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公开课个人材料总结
优质公开课个人材料总结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职教中心
朱丽英
一个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上许多公开课。上好公开课是每个老师的心愿。让课堂生活过程之旅常新,让课堂生活理论之树常绿,让课堂生活之路常直,是我们当老师的理想。那么数学教学的课堂又是如何的呢?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如何使创新的火花不时被点燃?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三尺讲台“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教师,课堂上到位的知识讲解,对下面听课的学生和教师都会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时成功的课堂教学已迈出了第一步。
二、教师要透彻理解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正确的理解是上好公开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回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有序而富有逻辑性,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能流畅而自然。
三、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成就课堂教学的精彩的关键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要熟悉思维运动的几种形式,还要善于点拨、引导,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从而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作充分的准备。尤其是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非常重要,因为一首乐章要有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要有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集中,教师如能设计一个优秀的导语来吸引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就能顺利进行,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和谐轻松,那么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
教师适时而精当的点拨、引导,才有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究的精彩。这样,既使课文得到了总结、拓展和探究,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一定要适度。一是深度,即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二是广度,即不能超出学生生活实践的范围。否则,无法激活学生思维。
四、教师要讲究课堂组织、调控、启发的艺术
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Bellack(1996)曾指出:“在所进行研究的课堂上,教学程序的核心是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经常还有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反应。”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师教学的质量水平。在公开课上经常会发现教师的“逼供”式的提问,即教师通过不断的追问,一味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框子”里面“逼”;而学生则费尽心思地揣摩教师想得到的“供”,时下这已经成了公开课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只关注教学设计的有序实施,不注重教学过程的随机生成;只考虑自己准备的内容是不是讲完了,不考虑学生是不是接受了。
五、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有人说“公开课与其说成是讲给学生听的,倒不如说是演给听课老师看到的。”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一些公开课上教学的不真实性,而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虚饰则增加了公开课“作秀”的成分。
新课标反复提倡的一个理念是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给学生创造探究平台。因此,凡公开课我们都可以见到诸如“讨论”、“探讨”之类的环节,它好像已经成了新课标旗帜性的标志,似乎谁不用谁就跟不上新课标精神一样。更重要的是冷场是公开课第一大敌,这个险好像谁都冒不起,而热热闹闹的讨论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于是想办法让学生开口说话、让课堂热闹起来成了首要的事情,花里胡哨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在公开课上大家经常看到教师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寻找发言者,哪怕是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也是“感恩”不尽,并赶快接过他的话头引导到自己所预设的轨道上来。教师的表扬是用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的,但是这种无限演绎的廉价的表扬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为了热闹为了合作,为了更能体现新课标精神,老师们想着法儿变花样,有的甚至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一看便是虚情假意。
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取舍,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
六、教师要营造“亮点”,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课堂教学的“亮点”是指教师的教学给学生留下最深刻鲜明的印象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时,总是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教学的亮点,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课堂亮点的出现使学生受到良性的强烈的刺激,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得到升华。那么,如何营造“亮点”呢?“亮点”可以是事先设计的,也可以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营造亮点,一看你的意识强不强,二看你的能力硬不硬,三看你的机智高不高。
七、教师要充满激情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
公开课上教师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必能感染学生,调动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振,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数学教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真诚的关注容易感染学生,数学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习,让学生有终身学习数学的意识”的境界有很多途径,而充满激情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八、教师要富有机智
教学机智在当今课改新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教学机智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我们掌握它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的方法,沿着有效的途径,就不难处理好课堂偶发情况,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水准。在公开课上课堂偶发情况的发生,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然而,挑战与机遇同在,偶发情况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也有利于正常教学的,即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地处理,能够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2015年2月4日
第二篇:公开课个人总结
精选范文:公开课个人总结(共2篇)5月21日,作为xxx二中新教师的我与其他三名跟我同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起参与了“新苗杯”公开课活动,这个活动事实上就是为了观察和检验我们四人从去年参加工作至今的成长、工作情况。我上的课是音乐欣赏《爵士乐》。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我做了不少准备,课后,经过听课学校领导、老师的讨论和反馈,我了解到我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的,几个学校领导事后公开或私下分别找我谈了话,对我这节课做出了很多精辟的点评,我也积极主动找一些资深的优秀教师取经,虚心听取他们对我那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从中真可谓受益良多。所以,为了让自己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更快,我有责任对我这节课做一个总结。
(一)具体上课情况上: 优点:我这里想引用一段邓绍球校长的点评:“一组提问,一组游戏,提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激励语言,较好的组织形式使学习氛围活跃;降低位子,与学生们平等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鼓动“创意”、“惊喜”评价,效果很好。”我在这里不是偷懒,只是觉得邓校说得足够全面了,我自己总结反而怕说得不好。缺点:优点要发扬,缺点更要注意,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三点:1.开局不佳。课刚开始时由于课件的问题我本人随机应变不够,虽然及时开始上课,没被问题所累,但被影响了心情,有点紧张,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进来,因为我自己也没能投入。2.教态问题。我上课时习惯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个常规教姿错误,不雅,显得随意,这个姿态在礼仪学中也是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仪态很重要,这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态度。之后的欣赏作品过程中我做桌子的行为系同个缺点,今后要注意。3.口误。介绍艺术家时名称前后不够统一有时念: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后面有念路易斯阿姆斯壮,虽然音译过来问题不打,但不注意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二)教学方法上(与上个学期的公开课对比): 1.“有大舍才有大得”我这节课之所以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我的总结是12个字: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现亮点。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一节课就40分钟那么长的时间,你要怎么分配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我上个学期也上了节公开课,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我把一个个知识点罗列出来,逐一讲授,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让人印象不深。而这节课我克服了这个毛病,备课时搜集的资料很多,但最后经过我的筛选,放弃了很多非重点知识,我的重点是欣赏爵士乐作品《玫瑰人生》,针对这个重点,我在提问和互动上下了功夫,并鼓励学生们学唱主题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突出重点。而后八个字中,解决难点是很困难的,否则也不会称之为难点了,我的做法是:把这八个字融合了。把难点通俗化,化难点为上课的亮点。具体做法:我这节课是欣赏《爵士乐》,爵士乐知识的难点在于那变幻莫测,即兴式的节奏,如果我生硬的教他们拍打节奏,既调动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学会这个节奏。我想到了做游戏,安排做厨房炒菜的无实物练习,并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配上适当的声音节奏,这个安排果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游戏中来,既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从中体会到了爵士乐那极富即兴性的节奏特点,之后我教他们打了那个专业性较强的切分节奏,学生们也参与度很高,很快就学会了。看似困难的所谓“难点”就是这样被我解决的,并且转化为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2.平等、民主的与学生交流。记得上个学期我的公开课课题是《通俗音乐》,当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极力想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在授课时回过头来看,完全把自己摆在一个舞台表演者的角色上,又是说又是唱自己的作品,虽然学生们反响热烈,但客观地说,得到的知识并不多。这种“表演式”授课方式只能作为一个现象,偶尔而为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列入常规上课方案。《爵士乐》这节课我一改之前这种“表演式”的上课模式,常常设计问题与学生交流,并放低姿态,平等、民主的与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时常鼓励他们。如提问爵士乐乐器的时候,一个女生回答有手风琴,其实答案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而是说:“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我想以后爵士乐是有机会加入手风琴这种乐器的。”这样既让她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又从教师处得到鼓励,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没有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错误被当众否定的那种挫折感,反而倍感振奋。又如之后做教唱歌曲时、做游戏时我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都不是靠我站在舞台中央表演,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让他们去表演,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并真切的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同样是反响热烈,但是本学期这节课的这种热烈更令我有成就感,更令我开心。
(三)思想上的总结 通过这次“新苗杯”公开课的锻炼,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一是亲身去经历,去准备,去体验,二是得到了那么多校领导及资深优秀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必须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既要做理论型的教师,更要做实践型的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好的从平日的教学当中进行反思,改正错误,发扬长处,甚至是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我会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公开课个人总结(共2篇)]篇一:公开课活动个人总结
2012年春季公开课个人活动总结
在本次公开课活动,我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听后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就本次公开课活动,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以便今后自己的教学更进一步。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刘红磊老师讲的五年级语文课《晏子使楚》中,通过晏子三次反击楚王的活,从中体会到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语言之美。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王会娜老师的一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整堂课轻松、自然。她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
情舒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公开课个人总结(共2篇)] 这次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以后能多参与这样的听课活动,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会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杜占旗
2012-3-30 篇二:公开课总结1 公 开 课 总 结
开平机电计算机科组 ** [公开课个人总结(共2篇)] 本次公开课讲课、评课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上一次公开课,我能感悟许多。
1、语速过快。此次公开课的一大致命点,尤其是面对活泼的学生时,总控制不了的会说话像机关枪,但是,这点很难改,因为本身习惯及性格问题,不过,以后会多加以注意的,力争放慢语速。
2、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的比例需要适当调整。总体上看,理论讲授部分所占的篇幅还是偏大,尚未充分体现在理论教学中以必需为度,以够用为原则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系统理论的讲述,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相对比较少。
3、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有机结合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完全依赖多媒体,没有板书,这点以后要改进。板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板书可以呈现学习的脉络,警示学习的重点、难点,在现代化教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板书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要重视课堂中的教学用语,力求生动活泼,简明精炼,多做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多说些赏识性的语言,不仅维护学生自尊,还能使师生关系更为亲密融洽,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上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想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枯燥的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特色,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专业课。
授课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但语速稍快。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较好。课堂用语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如教师发现个别同学未打开作业时,语气责备意味较浓,若能多点鼓励,相信会更好。总体来说,是上得较成功一节课。
第三篇:优质莫高窟公开课教案
莫高窟 教案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莫高窟》,让我们先来把词语复习一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感受莫高窟,走进莫高窟,去领略她那默认魅力。,请同学们自读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我一个问题。
4谁来告诉我莫高窟的迷人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 壁画 藏经洞】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彩塑、壁画、藏经洞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先来看下面的词语。(出示词语,指生读,齐读
2.通过朗读,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3.现在老师将第二行词语放入句子中,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生读,齐读)4.这些词语描写了彩塑的什么?
5.你还知道哪些4字词语是形容人都神态的?
6.出示菩萨、天王、力士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7.作者详细描绘了哪一尊彩塑?(出示图片)想象一下他在干嘛?指导朗读 8.莫高窟还有什么样的彩塑?(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9.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还有什么词语也是这个意思?
10.看到这些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把你对神态各异的彩塑的赞美之情带入朗读中齐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度第三自然段
1.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绝伦的彩塑,还有什么?【宏伟瑰丽】 2.你从哪句话中得到的信息?
3.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能告诉我这句话在这起了什么作用吗? 4.那么莫高窟的壁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呢?你从哪句话中知道的?指生答 5.由此看来,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6.莫高窟的壁画究竟有多少呢?看看下面的资料 7.让我们走进这神奇的壁画世界,去欣赏一下。
其中我们学过的《九色鹿》就是佛教故事之一,在敦煌壁画上也有!8.(1)在这么多的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2)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我。
(3)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成百上千的飞天!先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现在老师来变一个魔术,老师将这几行词语也变入句子中!a.谁来把这句话朗读一下?
b.你从这些飞天中感受到她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c.那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这么多不同动作的飞天吗?【形态各异】 d.让我们通过朗读一齐感受一下这形态各异的飞天!e.这里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f.你能想象出还有什么动作的飞天吗?像作者一样,用4个字的词语来说一说不同形态的飞天!
g.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h.带着你的想象和作者的介绍,再来读好这句话(指生读,齐读)9.看了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师引读)
10.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一下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再来一齐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度第四自然段
1.其实,最初莫高窟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藏经洞的发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你知道藏经洞是怎么被发现的吗?看一看下面的资料!3.我们知道藏经洞里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但却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学到这你有什么感想。
(1)指生答
(2)让我们带着自豪、惋惜的感情再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四)精读第五自然段
1.那么藏经洞、壁画、彩塑这些我国古代的艺术瑰宝都是谁创造的呢?我们女生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然后请一位男生告诉我。
2.劳动人民的智慧真叫人佩服,谁来读好这一段?
3.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大漠戈壁,但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她也是我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师引读)
4.让我们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畏之情融入朗读中,一齐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三、作业布置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莫高窟的历代变迁。2.阅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感受大家眼中的莫高窟。
第四篇:找次品(优质公开课)
课题:找次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1页例
1、第112页例2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寻找被测物品数量与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3片)。
教学过程:
(一)弄清问题题意,激发探究愿望
(演示课件并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某公司招聘员工的一道题目开始。假定你就是应聘者,想不想接受一下智慧的挑战?问题是:
假定你有81瓶益达,其中有1瓶比其他稍轻,如果只能利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断定哪一个球轻,请问你最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较轻的那个球?
1.初步尝试:给每位同学1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可能的次数是: 1次、4次、6次、40.......教师:请只用1次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在天平的两边各放40个玻璃球,如果天平右边下沉,就说明最轻的球在左边;但如果天平平衡的话,就说明多出来的那一个就是最轻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把他的思路记 录下来)
学生2(质疑):我不同意他的想法。他说如果边往下沉的话,就说明轻的球就在另一边。可这道题问的是称几次能保证找到那个轻的球,如果按他说的称1次只能说明那个轻球在那一堆球里,并不能确定是哪一个。
教师(小结):看来,1次虽少,但只是有可能,不能保证找到较轻的那个球。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不光要最少,还要以“保证能找到”为前提。
3.揭示课题。
教师:如果以“保证能找到”为前提,在同学们这么多的答案中,哪一个次数是最少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数学中叫“找次品”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简化问题,经历问题解决基本过程
教师:对于从81个小球中找次品的问题,比较复杂,那么怎样开始我们的研究呢? 学生:可以从最少的试一试。(学生如果没有想法,可以提示:便于发现一些方法。)能不能从小一些的数目着手研究,因为数目小比较好操1.2个。
教师:如果从最简单的人手研究,2个小球至少称儿次?
学生,1次,把两个小球分别放在天平两边上,哪边轻就是哪个。
2.3个
教师:如果是3个呢?
学生猜测: 2次? 1次?(学生意见不统一。过一会儿有些学生又非常坚定地说“1次”。)教师:老师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觉得应该怎样称?
学生:先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两侧,如果左边下沉,就说明右边的是次品:如果右边下沉,就说明左边的是次品:如果天平衡,则没称的是次品。(学生边说,教师边配合进行称量演示。)
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感受推理过程:虽然有3瓶,而天平只有两个托盘,但是只需要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两侧,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如果不平....论是否平衡,利用推理,只要称1次肯定能将那个次品找出来,平衡,3是次品,教师板书: 不平衡,轻的是改品。
教师小结:看来2个和3个虽然数量不同,但是都只称1次就可以将次品找到,(设计意图:“2个”与“3个”形成次数的对比:为什么数量多了1个,而次数没有增加?让学生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找次品并不是都要称,可以通过推理一一排除,为研究“分组规律”埋下伏笔。)
(三)再次探究“关键数目”,初步感知、归纳规律1.探究8个小球的情况。
(1)小组讨论,归纳分组规律。
教师;如果小球数是8个,需要称儿次呢?学生猜测: 4次? 3次?
教师:似乎不太容易很快得出结论,那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一下。
合作建议:可以借用棋子帮助思考,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在纸上画一画。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将思考过程简要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研究。
(2)汇报交流。
教师: 8个小球时你们各称了儿次?
学生1(小组1):先将8个球放在天平的两侧,每边各4个。如果左边轻的话,将这4个再分成2组,每边2个,再找出较轻的那一组,将其再放到天平的两侧,每边放1个,至少需 要称3次。
学生2(小组2).我们用了2次,天平两边先各放3个,剩下2个,最好的情况,天平衡了,将剩下的两个再称,这样用2次:如果不平衡,就将轻的那边的3个再称,挑出其中的2个放到天平上,另个放边,如果平衡,天平外的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轻的小球数是次品。所以只需2次。(两个同学到黑板前,一生写,生解释,合作默契。)
教师:有的小组称了2次,是把8分成了儿组?每组分别是几个?有的小组称了3次,是 把8分成了几组?每组分别是几个?(板书: 8:(3,3, 2)2次;(4,4)3次。)
教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请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经过大家的讨论,看来最少的次数是2次。如果有9个小球呢? 3.探究9个小球的情况。
教师: 9个比8个多了1个,怎样称用的次数最少呢?小组讨论一下吧!小组3汇报如下: 小组4汇报如下:
④1
教师板书: 9:(4,4,1)3次;(3,3, 3)2次。.对比总结。
教师:大家回过头来比较一下,我们将8个小球分成(3,3, 2)三组称2次,可是把8个分成(4,4)两组却称了3次,多称了1次。多称的1次多在哪儿呢?
学生1:小球数是2个和3个只用1次,把8个分成(3, 3, 2)每组是3个或2个,3个 或2个都只需要称1次就能找出次品。
教师:你们明白他的意思吗?你们看,称(3,3)或(4, 4),都只称次就能确定次品在哪边。可接下来,第一一种是要在3个里找,只需1次:第二种要在4个里找,要用2次,所 以会多1次。
教师:那9分成(4,4,1)也比分成(3,3,3)多用1次,多的1次在哪儿呢?(生答 略)
教师:大家最后称的次数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2:分组的组数不同,每组的数量也不同。
教师,那到底怎么分,才能既保证找到次品,又能使称的次数尽可能少呢? 小组讨论下!
学生3:我觉得应该分3组。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在天平两边各放1份,剩下的就是第3份.如果天平平衡,那么次品肯定在旁边的一 份里,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次品肯定在轻的 那份中。
学生4:我还认为他分的这3组,每一组的数目还要少,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的次数。
学生5:也就是尽可能让每组的数目比较接近,这样每次称完,次品就被确定在更小的范围内了,称的次数也就少了。
教师小结:你们太了不起了!通过我们刚才的实验、讨论、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发现了其中分组的秘密和规律。
教师板书:分3组,每组数量尽量接近。
(四)运用策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发现“规律”
1.研究10个小球。
教师:那么我们就应用分组的规律,再来次实验。如果小球个数是10个,那么该分儿组?怎么分?称儿次?
学生1:应该分三组,分成两个3和一个4,称3次。教师板书: 10;(3,③,④)3次教师:如果是27个呢?
学生2:先分成三组,每组有9个。然后再按照前面9个小球的方法找就可以了!
教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他还是先分成3组,然后用转化的思想把问题变成我们前面解决的9个小球的找次品问题了。
2.分组研究更大数目。
教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分组规律,最开始的招聘问题81个小球大家能解决吗?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哪个小组有了结果,哪个小组就把结果直接写到黑板上。你能发现它和前面我们解决的27个、9个、3个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研究之后,汇报结果)
学生1;我们组发现3、9、27它们之间依次有3倍关系。3X3=9,9X3=27,下一个是......学生2:被测小球数目是几个3相乘就是称几次。比如,4个3相乘是81,81个小球只需称4次。
教师;你们很了不起,既解决了公司“招聘”问题,81个小球时,保证找到次品至少需要称4次,又发现了“被测物品数目与称的最少次数之间”神秘的规律。
教师:随着招聘问题的解决,今天的课也即将结束。回顾我们整节课的经历,从最初的招聘问题,回归到解决2、3的问题,再到研究8、9发现分组规律,直至研究了更大的像27、8]这样的数,发现了被测物品数目与称的最少次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在这~路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发现,是不是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想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一定收获了更多的智慧。最后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多媒体呈现)。
探究问题:学会化繁为简(转化)。解决问题:要有优化意识(统筹)。
(设计意图:研究在81个零件中找次品,是为了和前面的引入呼应。这一环节,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既可以就此打住,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进行研究;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当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五篇:公开课个人自我总结
5月21日,作为xxx二中新教师的我与其他三名跟我同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起参与了“新苗杯”公开课活动,这个活动事实上就是为了观察和检验我们四人从去年参加工作至今的成长、工作情况。我上的课是音乐欣赏《爵士乐》。为了上好这节公开课,我做了不少准备,课后,经过听课学校领导、老师的讨论和反馈,我了解到我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是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的,几个学校领导事后公开或私下分别找我谈了话,对我这节课做出了很多精辟的点评,我也积极主动找一些资深的优秀教师取经,虚心听取他们对我那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从中真可谓受益良多。所以,为了让自己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成长更快,我有责任对我这节课做一个总结。
(一)具体上课情况上:
优点:我这里想引用一段邓绍球校长的点评:“一组提问,一组游戏,提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激励语言,较好的组织形式使学习氛围活跃;降低位子,与学生们平等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鼓动“创意”、“惊喜”评价,效果很好。”我在这里不是偷懒,只是觉得邓校说得足够全面了,我自己总结反而怕说得不好。
缺点:优点要发扬,缺点更要注意,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三点:
1.开局不佳。课刚开始时由于课件的问题我本人随机应变不够,虽然及时开始上课,没被问题所累,但被影响了心情,有点紧张,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进来,因为我自己也没能投入。
2.教态问题。我上课时习惯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个常规教姿错误,不雅,显得随意,这个姿态在礼仪学中也是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仪态很重要,这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态度。之后的欣赏作品过程中我做桌子的行为系同个缺点,今后要注意。
3.口误。介绍艺术家时名称前后不够统一有时念: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后面有念路易斯阿姆斯壮,虽然音译过来问题不打,但不注意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二)教学方法上(与上个学期的公开课对比):
1.“有大舍才有大得”
我这节课之所以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我的总结是12个字: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现亮点。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一节课就40分钟那么长的时间,你要怎么分配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我上个学期也上了节公开课,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我把一个个知识点罗列出来,逐一讲授,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让人印象不深。而这节课我克服了这个毛病,备课时搜集的资料很多,但最后经过我的筛选,放弃了很多非重点知识,我的重点是欣赏爵士乐作品《玫瑰人生》,针对这个重点,我在提问和互动上下了功夫,并鼓励学生们学唱主题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突出重点。而后八个字中,解决难点是很困难的,否则也不会称之为难点了,我的做法是:把这八个字融合了。把难点通俗化,化难点为上课的亮点。具体做法:我这节课是欣赏《爵士乐》,爵士乐知识的难点在于那变幻莫测,即兴式的节奏,如果我生硬的教他们拍打节奏,既调动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学会这个节奏。我想到了做游戏,安排做厨房炒菜的无实物练习,并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配上适当的声音节奏,这个安排果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游戏中来,既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从中体会到了爵士乐那极富即兴性的节奏特点,之后我教他们打了那个专业性较强的切分节奏,学生们也参与度很高,很快就学会了。看似困难的所谓“难点”就是这样被我解决的,并且转化为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2.平等、民主的与学生交流。
记得上个学期我的公开课课题是《通俗音乐》,当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极力想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在授课时回过头来看,完全把自己摆在一个舞台表演者的角色上,又是说又是唱自己的作品,虽然学生们反响热烈,但客观地说,得到的知识并不多。这种“表演式”授课方式只能作为一个现象,偶尔而为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列入常规上课方案。《爵士乐》这节课我一改之前这种“表演式”的上课模式,常常设计问题与学生交流,并放低姿态,平等、民主的与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时常鼓励他们。如提问爵士乐乐器的时候,一个女生回答有手风琴,其实答案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而是说:“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我想以后爵士乐是有机会加入手风琴这种乐器的。”这样既让她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又从教师处得到鼓励,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没有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错误被当众否定的那种挫折感,反而倍感振奋。又如之后做教唱歌曲时、做游戏时我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都不是靠我站在舞台中央表演,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让他们去表演,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并真切的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同样是反响热烈,但是本学期这节课的这种热烈更令我有成就感,更令我开心。
(三)思想上的总结
通过这次“新苗杯”公开课的锻炼,我感觉收获了很多,一是亲身去经历,去准备,去体验,二是得到了那么多校领导及资深优秀教师的点评和鼓励,让我懂得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好老师,必须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组织者,既要做理论型的教师,更要做实践型的教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好的从平日的教学当中进行反思,改正错误,发扬长处,甚至是形成自己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教学风格,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我会继续不懈的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