趣.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数学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但是,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及定里,也让同学们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应该承认,该教材有一定难度,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感到吃力,甚至跟不上.从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考试的情况来看,教改班的学生的成绩略好一些.2000年到2001年第一学期末,教改班的同学需参加两次高数考试.一次是由认课教师自己出题,要求有难度,有特色.另一次是参加全校统一考试,两次成绩取其高分作为其高等数学成绩(实际上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参加统考的分数高),我班的不及格率为29.8%(校平均不及格率为32.1%).第二学期只参加全校统一考试,我班的不及格率为16.7%(校平均不及格率为26.1%).考试成绩较为理想.显然使用该教改教材的同学,其整体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因此该教改教材在教学中的优势是应该肯定的.三,总结
这一阶段教改实践工作,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教改活动,锻炼了老师,取得了经验,为进一步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我认为该教改教材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是一部好教材.它的诸多特点和风格,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裨益,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该教材自始至终注重数学思想教育,数学方法教育.它能使优秀生得到很好的训练但也能使较差学生学习的比较吃力,所以我们建议,对预科学生和类似预科班基础较弱的班级不宜使用该类教材.其他班级可分层次使用该教材.所谓分层次指的是数学基础好,所学专业对数学要求高的学生可以使用,而其他学生暂缓使用.教学应该因人而易,只有受到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我校高数教学效果低下,不及格率偏高的局面,不但有好教材,还需要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的改革才能得到解决.工科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数学教学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做多方面的改进,它是几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只有处理好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形式等问题,理论与应用的问题,经典与现代的问题等,能让大多数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认为数学有趣,有用,那末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就可以说成功了.总之,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继续探讨.只有千千万万第一线的工科数学任课教师广泛参与,才会走出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这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工作,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有待进行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积分简明教程,曹之江,刘元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82A05031)结题材料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
关键字: 总结 教学改革 报告 高等 数学 实践
第四篇:《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民法学》课程教学总结报告
马 东 升
为适应法学知识创新与法学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从2002年开始法学本科教育,在教学计划的设置、课程的开设上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受教育的对象和未来对人的发展能力的要求,有意识的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民法学》已形成了自身特色鲜明、体现教育创新思想的远程教育形式下的教学模式。
一、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确立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
民法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明确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民事法律基本知识,养成基本的法律思维方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二、加强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研究
课程体系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而课程的教学设计则是灵魂。我们以专题形式,将民法中的热点问题、法学的前沿问题、实务中的疑难问题以十个专题的形式,通过案例讨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等形式,着重学习、领悟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市民法的概念,通过对私权神圣、身份平等、意思自治等市民法理念的学习,将民法观念贯穿于整个民法体系。通过对民事权利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民法作为权利法的特征;通过对法律行为中契约 自由、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的学习,确实掌握民法的灵魂—一意思自治;通过案例讲解与讨论,掌握法律实践的一般要素等。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以“学”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的目标体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引导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提高师生使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能力,提高市电大辅导教师利用信息化设施开展远程教育的实际能力。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方案的重点如下:
(一)教学设计中重视教学各要素的分析
网络教学各要素的分析是网络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重点分析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师、网络教学资源:
1.学习者。随着我院法学教育的学生层次的提高,从经济法专业到律师实务专业,再到法学本科专业。学习目标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着重解决如何分析解决身边的基本法律问题;二是研究性学习,着重解决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动手能力。
2.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任课教师利用个人电子邮箱等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问题、自编案例等发至任课教师电子邮箱,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答疑,还可将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较好的案例在班上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了解和沟通,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联系实际精神的培养。并附之以教师课后解答、专题讨论、专题讲座 2 等方面的支持。
3.教师。远程开放教育“以学为中心”、“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更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所以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对师资的教学交流研讨。
(二)重视教师导学的作用
建立网络答疑平台。任课教师利用个人电子邮箱等手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问题、自编案例等发至任课教师电子邮箱,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答疑,还可将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较好的案例在班上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了解和沟通,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促使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联系实际精神的培养。
三、强化网络教学资源的支撑
为了避免国际国内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雷同、讲授内容相似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媒体上设置了民法专题的vod光盘,在借用的文字教材上,在教学导学中和网络平台上教学大纲中明确教学内容。同时,为配合学员学习,制作了网络课堂、在网络平台上制作了法庭传真、虚拟法庭、案例分析,平时练习、历届试题等学员喜欢的栏目。教学中,将使用服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不断提高。
四、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学教并重”,突出教师的导学和助学作用
课程体系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而课程的教学设计则是灵魂,在民法专题课程教学设计中,针对法学学科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定位,围绕教学的核心要素: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师——网络教学资源 运用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将教学设计的为:
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定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在对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
课程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科学合理,有新意。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各种辅助教学媒体分工合理,互为补充,构成有机的整体,共同体现课程特色。
课程教学大纲、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等教学文件齐备,编写规范,对各教学点的教学指导作用强。
每一专题的讲授内容按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规律,进行严格科学的设置。
在内容体系结构的设计上,从以下四方面为抓手:
第一,继承传统民法理论的内容体系,使学员在提升的同时有一个知识的过渡,循序渐进;
第二,紧密围绕现有民事立法体系和立法趋向;
第三,突出自身特色,以民事实务为学员学习的重点,以理论探究性研究为辅;
第四,结合司法实践需要,利用多年与法院系统合作办学形成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把新型案件及时引入教学。
(二)打破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探究”式的问诊式案例教学模式。
课程在教学模式探索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鲜明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同时又反映出教师的 4 导学作用。特别是该课程借鉴霍姆伯格“引导教授式对话”的理论,结合法学教育的特点,采用了“情境——探究”式的问诊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具体采取以下几个环节:
(1)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如:案例情境;问题情境;虚拟法庭环境等。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利用多媒体,设置案件情景,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法理分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变学生的受动为主动。
(2)指导学生观察民法知识的特征、相互关系等并进行思考、协商和发表意见。
(3)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主要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法庭传真,重新展示学习情境。
(4)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完成小论文,发表热点综述等,把对知识的思考和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利用在先线测试,形成性考核自我评价。
以上述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善教”中“乐学”。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高度重视课程合各类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建设立体化的教学媒体
建立《民法学》教学资料库。完善民法学教学大纲,开发和建立电子教案、习题库、参考文献库等网络资源,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开发与完善《民法学》多媒体课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和图片,购买相关音像资料,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此基础上制作和完善《民法学》多媒体课件,并在实践中广泛运用,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四)设计多元评价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四环课程保证体系: 5
从重视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重视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诊断与分析功能;强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学习动力。
重点放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课程考核的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上,在总结以往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的缺陷后,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结果这一过程中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多元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远程教育开放课程考核质量评价系统结构体系框架图:
不但对学生学习的在书面知识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探究能力、协作精神)(字幕)等方面的也予以评价。从以往由教师为单一评价主体标准转变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标准,从而反映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动态性。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最主要功能是改进与调控,是客观准确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展,把教学的成果作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参照,作为学生终身学习历程中的一种记载。
(五)抓内涵建设,重视教学组织和管理
组织课程教师课前备课、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现场交互、现场文本视频音频交互、适时教学信息通报;网上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等,使各教学点教师利用网络技术交流教学情况,有效地组织、改进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
该课程教学开展多年。根据目前情况看,师生教学观念确实在转变,利用信息技术教与学的能力在提高,对教学模式改革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与教学的全体教师对本课程网络教学模式予以充分肯定,教师认为该课程教学改革实验有益于开放学员的学习,对自己教学水平有很大收获:
(六)强调实践教学。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机的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
任课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律实践,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民法知识解决民事案件。要求学生旁听法院的民事审判,进行模拟审判,参加法律咨询。重点抓模拟法庭和网上观摩庭审及虚拟法庭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了模拟法庭辩论大赛,开展司法专题讲座,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着眼于法律规范的解释,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的法律问题,分析真实世界里的鲜活案例,这既可以使法学教学贴近生活实践,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理解民法的兴趣,为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选题严格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民事法律热点问题详细安排,每周都由任课教师负责课后解答难疑,确保课程知识落到实处。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能深入掌握民法理论,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加强了学生应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次案例分析的课后作 7 业;平时课堂讨论和发言以及课后作业,都计入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开展多种方式的讨论的,对疑难案例、热点问题进行广泛的辩论等。
通过实践性教学的灵活运用,学生普遍能够系统掌握了我国现行民事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并运用所学的民法知识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做好教学支持服务。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的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努力探索,形成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教学模式改革为主要依托,以网络环境为基本载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重要手段,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最终目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网络教育与常规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共进”的素质教育基本思路和模式,实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
五、评价
《民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近五年来学生评教均成绩在93分以上。充分体现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和实用性的教学目的。《民法学》课程涉及的内容作为与社会联系最紧密普遍受到同学们的关注。民法本身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部门法。
二○○九年七月
第五篇: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总结报告
郑丽霞朝鲁
(内蒙古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可以学到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和结论,为其它数学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育人的理性思维品格和思辩能力;能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因而数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然而怎样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改变数学教学效果低下的局面呢?很多数学教育研究者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都做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其核心。因此,我们在理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改进上做了一些探讨。我们选用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积分简明教程》(上、下册,内蒙古大学 曹之江、刘元俊著),在学校部分院系展开试点工作。也作为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科少数民族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及主要基础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1282A05031)”的配套教学改革内容的一部分,与预科教学改革进行了交流和借鉴。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教材的特点
1.起点高 系统性强 体系完整 思想与应用兼顾
本教材和同济第四版相比内容有所增加,使其起点高 系统性强 体系完整。该教材第一章 实数及其上的映射,其中第一节为无理数与微积分危机。在这一节,从自然数的产生,到有理数的出现,“无理”的数的存在,微积分的危机,一直讲到实数的构造成功。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阐述了数学的发展过程。这段描述生动有趣,不仅使我们了解到我们将要研究的微积分,其立论的基础—实数的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能使读者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与抽象性,体会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即数学不是直观经验的归纳和总结,而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理论。对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紧接着在第二节讲了一维连续统——实数,使学生知道实数的连续性是它与有理数本质的不同点,是全部微积分原理的出发点,从而使微积分的研究有了坚实的基础。而高等数学传统的做法是对数域的连续性避而不谈,只告诉学生在实数域上考虑。事实上是教学生怎样做,而没告诉为什么,以至于《高等数学》学完了,竟不能说出实数域是连续的这种本质特征。教材在内容上作了适当补充,如序列与
上、下极限,n!与Euler常数,三角级数的均方逼近等概念的引入,不仅使该书有丰富的数学内容,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完整性与严密性。
另外,本教材增强了数学概念背景材料介绍,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在第五章“动力机制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力学、电学问题外,还增加了人口增长、溶液淡化、二体运动(行星绕日运动)的模型。充分体现了各学科对数学的依赖程度,开阔了学生的认识领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既教数学,又教思想的作用。该教材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反复不断的向学生传递着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使这种思想方法根植在我们的脑海中,终身受益。
2.局部章节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讲法。
局部章节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讲法。有效地化解了数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视数学为畏途的局面有所改变。我们知道极限是微积分实现其严密化的一种理论方法,是构筑微积分坚实理论体系的基石,是每种《高等数学》教材都要讲的内容。同时它也是课程的难点,每当讲到这部分时,学生如坠雾里云中,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这部分内容传统的讲法是: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四则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 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其中在讲数列极限时,往往是先通过具体事例,建立极限思想,然后给出数列{xn}以A为极限的定义及几何解释,最后给出收敛数列的性质:极限的唯一性,收敛数列的有界性。该教材的讲法是:离散变量的极限[包括1).以正整数为定义的函数——序列,2).无穷小量,3).序列的极限,4).无穷大量5).夹逼定理,6).单调有界序列的收敛性,7).超越数e,8).n!与Euler常数C,9).重要序列极限例举,10).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比较与级,11).子序列与上、下极限],连续变量的极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本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采用了一些新思路、新讲法。它强调无穷小分析是微积分的思想与方法的核心。所以首先给出无穷小量的定义,进一步对无穷小进行量级的比较,给出同级无穷小中的规范形式。无穷小分析方法在后面多次被使用,特别是在级数部分,定理的叙述及例题计算中。由于无穷小量比较直观,所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无穷小量的含义,同时由于无穷小量的运算的引入,使得后面的一些定理证明得到简化,从而使这部分的学习变的较为容易。此外该教材在Fourier级数部分也做了较大改动,例如三角级数均方逼近概念的引入极大提高了学生对收敛的认识程度,拓展了“距离”的概念。
教材统一处理了定积分和不定积分,从具体模型提出黎曼可积的概念,给出了定积分的
2定义。利用连续函数变上限(即变区间)在一点对区间的导数是被积函数这一结论给出了“牛顿——莱布尼兹”,至于不定积分的出现是为了计算定积分的需要。不定积分的计算及技巧,只不过是求导的逆运算,这种处理逻辑自然,还了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历史面目。
3.语言精练,详略得当。
该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但篇幅并没有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详略得当。该教材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学习,而只做必要的基本解题技能的训练。在微积分中,有两大运算——微分运算与积分运算。在这两部分往往要花大量的笔墨放到例题上,而该教材这方面却比较经济。例如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同济第四版有27 个例题,本教材只有16个;函数的几何形态部分,同济第四版有18 个,该教材有8个。这样做可以把学生从学数学就是学会算题的误区中解放出来,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方法的掌握上。在语言表达方面该教材也很有特点,可谓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一点从一些章节的标题中可体现出来,例如,微分——函数局部平直化,函数的多项式局部拟合——泰勒公式等。这些通俗直观的语言,容易记忆,便于联想,使掌握的知识牢固可靠。
二、教材的使用情况
《高等数学》授课时数为180 学时。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把《微积分简明教材》的内容全部讲完。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考研、及课业负担,我们把教改教材与同济第四版做了比较,授课原则是第四版要求讲的内容,不管《微积分简明教材》是否打*号都讲。对《微积分简明教材》的必讲内容,而在第四版为选讲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讲课版本以《微积分简明教材》为准,尽量保持该教材的体系与特色,这样也就增加了教学难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教师的课外投入偏大,除了刻苦钻研教材外,还经常需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反复推敲,决定讲课内容,讲课方式。在讲课过程中做到尽力改变教学的低效性,克服教学中的认知难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他们从中感到了数学的乐趣。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数学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但是,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及定里,也让同学们付出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我们应该承认,该教材有一定难度,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感到吃力,甚至跟不上。从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手段——考试的情况来看,教改班的学生的成绩略好一些。2000年到2001年第一学期末,教改班的同学需参加两次高数考试。一次是由认课教师自己出题,要求有难度、3有特色。另一次是参加全校统一考试,两次成绩取其高分作为其高等数学成绩(实际上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参加统考的分数高),我班的不及格率为29.8%(校平均不及格率为32.1%)。第二学期只参加全校统一考试,我班的不及格率为16.7%(校平均不及格率为26.1%)。考试成绩较为理想。显然使用该教改教材的同学,其整体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因此该教改教材在教学中的优势是应该肯定的。
三、总结
这一阶段教改实践工作,在老师与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已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教改活动,锻炼了老师,取得了经验,为进一步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我认为该教改教材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是一部好教材。它的诸多特点和风格,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裨益,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该教材自始至终注重数学思想教育,数学方法教育。它能使优秀生得到很好的训练但也能使较差学生学习的比较吃力,所以我们建议,对预科学生和类似预科班基础较弱的班级不宜使用该类教材。其他班级可分层次使用该教材。所谓分层次指的是数学基础好,所学专业对数学要求高的学生可以使用,而其他学生暂缓使用。教学应该因人而易,只有受到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我校高数教学效果低下,不及格率偏高的局面,不但有好教材,还需要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等多方面的改革才能得到解决。工科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数学教学改革有突破性的进展,必须做多方面的改进,它是几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只有处理好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形式等问题,理论与应用的问题,经典与现代的问题等,能让大多数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认为数学有趣、有用,那末我们的数学教学改革就可以说成功了。总之,数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继续探讨。只有千千万万第一线的工科数学任课教师广泛参与,才会走出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这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工作,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有待进行
参考文献
1.高等数学(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微积分简明教程,曹之江,刘元俊编,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