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4: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

第一篇:《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

“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本阶段,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要求,确定以“班班通”为基础,搭建专业的多媒体教学平台,着实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培训、指导,多方筹划构建校本资源库,依托资源优势,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立足课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于多媒体进行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将2012-2013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2013年4月24日在沈冲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举行了开题仪式,并做开题报告。从课题提出背景、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途径、研究步骤、预期研究成果、组织保障等七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汇报,使课题组成员明晰课题研究内容,明确各项分工、落实责任,以期达到 “课题促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内涵”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领会课题研究内涵

课题组成员几经研讨,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明确各自任务,收集、整理资料,组织集中学习,将课题研究内容细化、量化、消化,真正的走进课题中去,把握课题真正内涵。

3、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存在问题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基本现状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各班级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解决策略。

(1)2012年5月,对学校多媒体设备进行检查、备案,了解多媒体设备的基本情况。

(2)2012年10月,开展了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教师基本操作水平、多媒体教学开展情况。

4、组织培训指导,强化技能水平

根据课题组研究要求,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的培训,包括:课件制作、“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相关软件培训,让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期转变教学观念。同时,学校组织专人指导、巡查、检查等形式,检验教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不断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1)2013年4月份,组织教师参加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从素材、设计、制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了解powerpoint软件的功能及基本操作技巧,以提升教师的多媒体课题制作水平。

(2)2013年9月25日下午进行了“班班通”设备、软件使用培训,并于2013年10月30日对“班班通”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解决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2013年8月,参加安徽省安庆市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学习,熟悉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理,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

5、开展各类竞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学校、课题组研究,开展了教学设计比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让我们的教师通过参与活动逐渐的审视自己、提升自己。

(1)2012年10月14日安九片区小学音乐、信息学科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沈冲中心学校成功举行。这次大赛采用说课与空堂上课的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平台围绕“有效课堂”主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尽显教学风采。整个活动受到县教研室胡海涛老师、安九片区大赛组委会的关注与指导,活动始终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2)2012年4月根据学校教科室研究,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论文评选活动,采取优秀论文推送、发表,其中许多教师论文在市、县论文评选中获奖。

6、打造专业平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班班通”的配置,实现班级教学的信息化,改变了以往“一机难求”的局面,同时教科研的一体化,将日常教学与课题研究多方结合,以打造多媒体教学的专业平台,通过“理论+技术+资源+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让教师感知教育的信息话,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天天用、节节用,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7、下一阶段研究的打算

(1)进一步促进教科研一体化,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有效结合。(2)增强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性,运用“传、帮、带”的形式,发挥课题的纽带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开展扎实、有效,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3)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探索,努力使本课题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寻出

(4)进一步发挥“班班通”的教学平台作用,努力提升教师的基础操作水平,多媒体设备物尽所用。

(5)整理归档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如:教学设计、论文等),做到痕迹化管理,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6)采取多种渠道进一步完善校本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第二篇:浅谈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管理实践研究

辩证看待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

资中县第一幼儿园

范清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种种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有些错误,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对于有些错误,老师能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只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成绩下降。

如何正视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粗浅分析。

一、正视学生解题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虽片面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甚而弄不清错误的缘由。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原因,教师对待错误的惧怕心理和严厉态度转变为承受心理和宽容态度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而趋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水平。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揭示错误是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我们所说的承受与宽容也是相对于这一过程而言的。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因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探索、尝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会产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教师只有具备这样的承受心理与宽容态度,才会耐心寻找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由于受小学的一些知识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初中很难很快的适应初中的知识,甚至无所适从。从而出现成绩滑坡,兴趣丧失。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又有,在小学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比减数大的认识根深蒂固,记得在初一上学期的一次摸底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2+2—3,部分学生一看到“2—3”这一部分,就说这道题无法完成,殊不知还有运算顺序的问题。

7+3(3)1/2+2(3)1/2,有的学生的结果是12(3)1/2,这显然是错的。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 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学生错误的形成,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 “x/0.7-(0.17-0.2x)/0.03=1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因此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课后点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集,建立错题档案;班级教室里可以置错题收集本,只要学生中易错或不会做的,都可以写到里面去,引进论坛里的写贴、评贴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去评论、留言,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快乐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靠学生的力量解决不了的时候,这时候才是老师点评的时候了。

总之,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难免,我们老师要正视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在备课时能预见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课后加以总结,学生的错误就可以尽量避免,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2013.3 课堂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洪泽县仁镇中心小学 郑洪海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且不断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在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的。本文着重探讨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后怎样处理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我们在教学中体会到,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备课认真,课堂启发正确得当,合理的板书讲解,而多媒体教学是相得益彰的辅助手段,这个手段恰倒好处的运用,不仅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帮助基本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校一位教师教学《狐狸和葡萄》一课时,他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狐狸和葡萄之间发生事情后,让学生讲述其经过。学生回答了问题,但是回答不完整。这一过程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但是教学目的未达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故事所阐明的某个道理。于是教师就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讲述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出示幻片,让学生观察;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色彩的透亮)3.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葡萄的词语或句子?(A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透亮、酸溜溜、甜津津;B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4.狐狸看到了这样的葡萄会怎样想呢?又是怎样做的呢?(A想吃,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B踮起脚尖,拉直身子,伸长手臂,往上跳„„)5.结果怎样呢?(白费劲)6.你觉得狐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虚荣心强、死爱面子、不愿承认自己无能、表里不一)

二、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与学科的关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教学基础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情感和价值观,并具有初步实践能力。因此,小学语文学科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课文表达的内容,又能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去表达、合作、创新等。例如:在教学《推敲》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①创设情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再现了贾岛痴情吟哦、反复琢磨的苦吟者形象。这样,既创设了一种意境诱发情感,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②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多媒体制作几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诗”、“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韩愈改诗”等几个场面,并理解课文字、句、段所表达意思与情感。③朗读课文 教师采用录音引读 ④口述课文 教师采用多媒体制作几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口述课文内容 ⑤学习生字 这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扎实。学生既欣赏了作者语言文字表达美,又学习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它有机地把语文教学和多媒体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依据。教学中,要紧扣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一位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听录音,然后让学生说说狐狸借老虎威风吓跑百兽的经过,中间出示一遍多媒体幻灯片,最后让学生说出这则寓意。而另一位老师则是这样教学的:他在让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后,边讲课文内容边出示多媒体幻灯片“狐”和“虎”。并让学生思考:

2013.3 课堂教学 狐、虎它们各在干什么?并分别找出描写它们动作的词语。老师边提问,学生边回答,教师把课串讲后又让学生分别戴上头饰表演。课堂教学达到一定高潮。之后,教师再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6、7、8三小节,通过多媒体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狐狸为什么要带老虎走动?百兽怎样?讨论这些问题时,教师紧紧扣住“假”字分析课文。在多媒体演示过程中,让老虎在前(不知其诈的样子),狐狸在后(洋洋自得的样子),百兽惊恐万状,纷纷乱跑。教学至此,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点出了这则寓言的寓意。这两节课教学效果一对比,明显看出:第二节课较好地处理好了教材内容和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美,而且真正理解了“狐假虎威”的寓意。

四、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多媒体运用到语文的课堂上,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客观事物展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便于理解课文内容。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就需要教师恰到好处掌握多媒体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理解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性,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见过沙漠吗?让学生谈谈对沙漠的初步认识。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4.交流,点击课件——描写沙漠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遮天蔽日的沙漠„„ 5.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6.师小结: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①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②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四、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下节中,下面我们按小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3、4节,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1.分组进行。2.学生交流,(多媒体)随机出示: 3.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4.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5.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板书:有用 自豪

五、续编故事 点击课件——书上插图 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看,还照什么镜子?”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说呢?(强化“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1.同桌讨论讨论。2.学生表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不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这节课,教师很好地处理了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在多媒体使用上力求“求实”、“求活”、“求新”、“求深”,教师主导作用主要发挥 “组织”、“引导”、“点拨”、“帮助”的作用。因此,课堂上学生表现为“兴奋”、“主动”、“求索”,教师则“坦然”、“惊喜”。这样,这节课多媒体教学与教师主导作用就有机地统一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3.3 课堂教学(责任编辑:李春梅)

浅议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流行潮”

洪泽县新区中学 陈 元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是属于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音乐,相较于艺术音乐站和传统音乐。流行音乐是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当今的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可为什么一上音乐课就无精打采?为什么一唱到教材上的歌曲就毫无感情?为什么一听到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就想美美地睡一会儿?也许音乐教师会埋怨教材是如何的糟糕,音响资料是如何的匮乏,学生是如何的没有品位,上课是如何不愿意听„„音乐教师出于延续传统音乐文化的考虑,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等传递给学生,而我们的学生对于变化着的音乐文化很感兴趣,对新的音乐形式、音乐价值、音乐审美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于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某种分歧。新学期伊始,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在小学的音乐学习状况,我对新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潘玮柏、孙燕姿、李宇春、S.H.E„„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很多学生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学生绝大多数唱流行歌曲„„以上这种音乐教学中“流行潮”现象,引发了我这样的思考:流行音乐究竟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利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流行音乐“堵”不如“疏”。“堵”则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疏”则可以将流行音乐的音乐效应为我所用。1.淡化自我,确立学生的主体思想。我们很多教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感兴趣,原始出发点是基于环境的影响,基于对某位歌星的崇拜。普通的流行音乐,它的歌曲难度远远低于一些民歌、美声歌曲,尤其是一些枯燥的概念,放在一首学生不熟悉的美声歌曲中,学生很难明白,而运用他们那根已被触动的流行音乐的神经,这一概念的教学很快就会迎刃而解了。因此,对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我们可以采用“缓兵之计”,用心平气和的心态“接受”学生喜欢的音乐,和他们一起聆听,甚至和他们一起学唱。“爱好者”之间就会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2.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教师不能总是在自己过去的所学范畴中自以为是地踱步,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在教唱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龙的传人》时,发现学生对教材配套的歌曲录音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歌曲节奏缓慢、演唱形式呆板,缺泛激情。我知道这是由于学生听过歌星王力宏的演唱版本后而对教材歌曲产生的一种抵触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没有强制对学生进行说教,强迫学生接受,而是找来了王力宏版《龙的传人》的歌曲录音和演唱视频让学生欣赏。的确新版本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把两种演唱形式进行比较,告诉他们两种演唱形式所表现的不同风格和演唱背景,这样的处理就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不难看出,如果歌曲缺乏与学生生活产生共鸣的东西,就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以吸引学生。3.淡化技能,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语言生动、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前提。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它赖以生存的生活土壤和服务对象,正确地认识它,准确地鉴别它,30

2013.3 课堂教学 理智地对待它,通过正确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耳朵”,能在纷繁的流行歌曲中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这才是我们教师所必须教会他们的。

二、利用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去辨别。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加之音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纷繁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地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生活以必要的指导,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加之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非常重要的。1.开展课内欣赏,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流行音乐。周杰伦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歌手,可问学生为什么喜欢周杰伦的歌,有些学生却回答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进行选择性地给学生欣赏。例如,欣赏歌曲《星晴》,这是一首抒情、优雅的大调式歌曲,曲式为二段体,曲调风格有西方流行音乐节奏和蓝调(简称R&B)特点。这是一种起源于美国黑人的音乐,它既有摇曳的节奏又带有忧郁的色彩。歌曲既明朗又带有淡淡的感伤。全曲充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喃喃自语般的色调,使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第二段音乐则勾画出纯净、明朗、质朴的画面,旋律简朴而充满稚气、单纯,表现了天真无邪的爽朗。再对比欣赏另一首歌不同风格的歌曲《龙拳》,歌曲采用了西方流行音乐中的Rap的表演风格。这种新型的音乐,主要特点是快速度的说唱般的语言朗诵,调性不明显。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析歌曲里大鼓、扬琴的音色,歌唱时直声、喊声对宣泄情感的作用,以及这种通俗唱法同美声唱法的比较等。流行音乐欣赏时,同样可以从音乐的内容美、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音响美、格调美角度去分析流行音乐,以理性思考音乐,达到教育的目的。2.开展专题欣赏,使学生更加了解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专题欣赏可以包括:某一时期最流行的金曲;某一时期最火爆的歌手的作品;某一歌星、组合或乐队的作品;某一流派某一类风格的流行音乐;某一主题内容的音乐。在专题欣赏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归纳了解某一时期、某一歌星、某一主题的音乐的特点和时代的面貌。理性地判断、辨证地接受流行音乐。3.开展主题辩论,在思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把词曲俱佳的优秀作品和低俗的、毫无价值可言的作品放在一起,和学生共同探讨辨别美丑。对于积极的、健康的,我们去学习,而颓废的不健康的,我们应加以摈弃。

三、利用流行音乐开发学校的课程资源 让流行音乐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而是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开发和流行音乐有关的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教师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适当增加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有益的。我曾利用音乐课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了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为什么选择这么一部影片呢? 首先,它属于爱情题材,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第二便是片中主题曲的原因了,这才是我的切入点。许多学生都看过这部影片,经过这么一重温,他们之中又掀起了一股《泰》片热潮,主题曲《我心永恒》又挂在了他们的嘴边。打铁趁热,我就《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与音乐中的《泰坦尼克号》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电影音乐欣赏课。我组织学生练唱了《我心永恒》,由于对影片记忆犹新,学生唱时自然兴趣盎然,情感也极其投入,接着我将席勒・狄翁的演唱让他们欣赏一遍以作比较。听完之后,我适时地问他们认为哪里演唱有困难,很显然是在歌曲的转调处,即由原来的E大调提高了一个减四度,骤然升至降A大调,从而使全曲爆发性地形成最高潮,此时转调,唱出了女主人公露丝在爱的召唤下对生活坚定的信念,更是她与男主人公杰克刻骨铭心的爱情的升华,使影片有了一份悲壮的美。明白了转调这一创作手法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学生再唱时显得

2013.3 课堂教学 激情昂扬,紧接着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欣赏了由这首经典歌曲改编成的钢琴曲,此时,学生已深深体会到转调在音乐进行中那独具一格的震撼人心的魅力。(责任编辑:陈海红)比较函数值大小,我来支招

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朱永瑛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模块,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无论初中还是高中这些知识的学习都常常令学生感到头疼。初中阶段学习的函数类型虽然不多,但由于函数知识本身太过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有很多困惑。比如:已知自变量,比较其对应函数值大小的问题,学生在解题时常常由于不得法而致错。下面就初中学过的几类函数,粗浅地谈一谈解法。类型

一、比较一次函数值大小 对于函数是具体的函数,学生一般能解决。例如:已知点A(-1,m)、B(2,n)是函数y=2x-6图像上的点,试比较m、n的大小。这好办,将A、B两点横坐标代入,求出m、n的值就可以比较出m、n的大小了.当x=-1时,m=2×(-1)-6=-8,当x=2时,n=2×2-6=-2,由于-8<-2所以m y2方法四:特殊值法——这是做填空选择题的取巧方法。将所给的变量赋给符合题意的具体值,然后代入函数式求出具体的函数值来比较大小。这对于无需写演绎求解过程的选择、填空题,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自变量x10,所以k<3k,于是k+b<3k+b,即y1

二、比较反比例函数值的大小 典型问题:已知点A(x1,y1)、B(xy2.,2)是函数Y=2kx(k>0)图像上两点,22,x10)图像上两点,2方法一:作差法——这是比较反比例函数值大小最直接的方法。将函数值作差得:y1x10且x-x11>0,又k>0,所以2-b=k(x1-x2),由于x10,所以k(x1-x)<0,所以y1< y.k(x2x1)x1x200,所以y2> y.(当k<0或方法

二、增减性法——这是比较一次函数值大小的最好方法。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只要知道自变量大小,马上可得相应函数值大小。本题中函数Y=kx+b(k>0)是增函数,所以自变量小的相应函数值也小,自变量大的相应函数值也大。由于x1y2.此时自变量小的相应函数值反而大。方法三:图像法——这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最直观方法。或x1<0

2013.3 课堂教学 应的点是否在曲线的同一支上(即x1、x否同号),只有当x1、x上,即x1、x222是对应的点在同一支同号时,可以利用函数的增减性,否则不可。如本例:函数Y=k(k>0),图x2像在一、三象限内,分别单调递减。x1yy1)、(x2222<0,y2)对应的点都在第三象限,即曲线的一支上,此时函数递.当x2>x1>0时,则点(x1。当k<0时,即点描出比较接近题意的函数图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取值,描出对应的点,根据点的位置的高低比较出他们纵坐标的大小,即函数值大小。点越在上方,函数值越大,点越在下方,函数值越小。方法

二、增减性法——这是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的最简易方法。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两侧具有相反的单调性,熟练掌握二次函数这个性质并运用它来解决比较函数值大小的问题会十分便捷。如本例:由于a>0,对称轴为直线x=2,所以当x>2时,函数单调递增,当x<2时,函数单调递减。当自变量,y)对应的点都在第一象限内,22即同一支上,可用单调性得y1>y时,此法仍然适用。但当x1<0

2、y1> y3> y2.提醒注意:只有当几个点在对,y2)在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支上,此法不再适用。方法

三、图像法——这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最直观办法。反比例函数图像大致摸样和位置,应该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当k>0时,图像是在一、三象限的双曲线,在每个象限内图像呈递减趋势;当k<0时,图像是在二、四象限的双曲线,在每个象限内图像呈递增趋势。所以根据x1、x2及k的符号就可以大体确定则点(x1,y1)、2称轴同侧时,才适合用此法,否则不行。方法

三、距离法——这是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适用面最广的方法。通过比较点到对称轴距离大小来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即点的横坐标(自变量)与对称轴上点的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大小,来比较函数值大小。当函数图像开口向上时,对应点距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大,反之,函数值就越小。当函数开口向下时,点到对称轴距离越近,函数值越大,距离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如典型问题3中,A(-2,y1)、B(C(1,y3(x,y122)对应点的位置,根据点的位置判22,y2)、)距离对称轴(直线x=2)距离分定yx1 y2点B上方,所以y1>y上方,所以y1 y32.在第三象限,点B在第一象限,显然点B在点A。用图像法来比较函数值大小,适合自变量任意取值,简单易行且不会出错,是解决函数问题最直观的方法。方法四:赋值法——这是做填空选择题的取巧方法。和比较一次函数值大小一样,将所给的变量赋给符合题意的具体值,然后代入函数式求出具体的函数值来比较大小。这也必须是无需写演绎求解过程的,做法和比较一次函数值一样,这里不再赘述。类型

三、比较二次函数值的大小 典型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c(a>0),当自变量x分别取-

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y较y1、y222此法尤其适用于点不在对称轴同侧的情形。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c(a>0),当自变量x分别取y22,3,0时,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1、3、y,试比较y1、y2、y3的大2,1,试比小。这里自变量对应点分布在对称轴的两侧,二次函数当x取一切实数时它不具有增减性,只有在对称轴两侧才分别具有增减性,所以本题显然不能运用函数的增减性来解题,用作差法计算很烦又费时,但是我们很清楚,函数开口向上时,函数有最小值,而且当图像上点离开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大(当a<0时,函数开口向下,图像上点离开对称轴越远,函数值越小),而点到对称轴距离就是点的横坐标(即自变量)与对称轴上点、y3、y3的大小。b)|计算起来2a简单易行。本题由|0-2|>|3-2|>|2-2|就可以的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即|x-(-得y3方法

一、图像法——这是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的最直观解法。> y2> y1。

2013.3 课堂教学 方法

四、作差法——这是比较实数大小最常规的方法。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就是两个实数的大 小。而比较实数的大小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作差。用作差法比较二次函数值大小的,不必费力思考,就容易想到,但是计算可能比较烦繁琐、费时。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思考

洪泽县城南小学 谢连生 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说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文,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然而,针对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一、民主宽松,自信发展 对于课堂环境来说,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从目前的课堂情况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缺失交际的氛围,语言环境比较凝重,不够轻松。二是学生的心理封闭,怕出错,被嘲笑。要解决以上问题,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口语交际时遇到困难或错误的时候,注意点拨、引导、鼓励他们,朝正确方向发展。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评判他们的口语交际,尊重他们稚嫩的表达。三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要认真倾听,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学会尊重和对待不同意见。最终使交际的环境能够民主宽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够充满自信。

二、凭借教材,加强训练 重视口语交际,加强训练,凭借教材是关键。因此,课堂上要充分挖掘教材,凭借教材资源,加强训练。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教材中语言因素也十分丰富。为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可以扩大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多进行听说训练。在口语训练的形式上可采用复述、讨论、争辩、评价等,同时可运用图片、创设情景等方法,指导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口语训练时,我充分运用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上内容说话,学生训练时就有了依托,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想象丰富,说得有声有色。再如:在教学《狼和鹿》时,创设狼发生变化后森林变化的情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以及对保护环境的理解,通过对话、交流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这样加大对教材的挖掘,运用恰当的方法,学生始终处在表达欲望之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提供机会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有效的活动,口语交际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进行锻炼,才会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在低年级,可如组织一些简单的游戏,如:“击鼓传花”、“贴鼻子”、“画嘴巴”等,让学生说说游戏的过程。先让学生说说游戏开始我们做什么?过程怎样?结果怎样?你觉得哪部分最有趣?为什么有趣?同学的反应怎样?然后同学之间补充补充,最后再说说感受、评价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说话要有条理。中高年级时,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比较大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新闻发布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活动。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四、提高兴趣,文明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时,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要力争做到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可通过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课本剧等来训练与培养。使学生既得到训练又培养了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就会爱好说话,乐于交流。同时,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规范学生的语言,不说脏话,使用文明用语,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例如:在口语交际进行学生辩论会时,教育学生要使用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你好等。不能因为论点不同而出现不文明的语言。同时,还可以规定一些规范的语言,如,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先要说上一句“你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不过---”。

2013.3 课堂教学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能力,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课堂是主阵地,教师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创造机会,加强训练。这样才会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责任编辑:李春梅)

第四篇:农村小学开展儿童科普剧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开展儿童科普剧的实践研究

邱隘实验小学课题组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语言的功能。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将科普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激发农村儿童学习科普知识的欲望,同时提高其科学素养。科普剧,于是,我们开展《农村小学开展儿童科普剧的多元价值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纵观国内科普教育界,目前开展对“科普剧的多元价值的研究”屈指可数。他们存在的形式大都以政府的宣传机构或是社区举办的科普剧创作或科普剧的表演等单一的比赛。如: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与徐汇区科协、凌云街道共同主办了“凌云杯”科普剧本创作大赛,其目的就是搭建一个全市性的科普艺术创作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平台,以此来凝聚一批科普剧创作人才,形成一个科普剧作品池,让科普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从社会科普剧活动的开展,我们研究科普剧多元价值的可行性。

我校自2011年课题《小学语文科普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浙江省规划课题以来,成立了“科普之光”儿童话剧社,主要针对的是教材中科普文的改写和表演。如今,我们学校学生已在大型晚会上成功演绎了《只有一个地球》、《小蝌蚪找妈妈》等科普剧。现在,我们以科普剧为着力点,通过扩大科普剧的范畴,演绎科普剧目,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丰富语言素养,感受科普的魅力。所以说,此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前景也非常乐观。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预期目标

1.通过对科普剧多元价值的研究,形成一种能培养孩子们会表达、会创造的普及科普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通过学习科普剧的创编,让孩子们享受创作的快乐,建立一套适合儿童演绎的经典的科普剧目。

3.通过长期参与有趣、多样的科普剧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促进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二)主要内容

1.科普剧价值取向的研究

(1)丰富科学素养的内涵。科普剧旨在通过融合音乐、文学、表演、美术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来激发儿童的理性、感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互动表演,让孩子自发地在活动中获得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将科普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

(2)领略快乐科学的真谛。演绎科普剧最大的乐趣在于孩子全程参与到整个剧目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编写剧本、制作道具、布置舞台、演绎角色,让孩子享受个性创作的乐趣,释放天真烂漫的天性。同时,学生通过角色演绎,儿童的表演兴趣,点燃自我演绎的欲望。

(2)改剧——依托课堂平台,让学生学会改写。

科普文在小学课文中约占总量的10%,这是引导学生进行科普剧改写的沃土。将一成不变的课文改编成生动活泼的剧本,让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的科普知识,又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

①邯郸学步——经典剧目仿着写。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的学习。而农村儿童语言形式的积累,就是从仿开始的。对于经典、精彩的剧本,我们引导学生在反复学习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练点”进行仿写。

②狗尾续貂——同一题材续着写。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通过续编剧本,与原剧本相对照,再续编剧本,再对照的方式,在剧本与学生思路回旋往复中,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透彻理解科普内容的主旨,为后续的自我创作作铺垫。

③乾坤挪移——不同内容串着写。整合课程资源,将教材里的科普知识与教材外的科普知识进行整理,或是将同一个人物出现在低段中的材料与出现在高段中的材料串编成一个剧本,指引儿童更多地了解科普人物,提高儿童的科普素养,培养儿童的科普精神。

④精益求精——立足原剧创着写。剧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写,就是指以原有的剧本为起点,在此基点上生发、创新,或是抓住某个“创作点”,结合科普材料,将剧本内容深化、升华,使剧本更加精致,让观众更容易接受。

(3)编剧——开辟课外阵地,让学生学会创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将科普剧社引向广阔的社会课堂,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大量浏览、搜集时下热门的科学话题,创编有意义的科普剧。

①关注“热点问题”,注重时效性。“热点问题”往往是孩子们最热于探讨的话题,选择“热点问题”中有意义的话题创编科普剧,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不断寻找问题的根结。但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择“热点问题”的创编一定要关注时效性。

②引入“科普盲点”,注重普及性。人们认识不到或被忽略的科普盲点往往是人们最需要了解的科普知识,将“科普盲点”作为科普剧编写的内容,注意编写的内容要便于孩子们接受,这样科普知识才能得到有效的普及。

③编写“科幻题材”,注重前瞻性。“科幻题材”往往可以让孩子们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孩子们最喜欢,也是最善于编写的科普剧内容。引导孩子挖掘有价值的话题,在创编的过程中提前收获科普知识。

(4)演剧——夯实科普知识,让学生学会表演。

通过对学生改剧、编剧能力的培养,“演剧”成了孩子们迫切的需求。我

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中加强儿童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动员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尊重儿童差异,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成果、现状与趋势,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2.个案研究法:连续跟踪单个学生,从剧本的创作、表演等方面寻找存在的难点,同时寻找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行动研究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寻找有针对性地老师进行指导,一边行动,一边研究,发现新问题,再调整修正,动态研讨。

4.经验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得失,针对各年级学生存在的创编和表演上的难点,及时进行指导,发现一个,解决一个,从而达到最终的突破。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历时两年,分三大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2.4——2012.9)(1)理论研究,广泛搜集有关信息。(2)组织论证,制定方案,理论铺设。

(3)设计论课题的可行性,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立项。2.实施阶段(2012.9——2013.11)

(1)年级组研讨,整理人教版教材中科普课文的类型并进行改编。(2)搜集热门科普话题,由高段学生进行创做科普剧。

(3)以教研组教研活动为基础,探讨如何创编更吸引观众的科普剧。(4)聘请专业教师,在每个年级成立剧组,排练优秀科普剧。3.总结、结题阶段(2013.12——2014.4)(1)汇总课题实验成果。

(2)选择优秀的科普剧,到兄弟学校进行演出。(3)汇编成果资料,写实验报告。

五、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相关论文,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组长沈斌是浙江省特级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其研究课题《小学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参与多个省市级的立项课题研究,有丰富

第五篇:小学多媒体教学工作总结

桑溪镇中心小学

2011年第二学期多媒体教学展评工作总结

为深入实施“一主两翼”质量工程,交流教师本土化教育资源建设经验,提高教师本土化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在教学应用中建设动态的洋县本土化教育资源库,推进洋县本土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根据洋教体局《2011本土化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一系列展评活动,强化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展评活动的组织力度,我校成立了多媒体教学展评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李克荣

副组长:宋

童开军

成员:陈

黄天亮

叶文涛

教研组组长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我校按照“全员参与,全员提升”的要求,把本次多媒体教学展评活动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全面动员,周密安排。

(1)依照“青年教师过硬,中年教师过关,老年教师适应”的要求,组织在职教师全员参与,不带文本,运用资源网,进行一课时的本土化教育资源整合现场教学,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2)结合师资和学校设备实际,开展了“多媒体教学观摩研讨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听课、评分、评奖,开展“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为主题的评议交流活动,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三、重视研训,提高质量。

1、利用教研工作会议,组织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了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自觉性。为重视本次活动的成效,坚持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实效,全员参与;(2)讲求质量,宁缺毋滥;(3)总结提升,推广应用。

2、针对资源建设的技术薄弱环节,依托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研组活动,开展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校本研训,重点研练了各学科教学中媒体应用理念、整合应用方法等内容。

3、在本次展评活动中,提高了资源的实效性和创造性,纠正了三种“单纯化”倾向:(1)单纯呈现教学内容,把课件当成小黑板;(2)单纯追求形式华丽,不注意知识层次和学生实际;(3)单纯使用他人课件,不理解资源使用意图,不做针对性修改等问题。

四、展评交流,推广应用。

在多媒体教学展评过程中,重视课前的多媒体教学教案的设计指导,突出抓了三点:(1)媒体使用的意图;(2)媒体使用的过程;(3)媒体使用的效果。在教学展评中,大部分教师增强了应用课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乐于接受,又让教学的重点得以落实,难点得以突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认真上传,总结表彰。

展评结束后,由教研组牵头,积极组织做课教师把教学设计、课件及背景资料上传洋县教育资源网。在展评活动中,学校设立语文、数学、综合三个评委组,坚持做到课前说课、上课观摩、课后反思评价,经量化考评,涌现出一批多媒体教学应用骨干教师,评比结果如下:

一等奖:(五名)黄天宇 黄天亮 李洋 陈勇 汪桂樟 二等奖:(四名)庞红玉 马珊 侯峰 刘义文 鼓励奖:(四名)辜崇会 黄光辉 何顺德 曹义洲

六、总结经验,提升应用。

1.此项展评活动是提高现代教师一项标志性职业素养的好载体。我校把这项活动定位在让全体教师提高对多媒体课件价值、功能的认识,开拓教育视野、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技能培训这样的层面上,让大家在课件制作上学有榜样、有借鉴、有启发、有促进。2.浓厚教学研讨氛围。课件制作的过程是钻研教材、搜集资料、架构课型、设计教案、教师之间相互研讨切磋的过程。在每位教师课件展评说课时,全组教师参加,展评结束后,现场点评,每位评委及教研组长针对课件,陈述优劣,语言犀利,不留情面,既有肯定和鼓励,也有探究和商榷,集思广益,听者深受启发。这对教师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3.课件制作中值得关注的几点:

①多媒体课件要和课程教学实现有机整合。

②“剧本是一剧之本”,教案是课件之本,要制作一份好的课件,首先要备好一份好的教案。

③注意引领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多媒体课件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图象、动画等,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搭起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桥梁,教师要适时恰当引导学生“过桥”。

④多媒体课不能上成“看电影”,要针对各学科重难点开发教学动画,要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明确使用多媒体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所以,运用多媒体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征。

⑤对信息要进行筛选。互联网和各种教学软件,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新课程标准又为教师应用多媒体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教师可以自由选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材,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和堆砌。

⑥课件要体现个性化。

⑦变压力为动力。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不会制作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是一次鞭策;对已经入门或初步尝到使用多媒体的甜头是教师是一次促进。这对教师专业成长确有帮助,这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2011年11月28日

下载《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班级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学 论文作者:张 彦 性别: 女 工作单位:平罗县崇岗寄宿制小学 通讯地址:平罗县崇岗寄宿制小学 联系电话:***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多媒体教......

    农村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

    农村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 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

    浅谈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

    浅谈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 洪湖市沙口镇下新河学校 苗小兵 摘 要: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等特征,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然而在农村学校中,由于......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 崇明县北堡小学 潘群 论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进学校教育管理理念,确立和遵循新的学校管理原则,不仅是时代的召......

    小学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小学开展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大宁国际小学 徐晓唯1 [内容摘要] 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

    小学中开展中国象棋特色教学的实践研究

    扬中国象棋精髓促学校特色发展 [内容摘要] 中国象棋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今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得出的成果。象棋与琴、书、画并列,被称为四大艺......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the practice research of teaching english in rural school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丰庆路小学 衡江 摘要:本文从问题的提出、研究过......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开始,美联邦政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