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品社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思品单元知识点
一 单元
1、(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任意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科技产品(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问题,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池等)。
4、克隆就是(复制),1996年科学家克隆的小羊叫(多利)。
5、我们应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在中国曾经有一个邪教组织叫(法轮功);
6、举出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三种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说脏话等),这些看起来是一些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
7、每个人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保持(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的概念,也体现了对他人(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有这样一道看不见的(“一米线”)。
8、休闲生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9、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追求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10、我知道的休闲生活有(读书)、(看电视)、(体育活动)等,我最喜欢()。
11、(毒品)是人类的公害,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12、吸毒不仅使本人的(身心)受到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13、我来写一句禁毒的标语:(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我给吸烟者一句忠告:(吸烟有害健康。)
14、你怎样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答:(1)、一方面高科技如:医疗技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电视、电脑、网络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2)、另一方面如电子垃圾、残留农药、废旧电汇等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问题。
所以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15、请给自已设计文明形象。
答:出入公共场合衣着要大方整洁、说话要文明,对人要有礼貌;饭前便后要洗手,上完厕所要冲洗……
16、吸毒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答:
1、吸毒会使本人引发多种疾病和传染病;
2、吸毒往往会使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导致失和、破裂。
3、吸毒会引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17、说说网络的好处和坏处。
答:好处: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工作和学习,可以增长知识和见闻,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一些健康的娱乐活动等等。坏处:如果我们 不能正确地、健康地运用网络,就会掉入网络陷阱,如在网上受骗或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等。
二 单元
1、诗人闻一多写的一组诗歌“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是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2、(1840)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我知道在一百多年历史中,割占或强租中国领土的列强有(英国、德国、俄国、法国、日本等)
4、(1860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烧毁了它。5、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我国东三省。
6、(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
(六)周的血腥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南京超过(30万)军民先后被杀害。(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制造的血腥惨案。
7、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这是一次中国人民自发组织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
(3)1894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和致远舰上二百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4)抗日烽火: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38年(台儿庄战役)消灭日军一万多人;1940年8月共产党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8、爱国志士探索救国之路:
(1)清朝末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掀的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2)1894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提出变法主张,史称(戊戌变法);
(3)(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4)(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喊(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
(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
(6)艰苦卓绝的28年:1928年(毛泽东)和(朱德)开辟了(井岗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历时两年。
9、我能举出几个革命英烈:(江姐、杨靖宇、董存瑞、方志敏等)
10、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天安门上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1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国旗。
12、“祖国陆沉人有责,开涯漂泊我无家”是革命志士(秋谨)的著名诗句。
三单元
1、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
(1)1932年(刘长春)作为第一名中国选手参加了第十届奥运会;(2)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夺得了第一枚金牌,这次奥运会中国共获得(15)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位;
(3)在28届奥运会上(刘翔)打破了110米栏纪录,并平了世界纪录;
(4)我国运动员(邓亚平)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情况。(略)
2、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我国的(上海)举行;(2)(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3)亚洲论坛设在我国(海南博鰲),它是亚洲各国共同商讨重要事务的场所;(4)(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5)2002年12月,(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
3、日益富强的祖国:
(1)我国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解决了占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
(2)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4)我国的第一批“解放”牌国产汽车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我国的第一台国产电视机是(北京牌电视机);(5)(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6)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7)(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我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8)神七的相关信息。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中国各种产品远消海外。走出去,请进来,中国开始与世界的交流。
四单元
1、我能举出至少五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朝鲜、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等)
2、(新加坡)国象个狮子;
3、印度有(月亮之国)和(牛首之国)之称,全国有80%的人信印度教,印度女性的传统服装是(纱丽),印度人不吃(牛肉),至今还保持着最原始的用餐方式(手抓饭);
4、日本最喜欢(樱花),(和服)是日本民族最珍爱的传统服装,日本人爱吃鱼,(生鱼片)是日本特有的生食佳肴;
5、(尼泊尔)国海拔超过2000米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
6、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7、(泰国)人最喜欢吃的民族风味是(“咖喱饭”);
8、唐朝僧人(鉴真)曾应日本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后来他被称为(“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9、明朝初年的(郑和)七下西洋,足迹遍布了东南亚的各个国家;
10、围棋起源于(中国);云南六国文化节中的“六国”指的是(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
11、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是最有名的,也称(大金字塔);
12、(玛雅人)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测算了一年的时间为365.2420天;
13、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
14、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了(荷马史诗);
15、“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是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物理学上的(浮力定律)就是他发现的;
16、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巴黎的(卢浮宫)是最负盛名的建筑,(艾非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17、世界的音乐之都是(维也纳);
18、(纽约)是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被称为(万国之国),(华尔街)是它的金融中心;
19、每年的(12月25日)是许多西方国家的(圣诞节); 20、被称为“狂欢节之乡”的国家是(巴西);
21、(因纽特人)是地球最北部的居民;
22、(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誉;
23、被誉为“仙人掌王国”的国家是(墨西哥); 24、1993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土著人年”),此后的每年8月9日被定为“国际土著人日”;每年的2月21日为(“世界母语日”)。
第二篇:六年级品社第一单元
1品社第一单元
一小小评判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男生就应该大咧咧的,什么都不在乎;女生就应该羞羞答答的,像个小淑女。(×)
2、男生有男生的特点,女生有女生的特点,男女生最好不要在一起玩。(×)
3、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持自己的特点。(√)
4、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
5、芳芳约丽丽星期天到她家玩,丽丽答应了,可星期天丽丽因为有事没有去。事后丽丽向芳芳道歉,芳芳却不理丽丽。(×)
6、小光为看电视和爸爸发生了矛盾,小光赶快找到妈妈和自己结成“同盟”,一起对付爸爸。(×)
7、李明说: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不能批评,只能表扬。(×)
8、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去帮助他。(×)9.当朋友有困难时,应该尽力帮助。(√)10.当朋友取得成绩时,会感到高兴。(√)
11.当朋友和别人打架时,帮着朋友打。(×)12.当朋友有缺点时,我诚恳地指出来。
(√)13.当朋友取得成绩时,很嫉妒。
(×)
14.当朋友和自己发生矛盾时,应该多反省反省自己。(√)
15.与朋友一起竞争时,应该互相鼓励。(√)
16、与人交往的规则就是处处讨好别人.(×)
17、对待朋友就应当两肋插刀,事事相帮。(×)
18、异性同学之间也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
19.尊重是相互的,想得到父母的尊重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们。(√)
20.与父母沟通,除向他们倾吐心事,还要学会倾听,尊敬和关心父母。
(√)21.理解与尊重对方是一切成功交往的前提。
(√)22.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技巧比付出真情更重要。
(×)
23.男生与女生,只有智商运用和表现上的差异,而在水平上没有高低之分。(√)
24.答应朋友的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
(√)
25.对待朋友应以诚相待。
(√)
二、选择恰当的答案
1、一个好男孩或好女孩应当做到(B)
A:刻意追求自我形象 B:用良好的品行赢得别人的好感 C:盲目注意别人的言论 D:注意讨好老师
2、当你的朋友做错了事,你应当(C)
A:替朋友隐瞒错误 B;就当不知道 C:诚恳的指出和批评,帮助其改正。
3、在和朋友相处时,(D)不仅能给双方带来快乐,而且还有意与友谊的进一步发展。A:帮朋友打架 B:讲哥们义气 C:为朋友隐瞒错误 D:好的行为和做法
4.考试时,好朋友有一道题不会做,悄悄问你,你会(C)A.趁老师不注意,赶快告诉他 B.不理他,考试作弊是违反考场纪律的 C.待考试结束后,再教他,帮他弄懂问题
5.男孩和女孩交往要学会的是(C)A.厉害 B.敏感 C.理解和尊重
26.要想成为好男孩好女孩,最重要的是(C)A.外表 B.气质 C.品行
7.当与父母和长辈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B)A.相信自己 B.努力进行沟通 C.不听父母的话
8.以下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往?(D)A.不诚实 B.狡猾 C.自私 D.勇敢正直 9.获得友谊有很多秘诀,如(B)
A.送东西 B.理解尊重 C.一味讨好 D.用武力
10.与父母相处的技巧有(A)
A.尊重父母与之沟通 B.打骂父母 C.憎恨父母。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品社第一单元教学案
六年级下册品社第一单元教学案
第一单元为党唱支歌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2.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及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3.懂得国旗、国徽、国歌的含义。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新中国的诞生及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三、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歌唱我们的祖国》歌曲,指导学生查找建国初期的一些有关资料。
四、教学步骤: 1.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将10月1日定位国庆节?想看看开国大典庄严热烈的场面吗?播放CD《开国大典》,学生感悟,谈感受。
2.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知道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吗?你知道哪些史实?
(2)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要内容吗?(3)国旗、国歌是谁设计创作的?国旗图案是怎样构成的?国旗的底色及五星排列的含义?讲一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小组交流,分享互助
小组内集体交流自己搜集新中国成立的资料及图片、有关国旗、国歌的来历及创作的历史背景。课堂展示,质疑释疑 分组汇报,展示材料 课堂升华,深化感情
齐唱国歌,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朴实而真挚的感情
三、巩固检测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 中 国 的 诞 生——1949年10月1日国庆节 国旗 ——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北京
资料补充: 开国大典
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开国大典前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务院尚未成立,筹备工作主要由刚成立的北平市人民政府承担。事亦凑巧,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叶剑英8月就被内定调华南工作,准备解放广东,9月初就到江西赣州去了。中央任命时任副总参谋长、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接任。当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上要进行阅兵时,中央军委又任命他担任阅兵总指挥。虽然北平市各机关团体、各民主党派共25个单位到9月21日才正式集会成立筹委会,并公推聂荣臻为主任委员,但实际筹备工作早已开始。从整修天安门会场、树立旗杆、组织群众、准备鸣放礼炮焰火,特别是训练受阅部队,以及布置保卫会场安全等,都要在一个多月时间中完成。开国大典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要。北平解放不久,城内潜伏特务难以一下肃清,而且国民党飞机还会来袭扰。当年5月4日,国民党就从青岛派出6架B-24型轰炸机轰炸南苑,投弹30枚,毁伤我飞机4架,房屋196间,死伤24人,因此聂荣臻一直十分重视防空问题。我们空军还未正式组建。军委有一个航空局,专门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个飞行中队,担任北平防空。聂荣臻考虑很细,下令万一敌机前来,在场人员一定要原地不动,不能乱跑,听从指挥;对受阅的1978匹战马也都作了安排。当然这一切是在中央领导之下进行的,周恩来常常具体过问。如10月1日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如何从中南海开到天安门下,周恩来带罗瑞卿都曾亲去检查。
庆典前中央人民政府举行首次会议 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是9月30日由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选出的。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委员有陈毅、贺龙、李立
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当日下午6时,全体代表利用统计选票时间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尔后回到会场才宣布上述结果。简短隆重的闭幕式,由毛泽东主持,朱德致闭幕词,奏义勇军进行曲。主席台上第一次悬挂了五星红旗。散会时天已经很晚了。习惯晚上办公批阅文件的毛泽东,这一天夜以继日一直工作到10月1日凌晨6点多(见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于10月1日下午二时在勤政殿召开。全体宣布就职,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即,选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会议还宣布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并通知各外国政府只有这个政府才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开完,全体领导人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到天安门后下车登楼,下午三时庆典准时开始。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会场
举行开国大典时天安门修葺一新,城楼上横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正中悬挂毛主席的巨幅画像(40年代着冠照)。两旁的标语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没有国徽,因为9月25日、26日政协的座谈会及审查委员会上认为还要修改,所以27日全体会议上只通过了国旗、国歌、国都、纪年4个决议。
那时,东西三座门(正式名称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及南面长长的甬道,甬道两边长长的红墙,正南门即砖石结构的中华门都还存在,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封闭的会场。与8个月前北平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前比较,可说是焕然一新,宽广平坦得多了。此外在现在国旗旗杆的地方已竖了一根当时看来已很高的旗杆,旗杆上有一个金色的顶。中华门外正阳门、前门箭楼两旁的许多建筑物上都张灯挂旗。“北平东站”、“北平西站”的大字一夜间都改成“北京东站”、“北京西站”了。会场里的工人、学生、干部、市民、城防部队都举了临时赶制的五星红旗及其他红旗、红灯和彩色小旗,特别是用红绢糊的大小不同的五角星灯,真是成了红旗红灯的海洋,只有市民中戴了小白帽的回民同胞举着绿底白色的星月旗,显得分外不同。会场上的群众共达30万人,分区席地而坐,很有秩序。金水桥北没有现在的观礼台,但搭了两个简单的台子,一个供大会指挥用,一个给惟一的外宾观礼团,这就是前一天刚到的以法捷耶夫为首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受检阅部队则站在东长安街。
那时交通工具少,群众近则列队步行来,远的坐火车来。我当时所在的单位,临时编为华北革大第四部,住在西苑大院。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迤逦一里许要步行到清华园车站。天未亮起床,到车站已7点,乘装煤的黑敞篷车,走了两小时才到前门车站。经过西直门车站时还见到门头沟工人也坐火车来。虽然“旅途”这样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在前门席地而坐等到下午两点才安排进入会场,午饭是馒头凉水,每人领到三块糖、两个梨,是节日优待。
毛主席在天安门上讲话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终于在10月1日下午3时开始。那天早晨是阴天,上午和中午还下了一点小雨,但下午却放晴了,真是老天也和万民同庆。典礼的程序是: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开会;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就位,副主席就位,委员就位;奏义勇军进行曲;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国旗(同时鸣礼炮,礼炮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游行。毛泽东主席宣读的公告,约九百字,虽未收入新出的八卷本《毛泽东文集》,但收入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及《共和国档案1949-1996》。
提到开国大典,人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主席那句震古铄今的名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这句话,并不是毛泽东在天安门楼上讲的,而是在此之前的9月21日的政协开幕词中讲的。原文是“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篇文章已收入《毛泽东文集》。还可提及的是升国旗、鸣礼炮。鸣礼炮从北平解放后已是第三次。第一次是7月7日晚天安门20万群众纪念抗战12周年及政协筹委会召开时放的。第二次是9月21日新政协开幕时鸣了礼炮54响。这次开国大典则以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个民族之说),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奋斗才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正在礼炮轰鸣时,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群众都把红旗红灯高高举起,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朱总司令下达总部命令 毛主席宣读完公告后,阅兵开始。检阅司令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阅兵总指挥是聂荣臻。首先由聂荣臻陪同朱总司令坐敞篷车开始检阅。检阅毕,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的最重要内容为“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因为当时华南的两广海南、华东的福建一部分、西南全部(四川、西康、贵州、云南、西藏)均未解放,新疆虽宣布和平起义,解放军尚未到达迪化(乌鲁木齐),更不要说还有台湾,所以朱总司令的命令是有针对性的。命令宣布后,进行分列式。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空军包括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共14架在全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前后历时3小时。
难忘的群众大游行
整个阅兵结束后,群众游行开始。一批批群众队伍,无不迫切希望走到城楼前,看到衷心敬爱的毛主席。天很快黑了下来,天安门楼上的灯光突然照亮,上面是一串红橙色的灯,下面好像是三道粉青色电虹灯,再加上巨大的探照灯光射向全场,灯光闪闪,好似波浪。焰火在天安门附近三处施放,五彩缤纷,此起彼落。群众手里举的纸灯、纱灯也都点亮了,广场上是灯的海洋。等到八点多钟,华北革大七八千人的队伍才在华北大学之后行动。队伍慢慢走近金水桥,只听见城楼上扩音器传出“万岁”、“万岁”的声音,才知道是毛主席在回应华大同学的欢呼。我们紧跟着走过金水桥,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这时才见到城楼上大宫灯前毛主席那魁梧的身躯,他不戴帽子,挥动着手用湖南口音高呼“万岁”,有时还喊“同志们万岁”,这时我们都感到毛主席看见我们了,口号喊得更为起劲,血都要沸腾了。我们还看到少奇同志,看到他身旁的女同志,我们猜一定是宋庆龄副主席。我们把手举到头顶鼓掌,主席台的领导人也鼓掌,人民的领袖们真是和我们心连心。
《开国大典》的影视资料 在网上下载 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我国的国旗的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向全国以及海外侨胞征求国旗设计方案,一共收到2992个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挑选,最后选种现在使用的这个方案。他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
国旗、国歌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和国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挂的暂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除规定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应该挂国旗外,还对国旗的挂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在国旗和其他旗帜并挂时,国旗的位置比其他旗帜高。升国旗必须到杆顶,降国旗时不得落地。在庆祝集会上升旗时,应由一人持旗,二人护旗,参加者行注目礼。国旗和国旗图案不得做工商业品的标记、装饰、广告、图案,不得做机关、团体、学校的证章、纪念章、及徽章。中国的国徽图案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著名教授张仃、周令钊都参加这个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白幅国徽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设计成现在的国徽图案。在国徽中,天安门图案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数十年来;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把这首歌曲定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从此,《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课时
1、问题讨论,铺垫认知情感
(1)这节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工人靠做工挣钱而生存,那农民主要依靠什么而生存?(2)有谁知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是怎样的?你怎么知道的/(3)那么多的农民,那么少的土地,他们怎么生存啊!说说他们生活的艰难。(4)小结:解放前,大多数农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真高兴!
2、读图学文,体验农民幸福
(1)读课文第3页插图,说说每一幅图画的什么。
(2)从这些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说说农民有了土地,为什么那么高兴呢?(3)为什么说农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就是“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你是怎么理解的?
(4)农民翻身的解放的事例还有哪些?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资料?小组内相互讲一讲,推荐一名同学到班上讲。
3、讨论交流,感知工业巨变
(1)启发谈话;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不仅体现在农民有了土地,作主了,而且还体现在工业巨变上。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2)自主的读文读图(第5-6页)(3)相互交流:
① 解放前,我国的工业基础是怎样的?
② 在工业发展上,从从哪些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4)除此外,解放后,我国工业还取得了哪些成就?(5)读一读第6页方框中的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
4、骄傲啊,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还应该在国际上取得重要地位,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自主读课文(第7—8页)。(3)相互交流基本要点,(4)延伸: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5、总结谈话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除课文介绍外,你还从哪些方面看出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板书设计: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农民分得土地
农民翻身的解放
农民有了自己的选举权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第一座长江大桥
废墟上的巨变
第一颗原子弹
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2课 改革开放奔小康
一、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以改革开放的鲜活事例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能力目标:树立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认知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知道我国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二、教学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知道我国在从小康生活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三、学具准备:歌曲《春天的故事》CD带;邓小平画像。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歌曲导入,引导自主学习
(1)引言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课前播放的这首歌的歌名吗?主要歌颂的什么?听着这首歌或唱着这首歌,你有着怎样的感受?(2)小结揭题:是啊,自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走上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改革开放奔小康》。
(3)读了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弄清哪些问题呢?
(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学习问题,大家想用哪些好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2、读书交流,感悟发展之快
(1)学生自主地读书,感知整体变化: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富裕。
(2)具体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引领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的?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富强?
3、拓展延伸,强化发展概念
我们的国家发展之快,除课文介绍的这些资料外,你还收集到哪些资料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国家正一步步走向富强?
4、课件展播,感知祖国的变化。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奔小康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
恢复高考制度 国家走向富强——改革开放
文化教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国防事业
一、预习学案
第二课时
1.调查了解和亲身感受自己家庭及周围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2.收集整理“小康生活”“全面小康社会”的相关资料。
二、导学案
(一)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预习情况。
(二)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1)什么是“改革开放”、“小康生活”?
(2)中国怎样奔小康?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的?
(3)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怎样引领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的?(4)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国人民正在走向富裕? 2.全班交流学习。3.回顾现状,设想未来。
谈谈收集到的过去生活资料,看看目前的生活,设想未来生活。3.歌曲欣赏《春天的故事》,歌颂“改革开放”政策好。
四、课堂检测
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记录和追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和发明创造的大事记。
六、板书设计
2.改革开放奔小康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减免农业税 人民走向富裕——
免费发放课本
第3课 走进新时代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力目标 激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志向。
认知目标 深刻感受我国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准备 录制歌曲《走进新时代》《祝福你,中国》;剪制《“神六”回家》实况录像片段;收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图及有关祖国快速发展的资料。
二、导学案
1.回眸“神六”回家,育情导入课题
⑴回眸“神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2005年10月17日”这一天吗?那是一个怎样的日子?让我们再一次回眸那令每一个中国人、每个华人为之兴奋、骄傲的一幕。(播放《“神六”回家》录像片段)
⑵看了这段录像,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⑶激情导入:是啊,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在太空历时155个小时后安全回家了。当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走出返回舱时,全中国人民沸腾了!“神六”安全回家,显示出我国强大的科技力量。它不仅解决了多人长时间在太空飞行、工作和生活的关键技术,而且完成了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真伟大!我国的航天技术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伟大祖国改革巨变的自豪感,一起学习第三课《我们走进新时代》。
2.自主读书交流,整体感知教材
⑴过渡谈话:常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驶入新世纪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在全国奔小康的大道上迅猛前进,课文列举了而这方面的很多案例。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文,再说说我们的国家还有哪些方面入了快车道、走进了新时代。
⑵读书后交流(小组活动: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航天事业等资料)。3.具体分析讨论,感悟发展之快
⑴举例说说我国怎样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⑵分小组讨论。
⑶小组代表汇报发言。(下列各发展事例不一定按顺序,注意随机处理)A青藏铁路
①谁能向大家介绍有关青藏铁路的情况? ②除教材介绍外,你还有哪些补充。
③小结: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上修筑铁路,是我国铁路史上新的突破,也创造了世界铁路发展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修建,将有力地推动我国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
B西气东输
①“西气东输”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启动的最大工程。谁能详细介绍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②解释什么叫“西气东输”。
③小结:“西气东输”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西部优质天然气的能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东部地区人民的生活。
C南水北调
①什么叫“南水北调”? 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也是我们国家走进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三条主线)
③小结:“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我国北部及西北部降水量不足、旱情严重的状况,为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D航天技术
①杨利伟叔叔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全的太空之旅,“神舟”六号会见,都说明了我国航天科技进入了国际领先水平。具体讲讲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
②(补充材料)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成,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高新科技事业进入全新时代。
4.《统一大业在推进》。
(1)请你举例讲一讲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或内地支援香港、澳门的事例。(2)从电视新闻中,你了解到了海峡两岸关于“三通”的新信息吗?说给大家听听。⑷你还知道我国统一大业发展的哪些情况?(可附加相关图片资料加以介绍)
(3)小结:我们相信,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同胞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海峡两岸亲人团聚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5.教材拓展延伸,深化发展认识
⑴承接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确实感到祖国在这些年以快速、稳步发展的步履,向世人展示了强大中国的综合国力。我想问大家:除了教材介绍的外,你们还知道我们的国家在哪些方面走进了新时代?(如外交、体育、农业等)
⑵分组交流课外收集、调查的相关资料,然后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⑶小结: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真多,从中看到祖国发展之快,各行各业都走进了新时代。6.畅谈学习体会,激发爱国热情
⑴过渡谈话: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真正成为世界强国。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当你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如此成就时有怎样的感想?又想说些什么呢?
⑵你知道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去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吗?
⑶小结:是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发愤图强,开拓创新,伟大的祖国在世界发展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美好的祝福,一起随着音乐齐唱歌曲《祝福你,我的祖国》,祝伟大的祖国永远年轻、永远蓬勃!祝祖国的更美好!
(VCD播放《祝福你,我的祖国》歌曲,师生拍手齐唱,全课结束)
三、课堂检测 谈谈本科的体会。
四、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坚持收看CCTV“新闻频道”、CCTV4的“海峡两岸”节目。
五、板书设计
3.发展进入快车道
1.科学技术等领域迅速发展
青藏铁路铺轨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各方面快速发展 “神六”发射 2.统一大业在推进 香港、澳门回归。
附:参考资料: A、青藏铁路
世界之最1: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青藏铁路格拉段标高全部在海拔3000米以上,其中海拔高度4000米的地段有965公里。当年国家领导人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上曾经感慨:修建青藏铁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和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
世界之最2: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
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
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奋战,10万名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抒写了壮丽诗篇,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世界之最3: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穿越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这是青藏铁路穿越的昆仑山冻土地段(6月18日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
青藏铁路:冻土攻关就像治病 CT皮试一个不少
青藏铁路堪称“世界冻土工程博物馆” 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冻土区
青藏铁路冻土监测系统月底启动
世界之最4:创高原铁路最高时速
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速将达到10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将达到100公里,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公里,这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
世界之最5、6:最高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 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
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
在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附近,坐落着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
世界之最7: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068米
青藏铁路唐古拉车站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5068米,距离拉萨约600公里。唐古拉车站属于客货两用综合车站,是青藏铁路全线海拔最高处的中间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车站。
世界之最8 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达11.7公里
在中国最大“无人区”--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一条美丽的“彩虹桥”飞架于昆仑雪山下,这就是全长11.7公里的号称青藏铁路第一长桥的清水河特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
世界之最9
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
青藏铁路安多铺架基地海拔4704米
在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北部,有一处占地8000多平方米、海拔4704米的青藏铁路铺架基地--安多铺架基地,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铺架基地。西藏境内530多公里铁路所需的全部轨排和预制桥梁,都由安多铺架基地负责生产。铺架基地在铁路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负责各种铺架材料的储备,用钢轨和枕木生产出轨排,预制桥梁,以及机车等大型设备的整修准备。安多铺架基地气候非常恶劣,空气含氧量仅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基地工人依然创造了单日铺架8.1公里的高原铺架纪录,单班生产轨排最多曾达到110排,即2.75公里,这在国内铁路轨排单班生产中也是罕见的。
B、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C、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由两条平行的直径为1.5米的大口径输气管道组成,西起新疆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终点为上海。东西横贯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等7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方式进行,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每年120亿立方米。项目第一期投资预测为1200亿元,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工程在2000-2001年内先后动工,将于2007年全部建成。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
3)“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首批“西电东送”工程——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于2000年11月8日上在贵州奔腾不息的千里乌江开工。
根据有关部门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南部通道。现送电能力为300万千瓦;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通道。现送电能力为120万千瓦;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现送电能力为250万千瓦。
在全国西电东送的整体格局中,目前以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为主的南线建设速度最快,已经形成了四回大的输电通道。有关资料显示,自参与西电东送以来,广东是参与投资最多、接收西电最多的省份,到2005年底,从云南、贵州两省送电广东的输电能力将增加到700万千瓦,加上三峡送至广东的300 万千瓦,基本可以满足广东“十五”期间的电力需要。随着广西龙滩水电站和云南小湾水电站的投产,在“十五”期间还可再增加送电广东能力400 万千瓦。根据全国联网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北、中、南3个跨区互联电网,预计到2010年至2020年,将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统一联合电网,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开发西部地区电力资源,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西部地区来讲,可以尽快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对东部地区来讲,由于西部提供的是清洁能源,电价又低,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还可以把资金更多地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因此,“西电东送”是提高东西部地区双方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
D、神舟五号与神舟六号的不同之处
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接受采访时说,以神舟五号为基础,神舟六号主要技术特点在保持原状的基础上,根据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需要以及个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改进一 食品柜置轨道舱备足食品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改进二首次使用大小便收集装置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改进三重新设计返回坐椅缓冲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
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改进四 黑匣子存储量扩大100倍
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第四篇:六年级第一单元品社试题
六年级第一单元品社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年。
2、()年()月()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3、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是世界举世 文明的皇家园林。
5、法国大作家雨果把两个抢劫圆明园的人比作强盗,一个是()一个是()。
6、火烧圆明园发生在()次鸦片战争中。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8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了。
9()年()月,孙中山在()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0、戊
戌
六
君
子
指的是
-----------------------------二.明辨是非
1、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2、孙中山是北洋军阀的头子()3、1949 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 “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5、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
6、我国政府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三.我会选
1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在()成立 A广州
B南京
C武汉
D广州 3《马关条约》中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 A.2百
B 2亿
C一亿 4《七子之歌》的作者是()A闻一多B林则徐C邓世昌 5邓世昌是()人 A四川 B广东 C上海()在袁世凯的逼迫下,宣统帝正式退位
A1912年6月1日 B 1921年2月12日
C1912年2月12日 7谭嗣同牺牲时()岁 A32岁 B23岁
C 33岁
8()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四. 想一想,说一说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的其所,快哉!快哉!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请简单介绍一下。
五.我会回答 1什么是戊戌变法?
2说一说《马关条约》的内容。
3中国在鸦片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德国,俄国,英国在中国割占租借以及势力范围写一写。、)为借口,发
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7、中国近代史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第五篇:六年级品社上册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品社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第一学习主题:血泪国耻 临邑博文学校 徐敏敏
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设计理念:
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上网自主选择、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中华民族近代屈辱史中的人和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具准备:
教师收集到的一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幻灯片资料和写有相关网址的卡片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关于屈辱的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电子文档„„)课前准备:
1、给学生分好组。
2、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熟悉一下网络环境。课时:二课时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屈辱的开端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林则徐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解他吗?
2、出示销烟池图片导入:看,这就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二、了解鸦片战争
1、学生展示搜集的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读课本中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从这些资料中能看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掠走大量银元,而且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与日俱增„„)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交流鸦片的危害。
四、穿越时空,透视社会现实
1、引言: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引起了广大人民重视,他们纷纷起来反抗。、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座巨型浮雕,再现“六﹒三”销烟壮观场面。
3、学生交流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例三元里抗英斗争、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等。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官员,你会怎样?
假如你是清朝皇帝,你会怎样?
2、回到现实,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查,让学生观看了“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的视频,补充了关于鸦片和鸦片花的图片。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通过组织课堂“小辩论”锻
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火烧圆明园
一、谈话导入: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二、影片赏析: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欣赏后说说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交流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深化认识: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附注于实际行动。
第二学习主题:悲壮的抗争
教材分析:
本主题内容共分两个活动主题“寻访刘公岛”和“刘公岛上的沉思”。“寻访刘公岛”引领学生回顾黄海大战和甲午中日战争,了解广大官兵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壮举;补充表格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野心。“刘公岛上的沉思”通过讨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目标:
1.培养爱国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教学准备:
1.收集在近代,刘公岛上发生的事情。2.电影《甲午风云》 教学过程: 第一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寻访刘公岛
一、导入
中国控史,是一部剑与火、血和泪、苦难和抗争的交响曲。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主权、求得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刘公岛了解黄海大战和甲午海战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1、自读黄海大战的资料,了解爱国将领丁汝昌。
四人一组结合文中的文字和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将整理好的资料和图片在班上交流和展示。
2、学生了解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了解爱国将领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活动二:
1、观察14页上的三张图片,结合三张图片学生可展示自己的图片。
2、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思考:马关条约说明了什么? 活动三:
1、观看影片〈〈甲午风云〉〉
2、写出自己的感想。第二活动课时
学习内容: 刘公岛上的深思
一、导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今天我们带着问题来整理并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将资料的内容归结成几个方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2。思考: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封建制度的落后。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有什么原因? 3.请写出自己的观点。
活动
二、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 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活动三,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活动四:
1、请会唱歌曲〈〈Ma——cau澳门〉〉的小朋友唱一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六年级第一单元《悲壮的抗争》教学设计
临邑博文学校
徐敏敏
知识目标:
1、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2、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活动准备:教师、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图片及多媒体资料等。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
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
二、讲授新课: 一:黄海大战
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己的所闻与感想。
2、教师谈话: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4、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战场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战争为“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二:战败原因分析
1、教师谈话:邓世昌等将士死的轰轰烈烈,因为他们狠狠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黄海一战中,中日双方各有损伤,实力对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后来日军却连战连胜,这是问什么?
2、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交流中国在这一战中又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3、教师谈话:面对这样的政府,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在及其不利的处境下,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虽然奋勇抵抗,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辱的历史吧。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马关条约》的签订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活动二:《马关条约》的内容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思考:1)《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2)《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国外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4)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三:《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对我们的启示
1、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清政府签订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
2、学生小组讨论研讨。
3、学生交流《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危害。
4、教师小结。
5、教师提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呢?从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什么借鉴意义呢?
6、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小结。
三、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虽然一批清军爱国官兵奋勇抵抗,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加深了。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中国人民掀起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高潮。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抗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故事会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故事资料。
2、教师出示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阻击战胜利的资料给学生观看。
3、学生交流观看的感受。
4、教师小结。
活动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资料。
2、播放有关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音像资料。
3、思考: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沈重的灾难。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活动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辛丑条约》签订方面的资料。
2、学生班级交流。
3、教师出示《辛丑条约》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阅读,同时思考:《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4、教师小结。活动四:阅读闻一多的诗
1、课件出示闻一多的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燃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
2、学生朗诵,交流
3、小结。
义务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探求救国之路
董家镇全节河小学
徐业庆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戊戌变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戊戌变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经过及失败的原因,树立远大的志向。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学准备:
教学前,要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戊戌变法的资料、故事、人物传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一)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1、清政府是怎样的落后?怎样的腐败?
2、西方列强如何侵略中国的?
3、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欺负。)
(二)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经过及结果。1、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2、光绪皇帝与维新派的变法触及了那些人的利益?
3、戊戌变法的结果怎样?
三、补充“戊戌六君子”的资料材料,进一步明理。
四、导行。
导行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使学生知道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会失败?
五,总结全文。
1、本课重在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简单经过和社会背景,分析失败的原因。
2、要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不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资本主义的压迫,挽救中国都无从谈起道理。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辛亥革命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历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辛亥革命的启示。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
2、教学准备:
学生对历史事件了解较少,教学前,布置学生收集辛亥革命的资料,孙中山的资料、故事。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影像、图书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文明理。
(一)辛亥革命故事会。
1、各组汇报搜集的辛亥革命故事资料。
2、小组内交流,选出优秀故事员。
(二)辛亥革命成败研讨会。
1、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对辛亥革命成败的看法。
2、教师做总结。
(三)学生总结会。
辛亥革命成功的地方在哪里?(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在那里?(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
三、深化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强国的意识
1、观看辛亥革命的有关电影片段。
2、展示有关辛亥革命的文章。
3、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孙中山先生一生坚持斗争,毫不气馁,矢志不渝。每位同学都要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
1.课件出示罂粟花的彩图。
师:同学们,这花美吗?它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欣赏、自由发言。
2、师:大家知道这些漂亮的鲜花叫什么名字吗?它结的果实叫罂粟果,也叫鸦片。本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耻辱的中国历史,看看这美丽的鲜花给我们中国带来多少深重的灾难。
(教师板书:屈辱的开端)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罂粟花,同它造成的社会灾难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体验探究、互动交流
活动一:穿越时空、体验社会现实。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鸦片战争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进行展示、说明,边讨论边记录。【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展示,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历史背景的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为下一步探究鸦片战争原因,做好辅助。】
2、各小组选典型材料班组交流,并将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问题的研讨结果记录下来。
把各小组内的焦点问题加以梳理后,进行班内交流,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真正目的。学生边讨论边记录,体验鸦片战争的血泪教训。教师巡视、检查,让学生真正走进鸦片战争的环境中去。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问题的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让学生对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做深刻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为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做好准备】
3、学生结合自己的资料在班级交流研讨结果。
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你们从这些资料中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
学生1:英国向中国走私大量的鸦片。
学生2:大量的鸦片被中国人吸食,造成许多人意识颓靡、身体衰弱、家破人亡„„
学生3:英国殖民者从中国掠走大量银元。
学生4:英国向中国走私的鸦片与日俱增,危害加大„„ 学生边讨论边补充、质疑、评价。教师做好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的资料交流,提升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为进一步了解鸦片的危害做好准备】
活动二:合作探究——聚焦鸦片,正视危害。
引言:鸦片走私给英国的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巨大的、惊人的暴利,这些魔头从中发了暴财,然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民来说又是什么结果呢?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鸦片有什么危害等图片资料。
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鸦片危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边讨论,把看到的,想到的讲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的文字、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在便于掌握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引导下,理解吸食鸦片对国人的危害,从而创设学生发自内心的民族气节。】
2、学生朗读炮子谣,思考:炮子谣告诉我们什么?
让学生边朗读有关的知识,边思考,在交流、探讨中理解炮子谣的真正含义。预设:
学生1: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大炮和火箭。
学生2:鸦片对于人们的危害不仅仅是肉体、精神的摧残,更使人们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学生3:鸦片让人们瘦骨如材、撕心裂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现实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初步理解鸦片对人们的危害。】
3、研讨: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学生根据所搜集文字、图片资料认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掌握学生的研讨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真正掌握鸦片走私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研讨、交流,理解和掌握鸦片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危害危害。】
4、学生交流研讨结果。预设:
学生1:鸦片大量输入,鸦片战争前40年从中国掠走大约三四亿银元,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学生:2: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
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结果,进一步了解鸦片侵蚀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和爱国热忱。】
活动三:我眼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1、播放《林则徐》影片片段。
学生边观看《林则徐》影片片段,边思考相关的虎门销烟的原因和结果。【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片段,初步了解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学习林则徐的民族气节,争强民族自豪感。】
2、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面及有志之士和清政府做法方面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教师作指导。
3、学生班级交流汇报。
部分学生自觉起立进行提问,另一部分则对问题发表看法、理解。不理解的当堂解决。
4、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视视频资料,了解虎销烟的经过、结果等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后,教师让学生发表感想,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相关的评价。
5、学生研讨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按小组类别,由小组长阐述本组研讨情况,其余学生补充、质疑、评价。共同理解、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视频、讨论、交流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社会现实以及清政府、清朝官员的做法,增强学生对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认识。】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活动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学生阅读课本5页内容
1、小组内交流鸦片战争经过、结果。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预设:
生1:由于禁烟的原因,英国以荒谬的借口侵略中国。生2:英国侵略者厚颜无耻,颠倒是非、黑白。生3: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值得称赞。
生4:清政府软弱无能,清朝官员昏庸贪婪、不思进取„„ 生5:鸦片战争以清政府腐败无能而告终。
2、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学生分析《南京条约》内容,教师询问学生感受? 预设:
生1:丧权辱国,没有尊严。生2:没有民族气节。生3:卖国求荣,没有羞辱感。生4:真是些无用之才,太丢人!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梳理,指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相关资料后讨论、交流等,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真实情况,增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民族自豪感,对清政府、清朝官员的丧权辱国的无耻做法,也让学生产生憎恨。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气节。】
三、情景对话、感悟表达。
1、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作为清朝国民、清朝政府官员、清朝政府皇帝你应该怎么做?
2、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将怎样审判鸦片战争罪犯?
3、回到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任选一个主题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针对过激想法等,教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要从做人的基本道义和原则出发,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亲自体验鸦片战争的危害,珍视来之不易的现实生活,并通过学生的感想、感悟等,进一步树立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爱国爱家的思想,争做有骨气、有气节、有能力的新时代的社会栋梁。特别是回到现在的设计,更是让学生把抽象的想法落实到实际生活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中。】
四、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罂粟花图片
师:现在看到这美丽的罂粟花,你又有何感想? 生:自由发言。
2、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现在我们小学生该怎样做? 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教师挑选部分作品班内交流。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重新审视罂粟花,培养学会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的能力。】
五、小小外交官
模拟《南京条约》签订现场,中方代表、英方代表如何进行唇枪舌战的!
(在讲台上摆几张桌子,两边站好各自的队员)学生进行辩论,下面的学生也分成两队进行助威。
【设计意图:既模拟了当时的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情景,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六、我成长、我快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能评价自己或同学在学习这节内容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自身感受到:不仅学习到了先关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还收获了课本知识以外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延伸是活动的继续,是学习的继续,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也正是学生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继续。】
第二活动课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雨果诗句。
学生默读,自己体会诗句的含义。
师:雨果的诗句里说的是什么事件?它说明了什么?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学生试着叙述,不足的学生可起立直接补充,适当的时候教师加以引导。【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雨果的诗句,初步体验美丽的圆明园,让学生感悟这座美丽与神秘的东方建筑是如何的让人为之赞叹和震撼的!】
二、观看视频、交流图片
1、教师播放《火烧圆明园》中圆明园被焚烧场景视频资料。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必要时可做些记录!学生就观看情况谈看法、想法: 生1:这些侵略者太没有人性了!生2:简直是禽兽不如!
生3:他们根本不是人,损人利己!生4:不论黑白,只为自己的私欲„„
2、小组论坛
分析小组,各自交流、体验所收集的圆明园今昔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谈感受:
生1:如果圆明园遗留下来,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生2: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
生3: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丽宫殿竟然被无耻的强盗付之一炬!既可恨又可气!
生4: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师: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又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设计意图: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便于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三、合作探究,感悟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资料。重点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生1:英国人蛮横无理,不分黑白!生2:颠倒是非曲直,简直是强盗!生3:清政府软弱无能,任人宰割!„„
小结学生讨论情况。
2、自学课本第9页内容:
观察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分析清政府腐败无能。讨论鸦片战争的走向,研究英国人的动机。学生根据资料探讨交流,集体总结。
3、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详细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当时清政府的社会现状及中国的社会变化!
4、班内交流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交流探讨情况,教师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感知、探究,让学生深刻领会颠倒是非地、罪恶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强国意识。】 4.深化认识、展望明天
根据两课时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及今后如何付诸于实际行动,以自己的学业成绩和渊博学识来建设美丽而强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结合两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感想,提高学生的民族气节,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
课堂总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圆明园的残恒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附:
板书设计:
血泪国耻
屈辱的开端
内: 有志之士
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战
清政府腐败无能
妥协退让
签订不平等条约
外: 帝国主义虎视眈眈
发动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既展示了教学过程,又重点点明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内外对比突出了鸦片战争的血泪国耻,教学目标明了,效果突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组织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亮点:
1、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自由、自主、自信还给每一个学生。本节课通过组织“情境引入——互动交流——感悟表达——深化认识”
四个活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四个活动互相联系,互相递进,使本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根据本课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展示出学生的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动起来。
2、遵循“开放生成”的教学原则,让个性、灵动、精彩在课堂里闪烁。教学时有效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课前收集,班内展示汇报,最后知识深化、提升,把学生品德教育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德育渗透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表达的欲望都是非常强的,根据课程的特点,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话如泉涌,情感越发丰富起来,课堂也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不足:
通过本课教学我感到不足的是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应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入手,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重点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经历、体验感悟,了解鸦片战争真正原因,学生在讨论、争辩中,激发爱国热情,学会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使用建议:
本课我引导学生按照鸦片战争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老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邻国国土、岛屿争端引入,实行倒叙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